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信息技术第十课

合集下载

全国人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全册第二单元第10课《绘制程序界面》教学设计

全国人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全册第二单元第10课《绘制程序界面》教学设计
3.提升学生的信息加工与创新素养。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程序界面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信息加工与创新素养。
4.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
5.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通过对程序界面设计的美学原则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程序界面设计的美学要求,提高审美素养。
3.学生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对计算机系统有一定的了解。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通过学习程序界面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意义,使学生了解程序界面设计的重要性,增强信息意识。
2.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常用程序界面设计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程序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8.程序界面设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手机应用、网页设计等。
9.程序界面设计与其他相关领域的联系,如用户体验设计、交互设计等。
10.程序界面设计的未来发展,如人工智能在程序界面设计中的应用、虚拟现实在程序界面设计中的应用等。
课后作业
1.使用Adobe XD或Sketch等工具,设计一个简单的登录界面。
1.程序界面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常用程序界面设计工具的使用方法。
3.程序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4.程序界面设计的实践操作。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
1.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图形处理软件的使用,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生已经学习了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语法规则,对程序界面设计有一定的了解。
②常用程序界面设计工具的使用方法:Adobe XD、Sketch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③程序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简洁性、一致性、易用性等原则,以及色彩搭配、字体选择、布局设计等技巧。

教科版2020年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0章《第3节 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教案

教科版2020年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0章《第3节 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教案

教案:教科版2020年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0章《第3节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一、教学内容1. 信息与信息技术:介绍信息的定义、分类和传递方式,以及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讲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等主要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3. 互联网技术:介绍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应用,如电子邮件、浏览器、搜索引擎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掌握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

2. 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认识主要硬件设备的功能。

3. 了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掌握基本的上网技能。

5.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技术,如手机、电脑、互联网等。

2. 讲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介绍信息的定义、分类和传递方式,解释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3. 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介绍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等主要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4. 讲解互联网技术:介绍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应用,如电子邮件、浏览器、搜索引擎等。

6. 例题讲解:选用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例题,如计算机编程、网络通信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2. 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功能3.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并列举几种常见的信息技术。

2. 请介绍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功能,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等。

3. 请谈谈你对互联网技术的了解,包括其发展历程和主要应用。

5.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信息传递过程,并说明其中所用到的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0课《顺序结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0课《顺序结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0课《顺序结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信息技术全册中关于VB 编程基础结构的重要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顺序结构,让学生理解程序执行的基本流程,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程序结构奠定基础。

顺序结构是程序设计中最基本的结构,它按照代码的先后顺序依次执行,是学生理解编程逻辑的重要起点。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经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对VB 编程环境有了一定的熟悉度,并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编程概念和操作。

他们对程序的执行过程有一定的好奇心,渴望深入了解程序是如何运行的。

然而,对于顺序结构的具体概念和应用可能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来加深理解。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顺序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掌握在VB 程序中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简单程序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能够分析程序的执行顺序,理解代码的先后关系。

学会运用顺序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编程习惯。

增强学生对编程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顺序结构的概念和执行流程。

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简单程序。

(二)教学难点理解代码的先后执行顺序对程序结果的影响。

运用顺序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分钟)展示一个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示例,如计算两个数的和并输出结果。

提问学生:“这个程序是如何执行的?代码的执行顺序是怎样的?”引出本课主题。

(二)新授内容(30 分钟)顺序结构介绍(10 分钟)讲解顺序结构的概念和特点,强调代码按照先后顺序依次执行。

分析顺序结构程序的执行流程,通过流程图等方式进行直观展示。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顺序结构,如做饭的步骤等,帮助学生理解顺序结构的普遍性。

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程序(20 分钟)演示在VB 中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简单程序的方法,如变量的定义、赋值和输出。

以具体的问题为例,如计算圆的面积、求两个数的最大值等,引导学生运用顺序结构解决问题。

让学生动手实践,编写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教师巡视指导。

九年级教科版物理下册课后练习:第十章电磁波与信息技术-电磁波的应用和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

