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8、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各地不同特色民居的形态、结构、装饰等特点,培养学生对于民居如何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认知。
2.引导学生发现传统建筑的精巧设计和环保理念,理解传统建筑对现代建筑的意义。
3.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分析与评价民居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调动学生对各地民居的认知和感受,学生对于民居如何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认知。
2.能够理解传统建筑的环保理念,理解传统建筑对现代建筑的意义。
3.能从多方面分析与评价民居。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发现传统建筑的精巧设计和环保理念,并理解传统建筑对现代建筑的意义。
2.多方面分析与评价民居,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让学生观看一些例子,体验不同地区民居的风格特点,并开始对比不同的民居。
2. 阅读课文(30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该篇课文,并指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结构和特色。
3. 分享发现(20分钟)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发现的东西,并指导学生找出更多的特点和细节。
2.老师引导学生发现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区别和联系。
4. 分析和评价(30分钟)1.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析和讨论,分析各民居的外型、结构和装饰特点。
2.学生需要从多角度分析和评价(如文化历史、文化符号等)民居。
5. 总结(10分钟)1.老师让学生总结本次课程中重点学到的内容和技能,并点评学生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不同民居的结构和特点有了深入的认知,并且通过讨论和分析的方式,学生发现了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区别和联系,这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和改善,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
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总结词
探讨民居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详细描述
民居的建筑风格和特点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例如,黄土高原的窑洞主要利用黄土高原的厚实土层和 直立性好的特点建造,而江南的水乡民居则充分利用水资源,建造出与水相依的民居。通过本节课的 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理环境对民居建筑的影响,以及民居如何适应和利用地理环境。
实例分析
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民 居,进行深入剖析,让学 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其特色 和魅力。
巩固练习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不同地区民居的 特色和优缺点,培养学生 的团队协作和口头表达能 力。
民居对比
让学生对比不同地区民居 的特点,加深对民居多样 性的认识。
民居设计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 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民居, 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 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实地 考察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
主动探究民居的特点和成因。
组织学生开展民居调查,收集相 关资料,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
合作精神。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案例分析 法等方法,深入探究民居与自然
环境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的情感,增强其文化自信心。
0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
询问学生是否了解中国的传统民 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望。
图片导入
展示不同地区民居的图片,让学 生直观感受民居的多样性和特色 ,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
01
02
03
知识讲解
详细介绍不同地区民居的 特点、历史背景、文化内 涵等,让学生全面了解民 居的多样性。
互动问答
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加深 对民居知识的理解。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各具特色的民居 教案
傣家竹楼
位置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内涵
2、指名反馈说说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3、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各自的特点,并说异同。
四、感悟文法
1、你们知道作者是怎样把这两处民居的特点介绍清楚的?你发现这些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效果?
2、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课 题
8、各具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民居
教 学
目 的
1、读通课文,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了解客家居民以及傣家竹楼的建筑特色。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学习作者运用列数字,打比方,
举列子等说明方法来表现事物的特点。
重 点
难 点
了解客家民居以及傣家竹楼的建筑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祖国戏剧的艺术魅力,其实除了戏剧,中国的民居也是很有特色的,现在请同学们欣赏这几幅民居图。
板 书
设 计
8、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显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魅力
教学反思
《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课文里为我们介绍了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并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教学中我先是放手让孩子自学课文,讨论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然后说说你学到了哪些说明方法。结果我发发现,孩子们对民居和竹楼的特点可谓是小菜一碟,瞬间就讨论完毕了,而且有哪些说明方法,也是容易之至。短短的几分钟就完成了我布置的自学任务了。
2、有谁认识其中的民居,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找出你觉得值得积累的词语或句子。
六年级语文下第8课《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
(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学生讨论,教师补充。
(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
(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
4.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
(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五、作业:复习笨本课所学,预习《傣家竹楼》。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优秀6篇)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6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骚扰、偏僻、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宏伟壮观、别致美观、蜂拥而至、安然无恙、崇山峻岭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来聊聊我国的民居,你们都知道我国都有哪一些有特色的民居呢?(生交流)纵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孕育五十六个古老民族,织就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感受特点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快速阅读全文,边读边画出他们各自的特点。
