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蓝天下教学设计
《同在蓝天下》教案
《同在蓝天下》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通过有表情地歌唱,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表现明朗的生活态度。
2、听赏《同在蓝天下》,体验歌曲的欢快情绪、童声齐唱的音色特点及歌曲所描绘的美丽意境。
教学重点:
学习歌曲并富有感情的进行演唱。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互相问好。
二、新课新授:
1、学生听歌曲范唱,听后说说歌曲是几拍子的,然后由学生起歌名。
(音像带)
2、揭示课题再听范唱,并说出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3、学习曲谱,教学步骤。
(1)让学生先浏览全曲,然后再找出自己认为比较难的节奏和不熟悉的音乐记号。
(2)又学生们自己先解决难点,然后教师再做补充。
(3)学生自学歌曲曲谱。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齐奏曲谱,然后学生再随琴唱谱。
4、学习歌词。
5、歌曲处理:学生在演唱中按歌谱上的力度及速度唱,然后在演唱中要想象歌曲的意境,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6、演唱形式:采用合唱的形式。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歌曲好不好听啊?希望你们在课下好好的练习!。
同在蓝天下的教案
同在蓝天下
第一课时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什么是弱势群体,感受弱势群体的困难。
2、了解调查周围社会上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
3、了解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照顾,激发学生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之情。
从而为他们
伸出援助之手。
二、活动准备
课件、小品表演材料
三、活动设计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谈话
2、观看图片
(二)情景体验
1、角色表演:
在老师的指导下,请同学们尝试以下活动:
闭上双眼写一句话
闭上双眼到指定地地点取物
单手系鞋带、系红领巾、穿衣服
单腿搬动椅子
塞住耳朵、闭紧嘴巴,向别人传达你的想法
3、我的感受:
写出自己的感受,并交流感受。
四、我该怎么做
写一写自己的做法,交流谈谈自己的想法。
五、作业布置
这个周去调查周围的残疾人,并帮残疾人做你能做的事。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同在蓝天下》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同在蓝天下》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了解弱势人群生活的困难,激发学生的同情心。
2、感受弱势人群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他们产生尊敬之情。
3、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乐观向上的精神。
活动准备:1.学生课前调查身边的弱势人群,他们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2.收集有关弱势人群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故事。
活动过程:一、活动体验,走近弱势群体1、课前热身A 学生欣赏《感恩的心》,提问引导:刚才大家听到的是什么歌?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画面中的几位阿姨的动作?她们在干什么?B活动:这儿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句话,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把这句话告诉大家,但是不能用嘴巴,只能像刚才的几位阿姨一样用动作。
C 小结。
(出示图片二)2.体验,交流感受.A.活动:(出示图片三、四)①闭眼写字②单手脱衣穿衣B.交流感受3、小结:像这样的人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出示残疾人图片五、六)他们有些人有眼睛却看不见多彩的天空,有耳朵却听不见美妙的声音,有嘴巴却说不出心中想说的话,他们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中的弱势人群。
(板书:弱势群体)4、你还知道有哪些人也属于弱势群体呢?(学生自由阅读课本第18、19页)5、小结:他们都是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中的弱势人群。
这些弱势人群与我们共同生活在这片蓝天下。
(板书课题:同在蓝天下)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他们,了解他们不寻常的生活吧。
二、调查访问,了解弱势群体1、在我们的身边有弱势人群吗?你知道他们有什么困难吗?请大家将课前了解的信息说给大家听听。
2、学生分组交流和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
3、师小结。
(课件出示残疾人、老人流落街头、失学儿童、贫困受灾的图片七、八、九、十)4、同学们,看到这一双双无助的眼睛,你有什么感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残疾人、老年人及其它弱势人群呢?(出示图片十一、十二、十三)学生谈做法小结:是啊,他们是多么渴望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关爱啊!听了你们真诚的话语,老师心中涌起许多温暖与感动,因为我们都有一颗爱心。
同在蓝天下教案
同在蓝天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看到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生活不便的人,他们需要关心和帮助。
2.使学生看到我们社会为生活不便的人所做的事情。
3.使学生建立主动去帮助生活不便的人的思想意识。
4.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乐观向上的精神。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残疾人的事迹材料、歌曲。
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故事。
