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习题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地理)新高考版 主书试题
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好题·对照检测六道沟流域位于陕西神木以西14千米,地处毛乌素沙地边缘,北依长城。
当地主风向为西北风,次风向为东南风,东风最弱。
坡顶侵蚀速率西北坡大于东坡。
下图示意西北坡和东坡采样点分布以及沿样线的坡面地形,采样点1—4、17—19和32为耕地。
据此完成1—3题。
1.六道沟流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A.气候年内变化轻微,多旱少洪B.降水年际变化小且年内集中C.地形破碎,风沙地貌、流水侵蚀地貌交错D.以荒漠植被为主,退化比较严重2.六道沟流域坡顶西北坡和东坡侵蚀差异的主要成因有( )①东坡的水蚀较弱②西北坡植被较差③东坡具有风积作用④西北坡风蚀作用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东坡中上部颗粒最粗的采样点最可能是( )A.19、20B.21、24C.22、23D.28、29[2020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质量检测]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北部的巴戛柴达木湖,属于咸水湖。
2018年5月24日湖泊面积为102.09平方千米,2018年10月6日面积扩大到123.68平方千米,为1976年以来的最大值。
下图示意1976—2017年巴戛柴达木湖面积变化。
据此完成4—6题。
4.1976—2017年巴戛柴达木湖面积呈明显扩大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A.气温变化大B.降水变化大C.下渗作用小D.湖盆坡度小5.2018年5—10月巴戛柴达木湖面积持续、快速扩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A.降水明显偏多B.季节性融雪量增多C.冻土融水陡增D.农业生产引水增多6.有关巴戛柴达木湖面积扩大给周边地区带来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 )A.增加了土壤水分B.改善湿地鸟类栖息环境C.增加生物多样性D.增加居民直接饮用水源7.[2019天津文综卷,13(3),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图略)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图们江流域的森林曾被大量砍伐。
近年来由于保护措施得当,流域内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专题六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十七讲植被与土壤(试卷版)
12024届高考专题六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第十七讲 植被与土壤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中口玉人一、单选题1.(2023·北京·模拟预测)生物土壤结皮是由藻青菌、藻类、苔藓、地衣等植物类群与土壤颗粒紧密结合形成的复合体,其中藻青菌的分泌物会封闭土壤间隙。
荒漠地区的植被常表现为灌丛和生物土壤结皮镶嵌分布的空间格局。
下图为我国某温带沙漠边缘坡地植被分布示意图。
与结皮分布区相比,灌丛附近土壤肥力较高,原因是灌丛及草本植物可以( )①减弱水分蒸发 ①促进下渗作用 ①加强物理风化 ①拦截营养物质 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2.(2023·全国·模拟预测)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
秦巴山区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升高呈上升趋势。
下图示意秦巴山区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气温、降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相关性越强)。
完成下题。
秦巴山区冬、夏季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气温、降水的关系,正确的是( )①海拔> 1000m 地区,主要因冬季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少,土壤有机碳较夏季丰富 ①海拔> 1000m 地区,主要因夏季气温较高,植被生长茂盛,土壤有机碳较冬季丰富 ①海拔≤ 1000 m 地区,主要因冬季降水较少,有机质分解少,土壤有机碳较夏季丰富 ①海拔≤ 1000 m 地区,主要因夏季降水较多,植被生长茂盛,土壤有机碳较冬季丰富 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2022·山东淄博·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校联考模拟预测)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
大多以有机成的形式存在。
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
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受台风影响,区域内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差异显著。
下图示意这保护区内一块样地的地形及谊样地内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厘米)的有机碳密度。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精选试题)(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精选试题)(含参考答案)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A.③④①② B.①②③④C.②④①③ D.③①④②2.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地形C.水文D.生物3.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开放性答案 1.A 2.D 3.B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也就是高山林线。
下图为“全球部分山脉、山地林线海拔高度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4~5题。
4.全球山地林线的分布()。
A.从30°N的副热带向南北两极递减B.林线海拔最大值出现在赤道上C.天山林线低于横断山脉是因其远离海洋、水汽少D.50°N~70°N之间纬度每升高1°,林线海拔约升高130米5.控制林线海拔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是()。
①温度②湿度③坡度④坡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 4.C 5.A据此完成6~7题。
6.油膜覆盖对原油泄漏海域产生的影响主要有()①海洋生物死亡增加②海水吸热量增多③空气变干燥④气温日较差变大⑤降水增多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②④⑤7.下列国家近海海域受此次泄漏影响最大的是()A.加拿大B.日本C.菲律宾D.墨西哥答案 6.B7.D下图为“某代表团的亚、欧、非考察路线和活动区域图”。
据此完成8~9题。
8.导致沿途①和③、②和③地气候的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③地形④洋流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 D.②、④9.③→④→⑤体现自然带的()。
A.纬度地带性规律B.经度地带性规律C.垂直地带性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答案8.A9.A下图为我国典型林木景观图。
读图完成10~11题。
甲—大胡杨树乙—兴安林海丙—海南椰树丁—黄山迎客松10.从丙地到乙地林木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A.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11.下列关于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答案10.B11.A下图为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图,读图完成12~13题。
