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鳌头镇各村姓氏介绍及民迁历史(DOC)

合集下载

茂名传统文化

茂名传统文化

小谈茂名传统文化首先很官方的来说一下“茂名”是怎么来的吧!据明万历《高州府志》记载:西晋末,永嘉年间(307-313年),今高州地内有个潘茂名的人,他曾为民灭病除害和用石船救水灾居民。

所以当地人民把他住过的山叫做潘山,把他炼丹所在地叫潘仙坡,把潘仙坡附近一带地方称作茂名。

传说镇南大将军冯游后来来到两山间筑城,取潘道士的名字,建了潘州的茂名县。

有些史书记载:隋始置茂名县。

其实东晋就已置茂名县,后废,南朝梁复置。

然后再详细的介绍一下茂名在地球上准确的位置吧。

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9°-111°41°,北纬21°22°-22°42°。

东毗阳江,西临湛江,北连云浮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临南海。

东北距广州362公里,西南距湛江121公里。

全市陆地总面积11458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6.4%。

以上是非常官方的资料,接下来呢,就让我来带着你去了解一下,在我们的当地老百姓眼中,茂名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吧!!!!!!!!茂名传统节日:讲到茂名的传统节日,茂名人会毫不犹豫的就想到“年例”,什么是“年例”?可能很多非茂名地区的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的一个东西。

然而,在我们茂名,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年例大过年”,也就是说,过年可以不回家,但是年例一定得在家里面过。

在茂名,“年例”算是茂名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日子吧!虽然茂名人都做年例,但是在不同的地方,做年例的时间是会不一样的,绝大部分是在每年的正月,当然做的时间长度也是不一样的,一天,两天三天的都有,但通常都是只有那么一天才是最重要、最热闹的。

在“年例”这一天,家里面会来很多的亲戚友人,有很多可能就是一年当中就这一天见一次面的,所以年例这一天也可以说是亲戚朋友之间联系感情的日子;当然也会有很多的传统活动,年例当天,有“游神、舞龙、荡菩萨、舞狮、飘色、做大戏”等等,但这并不是在同一个地方就能看到所有节目的,因为就算是在同一个镇上,在不同的村也是会有不同的习俗的。

传承飞马革命精神 促进老区经济发展

传承飞马革命精神  促进老区经济发展

传承飞马革命精神促进老区经济发展飞马村,是茂名市茂南区鳌头镇革命老区村,也是茂名地区为革命作出较大贡献的老区村。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该村就有李嘉、郑奎等14位同志为革命英勇牺牲。

矗立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14位烈士碑记,让飞马人永远不会忘记先烈们坚贞不屈的光荣历史。

解放后的今天,在改革开放中的飞马人,传承了飞马革命精神,为发展老区经济而努力奋斗,取得一系列喜人的成绩。

党政领导给力扶助群众积极建桥修路飞马村,总人口现有8100多人,耕地2100多亩。

该村地处原电白县沙琅江下游的袂花江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着发展生产的优越自然条件。

但是,以前由于出行靠渡船过河,交通不便制约了该村的发展,群众经济收入较为低微。

建桥修路,改变飞马的贫困面貌,是飞马人的共同愿望和迫切要求。

2001年下半年,茂名市政法委到飞马挂点,对飞马干部、群众提出建设飞马大桥的意见和迫切要求,积极与茂南区和镇委、政府领导,以及市、区交通部门领导进行多次研究,作出了建设飞马大桥的决策,组织了建桥筹委会。

经市、区和镇的领导以及交通部门的努力,省交通厅、省老促会钟正书等领导对飞马建桥给予大力支持,拨款扶助。

筹委会又召开村民大会动员捐款,郑氏宗亲总会原会长郑帝炎带头配合积极发动外出创业、经商的老板们和村民,为飞马建桥修路捐资、出力。

现任飞马一村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郑足同志,开始建桥时在茂名市经营成衣生意。

他怀着建设家乡的愿望,丢下生意不顾,回乡配合领导到珠海、深圳等地动员乡亲捐资。

在海南、上海搞房地产实业的郑洪、郑光荣和在茂名开办东江医院的郑土程院长等乡亲慷慨解囊,带头捐资,在他们的带动下,共有810多人捐资120万多元。

飞马大桥共投资460多万元,从2001年11月启动兴建,短短的一年零3个月时间,这座长180多米、宽7米的庞大桥梁工程,便于2003年3月5日胜利竣工通车。

从此,飞马人民结束了等待撑渡过河的艰难历史。

接着,马飞三个村委会又继续发动修建环村公路,又得到省、市按修建老区公路每公里17万元拨款扶助,社会、村民继续捐款自筹资金,到2007年共投资300多万元,修建好村村相通的环村公路12公里、路面5-6米宽的水泥硬底化亮丽村道。

茂名市鳌头镇各村姓氏介绍及民迁历史分析

茂名市鳌头镇各村姓氏介绍及民迁历史分析

茂名市鳌头镇各村姓氏介绍及民迁历史下林(霞霖)村委会,鳌头镇最南部。

方言:东话(闽南语)。

常住人口2500人,其中外出人口900多人。

有林、陈、周、凌、梁、杨、吴等姓氏。

东沟村:林氏,自明初由闽入新会沙岗,林氏后裔林霞亭到雷州府任盐场司,路经此地定居。

西沟村:林氏,同东沟村发源。

陈氏,由茂南区金塘文林村迁入。

周氏,1 937年由吴川兰石迁入。

柑子园村:凌氏,自中原迁居福建莆田,至宋朝年间,凌永入粤为官,授登仕左郎,后落户吴川公子渡塘头村,为入粤一世,后裔散居吴川华樟村等地。

康熙年间,第十四世凌登举自华樟村迁居鳌头镇官地村,后再迁柑梅村。

梁氏,20世纪40年代,从吴川兰石镇迁入。

岭仔村:杨氏,原籍山东衮州府鱼台村,入粤一世杨仲荣在元世祖至元年间,官授化州路石龙知县,卜居茂名袂花镇石浪。

十五世杨逢春于乾隆年间迁至岭仔村。

白鹤坡岭仔村、塘边何屋岭村杨氏均由霞霖岭仔村迁出。

吴氏,发源于残生头北淦,北淦吴氏后代先迁吴川百官山,再从百官山迁至岭仔村。

飞马,位于镇东部。

方言:东话(闽南语)。

飞马始迁祖思明公,从福建莆田迁徙至此已达六百多年逾三十代,七世祖存初公迁居徐闻,后各房陆续有迁至电白县广隆岭、镇盛镇大坡、新坡大园、茂港等地。

过去从外地等来几姓胡人家,成“姓胡村仔”,后人丁稀萎,最后几户姓胡也改为郑姓。

飞马公山原有“陈金洞庙”,陈金两姓先后迁往异地。

飞马一村委会,常住人口3100人。

郑、吴等姓氏。

东村:飞马郑氏最早定居并形成的村庄,统称飞马大村,飞马郑氏一世祖郑思明,从福建莆田县珠玑巷迁徙至此已逾六百春秋。

中南村:同上。

南村:同上。

西村:同上。

六扇车村:上六扇车村郑氏开基祖为飞马郑氏十九世郑密忠;下六扇车村开基祖为飞马郑氏二十世郑洪谦。

吴氏一分支于清朝末年从文庆新村迁来。

飞马二村委会,常住人口2300人。

以郑姓为主,另有梁、杨、张、吴、邹、伍。

大同村:原名蒲瓜园村。

郑氏开基祖十九世郑喜忠、郑淑忠。

同四村:郑氏起源同上。

茂名车氏起源

茂名车氏起源

车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民族约有十个,源流约有十三个,人口约六十六万七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42%左右。

