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的分类标准与“客家话”在汉语方言分类上的问题

合集下载

论客家话与普通话的语法差异

论客家话与普通话的语法差异

客家话与普通话的语音差异客家先民是中原的华夏民族,在近千年的五次大迁徙中,最终形成汉族(华夏族)的一个新民系。

我是江西南康人,说客家话。

江西省的客家话主要通行于南部的兴国、宁都、石城、瑞金、会昌、寻乌、安远、定南、龙南、全南、信丰(不包括县城嘉定镇和部分农村)、大余、崇义、上犹、南康、赣县、于都等17个县和西北部的铜鼓县。

我们的先祖多是因中原战乱等原因而从中原(河南,安徽,山东)南迁赣南,闽西,粤北地而形成的一个汉族新民系。

后又因战乱和人口膨胀等原因一部份又从这三地继续迁往全国其他省份以及东南亚,一个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语言。

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即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又称客家话、客家语、客语等,是汉藏语系汉语族内的一种声调语言(或汉语方言),属于汉语七大方言之一。

语法方面1有特殊的疑问代词,例如:脉个(什么)、满人(谁)。

2有特殊的名词和量词、动词和量词的配搭关系。

例如:一‘身’衣服。

一‘只’星。

一‘皮’叶。

一扇墙。

一餐饭。

客家方言3比较句的格式是甲—比—乙—过—形容词。

例如:牛比猪过大(牛比猪大)。

4处置式只用介词“将”而不用“把”,例如:俉将桌搬转来(你把桌子搬回来),将碗打烂 e(我把碗打破了)。

5有些词在句中的词序不同,例如客家方言的范围副词“添”相当于普通话的“再”,但两者在句中的位置不同,前者放在谓语后面或句末,后者放在谓语之前。

例如:听一摆音乐添(再听一次音乐),影张像添(再照一张像片)。

客家方言的“倒”相当于普通话“做得到”的"到",。

汉语方言七大类

汉语方言七大类

汉语方言七大类
1.官话:官话是中国现代标准汉语的基础,北京话是其代表方言之一。

官话在明清时期成为中国官方语言,其流行范围逐渐扩大,成为今天全国通用的语言。

2. 湖南话:湖南话是中国南方方言的代表之一,也是汉语方言中的主要分支之一。

湖南话在湖南省及周边地区广泛使用,包含多种方言亚类。

3. 粤语:粤语是中国南方方言的另一种代表,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及周边地区。

粤语有着自己独特的发音、语法和词汇,是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的主要方言。

4. 客家话:客家话是中国南方方言的另一大分支,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湖南等省份。

客家话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历史渊源,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之一。

5. 吴语:吴语是中国东南方言的一种,主要分布在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

吴语有着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点,是中国文化名城苏州和杭州等地的代表语言。

6. 河南话:河南话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代表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及周边地区。

河南话有着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点,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 四川话:四川话是中国西南方言的代表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及周边地区。

四川话有着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点,是川渝文化的代表之一。

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

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

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
中华民族的语言资源非常丰富,汉语方言更是千姿百态,数不胜数。

目前,主要的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
1. 官话方言:也称北方方言,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包括北京话、天津话等。

2. 江淮方言:是中部汉语方言的代表,主要流行于安徽省、江苏省、河南省等地,包括合肥话、南京话、淮安话等。

3. 湖广方言:主要分布在湖北省、湖南省和广东省,包括武汉话、长沙话、岳阳话等。

4. 客家方言:流行于华南地区和台湾地区,包括客家话、潮州话等。

5. 粤语方言:也称广东话,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和香港地区,是广东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官方语言。

6. 四川方言:包括成都话、重庆话等,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方言之一。

7. 闽南方言:指福建省南部、台湾省和海外地区的华人所使用的方言,包括福州话、厦门话、潮州话等。

每种方言都有其独有的特点和表达方式,且相互之间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正是由于这些方言的存在,才使汉语更加丰富多彩。

汉语方言的分区原则和现代汉语的方言分区

汉语方言的分区原则和现代汉语的方言分区

汉语方言的分区原则和现代汉语的方言分区汉语方言的形成是历史上持续不断的汉语化进程的结果。

这一汉语化进程表现为:1.中原居民的大量南迁,促使当地土著的语言汉语化而融入汉人;2.北方游牧民族进踞中原,一批批换用中原汉语而成为汉人;3.周边民族对汉语、汉字的借用。

由此形成了人口众多、遗传不同的汉民族以及幅员辽阔、方言歧异的汉语区。

与强调语言共时特征歧异而治丝愈棼的划分思路不同,汉语方言划分的基本原则有:1.方言区域分布和移民轨迹(包括州府建制、河流走向等因素;移民的数量反映为州府建制的变化,移民的路线与河流走向密切相关)、文化底层分区的一致性;2.汉语历史语音和现代方言、周边民语的互证性;3.音系特征和基本词汇、语法结构的综合性。