2020新培优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六章单元提分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
第六章单元提分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章末单元提分练卷第22页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四个不同地点的气候资料图,完成第1~2题。
1.②地典型植被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2.以下能体现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的是()A.从①地到③地B.从②地到③地C.从①地到②地D.从②地到④地答案1.B 2.A解析第1题,②地7月高温少雨,1月降水较多,气温在0 ℃以上,应为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第2题,据图判断,①地为温带季风气候,③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从①地到③地体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下图为自然界碳、水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该图可以说明()A.自然界的碳循环只能在有机界进行B.地理环境中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C.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独立而存在D.人类目前还不能影响自然界的碳循环4.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人类对环节M施加影响最大B.跨流域调水可以减少环节N水量的变化C.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P和Q的水量D.修建水库可以调节环节L的水量季节变化答案3.B 4.D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二氧化碳可以在无机界循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人类目前通过破坏植被,大量使用矿物燃料,能影响自然界的碳循环;地理环境中碳循环跨越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
第4题,目前人类对水循环环节施加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不会减少海洋蒸发量;植树造林可以增大林地的蒸发量和降水量;修建水库可以调节地表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读地中海周边植被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5~6题。
5.②植被是()A.热带草原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落叶硬叶林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植被的变化主要是受水分的影响B. ③—④—⑤植被的变化主要是受太阳辐射的影响C.高山植物的垂直变化体现了非地带性D. ⑤处植被种类贫乏,结构简单,生态系统脆弱答案5.C 6.D解析第5题,②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该气候下的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习题演练)(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习题演练)(含参考答案)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
A.人口数量增多B.气候变化C.森林破坏D.围湖造田2.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综合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C.整体性特征D.差异性特征答案 1.C 2.C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
据此完成3~4题。
3.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m)最可能是()A.1 800~1 900 B.1 900~2 000C.2 000~2 100 D.2 100~2 2004.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A.喜光喜湿B.喜热耐旱C.喜阴喜湿D.耐寒耐旱答案 3.A 4.C读我国部分地区(城市)雪线高度预测图。
据此回答5~6题。
5.从图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A.纬度越低,雪线越低B.纬度越高,雪线越低C.纬度越低,雪线越高D.纬度越高,雪线总体呈降低趋势6.敦煌、喀什、格尔木、拉萨与同纬度其他城市相比,雪线异常偏高,原因是这些地区( ) A.海拔高,气温低B.海拔低,气温高C.气候湿润,降水偏多D.气候干旱,降水偏少答案 5.D 6.D下图示意近年来黄河源区中小湖泊面积与气候水文要素关系。
读图,完成7~9题。
7.气温升高导致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发增强B.径流量增大C.冰雪融水增加D.降水量增加8.导致该区域湖泊面积增大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温度上升B.湖面蒸发作用加强C.降水强度增大D.地表径流量增大9.该区域湖泊补给的主要来源是()A.大气降水B.冰雪融水C.冻土融水D.地下水答案7.A8.D9.B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
下图为“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10~11题。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借助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关系运用整体性原理(1)(2019全国Ⅰ文综,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
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
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答案: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
(2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2分)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分)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板块运动造成山脉隆起,使里海从地中海分离,里海成为了湖泊;山脉的隆起,使河流改道,流入里海的水量减少,导致里海湖泊面积缩小;西部隆起的山脉阻挡了西风的深入,使里海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2.自然带或植被类型的判断a.根据地理位置判断(2)(2016.10浙江选考,2分)下图中甲地森林茂密,有“林海雪原”之称,乙地草原丰美,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
读图,完成下题。
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C)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经纬网图中自然带的判断。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信息以及图中“大兴安岭”的信息,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主要为我国东北地区,甲地位于大兴安岭的东侧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C项正确。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典型植被,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为地中海气候区的典型植被,亚寒带针叶林带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的典型植被,均与图示地区不相符,故A、B、D项错误。
