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创新教育
加强创新教育 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CARE R E HORl ZON
加 貉 创 新教 畜 促 递 大 学生 的 个性 笈 展
到 学 伶 白 仲航 毕 宏 亮 单 海
创 新教 育 是 以 培养 人 的 创 新精 神 和 创新 能 力 为 基本 价 值 取 向的 教 育实 践 。 创 新教 育 是 素质 教 育 的一 个 重 要 组成 部 分 ,它 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 、弘扬人的主题精神 、促进人的个性和谐 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 ,探索和构建一种新 的教 育理 论 与模 式 ,并使 之 逐 渐 丰 富和 完 善 。 其核 心 是 在 全面 实施 素质 教 育 的进 程 中 , 为 了应 对 知识 经 济 的挑 战 ,着 重 研 究 和解 决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 、创新能 力的问题。知识 经 济 将 人 类 由工 业 时代 的一 统 的标 准 化 带 入 了丰 富 的 个 性 化 , 个 体 的 创 新精 神 和创 新 能 力 受 到 了前 所 未 有 的 关 注 和重 视 。
二 创 新教 育对 于学 生个性 发展 的意义
个 性是一 个 人带 有倾 向 性 的 、 质 的 、 定 的心 理特 征 ,是 本 稳 人 的主 观 能动 性的 内在 基础 。 个人 的个 性一 旦 萌芽 , 有形 无 一 就 形 地影 响 着 自身各 个方 面 的发展 。 先天 性 的遗传 因素 为个 性发展 提 供 了物质 基础 , 大部 分 融合 、同化 改造 、 华 于社 会 因素 之 但 升 中 , 个过 程是 通过 教 育来 实现 的 。教 育决 定个 性 发展 ,首先 表 这 现 为 决定 个 性 发展 的方 向 。所 以说 ,决定 个 性 发 展 的 因素 是遗 传 、 境 和教 育 , 环境 和 教育 是主 要 因素 。学 生 阶段 是个 性形 环 而 成 的基 础 时期 , 教育者 应 把培 养主 体 、发展 个性 作 为这 一阶 段 的 个重 要 的基础 ,划清个 性 发展 与个 人 主义 、自 由化 的界 限 ,要 把 个人 需要 建 立在社 会 需要 的基 础 上 。 会 要充 分重 视 个人 发展 社 的需求 , 从而 实现 个人 与社 会 的协 调统 一 , 实现 民族 的 、 国家 的、 社 会的 主体 个性 。随 着我 国教 育现 代化 的全 面 启动 , 性发 展作 个 为 创新 教 育 的核心 越 来越 受 到人 们 的重 视 。 创 新 是 自由意 识 与 个性 的体现 ,没 有 个 性就 没 有 创 新 ,有 个 性发 展 是创 新 教 育 的基 础 ,创 新教 育 以人 为本 ,核 心 是 个性 发 展 。 代 教 育应 当重视 促 进 人 的现 代 化 , 养学 生 的 主体 性 , 现 培 发展其优 良的个性 ,使他们真正成 为具有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 的 社会 主体 ,意 识 到 自身的 价值 ,发 挥 自己 的 内在 潜 能 和聪 明 才 智 ,为 社会 作 出 应有 的贡 献 。所 以 ,弘 扬 学生 的 主体 性 ,发 展 学生 的 个 性 , 创 新教 育 的 主题 , 教 育 价值 的正 确 取 向 , 是 是 是 提 高教 育 质 量 与 人 的素 质 的 关键 。
大学生个性化教育
浅析大学生个性化教育作者简介:解颖,女,(1979.8-),户口在沈阳市沈河区,沈阳理工大学,硕士学位,专业是科技哲学。
摘要:在市场经济和竞争的新形势下,个性对事业和个人发展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而且大学阶段又是个性培养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高等学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对大学生个性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文以大学生个体为出发点,对个性化教育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发展个性化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这三个方面,来浅析有关大学生个性化教育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个性化教育;原因;影响;方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中国社会已经步入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发展。
在社会转型的巨大变化面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市场更注重、更需要富有个性、有创新的人才,而社会的工作岗位更需要有个性的人来点缀。
高等学校作为大学生的直接培养和教育者,对大学生个性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
因此,如何培养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每个高校及高校教师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大学生个性化教育产生的原因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定的青年群体,有自己的个性发展规律。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个性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促进了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个性的发展。
1、从社会环境角度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分配方式、就业方式和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使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这种社会环境的变化无疑会深刻影响和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发展。
2、从教育环境角度看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开启了崇尚创新、注重个性发展的新时代,主动适应的高等教育特别强调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刨新。
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和高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倡导的“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也都增强了大学生的选择性和差异性,促进了大学生个性的发展。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必须适应个性发展
校培养的“ 创新人 才” 含金量不足。三是应试教育 的培养模式
遏制 了学生个性发展。多年来 应试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掌握 系统知识方面取得 了一定成效。 但在学 习方法上忽视 了个体
禀赋 、 兴趣爱好 、 接受方 式上的差异 ; 在培养 目标上忽视了人
的 个 性 及 人 才 多样 性 的 发展 , 而遏 制 了 个性 的 充 分 发 挥 和 进 创新能力的培养。
和 技 能 培 养 , 忽 略 了 人 文 和 科 技 知 识 教 育 的 融 合 , 得 高 而 使
展 的主导 的决定性因素 。 因此 , 高等教育注重个性发展 , 就是 注重知识人 才和创新 能力的发展 , 就是 在推动信息社会不断 向前发展 。
3发 展 个 性 是 培养 创造 力 的 基础 。 代 教 育 思想 认 为 , . 现 每