教学流程:一、游戏导入,激发情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就进行一次系红领巾比赛,看谁的动作最快。
(学生进行比赛。
)师:大家动作真快,系得真好。
刚才我们是用两只手系红领巾,现在我们再来比一比用一只手系红领巾,想试一试吗?(学生比赛:用一只手系红领巾。
)师:看来一只手系红领巾很不容易啊!你们有没有想过,只剩下一只手的残疾人是怎么生活的呢?在我国,有6000多万残疾人与我们共同生活在这片蓝天下。
(板书课题:同在蓝天下。
)二、模拟体验,升华情感师:在游戏中大家已经体会到了,正常人看来很容易做到的事,残疾人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做到,让我们再来体验一下他们的艰辛,好不好?(学生分角色进行体验)三、交流感受,增强爱心师:通过刚才的体验活动,大家心里一定有很深的感触,把心里的感受说一说,好吗?(学生讨论)师:我们都感受到了残疾人生活的艰辛,他们和身体健康的人相比的确会遇到很多困难,那他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哪些困难和障碍呢?大家讨论一下,好吗?(学生讨论、汇报)四、联系实际,深化明理师:想一想我们身边有残疾人吗?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呢?师:你们帮助过残疾人吗?你们是怎么做的?师:你们做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社会各界是怎么关心残疾人的。
(播放课件:图片。
)五、学习榜样,拼搏进取。
师:在我们周围有许多残疾人,面对身体的残疾,他们没有悲观失望,而是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把你收集到的残疾人事迹说一说,好吗?(学生汇报。
教师相机补充张海迪、桑兰、胡一周的事迹,并播放有关课件。
《同在蓝天下》教学设计(品德与社会)
《同在蓝天下》教学设计佛冈县第四小学杨月桂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五课题1《同在蓝天下》。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活;2.了解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儿童的生活;3.开阔眼界,了解世界不同地区少年儿童的生活,帮助他们形成初步的国际理解。
学生准备课前分组调查同龄人的生活,收集有关的图片、文字等材料,填写调查报告。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准备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师:上课前,我要请出我们熟悉的一位朋友,你们看,他是谁?(课件出示“乐乐”的图像和对话框)乐乐:大家好!你们还认识我吗?对,我就是你们的老朋友――乐乐。
现在,请同学们欣赏我和小文收集的一些照片吧。
2.请同学们欣赏教科书第82—85页上的照片,认识其他国家的一些小朋友。
(展示不同国家、地区同龄儿童的照片,以帮助学生形成国际理解。
)师:看完照片,我感到你们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乐乐是怎么说的?乐乐:我感到你们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在广阔的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
那其他地区的儿童生活得怎样?(出示课本教学内容画面)他们的生活是不是像大人们说的那样,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童话;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欢乐?师:其他地区的儿童是怎样生活的,这是我们今天需要了解的。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分组调查、收集资料,并完成调查报告,现在我们就来交流。
二、汇报、交流调查情况1.学生按小组围成一圈,交流调查情况。
2.第一小组汇报。
(小组代表上台,利用投影仪介绍)调查对象:本班同学。
调查方式:上校园网、问老师、问同学。
调查结果:全班有50人,其中48人出生后一直生活在广东省内;其余2人中,高东全籍贯是四川,夏陈博小学前生活在湖北,(出示他们的照片)我们班同学在学校生活得都很快乐。
同学们的家庭生活也不错,没有特别困难的家庭,有不少同学假期还去国外度假呢!(举例子,出示照片)调查后的思考:我们的生活很幸福,大家要努力学习,做事不要拖拉。
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同在蓝天下科教版
《同在蓝天下》教案让我走进你教学要求:通过观察、换位体验等活动,了解弱势人群的生活的困难,激发同情心,愿意帮助他们,明白美好的社会需要每一个人伸出自己热情的援助之手。
同在蓝天下,共享阳光雨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弱势人群顽强奋争、自强不息的典型事例,激发敬佩之情。
教学难点:学会尊重和关爱弱势群体。
教学方法:活动情景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弱势群体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学生课前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
3、公益广告《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教学过程:一、猜猜大眼睛的心里话。
1、看图片。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请大家仔细看一看,你能猜出小姑娘想说什么吗?师:是啊,有些山区和贫困地区的孩子虽然与我们同龄,但是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离开了心爱的小伙伴,她们特别渴望读书,渴望回到学校。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书上的小资料,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想一想,如果这样的小伙伴就在你身边,你能帮助她们吗?你准备怎样做?2、小组讨论,组长记录。
3、全班交流。
二、说说我们的手拉手活动:1、交流参加学校手拉手活动的感受和收获。
2、说说我和手拉手小伙伴的小故事。
三、配乐诗朗诵:1、欣赏配乐诗。
《爱的呼唤》。
人生的旅途中,风风雨雨总是难免的。
不会总有阳光,也不会总是阴云密布。
在困难的时候,得到的关心、帮助与扶持,可以温暖、鼓舞、甚至改变人的一生。
对于我们身边的那些残疾朋友来说,尤其是如此。
他们生而不幸,身带残疾,但他们的心灵却是完整和美好的。
他们和我们一样,有享受幸福生活的权力。
只不过,这“幸福”可谓来之不易。
他们要付出多于我们十倍、百倍、千倍的努力才能得到。
他们多么渴望能有一双手,搀扶他们蹒跚的步履;多么渴望能有一束阳光,来温暖他们孤寂的旅途;多么渴望能有一盏灯,来照亮他们身边的世界!2、小结:残疾人以及其他弱势群体的人们,他们的内心一般都很脆弱,有的还会有一些自卑,因此,他们除了需要我们的帮助以外,更需要得到我们以及整个社会的尊重与关爱。
