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中的“读——品——悟——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课中的“读——品——悟——思”
在中学教学中,语文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书籍是知识的宝库,阅读是摄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它既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也能够加强语感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积累词汇和语言材料,从而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在新课程语文阅读课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既能够切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教材的具体特点和个性,又能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有兴趣,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这是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水平的标尺,是评价一节课成功程度的重要标准。
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课教学设计时怎样才能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呢?我们金水一中语文组在教研活动中,通过相互听课、评课和反思研讨,同时邀请区语文教研员曹军老师来校听课,以及指导导学案编写等,逐渐探索出一种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那就是引导学生在“读——品——悟——思”中进行阅读教学。
现就结合刘芳老师的实践教学活动,粗浅地谈一下我们对这个专题的研究和感悟:
首先,教师要树立“类”的意识和设计理念。
语文阅读教学,教师都要有“类”的意识和概念来解读眼前的“篇”,明确课堂教学不是为学生讲解文本,而是“使用”文本来引导、点拨学生在探究体验中悟到并学会:这一类的文章是这样来读,这一类的生活是这样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样的学习方法是这样来
做。
并在这体验、学用、会做的过程中,感悟语文与生活,逐步形成自主、独立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如刘芳老师在教学文言文《口技》(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一文前,安排了这样两个课时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主要解决故事情节的梳理和对口技表演正面描写的分析,然后有意识地布置给学生一个课后作业:思考对观众反应的描写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妙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实践证明,整堂课教学内容集中,学习目标明确,且落实到位,使学生的阅读有了明确的目标,课堂效率不可谓不高。
其次,要突出课堂的教学目标的单一性,强化课型创新。
我们必须针对教材篇目及不同的学习目标,深入钻研课文,对教学资料进行大胆取舍,确定每篇课文的学习目标重点,设计出能突出单节课学习重点的课型,如朗读课型,诵读课型,品读课型、文学欣赏课型、积累课型、自主阅读课型、单元组合课型等等,这样形成的课堂以一项内容学习或一项技能训练为主,学习目标单一,学习重点突出,且学生的学习内容或技能可以得到强化,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自然而然得到了提高。
第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如张莹老师教学《孙权劝学》这篇文言短文时,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对文言文的感受能力还很薄弱的特点,注意文言文阅读习惯的培养。
语文老师都知道,“读”在学习文言文时很重要,且要读准字音,读对停顿、语气等等,她就把第一课时设计成一节朗读课型:开始就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一遍;又指名个别学生来读,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然后教师范读一遍,学生齐读一遍;再学生自由读三遍,要求边读边悟;再齐读课文两遍;加上课文理解过程中的穿插读,片
断读,自读自悟,到最后的巩固读,整堂课的设计安排学生的“读”是相当充分的。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想,一篇课文,如果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真正读好了,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吧。
在教学中进行课型研究是一项充满情趣,又富有生机的活动,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够在行动上融合、深化理论。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总结反思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教师方面,教师主导成主体;多活动组织少活动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积累轻情感体验;二是学生方面,有积极参与,有漠然视之;目标层级不太明确。
虽然,这次课型实验成果让语文组的老师收获了意外惊喜,但是,也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在大家的面前。
如何进一步更大限度地开发语文阅读课课型学习资源?如何更科学有效地利用语文阅读课课型学习资源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等待我们去探索研究。
还得在坐的同仁以真诚指导,我们将为课题研究取得更大的进步而继续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