展, 可能是一种畸形发展。 2个性发展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 要。当前社会正在经历 . 着从工业社 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 。未来学家托夫勒认 为 , 工 业社会 的特 点是标准化 , 而信息 社会 的特点是多样化和个性
化 。由于 知 识 经 济 的 出 现 , 识 创 新 在 人 类 经 济 活 动 、 会 活 知 社 动 中 的地 位 被 提 到 了 空 前 的 高 度 , 识 创 新 已 成 为 生 产 力 发 知
二、 当前 制约 大学 生个 性发 展 的主要 因素
1教育理念 和教学模式 的滞后 。钱学森先生曾指 出 ,现 . “ 在中 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 , 一个重要原 因是没有一所 大学 能 够按 照培养科学技术发 明创造人 才的模式 去办学 , 没有 自己 独特的创新的东西 , 老是 冒不出杰 出人才 。” 当前 , 多数大学 之所 以不能培养适应社会需要 的创新 人才 , 关键 因素是思维
深入推进大学生个性化教育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第3 5期
S IN E&T C O O F MA I N CE C E HN L GYI OR TO N
o高校讲坛 0
科技信息
深人推进大学生个性化教育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韩成 春 席建 中 ( 徐州工程学院信电学院 江 苏 徐州
2 1 1 2 1 ) 1
【 要】 摘 个性化教 育成为现今世界各 国教育改革的重要 趋势, 身教育更能促进教 育的个性化发展 ; 而终 创新型人 才培养 离不开创新教 育,
与传统教育 观不 同. 个性化教育是以尊 重个体 的差 异性 和独特性 为前提的 美 国教育心理学家兰祖利认为掌握知识不是 目的. 掌握处 理现实问题 的工具 . 包括创造新知识 的工具 才是 目的 只有 当学 生的 兴趣被充分调动 、 学生 的爱好被 尊重时 , 习才会 主动 、 学 生动和有效 。 个性化教育就是健全人格的教育, 其核心是培养人 的自主性 、 同情 心 、 责任感和创造力 因此个性化教育是创新教育 的前提。 在个性没 有得 到应有尊重和发展 的情况下无法真正实施创新教育
3 实行大学生个性化教育的措 施
31 推崇因材施教 只有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 . 选择不 同的教育 方式 ,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 甚至确定不同的学习内容 . 才可能取得好 的效果 . 才可能培养出适应 时代需求的多种多样的创新型人才 按照 个性是人性在个体上的表现和反 映, 是人们在生理 、 心理 、 社会诸 个 “ 模子 ” 去塑造人 . 必定不利 于学 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 更不能适应 方面的一系列稳定特点的综合 . 人的共 同性和差别性 的统一 个性 创新精 神与能力的培养 : 是 把个性 和“ 因材 施教” 紧密结合 . 让教育去适 化教育就是通过“ 因材施教 ” “ .一对一教育 ”使 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 应学生发展 的需要 . . 而不是让学生适应“ 标准” 的教育需要 在教育 目 的发展和张扬 。 潜力得 到充分 发掘 。 从而把学 生造就成为具有创新能 标上承认差异性 , 重视学生 的个性发展 .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特点 . 力的人才 。 培养学生个性中的独立性 、 积极性和创造性 11 大学生个性发展是培养创造性 的基础 . 3 改革教学管理 制度 。实现个性化教育的关键 问题是体制的更新 . . 2 现代教 育思想认为每个人都是 独一无二的个体 . 人人 有才 . 人无 尤其是评价体制。 考试评分是培养学生能力 的一个方面 在命题上体 全才 , 张扬个性 。 终成人才。创造力首先来 自于思想 的能力 . 而思想能 现理论性 和创造 性 . 避免学生死记硬 背 . 应考察灵活运用所学 知识来 力来 自于学 习的能力。 习的能力不是知识 . 学 而是知 的能力 知识是静 分 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 应注重综合 化 , 加强人 文精神 , 扩充科 学 内 态的已成型 的, 而知是动态的正在进行 的。 教育不仅要教 学生知识 . 更 容 , 更多地激励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 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 创新 要教学生知 的能力 , 要促使学生去 知。个性 中包含 了人们对某一方面 精神 、 实践能力为重点 . 为学生 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 的教育理念 个性 比 其他方面具有更强的知的能力或求知 的主动性和欲望 . 以创造性 化教育课 程体 系 . 所 首先要建立 以功能性 课程为主干 . 维度的课程结 多 往往 蕴含在个性之 中. 发展个性 是培养创造性 的基础 , 没有个性就没 构 , 化学科 课程 , 优 对各学科课程进行梳 理 . 对于课程之 间重复 , 交叉 有创造性 。 个性 的充分发展 . 将有效地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创造 的内容进行 归并 . 充实 活动课 . 之做到 内容 系列化 . 使 活动时 间法定 能力 。 化, 负责教师专业化 : 其次 , 要加强课程的实践性 . 体现学以致用 , 加强 12 大学生个性发展是社会发展 的需要 . 课程 内容 的应 用性 . 既要提示知识结 构本身 . 更要注意 知识的产生过 未来学 家托夫勒认为 . 工业 社会的特点是标准 化 . 而信息社会 的 程及其应用 : 再次 , 要加强课程 的可选择性 。 因材 、 因人施教 , 增加适应 特点是 多样化和个性化。 由于知识经济 的出现 , 知识创新在人类 经济 、 不同学生特点的选修课。通过分领域设置基础性课程 、 拓展性课程等 社会 活动中的地位不断地提升已成 为生产力发展 的主导性决定 因素 . 增 大课程 的选择性 : 最后 . 要加强课程 的综合性 . 顺应社会需求和个人 而知识创新就要靠创新知识 的人才 因此积极探索和不断推进 高等教 发展 , 要克服 学科 的封闭性 , 降低学科难 度 . 增大学科 间的全 面综合 , 育中的个性化教育 . 已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紧迫任务 以及学校与社会 、 家庭教育 的结合 3 善于发掘和引导学生 的“ . 3 闪亮点” 由于受传统观念 的影响 . 教师 2 传 统 教 育 观 与 个 性化 教 育的 区别 往往喜欢 “ 听话” 的学生 , 要求学生尊师重道 . 安分守 己. 这对维持教学 但也容易压 制学生 的创造性。 学生能发现问题 、 出问 提 传统教育观是 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 出发点 . 以知 秩序是必要 的, 对现成 的定论产生疑问 . 正是思想活跃的体现 . 极有可能含有创造 识的记忆和再现为基本 目标的一种教育教学理念 . 它强调 的是掌握知 题 . 要善于发掘学生 的“ 闪亮点” 并加以正确引导 , . 允 识的数量 、 掌握的准确性 和对 已有知识的记忆 . 并且 把知识看成是一 的火花 作为教师 . 提倡异想天开 . 培养学生用 自己的眼睛去观察 . 自己的 用 成不变 的真理 . 相信它不仅能够解 释过去 . 而且能够支配未来 这种 片 许标新立异 . 用 把学生看成是独立人格 的个体 , 发 面理解 决定 了传统 的本科 生教育 .它是把掌握 知识 本身作为教学 目 脑子去思考 . 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 平等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 、 创造和成功 的机会 , 使 的. 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 的传授和积累过程 . 以知识掌握 的数量 和 展学生的主体性 . 每个学 生得到生动活泼 、 主动和谐 的发展 。 精确性作 为评价标准 . 4 树立正确 的世界观 、 人生观 、 价值观。随着国 传统教育 观的教学方法是灌输式教学方法 . 