《同在蓝天下》教学设计与评析
《同在蓝天下》教学设计与评析一、设计背景《同在蓝天下》这一主题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关爱之心。
在现代社会,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弱势群体的存在,而这一主题的教学设计旨在唤起学生的关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学会关注和尊重他们。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有关弱势群体的信息,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同情心和关爱之心,树立尊重他人、关注社会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关爱之心。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关注转化为实际行动,如捐助、志愿服务等。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围绕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成因及社会影响展开讨论,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弱势群体的困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有关弱势群体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他们的生活状况,引出本课主题。
2. 案例分析:展示几个典型的弱势群体案例,如贫困家庭、残疾人、孤寡老人等,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困境及成因。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如何关注弱势群体”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尊重他人、关注社会、传递爱心等方面展开讨论。
4. 角色扮演:挑选一组学生,模拟弱势群体的生活场景,如街头卖艺、乞讨等,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了解他们的艰辛和不易。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激发他们的同情心和关爱之心。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关注弱势群体的行动转化为实际行动,如捐助、志愿服务等。
鼓励学生制定自己的行动计划,并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
小学道德与法治_同在蓝天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同在蓝天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够与同学交流和合作,体验和感受弱势群体特别是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与艰辛。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能关注和帮助弱势群体。
培养支持、关求社会弱势群体的情感。
【教学重点】1、能够与老师、同学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体验活动”。
从中体验到残疾人和老人生活的艰难2、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社会中弱势群体的意识。
【教学难点】:了解残疾人、老人生活的艰难,感受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献出我们力所能及的爱。
【教学准备】:有关残疾人和老人的视频、图片。
【教学过程】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1、观看《千手观音》视频。
你们喜欢看春节晚会吗?老师也喜欢,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晚会上,有一个舞蹈类节目《千手观音》,感动了无数的观众,现在我们一起欣赏这个舞蹈的一个小片段。
2、导入新课。
由于不同的原因,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特殊的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
二、换位体验,感知艰辛。
1、了解残疾人你们知道这个节目为什么会感动那么多人吗?这21名演员和我们并不一样,她们是聋哑人,在我们这个社会上生活着一些这样的人:他们有的不能向我们常人一样在操场上奔跑,他们有的永远看不到美丽的花朵,他们有的却永远听不见美妙的声音,他们有的有嘴巴却说不出心中想说的话。
你们知道他们是什么人吗?2、寻找身边的残疾人(1)同学们,在咱们的学校里,在我们生活的村里,在我们五莲这个城市里,你见过残疾人吗?你见到的残疾人是什么样的呢?(2)观看残疾人视频3、活动体验——体验活动一:单手穿衣体验活动二:“聋哑人”传话活动。
体验活动三:蒙眼走路通过活动,你体会到了什么?三、交流残疾人的自强不息1、小组内交流收集的资料2、出示图片,学生展示资料3、生读课本上的事例四、感悟明理、指导生活同学们,我们应该怎样来帮助残疾人呢?学生来演一演,师评价教师小结:帮助残疾人的方式很多,只要我们有心每个人都能为它们做点什么。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像残疾人一样需要帮助的人,你知道都有哪些人吗?五、交流其他弱势群体1、小组内交流: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呢?请同学们把课下收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同在蓝天下》教案新部编本
2、你看过这个舞蹈节目吗?叫什么名字?知道演这个节目的演员都是残疾人吗?
3、谁看过对这些舞蹈演员的报道,来,讲讲他们的故事。
4、看了这个节目,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学生可能的回答:虽然他们都是聋哑人,但是却能像正常人一样表演出那么优美的舞姿,真的是非常不容易。
二、知识竞赛
这些不幸的残疾人同时又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的周围有许多人在关爱着他们,整个社会也在关爱他们,为他们提供了各种服务设施。下面,我们进行“助残知识竞赛”。
(1)教师交待比赛规则。
(2)各组派两组选手,坐到台上进行比赛。
