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读书笔记
罗宾斯《管理学原理》笔记
第一章管理者与管理一、谁是管理者。
(1)管理者:组织中指挥他人活动的人,他们拥有各种头衔。
(2)操作者:非管理人员,他们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别人工作的责任。
(3)组织:指一种有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4)管理者分类: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二、什么是管理和管理者做什么1、管理的定义。
(1)管理: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职能成基本活动中。
(2)效率:只输入与输出关系,涉及使完成活动的职员最小化。
(方法)效果:与活动的完成,即与目标的实现相联系。
(结果)两者关系:管理不仅关系到使活动达到目标,而且要做得尽可能有效率。
低水平管理绝大多数是由于无效率和无效果,或者是通过牺牲效率来取得效果。
2、管理的职能。
(1)计划:确定目标,制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2)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
(3)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
(4)控制:对活动进行见空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
3、管理者角色(亨利?朋茨伯格)(1)管理者角色:指特定的管理行为范畴。
①涉及人际关系: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②涉及信息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③涉及决策制定:企业家、混沌驾御者、谈判者。
(2)理者角色与传统管理职能理论的关系:①职能方法仍然代表着将管理者的工作概念化的最有效方法。
②管理者角色实质上与四种职能是一致的。
4、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
(弗雷德?卢森斯)①成功的管理者(提升最快的管理者)强调网络关系活动;而有效的管理者(绩效最佳的管理者)强调沟。
②两者关系的意义:这个结果指出社交和改治技巧对于在组织中晋升是重要的[从传统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联系活动者]随着层次的晋升,从事更多计划、组织、控制、而从事更少领导。
5、管理者工作的普遍性。
①管理具有某些一般的性质:@㈠无论在组织的哪一个层次上,所有管理者都履行着四种职能,区别仅在于对每种职能强调的程度随管理者在等级结构的位置而变化。
管理学原理笔记
管理学原理笔记管理学原理笔记(一)一、管理学概述管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与领导的学科,它关注如何有效地运用资源,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学的核心内容包括管理的定义、管理的历史、管理的职能及管理的思想方法等。
1.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中的人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运用各种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2. 管理的历史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对政治、伦理等问题的研究,以及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等。
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而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则是在20世纪初形成的。
3. 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方面。
(1)计划:指根据组织的目标和环境条件,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行动计划。
(2)组织:指将组织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实现目标。
(3)领导:指通过激励、引导和指导员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组织的目标。
(4)控制:指对组织的行动和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4. 管理的思想方法管理学中有多种思想方法,如传统管理思想、人际关系学派、科学管理学、行为科学学派、系统论等。
这些思想方法各有侧重,可以在实践中根据不同情况加以运用。
二、管理的环境管理的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
1. 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指组织内部的各种因素,包括组织结构、人员、设备、技术等。
内部环境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组织的运行和管理效果。
2. 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是指组织所处的外部条件和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
外部环境是动态变化的,组织必须及时做出调整和应对,以保持竞争优势。
三、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学中有一些基本原理,可以指导实践中的管理工作。
1. 一致性原理一致性原理指管理活动中的各项决策和行动应当相互协调一致,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统一。
2. 管理层次原理管理层次原理指管理过程中存在不同层次的管理任务和职责,如高层管理者负责规划和决策,中层管理者负责执行和组织,基层管理者负责具体操作和监督等。
管理学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
管理学读书笔记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管理学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管理学读书笔记1管理学是一门基础课程,是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从事管理活动都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马克思说过,凡是许多人在一起协同劳动的地方,都必需有管理,并且组织规模越大,人员越多,管理越复杂。
一个没有科学管理的地方,必须是战斗打败仗,工作无效率,经济无效益。
我读的这本《管理学基捶是几年前自己参加行政管理独立本科自学考试时购买的一本教材。
这本教材思辨性不强,理论阐述不深奥,但书的内容梳理得比较好,主要从管理的一般流程来设计构建书籍总体框架的,介绍得都是管理当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常识,通俗易懂,是一本较好适合一般从事管理工作人员阅读。
《管理学基捶是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10版,主编韩岫岚和王绪君。
本书共编五章,第一章为总论,其余几章分为计划与决策、组织与人事、领导与激励、控制与协调。
在总论中介绍了什么叫管理、管理的特性、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等内容,以及管理理论。
1、管理,是指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协调活动。
2、管理的性质。
管理活动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二重性。
3、管理职能和作用。
职能包括计划、决策、组织、人事、组织、激励、控制和协调等八个方面。
作用有两点:一是维持组织的存在;二是提高组织的效率。
4、管理学研究方法。
观察、总结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历史研究的方法;案例分析法;试验研究的方法等。
5、管理理论。
外国管理理论包括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管理理论的新发展等。
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为“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经营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伟伯”。