九年级教科版物理下册课后练习:第十章电磁波与信息技术-电磁波的应用和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

2.电磁波的应用一、单选题1.今年1月,我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完成了在轨测试任务.实验卫星与地面通信联系是利用()A. 次声波B. 无线电波C. 红外线D. 超声波2.关于无线电波的主要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收音机用中波B. 超远程通信只能用微波C. 电视机发射、接收用的是长波D. 移动通信用中短波3.一般来说,女同学发出的声音频率最高约为1.1kHz,这样的声音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二套节目以720kHz向外广播时,发出的无线电波的频率是()A. 721.1 kHzB. 720 kHzC. 7l 8.9 kHzD. 1.1 kHz4.关于接收无线电波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接收无线电波→检波→高频放大→调谐→低频放大B. 接收无线电波→调谐→高频放大→检波→低频放大C. 接收无线电波→高频放大→调谐→检波→低频放大D. 接收无线电波→低频放大→调谐→检波→高频放大5.用收音机接收无线电广播信号时,收音机承担选台任务的是()A. 接收天线B. 调谐器C. 检波器D. 扬声器(喇叭)6.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在我国贵州省已正式投入使用,射电望远镜接受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普通收音机差不多,它能接受来自太空的信息。

射电望远镜接受的信息属于()A. 红外线B. 紫外线C. 无线电波D. 超声波7.近一年来在我们的生活中,4G手机通信业务已经逐渐推广,使用4G手机不仅通话信号好,还要在无线网络上网时效果更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磁波和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108km/sB. 电磁波和声波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 手机无线上网是利用电磁波传输信息D. 电磁波能传递能量,声波不能传递能量8.以下对电磁波的认识,正确的是()A. 电冰箱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B. 可见光不属于电磁波C. 电磁波可以用来传播信息D.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5m/s9.关于电磁波与信息技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电磁波只能传递信息,不能传递能量B. 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不同C. 无线电波是电磁波,可见光不是电磁波D. 日常生活使用的手机既能发射电磁波也能接收电磁波10.(无线保真)是一个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品牌,由联盟所持有.几乎所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都支持无线保真上网,是当今使用最广的一种无线网络传输技术.手机如果有无线保真功能的话,在有无线信号(如图所示)的时候就可以不通过移动联通的网络上网,省掉了流量费.以下关于无线信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无线信号是一种电磁波B.无线信号是一种超声波C.无线信号是一种次声波D.无线信号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二、填空题11.在地震救灾中,我们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发生灾情的位置进行定位,卫星导航传递信息主要依靠________(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电磁波”).这种波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填“能”或“不能”).12.如图所示是央视“是真的吗”某期节目画面:把塑料桶底钻一个圆孔,用厚塑料膜蒙住桶口,圆孔正对几米远处叠放的纸杯,拍打塑料膜,在听到拍打声的同时,会看到纸杯纷纷落下。

九年级物理下册10.3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教案(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下册10.3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教案(新版)教科版
3. 多元评价:我在教学评价中采用了多元化的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还注重他们的小组讨论成果和随堂测试成绩。未来,我会继续完善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课堂管理:在课堂上,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需要进一步强化课堂管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科学思维:通过学习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和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影响。
2. 科学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和发现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3. 科学态度: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和对个人的影响。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实际问题。比如,我们可以讨论信息技术如何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等。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难点:
1.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中关键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2.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影响的深入理解。
解决办法:
1. 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资料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影响。

