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不同叶位间叶片的光合生理特性

合集下载

小麦叶片生理指标测定

小麦叶片生理指标测定

小麦叶片生理指标测定一、种子处理:1、0.1%氯化汞浸泡小麦种子30分钟,进行消毒,小麦种子放在较大的培养皿中2、将氯化汞倒入废液瓶,注意必须戴两层手套,因为氯化汞剧毒,且用完的手套不能碰实验室里其它的任何东西,以防污染,最好把用完的手套放到DNA显色室中的废手套收集桶里;3、然后用无菌蒸馏水冲洗3遍以上4、最后用倒入适量无菌水(稍微让水浸没种子表面)进行种子萌发,每天换次新水。

二、小麦培养1、在种子发芽以后,在芽长1cm左右的时候,将种子放入用网缝好的塑料泡沫上,然后放入装有自来水的培养盒中2、大概三天左右的时间,将水倒掉,换上1/2 hoagland 营养液(配方见下面的附件),每三天换一次营养液。

三、小麦处理及指标测定1、小麦培养两周后,在两叶一心期,用适当PEG6000浓度的1/2hoagland营养液换掉原营养液,各设一个对照(即没加PEG6000的1/2hoagland营养液)2、每隔24h取一次样,在72h后复水(即将PEG6000溶液倒掉,换成新配的1/2hoagland 营养液)四、生理指标测定1、相对含水量测定⒈鲜重测定迅速剪取植物材料,装入已知重量的容器(或塑料袋)中,带入室内,用分析天平称取鲜重(FW)。

⒉饱和鲜重测定将称过鲜重的植物材料浸入水中,数小时后取出,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立即称重;再次将材料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再次取出,吸干表面水分,称鲜重,直到两次称重的结果基本相等,最后的结果即为饱和鲜重(SFW)。

若事先已知达到水分饱和所用的时间,则可一次取得饱和鲜重的测量定值。

⒊干重测定提前把烘箱打开,温度升至120℃。

把称过鲜重的植物材料装入纸袋中,放入烘箱内,120℃杀青10min,然后把烘箱的温度降到70℃左右,烘至恒重。

取出纸袋和材料,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干重(DW)。

⒋取得以上数据后,按公式相对含水量。

相对含水量=FW-DW/SFW-DW2、MDA含量测定一、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植物体内丙二醛含量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高海拔地区旱地春小麦光合日变化特征

高海拔地区旱地春小麦光合日变化特征
马 兴祥 , 润元 杨 永 龙 , 涛 峰 王 , 姚
( . 国气 象 局 兰 州 干 旱 气 象研 究 所 / 肃 省 干 旱 气 候 变 化 与 减 灾 重 点 实验 室/ 国气 象 局 干 旱 气 候 变 化 与 减 灾 开 放 实 验 室 1中 甘 中 甘肃 兰 州 702 ; . 肃 省 武 威 农 业 气 象 试验 站 ,甘 肃 武 威 730 ) 300 2 甘 300
灌 浆 速度 、 产量 结构 要素 、 叶绿 素相 对含 量 ) 每旬 土 、 壤水 分 。于 2 0 0 9年 8月 1 3~1 4日( 天 ) 采 用 美 晴 ,
不 同生 育期 之 间光合性 能 是否存 在 差异 的系 统报道
尚不多 见 。用分 期播 种法 研究 处在 不 同发育 条件下 的春小 麦光 合作 用 , 分析 它们 之 间的差 异 , 并 比较不 同播期 光合 作用 的 共性 和特 性 , 小 麦 生 物 产量 累 对
摘 要 :测定 小 麦旗 叶 光 合 特 性 , 比较 乌鞘 岭地 区分 期 播 种 陇春 8号 小 麦 的 光 合 生 理 日变 化 特 征 。 结 果 表 明 : 净 光 合 速 率 、 分 利 用 效 率 随播 种 期推 后 有 增 大 趋 势 。 在 日变 化 过 程 中 , 午 蒸 腾 消 耗 少 , 分 利 用 效 率 高 , 合 水 上 水 光 能 力 比 下 午 强 , 有 光合 “ 休 ” 象 。 不 同播 期 春 小 麦 光合 要 素 与 温度 高低 有 关 , 气 温 较 高 时 段 , 度 与 净 光 合 且 午 现 在 温 速 率 、 分 利 用 效 率 呈 负相 关 , 温 过 高 对 净 光 合 速 率 和 水 分 利 用 效 率 有 不 利 影 响 ; 水 气 温度 与 蒸 腾 速 率 呈 正 相 关 , 反 映 出 温度 高 叶 片 蒸腾 大 , 利 于 光 合 积 累。 空气 湿度 对 净 光 合 速 率 的 影 响 随 播 期 后 推 相 关 性 有 增 大 的 趋 势 ; 气 不 空 湿 度 与 气 孔 导度 、 间 C 2浓度 、 气 C 2 度 呈 正 相 关 , 气 湿 度 大 , 利 胞 间 C 2 度 增 加 。 有 效 辐 射 与 光 合 胞 O 空 O浓 空 有 O浓 要 素 呈 弱 的 负 相 关 , 明 乌 鞘 岭地 区光 照充 足 , 合 作 用 过 程 中温 、 说 光 湿度 是 影 响 较 敏感 要 素 。