b.根据气候资料判断(3)(2021改编,8分)下图为陕西省1月和7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双优单元滚动双测卷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A卷
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A卷新题基础练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略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四座山脉的垂直自然带谱中有常绿阔叶林带的()A.K B.L C.M D.N2.甘肃省平凉市纸坊沟属于半潮湿森林草原气候,严峻的水土流失造成土壤熟化程度低,有机质含量低,土地产出率低,是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地区之一。
长期以来,坚持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梁、峁、沟、坡、塬综合治理,在流域内实行了筑坝蓄水、兴修梯田、荒山造林、封山育林、退耕种草、暖棚养殖、良种推广、节水浇灌等10多项综合治理措施,形成了一条适合本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路子。
该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生态系统的形成,利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特性()A.公允性 B.差异性 C.综合性 D.整体性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见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图中空白处内容对应合理的是()A.甲—地下水位下降B.乙—改善地方气候C.丙—增加D.丁—加重4.该图反映了()A.自然环境具有统一演化过程B.自然环境具有生产功能C.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D.自然环境具有稳定功能泰加林指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的寒温带。
在我国,泰加林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及阿尔泰山,林中常见很多倒木,部分地方甚至一小片树木都横躺在雪地中,当地人称之为“倒木圈”。
以低矮偃松林为代表的泰加林夜晚枝叶全部倒伏,次日上午再次挺立。
下图为北半球不同温度和降水条件下发育的主要植被类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上图中属于泰加林的是()A.①B.②C.③D.④6.泰加林区出现众多“倒木圈”的主要缘由是()A.大风天气多,树木被吹倒B.树木过高,重心不稳C.冻土阻碍根系深扎D.人类或野兽的破坏7.泰加林中的偃松林夜晚枝叶全部倒伏的目的可能()A.汲取水分B.防冻保暖C.避开雪压D.削减风吹读“某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性》测试题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性》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3分)1.下列环境或环境构成要素中属于人文地理环境的是( )①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②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③美国时代广场 ④黄海沿岸的滩涂 ⑤苏州拙政园和北京颐和园 ⑥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缓坡梯田A.①③④B.③⑤⑥C.②③⑤D.②⑤⑥2.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 降水的差异B.天气的差异C.风向的差异D.气温的差异人们常说“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据此回答3~4题。
3.它反映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不同B.天气环境C.人类活动D.太阳辐射4.它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B.垂直地带性C.经度地带性D.非地带性从自然带的分布上可以看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据此回答5~6题。
5.不属于自然带成因的是( )A .纬度位置B .海拔高度 C.人类活动 D.海陆位置6.自然带的标志是( )A.植被B.土壤C.气候D.地形图1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图”。
读图,回答7~9题。
7.图中各要素的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单一性B.整体性C.区域性D. 差异性8.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推断下列表述与其相符的是( ) A.光照弱 B.河流多,流量丰富 C.冰川冻土广 D.风力大9.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 A.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B.气候影响水文、生物,但是水文、生物不影响气候C.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D.新疆荒漠戈壁的地表景观形成与气候无关 图1图2示意图四种气候的年平均气温和降水状况。
读图回答10~11题。
① ② ③ ④图210.图中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 )A.①B.②C.③D.④11.关于图中所示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气候 ②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③气候 生物水文 土壤地貌是分布在赤道附近、受单一气压带影响而形成的气候④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图3是“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当秋风吹起,一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成为秋天最绚烂的乐章。
10月底-11月初可以去北京的钓鱼台银杏大道,11月中下旬可以转战浙江的长兴十里古银杏长廊,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是广东韶关南雄帽子峰镇赏银杏的好时节。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银杏林属于()A.落叶阔叶林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以上地区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为()A.地形B.降水C.光照D.热量3.下列有关土壤说法错误的是()A.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B.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可以反映环境因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C.我们到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不全是自然土壤D.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就是土壤明太鱼是一种冷水性深水鱼,主要分布在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等海域。
明太鱼晾晒成鱼干需天然冷冻,冻结又融化的次数越多肉质越有弹力,口感越好,价格越高。
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最佳晾晒时期。
延边人擅长加工明太鱼,从国外进口冷冻鲜明太鱼,经加工处理后再转销至朝鲜、韩国和日本。
现在延边已成为东北亚明太鱼加工规模最大的地区。
