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中国经济十大新闻
97年亚洲金融危机大事记
97年亚洲金融危机大事记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前,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已经连续10年高速增长。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些国家的银行信贷额以更快的速度增加,短期外债也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其中相当部分投向房地产。
投资的增加导致资产价格膨胀(主要是泰国和马来西亚)。
此外,汇率制度缺乏弹性也使得大量外债没有考虑汇率风险。
这些都为危机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危机首先从泰国爆发。
1997年3月至6月期间,泰国66家财务公司秘密从泰国银行获得大量流动性支持。
此外,还出现了大量资本逃离泰国。
泰国中央银行将所有的外汇储备用于维护钉住汇率制度,但仍然以失败告终。
7月2日,泰国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宣布,泰币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价值由市场来决定,放弃了自1984年以来实行了14年的泰币与美元挂钩的一揽子汇率制。
这标志着亚洲金融危机正式爆发。
很快,危机开始从泰国向其它东南亚国家蔓延,从外汇市场向股票市场蔓延。
7月9日,马来西亚股市指数下跌至18个月来最低点。
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中央银行直接干预外汇市场,支持本国货币。
7月11日,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扩大本国货币的浮动范围。
8月4日,泰国央行行长被迫辞职,新的央行行长猜瓦特上任。
8月13日,印尼财政部和印尼银行联合宣布,放弃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印尼盾大幅下跌55%。
随着危机的发展,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首的国际社会开始向危机国家提供了大量援助。
但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仍在恶化,并波及香港和美国市场。
危机国家在采取措施稳定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时,也开始进行经济和金融改革。
8月11日,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持的援助泰国国际会议在东京举行。
经过协商,确定对泰国提供约为16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以稳定泰国的经济和金融市场秩序。
香港特区政府首次动用外汇基金,提供10亿美元,参与泰国的贷款计划。
9月1日,菲律宾股票市场继续下跌,菲股综合指数击穿2000点防线,最后以1975.20点收盘,是四年来最低记录。
199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宏观经济领域的改革进一步深化,新的财税和金融体制继续完善。在降低关税总水平的同时,调整了进口税收减免政策,降低了出口退税率。中央财政虽然比较困难,但对经济落后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仍然有所增加。组建城市合作银行的大中城市,由35个增加到100个,农村金融改革全面启动。金融机构的改革和监管得到加强。去年是国有企业改革力度较大的一年,各项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在一些城市进行了优化资本结构的试点,企业兼并破产、分流人员和分离社会职能的步伐加快。国家重点抓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产销率和利税额有所提高。企业增资减债取得进展,部分企业的负债率下降。许多小企业放活后改善了生产经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障改革继续深化。在流通体制改革方面,发展多种营销方式,促进了产销衔接和商品销售。提高粮食定购价格,国家、地方和农户的粮食储备都有较多增加,这对今后以丰补歉,保证粮食稳定供应,将发挥重要作用。外贸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代理制逐步推进,又有一批生产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在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出口退税率降低的条件下,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890多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进出口基本平衡。国际旅游业创汇超过10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保持增长势头,实际到位400多亿美元,投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中西部地区的项目增多。关税征管和打击走私的工作得到加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切实贯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方针,严格控制一般加工工业项目,克服“大而全、小而全”和盲目重复建设。新上建设项目要认真进行可行性研究,看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产品是否有市场,投资是否有合理的回报。切实把好项目审批关,凡属生产能力过剩的项目,一律不再批准建设,对在建项目也要进行认真清理。可以利用现有生产能力进行改组改造的,就不再铺新的摊子。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强化投资风险约束机制,所有经营性建设项目都要有一定比例的资本金。破除地区封锁和条块分割,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投资、合作经营,避免重复建设。整顿建筑市场,保证工程质量。
中国经济发展的十大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的十大趋势1997年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的一年。
在1996年,“九五”计划的战略和政策以及重要投资项目已经开始实施,对经济发展是个促进。
1994年开始陆续出台的改革和开放举措,经过两年的完善,提高了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并将对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1997年对中国是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将结束英国侵占香港的历史,香港回归是振奋人心推动国家向上的力量。
在1997年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并为1998年政府换届做实质性的准备。
1997年中国经济发展处在新经济周期的上升扩张阶段,又是政治发展新阶段的开始,将受诸多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影响,给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确定和手段的选择带来难度。
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稳定和抑制通货膨胀之间的权衡更不容易。
抑制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财政金融政策仍会是1997年宏观调控的选择。
综合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1997年中国经济发展将呈现十个趋势。
1.经济持续发展,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高于1996年1996年,经过两年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效,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全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约在9.8%左右的适度范围。