泰罗提出管理原理:制订科学作业方法;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高层管理者适当放权给下级管理者)。
管理学原理完整笔记
管理学原理完整笔记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3、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1.计划 2.组织 3.人员配备4.领导5.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 2.多科性 3.历史性 4.实践性)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1.唯物辩证法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2.目的性 3.开放性4.交换性 5.相互依赖性6.控制性)13、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丛林 4.战略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6.学习型组织管理)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管理学原理笔记汇总
管理学原理笔记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什么是管理1、 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定义2、 国内专家对管理下的定义3、 教材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 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概念:要点:1、预期目标;2、 必须存在于社会组织之中;3、 本质为协调;4、 协调的中心是人;5、 协调的方法有多样:关键是由机智和经验合成的掌握尺度的能力。
、管理者做什么 管理技能:卡茨(L.Katz )的看法:L.Katz 教授在研究高层管理人员成功所必须的特征时, 完成工作时所显示的技巧(skill )概括为:技术技能、 管理者的三种类型:平均的管理者:一般的管理人员。
成功的管理者:用在组织中晋升的速度作为标志。
有效的管理者:用工作成绩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下级对其 的满意和承诺的程度作为标准。
管理系统:两种基本系统: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 ):不与与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作 用,不受环境的影响;开放系统(open system ):动态地与它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 作用。
'在不同和变化的情境中进行管理 、什么是组织1、 组织的特征:组织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安排以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
(组织日益成为更加开放,灵活和响应变化的实体)2、 变化中的组织传统组织:稳定的、缺乏灵活性、关注职位、根据职位定义工作、个人导向、永久性职位、命令导向、由管理者作出决策、规则导向、工作日朝九晚五、 在上班时间利用组织设施从事工作「法约尔5种职能一一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H •孔茨著作《管理学》中一一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
一般的教科书已将管理的职能精简为一一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角色: 正式权力和地位 ― 人际角色:― 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f 企业家 干扰对付者 资源分配者 、谈判者管理职能和过程:代表人 领导者 联络者监督者 传播者 发言人把成功的管理人员在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新型组织:动态的、灵活的、关注技能、根据任务定义工作、团队导向、临时性职位、参与导向、雇员参与决策制定、顾客导向、工作日长度没有限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工作四、为什么要学习管理(一)管理的普遍性(二)工作的现实(三)成为一名管理者的挑战和回报注:成为一名管理者:1、掌握当前商业信息。
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
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一、管理学概述1.1 管理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管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和管理行为的学科,其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组织内的人力资源、物资资源和财务资源,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管理学基本原理包括清晰的目标、有效的规划、精确的组织、协同的领导和友好的控制。
管理学在企业组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是大企业、国有企业,也包括中小企业、私营企业等不同形式的企业。
1.2 管理学的基本学科管理学涉及多个学科,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学、统计学和信息学等。
尤其是经济学在管理学中的应用尤为广泛,如成本理论、效益理论和收益理论都与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1.3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的发展历程有着很长的时间跨度,从管理知识的起源,到发展到现代管理理论。
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社会,管理的基本思想开始形成。
到了工业革命时期,管理学的意识开始发展,管理思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管理学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发展壮大。
二、企业组织管理原理2.1 组织设计管理原则组织设计是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它可以有效地适应各种外部和内部条件变化,在经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组织设计管理原则是组织设计的规范,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基础。
组织设计管理原则包括:分工原则、协调一致原则、授权原则、纪律原则和职权原则。
2.2 领导管理原则领导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领导管理原则是领导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管理规范。
领导管理原则包括:人际关系原则、灵活性原则、自信原则、意识形态原则和效率原则。
2.3 激励管理原则激励是企业经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还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激励管理原则是企业在激励员工上要遵守的规范。
激励管理原则包括:目标明确原则、合理激励原则、公平原则和自我实现原则。
2.4 控制管理原则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企业保持效率和纪律,提高企业运行的可靠性。
管理学原理读后感
管理学原理读后感读完《管理学原理》,我深感受益匪浅。
这本书全面地介绍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为我们理解和应用管理学知识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指导。
《管理学原理》第一章从管理的定义和历史演变开始讲解,使我对管理的概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管理学的历史发展让我明白了管理学理论的积累和丰富是一代代管理者智慧和实践经验的结晶,也引发了我对管理学研究的兴趣。