2、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画出了他们怎样的特点?师:老师在下面看见咱们同学都找得非常好,那你能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吗?客家民居──宏伟壮观世界民居奇葩,那么奇葩是什么意思?坚固傣家竹楼别致美观绿色之家同学们掌握得不错,那么,让我们再次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细细地体会他们独特的风格吧!(课件出示民居图片)三、小组交流了解民居特点1.老师这里有一些自学的要求,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活动。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习题及答案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习题及答案一、教案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各地民居的建筑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风俗的密切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
2. 教学内容(1)民居建筑的基本特点:如布局、结构、材料、装饰等。
(2)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适应地形、气候、光照等。
(3)民居建筑的人文风俗特点:如地域文化、民族特色、宗教信仰等。
3. 教学方法(1)采用图片展示、视频介绍、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案例分析为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和思考民居建筑的特点。
(3)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课堂互动性。
4.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地民居建筑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民居建筑的关注。
(2)讲授基本特点:介绍民居建筑的布局、结构、材料、装饰等基本知识。
(3)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具体案例为例,讲解民居建筑如何适应地形、气候、光照等自然条件。
(4)探讨民居建筑的人文风俗特点:分析不同地域、民族、宗教背景下的民居建筑风格。
(5)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二、习题1. 选择题A. 布局B. 结构C. 材料D. 功能(2)适应我国南方潮湿气候的民居建筑特点是?A. 墙体厚实B. 屋顶坡度大C. 窗户较小D. 通风良好2. 简答题(1)请简述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请举例说明民居建筑如何体现地域文化特点。
3. 案例分析题以福建土楼为例,分析其建筑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三、答案1. 选择题答案(1)D (2)B2. 简答题答案(1)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表现在:适应地形、气候、光照等方面,如南方建筑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北方建筑墙体厚实,保暖性强。
(2)民居建筑体现地域文化特点的例子:福建土楼,体现了客家文化;北京四合院,体现了北方官式建筑风格。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习题及答案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习题及答案一、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各地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风格。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民居建筑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1. 中国各地民居建筑的特点及意义。
2. 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教学难点】1. 理解各地民居建筑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如何培养学生对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收集各地民居建筑的图片和资料。
2. 准备相关视频或PPT。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中国各地民居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2. 提问:“你们对这些民居建筑有什么看法?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和风格?”Step 2: 讲解(15分钟)1. 根据收集的资料,向学生讲解各地民居建筑的特点和风格,以及它们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强调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Step 3: 案例分析(15分钟)1. 以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建筑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这些民居建筑的保护和传承措施。
Step 4: 小组活动(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民居建筑进行研究,包括其建筑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等。
2. 要求每组制作PPT或小报,进行展示和分享。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民居建筑。
二、习题1. 中国各地民居建筑的特点和风格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2. 请举例说明北京四合院和云南丽江古城民居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3. 为什么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4. 请列举几种保护和传承传统民居建筑的措施。
三、答案1. 中国各地民居建筑的特点和风格主要受到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
2. 北京四合院的特点是院落宽敞、布局规整,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云南丽江古城民居建筑的特点是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具有浓郁的纳西族文化特色。
六年级语文下册《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丰富自己的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了解民居的特点。
(3)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民居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情感。
(3)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民居特点的归纳与表达。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民居特点。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与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各地民居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民居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民居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民居特点。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
(2)教师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民居的特点。
4.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民居的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居的特点及保护意识。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内学习,观察自己家乡的民居,了解其特点,下节课分享。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一、背景介绍《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不同地域的民居建筑特色。
