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证据
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
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
民事诉讼证据是民事诉讼活动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能够用于认证诉讼双方宣称事实、发出道歉或质证被告。
根据中国民事诉讼法,证据分为书证、物证和见证三种。
一、书证
书证是线上记录或纸质文件,用来证明和录入沟通过程、文件的内容或者某项事物的
存在的客观材料,通常有书面合同、企业内部文件,工作小组会议记录,银行存款证明,
电影拍摄记录等等。
二、物证
物证是包括但不限于实物和该实物上的任何特征性形象、字体等客观事实的性质,包
括文件记录以外的事实,如被告的财物,涉案的物品,原告的受伤处,以及特定的物理损
坏痕迹等。
三、见证
见证就是依据当事人及其双方的证人的事实证词,如口头或书面的证言,现场检查,
鉴定专家报告,实证报告等,均可作为见证证据用以证明当事人的主张事实真实性。
四、其它证据
其它事实证据也包括了笔录、复印件和视听磁带等,它们也可以作为诉讼双方质证和
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
此外,可以作为证据的还包括构成案件存在必要条件的种类、事实
或主张的陈述,公共记录和法律文书等。
总之,上述书证、物证、见证以及其它证据是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证据种类,其真实
性的验证,可作为当事人在诉讼中起证明作用,帮助法院准确、公正地判断事实,认定当
事人的权益。
简述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和种类
简述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和种类
民事诉讼证据是指用于支持当事人主张或反驳对方主张的一切可以对案件事实认定起证明作用的材料、信息、物品等。
证据在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帮助法院判断事实的真实性,确定责任和判决结果。
常见的民事诉讼证据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 书证:包括合同、凭证、发票、往来信件等书面文件,是最常见的证据形式,具有较高的证明力。
2. 物证:包括货物、文件、物品、痕迹等客观存在的物体和物质,可以作为证据证明案件的事实。
3. 视听证据:包括录像、录音、摄影等可以通过视听方式记录的证据,可以直接呈现案件的事实。
4. 证人证言:证人是指可以提供与案件有关的证言的人,其口头陈述的内容可以作为证据。
证人证言需要在法院的严密审查下采信。
5. 当事人陈述:包括原告、被告以及其他与案件有关的当事人口头陈述的内容,也可以作为证据。
6. 鉴定证据:包括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结论和专家提供的鉴定意见,可以对案件的事实进行科学评价和鉴定。
7. 异议和证据举证: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提出异议,并依
法提供证据进行质证,以有力反驳对方的主张。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需要根据举证责任主动收集、保存和提供证据,法院会依据证据的证明力和可信度对其进行审查和采纳。
同时,法院也会依法保护当事人的证据权利,确保诉讼公正和合法。
民事诉讼证据目录范本
民事诉讼证据目录范本在民事诉讼中,证据是支持诉求、还原事实真相的关键。
为了使证据能够清晰、有条理地呈现在法庭上,一份规范、准确的证据目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个较为通用的民事诉讼证据目录范本,并对其各部分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一、证据目录表头|序号|证据名称|证据来源|证明对象|页码|||||||二、序号按照证据提交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从 1 开始依次递增。
三、证据名称应当准确、简洁地描述证据的具体内容。
例如:“借条原件”“合同复印件”“通话录音光盘及文字整理稿”等。
四、证据来源说明证据是如何获取的,常见的来源包括:当事人自行收集、证人提供、公安机关或其他行政机关出具等。
比如:“由原告自行保存”“由证人_____提供”“由_____公安局出具”。
五、证明对象这是证据目录中最为关键的部分,需要明确阐述每份证据所能够证明的具体事实或主张。
例如:1、“借条原件”用于证明被告向原告借款的事实及借款金额、还款期限等约定。
2、“合同复印件”证明原被告之间存在合同关系,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约定。
3、“通话录音光盘及文字整理稿”证明被告在通话中承认欠款事实。
六、页码为了方便法庭查阅和引用证据,需要对每份证据在证据材料中的页码进行标注。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进一步展示证据目录的编制:案例背景:原告张三起诉被告李四,要求李四归还借款本金 10 万元及利息。
张三主张,李四于 20XX 年 X 月 X 日向其借款 10 万元,约定年利率为 10%,还款期限为 20XX 年 X 月 X 日,但到期后李四未还款。
证据目录如下:|序号|证据名称|证据来源|证明对象|页码||||||||1|借条原件|由原告张三持有|证明被告李四向原告借款 10 万元,约定年利率 10%,还款期限为 20XX 年 X 月 X 日|1-2||2|银行转账凭证复印件|由原告张三从银行打印|证明原告张三于20XX 年 X 月 X 日向被告李四的银行账户转账 10 万元|3-4||3|微信聊天记录截图及文字整理稿|由原告张三手机截图并整理|证明被告李四在借款到期后,原告多次向其催讨欠款,被告承认欠款但表示暂时无力偿还|5-8|需要注意的是,在编制证据目录时,应当确保所提交的证据真实、合法、与案件具有关联性。
马工程《民事诉讼法》第07章 民事诉讼证据
(4)乙家的铁棒在汽车被砸前已经丢失。
?台湾地区首例性骚扰案
甲证据
1、自己在“巴塞隆纳KTV”松山店遭到乙性骚扰 当天的日记(甲有多年写日记的习惯)
本证与反证一般不能并存。 本证的证明标准要求更高,必须使法官达到 确信的程度;反证的证明标准则低一些,只要足 以动摇法官的心证、使待证事实真伪不明即可。
案例:王家狗 咬张
张起诉王:
1、王提供的自己家狗照片(身体娇小无攻击性), 证明张受伤不是自己家的狗咬的。
2、王提供的李某的证人证言,证明张是自己跌倒 摔伤的。
例题:(08司考第98题)
在案件的一审过程中,关于本案的证据,下列选项正确
的是( )
A.因旷工而被甲公司开除了的甲公司原员工于某所提供的证言不能 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
B.吕某在采访甲公司某名保安时,采用录音笔偷录下双方的谈话, 因该录音比较模糊,所以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