阅读到第二、三章的时候,我对组织和管理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组织是人们共同追求某一共同目标的群体,而管理则是为了实现这个共同目标而对组织资源进行合理组织和调配的过程。
了解到组织结构和管理层次对于一个组织的运营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这让我更加明白了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在《管理学原理》的后续章节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领导、决策、组织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领导的力量和影响力在组织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管理技巧,能够激励和引导团队成员发挥他们的潜力。
同时,决策的过程也是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了解不同的决策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应对挑战。
最后,《管理学原理》对于组织文化的讲解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内部的价值观、信仰和共同行为准则的集合,它直接影响组织的运作和员工行为。
学习如何塑造和管理组织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长久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阅读《管理学原理》,我获得了宝贵的管理学知识,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这本书不仅为管理者提供了实用的指导,也为有志于从事管理工作的人们提供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思考框架。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不断应用和发展这些管理学原理,以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组织素质。
管理学原理》要点笔记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要点笔记(1-4章)本笔记用书请参考王利平老师的《管理学原理》第1章管理的历史发展自从有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活,就有了管理的实践和经验总结,此时的管理被称为史前的管理。
近代管理学,则是在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伴随着工业革命和市场经济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在西方主流的管理学观点看来,自泰罗率先在管理研究中采用试验、分析方法开始,管理学成为一门科学。
本章沿着历史脉络对管理的思想和历史发展的主要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这些问题包括:管理的两种角度、史前的积累、古典管理理论、近代管理的发展、当代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发展和历史发展、管理思想演进的主要线索、管理涉及到的层次和侧面等等。
1、把握管理的两种角度,明确管理学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管理的思想和智慧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种角度把握。
广义上,管理学是人类所有集体化、社会化行为中积累起来的一般的人文学科。
自有了人的社会生活,就产生了关于管理的学说。
狭义上的管理学指一个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主要通过自然科学分析方法调查、试验、研究提炼归纳形成的理论和知识体系。
2、理解史前积累的含义,了解史前积累对近代管理学的影响历史上的管理实践主要发端于四个方面:始于解决生存需要的大规模集体活动实践,始于政治控制、社会管理实际,始于战争过程,始于宗教的世界。
这些史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为工业革命以来的近代管理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阐述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和代表人物古典管理主要包括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管理职能及一般管理和马克斯·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泰罗(Frederick Taylor,1856-1915),美国著名管理实践家,管理学家,科学管理之父。
他率先在管理实践和管理问题研究中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试验等近代分析科学方法,开创了科学管理先河。
泰罗制包括八个要点: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挑选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采用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工人和雇主的“精神革命”;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以科学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实行例外原则。
管理学原理 笔记
管理学原理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第一节管理概论一、管理活动的产生与发展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在1954年由彼得德鲁克创作。
《管理实践》德鲁克1954年彼得德鲁克被称为"现代管理之父"二、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对组织资源予以协调,以有效率、有效果的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主体:管理者管理客体:被管理者)法约尔: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德鲁克:管理就是实践。
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周三多: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管理的目的:有效率、有效果的实现组织目标。
(效率:低投入高产出。
即"正确地做事"。
效果: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即"做正确的事" )管理的对象:一切可调动资源管理的过程: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职能或活动。
管理的本质: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三、组织组织:指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
组织的三要素:共同的目标、协作的意愿和通畅的信息渠道。
四、管理的职能①计划(首要职能)②组织③领导④控制五、管理的性质管理的性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自然属性:管理是生产力,是一种客观存在。
社会属性:为谁管理?管理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中各种组织的管理活动。