寻根溯源,车姓来源主要有五:1、出自妫姓。

据《元和姓纂》、《汉书》所载,舜后改陈氏继而改田氏之裔,汉丞相田千秋因年老得乘小车出入朝中,时人谓之车丞相,子孙因氏。

2、出自嬴姓。

据《路史》所载,春秋时秦国子车氏之后有车姓。

3、据《世本》所载,相传黄帝之臣车区占星气,据传乃车姓之始。

4、赐姓而来。

据《圣君初政纪》所载,明时邳州指挥使车言,本姓信,洪武中有军功,赐姓车。

5、出自他族。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河南车姓,源自鲜卑人,北魏时改车昆氏、车非氏为车姓;据《魏书》所载,西域车氏,本车师国胡人,以国为氏;鄂伦春族特禾格氏汉姓为车;清时高丽人姓,世居平阳(今山西临汾);今朝鲜、满、蒙古、回、白等民族均有此姓。

车千秋,冯翊长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是车氏主源的得姓始祖,车千秋子孙由于仕宦、求学等原因,逐渐在当时的国都——今陕西西安定居并繁衍开来,此地汉称为京兆郡,故后世车姓有以京兆为其郡望堂号。

历新莽而东汉,车姓子孙很快在北方的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甘肃等地及南方的安徽、湖南等地迁播散居开来。

魏晋南北朝时期,车姓有南徙江苏者,并在今山东曲阜、陕西西安、安徽寿县、湖南安乡等地形成大族,昌盛为车姓鲁国、京兆、淮南、南平郡望。

北魏入主中原,定都今河南洛阳,汉化改革时,作为鲜卑大姓的车昆氏、车非氏改汉姓为车,这支新鲜血液的注入极大的壮大了车姓家族,并与繁衍于此地的车姓相融合,昌盛为车姓河南郡望。

历隋唐两代及五代十国,车姓逐渐播迁于浙江、江西、湖北、四川等地。

宋末元初的夷族入侵,更导致了车姓子孙足迹遍布于福建、广东等地局面的出现。

明初,山西车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湖北、湖南、江苏、山东、河北等地。

明朝中叶以后至满清时代,车姓人有迁居台湾岛,扬帆东南亚者。

并随着山东人闯关东,山西人走西口,陕西人去甘肃,河南人迁陕西,湖广人填四川等多次政府强令移民和民众自发移民运动,车姓人在西北、东北、西南等地生根发芽。

阳西百家姓来源范文

阳西百家姓来源范文

阳西百家姓来源范文阳西有哪些姓氏呢?它们的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内容由为大家带来的阳西百家姓,欢迎大家学习!儒洞陈姓陈陶于宋末由吴川振文镇泗岸迁来,定居儒洞陈村、大村。

陶有二子,长子锦发,次子炎发。

锦发后代分居大村、边海、后铺、文口海、寿场、成尾园等村;炎发后代分居南洞、河洞、公坡、鸭子田及新圩三教、马车等村。

塘口陈姓塘口陈姓始祖陈千自福建璋州府来粤,初徒南雄珠凯巷,至其后代陈万六、陈万七兄弟于明成化年间来阳西太平都虔儒四图(塘口)定居。

后分居塘口镇大车、水南和牛角龙、龙贯塘、长田尾、塘口寨、岗低等村。

冲口陈姓冲口陈姓之祖陈礼于明成化年间迁来,初入织篢苦草村,后陡冲口定居。

其子孙分居冲口、仁和、大塱、塱仔和飞鹅头等村。

刘姓阳江刘姓多系刘广传后代。

刘广传,官名弁,号清淑,宋端平二年(1235)进士,选受江西瑞金县令,因平洞寇有功改京秩擢至奉政议郎。

广传有源、泉、洲、渊、海、浪、波、涟、江、淮、河、汉、浩、深十四子,以“巨”字为字派,称十四“巨”。

时人谓茂林修竹。

其入粤子孙遍及惠州、兴宁、潮洲、饶平、南雄、南海、番禺、佛山和阳江各地。

迁居阳江者多数为五子巨海及七子巨波之后代,主要有五支。

阳西县塘口镇黄仙垌刘姓黄仙垌刘姓子孙同属刘巨波后代,明成化年间,巨波玄孙文莪自阳春三甲迁居阳江乌石坑,后徒黄仙垌村。

阳西县塘口镇横山刘姓。

本支刘姓同属刘少集后代,自阳江谐村迁塘口横山定居。

溪头白土刘姓本支刘姓系刘广传玄孙刘汉友后代,于宋岁由肇庆府迁入。

仓面戴姓始祖戴魁,明初由新会迁阳江雅韶,其次子伯达明洪武二十年迁阳西织篢仓面村,其子伯达戴芝分迁织篢麻良村。

长歧梁姓始祖梁复成,宋开禧元年(1205)由中山迁阳西长岐开基,其长子宏始居上长歧,次子梁基居下长岐。

梁姓后代多散居织篢。

其后分支分居金钩、联安、谷围、苏村、石桥铺、大泉、东村、石步等村。

苏村王姓始祖杨松岗,祖居东莞下塘村,后随父迁吴川,旋归织篢崩塘坑村王姓人家作子,改为王姓。

家族史

家族史

茂名化州播扬梁氏家族史我叫梁建树,1994年三月初一生人,祖籍广东茂名化州华水,长于江门。

我是建字辈,所以名字中含有建字,我们家族有辈分排名:盛世建太平。

我的名字是因为母亲在碑文上看到“辛亥革命,建树良多”而起的。

在江门长大,每年一到两次回去家乡,探访乡里,拜祭祠堂,谈话家常。

虽然我在我的家乡居住的时间不久,但我对家乡的生活,历史也有一定的了解。

籍着写家族史的机会,让我可以对自己的家族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化州市,广东省茂名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鉴江中游,介于东经110°21′至110°45′、北纬21°29′至22°13′之间,北与广西北流县交界,南与广东省吴川市接壤,东与高州市和茂名市茂南区相连,西与广西陆川县及广东省廉江市毗邻。

