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数据时代数据泄露问题的法律规制
网络数据泄露法律责任解析与应对
网络数据泄露法律责任解析与应对在数字化时代,网络数据泄露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给个人隐私和企业安全带来了巨大风险。
网络数据泄露指的是未经授权获取、使用或披露个人或机构数据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个人隐私权,也可能导致金融损失和声誉受损。
因此,法律对于网络数据泄露的法律责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提供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网络数据泄露的法律责任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网络数据泄露可以涉及多个法律责任主体,包括个人、企业以及相关的第三方服务提供商。
具体的法律责任如下:1. 个人责任:个人在使用网络服务时,应当妥善保管个人信息,不得将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
一旦个人泄露他人的个人信息,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赔偿责任和刑事责任。
2. 企业责任:企业在收集和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时,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
一旦企业因为管理不善或者故意泄露用户个人信息,将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并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3. 第三方责任: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如果未经授权获取、使用或披露用户个人信息,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包括民事赔偿责任和行政处罚责任。
二、网络数据泄露的应对措施面对网络数据泄露,个人和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以减少损失和降低风险。
1.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个人应当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尤其是敏感信息。
同时,个人可以采取一些技术手段,如加密、防火墙等,加强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2. 企业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数据分类、权限管理、数据备份等措施。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员工的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
3. 第三方服务提供商选择与监督:在选择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时,个人和企业应当注意其安全性和信誉度。
同时,对于已经选择的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个人和企业应当定期进行监督和审查,确保其合规运营。
基于大数据监管的法律思考
基于大数据监管的法律思考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大数据的应用和挖掘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隐私和安全问题。
作为社会的规范和保护,法律在大数据监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基于大数据监管的法律思考进行探讨。
首先,大数据监管的法律思考应该注重个人隐私和信息保护。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的个人信息正变得日益易于获取和利用。
基于此,法律应设立严格的个人隐私保护机制,保证人们的个人信息不被滥用。
例如,法律可以规定企业或机构在收集个人信息时必须经过个人的明确同意,并在隐私泄露事件发生时设立相应的法律赔偿和惩罚机制。
其次,大数据监管的法律思考应加强对数据泄露风险的防控。
大数据时代,数据泄露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所以,法律应设立相应的数据安全防护制度,防止数据被不法分子窃取或滥用。
例如,法律可以要求企业或机构采取强有力的安全措施,保护其所持有的大数据不会被未经授权的人获取。
再次,大数据监管的法律思考应注重数据合法使用的规范。
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数据的使用变得简单而频繁。
然而,滥用数据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因此,法律应设立明确的数据使用规则,禁止未经授权的数据使用行为。
同时,法律还应创造条件,促进合法的数据共享和开放,推动数据的创新和利用。
此外,大数据监管的法律思考还应关注数据治理的规范建设。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已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
因此,为了推动数据的应用和挖掘,法律应建立健全的数据治理制度。
例如,法律可以规定数据所有者的权益,明确数据共享和交易的条件和标准,以实现数据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最后,大数据监管的法律思考还应促进创新和发展。
正如前文所述,大数据技术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因此,法律应抓住机遇,通过配套措施和政策的制定,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创新和发展。
例如,法律可以提供优惠政策或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和机构投资于大数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法律法规与规范研究
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法律法规与规范研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个人隐私保护成为了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下,个人数据的泄露风险不断增加,因此,制定和完善隐私保护法律法规与规范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宪法层面的隐私保护在大数据时代,隐私保护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宪法中,个人隐私是受到明确保护的。
应通过宪法对隐私权的庇护加以明确。
除了个人隐私权外,公民个体也有隐私保护的需求。
因此,提高全民对隐私保护的意识,以及制定相关法律保障公民权益是至关重要的。
二、个人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大数据的核心是收集和使用个人数据。
这里提到的个人数据是指个人信息和行为轨迹等,如何合规采集这些数据是大数据时代隐私保护法律法规与规范研究的重点。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个人数据保护机制,强化对个人数据的获得、保存、使用、共享和销毁等环节的规范。
其次,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必须事先征得个人的知情同意,并明确告知数据的使用目的和范围,保障个人隐私权。
三、隐私泄露和滥用的打击在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泄露和滥用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打击这些行为是十分必要的。
一方面,要加强对个人隐私泄露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更加严格地处罚相关人员。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大数据企业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应的监管机制,确保其处理个人数据的合理合法性。
四、个人数据的安全保护个人数据的安全保护是个人隐私保护的核心内容。
在大数据时代,个人数据的价值非常高,因此,建立完善的个人数据安全保护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这包括加强个人数据的加密和脱敏处理,建立安全的存储和传输系统,以及建立个人数据覆盖全周期的防护体系。
只有确保个人数据的安全,才能真正保护好个人隐私。
五、数据处理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在大数据时代,个人数据的处理应该具备透明度和公开性。
大数据企业在处理个人数据时,应向用户明示数据处理的目的、范围、方式等信息,并告知用户权利行使方式。
数据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措施