第二节管理者一、管理者的类型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是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二、管理者的角色(亨利·明茨伯格提出)在20世纪60年代末三、管理者的技能第三节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早期管理思想西方管理理论(一)传统管理理论阶段(18世纪初期~19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亚当·斯密(1727~1790)代表著作:《国富论》(1776年)观点:分析了劳动分工思想,认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因:①分工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一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②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时间③使劳动简化,有利于发现比较简便的工作方法提出了是“经济人”的假设★罗伯特·欧文(1771~1858)早期人文主义思想★查尔斯·巴尔奇(1792~1871)代表著作:《论机械和制造业的经济》(1832年)观点:进一步发展了劳动分工对提高生产率作用的思想(二)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9世纪末期~20世纪30年代)★科学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泰罗(1856~1915),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代表著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核心: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经验工作方法→科学方法目的:提高劳动效率内容:工作定额;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标准化原理;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建立职能工长制;例外原则亨利·甘特重要贡献:《每日平衡图》其他贡献:劳动报酬奖励制吉尔布雷斯夫妇"动作研究之父""管理学的第一夫人"★一般管理理论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第二节系统原理系统:有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管理学原理读书笔记
管理学原理读书笔记【篇一:管理学原理学习笔记】一、学习内容1. 学习目标第一章:理解管理内涵,熟悉管理性质,掌握管理职能,了解管理者的角色及其技能。
第二章:了解中国和西方的管理思想吗,熟悉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理解现代管理理论,理解“管理丛林”现象。
第三章:明确社会责任的基本内容,熟悉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掌握管理道德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了解企业加强管理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第四章:定义计划的概念,描述计划的特征和作用,区分计划的差别,概述计划的步骤,解释战略管理的概念,说明战略环境分析的内容和方法,识别并选择组织的基本战略和发展战略,理解企业家精神内涵。
第五章:定义预测的概念,识别预测的特征和类别,对比定量预测和定性预测的方法,解释预测行为的过程及意义,明确时间的含义,说明有效时间管理的步骤及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阐述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概述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以及影响目标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
第六章:定义决策的概念,识别决策的特征和类型,说明决策的意义,解释决策的行为过程,掌握各种决策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解释决策的有效性,阐明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第七章:定义组织、组织结构、组织设计的概念,区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营利性组织与非营利组织,解释组织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识别各种组织结构的特征,了解团队结构组织、无边界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内涵,阐明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原则,说明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程序。
第八章:定义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和程序,掌握员工招聘的基本程序,对比人员选拔的两种方式,熟悉员工培训的内容与方法,理解员工培训的内容与方法,理解员工职业发展的内涵,了解绩效评估的标准和方法,说明绩效评估的实施程序。
第九章:定义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的概念,说明组织文化的特征、功能、结构、内容、以及组织文化的塑造过程,识别引起组织变革的各种内外动因,解释对待组织变革的不同观点及组织变革的推动力量,了解人们为什么会反对变革以及排除变革阻力的方法,比较结构、技术、人员、文化等不同内容的组织变革,阐述组织变革的基本程序,区分不同的组织变革。
管理学原理笔记2篇
管理学原理笔记第一篇:管理学原理笔记管理学原理是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通过研究和理解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企业。
本篇笔记将介绍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管理学原理的重要内容。
一、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规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组织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学科。
它涉及到对组织结构、人员行为、决策制定、领导力等方面的研究,并提供相关理论和方法来指导管理实践。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1. 组织:指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体系。
组织具有明确的目标、分工、协调和控制机制。
2. 管理:指通过组织和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合理安排、协调和控制组织活动的过程。
3. 管理者:负责组织内部事务,并指导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4. 管理原则:指指导管理实践的基本准则和规定。
二、管理学原理的重要内容1. 效率原理:强调在组织活动中追求效率和经济性。
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有效的流程设计,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 补偿原理:将薪酬与员工的工作表现相联系,通过激励机制来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3. 管理层级原理:将管理分为不同的层级,每个层级都有不同的职能和责任。
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员工,构成一个明确的管理体系。
4. 归责原理:明确每个员工的责任和权力,并要求他们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
5. 协调原理:强调组织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和合作,以实现整体目标。
6. 纪律原理:要求员工按照规章制度来执行工作任务,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
三、管理学原理的应用管理学原理在实际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组织内部的各种问题,并提供指导和支持。
1. 组织设计和结构:管理学原理可以帮助管理者合理设计组织结构,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能和责任,提高组织的效率和协调性。
2. 人员管理:通过管理学原理,管理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的行为和动机,从而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3. 决策制定:管理学原理提供了一些决策制定的方法和工具,例如决策树、决策矩阵等,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进行决策分析和选择。
管理学原理学习笔记