A、全国助残日是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B、1990年12月28日,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从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有了法律保障。
学生可能的回答:聋哑人
(2)假如你是聋哑人,你的生活将会怎样?
学生可能的回答:听不到任何声音,简直太痛苦了。
(3)你知道聋哑人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吗?
学生可能的回答:听到生活中许多美妙的声音,特别是爸爸妈妈和好朋友们的说话声。
二、手语交流, 体验感受
1、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教师在卡片上写上一句话,请一位同学上台来,不用语言而用手势表达,让大家猜猜这句话的意思。
(3)全班交流汇报自己的打算。
学生可能的回答:帮助腿脚不方便的朋友过马路,背着小朋友上楼梯、帮盲人过马路,下雨天送他们回家……
(4)写“爱心卡”。把自己此刻心情和最想对残疾人说什么,用一句话写在“爱心卡”上。
(5)交流“爱心卡”。 (6)把“爱心卡”贴在黑板上组成一个心形。
二次备课
效果检测情况
教学反思
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四下4.2《同在蓝天下》说课稿2
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四下4.2《同在蓝天下》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同在蓝天下》是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人们在蓝天下的生活,展现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和谐共处的美好。
本文旨在让学生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学会尊重和接纳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感悟。
但在全球意识方面,还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生活方式可能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可能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生活方式;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和接纳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全球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生活方式的认知;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尊重和接纳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全球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小组讨论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人们在蓝天下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师指导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4.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情景模拟,体验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生活方式,培养尊重和接纳不同文化的意识;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尊重和接纳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6.课后作业:学生课后绘制一幅“世界多样性”的画,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主题:《同在蓝天下》•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生活方式•尊重和接纳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四下4.2《同在蓝天下》说课稿6
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四下4.2《同在蓝天下》说课稿6一. 教材分析《同在蓝天下》是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四年级下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我们生活在同一个蓝天下,共享地球上的资源,要关爱他人,珍惜资源,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关爱他人,如何珍惜资源,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和思品素养,他们对于关爱他人、珍惜资源等概念并不陌生。
但是,如何将这些概念具体化,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是他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我们生活在同一个蓝天下,共享地球上的资源,要关爱他人,珍惜资源,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关爱他人、珍惜资源的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我们生活在同一个蓝天下,共享地球上的资源,要关爱他人,珍惜资源,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关爱他人、珍惜资源的观念具体化,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和教学道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多么的美好,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同在蓝天下》。
2.新课导入:介绍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我们生活在同一个蓝天下,共享地球上的资源,要关爱他人,珍惜资源,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
3.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关爱他人,如何珍惜资源。
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四下4.2《同在蓝天下》说课稿26