境内主要语言有粤语次方言化州话和客家语次方言涯话两种。

化州是中国著名的南菜北运基地之一,有“中国化橘红之乡”的美誉。

化州地形狭长,状若坐狮,地势由北向南倾斜。

南北距80公里,东西宽40公里。

耕地面积65.9万亩,林地面积161万亩,果园面积90万亩,淡水鱼塘面积10万亩,矿产资源丰富,据初步探明,金属和非金属矿20多种。

其中,钛矿的储量位居中国前列。

○1(摘自百度百科)藉着清明回家乡祭祖的机会,我专门问了化州梁氏的起源,受访者为我爷爷同父异母的兄弟,同时也是当地小学的校长。

他概略的讲述化州梁氏的起源与发展。

据他说,茂名化州梁氏约900年前是在现江西的某地区,因故迁至茂名地区,原因已不可考究。

可考究的约为150年前至今的历史。

将从族可考究的辈排名:“忠天开文运,盛世建太平”讲起。

我直系族上忠字辈姓名不可知,皆尊称为"太原公",至40多岁才结婚生子,育有五子,其中二子为我祖上“耀福公”。

因茂名化州地处偏僻,祖辈对外面的改朝换代没有很多的感觉。

两辈人均不是地主阶级,安安静静生活,勤勤恳恳工作。

至第三代开字辈时,已是战时期。

茂名市鳌头镇各村姓氏介绍及民迁历史剖析

茂名市鳌头镇各村姓氏介绍及民迁历史剖析

茂名市鳌头镇各村姓氏介绍及民迁历史下林(霞霖)村委会,鳌头镇最南部。

方言:东话(闽南语)。

常住人口2500人,其中外出人口900多人。

有林、陈、周、凌、梁、杨、吴等姓氏。

东沟村:林氏,自明初由闽入新会沙岗,林氏后裔林霞亭到雷州府任盐场司,路经此地定居。

西沟村:林氏,同东沟村发源。

陈氏,由茂南区金塘文林村迁入。

周氏,1 937年由吴川兰石迁入。

柑子园村:凌氏,自中原迁居福建莆田,至宋朝年间,凌永入粤为官,授登仕左郎,后落户吴川公子渡塘头村,为入粤一世,后裔散居吴川华樟村等地。

康熙年间,第十四世凌登举自华樟村迁居鳌头镇官地村,后再迁柑梅村。

梁氏,20世纪40年代,从吴川兰石镇迁入。

岭仔村:杨氏,原籍山东衮州府鱼台村,入粤一世杨仲荣在元世祖至元年间,官授化州路石龙知县,卜居茂名袂花镇石浪。

十五世杨逢春于乾隆年间迁至岭仔村。

白鹤坡岭仔村、塘边何屋岭村杨氏均由霞霖岭仔村迁出。

吴氏,发源于残生头北淦,北淦吴氏后代先迁吴川百官山,再从百官山迁至岭仔村。

飞马,位于镇东部。

方言:东话(闽南语)。

飞马始迁祖思明公,从福建莆田迁徙至此已达六百多年逾三十代,七世祖存初公迁居徐闻,后各房陆续有迁至电白县广隆岭、镇盛镇大坡、新坡大园、茂港等地。

过去从外地等来几姓胡人家,成“姓胡村仔”,后人丁稀萎,最后几户姓胡也改为郑姓。

飞马公山原有“陈金洞庙”,陈金两姓先后迁往异地。

飞马一村委会,常住人口3100人。

郑、吴等姓氏。

东村:飞马郑氏最早定居并形成的村庄,统称飞马大村,飞马郑氏一世祖郑思明,从福建莆田县珠玑巷迁徙至此已逾六百春秋。

中南村:同上。

南村:同上。

西村:同上。

六扇车村:上六扇车村郑氏开基祖为飞马郑氏十九世郑密忠;下六扇车村开基祖为飞马郑氏二十世郑洪谦。

吴氏一分支于清朝末年从文庆新村迁来。

飞马二村委会,常住人口2300人。

以郑姓为主,另有梁、杨、张、吴、邹、伍。

大同村:原名蒲瓜园村。

郑氏开基祖十九世郑喜忠、郑淑忠。

同四村:郑氏起源同上。

茂名县得名解释的历史演变研究钱源初

茂名县得名解释的历史演变研究钱源初
的现象与 特 点"隋 唐 时 期#茂 名 县 得 名 解 释 是 以 境 内 河 流 为 主# 到 宋 代 以后演变为与晋代道士潘茂相关 联# 而 且 后 者 神 化 的 解 释 愈 益 成 为 主 流" 文 章 通 过 梳 理 唐 宋 以 来 )潘 仙 , 传 说 的 演 变#指出潘仙名为 )潘茂, 而非 )潘茂名,#进而揭示茂 名 县 是 因 河 流 命 名# 并 非 因 神 仙 命 名" 地 方 社 会 在 地 名 解 释 中附会神仙的倾向#是借此表达地方开化已久#谋求与国家整合的正统性诉求"

地名是地理实体的语言符号!蕴含着丰富的 历史信息$东汉班固 &汉书%地理志) 最早开创 沿革地理的体例!是中国地名沿革学的源流$自 此以后!着重于中国地名沿革的研究历久不衰! 至今仍在延续$国内学界已经对中国地名的时代 特征#命名方式#命名规律#地名渊源解释#地 名 学 理 论 等 各 方 面 均 有 较 好 的 归 纳 与 总 结 !$ 然 而学界容易忽略的是!历史上部分地名的命名来 源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说法!相应的也有不同 的地名解释$如广东历史上的茂名县命名在隋唐 时期侧重于山水命名解释!宋代以后又侧重于附 会神仙的神化解释!且后者逐渐占据主流$本文 即以茂名县的地名解释为中心!试图讨论在地名 被附会与神仙发生关联后!使地名解释更加神化 的倾向$
! 主要参见陈桥驿"&论地名学及其发展)!&中 国 历 史地理论丛)*+A*年 第 * 辑- 史 为 乐" &谈 地 名 学 与 历 史研究)! &历 史 研 究)*+A# 年 第 * 期- 史 念 海" &论 地 名的 研 究 和 有 关 规 律 的 探 索 )! &中 国 历 史 地 理 论 丛 ) *+AC年第*辑-韩光 辉" &中 国 地 名 学 的 地 名 渊 源 和 地 名沿革的研究)! &中 国 历 史 地 理 论 丛)*++* 年 第 " 辑司徒尚纪"&广 东 地 名 的 历 史 地 理 研 究 )! &中 国 历 史 地 理论丛)*++# 年 第 * 辑- 华 林 甫" &中 国 地 名 学 史 考 论)!+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年$

茂名各个小镇的名字来由,你了解多少?

茂名各个小镇的名字来由,你了解多少?

茂名各个小镇的名字来由,你了解多少?大坡镇因镇区大坡墟坐落于镇境北面的大坡岭而取名大坡镇。

民国时期为朗韶乡。

新中国成立初期沿用原名。

1953年先后为茂名县第十三区、大坡区,1958年设大坡公社,1983年改大坡区,1986年12月后为大坡镇。

马贵镇明代有一李姓人从信宜县钱排迁来此地定居,先派塾师骑马勘察。

因山路崎岖,马到此地跪下,取名“马跪”,后人雅称为“马贵”。

民国时期设马贵东乡、马贵西乡属信宜县。

新中国成立初期沿用原名。

1958年设马贵公社。

1961年从信宜县划入高州县。

1983年改马贵区,1986年12月后为马贵镇。

古丁镇此地过去曾是“顾”、“古”、“丁”三个姓氏组织的集市,用“顾丁”、“古丁”命名,习惯称“古丁”。

民国时期设古丁乡。

新中国成立初期沿用原名。

1958年设古丁公社。

1961年从原属信宜县划入高州县。

1983年改古丁区,1986年12月后为古丁镇。

深镇镇1956年为深镇乡,1958年设深镇公社。

1961年从原属信宜县划入高州县,1983年改为深镇区,1986年12月后为深镇镇。

平山镇因镇区设于平山岭而得名平山镇。

民国时期为黄塘乡。

新中国成立初期沿用原名。

1953年为茂名县第十二区,1957年复黄塘乡。

1958年兴建高州水库时,原镇境内的黄塘墟受浸,故迁建于平山岭并为镇区。

1959年设平山公社,1983年改平山区,1986年12月后为平山镇。

大潮因镇境地势落差大,每逢下大雨,山洪暴泻如潮,故名大潮。

1961年设大潮公社,1983年改为大潮区,1986年12月改大潮乡,1993年后为大潮镇。

目前已经并入东岸镇。

东岸镇、因原镇区位于河流东岸而得此名。

民国时期为东才乡。

1950年先后为茂名县第七区、东岸区,1958年设东岸公社,1983年改东岸区,1986年12月后为东岸镇。

长坡镇镇区地段原是石狗岭下一片长形荒坡,1958年建高州水库时,原石骨墟受浸迁至现址建墟,故名“长坡”。

民国时期为石骨乡。

茂名市江夏黄氏历史简况

茂名市江夏黄氏历史简况

茂名市江夏黄氏历史简况茂名市江夏黄氏历史简况茂名位于广东西南部,在东经110o191至111o401,北纬21o221至22o421之间,东毗阳江市,西邻湛江市,北连云浮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临南海。