数据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措施在数字化时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据,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数据正在被采集、存储和分析,这些数据的泄露或滥用可能会对个人或组织造成严重的伤害。
因此,数据隐私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法律法规和措施两个方面,探讨数据隐私保护的现状和未来。
一、法律法规1.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是为了维护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保护的重要法律。
该法律规定了个人信息收集的必要性和合法性、信息使用的限制。
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2.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法是中国第一部关于网络安全的专门法律,主要强调对网络基础设施、网络运营者、用户的网络行为以及网络安全事件的监督和管理。
网络安全法作为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对于维护网络安全和保护个人数据隐私起到了重要作用。
3.信息安全技术及评价标准信息安全技术及评价标准是我国最早颁布的关于信息安全的标准性文件,重点规定了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和技术标准,以帮助保障个人和企业的数据私密性。
二、措施1.数据加密数据加密是保护隐私数据的重要手段,主要是通过将敏感数据转换为密文让未经授权的用户无法读取和识别数据。
通过数据加密处理,能够在数据传输和存储的过程中有效地保护数据的安全。
2.数据去标识化数据去标识化是指消除数据集中与个人身份相关的标识信息,以便对敏感数据的分析和共享。
该方法扭转了传统数据保护方法的不足,更好地保证了数据隐私的安全性。
3.权限访问机制权限访问机制是通过访问权限管理,只让特定的用户或组织能够访问数据和应用程序。
基于权限授权的访问机制,可以有效维护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4.个人信息保护技术个人信息保护技术主要包括个人身份认证、虚拟邮箱、数据集成、数据掩码等多个技术手段。
这些技术手段不但能够有效地保护个人隐私数据的安全,同时也对机构和组织的数据操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结语:数据隐私保护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难点及解决路径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难点及解决路径在大数据时代,人们享受着便利的科技服务,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等问题。
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探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难点,并提出解决的路径。
一、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难点1. 法律法规滞后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有的法律法规往往滞后于新兴技术的应用。
目前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仍然以传统的隐私权为主,而对于大数据时代所面临的复杂情况无法很好地进行界定和约束。
2. 数据的交叉共享大数据时代,各个部门、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数据交叉共享日益频繁。
这种数据的流动性使得个人信息的边界变得模糊,个人信息的流失和滥用的风险因此增加。
3. 隐私权与公共利益的冲突在大数据时代,为了追求个性化的服务和精确的推荐,个人信息会被广泛收集和使用。
然而,隐私权与公共利益之间往往存在冲突。
权衡个人隐私权与公共利益的界限成为了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一个关键难点。
二、解决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路径1. 完善法律法规针对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应当加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应该建立符合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框架和标准,明确界定各方的权责和义务,划定个人信息的使用和保护底线。
同时,应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个人信息的采集、存储、使用和共享等方面。
2. 强化技术手段在大数据时代,技术手段也是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方式。
各个企业和组织应当加强信息安全防护措施,采取加密、脱敏等措施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数据的隐私保护技术研究,通过数据去标识化和数据伪装等方法,有效降低个人信息被滥用的风险。
3. 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个人信息保护需要社会共同参与。
除了法律法规和技术手段的保障外,个人自身应当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敏感信息,并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和管理个人信息。
同时,教育机构、企业等也应当加强相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个人信息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参考——大数据时代下的隐私权保护法律问题探讨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参考——大数据时代下的隐私权保护法律问题探讨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个人隐私权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大数据时代下隐私权保护的法律问题,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当前隐私权保护的现状与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隐私权;法律保护;法律对策一、引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和利用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和高效。
然而,这种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个人隐私权被侵犯的风险。
如何在保障大数据应用的同时,有效保护个人隐私权,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大数据时代下的隐私权保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一)隐私权的概念与演变隐私权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格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隐私权的概念和范围也在不断演变和扩展。
(二)大数据时代的隐私权保护现状在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数据被大量收集、存储和分析,隐私泄露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对隐私权保护进行了规范。
然而,由于技术发展的迅速性和法律制定的滞后性,现有的法律框架仍难以完全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求。
三、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一)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大数据时代下的隐私权保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制度和实践经验;通过案例分析,探讨隐私权保护的具体问题和挑战;通过比较研究,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隐私权保护法律制度的差异和优劣。
(二)案例分析1. 案例一:某互联网公司数据泄露事件某互联网公司因未采取足够的安全措施,导致大量用户数据泄露。
该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隐私权保护的关注。