C.甲公司提供的考勤数据表,属于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不能单 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
出来,这就是证据的形式客观性。 • 其次,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必须反映客
观实际情况,这就是证据的内容客观性。 • 证据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证据不具有丝毫主观的
成分。
(二)关联性
证据的关联性,又称相关性,是指只有与待证的 案件事实之间存在客观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的 事实,才能成为民事诉讼证据。
出现上述情形,法院应当结合其他证据和案件具体情 况,审查判断书证复制品等能否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 根据。
描述我国民事诉讼证据类型
描述我国民事诉讼证据类型
根据民事诉讼法律规定的民事诉讼证据的表现形式为标准,我国民事诉讼证据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以下七种:
1. 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所记载的内容表达的与案件事实有关的人的思维或者行为的书面材料。
2. 物证:是指以物质材料的存在、形状、质量、规格、特征等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3. 视听资料:是指利用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反映的声音、图像以及电子计算机储存的数据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4. 证人证言:是指证人就自己所知道的案件事实向法院所作的陈述。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但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5. 当事人陈述:是指当事人在诉讼中就与本案有关的事实,向法院所作的陈述。
当事人陈述的内容可以是与本案有直接关系的事实,也可以是与本案有关联的事实。
6. 鉴定结论:是指鉴定人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对民事案件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和评定后得出的结论性意见。
7. 勘验笔录:是指审判人员或者法院指派的人员对案件现场或者与案件有关的物品、材料进行实地勘验、检查、测量、检验和制作的笔录。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法律法规。
民事诉讼证据
民事诉讼证据民事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材料。
民事诉讼证据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即客观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客观性指作为民事证据的事实材料必须是客观存在的。
也就是说,作为证据事实,它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以真实而非虚无的、客观而非想象的面目出现于客观世界,且能够为人所认识和理解。
为此,一方面要求当事人在举证时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供真实的证据,不得伪造、篡改证据;要求证人如实作证,不得作伪证;要求鉴定人提供科学、客观的鉴定结论。
另一方面,要求人民法院在调查收集证据时,应当客观全面,不得先入为主;要求人民法院在审查核实证据时必须持客观立场。
关联性指民事证据必须与案件的待证事实之间有内在的联系。
也就是说,只有对于认定要件事实有帮助的事实材料才有法律意义。
这种事实材料所表现出来的关联性一般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1. 直接的联系,如事实材料所反映出来的事实本身就是待证事实的一部分;2. 间接的联系,如事实材料所反映出来的事实能够间接证明某一待证事实成立。
合法性指作为民事案件定案依据的事实材料必须符合法定的存在形式,并且其获得、提供、审查、保全、认证、质证等证据的适用过程和程序也必须是合乎法律规定的。
表现形式根据民事诉讼法律规定的民事诉讼证据的表现形式为标准,我国民事诉讼证据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七种。
书证1.书证的概念与特征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所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真实的证据。
这种物品之所以称为书证,不仅因它的外观呈书面形式,而更重要的是它记载或表示的内容能够证明案件事实。
从司法实践来看,书证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书证的表达方式上来看,有书写的、打印的,也有刻制的等;从书证的载体上来看,有纸张、竹木、布料以及石块等。
而具体的表现形式上,常见的有合同、文书、票据、商标图案等等。
因此,书证的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各种书面文件,但有时也表现为各种物品。
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规定
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规定证据在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法院在裁决案件时的主要依据之一。
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规定十分详尽,旨在确保诉讼的公正、合法和有效进行。
本文将就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规定进行探讨。
一、证据的定义及种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据是指用于证明当事人主张或对方辩称的事实或者法律关系的材料、物证、现场勘查、鉴定结果、书证、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律师意见等所能提供的真实和具体的事实元素。