陆地面积11425平方公里,沿岸至放鸡岛东西延伸线的海域面积75平方公里。

茂名市现辖茂南、电白两区,代管高州、信宜、化州三个县级市,原为高州府属六县中的四县(信宜、茂名、电白、化州)。

一、茂名市历史沿革《[道光]广东通志》卷三郡县沿革表记载:高州府禹贡(前21世纪—前16世纪)杨州南境。

秦(公元前221-206)为南海郡地。

汉(前206-公元220年)为合浦郡高凉县地。

三国晋宋(220-502)为高凉高兴郡地。

梁(502-557)为高州地又分置电白郡。

隋平(581)陈郡废为高凉、永熙二郡地,时茂名、电白属高凉郡,良德属永熙郡。

唐(618)初属高州,贞观八年(634)分置潘州治茂名。

二十二年(647)又分置高州,始治高凉移治良德。

天宝初(742)改高州曰高凉郡,潘州曰南潘郡。

乾元初(758)复曰高州、潘州皆属岭南道。

五代(907-960)属南汉,宋开宝五年(972)省潘州入高州仍曰高凉郡,属广南西路。

景德元年(1004)州废属窦州,三年(1006)复置。

元至元十五年(1278)置高州路安抚司,十七年(1280)改总管府属湖广行中书省。

明(1368-1644)曰高州府,属广东布政司使。

本朝(清1644-1911)因之(沿袭),领州一(化州)县五(茂名、电白、信宜、石城、吴川)。

明万历年间(1572—1620),四县下辖的行政区设都、图。

信宜县8个乡、都、图:坊郭、一都、三都、四都、五都、顺乡、感化。

茂名县28个乡、都、图:地安、怀得、朗韶、延一、延二、延三、延四、延五、上一、上一二、上二、上三、上四、中一、中四、中四二、中五、中六、隆一、隆四、隆五、铭一、铭三、遵一、遵三、遵四、坊内、厢外。

电白县5乡(里)14都、图:神电图,盐司上下里,下博乡:一都、二都、三都、四都、五都,上保宁乡:一图,下保宁乡:一图、二图,得善乡:—图、二图、三图、四图、五图。

??【历史】化州--黄氏始祖(杨梅黄氏族谱记载)

??【历史】化州--黄氏始祖(杨梅黄氏族谱记载)

【历史】化州--黄氏始祖(杨梅黄氏族谱记载)黃樸狀元祠創建於元朝至正三年。

黃樸是大坡黃氏開基始祖,子孫為紀念開基始柤黃樸公而建,始建坐落平原(今大坡濱冮、官地、滿堂、官庵一帶),幾易其址,於清乾隆壬戌歲遷建官地村(正是現在規模)。

宗祠坐午向子,三進三門三向26間房廳,4樓6天井,總建築面積一千多平方米,廣場8000平方米。

宗祠是明清建築風格,磚木結構,布局靈巧,深藏玄理,古樸崔巍,古色古香。

石門檻、石鼓、石柱、磚雕、灰雕、木雕、石雕、彩畫等,工藝精湛,題材廣泛,恢宏闊綽,氣韻充沛。

用料有無所不用其極之特點。

2006年按原規模重修,2011年6月竣工,是茂名市(地級)文物保護單位。

黃樸先祖從福建莆田遷江西太和修水。

曾祖鯉,宋乾道五年進士,官布政,祖騰龍、宋淳熙丁未進士官荊州知府,叔祖起龍,宋紹熙,戊戌進士,官瓊州(海南)太守。

父宗興宋嘉定元年進士,官司務。

一、清代光绪三十四年重修的“高州黄朴墓”高州黄朴墓座落于茂名学院高州师范分院附近的西江坡凤鸡岭半山腰上,沿着山脚到古墓的山道拾级而上,沿途残留着用青砖铺设步阶的痕迹,昭示古墓主人身份尊贵非同一般。

古墓依山而建,占地约三百平方米,分前中后三级,全部用灰砖堆砌,造形恢弘大气,有庄严、考究、精致等特点,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

古墓左右两侧分别铺设有用于摆放祭祀用品的拜台,坟头靠背两侧修饰成传统的吉祥图案,古墓里装嵌着多块刻字石碑。

现在看到的“高州黄朴墓”是在清代光绪三十四年重修的,墓碑刻字如下:“盖闻源远考流长,根深者枝茂,我始祖公由闽迁太和县,中宋绍定己丑科状元,官翰林学士,迁任高凉太守卒于官。

遂葬高城隔江西关因名黄官岭以形称白马献蹄,亥龙入穴立戌山辰向兼□□分金。

二世祖和孙公,广东解元墓在化州城南马埒桥。

三世二祖,长石龙公岁贡生,任广西梧州府;次石江公岁贡生,任广西博白县,卒于官,遂世居。

考宋己丑科状元中顺大夫高凉太守讳朴号思谷谥文直府君妣诰勅恭人敬和欧阳恭人仝墓”二、黄朴后裔族谱《滨江黄氏族谱》关于黄朴的记载始祖黄朴,字元实,号思谷,钦溢文直,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年)正月十七日出生于江西吉安泰和,书香世家,祖父及父亲均中进士,为朝廷命官。

广东茂名化州市董氏宗谱分析表

广东茂名化州市董氏宗谱分析表

广东茂名化州市董氏宗谱分析表广东茂名化州市董氏宗谱摘取部分分析表广西贺州董全吉(荷香月暖QQ:353159928)(注:如“实+铜”,指的是实的儿子铜。

另文字下面划线部分为在江夏祖先)世代名字进士任职简介官职一世董仲舒汉相少治,春秋下帷讲授三年目不窥园梦蛟龙入怀汉相二世元河南太守太守二十五世国汉金吾大将军大将军二十九世中开元辛酉【开元九年,辛酉(公元721年)】濯第为司空卫尉司空卫尉三十世文征辽大将军大将军三十一世远三十二世居阳太守太守三十三世煜(改火旁为树心旁)大中大夫大夫三十四世三十五世第谏议大夫大夫三十六世咏(口在右侧)荆州刺史,立庙闽省莆田县仁德里白云院边史氏一子刺史三十七世钦唐司法参军迁闽始祖恭人李氏二子葬于东岭伏兔望月司法参军三十八世全戊辰进士唐戊辰【】进士官中丞大夫淑人宋氏一子葬三山朴坑后青龙下水中丞大夫愈官中丞中丞三十九世全+实进士字汝诚成通【】进士初授台州推官后迁端州刺史安人王氏二子刺史四十世实+铁字体刚唐龙纪三年【龙纪三年(891)】少习礼中乡试赴京释褐任陆州参军迁节度史夫人方氏莆之楼头基祖节度史实+铜896年字体健唐乾宁丙辰【唐乾宁丙辰(三年,896年)】进士初授京兆府参军光化二年迁德清尉天复三年【天复三年(903)】择秘书郎天祐元年【天佑元年(甲子,公元904年)】奉使赍册于闽王审知后梁开平四年【开平四年,公元910年】奉同翁承赞再赍册于萧琐既而复命乾化三年【乾化三年913年】授福建内厂盐运使加。

内厂盐运使莆外鹭鹚展翼夫人王氏三子莆之楼后基祖。

县丞四十一世铜+憬字伯上粹文学授长沙县丞孺人郑氏五子葬清平里太平山名仙人大座有墓铭县丞铜+恒公元939年或941年字伯平后晋天福已丑【查:估计是天福四年己亥年公元939年,或六年辛丑941年】进士官福州推官迁员外郎安人林氏合葬太平里了岭南名双马饮泉一子推官铜+侃公元942年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试五经进士授大理寺评事迁鸿胪寺正卿又迁兵部侍郎、夫人金氏一子葬赤岭牛头山名仙人负剑。

冼氏宗族裔孙衍发各地分支初查

冼氏宗族裔孙衍发各地分支初查

冼氏裔孙衍发各地初查(一)广东省一,广州市1,天河冼村2,天河程界村3,天河石牌东村4,番禺区河村5,番禺区大洲村6,番禺植山村7,番禺路心村8,花都区花东镇联安村9,花都区花山镇布岗村10,花都区花东镇凤凰村11,花都区炭步镇布头村12,增城区石滩镇红花地村13,南沙区大岗镇14,南沙区金洲中围村15,南沙区谭州镇(未留电话)16,南沙区榄核镇甘岗村17,南沙区沙罗环有冼姓(未留电话)18,南沙区鱼窝头细沥村,有字辈:星发兆伦和富贵喜荣华。