信息技术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10课顺序结构教案

信息技术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10课顺序结构教案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顺序结构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实践任务,体验顺序结构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顺序结构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 控制流程:使用顺序结构可以控制程序的流程,例如,根据条件进行选择或循环操作。
4. 顺序结构的编程实现
在编程中,可以使用各种编程语言来实现顺序结构。例如,在Python中,可以使用print()函数来打印输出,使用for循环和while循环来实现循环结构。
5. 顺序结构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顺序结构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学生对顺序结构的执行过程的掌握程度
- 学生对顺序结构的应用的掌握程度
- 学生对顺序结构的编程实现的掌握程度
- 学生对顺序结构的注意事项的了解程度
八、教学资源
1. 教材:信息技术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10课
2. 辅助材料:与顺序结构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 实验器材:计算机、编程软件等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实验器材包括计算机、编程软件、以及相关的硬件设备。在实验前,对器材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川教版(2018)九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课件 - 第10课 轨迹机器人 (共16张PPT)

川教版(2018)九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课件 - 第10课  轨迹机器人   (共16张PPT)
轨迹机器人
通常我们把能沿着某一特定路线 运动的机器人,叫做轨迹机器人。搭 建和控制轨迹机器人沿着特定路线运 动,或识别场地中特定颜色的标志, 是学习和掌握机器人机械结构、传感 器应用和编程控制的基础,同时也是 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机器人研究活动。
10.1光电传感器是怎样工作的
光电传感器(又叫光敏传感器)相当于 机器人的“眼睛”,它的主要元件是一个发 光二极管,当被照射物的颜色或者明暗程度 不同时,或者环境光线的亮度不同时,光电 传感器接收到的光(可能是环境光的直射或 物体反射的光)强度不同,传给机器人“大 脑”的信息也就不同。利用这一特性,可以 让机器人分辨环境的变化。完成不同的任务。
输入端口1上的光感位于黑线左侧,接在输入 端口3上的光感位于黑线右侧。
4、程序
5、下载、测试机器人 保存文件后,将程序下载到你的机器人
内存中,在实际的场地上试运行,看看谁的 机器人最能干。
谢谢
光电传感器,在传感器的一端,可 以看到有两个灯,光电传感器工作时, 黑色的红外发射管发射一定波长的红外 光,白色的接收管用于接收反射回来的 信号。
检测光值并用数码管显示出来的示例务描述 只用一个光电传感器设计制作一个轨迹
机器人,要求机器人在程序的控制下自主绕 如图所示的封闭轨迹运动。
2、机器人构建 双马达后置,车头由万向轮平衡。输出
端A控制左马达,输出端B控制右马达,利用A、 B马达差速控制转弯。
3、算法分析
4、程序
5、下载、测试机器人 保存文件后,通过程序下载线将程序下
载到主控器内存中,在实际场地中测试机器 人,看看机器人能否顺利沿着轨迹运动。如 果不行,请仔细分析原因,修改程序和搭建, 直到任务完成为止。
10.3用双光电传感器实现走轨迹

九年级第十课信息技术教案

九年级第十课信息技术教案

九年级第十课信息技术教案第一篇:九年级第十课信息技术教案第10课顺序结构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程序的顺序结构,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初步学会把实际问题设计转换为程序,并把程序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初步掌握VB中的常用函数的功能及其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观察、实践、阅读、修改和分析程序,了解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初步学会从简单问题出发,运用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体验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与人共事的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三、课时安排 2课时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程序的顺序结构教学难点:INPUTBOX函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五、教学策略、方法1.本节课属于程序设计教学课课型,课堂教学以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本课通过设疑和对几段程序的对比,来引导学生比较、观察、思考、学习直至掌握新的学习内容。

3.因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设计操作练习题时,分为基础题和发展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

六、教学媒体教师机1台、学生机50台七、教学过程导课:回顾上学期所学的控件,让学生熟悉VB程序界面,在加入新的知识新课:1.绘制程序界面,打开书81页,看书自学完成绘制窗口界面参考步骤:第一步:在VB窗口里新建一个标准EXE工程。

第二步:在窗体中绘制一个框架控件,三个文本框,一个标签,三个按钮。

第三步:设定各个对象的属性。

属性可参考一下表设定。

对象属性属性值Form1 Caption 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Text1 text Text2 text Text3 text Label1 Caption Command1 Caption 长方体的表面积为Command2 Caption 重新计算 Command3 Caption 退出七、小结新学期开始,首先要复习上学期所学的控件,在将本节课新学习的框架控件引出,分析框架与之前学习的控件的异同。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信息技术全册第十课之vb程序顺序结构教学课件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信息技术全册第十课之vb程序顺序结构教学课件