根据法律的规定,证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书证:书面的合同、凭证、债权债务关系书面记录等;2. 物证:物质证据,例如涉案物品、信件、照片、录像等;3. 证人证言:除当事人外,其他人对案件事实的陈述;4. 鉴定结果:对有争议的事实或物品进行鉴定,由专业机构或人员提供的意见和结论;5. 勘验笔录:法院对案件现场的实地勘查记录;6. 认定的事实:法院经过审理、调查,相信其真实性的事实;7. 当事人的陈述:当事人在法庭上主动陈述的事实;8. 律师意见:当事人的律师就案件事实或法律问题提出的意见。
二、证据的收集和提交诉讼各方应当自行提供并保全证据,并有义务告知法院。
法院在审理案件时,负有调查证据的责任,可以依法调取相关证据材料。
在提交证据时,应当注重以下几点:1. 证据的清晰性: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模糊、不清晰或伪造的证据;2. 证据的充分性:确保证据的全面性和丰富性,以便更好地证明所主张的事实;3. 证据的合法性:确保证据的取得方式符合法律规定,避免使用非法手段获取证据;4. 证据的保存:在诉讼过程中,各方应当妥善保存证据,以备双方参与诉讼和法院审理时使用。
三、证据的认定和证明在民事诉讼中,证据的认定和证明由法院负责,各方有权就证据争议提出质证和辩论。
法院应当依法审查、判断证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并就证据力进行综合评价。
对于民事诉讼中的具体证据,应当注意以下问题:1. 书证的认定:法院对于书证的认定,应当综合考虑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2. 物证和鉴定结果的认定:法院应当审查物证的真实性和相关鉴定结果的专业性,确保其合法有效;3. 证人证言的认定:法院应当综合权衡各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可信度和相关证据的一致性;4. 当事人的陈述和律师意见的认定:法院应当审查当事人的陈述和律师意见的合法性和逻辑性。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一、引言在民事诉讼过程中,证据是裁判案件的重要依据之一。
证据规则的适用对案件的判决结果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在民事诉讼中,严格遵守证据规则是非常重要的。
二、证据的定义和分类证据是指当事人为了证明自己主张的事实或反驳对方主张的事实,而提供给法庭作为裁判的依据的材料。
根据其来源和形式的不同,证据可以分为三类:书证、物证和证人证据。
1. 书证书证是指以书面方式表达的证据,包括合同、协议、函件、票据、账簿等。
书证是最为常见的证据形式,其真实性和完整性都对案件的判决结果具有重要意义。
2. 物证物证是指可以直接呈现给法庭的物品或其副本,如照片、视频、录音等。
物证对于一些无法以文字形式表达的事实具有重要的证明作用。
3. 证人证据证人证据是指当事人或第三人在法庭上就事实作证,提供证言作为证据的一种形式。
证人证据在某些案件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同时也需要注意其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评估。
三、收集和保全证据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应当及时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并采取合适的措施予以保全。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有权申请法院采取财产保全、证据保全等措施,确保相应的证据在诉讼过程中不会丧失或被毁损。
四、证据的举证责任和举证能力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需要履行举证责任并具备相应的举证能力。
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于自己主张的事实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予以证明。
举证能力则是指当事人具备搜集、保存和出示证据的能力。
五、证据的原则在民事诉讼中,证据的收集和使用需要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则,以确保案件的公正、公平和合法。
1. 主体自由原则当事人有权自由选择证据,并在法庭上提出。
法院应尊重当事人的主体自由权利,不得将其强制要求提供某种具体证据。
2. 重心倾斜原则重心倾斜原则是指在确定事实是否成立时,应采取有利于事实查清的态度。
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应当得到充分的审查和评价,不能轻易否定或忽视。
3. 公证原则民事诉讼中,涉及书证的证据应尽量通过公证机关加以认证。
民事诉讼证据详解
民事诉讼证据详解在民事诉讼中,证据是决定案件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它就如同拼图的碎片,只有当这些碎片完整、准确地拼接在一起,才能呈现出案件的真实全貌。
那么,什么是民事诉讼证据?它又包括哪些种类?如何收集、保存和运用这些证据呢?接下来,让我们详细探讨一下。
一、民事诉讼证据的定义和重要性民事诉讼证据,简单来说,就是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各种材料。
它是法院认定案件事实、作出裁判的依据。
没有充分、有效的证据,当事人的主张就可能无法得到支持,诉讼请求也可能会被驳回。
例如,在一个买卖合同纠纷中,如果卖方主张买方未支付货款,那么卖方就需要提供合同、发货凭证、买方的签收记录、双方的沟通记录等证据来证明买方确实未付款。
反之,如果买方主张已经付款,也需要提供付款凭证等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可以说,证据是民事诉讼的基石,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二、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诉讼证据主要包括以下八种:1、当事人的陈述当事人对案件事实的陈述,是证据的一种形式。
但由于当事人与案件存在利害关系,其陈述的真实性可能需要结合其他证据进行审查判断。
2、书证书证是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所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常见的书证有合同、借条、收据、发票等。
3、物证物证是以其外部特征、物质属性、存在状况等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比如,在交通事故案件中,受损的车辆就是物证。
4、视听资料视听资料包括录音、录像、电子数据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视听资料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5、电子数据电子数据是指通过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