这种教 学在 以下几个 3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 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不断地改变 大学生 的价值观 和思想 观同时 , 大 方面激发 了教师和学生之 间的矛盾: ①教师教 , 学生被教 ; ②教 师无 所 选择性 、 多变性 和差 异性也 日益增强 , 这有 利 不知 , 学生一无所 知: ③教师讲 , 学生温顺 地听 ; 教师制定纪律 , ④ 学生 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 、 创新 成才意识 、 创业意识 , 但也 带来 一 遵守纪律 : ⑤教师 做出选择并将选择强加 于学 生, 学生惟命是从 ; ⑥教 于大学生树立 自强意识 、 意识 、 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 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师做 出行动 . 学生 则幻 想通过教师 的行动 而行动 ; ⑦教师选择 学习内 育. 为高等教育奠定健康基石 。 高等教育要坚持教 书与育人相结合 , 坚 容. 学生适应学习内容 : ⑧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体 , 而学生纯粹只是客 持育人 为本 、 德育为先 , 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 。 坚持教育与 自 体: 教学形 式单 一也不重视本科生个性 的培��
大学生个性化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个性化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者:殷现元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年第06期一大学生个性化教育的内涵和特征所谓“个性化教育”是面对独特的生命个体,通过适合每个独特生命的手段,发掘个体生命的潜能,促进个体生命自由发展的教育。
有研究者指出,个性化教育具有下列特征:认同个体生理基础的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信心、独立意识、创造性、主动性、创新性、向权威挑战的精神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在个体活动的场所,努力为其创造条件,使个体充分地发展潜力、智力、创造力,展示个性,造就有创造性的有价值的个体。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17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
”个性是可以认识、把握的,个性是可以改变的,个性修养和教育是无止境的,这奠定了大学生个性化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处于国民教育体系最高层次的高等教育,在大学生个性化教育方面既有着理论依据,更有着现实的需要。
我们认为,大学生个性化教育与传统教育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相对于全面发展的教育而言,个性化教育不单纯的讲差别性,还在培养个性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去发展其差别性,而且全面发展包含了每个人富有个性特点的发展个性。
相对于素质教育而言,个性化教育包含在素质教育之中,发展个性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素质教育的核心追求是个性发展,没有个性化教育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但不能离开素质教育去发展个性,而应在素质教育中培养个性、弘扬个性。
相对于大众化教育而言,高等教育大众化与个性化教育统一于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
个性化教育,并不是无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学生数量增多这一现实,并不是要否定集体教学,而是着眼于现实国情,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培养、塑造满足于社会的各类人才。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个性化教育1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及培养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浅谈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浅谈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1. 引言1.1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定义素质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素质、健康体魄、艺术修养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活动。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倡个性化发展和人格塑造。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宗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潜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创新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而创新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在创新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创新教育对素质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创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倡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这也为素质教育的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结合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机会。
1.2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而创新教育则强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快速变化和不断发展的需求。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其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具备更多的优势。
只有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融合,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关注焦点。
2. 正文2.1 素质教育的特点和目标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仅仅是注重知识的传授。
试析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个性发展的实现
展走 高 品 位 、 品化 、 色 化 、 精 特 个性 化 之 路 , 励 大 学 生兴 鼓
趣 、 好 、 长 和 个 性 的 发 展 , 富 于 创 造 性 的 校 园 文 化 支 爱 特 以
撑 大学 生创 造意识 的 培养 、 个性 发展 的实现 。 四是 提 升 师 资 队伍 的创 新 意 识 和 能 力 。没 有 枯 燥 无
力 和国 际影 响力 。
新 教 育 、 质 教育 、 身 教 育 和 个性 教 育 为 特 征 的 新 型教 素 终
育 观念 , 视培 养学 生 的怀疑精 神 和创新 思维 能力 。 重 二 是 深 化 教 育 管 理 体 制 和 模 式 的 改 革 创 新 。 高 校 要