调试运行
程序的顺序结构
实例演示
开始


输入a,b的值

换 的 流 程
t=a

a=b
序 执

b=t
行Leabharlann 输出a,b的值结束基本概念
顺序结构就是各语句按出现的先后次序执行。 一般的程序设计语言中,顺序结构的语句主要是
赋值语句:变量名=表达式 输入语句: InputBox函数 输出语句: Print方法
可视化编程
双击按钮进入代码窗口,编写代码
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a As Single, b As Single, c As Single, s As Single, v As Single a = InputBox("a=", "输入长") b = InputBox("b=", "输入宽") c = InputBox("c=", "输入高") s = 2 * (a * b + a * c + b * c) v=a*b*c Print "面积s="; s, "体积v="; v End Sub
VB的对象被抽象为窗体和控件,用VB开发应用程序时, 一般经历以下步骤:
长方体的面积和体积
当程序运行时,弹出对话框,请你输入长方体的 长 宽 高 程序自动算出面积和体积 并把结果显示在窗体上
真的有这 么强吗?
新建一个工程
在窗体上画一个标签和一个命令按钮
选中窗体/控件,对其属性进行设置
设置之后的界面如下:

全国川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第10课《轨迹机器人》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全国川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第10课《轨迹机器人》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轨迹机器人,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⑤轨迹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 发展趋势:轨迹机器人技术将持续发展,应用于更多领域,实现更高水平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 挑战:轨迹机器人技术的发展面临着精度、适应性和成本等挑战。
板书设计将重点突出轨迹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应用场景、优势与局限以及发展趋势与挑战。通过清晰、简洁的板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轨迹机器人的相关知识。同时,板书设计将注重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体验轨迹机器人的操作流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突破策略:
- 设计分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轨迹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轨迹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下的操作过程,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 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了解轨迹机器人技术的前沿动态,拓宽知识视野。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轨迹机器人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工作原理。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分析轨迹机器人在不同行业中的优势和局限。
(2) 讨论法:设计分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轨迹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轨迹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下的操作过程,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浙教版(2023)九年级信息科技第10课 预测原理探究

浙教版(2023)九年级信息科技第10课 预测原理探究
现代预测理论以定量分析为基本方法,它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人(预 测者)、知识(预测依据)、手段(预测方法)、事物未来或未知状况(预测对 象)、预先推知和判断(预测结果)。预测理论的五大基本要素的关系如图 11-1。
新知讲解
一、预测的概念
图11-1 预测基本要素关系
新知讲解
一、预测的概念
为了获得科学的预测结果的同时也就构成了 科学预测活动的发端,它是预测活动全过程的动 力,并推动着预测系统的运动、变化与发展。一 旦获得了科学预测的结果,预测活动便告终结。 所以,预测结果既是预测活动的发端,又是预测 活动的终结。
第10课 预测原理探究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实践意识: • 了解智能预测项目,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 • 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共同面对预测挑战,提升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 •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提高实践
意识。
教学目标
社会责任: • 引导学生探讨智能预测技术的社会影响,如隐私、数据滥用、预测准确
性等问题。 • 强调预测结果的社会责任,确保预测技术的使用符合伦理和法律标准。 • 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感和伦理意识的预测分析师,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做出贡献。
新知导入
智能预测方法是指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学,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来预测未来的趋势和 行为。智能预测方法包括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聚 类分析、分类分析等多种方法。
课堂总结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人工智能预测的概念,它利用先 进技术和大量数据提供更为精准的预测。通过本节课的 学习,我们明白了预测结果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驱动 预测活动的发展和进步。
板书设计
知识点 一、预测的概念 二、人工智能预测