6、证人证言证人就其知晓的案件事实向法院所作的陈述。
证人需要出庭作证,并接受当事人和法院的询问。
7、鉴定意见在诉讼过程中,对于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由具备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出具的鉴定意见。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在民事诉讼中,证据是法院判断事实、认定权益的重要依据。
因此,有关证据的规则对于保障诉讼公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介绍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
一、举证责任与公证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有举证责任,并需要提供证据来支持其主张。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原告应当首先提供证据,被告可以提供相反的证据进行辩护。
为了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当事人还可以选择对证据进行公证。
通过公证,可以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和效力,并增加其在法庭上的说服力。
二、证据的形式与收集证据可以是各种形式的材料,包括书面文件、口述陈述、视听资料、物证等。
当事人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证据形式来支持其主张。
在收集证据时,应注意合法性和合规性,避免使用非法手段获取证据,如非法窃听、录音录像等行为。
三、证据的查验与质证在庭审过程中,法庭会对提供的证据进行查验和质证。
查验是指法院对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核实;而质证则是指当事人对对方提供的证据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质疑。
通过查验和质证,可以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排除不真实、不合法的证据对案件的干扰。
四、证据的充分性与证明力证据在法庭上的力量取决于其充分性和证明力。
充分性是指证据对于判断争议事实的能力,即证据是否足以支持当事人的主张。
证明力则是指证据对法官的说服力,即证据是否能够使法官信服其所证明的事实。
因此,在提供证据时,当事人应选择有力的、能够充分证明其主张的证据。
五、证据的排除与推定在民事诉讼中,有些证据可能会被排除或具备推定力。
排除是指法院根据法律规定或法官的判断,认定某些证据不服从诉讼法则,无法作为证据使用。
推定则是指法院按照一定的推理方式,根据已有的证据对某个事实作出推定。
排除和推定的目的都是为了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和准确性,保证审判的公正性和效率性。
六、证据的保全与审查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申请证据的保全,以防止证据的灭失或损毁。
保全措施包括查封、扣押、冻结等,旨在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第十章 民事诉讼证据
原始证据vs派生证据
• 证据的来源不同 • 原始证据: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而未经中 间环节传播的证据。 • 派生证据(传来证据)指由原始证据 衍生出来的证据,是经过对原始证据的复 制、转述、摘抄等中间环节形成的证据。
• 孙某杀人,在现场留下一只鞋,被侦查人 员在勘查现场时提取作为证据,可能属于( ) A. 传来证据 B. 直接证据 C.间接证据 D.原始证据
鉴定结论
文书鉴 定 会计鉴定 医学鉴定
A物品
工程质量鉴定
产品质量鉴定
思考题:鉴定人与证人的区别?
• 关于证人与鉴定人的区别,下列哪些选项是 正确的? • A.证人只能就其所见所闻如实陈述,不 能发表对案件的意见;而鉴定人则要对其所 鉴定的事项发表意见 • B.证人无须具备专业知识;而鉴定人要 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 C.证人是不可替代的;而鉴定人是可以 替代的 • D.证人不属于回避的对象;而鉴定人属 于回避的对象
四、证人证言
• (一)概念 • 证人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就他所了 解的案件事实向法院所作的陈述。 • 重点了解我国的证人制度 • (二)证人的范围: •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 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 • 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 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 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可以作为证人。
• 《民诉证据若干规定》第78条
•4、最佳证据
• 某一特定的有关案件的事实,只能采 用能够寻找到的最为令人信服和最有 说服力的有关最佳证据方式予以证明 • 《民诉证据若干规定》第77条规定
第十一章 民事诉讼证明
• 第一节 证明对象 • 第二节 证明责任 • 第三节 民事诉讼证明活动
诉讼中的证据和证明结构
直接证据vs间接证据
第九章 民事诉讼证据
——证据论 (重点★ ★ ★ ★ ★ )
民事纠纷解决的三段论
• 在一起简单的买卖合同纠纷中,卖方想要求买方支付货款。 • 他第一步要考虑的是自己的权利是否为法律所保护。 • 他第二步要考虑的是保护自己权利的法律规范都规定了那些事 实是需要证明的。 • 第三步则是,如何证明这些法律所规定的待证事实的存在。 【用证据】
3,客观性不否认证据的提出和运用具有主观的一面: 如,证人向法院提供的证言必然会有他个人表述上的痕迹。
(二)关联性 1,含义
证据材料与待证的案件事实存在一定的联系
Eg1:合同书与买卖合同发生这一案件事实 Eg2:结婚证与婚姻关系存在这一案件事实
2,联系的类型
(1)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前者如:医生手术后将手术刀留在病人体内与医疗过失 之间
后者如:被告车辆在事故发生后,送到修理厂,现场遗 留车漆与被告是侵权行为人之间的关系。
2,联系的类型
(2)肯定的联系和否定的联系
前者如:目击证人甲提供的乙是侵权人的证言 与乙是侵权人之间的联系 后者如:证人丙提供的交通事故发生时被告乙 正和自己在家里看电视的证言与乙是侵权人之间 的联系
3,如何识别关联性
案例:上述案件中,如果被告一方面承认有借款事实,另一
方面又主张自己已经还清时,对债务已经还清这一待证事 实由被告来负担证明责任。如被告向法院提交了原告出具 的还款收据,则,该收据是本证还是反证?