七十年代前,集中到沙湾拜祖(据《番禺大山植村谱》载:七世德芳次子叔典迁居沙湾市桥。

另载:八世明处士叔典公祠,在市桥主帅庙侧,额题“文辉冼公祠”。

19,南沙区东涌(未留电话)20,南沙区黄阁镇小虎村(未留电话)21,番禺区桥南街陈涌村(可能是叔典公后裔?)21,番禺区莲花山镇22,番禺区石楼镇联围村二,佛山市1,禅城区东头房、石巷房、练园房、白堪房、汾水房罗格房:莘村、上边、东边、三丫涌、新里社巷永光、九曲、围仔、公涌、孖窦、堤田梁家冼、贺丰冼2,南海区黄岐白沙村、盐步黎边村、狮山大塱村、狮山冼边村、狮山街边村、丹灶沙墩冼村、南沙村、黄鼎村、西樵蓼江村、西樵田心村、西樵简村、樵岭云端村、、樵岭大科村、罗行西岸、九江下北、九江上西3,三水区芦苞清塘村、芦苞把岗村、芦苞四联仙岗村、白坭岗头村、南山镇4,顺德区范沙村、逢沙村、新滘村、漕渔村、五沙村、杏坛利摄村、杏坛海凌、大罗村、良村、良教村、北滘龙涌、苏岗村、容桂容里、碧江村、陈村、弼教东华里、岗头新基坊、三洪奇北滘乡、大良东门坊、大良十八间、容奇亭步坊、大黄圃5,高明区西安陈村、西安冼村、西安开庄村、西安罗塘村、明城塘肚村、明城麦埌村、明城鲤江、新圩镇新竹村、黄村、三洲铁岗三,肇庆市1,高要市南溪房:蚬岗南村、蚬岗迳口村蟠龙房:金利蟠龙村大湾房:大湾小唐村、槎航村、高第村、白象村、都棠村、孝友村、西坑1村、宝案村、坳山村、棠孔村、矮洞村、白诸镇上孔、白诸镇庙村、小湘笋洞(太平围)村、肇庆彭寿村、鼎湖高坑白土房:蛟塘镇良村、大布一社、大布二社、大塘村、三江、富科村、古定村、坑口村、中枢里、岐山村、莲塘镇竹园村、东莲塘村2,四会市江谷房:大沙镇隆马村、地豆水田村、地豆荷木脚村、肇庆黄岗东岗村、迳口新农村、江谷冼村、江谷义和村、江谷马岗桥头、江谷江背村、龙湾南塘村、龙湾渔云村、龙湾水寨、威井大江村、石狗五村、江谷公太营村、江谷卓善村、江谷冼田村、江谷老塘村、江谷竹园村、江谷彭村巷、江谷大塘基村、江谷太溪寨、龙甫六村3,德庆县莫村镇古楼村、官圩镇冲源村、官圩镇碑头村、高岗村、大埌村、林冲表村、德城镇春牛村、德城镇松岗岭村、德城镇对面山村、德城镇姓梁村、德城镇山儿村、回龙镇西基塘村、回龙镇枫木塘村、回龙镇白凡村、回龙镇山根村、回龙镇宾阳村、悦城镇金炉塘村、悦城镇珍竹村、悦城镇响水村、播植镇敬村、高良镇大埌村、新圩镇4,封开县杏花镇下营村、杏花镇天窝村、长岗镇长岗街5,怀集县环城镇上街、环城镇下街、冷坑镇塘头村、中洲镇四,江门市1,鹤山平岭村、鹤山大缘合村、平汉、接龙、市口2,新会长桥村、新会超群村3,恩平市横陂镇福地村4,台山车坡村五,云浮市1,罗定华石镇梅乐村、罗定围底镇胜村、罗定围底镇榃播村、船步镇青皮村、山口村、山脚村、附城良眉村、罗镜镇石岗村2,新兴豪村、岗根村、黄桐根村、扶桂村、船岗村、清洞村、六祖镇舍村、天堂镇垌心村、石塘村、大十村、马塘村3,郁南连滩筋竹围村、桂圩镇独树村4,云安六都镇四围村、都扬镇冼家庄、云安南乡旧街、安塘曲江村、大云村、腰古旧街、五一码头六,阳江市1,阳东县塘坪镇第十村、东平镇双门村2,阳春市潭水镇山溪塘村、三甲镇洞风村、双滘镇大陈村、合水镇校埸地村、石望镇咸虾村、春湾镇井坑村、春湾镇罗星寨、春湾镇荔枝山、春湾镇迳心村卫国大坳村、陂面镇朗仔乡、陂面镇山咀寨、石望镇新和乡(原称咸虾寨)、石望镇枫木寨、石望镇高岗村、石望镇鹅公塘七,清远市1,东城街道下长村2,清新县太和镇井塘村3,英德英城街冼村八,茂名市1,高州市古丁镇古丁村委会石塘村、长坡镇雷垌村(九条自然村)、西冲、银岗垌、塘坑、莲塘、贺神、石龙周垌、东安镇丹彤村、麦坑、长田、旺邹、竹坑、大井镇竹马坡、响水村、深镇镇横溪、平山镇贺洞冲村、樟坑村、大坡镇大榕村、千有村、军屯村、下垌村、粪村、新垌阿婆雾村、、曹江镇卢村、宝光街道、南塘镇、根子镇2,信宜县洪冠镇、茶山镇、怀乡镇、安莪镇、池洞镇、珠沙镇、东镇3,茂港区羊角镇坡心村、田心村、上清湖村4,电白博贺镇海鹰村委5,化州良光镇米冼村、播阳镇铁铺村、红山村、矮村、林尘外坡、文楼九,湛江市1,吴川黄坡冼村、黄坡马兆村、下马村、平乐村、合山村、姓冼屯、塘㙍镇米收村、独树村2,廉江市良垌镇田头村3,廉江市城南街三水洞东头岭4,湛江南山麻弄村、南头塘、南二大朗、南二邓屋、南三米粘5,东海东简区冼屋村6,雷州东里镇洪流村7,雷州英利镇北湖村8,雷州调风镇9,雷州企水镇渔业村10,遂溪平山洋内11,遂溪平山洋外12,遂溪黄略镇九间屋村、大埠头村、深沟新安村、城月镇竹叶塘、遂城镇新安村风朗、后坛塘村、遂城镇四九村委山仔村十,深圳市1,宝安区沙井镇洪田村、西乡翻身村、福民冼屋村、宝安河东、流塘社区、河西社区、布吉沙湾厦村2,观澜区新田村、梧桐山村十一,东莞市沙田镇穗丰围仔村、新围村、大流村十二,惠州市1,水口镇龙湖村2,龙门县三洞村3,惠阳县淡水镇乌坭塘村4,惠东县多祝镇高谭村、茅輋村、白花镇企江湖村5,博罗县罗阳镇南门岭村十三,河源市紫金县黄塘镇锦口村、澄田、吉水、初坑、湾塘、石贤、上科、石角十四,龙川县、仁化县(二)广西自治区一,南宁市1,邕宁区蒲庙镇美仙村2,市郊吴圩、江南区苏圩3,宾阳县古辣镇马户村4,横县百合镇官塘埠5,隆安县南圩镇冼屯6,武鸣县二,来宾市1,象州县百丈乡新寨村2,忻城县古逢镇3,武宣县农埸、二塘镇街、三里乡三里街、东乡三,崇左市1,凭祥县大造村2,天等县上映乡连加村3,宁明县明江镇4,古太平州岜怀圩5,扶绥县中东街四,柳州市1,柳城县沙浦镇高田村2,柳城县凤山镇茂林新村五,桂林市1,荔浦县利雾街、马岭镇2,恭城县拱辰街3,平乐县沙子镇保和上炉村六,梧州市1,苍梧县大坡镇王村沙伯一队梨埠镇高枧村梨埠组夏郢镇河口龙山一二队、周睦村县多贤乡梧州市冼义波广平镇光廊村2,藤县泗位河裕禧公(居藤县东部与浔江以北)县城冼振记(三代人)埌南镇界头村和平镇街太平镇街金鸡镇街3,岑溪市归义镇保太村安平镇洞心村水汶镇黄强村七,北海市合浦县廉州镇乾江冼屋村八,防城港市1,东兴市区2,江山乡茶山组九,钦州市1,小董镇那道村2,板城镇丁家村3,那香镇那斐村4,新棠镇那岩村5,灵山县陆屋镇6,东埸南坟村7,大寺屯合村十,贵港市1,港南区湛江镇沙岭冼村2,覃塘区石卡镇方竹村3,桂平市下湾镇龙岭村、厘鸭村、邓明村白沙镇石咀镇十一,玉林市1,兴业县北市镇善民村2,北流市扶新镇安河村白马镇沙垌镇金汀村六靖镇石寨、沙冲、云逻清湾镇北浩、森隆、平旦石窝镇上垌村六麻镇方田坑山围镇铁炉村3,容县容西乡4,博白县三滩镇三滩村上沙坝5,陆川县乌石老圩十二,贺州市钟山县凤翔镇凤阳村、舞龙村十三,百色市1,德保县扶平乡中力2,田阳县百育村、那满镇治塘例屯3,田东县祥周镇十四,河池市1,大化瑶族自治县共和乡眼圩2,罗城么族自治县龙岸镇街(三)湖南省1,江华县花岗洞群丰村2,通道县坪坦乡坪坦村3,郴州市桂阳县街(四)海南省一,海口市白龙区九村二,琼山市龙桥镇、云龙镇玉仙东村、龙塘镇永昌村三,儋州市那大镇四,临高市四州村、加来农埸五,白沙县青松镇六,屯昌县坡心镇加买村七,万宁市冼诺雄八,文昌县新桥镇贤孝村九,安定县雷鸣镇十,三亚市崖城镇大蛋村十一,东方市冼国雄十二,咸来镇琼岛山村十三,澄迈县红光农埸十四,陵水县渔业村(五)国内其他省及海外一,江苏省盱眙市十里营乡新湾村冼庄二,云南昭通鲁甸三,云南红河州建水县四,山东省威海市五,黑龙江省1,双鸭市宝清县七星泡镇2,齐齐哈尔市六,英籍冼文彩七,越南海宁八,越南芒街县归侨九,河南省安阳市十,福建省集美镇、樟浦农埸十一,河北省承德市十二,四川省乐山(先姓改冼姓)十三,山东省荷泽市(它姓改冼姓)番禺大洲房达根收集罗格房永光村永根校对补充。