管理学原理学习笔记一、引言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学的基础,它涉及到组织、领导、决策、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通过学习管理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管理学的知识,提高组织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本文将从管理学原理的基本概念、管理学原理的分类、管理学原理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管理学原理的基本概念1. 管理学原理的定义管理学原理是指研究管理活动规律的基本原理和规范。
它是对管理实践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抽象,以指导管理者在组织中进行决策、领导和控制等活动。
2. 管理学原理的特点(1)普遍性:管理学原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和管理活动,无论是商业组织、非营利组织还是政府组织,都可以运用管理学原理进行管理。
(2)相对性:管理学原理是相对而言的,它受到环境、文化、组织结构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应用。
(3)可操作性:管理学原理是可以操作的,管理者可以根据管理学原理的指导进行实践,并通过实践不断调整和改进。
三、管理学原理的分类1. 经验法则理论经验法则理论是指通过总结和归纳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提炼出一些通用的管理规律。
比如,韦伯的理性法则、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等。
2. 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是指通过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揭示人在组织中的行为规律。
比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
3. 组织系统理论组织系统理论是指通过研究组织内部的结构和关系,揭示组织运行的规律。
比如,韦伯的理想型组织理论、伯恩斯和斯图尔特的组织结构理论等。
4. 环境适应理论环境适应理论是指通过研究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揭示组织如何适应和应对变化的规律。
比如,彼得·德鲁克的管理者角色理论、钱伯斯和明斯柯的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等。
四、管理学原理的应用1. 决策管理决策是管理者最重要的职责之一,管理学原理可以帮助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进行分析和判断。
比如,利用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管理者可以了解员工的动机和满意度,从而制定激励策略。
《管理学原理》第四版-笔记-林志扬主编
《管理学原理》第四版-笔记-林志扬主编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的定义(关注哈罗德孔茨和本书的提法)1、哈罗德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这一定义需展开为:(1)作为管理人员,需完成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2)管理适用于任何一个组织机构(3)管理适用于各级组织的管理人员(4)所有管理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创造盈余(5)管理关系到生产率,意指成效和效率2、本书:管理是一种在正式组织内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其他人活动的活动过程。
注意四个关键点:(1)管理存在于政治组织内(2)管理工作的中心是管理其他人的工作(3)管理工作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来进行的(4)管理人员需同时考虑到两个方面——①其他人的活动,即被管理者的工作②其他人,即被管理者3、管理的必要性在于资源的有限性二、管理成效和组织成效1、管理成效是指管理活动的效果。
管理活动是组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开展的许多种活动中的一种2、组织成效是指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3、在组织成效与管理成效之间,并没有存在必然的线性相关的关系,即高的管理成效并不一定能导致高的组织成效;反之,低的管理成效也不一定必然导致低的组织成效4、管理成效和组织成效的高低首先取决于管理者的个人因素。
管理者在组织中具有双重人格:(1)组织人格,即管理者在组织中的行为必须以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为基本的准则。
管理者的这种组织人格的特点使得不同的管理者所从事的管理活动具有延续性和相似性(2)个人人格,即管理者在组织中的所作所为又受管理者个人因素的影响。
这种管理者的个人人格特点使得不同的管理者所从事的管理活动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三、管理者类别(关注高层、中层和基层划分)1、按管理者所处的管理层次,可以划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①高层:指处于组织最高管理层次的管理者组织的高层管理者负责制定组织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代表组织与外部环境发生各种联系;就组织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对组织的所有者负责;对组织内部的各项活动进行协调与管理,以保证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②中层:指组织中各个部门的管理者中层管理者的职责就是落实高层管理者的计划与决策,并协调基层管理者的活动【注意】中层领导者与中层管理者的区别:前者是指组织和等级系列中处于中间层次的领导者,后者包括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和直线部门的管理人员两部分③基层:是指组织中把中层管理者的计划更加具体化地分派给组织中的业务活动者,并对业务活动者的活动进行协调的管理人员。
管理学原理读后感(共14篇)
管理学原理读后感(共14篇)长采用“重金悬赏”的方法。
他坚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收效甚微。
为了更好地管理研究人员,他制定了严格的考勤制度;迟到3分钟要罚款100元。
为此,员工有时为准时到达,不惜打出租车上班。
该所员工的出勤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在一次行业研讨会上,规模相近的乙研究所发布了几项重要科研成果,并介绍了经验。
他们认为每个员工都希望做好工作,为此推行了“弹性工作制”以及研究人员自和组合,自主管理的方法。
尽管乙研究所取得这样的成绩,但王所长仍然认为采用这种方法会失去控制,这种方法不宜推广。
(1)请结合人性假设理论,判断这两家研究所对人性的假设分别是什么?(2)简述以上两种假设的基本观点以及二者相应的管理方式。
(3)试对王所长对人性的看法和管理方法进行评价。
答:(1)甲研究所是“经济人”的假设(或依据X理论)乙研究所是“自我实现人”的假设(或依据y理论)。
(2)经济人假设的基本内容是①多数人十分懒惰②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地受别人的指导③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矛盾④多数人干工作是为满足基本需要,只有金钱和地位能鼓励他们工作。
在这样一种假设基础上的管理方式是:一方面订立各种严格的工作规范;另一方面用金钱刺激来题高士气,即实行“原萝卜加大棒”的政策。
自我实现人假设的基本内容是①一般人都是勤奋的②能够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③在适当条件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职责,还会主动寻求职责④大多数人都能发挥高度的想像力,聪明才智和创造性⑤达到组织目标被看成是最大报酬。
以这种假设为基础的管理方式是为下属创造机会,排除障碍。
并且帮助下属挖掘潜力,鼓励和帮助引导下属发展。
(3)①认为人是经济人,因此王所长对人性的看法和作法是基本可取的,但在具体方式上需要改进。
②认为人是自我实现人,因此王所长的看法和作法都存在较大问题。
需要作全面调整。
③认为人是这两种假设的综合,人往往表现出两面性,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出不同的特性,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④除了这两种假设之外,还有社会人和复杂人假设。