因此可以看出:
1,本证和反证的划分与证明责任密切相连;
2例
案例:甲向法院起诉称,乙打伤了自己,请求损害赔偿 。他向法院提供了以下证据:
1,目击证人丙所提供的乙伤害自己的证言; 2,乙打自己所用的木棒; 3,医院所拍的自己小腿骨折的片子; 4,乙的好朋友丁提供的如下证言:“3.18号听乙说他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种类和效力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种类和效力民事诉讼中,证据的种类和效力是案件审理和判决的重要依据。
证据可以是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形式,其效力如何,对案件的裁决和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对民事诉讼中常见的证据种类和它们的效力进行介绍。
一、书证书证是指以书面形式存在的证据,包括合同、凭证、账簿、信件等。
书证具有较高的证明力,因为书面材料经过签字、盖章等环节,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法庭一般会优先考虑书证作为证据,特别是合同等法律文件,对案件事实的确认起着重要作用。
二、物证物证是指以实物形式出现的证据,包括物品、标本、残留物等。
物证作为直接的物理证据,往往具有较高的说服力。
它不仅可以证明案件的相关事实,还可以帮助法庭了解案件的真相。
物证的展示需要通过鉴定和证明,只有在法庭确信其真实性的情况下才会被采纳作为有效证据。
三、视听资料视听资料是指通过视觉或听觉方式获得的证据,包括录像、录音、相片、影像等。
视听资料的出现使得证据的获取更加直观和可信,可以记录下具体的过程和现场情况。
但是,相对于书证和物证,视听资料的真实性较为容易被质疑,因此法庭对其的采纳会更为审慎,需要鉴定和认定其真实性并结合其他证据进行综合判断。
四、证人证言证人证言是指具有特定信息和知识的人对案件事实进行陈述和证明的过程。
证人证言作为对案件真相的直接表述,具有重要的证明价值。
证人的证言在法庭上需要经过严格的质询和辩护,法庭会对其言词进行评估和权衡,并结合其他证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来做出判断。
五、鉴定意见鉴定意见是通过专业的技术鉴定或者专家评估来确认案件事实的结论。
鉴定意见在判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专业的技术知识和分析能力使得鉴定意见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一般鉴定意见是由经过法律认可的鉴定人或专家团队出具,法庭会对其作出合理的评估和运用。
六、电子数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数据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逐渐凸显。
电子数据包括电子邮件、短信、微信聊天记录、银行流水等,通过电子设备和网络进行的交流和记录。
民事诉讼证据规则(2023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
民事诉讼证据规则(2023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决定》已于2023年10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77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3年5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2023年12月25日法释〔2023〕19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1次会议通过根据2023年10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77次会议《关于修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决定》修正)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审理民事案件,保障和便利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民事审判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一、当事人举证第一条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应当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
第二条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
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第三条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或者对于己不利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
在证据交换、询问、调查过程中,或者在起诉状、答辩状、代理词等书面材料中,当事人明确承认于己不利的事实的,适用前款规定。
第四条一方当事人对于另一方当事人主张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既不承认也不否认,经审判人员说明并询问后,其仍然不明确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视为对该事实的承认。
第五条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的,除授权委托书明确排除的事项外,诉讼代理人的自认视为当事人的自认。
当事人在场对诉讼代理人的自认明确否认的,不视为自认。
第六条普通共同诉讼中,共同诉讼人中一人或者数人作出的自认,对作出自认的当事人发生效力。
必要共同诉讼中,共同诉讼人中一人或者数人作出自认而其他共同诉讼人予以否认的,不发生自认的效力。
民事诉讼 证据规则
民事诉讼证据规则
1. 民事诉讼中,证据可是至关重要啊!就好比打仗时的武器一样,没它可不行!比如说你被人告了,对方说你欠他钱,可你根本没这回事儿,这时候你的证据就能证明你的清白呀!
2. 证据规则不是那么容易懂的呀!但你要是搞懂了,那就厉害了!就像你知道了游戏的攻略一样能轻松过关。
假如有人诬陷你偷东西,你拿出自己当时不在场的证据,这不就真相大白了嘛!
3. 证据得是真实可靠的哟,可不是随便什么都能当证据的呢!这就像盖房子得用坚固的材料,不然房子会塌的呀!比如你说对方打了你,那得有照片、医院证明这些实在的证据呀!
4. 注意证据的收集和保存呀!不能马虎的!这就好像收藏宝贝一样,得小心呵护。
假设你有个重要的合同,那可得好好保管,万一打官司要用呢!
5. 在民事诉讼中巧妙运用证据规则,那可真是如鱼得水呀!就像武林高手拿着趁手的兵器。
比如对方想抵赖,你甩出有力证据,让他无话可说,多爽啊!
6. 证据规则真的要好好研究呀!不然会吃亏的呢!这就如同走路不看路会摔跤一样。
要是在法庭上因为不懂证据规则而输了官司,那多冤呀!