下图示意明太鱼进口、加工及销售路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日本海西南部成为明太鱼主要分布区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B.径流C.寒流D.盐度5.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相比,延边晾晒优质明太鱼干的有利条件有①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快②临近渔场,运输费用低③昼夜温差大,冻融次数多④季风影响小,阴雨天气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某地典型红壤剖面的土层垂直序列图。
据此,完成下题。
图中代表淀积层的是()A.①B.②C.③D.④下图所示盆地某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50天,积雪深度可达20cm。
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习题
C.随气温升高先增后减D.最大值在25 ℃5.下列生态系统中净初级生产量均值最大的是( )A.温带沼泽湿地B.针叶林C.中纬度草地D.荒漠6.[20__安徽六校第一次联考,29,11分]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最终注入内蒙古的居延海.居延海因湖面缩小分裂成两个湖泊,苏泊淖尔(东居延海)和嘎顺淖尔(西居延海).读黑河流域示意图,回答问题.(1)说出黑河不同季节的补给类型.(3分)(2)说明居延海分裂成两个湖泊的自然原因.(3分)(3)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居延海面积萎缩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5分)考点2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0__安徽文综卷,23,4分]下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完成下题.7.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 )A.荒漠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0__陕西西安中学摸底,27—28]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读图,完成8—9题.8.下列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_方向热量增加B.沿_方向降水增加C.沿Y方向热量增加D.沿Y方向降水增加9.甲、乙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可能是( )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林B.热带草原亚热带硬叶林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D.热带雨林亚热带硬叶林[20__河南郑州第一次质量预测,9—10]下图为广西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分布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带.读图完成10—11题.10. ①代表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11.图中四地纬度最高的可能是( )A.甲B.乙C.丙D.丁12.[20__浙江文综卷,36(2),8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材料一下图为某区域略图.材料二上图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高原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图中所示道路沿线,乙地(海拔5 250米)和丙地(海拔2 000米)自然带类型分别是、.分析该道路沿线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原因.考点3 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13.[20__广东文综卷,3,4分]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C.__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D.__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14.(6分)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图1 非洲自然带分布简图图2 非洲三地气温、降水量图(1)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3分)(2)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3分)考点4 雪线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15.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16.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答案1.B 从图中可知,科隆群岛远离大陆,动物演化速度慢,从而出现了特有的动物种属.构造运动强烈,会使物种灭绝,而不是特有动物种属形成的原因;地处赤道附近、地形复杂,不是形成特有动物种属的地理条件.2.C 该地纬度较低,气候相对温暖,适宜喜暖的动物生存;受由南向北的秘鲁寒流的影响,该地沿岸气温相对较低,因此又适宜耐寒的企鹅生存.3.B 高大的安第斯山脉是河流的分水岭,流经山脉东部平原和高原地区的河流只能向偏东方向注入大西洋,B 正确.巴西高原铁矿资源丰富,煤炭资源贫乏;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巴西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是受暖流、东南信风和巴西东部山地、高原的共同影响形成的.4.C 从图1可以看出,仅考虑气温的影响,光合作用相对于气温的变化速度先增后减,呼吸作用相对于气温的变化速度低于光合作用且持续上升,因此,结合净初级生产量的定义可知,净初级生产量随气温升高先增后减.5.A 从图2可以看出,净初级生产量随湿度增加而增加,选项四地中,温带沼泽湿地湿度最大.6.【解析】(1)黑河流域纬度较高,冬季有降雪,春季积雪融化,积雪融水补给河流;夏季大气降水较多,祁连山冰川融化形成冰川融水,所以夏季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和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秋冬季节降水和冰川融水较少,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2)居延海分裂成两个湖泊的自然原因是流域内降水少,蒸发旺盛,湖面出现萎缩.(3)主要从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湖面变小,蒸发量变小,气候更加干旱;湖水盐度升高,水体净化能力减弱,水质恶化;湿地减少,水生生物减少;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加剧.【答案】(1)春季,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以大气降水和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秋冬季节以地下水补给为主.(3分)(2)流域内降水少,蒸发旺盛,导致湖面萎缩;居延海中部高,东西两侧地势低.(3分)(3)气候更加干旱;(1分)湖水盐度升高,水质恶化;(1分)湿地减少,水生生物减少;(1分)土地盐碱化;(1分)土地荒漠化加剧.(1分)7.A 根据纬度信息及海陆位置信息可知,图示区域为埃及及其周边地区;该地区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降水稀少,形成了干旱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主要的陆地自然带应为热带荒漠带.8.D 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类型的分异状况可以判断:沿_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水增加.9.A 结合上题分析可推断出甲为热带草原、乙为温带落叶林.10.B 图中山地位于广西,广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山脉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同,①为山脉基带,所以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11.D 根据四座山脉基带分布海拔可知,丁地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海拔最低,即丁地气温较其他三地低,所以丁地纬度最高.12.