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四下4.2《同在蓝天下》说课稿26一. 教材分析《同在蓝天下》是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理解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孩子的生活状态,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真实的故事和丰富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孩子的生存现状,激发他们的关爱之情,使他们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
在生活中,他们可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对于关爱他人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系统的理解和深入的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生动、形象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探讨和思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孩子的生存现状,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沟通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他人的品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孩子的生存现状,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景模拟:通过设置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理解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孩子的生存现状。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生活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思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4.情感教育: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的品质。
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四下4.2《同在蓝天下》说课稿10
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四下4.2《同在蓝天下》说课稿10一. 教材分析《同在蓝天下》是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民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世界。
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国际视野,增强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社会现象和问题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但他们在全球观念、国际视野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对于和平、尊重、理解等价值观有一定的认同,但需要在实际操作和实践中进一步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基本情况,知道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民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情感,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国际视野。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基本情况,知道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民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价值观,做到热爱和平、维护和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互联网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各国国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国家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互联网、书籍等资源,搜集有关世界各国的基本情况,了解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民的生活。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搜集到的信息,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年级下品德教案同在蓝天下_辽师大版
四年级下品德教案同在蓝天下_辽师大版课题同在蓝天下——体验残疾人的生活第1课时主备人修改人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看到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生活不便的人,他们需要关心和帮助。
过程方法:使学生看到我们社会为生活不便的人们所做的事情。
情感态度:使学生建立主动去帮助生活中不便的人的思想意识,并能够主动地去帮助生活不便的人。
教学准备录象《“千手观音”的背后》;歌曲《感恩的心》等教学反思课时计划课题同在蓝天下——生活中的强者第2课时主备人修改人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看到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生活不便的人,他们需要关心和帮助。
过程方法:使学生看到我们社会为生活不便的人们所做的事情。
情感态度:使学生建立主动去帮助生活中不便的人的思想意识,并能够主动地去帮助生活不便的人。
教学准备录象《张海迪》、《桑兰》、《胡一舟》片段,歌曲《爱的奉献》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要关心帮助残疾人,那你们知道全国助残日是哪一天吗?带领学生看书,学习书中的“小资料”二、生活中的强者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残疾人,他们自由回答。