《第二单元 第10课 顺序结构 编写代码》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人教版九年级全册自编模拟

《第二单元 第10课 顺序结构 编写代码》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人教版九年级全册自编模拟

《编写代码》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编程概念和语法,提高他们的编程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将能够理解代码的基本结构和语法,学会如何编写简单的程序。

二、作业内容1. 编程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个简单的编程题目,如“猜数字游戏”。

题目描述为:程序随机生成一个1-100之间的数字,让学生通过输入猜测这个数字是多少。

程序将根据学生的输入给出反馈和建议,直到学生猜中为止。

学生需要编写程序实现这一功能,并注意代码的清晰和简洁。

2. 知识拓展:在完成编程练习后,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知识点拓展题目,如“编写一个程序,计算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或“编写一个程序,将一组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

这些题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他们在编程过程中所学的知识。

3. 实践操作: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编程过程,可以提供一些实践操作的机会,如让学生在实际的编程环境中编写代码,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调试和修改。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学生需要独立完成作业,不能抄袭或使用其他人的成果。

2. 代码规范:学生需要按照规定的代码规范编写程序,确保代码的清晰和简洁。

3. 提交作业: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作业,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在线平台等方式提交。

4. 反思总结:学生需要对自己的编程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编程技能。

四、作业评价1. 代码质量: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代码进行评估,包括代码的结构、语法和清晰度等方面。

2. 解题思路: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编程过程中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以评估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习态度:教师需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如是否认真对待作业、是否积极寻求帮助等。

4. 反馈与指导:对于学生在编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编程技能。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在线平台等方式向教师反馈自己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帮助。

《第二单元第10课顺序结构编写代码》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人教版九年级全册自编模拟

《第二单元第10课顺序结构编写代码》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人教版九年级全册自编模拟

《编写代码》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作业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初步掌握编程的基础知识,熟悉编程环境,并学会编写简单的代码。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理解代码的基本结构,了解变量、数据类型等编程概念,并能够编写出实现简单功能的代码段。

二、作业内容1. 编程环境熟悉:学生需在计算机上安装编程软件,并熟悉编程环境,包括代码编辑区、输出区和调试工具等。

2. 代码基础学习:学生需学习编程的基本语法,包括变量声明、数据类型、条件语句等。

通过阅读教材和在线资源,理解这些概念在编程中的应用。

3. 编写代码实践:学生需根据教材提供的简单程序案例,亲自动手编写代码,实现如输出“Hello, World!”等基本功能。

在编写过程中,学生应注重代码的规范性和可读性。

4. 代码调试与测试:学生需对编写的代码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代码能够正确运行并实现预期功能。

在调试过程中,学生应学会使用编程软件的调试工具。

三、作业要求1. 完成时间:本次作业应在课堂学习后的一周内完成。

2. 作业形式:以个人为单位完成作业,将编写的代码及调试过程记录整理成文档或截图形式。

3. 编程软件:学生需使用教师指定的编程软件进行编程,不得使用其他软件。

4. 作业质量:学生需保证代码的规范性和可读性,代码中应包含必要的注释和文档说明。

5. 安全规范:学生在使用计算机和编程软件时,应遵守学校和计算机室的安全规定,不得私自安装或卸载软件。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文档或截图,对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 教师将根据学生编写的代码的规范性、可读性、功能实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3. 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将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将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本次作业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学生在编写代码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改进方向。

2.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反馈意见,对本次作业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信息技术初三下册第十章教学方案详解

信息技术初三下册第十章教学方案详解

信息技术初三下册第十章教学方案详解教学方案详解:信息技术初三下册第十章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常见的网络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3. 能够进行简单的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4. 培养学生对网络安全的意识和保护自己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讲解;2. 常见的网络设备和工具使用方法的实操;3. 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实践;4. 网络安全的知识普及和相关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和原理(课堂讲解+示例演示):a. 网络的定义和分类;b. 网络拓扑结构;c. OSI七层模型与TCP/IP协议族;d. 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意义;e. 常见网络设备的功能和作用。