通过分析该案例,可以发现当前隐私权保护在数据安全方面的不足,以及企业应承担的相应责任。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民法保护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民法保护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人们的个人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保护这些信息也变得越来越关键。
个人信息是指任何可以被用来识别个人身份的数据,包括姓名、地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等。
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法规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略有不同,但它们的目标主要是为了保护个人信息的隐私和保密性。
在中国,个人信息保护的法规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该法规于2021年6月1日正式实施。
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个人信息是个人的重要权益,应该得到保护和尊重。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非法获取、使用和泄露个人信息。
这些规定适用于所有收集、使用、存储和传输个人信息的组织和个人。
在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和金融行业等随处可见的大数据应用中,人们的个人信息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威胁。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和组织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不仅如此,许多互联网公司也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将用户的个人信息出售给第三方,使得个人信息的保护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了个人信息收集和使用的规则,以及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的惩罚措施。
根据这个法规,任何组织或个人在收集、使用、存储和传输个人信息时都必须经过个人同意,并且必须告知个人相关信息的收集、使用目的、使用方式、存储期限和安全措施等。
对于违反法规的行为,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了罚款、吊销经营许可证等多种违法处罚。
此外,个人信息保护法还规定了严格的个人信息出境规则。
任何组织或个人在向境外传输个人信息时,必须经过个人同意,并且必须遵守相关的安全审查和程序。
这些规定旨在保证个人信息不会在出境时被滥用或泄露,并保护个人信息的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总的来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个人信息的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此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为个人信息的保护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避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泄露个人信息,保护个人隐私权和权益。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民法保护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民法保护1. 引言1.1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民法保护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个人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和利用变得更加便捷和普遍。
与此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也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个人信息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每个人的个人信息都包含着极为重要的隐私内容,如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信息等。
如果这些信息被泄露或滥用,将给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和危险。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已经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
在法律法规方面,我国已经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对于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转让等方面都有着详细的规定,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法律支持和保障。
大数据时代给个人信息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个人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变得更加便利和普遍。
也增加了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的风险。
如何在大数据时代有效保护个人信息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个人信息保护机制的建设也显得尤为重要。
除了法律法规的约束外,个人信息保护机构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技术手段的应用,都可以有效帮助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开展。
只有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机制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积极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
法律法规、机制建设等方面也需要不断完善,以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共同责任。
2. 正文2.1 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重要性愈发突出。
个人信息的泄露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暴露,个人财产受损,甚至个人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个人隐私泄露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个人信息泄露可能导致个人信用受损。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数据隐私权保护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数据隐私权保护引言概述:在大数据时代,个人数据隐私权保护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个人数据不断被收集、存储和分析,给个人隐私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大数据时代的个人数据隐私权保护。
一、数据隐私权的定义和重要性1.1 数据隐私权的定义:数据隐私权是指个人对自己的个人数据拥有控制权和决策权的权利。
1.2 数据隐私权的重要性:个人数据包含了个人的身份信息、健康信息、财务信息等敏感数据,保护个人数据隐私权可以防止个人信息被滥用、泄露和侵犯。
1.3 数据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个人数据隐私权,例如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和美国的《加州消费者隐私法》(CCPA)等。
二、大数据对个人数据隐私权的挑战2.1 数据收集和存储:大数据时代,各种应用和服务不断收集和存储个人数据,个人数据的泄露和滥用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2.2 数据分析和共享: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使得个人数据可以被广泛应用,但同时也增加了个人数据被滥用的可能性,尤其是在数据共享方面。
2.3 数据安全和保护:大数据时代,个人数据的安全性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个人数据的泄露和被黑客攻击的风险大大增加。
三、个人数据隐私权保护的措施3.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各国应加强个人数据隐私权的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确保个人数据的合法使用和保护。