在本篇课文中,学生可以通过大量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到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民家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朗读课文内容,掌握课文A、B、C三部分的主要内容;2.能够根据图片和文字资料,描述并比较不同地域的民居建筑特点;3.能够体会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民居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课文A、B、C三部分的主要内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和比较;2.教学难点: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理解和体会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民居建筑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地域的民居建筑,引发学生对于民居建筑的关注和兴趣。
2.预习呈现通过课前预习资料,让学生了解民居建筑的概念和一些相关的知识点。
3.课文讲解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并理解课文A、B、C三部分的主要内容;2.重点讲解课文中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分析和解读;3.通过多媒体资料展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整篇课文。
4.课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自主学习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并比较不同地域的民居建筑特点;2.分享组内学习成果,并进行整个班级的展示与分享;3.学生进行民居建筑文化内涵的思考和理解。
5.课堂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落实如何进行复习和强化;2.让学生进行课堂心得的分享,并进行总体回顾。
五、作业布置1.学生写下本节课的学习心得与感受;2.回家观察周围的建筑环境,选择一种房屋作为研究对象,写下文章介绍该房屋的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语文教案,它既涵盖了语文知识点的学习,也注重了文化体验的融入和发散。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教学的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适配。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和睦、酷热、蜂拥而至”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居民、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4、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了解客家居民、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揭示课题1、导语: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不仅有万里长城、故宫、秦兵马俑这样举世瞩目的名胜古迹,有桂林山水、九寨沟等美丽迷人的自然景观,更有富有传奇色彩、风格迥异的民居。
下面我们来欣赏几种别具特色的民居,你们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课件展示:北京的四合院、陕北的窑洞、蒙古包、土家族吊脚楼、皖南民居等)2、今天,我们将跟随作者到两处与众不同的民居看一看。
请同学们欣赏,(出示书中的两幅插图)猜测:这是哪里的民居?如果学生能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就更棒了。
3、引读:民居也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这节课我们就一起仔细地欣赏。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各具特色的民居)二、研读课文,体会特点1、轻声读课文,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读错,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轮读课文,读后说一说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出示: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
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3、过渡:什么是“奇葩”?客家民居有着怎样的特点?为什么说客家民居是“世界民居奇葩”?请同学们按学习小组自主研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客家民居。
4、分小组合作研读课文,边读边议,填写表格。
(1)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
(2)引导表达:你能根据表格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客家民居的特点吗?5、与客家民居相比,傣家竹楼又有哪些特点呢?请各小组同学按照前面的方法自主学习——傣家竹楼。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优秀8篇)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优秀8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解读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客家民居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山区的建筑奇葩,它那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游客甚至美国的军事专家。
二、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骚扰、偏僻、魅力、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宏伟壮观、别致美观、蜂拥而至、安然无恙、崇山峻岭”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三、教学案例教学片段一、整体感知课文,分组侧重研讨一种民居师:我国幅员辽阔,有56个民族,许多地方的民居都特色鲜明。
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民居?具有什么特色?请同学们把课文默读一遍,想想自己从中了解到了什么?生:我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师:(板书:客家民居傣家竹楼)是的,课文主要给我们介绍了客家和傣族两个民族的民居。
生:我觉得“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特点都非常鲜明,确实像题目写的一样──各具特色。
师:这是我们读了课文的初步感受。
接下来我们分成小组来学习。
每个小组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选择一种民居深入地读一读,读完后再讨论讨论:这种民居有什么特点?然后做好汇报的准备。
(学生分组读书、讨论,准备分工汇报。
)二、交流“客家民居”的特点师: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哪一组先来给大家汇报?生1:我们小组重点阅读的是《客家民居》这个部分。
我先来给大家谈谈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首先,我们找出了最能反映客家民居特点的语句;然后,我们深入阅读了这些语句,从中总结出了客家民居的特点;最后,我们还研究了客家民居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下面,我来说说我们勾画的语句。
(1)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民族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具特色。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各具特色的民居一、检查预习情况1、同学们,课前通过互联网搜索,你对中国的民居有了哪些了解。
2、共同交流。
(设计意图: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进入六年级,应该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互联网搜索的引入,也大大地拓宽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
所以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把进入课堂的学生当做一张白纸,而应该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以生定教。