茂名车氏起源

茂名车氏起源

车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民族约有十个,源流约有十三个,人口约六十六万七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42%左右。

寻根溯源,车姓来源主要有五:1、出自妫姓。

据《元和姓纂》、《汉书》所载,舜后改陈氏继而改田氏之裔,汉丞相田千秋因年老得乘小车出入朝中,时人谓之车丞相,子孙因氏。

2、出自嬴姓。

据《路史》所载,春秋时秦国子车氏之后有车姓。

3、据《世本》所载,相传黄帝之臣车区占星气,据传乃车姓之始。

4、赐姓而来。

据《圣君初政纪》所载,明时邳州指挥使车言,本姓信,洪武中有军功,赐姓车。

5、出自他族。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河南车姓,源自鲜卑人,北魏时改车昆氏、车非氏为车姓;据《魏书》所载,西域车氏,本车师国胡人,以国为氏;鄂伦春族特禾格氏汉姓为车;清时高丽人姓,世居平阳(今山西临汾);今朝鲜、满、蒙古、回、白等民族均有此姓。

车千秋,冯翊长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是车氏主源的得姓始祖,车千秋子孙由于仕宦、求学等原因,逐渐在当时的国都——今陕西西安定居并繁衍开来,此地汉称为京兆郡,故后世车姓有以京兆为其郡望堂号。

历新莽而东汉,车姓子孙很快在北方的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甘肃等地及南方的安徽、湖南等地迁播散居开来。

魏晋南北朝时期,车姓有南徙江苏者,并在今山东曲阜、陕西西安、安徽寿县、湖南安乡等地形成大族,昌盛为车姓鲁国、京兆、淮南、南平郡望。

北魏入主中原,定都今河南洛阳,汉化改革时,作为鲜卑大姓的车昆氏、车非氏改汉姓为车,这支新鲜血液的注入极大的壮大了车姓家族,并与繁衍于此地的车姓相融合,昌盛为车姓河南郡望。

历隋唐两代及五代十国,车姓逐渐播迁于浙江、江西、湖北、四川等地。

宋末元初的夷族入侵,更导致了车姓子孙足迹遍布于福建、广东等地局面的出现。

明初,山西车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湖北、湖南、江苏、山东、河北等地。

明朝中叶以后至满清时代,车姓人有迁居台湾岛,扬帆东南亚者。

并随着山东人闯关东,山西人走西口,陕西人去甘肃,河南人迁陕西,湖广人填四川等多次政府强令移民和民众自发移民运动,车姓人在西北、东北、西南等地生根发芽。

茂名本地的民间故事

茂名本地的民间故事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拓展课教案小学四年级数学拓展课教案1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方法。

2、会运用这个除法运算性质,使一些计算简便。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560÷8÷7 1800÷3÷6 480÷6÷8 720÷9÷8560÷56 1800÷18 480÷(6×8) 720÷(9×8)2、简便方法计算609-51-49 846-121-2793、动手做24个圆片平均分成2组,再把每组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体会连续等分:可以分了再分,也可以先求出两次一共分成多少份,然后一次分完。

)4、引入新课:除法的运算性质。

5、出示目标(见学习目标)二、自互学习:(出示例3)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

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每棵树苗多少钱?1、指名读题。

2、(出示学习指导)(1)根据题中的信息列出算式,并计算。

(2)试一试,你还能想出其它的方法吗?如果有困难,可以与书进行交流。

(3)对比一下,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4)能用语言概括一下你发现的规律吗?(5)试着用字母表示出这个规律。

自学时间5分钟。

3、学生自学(学生对照学习指导,自学,并完成学习指导的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4、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小组内互相交流。

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三、精讲要点1、小组汇报。

2、解决各小组中在自学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

3、小结:除法的运算性质。

4、练习:教材P43做一做,指名板演。

四、当堂检测1、判断(1)1456-(324+456)=1456-456-324(2)100÷(25×4)=100÷25×4(3)400÷(40×25)=400÷40÷25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3200÷25÷4 2000÷25÷8 350÷143、有1440个玩具,每24个装一盒,每6盒装一箱,一共要装多少箱?小学四年级数学拓展课教案2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正确读、写亿以上的数。

05—03、长房有仁公派下迁徙(正版p05)

05—03、长房有仁公派下迁徙(正版p05)

二0 0九年修纂廣東梅州市梅縣白渡镇新恩公派下長房華南宋氏宗譜【第六卷】第一章长房有仁公派下迁徙宗譜編委會員2009年重修粤东宋氏新恩公派下迁徙录前言《华南宋氏宗谱》的整理,是为配合中国·商丘宋氏文化研究会,中国·商丘宋氏宗亲理事会准备纂修《全国宋氏通谱》提供谱牒数据,也是为子孙后代“溯源追宗”留下确切依附。

但在本次《华南宋氏宗谱》整理过程,发现新恩公子孙派下现存的原谱牒墨宝中,有部分资料派系紊乱,先辈错“宗”附会与开基由来传讹,故撰写本文仅供族子参考,以待明昭穆。

第一章:粤东琴江都中镇乡开基由来夫宋氏粤东始迁祖新恩公,其先父元东公,承上源流乃二郎所生,寄籍江西虔州瑞金青草湖大伯地,妣葛氏延生四子,曰新惠新悠新恩新思。

时南宋初年,吉虔二州民风强悍乡兵叛乱,佑相李纲(宋高宗元年拜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封为忠定公)自福建路(汀州)前往荆湖南路(长沙)赴任,写诗描绘耳闻目睹之惨状:“试呼耆老细询问,未语吞声已先咽:自从虏骑犯长沙,巨寇如麻恣驰突,杀人不异犬与羊,至今涧谷犹流血。