3.2 提高个人数据保护意识:个人应加强对个人数据隐私权的保护意识,不随意泄露个人数据,提高个人数据保护的自我防范能力。
3.3 加强数据安全技术和措施:各个组织和企业应加强数据安全技术和措施,确保个人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黑客攻击。
四、大数据时代的个人数据隐私权保护案例分析4.1 Facebook数据泄露案:Facebook在2018年发生了大规模的个人数据泄露事件,导致数百万用户的个人数据被滥用。
4.2 微信个人信息泄露案:微信在2016年曾发生个人信息泄露事件,用户的个人数据被非法获取和使用。
数据隐私保护的法律问题分析
数据隐私保护的法律问题分析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数据隐私保护的意识日益增强。
在互联网时代,个人数据的泄露与滥用屡见不鲜。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各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数据的收集、使用和保护。
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对数据隐私保护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数据隐私的概念数据隐私是指个人的隐私权和数据的安全性,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身份、财产、通信内容、生物特征等方面的信息。
在数字化时代,个人数据产生、传输和存储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数据隐私的泄露问题也随之凸显。
在我国,数据隐私权受到宪法和其他法律的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个人信息、通信的自由和不受侵犯。
”此外,我国还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对数据隐私的保护。
二、数据收集与使用的合法性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企业和政府机构对个人数据的收集与使用已成为现实。
然而,个人数据的收集与使用必须符合合法、正当和必要的原则。
首先,数据收集必须得到数据主体的同意。
个人数据的收集应当依法取得数据主体的明示同意,明确告知收集目的、范围和使用方式。
其次,数据的使用应当严格限制在收集目的范围内。
禁止超出同意范围的未经授权使用。
例如,某电商公司收集用户购物记录的目的是为了推荐商品,但不得将这些数据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最后,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必须具备合法、正当和必要性。
合法性要求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正当性要求符合伦理和道德规范,必要性要求数据收集与使用是达到特定目的的合理手段。
三、数据安全保护的责任数据安全保护是指对个人数据进行保密、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的措施。
数据处理主体应承担数据安全保护的责任。
首先,数据处理主体应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制度,确保个人数据的安全。
包括对数据进行分类、密级管理,合理设置数据访问权限,加强数据的加密和防护措施,定期进行数据安全检测等。
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问题与对策建议
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问题与对策建议引言: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下,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各种互联网应用和新兴技术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便捷和创新,但是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隐私保护问题。
本文将探讨大数据时代面临的隐私保护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大数据时代隐私泄露风险分析1.1 数据收集潮带来的风险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被广泛收集,这包括用户使用移动应用程序、浏览网页、社交媒体等行为。
然而,这些收集行为存在着隐私泄露风险,因为没有足够的保护措施,个人信息容易落入不法分子手中。
1.2 第三方数据共享带来的挑战在大数据时代,许多组织倾向于将其数据与其他合作伙伴共享以获得更广泛的洞察力。
然而,在共享数据过程中,很难确保合作伙伴能够正确处理和保护这些敏感信息。
二、当前受到影响与保护的隐私领域2.1 社交媒体平台社交媒体平台是大数据时代中最受关注的隐私保护问题之一。
用户发布的各种信息,包括个人照片、工作经历、兴趣爱好等,都可能被用于商业推广和其他目的。
2.2 健康医疗行业医疗机构在处理患者数据时,往往需要收集大量敏感信息,例如病历、药物使用记录等。
这些信息如果遭到泄露或滥用,将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
三、隐私保护对策建议3.1 加强个人权利意识和法律法规建设政府和组织应当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力度。
同时,公众也需要加强自身的个人权利意识,增加对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视。
3.2 增强数据保护技术手段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保护技术手段越来越重要。
比如,可以采用加密技术对敏感信息进行保护,在数据共享过程中实施访问控制等措施。
3.3 引入监管机制与责任追究建立隐私保护的监管机构,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并加强对数据处理过程的监控。
同时,要求组织承担责任,对隐私泄露事件进行追责,并给予被侵害者相应赔偿。
3.4 提高教育与意识普及通过教育和意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大数据时代隐私保护问题的认知。
这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权益,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个人信息。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研究》范文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个人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与使用日益频繁,个人信息安全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个人信息泄露、滥用等风险。
因此,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下有效保护个人信息,成为法律领域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二、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现状1. 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为应对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挑战,各国纷纷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如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中国的《网络安全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个人信息的定义、收集、使用、存储和传输等方面的规范,规定了数据处理者的义务和责任,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2. 法律保护的实践成果在法律法规的引导下,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方面,数据处理者的合规意识逐渐增强,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更加谨慎;另一方面,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受害者的权益得到了有效维护。
三、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1. 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尽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法律空白和模糊地带。
例如,对于跨境数据传输、个人信息交易等领域的规定尚不完善,导致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存在漏洞。
2. 数据处理者的责任不明确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处理者众多,责任分散。
当个人信息发生泄露或滥用时,往往难以确定具体责任人,导致受害者维权困难。