三 、 学 生 培 养 创 新 思 维 、 现 个 性 发 展 的 现 实 途 径 大 实
动经 济 社 会 又 好 又 快 发 展 , 现 中华 民 族 伟 大 复 兴 , 技 实 科
是 关 键 , 才 是 核 心 , 育 是 基 础 。 十 二 五 ” 期 是 全 面 建 人 教 “ 时
设 小 康 社 会 的关 键 时 期 , 深 化 改 革 开 放 、 快 转 变 经 济 是 加
中 图 分 类 号 : 4 G6 1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 5 6 ( 0 2 0 — 0 5 0 1 0 — 9 8 2 l )9 0 7 — 2
一
、
创 新 思 维 与 个 性 发 展 的 内 涵 及 其 关 系 解 析
烈 的 国 际 竞 争 中 立 足 , 必 须 培 养 一 批 具 备 拔 尖 创 新 能 力 就 的 人 才 , 批 在 知 识 、 力 、 化 、 念 等 各 方 面 与 国 际 接 一 能 文 理
创新教育实现个性发展 造就创新人才
三 教 学 而 ,作 为 直 接 为 社会 培 养 高 素 质 技 术 人 “ 创 ” 育 的 具 体 实 践— — “ 会 创 业 ” 江苏的 “ 三刨”精神凝聚 了时代特 才的职 业学校 , 加强创新教育 , 培养 学生 “ 学会发 明” “ 会创 优 ”列 为学校 的 和 学 , 质, 彰显 了民族精神 , 现 了传 统与现代 的 可持 续 发展 能 力 , 实现 人 的 可持 续 发 特色教育 ,成 为全体 师生常年坚持 的特 体 的融合、 共性与个性的交互、 性与激情 展 显得 尤 其 重 要 。 理 色活 动 , 学校 成 为 “ 创 ” 使 三 的精 神 乐 园 , 创 新 是 职 业 教 育 培 养 的 目标 使 然 。 使 每 位 师 生都 能成 人 、 才 、 功 。 成 成 现 又 好 又 快 发 展 ,就 是 要 培 养 更 多具 有 面 临 日益 发 展 的 社 会 形 势 ,职 业 教 育 的 目前 ,三 刨 ” 教 育 与 实 践 已在 学 校 “ “ 三创 ” 精神 的高素质 劳动者 , 力争 所有 培 养 目标 也 由原 来 的 操 作 型 、 业 型 、 开 展 得 轰 轰 烈 烈 , 已经 取 得 了显 著 的成 专 从
力 、 与 竞 争 、 向成 功 的 内 在动 力 与 潜 参 走 委 的一 致 好评 。
创 新教 育 : 培养创 造型技 术人才
我 们 调 查 发 现 实 践 应 用 能 力 强 的 创 造 性 人 才 是 最 受 用 人 单 位 青 睐 的 ,而 那
能。作 为 当 代教 育 者 , 注 重 发 掘 人 的 创 应
大学生创新基础是在教学中培养“个性发展”
以大 学 生 “ 个性发展" 为 目标 的教 育 理 念
一
、
教 师在 课 堂教学 中 , 应 把大 学 生 “ 个性发展” 作 为 教 学 目的 , 并将 其实 实 在 在 地贯 穿 于教 学 观 念 和 教 学 方 法 中 。想 象力 是创 造 发 明的基 础 , 有 了大胆 的创想 , 科 学才 能不 断发 展 ; 有 了丰 富的想 象 , 时代 才能 不断 前 进 。爱 因斯 坦 曾说过 : 想 象力 比知 识更 重要 , 因为知识 是 有 限的 , 而 想 象 力 概 括 着 世 界 上 的一 切 , 推 动着 进 步, 并 且 是 知 识 进 化 的源 泉 。 ” 教师要研究新情况 、 解 决新 问题 , 要反 思传 统教 学模 式 , 不 断改 进 教学方 法及
有人对此提 出质疑 , 认 为此举有点草率。但从此次破 格提拔也不难发现 , 创新精神和创新 能力 的养成离不
开 大学 生个 性 发展 , 创 新 思 维 是创 新 人 才 应 具 备 的一 项 本质 特征 , 创 新人 才必 须发 展个 性 、 涵养 人格 。高等
主人。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 中, 具有重 要 的指导性意义 。传统教育模式严重制约和束缚了学
能力与创新精神 的培养是 以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前题 , 只有弘扬 个性 , 才能孕 育出真正的创 造性。在课 堂上 , 教 师要提 倡民主 , 彰显学生个性 , 因材施教 ; 在课外 , 学校要 开展 形式 多样 的实践活动 , 学生通过 参加各 项活动 以激发 自身的探 究
热情。
关键词 :个性发展 ; 创新 ; 教学 ; 实践
把学生看成平等的、 共 同参 与、 共同研究 的伙伴 , 尽可
能地创 造条 件 , 提供 各 种 学生 参 与 、 发 挥 的机会 , 激发 学 生 自主 活动 、 自主 发展 的积极 性 。例如 , 教师 可 以以 课 堂活 动 为载体 , 采 取 讨论 、 辩 论、 调查 等 方 式 进 行教 学, 把课 堂 变成点 燃 学 生 求 知火 花 、 唤醒 学 生 主 动性 、 调 动学 生 积 极 性 的平 台。 为 培 养 学 生 的 自主管 理 能 力, 教 师可 先在班 级 里设 常务 班 委 , 然后 再 实行 “ 今 天
学生个性发展与创新教育方案
学生个性发展与创新教育方案引言在当今全球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重要任务。
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常常只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新潜能。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创新教育方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现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成为必要且迫切的任务。
1. 定义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指通过改革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创新教育是与现代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的个性特点是指其在思维、情感和行为方面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
教师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优势和劣势,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包括主动思考、问题解决和创意思维等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潜能。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主动思考和创意思维的训练。
4. 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实践创新实践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参与实际的创新项目,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并通过实践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社会创新以及文化艺术创新等各个方面的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 提供资源支持和创新环境为了帮助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学校和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创新环境。
例如,可以建立创客空间、实验室等创新场所,为学生提供所需的设备和材料支持;同时,创新教育还需要引入新兴技术和现代教育工具,以提供学习和创新的便利条件。
6.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是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项目,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在团队合作项目中,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并能够协调各个成员的工作,达到良好的合作效果。
教育创新与学生个性发展