水分胁迫对抗旱性不同小麦品种叶片光合及根呼吸等生理特性的影响

水分胁迫对抗旱性不同小麦品种叶片光合及根呼吸等生理特性的影响

供水 分和矿 物等 营养 物 质 , 同时依 靠 地 上 部分 提 供
1 材 料 与方 法
11 材 . 料
能量 。对作 物生产 而 言 , 系 功能 的高 效 性取 决 于 根
其对 地上部 分水 肥 的供应能 力和 消耗地 上部分 同化 物 的量 。作 物生长 期 间 供水 不 足 , 会 导致 根 系量 就
光 合 的 比 例 相 对 高 于 陕 2 3 5。
关 键 词 :水 分 胁 迫 ; 小 麦 ; 呼 吸 ; 合 ; 护酶 系统 冬 根 光 保
中 圈分 类 号 : 1 3 7 S 4 .2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0 —6 1 2 0 ) 60 3 .3 0 0 7 0 ( 0 7 0 —0 7 0
维普资讯
第2 5卷第 6期 20 0 7年 l 月 1
干 旱 地 区 农 业 研 究
c lu a s a c n t e Ard e s u t r lRe e r h i h i Ar a
Vo . 5 N O. 12 6 N O 2 07 V. 0
酶 防御 系统Biblioteka 这一过 程 中起着 重要 的作用 。
水 培试验 : 选籽 粒 , . % Hg I 泡 消毒 后 精 05 C 2浸
在 2 ℃ 下吸水 , 温箱 中催 芽 2d 选 取 萌发 一 致 的 5 保 ,
种子 置 尼 龙 网 上 培 养 。小 麦 长 到 三 叶 一 心 时 , Hoga d完全 培养 液 培养 , 3d换 营养 液一 次 , aln 每 一
水 分胁 迫 对 抗 旱 性不 同小 麦 品种 叶 片 光合 及 根 呼 吸等 生理 特 性 的影 响
侯 晓林 一 吕金 印1 , 仑 2 , , , 山 2

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返青后各生育阶段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返青后各生育阶段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Sc i e n c e s ,No r t h e a s t A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Ha r b i n 1 5 0 0 3 0 ,Ch i n a ; 2 .Co mmu n i c a t i o n a n d El e c t r o n i c
第4 4 卷第7 期
2 0 1 3 年7 月 网络 出版时 间 2 0 1 3 — 7 - 1 1 1 8 : 4 4 : 4 6








4 4 r 7 1 : 5 8  ̄6 3
J o u na r l o f No r t h e a s t Ag ic r u l t u r a l Uni v e r s i t y
a t f e r r e t u r n i n g g r e e n s t a g e s o f D o n g n o n g d o n g ma i 1 [ J 】 . J o u r n a l o f N o  ̄ h e a s t A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2 0 1 3 , 4 4 ( 7 ) : 5 8 — 6 3 . ( i n
gr o wi n g p e r i o d s a t f e r r e t u r n i n g gr e e n s t a g e s o f Do n g n on g d o n g mai l /
S ON G Y a n g ’ , C A N G J i n g ’ , F AN B o ’ , XU H e ’ , Y U J i n g ’ , L I U L i j i e 2 1 L I H u a i w e i ’ ( 1 . S c h o o l o f L i f e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系)光合生理特性差异研究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系)光合生理特性差异研究
1 材 料和 方法
光 合 功 能 状 况 的 指标 。 人 们 发 现 , 不 同作 物 以 及 同 一 作 物 不 在
同 品 种 之 间 , 合 效 率 差 异 很 大 。 通 过 育 种 及 作 物 栽 培 手 段 来 光
试验于 21 0 0年 在 内 蒙 古 农 牧业 科 学 院试 验 地 进 行 , 试 材 供 料 为 自育 品 种 ( )蒙 花 l号 、 系 : 蒙优 1号 、 蒙鉴 6号 , 北 小 麦 : 东
W ANG a -Bi Xio n
(n tueo o sac ,n e n oi a e f r utrl n i lHu b n r ce c s h o 0 0 3 ,hn ) Isi t f p Ree rh In rMo g l Ac d myo i l a dAnma sa dyS in e, h t 1 0 1C ia t Cr a Ag c u a Ho
Abta tF rd eet y e o ha vr t s (ri ) np yil i ri f htsnh s , ersl hw d t te c src:o i rn ps f et a ei s a s o h s o c t t o o y teit ut so e a: ah f t w i e t n o g a as p o l sh e s h
文献 标 识 码 : A
1 . 6 /js.0 7 0 0 .0 1 20 6 O3 9jsn10 - 9 72 1. .1 9 . 0
文 章 编 号 : o— 9 72 1)2 0 3 - 2 l 7 0 0 (O 1 - 0 1 0 O 0
Di e e e o f r nc fPho o y h tc Phy i l g c lCha a t rs i si Di e e he tVa e i s t s nt e i so o i a r c e itc n f r ntW a r te i

小麦茎叶的解剖学特性(一)

小麦茎叶的解剖学特性(一)

小麦茎叶的解剖学特性(一)小麦是全球其中一种最广泛种植、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其茎叶的解剖学特性直接影响到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麦茎叶的解剖学特性,希望对小麦生长管理有所帮助。

小麦茎的解剖学特性小麦茎主要由皮层、韧皮部、维管束、髓部等组织层构成。

其中,皮层是由一至数层的表皮细胞和表皮下的叶状细胞(有时也称假皮层)所组成,其主要功能是保护和调节茎的水分等环境因素。

韧皮部是一层厚实的细胞,具有较高的抗折性和抗拉强度,其主要作用是支撑茎体。

维管束是小麦茎体内运输水分和养分的管道,包括了导管和韧皮束。

髓部则是位于维管束周围的细胞团,主要充当储存的角色。

小麦叶的解剖学特性小麦叶主要由表皮细胞、叶肉、叶脉和气孔等组织构成。

其中,表皮细胞负责保护叶子和控制水分蒸散,其表面覆盖着一层薄的有机膜;叶肉是光合作用的主体,其内部有大量叶绿体,微细管和微丝存在于叶肉内部,这些细胞器负责光合作用以及细胞内物质的交换。

叶脉主要由维管束组成,维管束的大小、数目和形态与小麦的品种和生长条件有关。

气孔位于叶子表面的下皮层内,其负责调节叶片的气体交换和水分交换。

小麦茎叶的解剖学特性对小麦生产的意义小麦茎叶的解剖结构对小麦植株的养分、水分和光合作用有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小麦茎叶解剖学特性,可以了解小麦的光合作用强弱、叶子气孔大小及数量、叶片保湿能力等生长特性,从而对小麦的栽培管理和育种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同时,也可以为研究小麦的抗逆性、适应性等细胞学特性提供重要基础。

总之,小麦茎叶的解剖学特性是小麦生长发育的重要基础,其细致研究可以为小麦的生产和育种提供重要支持。

小麦茎叶解剖学特性还与植株治理和施肥管理有关。

例如,研究小麦的茎韧皮部数量和厚度可以发现其抗倒伏性能。

而一个强壮的韧皮部能够提高小麦的承重能力并且减少断膜现象的发生。

同时,小麦叶脉的结构变化与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有关,特别是对氮素的吸收。

因此,通过对小麦茎叶解剖学特性的研究可以制定更加科学和针对性的植株管理和施肥方案,来提高小麦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小麦茎叶的解剖学特性(一)