管理学原理读后感
管理学原理读后感在读完管理学原理这本书后,我对管理这个领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管理学原理作为一部经典的管理学著作,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管理智慧和经验,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管理学原理中强调了管理者的重要性。
管理者作为组织的领导者,需要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技巧,能够有效地协调和指导团队成员,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
管理者需要具备战略眼光和决策能力,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且善于沟通和协调各方利益。
这些都是管理者必备的素质和能力,也是管理学原理中所强调的重点。
其次,管理学原理中强调了团队管理和组织协调的重要性。
一个成功的组织需要一个高效的团队,团队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
管理者需要善于团队建设和团队管理,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为组织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管理者还需要善于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组织内部的和谐发展,确保组织的整体利益。
最后,管理学原理中还强调了管理者需要具备全面的管理知识和技能。
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不断适应和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才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管理挑战。
管理者需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知识储备,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管理工具和方法,解决各种管理问题,推动组织的持续发展。
通过阅读管理学原理,我对管理这个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对自己以后的管理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和目标。
我将会努力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素质,不断学习和积累管理知识,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为组织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管理学原理给我带来了许多启发和思考,我相信在未来的管理实践中,这些经验和智慧将会给我带来很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管理学原理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管理学著作,它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管理智慧和经验,对于我们提升管理素质和能力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会将其中的理念和观点融入到自己的管理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管理学原理读后感
管理学原理读后感管理学原理是现代管理学的基石,通过学习这门学科,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组织和管理的本质,掌握有效的管理技能。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管理学原理的书,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启发。
首先,管理学原理教会了我如何有效地组织和规划工作。
在书中,作者介绍了许多经典的管理理论,如泰勒的科学管理、韦伯的理性官僚制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我提供了很多有关如何制定目标、分配资源和协调团队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学习管理学原理,我能够更好地规划我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更好的结果。
其次,管理学原理还教会了我如何有效地领导和激励团队。
书中强调了领导者的重要性,以及领导者如何通过激励和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来实现组织目标。
通过了解不同的领导风格和激励理论,我能够更好地了解如何与团队成员建立良好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这对于我在工作中的领导角色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我能够更好地与团队协作,提高整体绩效。
另外,管理学原理还教会了我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在书中,作者介绍了一些决策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决策树、SWOT分析和PDCA循环等。
通过学习这些方法,我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评估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这对于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对各种挑战和抉择时非常有帮助,让我能够更加理性地思考和行动。
总的来说,读完这本关于管理学原理的书,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管理学原理,我掌握了更多关于组织和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自己的管理能力。
我相信这些原理和方法将对我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将继续深入学习管理学原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我所在的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
管理学原理读书笔记
一、管理概述1、管理的定义与理念:不同的管理者对管理给予了不同的定义,归纳起来有一下四种a、大棒加萝卜:管理的中心工作是奖励和惩罚,要以“萝卜”(奖励)“大棒”(惩罚)为中心去管理,但这样的挂案例逐渐退居二线。
b、泰勒认为,管理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干什么,并使用最好的办法,管理者应该头脑清晰,有计划有方法地分配工作,教授方法,动用集体力量并亲力亲为。
c、哈罗德·孔慈认为,管理是设计和维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集体能够有效地完成任务,强调的是良好氛围的重要性。
d、管理是对一个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以有效的方式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强调管理职能。
2、管理与组织a、组织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结合起来协调行动的有机整体。
b、组织需要分工合作和协调,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就必须对组织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样,管理应运而生。
3、管理效果与管理效率a、管理效果:实现组织目标的程度,即当实现了销售收入,利润额,向市场投放的新产品种类等预期目标时,管理是有效果的。
b、管理效率是指管理过程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对于给定的投入获得更高的产出,则是效率的提高。
4、管理理论与管理技术a、管理理论是将相互依存的概念和原则系统地组合起来,构成的完整知识框架或组合。
重要作用:一是系统性,二是指导性。
b、管理技术主要是指做事的方法或完成某类工作的方法。