教育创新与学生个性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创新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教育创新可以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环境和方法,更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教育创新对学生个性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教育创新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传统教育强调标准化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而教育创新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并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内容。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例如,一些学校采用了个性化教学的模式,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学习计划,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其次,教育创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所需要的核心能力之一。
教育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例如,一些学校开设了创客课程,鼓励学生参与设计、制作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这样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教育创新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教育过于关注学科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而教育创新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综合素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例如,一些学校推行了STEAM教育,通过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融合在一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然而,要实现教育创新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最大效益,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导致一些地区的学生无法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创新资源。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创新的投入,提供公平公正的教育资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受益于教育创新带来的好处。
其次,教育创新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教师需要接受相关培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教育创新的需求。
大学生个性化发展
02 个定义
个性化发展是指个体在身心、智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展现出的独特性和差 异性。它强调个体内在潜力的挖掘和发挥,以及个体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独 特性。
理解
个性化发展不是简单的自我中心或个人主义,而是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 促进个体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它要求个体在自我认知、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 过程中,不断挖掘和发挥内在潜力,实现自我价值。
05 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成功 案例分享
案例一:创新科研项目
总结词
通过参与创新科研项目,大学生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为个性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详细描述
某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科研项目,与导师和同学合作开展课题研究。通过查阅文 献、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他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学术水平,还为学科领域的发展 做出了贡献。此经历也让他在求职过程中备受青睐。
自主性增强
大学生更加注重自我实现和自我 价值的提升,自主性不断增强, 开始主动探索自己的兴趣和优势,
寻求个性化的发展路径。
创新精神涌现
在大学校园中,越来越多的学生 开始关注创新和创业,通过参加 各种创新竞赛、创业活动等方式, 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实
现个性化的发展。
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挑战
资源限制
大学生个性化发展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个性化发展的概念与重要性 • 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 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策略与途径 • 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成功案例分享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大学生个性化发展是指根据大学生的 个人兴趣、特长和潜力,通过提供多 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促进大学生 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
教育创新与学生发展演讲稿
教育创新与学生发展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教育创新与学生发展这
一重要的话题。
教育创新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动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育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学生发展的重要引擎。
首先,教育创新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一
刀切”,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差异性。
而教育创新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实现个性化的成长。
其次,教育创新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学生
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到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不再受制于传统的纸质教材。