小麦茎叶的解剖学特性(一)

小麦茎叶的解剖学特性(一)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茎和叶是其生长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小麦茎叶的解剖学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生长发育规律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麦茎叶的解剖学特性,以便更好地认识小麦植株的结构及其生物学特性。

小麦茎的解剖学特性小麦茎的解剖学结构是由多个组织和器官组成的,主要包括表皮、皮层、韧皮部、维管束和髓部。

表皮小麦茎的表皮是由角质细胞和气孔组成的单层组织。

气孔是小麦茎上的小孔,通过它们,植株可以呼吸,并吸收二氧化碳。

小麦茎的表皮还可以通过开关细胞来控制水分的流失。

皮层小麦茎的皮层是一个丰富的细胞层,由多种细胞类型组成。

这些类型包括皮质细胞、纤维细胞、薄壁细胞和腺毛细胞。

皮层的主要职责是为小麦植株提供支撑和保护。

韧皮部韧皮部是小麦茎的主要支持组织,由大量的细胞组成,包括筏细胞、碎皮细胞和纤维细胞。

这些细胞的细胞壁非常坚硬,是小麦茎的主要结构支撑。

维管束维管束是小麦茎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导管和横向分支。

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养分到植株其他部位,横向分支则可以加强小麦茎的结构。

髓部髓部是小麦茎的中心组织,由较大的纤维细胞组成。

这些细胞可以存储大量的水分和养分,以应对干旱和营养缺乏的情况。

小麦叶的解剖学特性小麦叶是小麦植株的重要器官之一,它的主要解剖学特性包括叶片、叶肉、叶脉和气孔。

叶片小麦叶的叶片是由可屈曲的叶基、平坦伸展的叶面、叶缘和叶柄组成的。

它们的形态、大小和质地可以根据小麦品种的不同而不同。

叶片的主要职责是光合作用,吸收阳光和CO2,并利用它们生产能量和营养物质,支持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叶肉小麦叶的叶肉是由细胞和组织组成的,主要包括表皮细胞、叶绿体和细胞间隙。

这些细胞和组织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调节光合作用的效率,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生长发育阶段。

其中,表皮细胞是小麦叶的外层细胞,可以通过开关细胞来调节水分和气体的流动。

叶脉小麦叶的叶脉是由维管束组成的,可以运输水分和养分到叶片的不同部位。

小麦旗叶叶片不同部位叶绿素分布差异的研究

小麦旗叶叶片不同部位叶绿素分布差异的研究

小麦旗叶叶片不同部位叶绿素分布差异的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

叶绿素具有吸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参与光合作用的功能。

叶绿素的含量和分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叶绿素在植物叶片中的分布不是均匀的,不同部位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分布往往存在差异。

小麦叶片通常由叶尖、叶缘和叶基等部位组成,不同部位的叶片各自承担不同的功能,叶绿素的分布情况可能受到这些功能特点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部位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分析,可以了解叶绿素在小麦叶片中的分布情况,从而探究其与光合效率和生长发育的关系。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麦不同部位叶片叶绿素的分布差异,为进一步理解光合作用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小麦旗叶叶片不同部位叶绿素分布的差异情况,深入了解光合作用在不同叶片部位的表现。

通过分析不同部位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螯合蛋白、光合作用速率等指标,我们旨在揭示小麦叶片内部叶绿素分布的影响因素,并探究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机制。

通过研究不同部位叶片叶绿素分布的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小麦植物在不同生长环境下的生理适应性,为进一步改良小麦品种、提高产量和抗逆性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还有助于拓展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分布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植物生长发育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能够为小麦植物的生长和生理特性提供更深入的了解,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2. 正文2.1 不同部位叶绿素含量分析不同部位叶绿素含量分析是本研究的重要部分。

通过采集小麦旗叶不同部位的叶片样品,我们分别测定了其叶绿素含量。

结果显示,叶绿素含量在叶片的不同部位存在显著差异。

一般来说,叶片的基部叶绿素含量较高,而顶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相对较低。

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部位叶片所受到的光照和营养供应不同所致。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基部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比例较为平衡,而顶部叶片中叶绿素b的含量相对较高。

早播下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叶片光合及籽粒灌浆的差异

早播下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叶片光合及籽粒灌浆的差异

早播下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叶片光合及籽粒灌浆的差异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叶片光合作用及籽粒灌浆过程中存在的差异。

为此,我们采集了4种不同小麦品种:北京籽粒黑、北京2001、野生北京黑和和黑粒黑小麦。

实验方法中,我们利用测量叶片气孔导度、经叶系数、光合测定、植物花粉的收集、解剖植株以及荧光素原位分析来研究这4种小麦品种的气孔导度及其组成、光合速率及结果、花粉及其组成、叶绿素分析及结果以及籽粒灌浆过程中的叶片伤害等特征。

实验结果表明,被研究的四种小麦品种的叶片气孔导度均显著不同。

此外,它们在气孔导度中含有不同比例的组份,包括水分,CO2和O2。

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小麦品种的经叶系数也有所增加。

在光合测定中,测定的16种小麦品种中,14种的光合速率显著不同,其中9种依然保持相对均一。

在花粉收集实验中,它们的花粉粒数也是不同的,叶绿素分析结果显示,它们的叶绿素含量在波动之间也有很大差异。

而在籽粒灌浆过程中,发现,不同小麦品种的叶片受损程度也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了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叶片光合及籽粒灌浆过程中存在的明显差异。

因此,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不同小麦品种的生长特性及其影响,从而有助于科学决策和种植经理的制定。

就细胞和叶片生理特征而言,不同小麦品种的叶片结构也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北京籽粒黑小麦叶片具有较低的细胞膜脂肪酸和糖类含量,而野生北京黑小麦叶片则表现出较高的细胞膜脂肪酸和糖类含量。