看书,学习“小资料”。
教学过程虽然身体残疾,但却有坚强的意志。
播放纪实片《张海迪》、《桑兰》、《胡一舟》片段,从他们的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精神?三、回望自我,感悟心灵1、倾心交流。
在学习、生活中,你遇到过对于你来说比较困难的事情吗?你是怎样解决的呢?2、“悄悄话信箱”3、名言导行四、归纳总结播放《爱的奉献》结束本课观看纪实片《张海迪》、《桑兰》、《胡一舟》片段,谈自己的感受讲述自己遇到的较困难的事情,并说出当时的解决办法。
以不记名的形式写下自己没有解决的困难,投放到“悄悄话信箱”里。
互相交流收集到的名人名言齐唱《爱的奉献》生活中的强者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同在蓝天下》教案
《同在蓝天下》教学设计一、活动揭题师:今天看到同学们的精神状态这么好,老师想让大家一起参加一项活动,大家说好吗?生:好。
师:好,那就满足大家,咱们的活动分为两项,第一项叫做“单手穿衣”(出示课件并解读)第二项活动叫做“嘴巴叼笔写字”(出示课件并解读)同学们听明白了吗?生:听明白了!师:好!咱们的活动开始!<生活动>师:活动结束了,老师注意到同学们用单手穿校服外套真是太不容易了,同学们用嘴巴叼笔写字也非常的困难,刚刚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同学笔掉在地上,都不知道该怎么捡起来才好,大部分同学在规定的实践内写不出这3个字,即便有个别同学写出来了字也是歪歪扭扭的。
现在,就让同学们说说参加这次活动的感受吧。
<生谈感受>师:是呀,就像同学们所说的,如果咱们身体残缺了,行动真不方便呀!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像这样行动不方便的人一直都生活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同在蓝天下”(课件出示课题以及图片)他们看不到多彩的天空,看不到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他们一直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他们听不到美妙的音乐;他们不能像咱们一样快乐的奔跑!像这些行动上不便或者生活上有很大困难的人就是人们平时常说的“弱势群体”二:分享感知师:同学们,你们还知道有哪些人是属于弱势群体吗?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下面,请大家把课前准备好的资料与大家分享一下。
<生分享资料>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觉得咱们的同学已经开始关注这些弱势群体了,也开始了解他们在生活中的困苦和艰辛。
孩子们,就让老师带领大家再一次走近他们。
(播放课件,教师旁白:1、孩子们,你们见过这样的教室吗?2、由于天灾他们失去家园,失去亲人,他们是如此悲痛!3、还有他们老无所依孤苦伶仃。
4、这是他最好的一双鞋子了。
5、再看看他们,和咱们差不多的年纪,却早早挑起了家庭的重担5、孩子们,看看这张图片,从小女孩的眼神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对!是渴望!他们是多么渴望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和帮助呀!孩子们,咱们应该怎样做呢?<生发言>三、深化主题师:同学们说的太棒了!听了同学们的话语,老师的心中也涌起了很多的温暖和感动,因为咱们同学是那么的有爱心,也正是在这份爱心的感知下,这些弱势群体自强不息,成了生活中的强者!同学们,现在咱们看看课文中的这三则故事!一会说说你们的感受吧(课件出示)师:好,故事看完了,请同学们说一说吧!<生按人物顺序发言,其他学生可以给予补充>师:是呀!就像同学们所说的,这些故事都太令人感动了,因为他们都自强不息,可亲可敬!(课件出示字幕)师:孩子们,像他们这样自强不息,可亲可敬的人还有很多呢!你们瞧!(课件出示图片及视频:师:同学们,再看看这个视频,视频中弹钢琴的大哥哥,他叫刘伟。
同在蓝天下(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上教版)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一、教材分析《同在蓝天下》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社会新风尚》中的第二篇课文。
教材提供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呈示九张照片,从多个视角展现了需要帮助的不同人(老人、灾民、失学儿童、贫困病人、孤儿……)。
献出爱心的有中国人、外国人,有个人、有机构组织……第二部分先通过丁丁一家商量捐款的故事,初步了解慈善机构的主要工作以及去慈善机构捐款的方法;再以提问的方式了解医疗证的作用;然后以图片配上文字的方式介绍我国的十大慈善机构。
第三部分包括“红十字的由来”及“世界献血日的由来”,属于教材拓展部分;第四部分先提供了两幅残疾人设施的照片,借以引起对残疾人的关爱。
最后以文字呈示乐善好施、扶贫济困、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奉献你的爱心,让世界充满爱。
本教材主要让学生通过身心感受到同在蓝天下有许多人需要帮助,从而引发出爱的呼唤,爱的奉献,愿意并学会为慈善事业出一份力。
与本教材相关的内容前有一年级第一学期第十三课《爱心小天使》、二年级第一学期第四课《听爷爷讲故事》,本册第一课《走进雷锋》,以及以后四年级第二学期要学的《百善孝为先》等。
二、学情分析根据平时的观察和对学生的调查,发现:1、学生98%是独生子女,生活无忧无虑,享受着父母的关心、社会的关爱,对于一些贫困地区的同龄人的生活、学习情况通过新闻媒体等有所了解,但他们具体有些什么困难体会并不深。
2、知道每学年的开学典礼都有爱心捐活动,但把捐款献爱心的钱、物捐到何处并不清楚。
3、除了捐款捐物,还有那些奉献爱心的行动,如爱护残疾人设施等并不知道。
三、教学目标制定(一)知识:1、知道同在蓝天下有许多人需要帮助。
2、初步了解社会上一些基本的慈善机构及其工作。
(二)方法与能力:初步掌握向慈善机构捐款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社会对残障等弱势人群的关怀。
2、愿意并学会为慈善事业出一份力。
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四下4.2《同在蓝天下》说课稿4