3. 监管力度不足由于大数据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现有的监管手段和机制难以有效应对。
监管部门在面对海量数据时,往往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数据流动情况,导致监管力度不足。
四、完善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对策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明确个人信息的定义、范围、收集、使用、存储和传输等方面的规范,规定数据处理者的义务和责任。
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保护法律问题
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保护法律问题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个人信息保护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本文围绕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保护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本文简要介绍国内外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体系和标准,并分析了当前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框架的缺陷。
其次,本文探讨了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问题,包括个人信息被滥用、泄露及其追责等问题。
最后,本文通过选取案例,分析了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责任以及法院如何处理此类案件的实践,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个人信息保护、法律问题、案例、建议正文:一、法律体系与标准随着信息化迅猛发展,全球范围内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逐渐完善。
目前,主要包括欧盟个人数据保护条例(GDPR)、美国California Consumer Privacy Act(CCPA)、韩国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条例等。
其中,欧盟GDPR是全球最为严格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它规定了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共享和销毁等方面的标准,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责任和追责机制。
我国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目前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然而,当前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框架还存在一些缺陷,如缺乏有效的追责机制、违法成本低等问题。
二、大数据时代下的法律问题1. 个人信息被滥用近年来,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个人信息变得越来越容易获取和利用。
但是,一些企业或机构可能滥用这些信息,造成不必要的骚扰或侵犯个人隐私权。
例如,一些社交媒体公司可能会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然后将其出售给第三方,或者擅自使用用户的信息做出推荐。
2. 个人信息泄露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一旦个人信息泄露,可能导致个人的隐私权受到侵犯,造成不良后果。
比如,有些用户可能在互联网上注册过很多账户,如果这些账户的个人信息被窃取,那么他的银行账户等重要信息也有可能受到攻击。
数据隐私问题在互联网时代的法律与伦理分析
数据隐私问题在互联网时代的法律与伦理分析在互联网时代,数据隐私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随之而来的无处不在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使得人们对自己的隐私安全越来越担忧。
在这个背景下,数据隐私问题的法律与伦理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一、法律分析在法律层面上,数据隐私问题主要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的规范。
首先,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依法保护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不得泄露、篡改、毁损个人信息,不得非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这一法律明确禁止了非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同时规定了网络运营者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责任。
其次,个人信息保护法于 2020 年 9月 1日正式施行,形成了完整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该法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确告知被收集个人信息的类型、目的、方式和范围,征得被收集者同意。
”除非符合特定条件,否则不得收集、使用个人敏感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违反网络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行为,未来将会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
我们应该看到,法律对于保护数据隐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保护数据隐私安全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二、伦理分析在伦理层面上,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数据隐私问题背后的道德和价值取向。
我们应该认清,不是所有符合法律法规的行为都符合伦理标准。
首先,数据隐私问题涉及到个人隐私权的保护。
个人隐私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权利之一,是所有其他权利的基础。
追求自由、尊严和尊重他人等伦理价值应当成为我们保护个人隐私权的出发点。
其次,数据隐私问题的解决需要平衡个人权利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
从中长期来看,保护个人隐私权既是我们的道德责任,也将有利于建立更加公正、高效的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
基于这种平衡性,保障个人数据隐私权利,将成为一个越来越需要重视的伦理道德取向,这也将推动整个社会的价值评价和道德意识的提高。
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隐私保护法律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隐私保护法律研究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
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引发了个人隐私保护的关切。
在这个数字化、互联网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数据资源,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
本文将探讨大数据时代下个人隐私保护法律的研究与实践。
二、背景与定义1. 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主要由三个特点所表现。
首先是数据量巨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数据,包括个人的生活数据、交往数据、消费数据等。
其次是数据种类多样。
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等服务所产生的数据种类繁多,包括文本、音频、图片、视频等。
最后是数据处理速度快。
现代的数据处理技术能够迅速分析和挖掘大规模数据,为决策和创新提供支持。
2. 个人隐私的概念个人隐私是个人身份信息、个人行为活动和个人生活环境等不愿被公众知晓的信息的总称。
这些信息是个人的私密领域,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个人隐私的核心是个人对自己信息的控制权,包括信息收集、使用和公开等方面的权力。
三、个人隐私保护法律的现状与挑战1. 国际上的个人隐私保护法律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个人隐私保护法律。