结论: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太重要了,大家一定要重视并学会运用呀,这样才能在诉讼中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民事诉讼是指民事主体因合同纠纷、侵权行为等引起的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依法解决争议的一种司法活动。
在民事诉讼中,证据的作用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案件的胜败。
因此,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是以"谁主张,谁举证"为原则的。
也就是说,原告主张的事实,由原告举证;被告反驳的事实,由被告举证。
这一原则体现了公平公正的法律精神,对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起着重要作用。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民事诉讼中的证据类型。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主要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和鉴定意见等。
其中,书证是指各种书面文件,如合同、发票、凭证等;物证是指可以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物品,如被损坏的物品、照片、录像等;证人证言是指当事人或者与案件有关的第三人对案件事实的陈述;鉴定意见是指有专门知识的人对案件事实进行的鉴定结论。
这些不同类型的证据在不同的案件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对于证明案件事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再者,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在民事诉讼中,证明标准是指对证据的证明力大小所作的规定。
一般来说,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可以分为两种,即"充分证明"和"足以推定"。
"充分证明"是指证据能够证明所主张的事实成立;"足以推定"是指证据虽然不能直接证明所主张的事实,但可以根据常识和经验对事实进行推定。
在实际的案件审理中,法院会根据不同的案件情况和证据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证明标准,并作出相应的判决。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举证责任。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自己主张的事实负有举证责任。
对于原告来说,如果原告不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法院是不会轻易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的;对于被告来说,如果被告不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自己的辩护事实,法院也不会轻易支持被告的辩护意见。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举证技巧与注意事项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举证技巧与注意事项在民事诉讼中,证据的举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举证不当可能导致案件败诉,因此需要掌握一些举证技巧和注意事项。
本文将从准备证据和举证过程两个方面,为您介绍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举证技巧与注意事项。
一、准备证据在进行民事诉讼之前,当事人需要准备证据以支持自己的主张。
以下是一些准备证据的技巧和注意事项:1. 确定证据类型:民事诉讼中常见的证据类型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和鉴定意见等。
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所需证据的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
2. 收集证据:当事人可以通过调取相关文件、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等方式收集证据。
如果可能,应尽量收集多种类型的证据,以增加证明力。
3. 保全证据:如果证据可能丧失或损坏,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
例如,可以申请对物证进行查封或冻结涉案财产等,以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 保存证据链条:在收集证据时,应保留与证据有关的所有信息和材料,并建立完整的证据链条。
证据链条能够证明证据的来源和真实性,对证据的后续使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举证过程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将准备好的证据提交给法庭。
以下是一些举证过程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1. 提供完整的证据清单:在举证过程中,当事人应向法庭提供完整的证据清单,并确保清单中列出的证据与案件的事实互相对应。
2. 妥善保管证据:为避免证据在举证过程中发生丢失或损坏的情况,当事人应当妥善保管证据并做好备份。
3. 依法履行举证责任:在法庭上,当事人应按照法庭的指示,逐一申报证据,并将证据出示给法庭和对方当事人。
4. 引导证人作证:如果需要证人作证,当事人可以通过提前与证人沟通,明确证人需要作证的内容,并在庭审过程中适时引导证人作证,以保证证人的证言准确、清晰。
5. 对抗对方证据:在交叉询问环节,当事人可以对对方提出的证据进行质证和驳斥。
如果需要,可以调取其他证据加以对抗。
6. 关注证据的可信度:在举证过程中,法庭会对证据的可信度进行评估。
如何正确选择民事诉讼的证据形式
如何正确选择民事诉讼的证据形式在民事诉讼中,证据的选择和形式非常重要。
选择合适的证据形式可以为案件的胜诉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
然而,许多人在选择证据形式时容易陷入困惑。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选择民事诉讼的证据形式。
一、文字证据文字证据是指以书面形式保存的证据,包括书信、合同、账目等。
文字证据具有明确、确凿的特点,通常被法庭认可并作为重要证据使用。
1. 出示原件在选择文字证据时,应尽量出示原件。
原件具有最直接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可以更有效地证明相关事实。
如果原件不可出示,应提供公证、复印件等作为替代。
2. 增加可信度文字证据的可信度很重要。
为增加可信度,可以寻求第三方的证明或鉴定。
例如,可以请专业人士对合同进行鉴定,或者请见证人出庭作证。
二、物证物证是指以物质形式存在的证据,例如物品、录音、录像等。
物证通常具有直观性和客观性,可以直接展示案件的相关情况。
1. 追求真实性物证作为直接证据,其真实性非常重要。
在选择物证时,应确保物证的真实性并避免伪造。