教育创新还可以通过引入国际化的教学理念和资源,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最后,教育创新为学生提供了更有趣的学习体验。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枯燥乏味,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倦怠情绪。
而教育创新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通过项目式学习、实践性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和成长。
总之,教育创新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动力。
我们应该积极倡导教育
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更有趣的学习体验。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教育创新和学生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教育创新与学生个性发展
教育创新与学生个性发展教育创新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概念,它涉及到社会中各种各样的教育实践,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
同时,它也涉及到学生个性发展的方方面面。
在当今社会中,教育创新和学生个性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因为教育创新旨在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学生个性发展。
学生个性发展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包括智力、情感、社会和身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这种发展不仅仅是按照传统的标准来衡量,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来进行评价的。
学生个性发展是学生心理健康和成长的关键,也是教育创新的核心之一。
那么,教育创新是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呢?教育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教育创新不是要改变学生,而是要尊重学生。
教育创新要看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共性需求,还要注重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这种满足不是简单地给出更多的选择,而是要通过创新教育实践,发掘学生身上的潜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创新不仅仅是让学生得到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创新教育实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发现的乐趣,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第三,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体验。
教育创新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体验,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这种个性化学习体验不仅包括个性化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还包括个性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总之,教育创新和学生个性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教育创新旨在通过创新教育实践,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的自由和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最大化。
教育创新与大学生成长
教育创新与大学生成长教育创新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它承载着培养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使命。
大学生作为教育创新的对象和受益者,其成长与教育创新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教育创新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教育创新策略。
一、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教育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注重统一性,忽视了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而个性化教育致力于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优势和潜力,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评价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个性化教育对大学生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首先,它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而通过个性化教育,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个性化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潜力,个性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多元化的能力和素养。
二、跨学科教育跨学科教育是教育创新中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传统的教育体系通常将知识划分为学科的“水坑”,学生在其中学习专业知识,很少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
而跨学科教育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鼓励学生从多个学科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跨学科教育对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现代社会,问题往往是复杂的,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
跨学科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打破学科壁垒,拓宽思维视野,培养跨领域思考和合作的能力。
其次,跨学科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往往源于不同领域的交叉和碰撞,跨学科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教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理论的传授,忽视了实践环节的重要性。
而实践教育强调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育改革中的学生个性发展与创新能力培养
教育改革中的学生个性发展与创新能力培养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下,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焦点。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只着眼于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创造力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育改革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