例如欧洲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和美国的《隐私权法案》(Privacy Act)等。
这些法律旨在保护个人的隐私权益,限制数据采集与使用,强制个人信息保护措施等。
2. 个人隐私保护法律面临的挑战然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个人隐私保护法律在面临一系列挑战。
首先是隐私泄露的风险增大。
大数据时代中,个人信息被各种形式的应用和平台采集、存储和分析,一旦遭受攻击或滥用,将对个人造成严重的隐私泄露风险。
其次是技术手段的突破。
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个人信息采集更加智能化和隐蔽化,许多个人很难察觉自己的信息被收集。
再次是经济利益与隐私权益的冲突。
许多企业在追求商业利益时,会忽视个人隐私权益,将个人信息作为商品进行交易。
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隐私保护法律分析
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隐私保护法律分析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大数据被普遍认为是21世纪最具潜力和影响力的技术之一。
然而,大数据的应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之一就是个人隐私保护。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个人信息几乎无处不在,无论是通过社交媒体、在线购物、移动应用程序还是其他在线服务。
因此,建立和完善个人隐私保护法律变得尤为重要。
当前,个人隐私保护法律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存在差异。
例如,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是全球最严格的隐私保护法律之一,要求企业在收集、处理和使用个人信息时必须获得明确的同意,并提供透明和详细的隐私政策。
此外,GDPR还规定了个人对自己的数据拥有一定的控制权,包括以数据的形式移交、删除或更正个人信息。
与之相比,美国的个人隐私保护法律则主要依赖于分散的法律框架和自律机制。
然而,在大数据时代下,个人隐私保护法律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很多人并不了解个人信息被收集、分析和使用的真实情况。
这就导致了信息不对称,个人对自己的信息掌握得不够充分。
其次,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加剧了个人隐私的威胁。
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甚至可以从各种看似无关的数据中获取并分析个人的特定信息,进而进行个性化广告、精准定价等行为。
再者,互联网的跨国性质也给个人隐私的保护带来了困难。
数据的跨境流动和不同国家的隐私法律差异常常导致隐私保护的漏洞。
针对这些挑战,需要制定和完善个人隐私保护法律体系。
首先,个人隐私保护法律应该明确规定个人信息的边界和使用规则。
这包括明确规定哪些信息属于个人隐私范畴,哪些信息可以被收集和使用,以及个人授权和知情同意的问题。
其次,个人隐私保护法律应该从源头上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这包括规定企业收集、存储和传输个人信息的安全标准和措施,以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此外,个人对自己的数据应该享有更多的控制权,包括对数据的检索、更正、删除和移交等。
“数据所有权”被广泛讨论,以确保个人对自己的数据有更大程度的掌控。
数据隐私与合规法规解读数据泄露风险与防范
数据隐私与合规法规解读数据泄露风险与防范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科技的不断进步,个人的数据隐私越来越容易暴露在网络空间中。
而数据泄露对个人和组织来说都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损失。
因此,了解数据隐私保护和合规法规对数据泄露风险的解读,以及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数据隐私保护和合规法规在介绍数据泄露风险和防范措施之前,先来讨论一下与之相关的数据隐私保护和合规法规。
1.1 数据隐私保护数据隐私保护是指对个人和组织的敏感数据进行保护,确保其不被未授权的个人、组织或机构获取、使用和传播。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数据隐私保护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和政策要求。
例如,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规定了个人数据的合法处理和隐私权保护的要求,加强了对数据主体的权益保护。
1.2 合规法规合规法规是指个人和组织在处理和使用数据时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这些法规旨在确保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和合法使用。
在美国,例如,有《加州消费者隐私法》(CCPA)和《个人信息保护与电子文件管理》(PIPEDA)等法律,明确规定了个人信息收集、使用和保护的要求。
二、数据泄露的风险数据泄露是指个人或组织的敏感数据意外或非法地被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个人、组织或机构。
数据泄露可能导致以下风险:2.1 个人隐私泄露个人隐私泄露是最直接的风险,当个人的身份信息、财务记录、健康数据等泄露时,个人隐私权益受到侵犯,可能导致身份盗用、金融欺诈等问题。
2.2 组织声誉受损数据泄露可能导致组织声誉受损。
例如,一家公司的客户数据泄露后,会对公司的信誉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其业务和市场竞争力。
2.3 法律合规风险数据泄露还可能带来法律合规风险。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要求个人和组织必须保护个人数据和隐私。
如果数据泄露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可能会面临罚款、行政处罚等法律后果。
三、数据泄露风险的防范为了减少数据泄露风险,个人和组织可以采取以下几项风险防范措施:3.1 加强安全意识和培训加强个人和组织的信息安全意识和培训是数据泄露风险防范的首要措施。
法治与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保护
法治与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保护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个人隐私保护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隐私正变得越来越脆弱,这引发了人们对于法治与隐私保护之间关系的思考。
在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面临许多挑战。
在互联网上,我们的个人信息经常被无意间泄露,例如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照片、发表的言论、购物的记录等。
这些数据被收集起来,并被用于广告推送、市场调研等商业行为,甚至可能被用于不合法的目的。
更进一步,一些国家的政府利用大数据进行监控和监视,跨越了个人隐私界限,给人们的个人自由带来了威胁。
然而,法治在维护个人隐私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法治是一种基于法律和法律程序的社会治理方式,它通过明确的规则、公正的执行以及合法的追诉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在个人隐私保护方面,法治意味着应该有明确的法律来规范和限制个人数据的采集、使用和共享。
此外,法治也要求对个人信息的滥用进行制止和追究,确保个人隐私的保护得到有效实现。
要实现法治与个人隐私保护的良好结合,我们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应该明确规定个人信息的采集和使用原则,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同时,法律也应该强制各个企业和机构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例如加密、匿名化等技术手段进行规范和要求。
除此之外,法律还应该明确对于个人信息滥用的处罚和追责机制,以起到震慑和制止的作用。
除了法治的作用,个人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限制个人信息的公开范围,精选我们愿意分享的信息,并定期检查我们在网络上的隐私设置来保护自己的隐私。
此外,使用一些隐私保护工具和技术,例如VPN(虚拟私人网络)、加密通信等,也可以有效地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在讨论法治与个人隐私保护的关系时,也不能忽略公共利益的考虑。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国家安全、犯罪调查等,可能需要对个人隐私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和监控。
在这种情况下,法治需要平衡个人隐私权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以确保合法合规的操作,并最大限度地保护个人隐私。