首先,务必消解以北京话为主要参照系统的定势性立场,定势性立场造成了方言历史演变阐述中的混淆先后;其次,应当彻底破除汉语方言的差别主要在于语音差别的“印欧语眼光”,冲破汉语方言“一元分化”论模式并树立“南耕北牧·冲突交融·混成发生·推移发展”的语言文化历史观;再次,务必突破静态系统的音位记录方法,接受社会语言学和语言接触理论,树立“异化即同化”的观点,采取音素或音位变体的记录方式,否则南方汉语的百越底层会视而不见。

最后,务必制定综合南北方言的基本音素、基本词汇和基本结构的比较项。

除现代方言之间的对比,还要注重与文献语料的贯通和与毗邻民语的溯源。

由此可见:1. 北方民族的进入中原和中原居民的大量南迁,南方民族语区才逐渐成为南方汉语方言区。

2. 吴语和闽语的底层来源语都是百越语言,不排除存在内部差异。

3.永嘉之乱后出现古赣语,唐代中原居民的再次南迁才分裂为北赣语、南赣语,宋明从南赣语中又分裂出客家话。

4. 徽语是魏晋后南迁汉语对山越同化不足的结果,徽语的声母系统和韵母系统具异源性。

5. 宋以前桂北汉语称之为古桂话,宋以后形成平话和桂北土语群的分野。

6. 中古后在湖湘流域形成湘语,唐宋后分化出与西南话接近的新湘语,由此形成与老湘语的分野。

论客家话与普通话的语法差异

论客家话与普通话的语法差异

论客家话与普通话的语法差异
客家话和普通话都是汉语方言,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区别:
语音差异:客家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例如,客家话的声母有“j”、“q”、“x”等,而普通话没有这些声母;客家话的韵母有“ai”、“ei”、“ao”、“ou”等,而普通话没有这些韵母;客家话的声调有七种,而普通话只有四种。

词汇差异:客家话和普通话在词汇上有一定差异。

客家话保留了许多古汉语词汇,如“食”、“客”等,而普通话则使用了更多现代汉语词汇。

语法差异:客家话和普通话在语法上也有所不同。

客家话的语法结构较为复杂,如动词的时态、语序等方面,而普通话的语法结构相对简单。

文化差异:客家话和普通话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化。

客家话是客家文化的载体,而普通话则是汉族文化的代表。

总之,客家话和普通话虽然都属于汉语方言,但在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汉语方言

汉语方言

汉语方言第一部分:汉语方言分类一、北方方言1、华北方言: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在内)、河南、山东、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一部分。

(1)河北方言:分布河北大部分地区。

例如:北京。

(2)东北方言:分布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

例如:沈阳。

(3)山东方言:分布在山东省中部地区。

例如:济南。

(4)胶东辽东方言:分布在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例如:烟台。

(5)河南方言:分布在河南大部分地区。

例如:洛阳。

(6)淮北方言:分布在安徽、江苏两省淮北地区及山东西南部分地区。

2、西北方言:分布于西北各省区、山西、河北西缘、内蒙古西部及河南北端。

(1)山西方言:分布在山西、河北西缘、内蒙古河套地区、陕北及河南北部。

(2)关中方言:分布在陕西中南部和甘肃东部。

(3)宁甘方言:分布在宁夏和甘肃河西走廊。

3、江淮方言(下江方言):分布在江苏、安徽两省的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的淮北话除外)、江苏省江南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沿江地带。

(1)淮南方言(2)皖南方言(3)南通方言4、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三省,湖北大部分地区(鄂东黄冈地区及东南咸宁地区除外),河南西南部,湖南西北部及广西北部。

(1)四川贵州方言(2)湖北方言(3)云南方言(4)桂北方言二、吴语1、江浙吴语:分布在江苏及浙江北部。

2、浙南吴语:分布在浙江中部及南部。

三、湘语1、新湘方言2、老湘方言四、客家方言1、粤东客家方言2、闽西客家方言3、赣南客家方言五、赣语六、粤语1、粤海方言2、四邑方言3、高阳方言4、桂南方言七、闽语1、闽北方言2、闽中方言3、闽东方言4、闽南方言5、莆仙方言第二部分:方言差异形成的原因1、人口的分布2、集体迁徙或新区殖民3、地理的因素4、异族的接触第三部分:移民特征和方言演化的关系1、移民带来的方言取代土著方言。