一、多元化的教育理念要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教育理念的多元化是首要的。
传统的教育模式追求的是统一而标准化的教育,在效率的同时忽略了学生的多样性。
因此,我们应当鼓励教育机构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校中积极参与决策,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需要提供一个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这个环境应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进行学习,而不是被限制在传统的学科框架中。
通过灵活的课程设置和多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潜能并发展自己的特长。
三、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应该从小学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我们可以引入项目制学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创新思维。
同时,科技教育也应该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科学思维。
四、跨学科教育的推行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跨学科教育也变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学科教育局限于特定领域的知识传授,而跨学科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引入跨学科项目和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在不同学科的融合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教师是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推动者。
因此,在教育改革中应该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
通过持续的培训和学习,教师能够掌握最新的教学理论和教育方法,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培养创新能力。
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
学生需要学会自主设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找到学习资源和评估学习成果。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展现个性、挖掘潜能,并形成持续学习的习惯。
创新教育方法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影响
创新教育方法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影响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传统的教育方式常常倾向于以统一的标准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求。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创新教育方法逐渐兴起,并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教育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掌握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相对于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通过项目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潜力。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创新教育方法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强调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常常需要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这种合作方式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懂得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提高沟通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同时,团队合作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对学生个性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三、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创新教育方法注重发掘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兴趣,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创新教育方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和创造力。
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项目选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学习和探索,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为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教育方法强调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常常只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训练。
而创新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思辨和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判断能力。
学生个性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方案
学生个性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方案一、前言现代社会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创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化的成长和激发创新创业潜能成为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学生个性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互关系,提出一套指导方案。
二、学生个性发展的意义学生个性发展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个性形成在学生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学生个性发展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优势,并在这些领域获得成就感,塑造自信心。