此外,不同小麦品种的植物细胞壁组成也显著不同,表明小麦叶片在适应不同精神水平时也会发生以上变化。

此外,不同小麦品种的光照敏感性也有所不同,这可能与其光吸收能力相关。

以上实验发现,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小麦叶片的光合效率有所减少。

然而,对不同小麦品种而言,叶片对光照的敏感程度并不相同,因此,我们应认识到不同小麦品种对光照的反应存在差异。

因此,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的叶片光合作用及籽粒灌浆过程中存在显著差异。

小麦旗叶叶片不同部位叶绿素分布差异的研究

小麦旗叶叶片不同部位叶绿素分布差异的研究

小麦旗叶叶片不同部位叶绿素分布差异的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粮食生产需求的不断增加,了解作物的生理特性和光合作用机制,对于优化农业生产和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叶绿素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关键分子之一,它可以吸收阳光能量并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的有机物质。

本研究以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不同部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组成,探讨小麦叶绿素在旗叶叶片中的分布差异。

实验采用了田间试验和室内荧光光谱测量两种方法。

田间试验中,我们选取了小麦不同发育阶段的旗叶叶片,分别从叶尖、中部和基部取样,测定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含量,并计算叶绿素a/b比值。

结果显示,在早期生长阶段,小麦旗叶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高,叶绿素a/b比值低,表明叶片处于光合作用的高峰期,将阳光能量充分利用转化为有机物质。

随着生长的进展,叶片的光合作用逐渐趋于稳定,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叶绿素a/b比值升高。

室内荧光光谱测量使用荧光成像技术及荧光参量Fv/Fm、PI、ETR等对不同部位叶片的光合效率、叶绿素含量和组成等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旗叶叶片中心部位的叶绿素含量最高,周围部位逐渐降低,基部最低。

叶片中心部位的光合效率也最高,表明光合作用在叶片中心部位较为活跃。

叶片周围部位的光合效率稍低,可能是由于光能的扩散范围受到周围组织的影响。

基部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效率均较低,可能受到光线照射不足的影响。

总体来说,小麦旗叶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叶片中心部位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效率均较高,周围和基部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效率较低。

了解这些生理特性,可以为小麦种植管理和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施肥对不同时期遮阴小麦光合、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施肥对不同时期遮阴小麦光合、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刘迎霞,娄运生,高安妮,等.施肥对不同时期遮阴小麦光合、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4,43(3):496-503.LIU Y X,LOU Y S,GAO A N,et al.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yield and quality in winter wheat under different shading periods[J].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2024,43(3):496-503.施肥对不同时期遮阴小麦光合、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刘迎霞1,2,娄运生1,3*,高安妮3,杜泽云3(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2.广东省肇庆市气象局,广东肇庆526000;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南京210044)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yield and quality in winter wheat under differentshading periodsLIU Yingxia 1,2,LOU Yunsheng 1,3*,GAO Anni 3,DU Zeyun 3(1.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Meteorology,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2.Zhaoqing Meteorological Bureau,Zhaoqing 526000,China;3.School of Ecology and Applied Meteorology,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 )Abstract :Solar radi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for crop production.Decreasing solar radiation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growth and yield formation of wheat.Currently,it is unclear whether fertilization can alleviate adverse effects of decreasing solar radiation on wheat production.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yield and quality inwinter wheat under shading with different growth stages.The orthogonal design with three factors and three levels was adopted in theexperiment.Shading was set at three levels,i.e.,no shading (S0,shading rate 0%),shading with flowering-maturity period (S1,average shading rate 68%),and shading with tiller-maturity period (S2,average shading rate 68%).NPK compound fertilizer was set at three supply rates,i.e.,100(F1),200(F2),and 300kg·hm -2(F3);The silicate fertilizer (SiO 2)as steel slag was also set at three supply rates,i.收稿日期:2023-08-01录用日期:2023-11-29作者简介:刘迎霞(1997—),女,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从事气候变化与农业研究。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一)光照光合作用是一个光生物化学反应,所以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

在一定范围内几乎是呈正相关。

但超过一定范围之后,光合速率的增加转慢;当达到某一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就不再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light saturation)。

各种作物的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不同,与叶片厚薄、单位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多少有关。

水稻和棉花的光饱和点在40~50klx,小麦、菜豆、烟草、向日葵和玉米的光饱和点较低,约30klx。

上述光饱和点的数值是指单叶而言,对群体则不适用。

因为大田作物群体对光能的利用,与单株叶片不同。

群体叶枝繁茂,当外部光照很强,达到单叶光饱和点以上时,而群体内部的光照强度仍在光饱和点以下,中、下层叶片就比较充分地利用群体中的透射光和反射光。

群体对光能的利用更充分,光饱和点就会上升。

例如,水稻在抽穗期前后到乳熟期,在自然日照条件下,其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基本是直线关系,即光照越强,群体的光合作用越大,也就是说,其群体光饱和点可上升到60~80klx,甚至更高。

根据对光照强度需要的不同,可把植物分为阳生植物(sun plant)和阴生植物(shadeplant)两类。

阳生植物要求充分直射日光,才能生长或生长良好,如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阴生植物是适宜于生长在荫蔽环境中,例如胡椒(Peperonia sp.)和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它们在完全日照下反而生长不良或不能生长。

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所以适应不同的光照,是与它们的生理特性和形态特征的不同有关。