)二、创设情境,激趣引入1、同学们,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民族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具特色。
2、下面我们就来做个游戏,猜猜下面出现的分别是什么地方的民居。
(出示老师课前以“民居”为关键字在“百度图片”中搜索整理出的有代表性的民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抢答。
搜索的方法学生在信息课中已掌握,这里不必现场演示搜索)3、小结学生回答情况。
4、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让人眼花缭乱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前读了这篇课文,大家知道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两种民居?2、就让我们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
3、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
4、先联系上下文或利用“百度词典”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
(如:闽西南粤奇葩夯筑竹篾)5、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6、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画一画。
四、自主研读,了解民居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体会民居特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各具特色的民居》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各具特色的民居》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中国各地民居的特色与文化背景。
(2)帮助学生掌握描述和比较不同民居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形象地了解民居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1)增强学生对中国民居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民居的特点、分布情况及其文化背景。
(2)让学生掌握比较和描述民居的方法。
2.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民居特点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关系。
(2)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民居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民居的特点和其生活环境的关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呈现: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分布情况以及相应的文化背景。
例如,北京的四合院、福建的土楼、草原的蒙古包等。
3.剖析:从建筑结构、装饰细节、气候条件等方面,分析民居的特点是如何受到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的。
例如,客家土楼的高大墙壁和紧密的房间布局适应当地多发的台风和地震;蒙古包的圆形顶部和可拆卸的设计方便游牧民族的迁移。
4.案例分析:选取一种民居作为案例,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民居特点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关系。
例如,选取客家土楼作为案例,详细分析其建筑结构与气候、地理环境的关系。
5.课堂练习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民居,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资料搜集,然后制作一份关于这种民居的报告或者PPT展示。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可能的选项,如西藏的藏式碉楼、云南的傣族竹楼等。
四、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展示不同民居特色的内容。
2.相关书籍:可以推荐一些关于中国民居的书籍供学生在课下阅读。
3.在线资源:提供一些在线博物馆或者数据库的链接,让学生可以在线观看各种民居的图片和视频。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8、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8、各具特色的民居 183;教案A案学习目标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教学重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
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闽西南粤东北奇葩骚扰夯筑竹篾布局均匀风雨侵蚀安然无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清风徐来蜂拥而来家道兴旺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多起竹楼,傍水而居树满寨,花满园三、了解民居特点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客家民居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
(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列数字-通过厚 1 米、高 15 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材料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附赠材料怎样掌控你的课堂目标如果你现在走进教室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的老师平时般都站在哪儿?”他们能回答出来吗?是不是有些班级的学生,他们可以精确地指出自己的老师平时所在的位置?回想一下,每次参加会议时,你是不是都习惯坐在同样的地方呢?也许你喜欢坐在后排靠近过道的位置;也许你喜欢坐在房间里靠近正中的位置;也许你喜欢坐在前排。
不可否认,大多数人总喜欢房间里某个特定的位置。
人们总喜欢在自己的舒适区域呆着,因为大家按自己的习惯行事时会觉得自在。
如果一个人仅仅是喜欢在出席会议时选择房间里的特定位置,这当然没错。
但如果作为教师,却总是习惯站在教室里某个特定的地点,这就有问题了。
这种情况下,距离教师较远的地方,往往更容易出现课堂纪律问题。
多数教师只能照顾到离自己不远的学生。
为什么会有很多学生喜欢后排的座位呢?正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距离教师越远,就越可以肆无忌惮。
事实上,如果你询问一个学生,他的老师通常会站在哪里,他或许答不上来。
我们也经常听到教师说:“每当我四处走动时,我的学生都会变得很紧张。
他们不喜欢我靠得太近。
”凡是这么说的教师往往不喜欢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域,因此一旦他开始在教室里四处走动,学生就会感到不适应甚至变得很紧张。
课程借此机会,我准备和你分享一个自己观察得出的结果。
我发现在教师大会上,总会发现有教师习惯坐在同一把椅子上。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喜欢呆在同样的地方呢?仔细想想,如果问你班级里的学生自己的老师平时都站在哪里,学生能一下就指出来吗?事实上,在高效教师的课堂里,没人能确定这位老师接下来会走到什么位置。
而且,学生也习惯了自己的老师在教室内不停地走动,他们都见怪不怪了,但是教师并不是漫无目的地随意走动每次巡视他都会有特定的目的,只不过教师走动的十分频繁且经过了深思熟虑,因此学生猜测不到下一秒自己的老师会往哪里走。
比如,正在进行课堂讨论时,老师发现安德鲁走神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8、各具特色的民居183;教案A案学习目标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教学重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
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闽西南粤东北奇葩骚扰夯筑竹篾布局均匀风雨侵蚀安然无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清风徐来蜂拥而来家道兴旺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多起竹楼,傍水而居树满寨,花满园三、了解民居特点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客家民居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
(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
(教师出示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