大数据时代信息泄露问题研究
大数据时代信息泄露问题研究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据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
随之带来的问题也愈加严重,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信息泄露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泄露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个人、企业和整个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对大数据时代信息泄露问题进行研究并寻找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一、大数据时代信息泄露的原因1. 数据收集不当在大数据时代,各种类型的数据被广泛收集,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的数据。
由于缺乏相关的规范和监管,数据的收集往往并不规范,甚至存在违法违规的行为。
这些数据被不法分子获取后,容易被用于进行针对性的攻击和欺诈。
2. 技术漏洞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这也意味着需要巨大的安全措施来保护这些数据。
由于一些技术漏洞的存在,不法分子可以轻易地从系统中获取大量数据进行滥用。
3.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也是信息泄露的主要原因之一。
员工的疏忽大意、恶意泄露等行为都可能造成数据泄露。
一些企业为了谋取暴利,也会故意泄露用户的个人信息。
1. 个人隐私泄露在大数据时代,个人的隐私数据被广泛收集和使用,如果这些数据泄露,将会对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
个人照片、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等敏感信息被泄露后,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于进行身份盗用、银行诈骗等犯罪活动。
2. 企业经济损失对企业而言,信息泄露将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方面,由于泄露了公司的商业秘密、客户信息等重要数据,企业可能会遭受竞争对手的恶意攻击;企业可能遭受用户的流失,因为用户不再信任企业的数据保护能力。
3. 社会安全风险大数据时代信息泄露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风险。
比如政府机构的重要数据泄露,可能导致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大量的个人信息泄露,也会增加社会治安风险。
1. 完善相关法律和监管针对大数据时代信息泄露问题,政府应加强相关法律和监管建设,明确数据收集和使用的规范,并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政府还可以加强对企业和组织的监管,确保他们合法合规地收集、存储和使用数据。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
标题: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这个时代,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和利用变得越来越普遍,但随之而来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针对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立法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一、背景介绍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它具有体量大、类型多样、价值密度高、处理速度快等特点。
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方面,大数据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困扰。
因此,研究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法律制度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相对滞后,难以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其次,现有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导致执法难度大。
此外,现有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惩罚力度不够,难以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
三、个人信息保护国际标准及评价随着全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国际社会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
ISO 29151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是国际上重要的个人信息保护标准。
该标准明确了个人信息的定义,提出了个人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并对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存储、传输等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我国尚未完全达到该标准的要求。
四、案例分析近年来,大数据背景下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以某电商平台为例,用户在平台上购物时,其个人信息可能被不法分子窃取并用于诈骗活动。
此类事件的发生暴露出我国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漏洞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五、解决方案与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和建议: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快制定和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标准和责任追究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大数据时代数据泄露问题的法律规制作者:黄佳来源:《新丝路(下旬)》2019年第04期摘要: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新型石油,个人数据成为争抢对象,近年来数据泄露事件频发个人信息安全难以确保,电信诈骗、短信轰炸、人肉他人发起网络攻击多出于数据泄露,数据泄露对于稳定社会秩序,保护个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尤其身为人口大国的我国的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反思当下,引发数据泄露事件的原因不止黑客攻击,还包括个人数据价值输出的正当渠道的匮乏以及相应的制度不完善,企业和政府的保护意识薄弱,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规定尚不完善等。
数据泄露问题的治理,可以从数据平台及其制度、数据泄露通知制度、被遗忘权、政府信息公开审查、设立专门人员监管五个方面提出修改意见,以此解决数据泄露规制存在的缺陷,促使数字时代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和信息安全齐头并进。
关键字:数据泄露;信息安全;信息主体大数据时代呼啸而至,作为当今最热的话题已经成为整个世界所关注的焦点。
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作为信息社会的一种重要经济资源,个人数据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工具,其价值不言而喻,近年来的数据泄露问题使人们普遍开始关注被忽略已久的服务协议和自己的权利,促使国际法律改革,但是根据中国通讯研究院安全研究所2018年7月发布的《2018大数据安全报告书》显示,2016年到2017年全球数据泄露事件数量由13.79亿个上升到26.01亿个,事件数量翻倍增长。
在我国发生的数据泄露案,一起案件泄露的信息主体人数便可以千万为单位计算,让网民戏称每个人都是在互联网中“裸奔”。
这种大规模泄露案件的杀伤力并不止发骚扰短信,人肉信息后实施网络暴力,跟踪骚扰、电信诈骗,给信息主体带来人身财产方面的困扰可小可大,数据一旦遭到过分滥用,也会造成难以挽回的结果。
解决数据泄露问题不仅要依靠计算机技术,也需要法律的规制。
目前我国颁布的《网络安全法》的规制不足以为个人信息提供全面充分的保护,当前企业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也不尽人意,信息主体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虽有不满但势力单薄。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虽然对《网络安全法》的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填充,但其效力不能与法律相比,其内容虽有进步但不足以称其全面,仍需要制定更加完备的法律予以规制。