以光饱和点来说,阳生植物的光饱和点是全光照(即全部太阳光照)的100%,而阴生植物的则是全光照的10~50%(图3-31)。

因为阴生植物叶片的输导组织比阳生植物的稀疏,当光照强度很大时,水分对叶片的供给不足,所以,阴生植物的叶片在较强的光照下便不再增加光合速率。

不同供水条件下冬小麦叶与非叶绿色器官光合日变化特征

不同供水条件下冬小麦叶与非叶绿色器官光合日变化特征

不同供水条件下冬小麦叶与非叶绿色器官光合日变化特征张永平;张英华;王志敏【摘要】为揭示小麦叶片与非叶绿色器官的光合活性在一日中的变化特性及其在器官间的差异性,探讨群体及不同器官光合日变化对不同供水条件的响应特征,在田间设置生育期不灌水(I0)、灌2水(I2,拔节水+开花水)和灌4水(I4,起身水+孕穗水+开花水+灌浆水)3个处理,于灌浆期测定了群体光合与呼吸速率的日变化,旗叶片、叶鞘、穗、穗下节间各器官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结果表明,灌浆期小麦穗和穗下节间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而旗叶叶片与旗叶鞘光合速率均呈双峰型,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午休.随着灌水次数减少,各器官光合速率降低,叶片对严重水分亏缺的反应大于各非叶器官.器官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与Fv/Fm变化相一致,而与气孔导度日变化有较大差异.各器官上午的累积光合量均高于下午,上午光合量占日总光合量的比例为51%-62%,随着灌水次数减少而增大.不同灌水处理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日变化均未出现午休现象.春季浇2水处理与春浇4水处理相比,灌浆期群体光合速率及日光合积累量没有显著差异.综合研究认为,小麦叶与非叶器官光合性能及其日变化特征有较大不同,非叶光合对水分亏缺的敏感性低于叶片,生育期浇2水可以获得与浇4水相似的群体日光合积累量.【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1(031)005【总页数】11页(P1312-1322)【关键词】小麦;非叶器官;光合特性;光合日变化;节水栽培【作者】张永平;张英华;王志敏【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100193;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呼和浩特,010018;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100193【正文语种】中文Abstract:The wheat in northern China is subject to drought stress,which leads to decreases in both the leaf photosynthetic capability and grain yield,at the grain filling stage.The green leaves and non-leaf organs,such as spike,stem and sheath,play very important roles in wheat photosynthesis.The diurnal photosynthetic variation(DPV)can determine the response of wheat to the environment.However,most of the research on DPV is focused on the leaf blade.Very little research have concerned DPV and midday depression of green non-leaf organs in whea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DPV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leaf blade and non-leaf organs in wheat,so as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and responses of DPV of wheat canopy and green non-leaf organs to different irrigation regimes,and detect differences in diurnal photosynthesis accumulation among the green organs.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with three irrigation treatments[no irrigation,two times irrigation(irrigation applied at jointing and anthesis),and four times irrigation(irrigation applied at double ridge,booting,anthesis and grain filling stage)]in the growth period of wheat.The diurnal variationsof the canopy photosynthetic and respiration rates and 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respiration rate,stomatal conductance and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in flag leaf blade,leaf sheath,ear and peduncle were measured at the grain filling stage.The diurnal variations of 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in the ear and the peduncle showed a single-peak curve,while those in theflag leaf blade and the leaf sheath were a double-peak curve,i.e.,a midday depression occurred at around 12 pm,at the grain filling stage.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decreased in all the investigated organs with decrease of the irrigation time.Under serious drought conditions,the leaf photosynthetic rate and diurnal photosynthetic accumulat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but those of the non-leaf organs were not affected so much as those of the leaf blade.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in all the investigated organs was coincident with that of the Fv/Fmand differed slightly from that of stomatal conductance.The photosynthetic accumulation of all the investigated organs was higher in the morning than in the afternoon with the morning photosynthetic accumulation occupying 51%to 62%of the diurnal photosynthetic accumulation.The photosynthetic accumulation in the morning was increased with the reduction in irrigation times.No midday depression was found in the canopy photosynthetic rate and canopy respiration rate under different irrigation treatments.In addition,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canopy photosynthetic rate and diurnal photosynthetic accumulation amount between the two times and the four times irrigation.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hotosynthetic performance and the diurn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wheat leaf blade and non-leaforgans.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in leaf blade was more sensitive to water deficit than that in the non-leaf organs.Light water deficit did not affect canopy photosynthetic rate significantly.The canopy photosynthetic rate was less affected than 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of the leaf blade by serious water deficit.Two times irrigation in the growth period of wheat achieved a similar canopy diurnal photosynthetic accumulation amount to that of the four times irrigation.The combination of cultivars with higher water usage efficiency,limited ratesof irrigation and nitrogen fertilizer,and higher planting density with more non-leaf organs were the best choice to achieve high grain yield for wheat in northern China.Key Words:wheat;non-leaf organs;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diurnal photosynthetic variation(DPV);water-saving cultivation华北地区是我国小麦主产区,该区水资源紧缺,发展小麦节水栽培意义重大[1]。

小麦旗叶叶片不同部位叶绿素分布差异的研究

小麦旗叶叶片不同部位叶绿素分布差异的研究

小麦旗叶叶片不同部位叶绿素分布差异的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小麦旗叶叶片不同部位叶绿素分布差异的研究,采用样品采集及处理、叶绿素含量测定、叶绿素分布差异分析等方法进行探究。

结果表明,小麦叶片不同部位叶绿素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且叶绿素含量与叶片部位呈现一定相关性。

研究发现对小麦种植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优化种植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些发现将有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本研究对小麦叶片叶绿素分布进行了深入分析,为揭示小麦生长过程中叶绿素的差异分布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小麦、叶绿素、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分布、差异、部位、研究、样品采集、处理方法、结果、讨论、数据分析、结论、种植、管理、指导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叶绿素是植物中的重要色素,参与光合作用和养分代谢过程。

叶绿素的分布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麦植株中,叶绿素的分布在不同叶片部位可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受到阳光照射、养分供应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小麦叶片不同部位叶绿素的分布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麦的生长和养分吸收利用机制,进一步指导小麦的种植和管理。

通过研究小麦旗叶叶片不同部位叶绿素的分布差异,有助于深入了解小麦的光合作用效率与生长发育的关系,为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叶绿素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关键色素,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在小麦叶片中,不同部位的叶绿素含量和分布可能存在差异,这对小麦的光合作用效率和产量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小麦旗叶不同部位叶绿素分布的研究,探讨小麦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差异,从而为小麦的种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小麦叶片不同部位的叶绿素分布情况,可以更好地了解小麦的光合作用机制,为提高小麦的光合效率和产量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本研究,不仅可以为小麦种植者提供科学的种植指导,还可以为小麦品种改良和培育提供重要参考。

早熟、高产小麦品种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早熟、高产小麦品种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维普资讯
莱 阳农 学 院 学 报
1( ) 1 ~1 ,0 2 9 1 : 7 9 2 0
J u n lo ay n rc l rlC le ̄ o r a f L ia gAg iut a olg u
文章 编号 :10 0 1—3 1 (0 2 0 0 1 0 7 7 2 0 )1 0 7 3
so e a e il e o e a h ssf r i ii g t r d m t ras b f r nt e i org an fl n l Ke l s w h a i y wo d : e t ma urt t iy; h g ed; p o o y he i i h yil h t s t ss;p so o ia h r ce hy il gc lc a a t r
多年 来 , 人们 从 不 同 角度 对 小 麦光 合 生 理特 性 基 础 来自进 行 了 广泛 研 究
, 就 不 同熟 性 小 麦 来 讲 , 但 这
方面的研 究甚 少 。育 种 实 践 表 明, 着 小麦 品种产 随