盗贼纵横尚可避,官吏贪残不堪说,挟威倚势甚豺狼,刻削诛求到毫发。

父子妻孥不相保,何止肌肤困鞭挞。

上户逃移下户死,人口凋零十无八。

”绍兴三年(1133年)四月初夏,岳飞率军至吉州(吉安市)乘胜移军虔州(赣州市)平叛,出榜安民“勇壮者可归隶军中,余者扶老弱归田里。

”我祖兄弟,虽说上户,早失怯恃(父母早殁),极目灰烬,所至破残,蚕桑废业,为奕祺计,择吉徙移。

故而新惠新思二公随众流越州(浙江绍兴)移京都临安(杭州),新悠公爰卜居雩都河口镇,惟我祖新恩公年登十八,窃闻毗邻韩江上游循州,自西汉南越王赵佗筑长乐台五华山下而设长乐镇,国朝神宗熙宁四年置县长乐,其境内物华天宝,山川秀丽,士朴民淳,是客家人云聚生息宝地。

新恩公择徙长乐事于贸易,心田乐善报施好德乃公之天赋,历半载财力不足,为有屈身琴江都中镇乡唐家瓦铺当车瓦桶,行业无贵贱只立勤与俭,三秋过后备积余钱,时有唐公之子赴试之费不足公倾囊助之,唐公子得中解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茂名市鳌头镇各村姓氏介绍及民迁历史下林(霞霖)村委会,鳌头镇最南部。

方言:东话(闽南语)。

常住人口2500人,其中外出人口900多人。

有林、陈、周、凌、梁、杨、吴等姓氏。

东沟村:林氏,自明初由闽入新会沙岗,林氏后裔林霞亭到雷州府任盐场司,路经此地定居。

西沟村:林氏,同东沟村发源。

陈氏,由茂南区金塘文林村迁入。

周氏,1 937年由吴川兰石迁入。

柑子园村:凌氏,自中原迁居福建莆田,至宋朝年间,凌永入粤为官,授登仕左郎,后落户吴川公子渡塘头村,为入粤一世,后裔散居吴川华樟村等地。

康熙年间,第十四世凌登举自华樟村迁居鳌头镇官地村,后再迁柑梅村。

梁氏,20世纪40年代,从吴川兰石镇迁入。

岭仔村:杨氏,原籍山东衮州府鱼台村,入粤一世杨仲荣在元世祖至元年间,官授化州路石龙知县,卜居茂名袂花镇石浪。

十五世杨逢春于乾隆年间迁至岭仔村。

白鹤坡岭仔村、塘边何屋岭村杨氏均由霞霖岭仔村迁出。

吴氏,发源于残生头北淦,北淦吴氏后代先迁吴川百官山,再从百官山迁至岭仔村。

飞马,位于镇东部。

方言:东话(闽南语)。

飞马始迁祖思明公,从福建莆田迁徙至此已达六百多年逾三十代,七世祖存初公迁居徐闻,后各房陆续有迁至电白县广隆岭、镇盛镇大坡、新坡大园、茂港等地。

过去从外地等来几姓胡人家,成“姓胡村仔”,后人丁稀萎,最后几户姓胡也改为郑姓。

飞马公山原有“陈金洞庙”,陈金两姓先后迁往异地。

飞马一村委会,常住人口3100人。

郑、吴等姓氏。

东村:飞马郑氏最早定居并形成的村庄,统称飞马大村,飞马郑氏一世祖郑思明,从福建莆田县珠玑巷迁徙至此已逾六百春秋。

中南村:同上。

南村:同上。

西村:同上。

六扇车村:上六扇车村郑氏开基祖为飞马郑氏十九世郑密忠;下六扇车村开基祖为飞马郑氏二十世郑洪谦。

吴氏一分支于清朝末年从文庆新村迁来。

飞马二村委会,常住人口2300人。

以郑姓为主,另有梁、杨、张、吴、邹、伍。

大同村:原名蒲瓜园村。

郑氏开基祖十九世郑喜忠、郑淑忠。

同四村:郑氏起源同上。

同五村:郑氏起源同上。

梁氏一分支由吴川兰石新屋地分出,至今约200年历史。

张村:张氏原籍茂港区沙院园山仔村,贩牛至此定居已有200年历史。

伍氏原籍江门台山,其一分支迁居茂港区小良秦村,后再由秦村迁来这里,已有100多年历史。

新安村:已有二三百年历史。

郑氏开基祖十五世郑嘉献。

邹氏不明。

吴氏一分支由官地村委会官地村迁出,已有100多年历史。

大坡村:郑氏开基祖是飞马郑氏十九世郑录忠、郑钦忠。

乙斗村:上乙斗村飞马郑氏郑勤忠、郑惠忠,下乙斗村十七世飞马郑懋道公。

杨氏一分支于清朝末年由吴川(兰石)顿谷迁来。

飞马三村委会,常住人口2700人。

以郑姓为主,另有吴、张、潘等。

北头村:郑氏由飞马大村分出。

筒仔车村:郑氏开基祖飞马郑氏二十世郑颐孝。

渡头村:郑氏开基祖飞马郑氏十八世郑荟德。

新圩村:郑氏开基祖飞马郑氏十八世郑礼德、郑祥德。

良扇车村:郑氏开基祖飞马郑氏二十一世郑秀安。

吴氏先祖吴泰龙从北淦岭仔村迁此已有100多年历史。

张氏由梅里坡村委会隔海村迁此,已有200多年历史。

潘氏于清朝末年由茂港区文马仔村迁此。

过去尚有林、廖、陈等姓,已迁往别外。

双湖村:郑氏开基祖飞马郑氏十五世郑嘉伟。

公文村委会,位于镇西部。

方言:客话(粤语)。

常住人口1900人,其中外出人口300多人。

有陈、魏、李、杨、林等姓氏。

公文村:有陈、魏、李、杨、林等姓氏。

陈氏先祖陈宗海原籍福建省莆田义井乡玉湖里,明朝进士,嘉靖年间选授吴川教谕,迁至吴川三浪村开基。

至三世祖陈应初、陈应学、陈应举及陈文凤、陈文通,于万历年间,再迁公文村。

魏氏先祖魏明为明朝进士,由高州府城迁于公文,已有300多年历史。

李氏太始祖李明镇,原籍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珠玑巷,元朝福建进士,任电白卫指挥,选迁往吴川市吴阳,再迁至吴川市榕树村,至十二世李耀明迁于公文村,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杨氏一分支于清朝末年由白鹤坡文色村等来。

林氏一分支于清朝中期由新村村委会等来。

口(土加並)江口村:林氏先祖福建迁至吴川兰石庄艮村,至十九世林友信、林友国迁此摆渡定居,已有6世约100多年。

文运村委会,位于镇东部。

方言:客话(粤语)。

常住人口3700人。

有陈、曾、潘、吴、王、黄、关、观等姓氏。

文运村:原名卖患村,最早居住有张、刘姓村民(后均迁走),现有陈、曾等姓村民。

陈氏一世祖陈东斋,原籍福建莆田县珠玑巷,登元佑进士,宋帝昺年间,奉调琼州海防,元南侵死于海南,葬于茂港区沙院元山村,一至五世居电白(今吴川)黄村港,第六世迁居袂花镇椰子,一支从椰子迁顿标。

