小学语文教学中说话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说话能力的培养
说话能力就是小学生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
说话的过程是人类所独有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结合教学实际,在朗读、背诵、说话、写字的单项检测中,说话的优秀率比其他各项偏低。
所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已成了重要课题。
语文课堂以说话训练为中心,充分挖掘教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提高小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激起兴趣说话
寓说话于创设的情境中。
小学生的情感,往往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起“现场感”。
学生学习动机有抑制状态进入理想的活动状态,即能“有话可说”。
如教《圆明园》一课时,学完了整篇课文后,我对学生说“刚才,老师带领大家去圆明园游览了一回,现在,你一定对圆明园了解甚深了。
如果现在让你当一次导游,领游客去参观,你想想怎样介绍更清楚,更吸引人?”于是,学生纷纷以小导游的身份在小组内练说,其结果非常的另人满意,从孩子们的话语中,感受到的是自豪和老练。
在创设的情境中,辩一辩是最直接的说话训练方式。
对某一词语、情节、人物的不同看法或理解,都可成为辩论的“论点”。
寓说话于操作中。
“理论来源于实践”。
在具体可感的操作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操作过程及结果。
再把所见所感进行描述,降低说话的难度,提高效度。
如《捞铁牛》一文,老师可先示范捞铁牛的
过程,让学生边看边说,或看后回忆再说,都是说话训练的极好途径。
再如实践活动中,要求把小实验的材料、过程、注意点说清楚。
老师就可指导学生利用小组协作的形式,把实验材料带到课堂,在课上边做边说,切实提高说话能力,让学生拥有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寓说话于表演中。
课文内容只要有人物、情节,便可排成课本剧。
把“讲台”变成“舞台”。
学生大胆演,“观众”充分评。
如《陶罐和铁罐》一课,就可作为课本剧排——演——评。
事先可准备头饰,让学生在课上组织人员,分组排练,然后在班级公演,评比打分。
同学们在演、评的过程中是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和再认识,是思维加工的过程。
不仅陶冶了情操,动口动脑能力也得到了统一。
寓说话于画画中。
在语文学科中融合美术。
画几笔,说几句,无疑学生是乐而接受的。
在《爬山虎的脚》一课中,对于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等,学生即使读几遍,仍不能清晰地了解。
那么,就可以用画画的形式来明晰这些内容。
学生读文后已内化为自己的理解,然后再让学生把爬山虎的脚画出来。
边画边讲,以画促讲,以画促思。
经过和文章的对比,再读感悟,就能准确地把握内容。
对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大为有益。
二、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说话
以教材中字、词、句、段为训练点。
通过对字词的推敲,变换比较;句段的理解、扩展、迁移训练。
学生不仅能掌握语言在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同时促使思维和语言的协调发展。
例《趵突泉》的最
后一节,设计成:(1)引导用“有的极快地上来一串。
有的到中途又歪下去。
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
”与原文比较。
(2)填空: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这样的设计,一石激起千层浪,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且有层次的训练,照顾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扩大了学生的训练面。
学生言之有物,自然能乐于参与。
以文章内容的精简或“空白”处为训练点。
文中或结尾有许多句子写得精炼含蓄,言虽净意未完。
可引导合理想象,用想象的内容练习说话,使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学生眼前,加深对有关事物的理解。
如《小珊迪》一课中,关于小珊迪如何被马车轧倒及如何回家的这段情节,书中未作具体阐述。
就可引导学生补想这断内容。
学生联系下文,联系当时的背景,“思接千载”自有其独特见解。
三、以图促说,以思带说
语文课本是最好的说话训练材料,而课本中的插图则为说话训练提供了素材和形式。
教师先要指导学生会看图,看好图,再指导学生把话说好。
在训练时,做到边看边想,边想边说。
利用插图说话,一般按学前——学时——学后的顺序结合课文观察图。
如《翠鸟》一课,学第一小节前,指导学生观察图,有顺序地说翠鸟的颜色美,强调说话的顺序及图上的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学习之时,对照刚才说话的内容,对文中描述的部分进行积累,体会用词的丰富性。
所进行的再次说话是对学习之前说话内容的补充。
学习之后,放开课本,根据学生的体会有感情地进行看图说话,可加入自己的理解和
想象。
观察插图和说话结合,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也为促进说话能力而服务。
(责任编辑刘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