例如,在举证过程中,应保证物证没有被篡改或被替换。
2. 保存完好物证的保存状态也非常重要。
如果物证被损坏或毁坏,其证据力将大打折扣。
因此,在选择物证时,应尽量保证其完好无损,并妥善保存。
三、证人证言证人证言是指司法活动中,由知情人依法提供的证据。
证人证言通常能提供与案件相关的直接、间接、专业等证据,为案件解决提供重要线索。
1. 证人选择在选择证人时,应尽量选择与案件有密切关系的证人,例如目击事发经过的人员、相关专业人士等。
证人的选择应基于其在案件中所知情况的真实度和可靠性。
2. 面对面询问一般情况下,证人需要面对面地接受询问。
在询问证人时,应由法庭或律师进行询问,以确保证人的证言具有法律效力。
四、鉴定意见鉴定意见是指专门机构或专业人员对案件相关事实进行鉴定、检测、评估等的意见和结论。
鉴定意见通常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
1. 选择专业鉴定机构为确保鉴定意见的可信性和效力,应选择具有专业资格和经验的鉴定机构或专业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民事诉讼证据本章重点:1.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及特点2.民事诉讼中证明的对象及无需证明的对象3.民事诉讼证据的分类4.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5.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分配的原则6.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范围本章难点:1.民事诉讼中的证人证言2.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3.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的分配4.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范围本章教学时数:六学时第一节民事诉讼证据的特点和分类一、民事诉讼证据特点我国学者一般认为民事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
于是通常意义上讲,民事诉讼证据既是指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向法院提供的或者法院依职权收集的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各种材料,也是法院认定有争议案件事实的根据。
事实上,证据和证据材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虽然证据来源于证据材料,证据材料是证据的初始形态。
但证据与证据材料却有着明显的区别:首先,证据材料要成为诉讼证据,需经过质证,还要经过法庭的审核和认定。
其次,证据材料出现在诉讼的较早阶段,而证据则形成于诉讼的中后阶段,因为能否确定证据材料作为本案的证据只有在法庭调查终结和法庭评议以后。
因此,我们认为,所谓民事诉讼的证据仅指民事诉讼证据,它是指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客观事实。
民事诉讼证据的特点有三个,即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所谓民事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证据必须客观存在的事实,即具有客观性。
客观性是指民事诉讼证据本身是客观的、真实的,而不是想象的、虚构的、捏造的。
所谓关联性,是指证据与证明对象之间具有的某种内在的联系。
关于证据的关联性问题上,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认为证据应具有关联性。
证据材料最终被采信为证据的要经过两个阶段。
首先,必须看证据材料是否具有关联性,没有关联性的证据材料不能考虑采用为证据。
其次,对于有关联性的证据材料,还应就其关联性的程度加以评价。
所谓合法性,是指证据必须符合法律的要求,不为法律禁止,即具有合法性。
合法性不仅指证据必须按照法定程序收集和提供,还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条件。
概括起来,合法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首先,收集证据的合法性。
其次,证据形式的合法性。
第三,证据材料转化为证据的合法性。
指证据材料要成为证据必须经过法律规定的程序。
民事诉讼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与合法性是任何一件民事证据必须同时具备的属性,三者缺一不可。
但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之间又绝不能等量齐观。
客观性是民事诉讼证据的前提属性,没有客观性不可能有关联性和法律性。
只有具有客观性的证据材料才有可能具备关联性。
只有具有客观性和关联性的证据材料才有可能具有合法性。
而在某种意义上,合法性又是最重要的。
一个证据材料如果同时具备客观性与关联性但不具备合法性,一般来说它不可能成为民事诉讼证据。
例如,《民事诉讼法》第73条规定:“勘验人应当将勘验情况和结果制作笔录,由勘验人、当事人和被邀参加人签名或者盖章。
”也就是说,如果勘验情况和结果即使是客观的和与案件有关联的,但如果没有满足合法性的要求,即勘验人或当事人没有在笔录上签名或盖章,它仍不能成其为民事诉讼证据。
二、民事诉讼证据的分类民事诉讼证据的分类,是指依据一定标准对各种民事诉讼证据加以归类。
根据民事诉讼法律规定的民事诉讼证据的表现形式为标准,我国民事诉讼证据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七种。
(一)书证1.书证的概念与特征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所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真实的证据。
这种物品之所以称为书证,不仅因它的外观呈书面形式,而更重要的是它记载或表示的内容能够证明案件事实。
从司法实践来看,书证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书证的表达方式上来看,有书写的、打印的,也有刻制的等;从书证的载体上来看,有纸张、竹木、布料以及石块等。
而具体的表现形式上,常见的有合同、文书、票据、商标图案等等。
因此,书证的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各种书面文件,但有时也表现为各种物品。
书证在民事诉讼中是普遍被应用的一种证据,在民事诉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书证的分类书证可以根据不同角度按不同标准作以下的分类:(1)以制作书证的主体为标准进行的分类。
分为公文书和私文书。
公文书是指国家公务人员在职权范围内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其权限范围内制作的文书。
私文书是指公民个人制作文书。
区分意义在于判断文书是否真实的方式不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证据规定》第77条第1款,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依职权制作的公文书证的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