【解析】由题干可知,乙地海拔较高,为高山草甸带,丙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海拔较低,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该道路沿线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海拔和坡向不同使水分和热量产生差异.【答案】高山草甸带(2分)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分)原因:海拔和坡向不同引起的热量和降水量差异.(4分)13.A 文献中表述的是由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属于此规律;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属于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__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__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属于非地带性现象.14.【解析】(1)注意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甲、乙虽然都为热带雨林气候,但甲地位于几内亚湾北部沿海,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压带、风带北移.这时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西南季风,甲地成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冬季受东北信风影响,甲地为背风坡,降水较少,因此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2)丙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马达加斯加暖流和东南信风影响,降水丰富,因此虽距离赤道较远,但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的相同.这是自然地域非地带性现象.【答案】(1)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3分)(2)该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常年流经,因此丙地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的相同.(3分)15.C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我国雪线高度的分布趋势大致是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16.A 一般来说,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两大方面:气温和降水.气温越高,则雪线也相对越高;降水越多,雪线相对较低.横断山区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大,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因此梅里雪山雪线相对较低.。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题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题题组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xx天津文综卷,11,4分]读图文材料,回答第1 题。
冻土是指温度在 0 ℃或 0 ℃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
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
多年冻土结构示意图1.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20xx天津文综卷,10—11,8分]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xx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
据材料回答2—3题。
2.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水电站增多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C.下游降水量减少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3.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20xx新课标全国卷Ⅰ,7—9,12分]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xx年为基数,20xx—20xx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
据此完成4—6题。
年份20xx 20xx 20xx 20xx 20xx植株数量灌木植物 1 1.00 1.00 1.00 1.00 草本植物 1 1.18 1.20 1.21 1.23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 1 1.09 1.10 1.12 1.11 草本植物 1 1.47 1.55 1.52 1.53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 1 1.01 0.99 0.98 0.97 草本植物 1 1.21 1.29 1.42 1.584.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5.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6.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题组2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7.该山地( )A.海拔3 000米左右积雪终年不化B.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增C.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D.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20xx江苏地理卷,17—18,4分]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道:“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8—9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姓名: 学号:1.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能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我国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C.云贵高原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出现石漠化D.沙漠地区生长着大量的芦苇2.下列山地自然带分异最多的是()A.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B.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C.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D.北美洲的落基山脉3.下列山地的相对高度接近,但由于它们各自所在的纬度位置不同,自山麓到山顶垂直地域分异也不相同,判断其中所处纬度最高的是()4.亚洲东部地区,从中南半岛到白令海峡,自然植被分布顺序,正确的是()①落叶阔叶林带②苔原带③常绿阔叶林带④雨林和季雨林带⑤针叶林A.②—⑤—①—③一④ B.④—③—①—②—⑤C.③—④—①—⑤—② D.④—③—①—⑤—②5.不够合理的治理土壤退化的措施是()A.东北平原开荒、焚烧秸杆,加速有机质的还田速度B.黄土高原保塬、护坡、固沟,防治水土流失C.黄淮海平原实施排灌,调控土壤盐分D.江南丘陵地区使用石灰等物质,中和土壤酸度6.下列四副图示中,正确表示坡向对自然带影响的是()读天山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回答7—8题:7.天山北坡比南坡积雪冰川海拔低的原因是()A.北坡是阳坡 B.南坡是阴坡 C.北坡是迎风坡 D..南坡是迎风坡8.为了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应将牲畜赶到()A.高山草甸 B.山地草原 C.荒漠草原 D.山地草甸草原读下面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读图后回答9—11题:9.图中所示自然带①是()A.热带雨林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C.苔原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0.从图中可以判断北纬10度的自然带垂直分异中,积雪冰川带位于米以上。