此外,个性发展也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个性发展的途径学生个性发展的途径多种多样,包括学校教育、课外活动、社交实践等。
学校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开展社团组织,激发学生的兴趣。
此外,学校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实习经历等,让学生接触社会,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四、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重要手段。
对学生而言,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市场意识,为将来的创新创业奠定坚实基础。
对社会而言,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五、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为了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
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举办创业讲座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实际情况。
六、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方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共同合作来实现。
学校可以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平台,家庭可以提供支持和鼓励,社会可以提供实习机会和创新创业资源。
三者的合作可以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为学生的创新创业之路铺平道路。
七、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挑战和对策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如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不足、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不足等。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创新创业比赛、组织创业沙龙等方式增加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 展大学 生个性 ,不仅 是 当今社 会发展 的要 求 , 而且是 教育本 质 的回归 。 教育 就是 开发学 生潜 能的教
性格 等心 理 因素 , 是成 才 的决定 因素 。
第二 , 性 倾 向性是 人 才 发展 的 动力 系统 . 性 个 个
的心理发 展是人 才发展 的优 势砝码 。 个性 发展 的前提
育, 发展 学生个 性 的教育 , 是人 尽其才 、 人人 得 以成才 的教育 。传统 的教育 观念 强调人 的全 面发展 , 忽视 而
人 的个性 发展 . 把人 的个性 发展 与全 面发展人 为 割裂 开来 . 注重 教育 的社 会 功 能 , 视 了教育 促 进人 的 只 忽 个 性完 善发展 的最 基本 功能 , 而在 客观上 扼杀 了学 从 生 的想 象力 与创造 性 。 而创新 教育 实质上 就是 一种 以 创新 型人才 培养为 目标 ,以培养学生 的创新 意识 、 创
性 的 心 理 特 征 的 总 和 。 从 教 育 学 角 度 来 看 , 性 是 与 个
“ 有属性 ” 特 相近 的一个 范畴 。 指个体 所拥 有 的基于其 生 理基础并 受社 会文 化影 响而形成 的 内在精神 属性 。 具 有独 立 的个 性 , 才会 有 独立 的思 考 , 会 有批 判 的 才 思 维和创新 。 第一 , 性 不是 天 生 就有 的 , 是在 遗传 的基 础 个 而
第四, 个性 发展 意味着个 体 的全面发 展 。个 性发 展 意 味着 包含 个体 特 异性 在 内的类 主体 的共 性 发展 与全面 发展 。 教育 全面性 的实质 在于个性 和谐 全面 的 发展 , 而不是 千人一 面 的平 均发 展 。 以 , 所 个性 发展其
个性指 一个人 的整 个精 神面貌 , 即具有 一定 倾 向
是承 认个体 的差 别性 , 使学 生 的主体 差异性 得 到尊 应
重 和保护 , 而不 是抹杀 或忽视 这种 内在的差 别 。
第二, 三 个性 不等 同于个性 化 个性 是个 体差 异面 与 类 主体( 类) 同面 的统 一 。 即个 别 与一 般 的统 人 趋 也
一
。
学 生 的个性 差异 面就心 理或 生理而 言都 只是 一个
上 通过 环境 、 育 的影 响 , 社会 生 活实 践 中逐 渐 形 教 在
实就是 在全 面发展 的要求 下 , 助个体 的智慧 努力探 借
索。 不断 构建 优 良品质 。 从外 在 规律 转 化到 个体 内心
需要 的 自主 自律 的过程 。
综 上所述 . 大学 生 的个 性化 发展就是 教育 者在 教
论大学生个 性发展与创新教育
徐 光 辉
摘 要 : 于创 新教 育促 进 大 学 生 个性 发 展 , 当前 高等教 育改 革 必 须研 究的 课 题之 一 。 新 人 才培 养 应 注 重 个性 化 发展 关 是 创
与 多样 化教 育 。 大学 生 个性 发 展 和 创 新教 育 的 内涵 、 要 性 两 个 方面 为 基础 , 述 了促 进 大 学 生 个性 发展 的创 新 教 育 以 重 阐
育 的不 同阶段 运用各 种教 育手段 , 注重影 响学 生个 性
成 和表现 出来 的 。 是个性 倾 向性和个 性心理 特征 的 它 有 机统一 体 。一 般认 为 , 个性 包括 智力 因素 和非智 力 因素 。 力 因素包括 注意力 、 察力 、 忆力 、 智 观 记 想象 力 、 思 维力 、 作力 等 , 操 它是 成才 的必要 因素 , 但不 是决定 因素 : 非智 力 因素包 括 兴趣 、 机 、 动 情感 、 意志 、 质 、 气
个 性 的 发 展
一
性解 放 、 强调个 人成就 、 平等 及个人 独特性 , 并在 以后
的时代 愈 演愈 烈 的一种 思 潮 ; 在思 维 方式 上 。 求个 追 体 自由 和发展 . 价值 取 向上 , 视个 人 对社 会 的依 在 无
、
大 学 生个 性 发 展 内涵 及 重 要 性
赖, 不顾 社会发 展规 律 、 社会 合力 对个人 的制约作 用 。
形成发 展 的各 种 因素发掘 学生个 性潜 能的 同时 , 找 寻 每一个 学生 身上 的优势 点和 闪光 点 , 帮助学生 发现 其 自身潜 藏 的优势 能量 。 随着人类 向信息 时代 的迈进 ,经济 加速发 展 , 社 会 竞争 加剧 ,世界 多元化 的交融 和 冲突等 日趋 显著 ,
重 庆科 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1年 期 0 第1 0
Junl f hnqn nvrt o c ne ad Tcnl ySc i csE i n N . 2 1 ora o ogigU i sy fSi c n eho g (oi S e e d o ) C e i e o l ac n  ̄ o1 00
中性概 念 .它 是对 学 生各 种 身心 状态 的一种 客 观反 映 ; 同面就是 任何个 人都具 有 的共性 。个 性化 是西 趋 方 自文艺 复兴 以来广泛 流传 的一种 追求个 性 自由 、 个
新 精 神 、 新 思维 、 新 人格 、 新 能力 为 突破 口 , 创 创 创 注
重挖 掘和开 发学生 的创造 潜能 , 遵循 创新性 人才 的发 展规 律 . 培养 创新 性 人 才 的实践 活 动 过程 , 一 过程 这 不பைடு நூலகம் 有利于 社会 的发展 , 也能 极大地 促进 大学 生个体
途径。
关 键 词 : 新 教 育 ; 性 发展 ; 学 生 创 个 大 中图 分 类 号 : 6 1 G 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1 9 ( 0 0 0 — 1 6 0 17 — 9 92 1 )1 06 — 3
作 者 简 介 : 光辉 (9 1 , , 东 东营人 , 士 , 国石 油 大 学 ( 东 ) 山 东青 岛 26 5 ) 学化 工 学 院 助教 . 究 方 徐 18 一) 男 山 硕 中 华 ( 6 55 化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