2. 常见网络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实操教学):a. 路由器的配置和管理;b. 交换机的操作和设置;c. 防火墙的使用和配置;d. 网络诊断工具的应用。

3. 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实践(实践操作+案例分析):a. 网络拓扑规划和设备连接;b. 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设置;c. 网络故障排查和解决方法;d. 常见网络故障案例的分析与解决。

4. 网络安全的知识普及和相关技巧的培养(讲解+实践):a. 网络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b. 常见网络攻击形式及防御策略;c. 防火墙的配置和使用;d. 安全密码的设定和管理方法。

四、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2. 计算机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3. 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实践所需设备:网络线缆、计算机等;4. 教学软件:网络配置工具、网络诊断工具等。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定期进行学生知识测试和实践操作考核,以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设置教学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解答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针对性给予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单元第10课顺序结构编写代码》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人教版九年级全册自编模拟

《第二单元第10课顺序结构编写代码》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人教版九年级全册自编模拟

《编写代码》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第一课时的编写代码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编程概念,熟悉编程环境,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代码编写。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知识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中关于编程的基础知识,包括变量、数据类型、控制结构等基本概念,并理解其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

2. 编程环境熟悉:学生需在教师的指导下,熟悉编程软件的操作界面,了解软件中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3. 代码编写实践:学生需根据教材提供的简单程序案例,亲自编写代码,并尝试运行和调试程序。

第一课时的实践内容主要围绕基本的输入输出、条件判断和循环结构进行。

4. 代码调试与优化:学生需尝试对编写的代码进行调试,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代码,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5. 编程思维培养:通过编程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三、作业要求1. 认真阅读教材,掌握基本概念,理解编程思想。

2. 熟练掌握编程软件的操作,确保能够独立完成代码编写。

3. 在编写代码时,注重注释的添加,以便于他人理解程序功能。

4. 对编写的代码进行充分的测试和调试,确保程序能够正确运行。

5. 在程序中添加必要的优化措施,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6. 作业提交时,需附上详细的代码说明和运行结果截图。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提交的代码质量、程序运行结果、注释的完整性和清晰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给出详细的评价意见和改进建议。

同时,可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互相学习和交流。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教师需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出详细的评价意见和改进建议。

对于共性问题,可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示范。

2. 学生反馈:学生需根据教师的评价意见进行反思和改进,同时可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3. 课堂讨论:在下一课时的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编程经验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第10课《顺序结构》

人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第10课《顺序结构》

允许 x←x+1 不允许 x+1←x
例2.请设计求半径为r的圆面积的算法.
解:算法步骤如下: 解:算法步骤如下: 开始 输入、输出 框:表示一 个算法输入 和输出的信 息,可用在 算法中任何 需要输入、 输出的位置.
S1 S ←π×r2; S2 输出S.
S1 输入r. S2 S ←π×r2; S3 输出S.
语句A
语句B
3.画顺序结构程序框图时注意事项 (1)在程序框图中,开始框和结束框不可少; (2)在算法过程中,第一步输入语句(或赋值) 是必不可少的; (3)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 将程序框自上而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 步骤.
语句A 语句B
左图中,语句A和语句B是依次执 行的,只有在执行完语句A指定的 操作后,才能接着执行语句B所指 定的操作.
S1 p←x; S2 x←y; S3 y←p;
数学应用
例.已知两个单元分别存放了变量x和y,试交换这两 个变量的值. 算法(代
解:典型错误:
流程图(图形形式) 数形式) 解:算法步骤如下: 开始 S1 p←x; S2 x←y; S3 y←p;
p←x x←y y ←p 结束Βιβλιοθήκη S1 x←y; S2 y←x;
作业:金榜直通
第三课时
除10题外
S1 取a 3, b 4 ; 1 S2 计算 S ab ; S3 输出S. 2
整个程序框图有什么特点?
a
3, b
4
ab 2
S
建构数学
1. 顺序结构 : 像上面这种算法是依次进行多个 处理的结构称为顺序结构. 2.顺序结构的流程图的一般形式 顺序结构是最简单、 最基本的算法结构,语句与 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 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 是由若干个处理步骤组成 的,这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 不开的基本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布置作业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学生听教师介绍。
学生听教师介绍。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听教师介绍。
学生听教师(或同学)介绍。学生听教师介绍。
学生听教师介绍,学习申请一个免费邮箱的方法。
学生上机实践,在263网站上申请一个自己的免费电子邮箱。
学生听教师介绍。
学学生参加小结。
上课时间:2011年4月25日第十周星期一
第八单元(章)第二课(节)总十第课时
课题
第十课电子邮件
课型
新授