1997年经济增长计划速度的目标,不应高于1996年。
从需求角度看投资增长态势强劲,消费平稳增长,出口将有所回升。
从供给角度看,由于从中央到地方普遍提高了对农业的重视程度,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农业的政策措施,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在可确保1996年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的同时,也为1997年农业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工业生产持续保持稳定增长,1996年在继续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的前提下,金融采取了一系列微调措施,协助企业满足市场的需要,这一态势在1997年将会继续,而且在力度上还可能扩大。
从经济周期看,1996年是谷底,1997年上升,总体上推动经济增长速度保持高位是主流。
由于这一轮经济周期特点是谷底处于高位,增幅不应太大。
97年中国经济“软着陆”
97年中国经济“软着陆”案例分析一、经济过热的表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8%,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13.2%,CPI 达到14.7%,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长21.5%,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26.5%,对外贸易逆差34.5亿美元。
到1994 年经济还在走热,CPI 达到了24.1%。
二、经济过热的原因:(一)为防止89年、90年以来的经济进一步下滑,国家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方面:投资急剧膨胀,这是最主要的。
国内投资:90年代初期,政府财政出现大量盈余,政府就会考虑把钱花出去,就出现了开发区热、房地产热、股票热等。
同时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国有体制改革,个人的投资热也随之出现,特别是沿海地带。
外资直接投资(FDI):1990年代以来,外国直接投资开始大量流入中国。
是实现高新技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重要手段,所以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要大于国内投资,外国投资不仅可以起到弥补发展中国家物资资本的缺口的初级作用,而且由于蕴含着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可以起到带动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二级资本深化的作用。
2、货币政策方面(1)降低利息1990年4月15日至1993年5月14日。
央行两次降息(1990年4月15日的利率调整不计),利率从10.08%降到7.56%。
(2)货币供给飞速增加91年-93年M2的平均增长速度约为31.7%。
(二)产业结构的转变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西部大量廉价劳动力在市场机制的诱导下流到沿海经济开放地区从低附加值的务农转移到高附加值的企业,对经济增长作为了重要贡献。
同时也在短期内增加了沿海地区的需求。
三、国家宏观调控(一)利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抑制经济的过快发展。
本次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适度从紧而不是全面紧缩,在结构上则做到有松有紧。
主要措施如下:1、货币政策(1)严格控制货币发行,稳定金融形势;M2的同比增长率由93年的37.3%逐年回落到97年的19.6%;(2)灵活运用利率杠杆,大力增加储蓄存款。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及中国政府应对策略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及中国政府应对策略【前言】1997年夏,亚洲爆发了罕见的金融危机。
在素有“金融强盗”之称的美国金融投机商索罗斯等一帮国际炒家的持续猛攻之下,自泰国始,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汇市和股市一路狂泻,一蹶不振。
在东南亚得手后,索罗斯决定移师香港。
香港庆祝回归的喜庆气氛尚未消散,亚洲金融风暴便已黑云压城。
在请示中央政府后,特区政府果断决策,入市干预。
经过几轮“肉搏战”,国际炒家弹尽粮绝,落荒而逃。
香港取得最终胜利,保住了几十年的发展成果。
而为了帮助亚洲国家摆脱金融危机,中国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不对人民币实行贬值,并通过国际机构和双边援助来支持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充分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危机来袭】在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时期,亚洲被世界上公认为新千年的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
当时的泰国,和许多亚洲国家一样,开始从海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中借入大量的中短期外资贷款,外债曾高达790亿美元。
在一片表面繁荣之下,泰国修建起许多空无一人而锃光发亮的办公大楼,韩国建立起了年产5百万辆小汽车的生产能力,这是当时韩国国内汽车市场容量的10倍。
1997年,泰国经济疲弱、出口下降、汇率偏高并维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给国际投机资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捕猎机会。
由美国“金融大鳄”索罗斯主导的量子基金乘势进军泰国,开始大量卖空泰铢,以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泰国政府不甘示弱,不惜血本以强硬手段进行对抗,在短短几天内耗资100多亿美元吸纳泰铢,但却徒劳无益。
1997年7月2日,苟延残喘的泰铢终于崩溃。
泰国宣布实行泰铢浮动汇率制。
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即一路狂跌18%,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泰国金融危机的正式爆发。
挤垮了银行56家,泰铢贬值60%,股票市场狂泻70%,泰国人民的资产大为缩水。
泰国金融危机像瘟疫一样传染到东南亚各国,在泰铢急剧贬值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们的攻击对象。
97年中国经济“软着陆”
97年中国经济“软着陆”案例分析一、经济过热的表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8%,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13.2%,CPI 达到14.7%,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长21.5%,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26.5%,对外贸易逆差34.5亿美元。
到1994 年经济还在走热,CPI 达到了24.1%。
二、经济过热的原因:(一)为防止89年、90年以来的经济进一步下滑,国家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方面:投资急剧膨胀,这是最主要的。
国内投资:90年代初期,政府财政出现大量盈余,政府就会考虑把钱花出去,就出现了开发区热、房地产热、股票热等。
同时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国有体制改革,个人的投资热也随之出现,特别是沿海地带。
外资直接投资(FDI):1990年代以来,外国直接投资开始大量流入中国。
是实现高新技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重要手段,所以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要大于国内投资,外国投资不仅可以起到弥补发展中国家物资资本的缺口的初级作用,而且由于蕴含着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可以起到带动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二级资本深化的作用。