料 与亩 法
早熟 高 产 类 型 :烟 13 烟 C 6 0、 9 ;中 熟 高 产类
S u iso t d e n PhO O y he i n t s nt tc a d Phy i l g c lCha a t r fEa l so o i a r c es o ry M a u i g a d Hi h Yi l h a r e i s t r n n g e d W e tVa i te
JANG Ho g— rig,Z I n un HAO a , DI Qin NG a Xio—y i
f~ Y Acd myo g l ua &㈣ e a i 6 5 0 C l } a e t , MtrJ A c Y ma 2 5 0 . hn a

冷型小麦叶片显微结构的一些特征

冷型小麦叶片显微结构的一些特征

第29卷第1期作 物 学 报V o l.29,N o .12003年1月 155~156页A CTA A GRONOM I CA S I N I CApp .155~156 Jan .,2003研究简报冷型小麦叶片显微结构的一些特征Ξ苗 芳 冯佰俐 周春菊 王长发 张嵩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陵712100)The Character istics of L eafblade M icro -structure of Cold Type W hea tM I AO Fang FEN G B ai 2L i ZHOU Chun 2Ju W AN G Chang 2Fa ZHAN G Song 2W u(N orthw est S cience and T echnology U niversity of A g ricu ltu re and F orestry ,Y ang ling S haanx i 712100,Ch ina ) 冷型小麦即冠层温度持续偏低的一类小麦,其植株根系发达,叶片功能期长,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高,抗逆性较强[3,4],是很好的育种材料。

因此,近几年来关于冷型小麦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多[1~5],但多集中在生理特性方面的研究,形态结构方面报道极少。

冷型小麦叶片形态结构的研究,无论在揭示冷型小麦冠层温度低的机理还是为冷型小麦的鉴别提供依据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田的设计实验地设在西北农业科技大学农作一站,试验选用6个小麦品种,冷型小麦3个品种:小偃6号、杂交小麦901、陕229;暖型小麦3个品种:N R 9405、9430、偃师9号。

每个小区7行,行长2.0m ,行距0.25m ,株距0.03m ,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

10月上旬开沟带尺播种,播量12×105粒・hm-2,按品种比较试验的要求管理。

1.2 取样与制片方法从小麦扬花期开始,选择同一天开花的小麦主茎挂牌,分扬花期、籽粒形成期、乳熟初期、乳熟中期、乳熟末期5个时期采样,每小区取1株,每品种取3株,分别切取旗叶、倒二叶、倒三叶叶片中部长1c m 。

农业科普农作物的生长节律与生理特性

农业科普农作物的生长节律与生理特性

农业科普农作物的生长节律与生理特性农业科普:农作物的生长节律与生理特性农作物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生长节律与生理特性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见农作物的生长节律和生理特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农业生产中的关键因素。

一、水稻的生长节律与生理特性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节律与生理特性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指导。

水稻的生长节律可分为萌芽、分蘖、开花、颖果四个阶段。

萌芽阶段是水稻从种子到幼苗的生长过程,此阶段需要适宜的土壤温度和充足的水分。

分蘖阶段是水稻产生多个茎干的过程,此阶段需要充足的光照和营养物质。

开花阶段是水稻形成花序并进行授粉的过程,此阶段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颖果阶段是水稻形成水稻籽粒的过程,此阶段需要充足的阳光和营养物质。

水稻的生理特性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光周期反应等。

光合作用是水稻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此过程需要充足的光照和二氧化碳。

呼吸作用是水稻分解有机物质释放能量的过程,此过程在夜间进行。

光周期反应是水稻对光照变化做出的生长和发育调节反应,此过程与水稻的开花和成熟密切相关。

二、小麦的生长节律与生理特性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了解其生长节律与生理特性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的生长节律可分为萌发、生长、分蘖、开花、成熟五个阶段。

萌发阶段是小麦从种子到幼苗的生长过程,此阶段需要适宜的土壤温度和水分。

生长阶段是小麦进行叶片生长和根系发育的过程,此阶段需要充足的阳光和养分供应。

分蘖阶段是小麦形成多个茎干的过程,此阶段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开花阶段是小麦形成花序并进行授粉的过程,此阶段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成熟阶段是小麦籽粒充分发育和变硬的过程,此阶段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

小麦的生理特性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营养需求等。

光合作用是小麦叶片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此过程需要充足的光照和二氧化碳。

呼吸作用是小麦利用有机物质释放能量的过程,此过程在夜间进行。

河套地区不同春小麦品种光合特性与产量因素研究

河套地区不同春小麦品种光合特性与产量因素研究

农艺学现代农业科技 2021 年第 6 期河套地区不同春小麦品种光合特性与产量因素研究王海伟 崔 超 刘双禄 赵 斌 郝水源**基金项目 河套学院校级科研项目(HTZY201942)遥作者简介 王海伟(1985—),男,河北张北人,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作物遗传育种。

*通信作者收稿日期2020-10-03(河套学院,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摘要 选用6个春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其在花后20d 旗叶的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差异,以期为今后河套地区制定春小麦育种目标提供参考遥结果表明,巴麦12号、内麦17号的光合速率和产量均高于对照永良4号,其他3个品种的产量与对照产量持平或略低于对照遥因此,巴麦12号、内麦17号更适合河套地区推广种植遥关键词 小麦;光合特性;产量;河套地区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1)06-0030-03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06.013Study 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Factors of Different Spring Wheat Varieties inHetao AreaWANG Haiwei CUI Chao LIU Shuanglu ZHAO Bin HAO Shuiyuan *(Hetao College, Bayannur Inner Mongolia 015000)Abstract Six spring wheat varieties were selected 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of photosynthetic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related traits of flag leaves at 20 days after anthesi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ormulating spring wheat breeding objectives in Hetao area in the fut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otosynthetic rate and yield of Bamai 12 and Neimai 17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Yongliang 4, and the yield of the other three varieties was equal to or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Therefore, Bamai 12 and Neimai 17 were more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Hetao area.Keywords wheat;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 yield; Hetao area小麦作为世界上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世界 人口数量的增长,人们一直关心的粮食问题也变成了全球热点问题之一[1-3]。