1.使学生掌握电子邮件的基本特点。
2.使学生掌握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
3.使学生掌握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方法。
4.使学生初步了解电子邮件服务器的概念及其作用。
5.使学生初步了解电子邮件软件的作用。


1.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
2.免费电子邮箱的申请方法。
难点
电子邮件服务器的概念及作用。
课前
准备
导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指导过程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介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以写信的方式和远方的朋友交流。在因特网上,我们可以使用电子邮件(E-mail)和远方的朋友交流。由此引入课题。
二、新课
1.电子邮件简介
(3)价格低廉:在因特网上发信,没有地域的差别,比跨越重洋的一般邮件和电话的费用要低很多。
2.电子邮件地址和账号
教师介绍:在因特网的电子邮件系统中,每一个用户都有一个电子邮件地址。
电子邮件的地址格式为:用户名@主机名。它表示某台电子邮件服务器上的某个用户。
3.申请免费电子邮箱
教师介绍:要得到邮件地址,可以通过ISP申请。也可以到免费邮件网站申请一个免费邮箱。
5.电子邮件软件
教师介绍:在电子邮件系统中,我们可以使用WWW浏览方式进入自己的电子邮箱收发邮件,也可以使用专门的电子邮件软件收发和管理自己的信件。
常用的电子邮件软件有Outlook Express和和Foxmail
等。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所学内容,强调电子邮件的特点,注意培养学生使用电子邮件交流信息的意识。
(6)确认自己输入的信息,单击“完成”超链接按钮。
教师布置任务:根据教师提供的免费邮箱网站,申请一个自己的免费电子邮箱(教师提供网址:http://)。
4.电子邮件服务器
教师介绍:在网络中提供电子邮件服务的电脑称为电子邮件服务器,包括接收邮件服务器和发送邮件服务器。
教师介绍:电子邮件服务器就像是网络上的邮局,负责电子邮件的接收、存储和发送。其中,接收邮件服务器负责电子邮件的接收工作,它把网上传来的电子邮件接收下来,等待电子邮件的主人前来领取。发送邮件服务器负责电子邮件的发送工作,它将写好的邮件按照收信人的地址准确无误地发送到对方的电子邮箱中。
教师介绍:电子邮件是通过因特网邮寄的邮件,是人们使用因特网进行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知道电子邮件有什么特点?
教师归纳电子邮件的主要特点:
(1)内容丰富:电子邮件可以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及软件资料等。
(2)方便快捷:电子邮件像电话一样快捷,在正常情况下,从北京发出一封电子邮件,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可以在几分钟之内收到。




第十课电子邮件
1.使学生掌握电子邮件的基本特点。
2.使学生掌握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
3.使学生掌握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方法。
4.使学生初步了解电子邮件服务器的概念及其作用。
5.使学生初步了解电子邮件软件的作用。




教师演示申请一个免费邮箱的方法:
(1)启动浏览器,进入http://网站;
(2)单击主页上的“立即注册263免费邮箱”超链接,进入申请页面;
(3)在用户名文本框中输入用户名,单击“完成”超链接;
(4)阅读免费邮箱服务条款,单击“我同意”超链接按钮;
(5)在“填写个人资料”页面中填写自己的详细信息,并单击“完成”超链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