康熙末年,第十二世陈廷试被聘文运曾氏,迁文运。

曾氏,十一世祖曾来昌从吴川梅菉山脚村迁来,已有500年历史。

下文运村:陈氏一分支从公馆梁屋山迁来。

那陂口(尸加口,TUN)村:王氏从茂港区七迳潭莲村迁来此,已有400多年历史。

黄氏一分支从镇盛荷榭村迁居,已有400多年历史。

关氏原籍佛山九江,八世关成汉从茂港区七迳潭莲迁居文运,再迁本村,已有16代400多年历史。

吴氏一分支于解放后从高山镇黄竹村迁来。

曾氏十一世祖曾来昌从吴川梅菉山脚村迁来文运村,一分支再迁本村。

观氏一分支由鳌头湖利村迁来,至今已有16代约400年历史。

车田仔村:陈氏第十五世一分支从文运村迁来,已有10代约200年历史。

大龙尾村:陈氏十四世祖一分支从文运村,已有11代300多年历史。

曾氏一分支从广西博白迁文运,居住已有400多年历史。

边垌尾村:曾氏一分支从文运迁来,已有300多年历史。

马路尾村:吴氏一分支从彰教山迁来,已有6 代约100多年历史。

曾氏先祖宋钦宗曾居福建莆田县大井头村,曾万成于明洪武年间任雷州通判,卜居高州,至六世祖伯昌迁于吴川梅菉山脚村迁。

一分支再迁马路尾村。

马路头村:陈氏十四世祖一分支从文运迁来,至今约200多年。

曾氏一部分从吴川那碌村一从文运迁居于于此。

塘尾村:陈氏十四世祖一分支从文运迁来,至今约200多年。

石盘塘村:潘氏来源不明。

文蓬村委会,位于镇东南面。

方言:东话(闽南语)。

常住人口2750人,其中外出人口1200多人。

有郑、蔡、林、梁、周、李、陈等姓氏文蓬村:原名袂蓬村。

明末清初飞马郑氏十世郑时贤迁居文蓬村,其后十九世郑景东、郑景豪、郑景廉又迁此。

林氏一支元至正年间由闽迁至兰石庄艮,清朝乾隆林氏十六世林佐茂迁居文蓬;另一支高凉林氏一世祖林从事,宋朝末年从福建莆田朱基坑大井头任雷州府教授,后卜居吴川博铺,其子孙先徙鳌头官地,后分住林道、文蓬等地。

蔡氏始祖蔡秋涧,原籍福建莆田县井尾村,宋时卜居电白上垌村,第六世蔡仪英,卜居腾蛟村,十四世蔡高明迁居文蓬。

梁氏清朝早期,梁同兴从兰石迁入潮利,其后迁此。

周氏明景泰元年,周业荣自鹤山迁居电白林头谭黄村,二世周参携弟迁居茂名市双山,五世周一株于明朝万历年迁往茂名市区和石村,九世周广魁兄弟四人于清朝康熙年间迁来鳌头,先住飞马,再迁文蓬。

陈氏从茂港区小良迁入,至今已有80年。

李氏民国初期从林道村委会袂蓬村迁入。

忠保村:郑氏,飞马郑氏二十一世郑忠保在民国初年从文蓬村迁入。

蔡、梁、周、林氏皆是民国初年从文蓬村迁入。

上文扬村:郑氏,由飞马大村先迁入下文扬,第十六世郑政良徙至上文扬。

下文扬村:郑氏,飞马大村十五世郑几进迁徙到此。

佗仔村:郑氏,民国初年,郑氏二十一世从飞马新圩村迁入。

新沟村:郑氏,民国初年从下文扬村迁入。

禾步村委会,位于鳌头镇西北部。

方言:客话(粤语)。

常住人口4760人,其中外出人口2000多人。

有梁、谢、张、邓、戴、高、赖、黎、李等姓氏。

禾步村:该村最初居住为冯氏,但居住时间不长,后外迁。

梁氏一世祖梁弼原籍江西赣州府赣县,北宋徽宗宣和年间选授化州判官,适金人南侵,后退居化州官地,二世祖梁相徙化州赤县开荒创业,十七世祖维济公于明朝万历年间从化州赤沙迁居于此。

黎氏,由公馆崩塘村迁居于此,已有五百多年历史。

山积村:邓氏,一世祖东汉邓禹,四七世宋朝邓汉黻从江西吉安府吉水县白沙乡,宦游至广东宝安,徙至广州府东莞县岑田乡,六十世邓先自广州迁居高州再到吉兆,后至镇盛镇白沙,清朝时其一分支再由白沙迁居至此。

谢氏,谢登泰随子东山公任化州同知,宦游粤东,从福建省福州府古田县面来,初住化州水街,后卜居化州南巢北山,十八世谢福泰于明末迁至吴川南清村,后至边塘村,再迁此。

梁氏,一分支由化州赤沙迁居于此。

赖氏,于清朝时由合岗的赖屋村迁徙至塘肚村,再迁至此地。

李氏,于民国初期由镇盛镇雍州岭村迁来。

攀桂村:梁氏,一分支由化州赤沙十七世梁维济于明朝万历迁居于此。

谢氏由山积村迁居于此。

文屋村:据说该村开始为文姓人居住,后文姓外迁。

谢氏发源于化州南巢村,十八世谢福泰迁至山积村,十九世谢寿宁迁文屋村。

大坡村:谢氏发源于化州南巢,谢福泰一脉迁居于此。

张氏由福建徙至电白鹩哥寨,民国时其中一支再迁至大坡。

戴氏由电白迁至此。

高氏由电白鹩哥寨迁来。

李氏于民国初期由镇盛雍州岭村迁来。

沙路塘村:梁氏从兰石迁来。

张氏由福建迁电白鹩哥寨,再迁居于此。

白银根村:梁氏由兰石迁来,已有200多年历史。

北淦村委会,位于镇东部。

方言:东话(闽南语)。

常住人口4800人。

大都为吴姓居民。

上北淦村:吴氏进文公长子吴仁忠(二世)居于此,仅迁居鳌头地区的就有六世吴琼迁下文贡村、七世吴凤迁官地村、十八世吴光瑞迁车田村。

田头屋村:北淦吴氏三房二十一世吴成谟于道光年间迁此。

下北淦村:吴氏进文公次子仁臣为该村始祖。

黄箩村:北淦吴氏第二十世吴裕昌、吴荣昌、吴繁昌、吴永昌从车田村迁入。

车田尾村:北淦吴氏二房仁臣一系十五世吴君聘迁入。

口(土加並)埇尾村:吴氏。

白鹤坡村委会,位于镇西南部。

方言:东话(闽南语)。

常住人口2600人,其中外出人口300多人。

有梁、杨、陈、吴、林、周、赖、张、袁、邓等姓氏。

白鹤坡村:梁氏,兰石梁氏二十世梁芝莲、梁芝苹、梁芝芳三兄弟于清朝嘉庆年间迁来。

吴氏,北淦吴氏十八世祖吴琨瑞于清朝嘉庆年间迁入。

杨氏由袂花石浪迁于岭仔村,于解放初再迁此。

曾有蔡姓后迁走。

雅奏坡村:梁氏,兰石梁氏二十世梁篆仙于乾隆甲寅年迁此。

吴氏于清朝末年从北淦村迁来。

林氏由园子坡博鉴村迁来。

李氏于清末民初由衍水梅岭村迁来。

杨氏由袂花石浪迁来。

口(穴加中)心坡村:梁氏,兰石梁氏于清道光年间二十一世梁建周、梁万松迁此。

林氏于清乾隆年间从吴川庄艮村迁来。

文林村:杨氏由袂花石浪迁来,另一分支迁往吴川兰石镇顿谷村,再由顿谷村迁来此,已有200多年历史。

陈氏,由袂花迁来,已有100多年历史。

袁氏于清朝末年从梅里坡三洲村迁来,已有100多年历史。

文色村:杨氏始祖杨桧原籍山东省衮州府鱼台县,元世祖至元年间,杨仲荣授化州路石龙县知县,卜居袂花石浪为开基祖,五世杨尹迁至兰石顿谷,八世杨俭迁至文色,已有300多年历史。

陈氏从文林村迁来。

吴氏从北淦迁至吴官地,清朝末年再迁文色。

张氏于清朝中后期由兰石名利迁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