A.5000M B.4000M C.6000M D.3000M11.从图中可以判断垂直自然带表现最为明显的是()A.低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C.高纬度地区 D.全部都明显12.我国新疆天山和昆仑山脉之间的绿洲属于()A.垂直地带性现象 B.纬度地带性因素的影响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性规律13.根据下图,综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习题含答案解析
全国版2019版⾼考地理⼀轮复习第六单元⾃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习题含答案解析第六单元⾃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点1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8—9,8分]下图⽰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读图,完成1—2题。
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例较⼤。
形成这⼀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A.地处⾚道附近B.远离⼤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A.⽓温⽇较差⼤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候垂直差异显著[2015江苏地理卷,6,2分]下图为安第斯⼭脉地理位置⽰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3.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脉密切相关的是( )A.巴西⾼原煤炭资源丰富B.南美⼤陆地表径流主要流⼊⼤西洋C.南美⼤陆西部沿海形成⼤渔场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林⽓候分布净初级⽣产量指在初级⽣产过程中,植物光合作⽤固定的能量中扣除植物呼吸作⽤消耗掉的那部分,剩下的可⽤于植物的⽣长和⽣殖的能量。
图1为光合作⽤、呼吸作⽤随⽓温变化图。
图2为净初级⽣产量随年平均降⽔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4—5题。
4.仅考虑⽓温的影响,净初级⽣产量 ( )A.随⽓温升⾼⽽增⼤B.随⽓温升⾼⽽减⼩C.随⽓温升⾼先增后减D.最⼤值在25 ℃5.下列⽣态系统中净初级⽣产量均值最⼤的是( )A.温带沼泽湿地B.针叶林C.中纬度草地D.荒漠6.[2018安徽六校第⼀次联考,29,11分]⿊河是我国第⼆⼤内陆河,最终注⼊内蒙古的居延海。
居延海因湖⾯缩⼩分裂成两个湖泊,苏泊淖尔(东居延海)和嘎顺淖尔(西居延海)。
读⿊河流域⽰意图,回答问题。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
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4年和2016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少量的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1~2题。
1、近十几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降水量增加 B.河流流量增加 C.植被覆盖率上升 D.河流含沙量增加2、近几十年来,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可能是()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②水库面积增加③经济林面积增大④灌溉面积增加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
读下图,回答3~4题。
3、下列对图8空白处内容的补充合理的是()A.甲—水位下降B.乙—改善局部气候C.丙—增加D.丁—加重4、图8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B.开放性C.整体性D.差异性生态系统类型湖河沼泽热带雨林温带森林冻土带荒漠密灌林农田海洋面积(6×106km2) 2 3 20 18 8 18 14 332 净初级生产力g/(m2·a) 500 2000 28000 13000 140 70 650 125 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全部有机物同化量,即光合总量,叫总初级生产力( GPP); 净初级生产力(NPP)=总初级生产力-自养呼吸消耗5、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NPP平均值比温带森林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森林面积更广B.光合作用更强C.年平均气温更高D.温室气体更少6、造成森林、河湖、海洋三系统NPP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日较差不同B.年降水量不同C.日照时间长短不同D.绿色植物总量下图为某种树木的一组照片。
该树木对温度大幅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有“三千年”一说。
世界上的该种树木主要集中生长在我国某河流流域。
据图文资料,回答7~8题。
活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7、该树木集中分布在我国( )A.长江流域 B.黑龙江流域 C.塔里木河流域 D.雅鲁藏布江流域8、该树木的特点可能有( )A.喜光且四季常绿 B.叶片覆有蜡质层C.耐酸但不耐盐碱 D.耐寒但不耐高温读图甲和图乙,回答9~10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训练题(一)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训练题(一)1.①、②、③三地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年降水量①<②B.气温年较差③>②C.雪线高度①<③D.年日照时数②<①<③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7~8题。
2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A.土地盐碱化B.大气污染C.森林破坏D.温室效应3.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同一性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4.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上升B.植被遭毁C.气候恶化D.围湖造田5.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是哪一要素变化引起的A.水文B.地形C.气候D.植被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全球变暖。
科学家发现海洋浮游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总量十分巨大,与陆地上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总量不相上下。
据此完成1~2题。
6 随着全球变暖的日益加剧,科学家提出在海底选择适当区域储存二氧化碳的设想。
图为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