不同类型小麦光合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差异

不同类型小麦光合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差异

不同类型小麦光合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差异卓武燕;张正茂;刘苗苗;刘玉秀;刘芳亮;孙茹【摘要】为探讨陕西类型小麦与黄淮类型小麦光合特性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更好地为制定小麦育种目标提供依据,分别选用陕西类型小麦14个品种、黄淮类型小麦7个品种,研究其在孕穗期、开花期、灌浆初期、灌浆后期旗叶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摩尔分数(Ci)、蒸腾速率(Tr)及农艺性状等指标的差异,对旗叶Pn、旗叶面积、穗粒数、千粒质量、穗长、有效穗数和产量等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开花期,陕西类型小麦旗叶Pn和Tr、平均株高、平均千粒质量、平均穗粒数、平均有效穗数和平均产量均低于黄淮类型小麦,旗叶长、旗叶宽、旗叶面积、穗长和芒长分别高于黄淮类型小麦;在欧式距离为5.09处21个小麦品种(系)聚为5个类群.第Ⅰ类群和第Ⅱ类群综合表现良好,第Ⅴ类群综合表现最差,其中黄淮类型小麦主要分布在第Ⅰ、Ⅱ类群,陕西类型小麦在5个类群中均有分布.可见,陕西类型小麦Gs、Ci、SPAD值和旗叶面积变化幅度大,在小麦育种上有选择空间;旗叶Pn和Tr有待提高;在表型选择上,小麦旗叶面积、千粒质量、群体密度并非越大越好,最适范围的选择是关键.【期刊名称】《西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6(025)004【总页数】9页(P538-546)【关键词】小麦;光合特性;农艺性状;聚类分析【作者】卓武燕;张正茂;刘苗苗;刘玉秀;刘芳亮;孙茹【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1陕西是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常年小麦种植面积120万hm2左右,提升陕西省小麦生产能力是保障陕西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1]。

第六讲小麦的叶 PPT

第六讲小麦的叶 PPT

品种特性与主茎叶数
全国小麦生态研究表明:主茎叶数就是小麦冬 春性得重要外部形态指标,一般春性品种主茎叶数 少,冬性品种主茎叶数多,半冬性品种介于二者之间, 并随冬性得加强而增加。
我国北方冬小麦,在适宜播期内(9月下旬至10月 上旬),主茎出叶总数为12~14片,冬前出叶数6~7片, 春生叶片数就是6~7片。春播小麦在适宜播期内(3 月中旬至4月初),主茎出叶数6~8片。
第六讲小麦的叶
一、叶得组成
普通叶(营养叶) 植 物 解 剖 学
变态叶(不完全叶)
叶鞘 叶片 叶舌 叶耳
蘖鞘 颖片 稃片
叶鞘:加强茎秆得机械强度,保护节间分生组织不受损 伤,也能促进光合作用。
叶片:进行光合作用。
叶片上、下表此之间得叶肉细胞里含有大量得叶 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它们能利用日光能,把从外界环境中 得来得二氧化碳与水分合成为有机物,即光合产物。这 就是构成小麦产量得物质基础。
自然气候环境与主茎叶数
小麦主茎叶数既受品种遗传特性影响,又受自然条 件得影响。
不同地区得自然气候环境可引起主茎叶数得较大变 异,而且随冬性得加强,环境引起得变异加大。
不同品种主茎叶数对自然环境得反应,从宏观上瞧, 主要受不同纬度造成得温光条件得影响。随着纬度得增 高叶数变少,纬度得降低而增多,而且冬性强得品种,这种 趋势更强烈。
小麦叶片就是伴随小麦生长不断分化、产生、更替、 衰老得器官,不同时期产生得叶片其着生部位、面积大 小、结构功能以及光合产物得输向不同。
通常根据叶片发生先后时期与着生部位,将小麦叶 片分为三组:
(1)胚叶组:在胚形成中建成并着生于胚轴上得叶片;
(2)近根叶组:着生于分蘖节,叶片数得多少主要由品种得 温光特性、播期早晚及栽培条件所决定。其功能期主 要在拨节前,其光合产物主要供应根、分蘖、中下部叶 片得生长及早期幼穗发育得需要。一般到抽穗开花期 已枯死,对籽粒生长不起直接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10 05 27;2010 11 06修回[基金项目] 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小麦高光效空间形态数字化可视化设计技术 (092102110175);2009年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基于机器视觉的作物三维形态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作者简介] 韩 杰(1978-),女,硕士,讲师,从事基础生物学研究。

E mail:hanjie1130@ *通讯作者:孟 军(1977-),男,博士,副教授,从事作物栽培与耕作方面的研究。

E mail:men gjun1217@[文章编号]1001 3601(2010)12 0825 0086 03小麦不同叶位间叶片的光合生理特性韩杰,孟军*,吴万鹏,韩娟,吴艳华,王玲(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河南洛阳471022)[摘 要]为探讨小麦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生理特性规律,以洛旱7号小麦为试验材料,在20!、1505 m ol/(m 2∀s)光强条件下,测定了其主茎由上至下3片叶第1片叶、第2片叶和第3片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光合参数。

结果表明: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参数在不同叶位间表现出显著差异(P <0.05)。

其中,叶片光合速率第1片叶>第3片叶>第2片叶,胞间CO 2浓度第2片叶>第3片叶>第1片叶,蒸腾速率第1片叶>第3片叶>第2片叶,气孔导度第1片叶>第3片叶>第2片叶。