一、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多发的时代背景数据为新型石油的时代,即使是不为人重视的数据也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个人信息更能为持有者带来商业价值,然而数据交易平台尚未普遍以及数据交易管理规定的缺失不能满足数据需求者,因此让“货源丰富”的黑色产业链有机可乘。
以暗网的数据交易为例,电子数据的复制性,电子交易的无限性,加上比特币价值不菲,一次交易就能获利至少数万元,在暗网交易不易留痕迹,丰厚利润和不易被发现身份的平台吸引企业和政府部门内部人员窃取并泄露数据,参与到贩卖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
目前我国的法律规制并不周密,使地方政府无法正确判断信息公开的范围导致个人敏感信息的公开。
目前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于公开的信息内容仅做了最宽泛的规定,没有考虑到个人敏感信息与一般个人信息对信息主体的不同意义,各地方对于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又有着不同的理解,导致出现身份证号码等敏感信息出现在政府网站的事件。
网络服务提供者以及政府部门重利用而轻视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使得信息保护措施不到位,《2017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综述》指出,根据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NVD)收录漏洞的情况,近三年来新增通用软硬件漏洞的数量年均增长超过 20%,漏洞收录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信息系统存在安全漏洞是诱发网络安全事件的重要因素,根据《2017 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综述》的数据,CNVD“零日”漏洞收录数量同比增长75.0%,这些漏洞等于向黑客主动张开怀抱,将其掌握的个人数据全盘托出。
二、解决措施1.搭建正规数据交易平台,完善数据交易规范数据交易作为企业发展壮大和提供优质服务的推动力量不能被全盘否定,地下数据交易平台售卖的数据通常是黑客入侵获得的数据或者数据控制主體的内部人员泄露的数据,没有进行清洗、脱敏,从而对个人信息安全产生威胁。
为了大数据产业发展,可以更多搭建合法安全的交易平台,以鼓励需求者购买不危及个人又符合需求的数据。
但是现有的大数据交易平台存在一些问题:在供需上,出现供应者的信息无法满足需求者的期望的情况;在时效上,出现售卖的信息并非实时数据而失去价值的情况;在价格上,出现价格不高使得供应方失去交易积极性问题[1]在隐私保护上,未经过数据主体同意擅自售卖的情况。
对于这些问题,各国有不同的措施:(1)美国的信息售卖激励制度作为鼓励数据流通交易的美国的《2018年加州消费者隐私权法案》(简称CCPA)对信息售卖制度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在CCPA中企业需通知个人其信息有被售卖的可能性且个人享有“选择退出”权(Opt-out Right),即“消费者有权在任何时候指示一个欲将消费者个人信息出售给第三方的企业不得出售该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在网站中必须有不得售卖个人信息的链接以供用户行使“选择退出”权,如果企业实际明知用户小于16岁则不得售卖用户的个人信息。
对于同意售卖个人信息的用户,企业可以将其纳入财务激励计划,提供赔偿金以及更优质的服务,以此鼓励数据交易的长远发展。
(2)欧盟的反对权和自主决定权欧盟在数据保护方面,以数据主体的利益为重点整体侧重于增加企业义务和数据主体的权利,对数据交易的限制严于美国。
因此GDPR第20条规定数据主体有直接营销为目的的处理有反对权和自主决定权,数据控制者需要清楚的单独的提醒主体的权利,而无财政激励计划、赔偿金等类似表述。
我国对数据交易规范没有特别规定,仅在《网络安全法》的第42条中提到完全脱敏后的数据可以自由处理,未脱敏的数据需要经过用户同意才能提供给第三方,未提及数据出售的其他问题。
我国的学者宋梅青提出融合数据分析服务的大数据交易平台,将云存贮、数据分析、数据匹配、数据脱敏等技术合而为一,提供实时、安全、多维的数据,使交易双方都能得到满意的交易结果[1];学者王忠提出个人数据销售许可机制,将允许销售的数据限定为与个人关联性弱或者无关的数据。
[2]本文认为适当的数据出售有利于信息主体和企业的共同获利,信息主体和企业各取所需的局面优于企业通过地下途径出售和收购个人信息而让信息主体遭受人身财产安全损失的结果,也会提高企业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积极性,因此本文认为可以在将来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中设立个人信息销售许可机制。
目前,美国有Factual、BDEX、In Chimps三个实时交易平台可以让数据提供者将个人信息明码标价出售,日本的富士通的Data plaza大数据交易平台,将个人信息匿名化后将数据放在平台售出。
国内数据交易产业正在发展,2014年12月成立的贵阳大数据交易所、2014年1月成立的中关村树海大数据交易平台、2015年成立的武汉东湖大数据交易中心以及2011年成立的数据堂,数据交易产业方兴未艾,数据交易制度在法律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完善数据泄露通知制度尽管数据泄露通知制度是一种事后补救措施但能够防止情况恶化,稳定数据主体的情绪并对数据保护和服务提供者的信誉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泄露通知制度最早源于美国2002年《加州数据安全泄露通知法案》,随后欧盟、澳大利亚等国都效仿立法[3],欧盟的GDPR将数据泄露通知制度加入其中,对于数据泄露通知制度,GDPR规定了数据泄露通知的主体、对象、还将通知程序其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当数据泄露不大可能给自然人的权利和自由带来风险时可以不通知监管部门和用户;第二种当数据泄露可能给自然人的权利和自由带来风险时应当了解情况后在72小时内联系监管部门,如果遇有特殊原因可以延长时间并说明原因,如果会对用户产生实质影响就要及时通知用户。
[4]然而,我国对数据泄露通知制度内容、程序、主体、对象、条件等各方面都缺乏细致规定,仅在《网络安全法》第二十六条中规定:向社会发布系统漏洞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近年来,多起“网络攻击武器库”泄露事件进一步扩大了安全漏洞可能造成的严重危害,落实法律要求,进一步细化我国安全漏洞信息保护管理工作迫在眉睫。
3.保障被遗忘权的行使被遗忘权或称删除权,指用户在一定条件下享有要求数据控制者删除其所掌握的用户信息的权利。
基于此权利,搜索引擎必须删除个人信息的链接,其他服务提供者必须删除个人信息的内容。
基于數据泄露案件对信息主体造成的伤害通常是事后出现,被遗忘权的行使可以有效地保障信息主体及时减损以及预防数据泄露再次发生。
被遗忘权起源于20世纪末期,主要适用于犯罪分子、公众人物,随着网络的发展,被遗忘权适用于所有数据主体。
法国、荷兰等国在各国的相关数据保护的法律中规定了类似被遗忘权的删除权、更正权[5],2014年5月1欧盟通过被遗忘权第一案——Google Spain SL & Google Inc. v AEPD and Costeja González案正式提出被遗忘权,后在GDPR中被改名为删除权。
被遗忘权能够帮助数据主体有效控制信息,是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一大进步。
而各国对于被遗忘权行使的条件和例外有不同的规定:美国《数字世界加利福尼亚未成年人隐私权法案》规定未成年人可以要求删除网站上的有关个人信息内容包括图片、文字等,而不要求删去服务器里的个人信息内容,且无法删除他人发布的有关该未成年的个人信息的内容;[6]欧盟的GDPR第17条对允许行使删除权的条件和行使的例外做了详细规定,用户不必要的、非法处理的、被用户反对处理的、为了遵守法定义务或者为提供公共服务而收集的信息,可以删除,对于有利于公共利益、言论自由的信息不能删除,用户信息删除的是信息链接、副本和复制件。
俄罗斯的《互联网隐私权法案》内容与GDPR近似,关于删除个人信息的程序规定详细,但是没有为公共利益而禁止该权利的例外;[7]我国的《网络安全法》第43条仅提出用户享有删除的权利,《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仅补充了《网络安全法》中允许删除的条件,没有关于删除权的例外规定以及删除权的程序性的规定。
在欧盟的被遗忘权第一案判决用户享有被遗忘权后,谷歌删除用户数据的工作量增加,负担加重,我国在完善删除权的条件时可以考虑限制删除权行使的条件以及增加行使删除权的例外,减少企业负担,以2015年中国“被遗忘权”第一案为例,案件原告任甲玉发现百度网页中出现带有“陶氏教育任甲玉”内容的网站,陶氏教育是任甲玉曾就职的公司,名声欠佳,任甲玉认为百度将自己的名字与名声不好的陶氏教育加在一起是种侮辱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姓名权和名誉权,要求百度删除内容却被百度拒绝于是将百度诉至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主张行使被遗忘权,被法院否决。
[8]原告的请求删除的信息达不到必须删除的程度就不应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