图中适宜储存二氧化碳的区域应分布在1. a附近 B.b附近 C.c附近 D.d附近7. 研究发现,沙尘暴作为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是抵抗全球变暖的幕后英雄。
理由是①沙尘洲际运动携带的多种营养成分是浮游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肥料和物质基础②海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吸收二氧化碳方面的作用并不亚于陆地植物③沙尘暴所携带的碱性沙尘可以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大大降低酸雨的酸性④沙尘暴把细小却包含养分的尘土携带到3000米高空,穿越大洋,形成新的陆地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区域景观图”,历史上该区曾植被茂密,后因自然原因和某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出现图示景观,回答3~4题。
8.该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流水沉积D.乱砍滥伐9.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B.整体性C.一致性D.多样性下图①、②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③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该种植物高度不足50 cm,但根系长达20 m以上,据此分析完成5~6题。
专题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高三一轮精品配套练习题)
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集训】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如修建水库、引水灌溉等。
完成下面两题。
1.(2018辽宁鞍山一中期中,15)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a.土壤水增多b.蒸腾加强c.库区蒸发量增大d.植被覆盖率增大A.acbdB.bdacC.adbcD.adcb答案D2.(2018辽宁鞍山一中期中,16)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答案B3.(2017皖南八校三模,37)阅读图文材料,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苏拉威西岛红土镍矿丰富的原因。
(8分)红土镍矿是一种冶炼镍的主要矿产。
它主要是橄榄石等在风化作用下,转变为蛇纹石(蛇绿岩中普遍伴生蛇纹岩),蛇纹岩在高温淋溶下再分解释放出镍,随后在河流等影响下,在沿海地区富集和沉淀。
下图为苏拉威西岛位置及其局部红土镍矿的分布示意图。
答案含有镍元素的蛇纹石广布;热带雨林气候,热量、降水丰富,风化作用强烈;径流丰富,以山地地形为主,地形利于携带镍元素的径流流向低处;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加速蛇纹岩的风化、剥蚀和分解,同时岩石裂隙透水性好、排水通畅,利于溶解镍元素的径流流淌;沿海平原地势低平,利于红土镍矿富集和沉淀。
(任答四点得8分)考点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读某自然带植被的局部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19届河北邢台月考二,27)该自然带为()A.亚寒带针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答案D2.(2019届河北邢台月考二,28)与甲区域相比,乙区域该自然带分布纬度较高的原因是()A.受地形和洋流的影响B.受海陆位置和地形影响C.受海陆位置和暖流影响D.受地形和季风环流影响答案C下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为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草原、苔原、荒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点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8—9,8分]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读图,完成1—2题。
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
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2015江苏地理卷,6,2分]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3.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净初级生产量指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扣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掉的那部分,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殖的能量。
图1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随气温变化图。
图2为净初级生产量随年平均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4—5题。
4.仅考虑气温的影响,净初级生产量()A.随气温升高而增大B.随气温升高而减小C.随气温升高先增后减D.最大值在25 ℃5.下列生态系统中净初级生产量均值最大的是()A.温带沼泽湿地B.针叶林C.中纬度草地D.荒漠6.[2018安徽六校第一次联考,29,11分]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最终注入内蒙古的居延海。
居延海因湖面缩小分裂成两个湖泊,苏泊淖尔(东居延海)和嘎顺淖尔(西居延海)。
读黑河流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说出黑河不同季节的补给类型。
(3分)(2)说明居延海分裂成两个湖泊的自然原因。
(3分)(3)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居延海面积萎缩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5分)考点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015安徽文综卷,23,4分]下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
完成下题。
7.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A.荒漠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018陕西西安中学摸底,27—28]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
读图,完成8—9题。
8.下列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热量增加B.沿X方向降水增加C.沿Y方向热量增加D.沿Y方向降水增加9.甲、乙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可能是()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林B.热带草原亚热带硬叶林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D.热带雨林亚热带硬叶林[2018河南郑州第一次质量预测,9—10]下图为广西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分布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带。
读图完成10—11题。
10. ①代表的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11.图中四地纬度最高的可能是()A.甲B.乙C.丙D.丁12.[2016浙江文综卷,36(2),8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下图为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上图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高原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