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四下4.2《同在蓝天下》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同在蓝天下》是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同在蓝天下,我们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教材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思品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他们对社会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学生在面对具体的社会问题时,可能存在片面、偏激的想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全面地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品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同在蓝天下,我们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和案例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品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心社会,关爱他人,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同在蓝天下,我们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全面地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品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故事书、讨论卡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蓝天,引导学生思考同在蓝天下,我们应该如何相处。
2.讲故事:教师讲述一个有关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
3.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全面地看待问题。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思品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明确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6.布置作业:学生课后编写一篇关于同在蓝天下,我们如何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小文章。
同在蓝天下 教案
同在蓝天下教案教案标题:同在蓝天下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教案,学生将了解到蓝天的重要性,并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学生将学习到有关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学生将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蓝天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意义2. 环境污染的来源和影响3. 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方法和措施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蓝天的美丽和清新,引发学生对蓝天的思考和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什么我们要保护蓝天。
主体:3. 介绍环境污染的来源和影响,例如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垃圾处理等。
4. 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环境污染问题,并讨论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5.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6. 介绍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方法和措施,例如减少汽车使用、垃圾分类、节约能源等。
7. 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环境保护方法,并设计相关宣传海报或口号。
8. 小组展示宣传海报或口号,分享各自的环境保护方法。
总结:9.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每个人的责任。
10.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并分享自己的行动和体会。
课后延伸:1. 学生可以进行环境保护相关的调查研究,并撰写报告或展示。
2. 学生可以参与社区或学校的环境保护活动,如植树、清理垃圾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评估其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收集学生设计的宣传海报或口号,评估其对环境保护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评估学生在课后延伸活动中的参与度和成果。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蓝天的美丽和清新2. 环境污染的案例和数据3. 小组合作的材料和工具4. 宣传海报或口号的制作材料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品德与社会教育科学四年级下册《同在蓝天下》教案1
同在蓝天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弱势群体的生活存在不便,体会弱势群体的困难。
2、懂得如何帮助弱势群体,培养帮助弱势群体的良好习惯。
3、学习弱势群体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换位体验、交流等小组活动,让学生了解弱势人群在生活中的困难,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弱势人群对美好生活的渴求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促使他们产生对弱势人群的尊敬与同情,激发他们的爱心,进而引导他们自觉关注和帮助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悟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道关注、帮助社会中的弱势人群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懂得如何学习弱势群体身残志坚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残障人士在生活中的不便和遇到的困难。