2、货币政策方面(1)降低利息1990年4月15日至1993年5月14日。
央行两次降息(1990年4月15日的利率调整不计),利率从10.08%降到7.56%。
(2)货币供给飞速增加91年-93年M2的平均增长速度约为31.7%。
(二)产业结构的转变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西部大量廉价劳动力在市场机制的诱导下流到沿海经济开放地区从低附加值的务农转移到高附加值的企业,对经济增长作为了重要贡献。
同时也在短期内增加了沿海地区的需求。
三、国家宏观调控(一)利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抑制经济的过快发展。
本次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适度从紧而不是全面紧缩,在结构上则做到有松有紧。
主要措施如下:1、货币政策(1)严格控制货币发行,稳定金融形势;M2的同比增长率由93年的37.3%逐年回落到97年的19.6%;(2)灵活运用利率杠杆,大力增加储蓄存款。
关于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1997年来源: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发布时间:2001-10-26 15:4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1998年3月4日199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国民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国内市场平稳运行,重要商品储备充裕,国际收支状况良好,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一、综合国民经济实现了“稳中求进”的总体要求,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达到了全年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国民经济保持适度快速增长。
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4772亿元,比上年增长8.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74亿元,增长3.5%,比重下降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6770亿元,增长10.8%,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4328亿元,增长8.2%,比重上升l.7个百分点。
全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5637元,比上年提高7.5%。
市场价格涨幅持续走低,呈现涨幅低、波动小的特征。
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0.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8%,涨幅分别比上年回落5.3个和5.5个百分点。
这主要得益于正确的宏观调控和农业连续丰收;买方市场形成,市场机制作用增强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物价的上涨(见附表1)。
劳动就业工作有所加强。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696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50万人。
其中城镇职工1476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2669万人,增加340万人。
实施再就业工程取得进展,480万下岗职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再就业。
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比上年末上升0.1个百分点。
国际收支状况良好。
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继续保持“双顺差”的格局。
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年末达到1399亿美元,比上年底增加349亿美元。
人民币汇率稳中略升,由年初的1美元兑8.2984元人民币上升到年末的1美元兑8.2796元人民币,升值188个基本点。
1997亚洲金融危机蔓延时刻表
龙源期刊网
1997亚洲金融危机蔓延时刻表
作者:
来源:《经济》2017年第16期
1997年7月2日
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
当日,泰铢兑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
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吉林特相继“沦陷”。
1997年10月
中国台湾地区放弃对新台币汇率的保卫,新台币在一天内贬值3.46%,香港股市和港币因此承受巨大压力。
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跌破9000点大关。
1997年11月
货币贬值风暴冲击韩国。
11月17日,韩元兑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
当月21日,韩国政府被迫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申请援助。
1997年下半年
日本大批证券公司和银行相继破产,一场滥觞于泰国的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被打破,一些国家不仅面临经济萧条的困境,还不得不处理混乱的政局。
1997年中国十大经济新闻
中国十大经济新闻1997年一、十五大重新定位私营经济,企业出现资产重组热潮9月12日至18日,世人注目的“十五大”在北京召开。
此次会议将私营经济的作用上升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私营经济有了第二次大发展的良机,并为国企改革提供了新的路径。
二、中国经济进入平稳发展期在1996年成功“软着陆”之后,1997年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着平稳的发展。
不少专家认为,目前这种经济的平稳发展势头在中国至少还将会保持数年之久。
三、中国再次降低关税从10月1日起,中国降低进出口商品关税税率,关税算术平均水平由23%降低到17%。
此次降税面积达73%以上。
四、银行利率再次降低,刺激消费未果10月23日,央行再次宣布降息,以刺激消费。
加上央行前两次降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我国银行存贷款利率平均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然而,刺激消费的目的却未达到。
除了股市与国债市场呈现超量的增长外,其它消费市场并没有出现显著的变化。
五、停止福利分房,全面实行按揭制度中央房改小组组长李铁映宣布,今后不再实行福利性分配住房,安居工程住房要以成本价直接向中低收入家庭出售。
政府为促进房改,相应推出了多项鼓励购房措施,包括实行按揭制度、职工货币分房、银行提供低息贷款等。
六、香港成功捍卫港元10月,东南亚金融风暴刮到了香港,港府当局借助自身853亿美元的雄厚外汇储备以及无外债的优势,成功地捍卫了港元,使香港成为此次东南亚金融风暴中唯一一个得以安然而过、整体损失最少的地区。
七、股民总数大大增加,股市规模空前庞大在高速扩容推动下,1997年沪、深股市规模急剧扩大,上市公司超过700家,投资者数量超过3500万(据不完全统计)。
同时,1997年的股市较1996年更为温和平稳,正迅速走向成熟。
八、中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二中国现时外汇储备以1260亿美元居世界排名第二,远远超过了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
中国台湾以890亿美元居第三,中国香港以853亿美元居第四。
1996-1997年复盘
1996-1997年复盘
1996年至1997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时期,也是国际
上许多重大事件发生的时期。
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角度来复