之所以公文书证的证明力大于其他书证,原因在于单位制作的书证是经国家机关、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照一定程序和格式,在行使自己职权范围内制作的各种文书。
例如人民法院的调解书、判决书、公证机关制作的公证书、婚姻登记机关颁发的结婚证、离婚证等等。
该类书证与其他书证相比更具客观性,只要没有相反证据加以推翻的话,其证明力应高于其他书证。
(2)以文书的内容和所产生的法律效果为标准进行的分类。
可分为处分性书证和报道性书证。
处分性书证是记载一定意思表示或行为而能设定、变更或消灭某一特定法律关系的书证。
如委托书、遗嘱、契约、合同等。
报道性书证,是指只是报道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不以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为目的的书证。
如日记、信件等。
依据该标准进行的划分意义在于,处分性书证能够直接证明有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因而具有较强的证明力。
报道性书证一般不具有直接的证明作用。
(3)以书证制作必须采用特定形式或履行特定手续为标准进行的分类。
可以分为普通书证和特定书证。
所谓普通书证是指具有一定思想内容,但法律不要求具备特定形式和履行特定手续的书证。
如收条、借据等。
特定书证,是指法律规定必须具备一定形式或必须经过特定程序或履行特定手续否则无效的书证。
例如,公证机关公证收养关系成立的文书、涉外公证的认证书等就是特定书证。
(4)按书证的制作方式和来源的不同进行的分类,可将书证分为原本、副本、复印件和节录本。
原本(或原件)是指文件制作人最初制作的文件;照原本全文抄录、印刷而具有原本效力的文件,称为副本;复印件是指用复印机复制的材料;节录本是指仅摘抄原本或正本文件部分内容的文件。
我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证据规定》对于该类书证的提交有不同的规定,民事诉讼法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提交原件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制件……。
”而《证据规定》第20条规定:“调查人员调查收集书证,可以是原件,也可以是经核对无误的副本或复制件。
是副本或者复制件的,应当在调查笔录中说明来源和取证情况。
对书证作上述分类,有助于掌握各种书证的不同特点并认定其法律效力,便于当事人举证,便于人民法院审查核实和判断书证。
(二)物证1.物证的概念和特征物证是指以其存在的形状、质量、规格、特征等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物证是通过其外部特征和自身所体现的属性来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它不受人们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物证是民事诉讼中重要的证据之一。
民事诉讼中常见的物证有:争议的标的物(房屋、物品等);侵权所损害的物体(加工的物品、衣物等);遗留的痕迹(印记、指纹)等等。
物证和其他证据相比,具有如下特征:(1)物证具有较强的客观性、真实性。
争议的案件事实都是已经发生了的,是现实的客观存在。
如果能够判定物证是真实的,不是虚假的,通过物证与案件事实的联系,就能够用其来证明案件事实,因而物证具有较强的证明力。
(2)物证具有独立的证明性。
物证是一种客观实在的,并不反映人的主观意志,比较容易审查核实。
不象证人证言和当事人陈述那样,容易受主观因素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
在大多数情况下,物证能独立证明案件事实是否存在,而不需要其他证据加以印证,即可成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例如,在因产品质量而引发的诉讼中,物证就可以直接作为定案的依据。
因为,该产品作为争议的标的物本身就是物证。
也就是说,只要查明该标的物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就可以直接认定案件事实,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从这个意义上讲,物证还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所以有人也称物证是“哑巴证人”。
(3)物证具有不可代替的特定性。
物证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具体物体和痕迹,具有自己的特有的特征,且被特定化于特定的物体之上。
因此,它是不能用其它物品或者同类物品来代替的,否则就不能保持原物的特征。
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物证必须提交原物。
”只有在提交原物确有困难时,才“可以提交复制品、照片”,但提交的复制品的一切特征必须与原物相同,照片也只能是原物的真实情况的反映。
这种复制品和照片,只是固定和保存原物的方法,作为物证的仍是原来的物品和痕迹,而不是复制品和照片。
2.物证的分类物证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按照与争议标的物的关系为标准,分为争议标的物的物证和非争议标的物的物证。
所谓争议标的物的物证,是指诉讼中的当事人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所指向的对象,例如,双方当事人争议的不动产(房屋、土地)和动产(珠宝、古董)等。
非争议标的物的物证,是指不是当事人民事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而是案件所涉及的作为物证的物品,例如,侵权行为所使用的工具等。
(2)按照物证是否便于保存为标准,分为易保存的物证和不易保存的物证。
易保存的物证,是指在常规条件下不易改变其原有特性的物证,例如,彩电、冰箱等。
不易保存的物证,是指在常规条件下容易改变其原有特性的物证,例如,药品、水产和食品等。
(3)依物证所起的证明作用不同,可以分为实物物证、痕迹物证、微量物证和气味物证。
实物物证,是指以物体本身起证明作用的物证,例如,房屋、汽车等。
痕迹物证是物体相互作用遗留的遗迹起证明作用的物证,例如,指纹、印记等。
微量物证,是指以存在少量物质起证明作用的物证,例如灰尘、粉末等。
气味物证是指以某种物质散发的气味来起证明作用的物证,如废气等。
(4)依物证的出处为标准,可分为原始物证和复制物证。
原始物证,是指凡证明内容直接来源于原始的物品,例如,劣质产品等。
复制物证,是指证明的内容来自于原始物证的复制品,例如,有瑕疵产品的复制件等。
3.物证与书证的区别物证与书证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主要区别在于:(1)物证以其存在、外形等外部特征和物质属性证明案件真实情况;书证则以文书或物品所记载的内容证明案件事实。
(2)法律对物证无特殊的形式上的特定要求,只要能以其存在、外形、特征证明案件事实,就可以作为物证;对书证则不同,法律有时规定必须具备特定形式或履行了特定的程序后,才具有证据效力。
(3)物证是一种客观实在,不反映人的主观意志;而书证是一定主体制作的,反映了人的主观的意志。
(三)视听资料1.视听资料的概念和特征视听资料,是指利用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储存的资料和数据等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种证据。
它包括录相带、录音片、传真资料、电影胶卷、微型胶卷、电话录音、雷达扫描资料和电脑贮存数据和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