教学难点:怎样帮助弱势群体以及如何学习弱势群体的精神。
教学准备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弱势群体数据资料(小黑板),收集张海迪、张强的相关资料,爱心奖章。
教学过程:一、课前体验,初步感知。
让学生蒙眼和自己最好的朋友握手。
(使学生感受盲人的不便)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师:是呀,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该是多么幸福!可在生活中,偏偏有这样一部分群体,他们永远看不见多彩的世界,他们永远看不到美丽的花朵,他们是弱势群体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和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
板书:同在蓝天下(并让学生齐读)。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1、师:是呀,我们同在蓝天下,我们就有责任去了解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走进第一个环节:让我走近你。
(出示有关残疾人的图片)师:在你的周围是否也有残疾人?他们与正常人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的?你心里是怎样想的?师:你们说得真不错。
的确,残疾人的生活很困难。
为了更好的体会残疾人的生活,下面我们就做个小活动。
分组进行活动:一组:单手系红领巾;二组:单腿跑;三组:哑巴问路。
各组先进行讨论,并推选两位同学展示。
(1)师:好,咱们有请一组的代表来进行单手穿上衣。
是呀,穿上衣对于我们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可你是否想过用单手穿上衣呢?咱们来体会一下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德与社会》(辽师大版)《同在蓝天下》教学设计与评析
文/张大龙卢志平
教学内容:
辽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制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培养支持、关爱残疾人的情
感。
2.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乐观向上的精神。
3.理解生活中强者的真正含义,从而初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尊敬、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残疾人的事迹材料。
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故事。
教学流程:
1.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学生回答)那我们就进行一次系红领巾比赛,看谁的动作最快?(进行比赛)
师:大家真是动作敏捷,伸手不凡。
刚才我们是用两只手系的红领巾,现在我们再来比一比用一只手系红领巾,想不想试试?(学生用一只手系红领巾比赛)
师:看来一只手系红领巾不是件容易的事,你们想过吗,只有一支手的残疾人是怎么生活的呢?在我国有6000多万残疾人是与我们共同生活在这片蓝天下。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不便,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残疾人的愿望。
]
2.模拟体验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大家已体会到正常人看来很容易做到的事,可残疾人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做到,让我们来体验一下他们的艰辛。
(学生选择体验对象,第一组:腿有残疾的人;第二组:盲人;第三组:聋哑人。
)
[设计意图: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需要克服的困难,增强学生对残疾人的敬佩之情。
]
3.相互交流
师:通过体验活动,你们心里一定有很深的感触,快把你们心里的感受说出来吧!
(生谈感受)
师:我们都感受到了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身体健康的人相比,残疾人在生活中的确会遇到许多困难,那他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哪些困难和障碍呢?大家讨论一下吧!
(学生讨论并汇报)
师:你们身边有残疾人吗?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学生发言)
师:我们党和政府也一直关心着残疾人,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播放教材中“背景资料”)
[设计意图:深入体会残疾人生活的不便,增强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的意识。
]
4.强者论坛
师:在我们周围有许多残疾人,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仍然有着美好的追求,面对身体的残疾,他们没有悲观失望,而是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成为了生活的强者。
(课件讲述张海迪、桑兰、胡一舟等人的故事)
你们知道他们的故事吗?从他们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精神呢?来给我
们讲一讲。
(学生讲述)
[设计意图:体会残疾人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向残疾人学习,做生活的强者。
]
5.总结提升
师:我们要学习残疾人身残志坚的精神,在生活中尊敬、关心和帮助他们,让我们共同美好快乐的生活在这片蓝天下。
[设计意图:激励学生理解、支持、关爱残疾人,并落实到行动中去。
]活动评析:
本教学设计采用了实践感悟、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以学生模拟体验过程为重点,通过模拟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残疾人生活的不便,增强学生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意识;以相互交流、强者论坛两个层次的体验活动,提升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能力,在交流中引发情感,在讲述中体会精神。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克东县教师进修学校黑龙江省克东县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