5、管理的性质,二重性: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既是物质资料的在生产,也是生产关系的两重性,因此对生产过程进行的管理也具有两重性,一种是与生产力相联系的管理的自然属性,另一种是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管理的社会属性。
6、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7、管理学拥有很强的应用性和综合性,是以指导管理实践活动为目的。
8、管理职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管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
管理学原理读书笔记
一、管理概述1、管理的定义与理念:不同的管理者对管理给予了不同的定义,归纳起来有一下四种a、大棒加萝卜:管理的中心工作是奖励和惩罚,要以“萝卜”(奖励)“大棒”(惩罚)为中心去管理,但这样的挂案例逐渐退居二线。
b、泰勒认为,管理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干什么,并使用最好的办法,管理者应该头脑清晰,有计划有方法地分配工作,教授方法,动用集体力量并亲力亲为。
c、哈罗德·孔慈认为,管理是设计和维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集体能够有效地完成任务,强调的是良好氛围的重要性。
d、管理是对一个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以有效的方式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强调管理职能。
2、管理与组织a、组织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结合起来协调行动的有机整体。
b、组织需要分工合作和协调,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就必须对组织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样,管理应运而生。
3、管理效果与管理效率a、管理效果:实现组织目标的程度,即当实现了销售收入,利润额,向市场投放的新产品种类等预期目标时,管理是有效果的。
b、管理效率是指管理过程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对于给定的投入获得更高的产出,则是效率的提高。
4、管理理论与管理技术a、管理理论是将相互依存的概念和原则系统地组合起来,构成的完整知识框架或组合。
重要作用:一是系统性,二是指导性。
b、管理技术主要是指做事的方法或完成某类工作的方法。
5、管理的性质,二重性: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既是物质资料的在生产,也是生产关系的两重性,因此对生产过程进行的管理也具有两重性,一种是与生产力相联系的管理的自然属性,另一种是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管理的社会属性。
6、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7、管理学拥有很强的应用性和综合性,是以指导管理实践活动为目的。
8、管理职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管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管理概述1、管理的定义与理念:不同的管理者对管理给予了不同的定义,归纳起来有一下四种a、大棒加萝卜:管理的中心工作是奖励和惩罚,要以“萝卜”(奖励)“大棒”(惩罚)为中心去管理,但这样的挂案例逐渐退居二线。
b、泰勒认为,管理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干什么,并使用最好的办法,管理者应该头脑清晰,有计划有方法地分配工作,教授方法,动用集体力量并亲力亲为。
c、哈罗德·孔慈认为,管理是设计和维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集体能够有效地完成任务,强调的是良好氛围的重要性。
d、管理是对一个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以有效的方式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强调管理职能。
2、管理与组织a、组织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结合起来协调行动的有机整体。
b、组织需要分工合作和协调,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就必须对组织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样,管理应运而生。
3、管理效果与管理效率a、管理效果:实现组织目标的程度,即当实现了销售收入,利润额,向市场投放的新产品种类等预期目标时,管理是有效果的。
b、管理效率是指管理过程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对于给定的投入获得更高的产出,则是效率的提高。
4、管理理论与管理技术a、管理理论是将相互依存的概念和原则系统地组合起来,构成的完整知识框架或组合。
重要作用:一是系统性,二是指导性。
b、管理技术主要是指做事的方法或完成某类工作的方法。
5、管理的性质,二重性: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既是物质资料的在生产,也是生产关系的两重性,因此对生产过程进行的管理也具有两重性,一种是与生产力相联系的管理的自然属性,另一种是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管理的社会属性。
6、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7、管理学拥有很强的应用性和综合性,是以指导管理实践活动为目的。
8、管理职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管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一个好的计划必须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尽量考虑到各种情况的可能性。
组织:是通过设计和协调组织内部的结构和相互关系,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合作协调工作的过程,主要包括组织设计和组织协调。
领导:是指导和影响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努力和艺术。
包括:领导艺术,激励,和沟通等内容。
控制:指系统地设置标准,以此对照进程,必要时采取矫正措施,将工作纳入规划和预定的轨道。
计划与控制构成了一个闭环和联系的过程。
上述四大职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9、管理者的定义:在组织中形式管理职能,指挥或协调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如工厂的工人,医院的护士,商店的经理,学校的教师。
10、管理者的分类:按管理者的岗位层次分类: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地层管理者。
按管理者的工作范围分类:综合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
11、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管理角色:信息传递角色,人际关系角色,决策制定角色。
12、管理技能a、概念技能:对事务整体及相关关系进行认识洞察,分析判断和概括的能力。
b、人际技能:指处理组织内外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
c、业务技能: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13、个人时间管理的四个阶段:有写备忘录的习惯;有个人的时间安排计划;建立目标,根据目标安排时间和工作;在大视野下计划和安排时间。
有效时间管理的四个步骤:列出个人目标和目标排序;列出必须进行的活动;根据目标进行活动优先度排序;按各项活动优先度安排个人日程。
14、管理环境:是指对组织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因素或力量。
15、管理的一般研究方法:a、规范法具体研究方法:哲学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档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
b、实证法步骤:提出问题,提出研究假设,进行调查,数据处理和假设检验,得出研究结论。
具体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庄家访谈法,统计分析法。