小麦的光合速率分别与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呈正相关关系,与胞间CO 2浓度呈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小麦;光合作用;叶位[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APhotosynthetic Difference of Leaves with Different Leaf Position in WheatH AN Jie,M ENG Jun *,WU Wan peng ,H AN Juan,WU Yan hua,WANG Ling(Department of Lif e Science,Luoyang Normal U niversity ,Luoyang,Henan 471022,China)Abstract:The pho to synthetic parameters of photosy nthetic rate,stom atal conductance and tr anspiratio n rate of last three leaves (first Leaf,L 2and L 3)on the main stem o f Luo han 7(a w heat variety )w er e determined by Lcpro +photosy ntom eter under 1505 mo l/(m 2∀s )and 20!to study photosynthetic phy siolog 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 heat leaves w ith different leaf position.T he r esults show ed that there w 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se pho to synthetic par am eters betw een differ ent leaves,the leaf photosynthetic r ate w as first Leaf>third Leaf>second Leaf intercellular CO 2co ncentratio n w as second Leaf >third Leaf >first Leaf transpiratio n rate w as first Leaf >third Leaf >seco nd Leaf,and stomatal conductance w as first Leaf>third Leaf>seco nd Leaf.There w ere po sitiv e correlatio ns betw een photosynthetic r ate and transpiration r ate,stom atal conductance w hile there w as a neg ative cor relation betw een pho to synthetic rate and intercellular CO 2concentrationKey words:w heat;photosynthesis;leaf po sitio n 叶片是小麦重要的光合作用器官,其光合特性随位置或顺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因此,为了更好地研究植物单株和群体的光合生产能力,就必须考虑叶位的影响。

近年来,虚拟作物###这一基于计算机图形学的模拟研究方法逐渐兴起,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大量工作,如潘学标等[1]建立了作物生长发育模拟模型,张秋英[2]建立了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变化规律的模拟模型,石春林等[3]建立了水稻叶曲线特征的机理模型等,为虚拟作物提供了大量具有明确农学或生物学意义的参数支撑。

为了将虚拟作物研究进一步深入到器官水平,提高模拟研究准确性,有必要对叶片不同叶位间光合作用的差异进行研究[4],以获得更加具体的参数。

为此,笔者以小麦为试材,测定并分析不同叶位叶片光合作用参数的变化,以期为深入研究虚拟作物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试验材料洛旱7号小麦取自洛阳农业科学院试验田。

试验采用盆栽法,将取回的麦苗去除弱苗、死苗、黄苗后进行单株分离,选择其中的30株麦苗进行10d 的适应性生长。

1.2方法试验时从30株麦苗中再选取长势一致的10株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茎进行标记,其他分蘖和叶片予以保留。

主茎自上而下前3片叶分别标记为L 1、L 2、L 3。

试验期间采用常规栽培技术进行管理。

试验于2010年4月19日开始,每隔3d 进行1次,至5月1日结束。

每次试验均在10:00-15:00进行,使用Lcpro +便携式光合仪开路测定光合参数,使用标准叶室,面积为6.45cm 2,设置叶室温度为20!,光强为1730 mol/(m 2∀s),因为叶室玻璃的反射和折射,照射在叶面上的实际光强为1505∃ m ol/(m 2∀s)%。

测定项目主要包括光合速率Pn ∃ m ol/(m 2∀s)%、蒸腾速率T r ∃m mol/(m 2∀s)%、胞间CO 2浓度Ci( mol/mol)、气孔导度Gs ∃mol/(m 2∀s)%。

测定时,将叶片中部正面向上固定在叶室内,待光合仪读数稳定后记录。

贵州农业科学 2010,38(12):86~88 Guizho u A g ricult ur al Sciences1.3数据分析采用Micr oso ft Excel2003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2.1叶位差异对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的影响从图1可见,L1、L2的光合速率在整个试验期间始终保持平稳,而L3的光合速率随测量时间波动较大。

L1的光合速率始终高于L2和L3。

L2的光合速率除第3次和第4次测量外均低于L3,不同叶位间光合速率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

从图2可见,不同叶位胞间CO2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上与同期光合速率变化趋势相反,L2与L3胞间CO2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L2、L3与L1胞间CO2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

2.2叶位差异对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影响从图3可见,不同叶位的蒸腾速率大致为L1> L3>L2,第4次测量时L3的蒸腾速率与L2接近。

L1蒸腾速率平均为1.36mm ol/(m2∀s),随测量时间变化始终保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

L2蒸腾速率随时间变化逐渐增大。

L3蒸腾速率随时间变化波动最大。

不同叶位的蒸腾速率差异极显著(P<0.01)。

从图4可见,气孔导度变化趋势与蒸腾速率变化趋势相似,即L1>L3>L2。

且气孔导度变化随测量时间表现为升高&下降&升高的趋势。

不同叶位气孔导度差异极显著(P<0.01)。

2.3小麦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从表可看出,L1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呈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负相关。

L1、L2和L3光合速率和其他参数的相关性排序分别为气孔导度(0.852)>蒸腾速率(0.504)>胞间CO2浓度(-0.359)、蒸腾速率(0.403)>气孔导度(0.212)>胞间CO2浓度(-0.068)和气孔导度(0.562)>蒸腾速率(0.455)>胞间CO2浓度(-0.234)。

由此可以看出,在固定温度和光强下,气孔导度成为限制光合速率的首要因子,其次是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

表其他光合参数对小麦不同叶位叶片光合速率的相关性T able T he corr elation betw een photo synthetic rate of leaves with differ ent leaf positio n and other photo sy nt hetic par amet ers叶位L eaf position 蒸腾速率/[mmo l/(m2∀s)]T r anspirat ion rat e胞间CO2浓度/( mol/mo l)Int ercellular CO2concent ratio n气孔导度/[mol/(m2∀s)]St omatal co nductance第1叶片0.504-0.3590.852第2叶片0.403-0.0680.212第3叶片0.455-0.2340.562平均0.454-0.2220.542∀87∀第12期韩 杰等 小麦不同叶位间叶片的光合生理特性3结论与讨论光合作用是小麦发育成长的基础,较高的光合碳同化能力是小麦高产稳产的前提。

小麦光合作用取决于生态、生理以及生化等因子的相互作用[5],但很多学者对光合参数间的相互关系持不同观点。

张瑞朋等[6]研究显示,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以及蒸腾速率呈正相关,与细胞间隙CO2浓度呈负相关。

翁晓燕[7]和张治安[8]发现,水稻叶片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负相关。

陶汉之等[9]发现,茶树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的变化没有平行关系,不呈明显正相关。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开展的时间范围内,小麦不同叶位叶片光合速率随生育进程大致呈现递增趋势,仅第3片叶偶尔出现降低现象,且叶位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极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