盘这两年的事件,可以得到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首先,从政治角度来看,1996年至1997年是中国国内政治稳
定的时期。
1996年3月,中国召开了第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
泽民当选为国家主席,李鹏连任国务院总理。
这一时期,中国政府
继续推进经济改革开放,加强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其次,从经济角度来看,这两年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
199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9.7%,1997年更是达到了8.8%。
这一时期,中国政府继续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中国,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
再者,从社会角度来看,1996年至1997年是中国社会发展迅
速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教育、医疗等
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中
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对外开放程度
进一步加深。
此外,国际上也发生了一些重大事件,比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亚洲地区的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综上所述,1996年至1997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稳定、经济增长迅速、社会进步的时期,也是中国与国际社会联系日益紧密的时期。
这两年的复盘需要综合考虑以上方面的因素,才能对这一时期的整体情况有一个更为全面和准确的了解。
1997年--2010年大事记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逝世。
2月25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追悼大会。
3月18日南昆铁路(南宁至昆明)全线铺通,全长898公里。
5月2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讲话,强调要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
6月4日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决定制定和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随后,科技部组织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又称“九七三计划”)。
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成立。
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举行,宣告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和英国王子查尔斯、首相布莱尔等出席仪式。
7月29日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农业示范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陕西成立。
9月2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要求1999年底以前,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9月12日-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
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
大会着重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大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日,中共十五届一中全会选举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9月12日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在80年代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的基础上,将在今后三年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
10月28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成功实现截流。
12月16日江泽民与东盟国家首脑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签署联合声明,确定中国与东盟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1997-2011大事件
1997 小学1997 香港回归1998年中国发生特大洪灾,据统计,水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300亿美元,并造成3 004人死亡,2.23亿人受灾。
1999 澳门回归 50周年国庆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指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10个省、市、自治区;土地面积约为54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6%;总人口为2.8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3%。
2001年9.11恐怖袭击、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00,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终于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揭晓。
萨马兰奇雄浑的宣告声中只有一个名字:BEIJING! 中国北京凭借其过人的优势,完美的陈述报告,在五个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夺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
中国人民将记住这一时刻!奥林匹克将记住这一时刻!2002年12月3日,经国际展览局大会投票表决,中国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
2003 初中2003年开始的伊拉克战争、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16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成功着陆,杨利伟自主出舱。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中国成为继原苏联(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成功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全民抗击非典2004 推荐理由:和谐社会对未来中国的走向具有风向标的意义。
事件描述:2004年9月19日,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的历史目标。
在12月3日-5日的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把“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2005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之一。
建立和谐社会,政治上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坚决执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经济上不再“一切以GDP为中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重视社会公平。