16、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与方法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三种: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a、归纳法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经验)进行观察,从掌握典型事物的典型特点、典型关系。
典型规律入手,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别——一般在管理学研究中,归纳法应用最广,但其局限性也十分明显运用归纳法时应注意的几点弄清与研究事物相关的因素,以及系统的干扰因素选择好典型按抽样检验原理,保证样本容量调查问卷时应包括较多的信息数量,并作出简单明确的答案。
b、试验法c、演绎法一般——个别二、发展简史早期管理实践和萌芽——中国传统管理思想1、中国传统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五千年的文化,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都是中国的文化背景,在研究现代管理思想的时候,不能不首先研究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顺道——顺应宏观的治国理论和客观的经济规律重人——1:重人心向背2:重人才归离人和——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求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对策——运筹谋划,以智取胜。
两个要点1:预法治——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后逐渐演变成一套法治测节俭——理财和治生都提倡开源节流,勤俭治国体系西方传统管理思想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1、亚当。
斯密《国富论》1776(英国)认为:劳动是人民财富的源泉,各国人民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用品的源泉是本国人民每年的劳动。
亚当。
斯密在分析“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时,特别强调了“分工”的作用。
2、查理。
巴贝奇(英国)发展了亚当。
斯密的观点,提出了关于生产组织机构和经济学方面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
巴贝奇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即对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的依据。
3、罗伯特。
欧文(英国的空想主义家)经过一系列的试验,提出了“在工厂生产中重视人的因素”。
欧文是人事管理的创始人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管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泰罗提出的以下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亨利。
甘特重要贡献之一是设计了一种用线条表示的计划的因素成“甘特图”代表作——《工业的领导》1916,《工作组织》1919布雷斯及他的妻子两人以进行“动作研究”而著称泰罗及其他同期先行者的理论和实践构成了泰罗制。
“泰罗制”着重解决的问题是用科学的方法提高生产现场的生产效率问题(二)对“泰罗制”的评价“泰罗制”应用在生产现场管理中效果显著,但其推广却很不顺利,遭到了资本家和工人的反对。
“泰罗制”当时之所以遭到反对,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上传统意识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它本身也存在着弱点,我们应当用历史的观点客观地评价。
1、它冲破了传统地落后地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创立了一套具体地科学管理方法2、科学地管理方法和科学地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地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地发展。
3、由于管理职能于执行职能地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4、泰罗把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执行劳动,在体力技能上受很大的压榨缺陷泰罗制是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个人经历的限制,它的科学管理所涉及的问题比较小,管理的内容比较窄,企业的财务、销售、人事等方面的活动都没有涉及。
(三)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泰罗制在科学管理中的局限性主要是由法国的亨利。
法约尔加以补充的。
“组织理论”的中心问题: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
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技术职能、经营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14条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 4、统一命令5、统一领导6、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7、人员的报酬要公平8、集权9、等级链10、秩序11、公平12、人员保持稳 13、主动性14、集体精神法约尔的贡献:在管理的范畴、管理的组织理论、管理的原则方面提出了崭新的观点马克斯。
韦伯:德国社会学家,在组织体系和组织原则方面提出了若干新的理论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1、世界大战结束后,工业发达的国家的劳工运动有了发展,劳资矛盾尖锐2、企业规模在激烈竞争中迅速扩大3、科学技术的个发展4、职工队伍的结构、文化程度都有了变化社会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为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a、突出了企业的经营决策问题b、要求运用更先进的管理手段c、要求管理理论和经营方法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一、行为科学学派(一)行为科学的由来泰罗制的“科学管理“理论把人看成“经济人”而行为科学把人看成“社会人”即:影响工人生产效率的因素除了物质条件外,还有人的工作情绪。
行为科学——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二)“行为科学”的早期理论——人群关系论(代表人:梅奥)霍桑试验目的:找出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寻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经过程:试验首先从变化现场工作的照明强度着手。
研究人员将参加工作的工人分成两组,一组为试验组,一组为控制组。
控制组一直在平常的照明强度下工作,而试验组则给予不同的照明强度。
当试验组的照明强度逐渐增大时,试验组的生产增长比例与控制组大致相同,当试验组的照明强度逐渐降低时,试验组的产量明显下降。
试验表明,照明度的一般改变不是影响生产率的决定因素。
后来再进行其他方面的试验。
观点: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工人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和共同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和惯例,要求个人服从。
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4、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影响:人群关系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学派的早期思想,它只强调要重视人的行为,而行为科学还要求进一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找出产生不同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控制人的行为以达到预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