)五、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六、自读《傣家竹楼》部分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
(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
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
)3.评议七、拓展阅读:这篇文章在介绍永定土楼的特点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近五六年来,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慕名前往闽西永定县,参观考察被称赞为“中国古建筑奇葩”的闽西土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汉斯·安德烈先生参观了土楼后赞美道:“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永定土楼,特别是圆形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精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扬名于世。
优美而壮观的永定圆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有如从地下冒出来的自然生长的巨大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环形的屋顶飘浮在烟雾中。
仅以永定县苦竹乡井头村的深远楼为例,楼里三圈,直径80米,周长250米。
外圈四层,房子260间;中圈二层,房子60间;里圈一层,房子8间。
共有房子328间,里头住毒害80户500人。
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偌大一座城堡式的高大建筑,不用一根钢筋,一包水泥,一块砖石,全以一担担黄土堆积而成,自明清迄今,始终完好如新。
永定圆楼由于土墙环拱,又能保暖隔热,冬暖夏凉,,易于防卫,便于管理。
闽西土楼为什么能历久不毁,成为我国古建筑艺术的一个奇葩呢?控其奥秘,原来它以黄土为主要原料,佐以沙、石灰,拌掺少量红糖、糯米和木屑、竹条等,经过反复揉打、研舂、碾压,然后夯打土墙,并以木料为梁呆,瓦片为顶盖,因而异常坚实牢固。
板书设计:各具特色的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世界民居奇葩B案课前准备1.关于土楼和竹楼的图片2.一组中国民居邮票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识民居。
1.出示民居邮票一组,说说你认识其中的哪些民居。
2.介绍民居: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
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
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三、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梳理。
1.将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研读要求如下:①研究内容: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②研读方法: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划主要词句、标感受、列提纲等方法。
2.四人一小组交流整理结果,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傣家民居。
四、集体交流,感受民居特色。
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
①由甲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乙组成员针对甲组介绍情况质疑,甲组成员答疑。
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
①由乙组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甲组成员针对乙组介绍情况质疑,乙组成员答疑。
3.总结: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楼里,幢幢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楼,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织成的绿色帷幕中。
斑斓多姿的傣族寨子,随着天地间的长风流水,与自然和为一体。
而圆形土楼真无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
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
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体会说明方法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集体交流,要求: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主要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①列数字:“……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具体可感)②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形象直观)③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实具体)④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六、课外拓展,迁移练写。
1.出示课后“资料袋”一组邮票,介绍来历:我国从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开始至一九九一年四月二十五日,总共发行四套民居邮票,即普二十三、普二十五、普二十六、普二十七,共发行二十一枚,从一分的内蒙古民居邮票开始至二百分的江西民居邮票,四套邮票全部为影写版,由北京邮票厂印制,这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普通民居,是我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谋生存、图发展的历史记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居建筑艺术上不朽的智慧结晶,也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俗风情的人文景观。
票面上的民族建筑,造型生动,图案漂亮,这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
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你想了解更多地了解这些邮票上的民居故事吗?2.发放关于这组邮票的简单介绍,拓展阅读。
内蒙民居──蒙古包毡包是我国蒙古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牧民居住的帐篷,一般为园形,古代称“穹庐”“毡帐”。
蒙古包一般用柳条做骨架,外侧包羊毛毡,再在顶部中央设可支起的园形天窗,是一种可移动式园形住宅。
在柳条两侧涂料灰草泥代替毡子,即成为半永久式的固定蒙古包。
在两个园形住宅之间,联以土墙,成为并列的3间房屋而演变成土房。
西藏民居──藏南碉房。
西藏南部各地的乡村和城镇,石村丰富,民居一般用石砌墙、高2-3米,称为碉房。
碉房以木材做梁、柱和椽子。
平屋顶,有的设外廊。
木梁、柱子上有鲜艳的色彩,窗上装玻璃,可能有效地利用当地充足的阳光。
在广大牧区草原,牧民居住方形的帐房。
帐顶是用牛毛织成的毡毯,四周用草泥块围成矮墙。
碉房顺应高原自然条件、农牧业生产、信仰喇嘛教、生活习惯及自卫防御的需要。
东北民居──吉林-蒙古族马架房。
马架房是吉林省蒙古族农民住宅中主要的房屋,在山墙开山,形如吉林东部山区汉族农民的马架,故称马架房(见邮票下方,以及左图)。
其房平面近方形上部可用椭圆顶,极似蒙古包,保持了蒙古族的民族习惯。
马架房全部用泥壁,不做基础,四面皆土坯墙围绕,当阴雨连绵之际,墙壁会因潮湿而脱落,房屋寿命难以保持长久。
北京民居──四合院。
四合院式的住房是我国最为普遍、历史是为久远的住宅形式。
大多坐北朝南,面南为正房,北面为偏房,两侧为厢房,阳光充足,四间房由一个院子紧紧地联接在一起,俗称“四合院”。
其布局常为“一正两厢”,正房(上房)位置在全宅的中轴线上,坐北朝南,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等都央全宅之首。
院子两侧的厢房、陪衬着正房。
院子是交通、采光、通风的枢纽,并配以绿化,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
上海民居──上海“石库门”房子。
上海旧的住宅除一部份花园楼外,以里弄“石库门”房子最具代表性。
因为上海繁华,人口稠密,住宅大都成排组成,相互毗连。
户内建筑布局紧凑,高2-3层,青瓦坡屋顶,并有小型晒台,在建筑正面和墙头、大门等外常作简单的装饰。
楼上楼下,小巧玲珑,青瓦覆盖,阁楼晒台,绿树掩映,十分幽雅。
陕北民居──窑洞。
窑洞是典型西北黄土高原、黄河上游地区,少雨地带的民居。
窑洞一般宽3米、深5-20米,在3-5米深的黄土覆盖下,夏季室温比室外低约10度,冬季比室外约高15度。
温温度比较稳定,可谓冬暖夏凉。
窑洞有单独的沿崖式窑洞(土窑)、土坯或砖石的拱式复土窑洞以及天井地院落式窑洞三种。
窑洞门面装有较大面积的门窗,其采光好、受外界噪音和其他污染的影响少。
台湾民居──台湾民居的基本形态是三合院、四合院。
屋顶前后坡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