2004年奥运会奖牌榜首次超越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二,我国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32枚金牌,63枚奖牌,实现历史性突破。
1997年十大统计新闻
生活一点通 女性用茶水洗头发,有利于保养头发,使头发柔软、光泽、定型。
1997年十大统计新闻 1月7日,中国信息报编委会成员(由国家统计局部分领导、各司司长和各省区市统计局长组成)投票评出1997年度十大统计新闻,依次如下:一、宏观经济环境显著改善,国民经济初步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运行态势。
1997年是我国巩固经济“软着陆”成果,宏观调控继续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
国民经济保持适度、快速增长,初步测算,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747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8%;物价涨幅继续走低,市场物价水平稳定,预计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0.8%。
二、一批大型工业企业经营业绩显赫,销售收入逾100亿元的企业达24家。
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办公室和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发布的信息,1995年销售收入指标达到8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有497家,其中超过9亿元的有197家,销售收入达100亿元以上的有24家,占份额较大的是石油开采、电力、石油化工、钢铁冶炼、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机械等行业。
三、我国老年人口增长迅速,1/3省市人口已成老年型,2000年我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
据国家统计局人口抽样调查,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加快,1982年至1995年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增长速度为总人口增速的2.2倍。
维也纳世界老龄问题大会规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称为老年型国家或地区。
我国1996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表明,65岁以上人口已占我国总人口的6.41%,预计到2000年,我国将成为老年型国家。
四、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正式成立。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是国家统计局主管的由经济学家、统计学家、企业家和新闻工作者组成的具有公益性、自主性、权威性的经济研究及信息咨询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监测中国经济景气的走向,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宏观经济景气监测信息及分析报告;组织企业景气、消费者信心、投资景气、就业景气等方面的专题调查,处理分析调查数据并向社会提供;在前述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并定期发布跟踪中国经济景气走向的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景气指数,简称“国经景气指数”。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件经济大事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件经济大事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这次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会议还提出要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全会作出的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2、1979年设立经济特区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
8月13日,国务院颁发《关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若干问题的规定》,主要内容是扩大地方和企业的外贸权限,鼓励增加出口,办好出口特区。
1980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正式将“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
改革开放之初,在缺少对外经济交往经验、国内法律体系不健全的形势下,设立经济特区为国内的进一步改革和开放、扩大对外经济交流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中央下发文件,指出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1991年11月25日—29日举行的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
1978-1989年中国经济大事件
1978-1989年间中国经济大事件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除了对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重大历史事件的拨乱反正之外,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会议还提到我国经济管理体质的一大缺点是“权利过于集中”,应该“大胆下放”,这一思想直接奠定了79年以后实行的改革方针的基础,即“放权让利”等方式进行。
此次会议确定了改革的重心在农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提出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展开、乡镇企业等非国有企业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我国经济腾飞的起点。
2、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3月)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相继设立。
按其实质,经济特区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
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
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
影响:使我国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可以利用外商销售渠道,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惯例,从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训管理人才;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1月1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陆推行“改革”,而改革最早始于农村改革,农村改革的标志为“包产到户(分田到户)”即后来被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大包干”)。
1982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关键是改变了人民公社体制,人民共社强调一大二公,削弱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特征是包产到户,虽然没有改变土地的所有制,但是因为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所以极大地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最终,它带领中国解决了温饱问题,实现了三步走的第一步。
1997年中国经济回顾