图中所示道路沿线,乙地(海拔5 250米)和丙地(海拔2 000米)自然带类型分别是、。
分析该道路沿线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原因。
考点3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13.[2015文综卷,3,4分]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
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14.(6分)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1非洲自然带分布简图图2非洲三地气温、降水量图(1)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
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3分)(2)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
(3分)考点4雪线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
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5—16题。
15.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16.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米左右。
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答案1.B从图中可知,科隆群岛远离大陆,动物演化速度慢,从而出现了特有的动物种属。
构造运动强烈,会使物种灭绝,而不是特有动物种属形成的原因地处赤道附近、地形复杂,不是形成特有动物种属的地理条件。
2.C该地纬度较低,气候相对温暖,适宜喜暖的动物生存受由南向北的秘鲁寒流的影响,该地沿岸气温相对较低,因此又适宜耐寒的企鹅生存。
3.B高大的安第斯山脉是河流的分水岭,流经山脉东部平原和高原地区的河流只能向偏东方向注入大西洋,B正确。
巴西高原铁矿资源丰富,煤炭资源贫乏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巴西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是受暖流、东南信风和巴西东部山地、高原的共同影响形成的。
4.C从图1可以看出,仅考虑气温的影响,光合作用相对于气温的变化速度先增后减,呼吸作用相对于气温的变化速度低于光合作用且持续上升,因此,结合净初级生产量的定义可知,净初级生产量随气温升高先增后减。
5.A从图2可以看出,净初级生产量随湿度增加而增加,选项四地中,温带沼泽湿地湿度最大。
6.解析(1)黑河流域纬度较高,冬季有降雪,春季积雪融化,积雪融水补给河流夏季大气降水较多,祁连山冰川融化形成冰川融水,所以夏季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和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秋冬季节降水和冰川融水较少,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2)居延海分裂成两个湖泊的自然原因是流域内降水少,蒸发旺盛,湖面出现萎缩。
(3)主要从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湖面变小,蒸发量变小,气候更加干旱湖水盐度升高,水体净化能力减弱,水质恶化湿地减少,水生生物减少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加剧。
答案(1)春季,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以大气降水和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秋冬季节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3分)(2)流域内降水少,蒸发旺盛,导致湖面萎缩居延海中部高,东西两侧地势低。
(3分)(3)气候更加干旱(1分)湖水盐度升高,水质恶化(1分)湿地减少,水生生物减少(1分)土地盐碱化(1分)土地荒漠化加剧。
(1分)7.A根据纬度信息及海陆位置信息可知,图示区域为埃及及其周边地区该地区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降水稀少,形成了干旱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主要的陆地自然带应为热带荒漠带。
8.D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类型的分异状况可以判断: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水增加。
9.A结合上题分析可推断出甲为热带草原、乙为温带落叶林。
10.B图中山地位于广西,广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山脉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同,①为山脉基带,所以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1.D根据四座山脉基带分布海拔可知,丁地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海拔最低,即丁地气温较其他三地低,所以丁地纬度最高。
12.解析由题干可知,乙地海拔较高,为高山草甸带,丙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海拔较低,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该道路沿线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海拔和坡向不同使水分和热量产生差异。
答案高山草甸带(2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分)原因:海拔和坡向不同引起的热量和降水量差异。
(4分)13.A文献中表述的是由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属于此规律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属于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14.解析(1)注意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
甲、乙虽然都为热带雨林气候,但甲地位于几内亚湾北部沿海,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压带、风带北移。
这时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西南季风,甲地成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冬季受东北信风影响,甲地为背风坡,降水较少,因此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
(2)丙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马达加斯加暖流和东南信风影响,降水丰富,因此虽距离赤道较远,但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的相同。
这是自然地域非地带性现象。
答案(1)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
(3分)(2)该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常年流经,因此丙地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的相同。
(3分)15.C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我国雪线高度的分布趋势大致是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16.A一般来说,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两大方面:气温和降水。
气温越高,则雪线也相对越高降水越多,雪线相对较低。
横断山区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大,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因此梅里雪山雪线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