1997年中国经济回顾刘振亚 摘 要 1997年以来,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财政收入略大于支出,国债发行顺利,国债市场初步形成;货币供给增长适度,通货膨胀继续下降,中央银行再次降息,居民储蓄自年初以来增幅逐月回落;大量现金涌向股市,股票市场显著扩容;固定资产增幅减缓,房地产市场低迷;企业效益有所好转,但企业恢复缺少需求上的保证。
据初步测算,1997年国民经济保持适度稳定增长。
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9%,全国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1%,全国零售商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1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14%,各层次货币指标变化基本正常。
总的说来,1997年的经济运行继续保持了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
在年初实行“软着陆”成功和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的有力配合下,1997年的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目标。
当前国民经济运行基本符合“稳中求进”的总体要求。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回顾展望 一、政府财政1997年以来,在宏观经济整体运行良好的态势下,继1996年自改革以来第一次扭转财政收入下滑的情况下,财政保持了平稳发展。
(一)财政收入1997年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其中中央财政收入增幅快于地方财政收入。
导致中央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原因主要是:今年国家对金融、保险业的营业税率征收提高了013个百分点;1~6月份证券市场活跃,大量资金涌向证券市场,证券交易异常活跃,交易额大规模扩张,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大大突破年度预算。
1994年分税制将中央政府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例提高到55%以上,由于增量调节力度不够,该比例逐年下降。
1996年,中央政府收入的份额为4915%,成为持续下降的第三个年头。
1997年上半年,地方财政收入增幅慢于中央财政收入,但中央的主要税种增值税和消费税受总体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的影响,增长较缓。
因而,长期看,中央财政占税收的比重能否提高,还很难说。
(二)财政支出在连续几年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的惯性作用下,财政支出得到基本控制。
97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我国的应对政策分析
对比
• 金融风暴持续,日资撤出, • 风暴过后,今日环球金融 中心 尚未完工的环球金融中心 成为烂尾楼
• 原因浅析 • 一、外部环境 • 况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各国、各地区间 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丌可能独善其 身。 • 二、内部环境 • 改革 开放以来,长期形成的以出口为拉动经济增长 主要动力的发展方式容易受到外部市场环境的冲击。 • 内需丌足,经济发展抗冲击能力弱。 • 汇率制度丌健全 • 金融体系丌完善
成效与弊端
• • • • •
•
一、取得的成绩 拉动了经济平稳发展。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源泉 加快了基础设施的完善步伐。 促迚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增加了就业,改善了人民生活
通过实施的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措施,九八年第三季度 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6%,比第二季度快0.8个百分点, 出现了五年多来由降转升的转折点。四季度经济回升的势 头迚一步加快,全年实现了7.8%的增长目标,在世界经济 增长下降,周边许多国家经济衰退的情冴下,中国经济增 长仌为7.8%。这是非常了丌起的成就。
应对措施
• 一、扩张性财政政策 •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支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 中共中央财政分数次发行4800亿元中长期国债,补充和增 加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农林水利、交通通信、 城市基础设施、城乡电网、国家直属储备粮库建设等 • 将中央财政赤字由年初预算的460亿元扩大到960亿元。同 时借商业银行1000亿贷款。 • 调整税收政策,分批提高了一些大宗出口产品的退税率以 刺激出口扩大,幵对国家鼓励发展的外资项目及国内投资 项目的先迚设备迚口,减免关税和迚口环节增值税,以吸 引外资和引迚先迚技术设备。
索罗斯
• • 金融巨鳄 一只假寐的老狼 • 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丌上 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 是一种操作。
1997年国内十大新闻
1997年国内十大新闻
佚名
【期刊名称】《时事报告:大学生版》
【年(卷),期】1997(000)0S1
【摘要】1997年国内十大新闻一、邓小平同志逝世。
二、中共十五大在京召开。
三、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四、第八届全国运动会在上海举行。
五、黄河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J\浪底工程大坝胜利合龙。
三峡工程胜利实现大江截流。
六、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市。
...
【总页数】1页(P26-2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
【相关文献】
1.从国内十大新闻评选看我国媒介功能——以新华社2008~2016年评选国内十大新闻为例 [J], 粟佳惠
2.1997年国内十大新闻 [J],
3.1997年国内十大新闻 [J],
4.1997年国内国际IT业十大新闻 [J],
5.2006年国际十大新闻、国内十大新闻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历史【历史上的今天】1997年4月6日世界银行报告,中国居“十大新兴”之首
【历史上的今天】1997年4月6日世界银行报告,中国居“十大新兴”之首
在19年前的今天,1997年4月6日 (农历二月廿九),世界银行报告,中国居“十大新兴”之首。
1997年4月6日,世界银行在华盛顿首次正式发布有关世界各国发展事实、数字和分析的《1997年世界发展指数》报告,这将成为以后衡量减轻贫困国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尺度。
这份长达339页的发展指数报告是由世界银行牵头,并会同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有关机构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几十个机构的经济学家共同汇集成的有关世界200多个经济实体的数据统计,是迄今世界发展近况最全面最完整的描述。
世界发展指数不再单纯以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衡量国家的贫富,而是把“人和减轻贫困放在第一位,并置于发展议程的中心位置”。
在经济发展部分,1997年世界发展指数认为,1995年世界生活水准最高的是卢森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41210美元,美国以人均26980美元名列第七,但美国以7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保持了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
这份报告还根据国民收入排列了当今十大“新兴巨人”,依次是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墨西哥、阿根廷、印尼、土耳其、泰国和巴基斯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