2、移民放弃旧地方言改用新地方言。

3、移民的旧地方言和新地方言相融合。

4、移民远距离转移仍保持其固有方言。

5、移民的原方言在新居地演变成新方言。

中国方言的分类

中国方言的分类

中国方言得分类中国方言得分类官话一共四大片。

吴粤湘赣紧相联。

客家还有平与晋,闽话要分北与南。

一,中国得第一大方言就是官话方言,使用人口占全国人口得70%,以北京话为代表,其内部分为四片。

1,华北官话:北京、东北、山东、河南为一个部分,或称为北方话。

也有将东北话分立一个次方言区得。

北京地区自古就就是北方游牧民族与汉人混居得地方,唐代胡将安禄山就就是据北京起兵得,五代后更就是让于契丹族。

北京一带得方言就是在辽、金、元时期,汉、满、蒙及其它游牧民族得语言混合而成得,这一时期变化较快。

明朝,其受南方汉语影响较大,相对稳定。

清军入关后,“疑ng、微v”声母消失,入声消失定型。

其就是与古汉语差异最大得方言。

清雍正朝开始向全国推广,称为官话。

作为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得权威方言有其合理性。

但正如部分网友所说,再权威也就是方言,北方话不就是高于其她方言得语言,其她方言也有普通话不能取代得文化功能。

普通话不就是完美语言,所以才有赵元任殚精竭虑设计带入声国语得事情。

其语言特点就是,最大特点就是不保留入声;其她还有无全浊音,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但就是没有唇鼻音“m”(混入了前鼻音),不能根据古汉语得声韵书籍推导读音,与南方汉语声韵体系差异大。

2,西北官话:分布在西北地区。

3,西南官话:分布在西南地区。

其语言特点就是,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不太分,原来带有“疑ng”声母,南部地区甚至有“n,l”不分、“f,h”不分以及“z,c,s”与“j,q,x”不分。

4,江淮官话:分布在扬州、南京、盐城、镇江一带。

扬州城历史上遭到不下七次屠城与洗劫,近几次多就是满蒙军队所为,其它江淮方言区情况大致如此。

所以,这个地区历史上就是吴方言区,现在语言发生变化,成了江淮次方言区。

江淮次方言历史上曾经就是明朝时期得官话。

其语言特点就是“n,l”不分,带有入声,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也未必分。

二,吴方言或称江南话,分布在苏南、浙江与上海,就是中国得第二大方言。

关于汉语方言的分类

关于汉语方言的分类

汉语方言的分类一为“北方方言”。

它是汉民族共同的基础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0。

“北方方言”又分为华北,东北方言,西北,西南和江淮等四个方言。

二为“吴方言”。

分布在上海,江苏及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以苏州话为代表。

三为“湘方言”。

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

四为“赣方言”。

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以南昌话为代表。

五为“客家方言”。

主要分布在广东东部,福建西部,江西东南和广西南部,以广东省梅县话为代表。

六为“闽方言”。

跨越四省,包括福建省大部分地区,广东省东北部和浙江南部部分地区以及台湾省大部分汉人居住区。

七为“粤方言”。

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中部,南部和广西的东部,南部以及港澳地区,以广东话为代表。

汉语可大分为七大方言: 一.北方话(简称:北语)此有异议:山西及其毗邻陕北部分地区、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保留古入声字,自成入声调,不同于一般西北官话,也不同于华北官话,近来有学者认为可根据“有入声”这一特点另立“晋语”,从官话方言中独立出来。

二.广东话(简称:粤语)其中平话:在广西的部分地区使用,通常被认为属于粤方言,但也有认为是独立方言。

三.江浙话(简称:吴语)此处有异议:徽语是《中国语言地图集》中新划分出的一种汉语方言,也有学者倾向于将徽语划归到吴语里去。

四.福建话(简称:闽语)此有异议:包括闽南方言、闽东方言、闽北方言、闽中方言和莆仙方言。

有人提出闽北、闽南两种独立方言命名。

五.湖南话(简称:湘语)六.江西话(简称:赣语)七.客家话(简称:客语)因为分类还有很多争议,所以以上是比较公认的。

中国七大方言概述1.北方话(简称:北语)2.广东话(简称:粤语)3.江浙话(简称:语):4.福建话(简称:闽语):5.湖南话(简称:湘语):6.江西话(简称:赣语):7.客家话(简称:客语):1、北方方言又称北方话,以北京话为代表,通行语中国北方地区各省区,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华中地区的部份县市。

中国方言的形成与分类及其保护

中国方言的形成与分类及其保护

中国方言的形成与分类及其保护中国方言的形成与分类及其保护摘要: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具有悠久的文化,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具有特别的意义,汉语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由于历史和地理条件的影响,根据语言特点可分为七大方言。

虽然我国方言很多,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普通话的推广,渐渐淡化了方言,所以作为一种文化,还是应该好好保护报存下来。

关键词:汉语方言形成分布保护引言中国地理面积很大,民族众多,当地所说的语言也差别很大,很多人就好奇中国的方言是怎样起源的,又是如何发展的,方言大体上有多少种,是怎样分类的,下面将向大家阐述中国方言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现状。

一、汉语方言的形成与分类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移民、语言的发展和变异以及民族之间的融合等等的一系列的因素的影响之下,形成了各种方言。

所谓的方言就是指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同共同语有所差异的一种语言。

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

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方言,他们分布的区域很广。

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

但由于这些方言和共同语之间在语音上都有一定的对应规律,词汇、语法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它们不是独立的语言。

十里不同言,请问为什么中国方言如此多,是如何产生的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移民,一个是文白异读。

移民是从中华民族历史政区的形成与发展的角度来考察汉语的方言地理分布是怎么形成的。

文白异读则是从语言使用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它每个层次之间的演变,语言演变的不一致性造成方言分歧。

从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混战,到秦汉的政权统一;又是三国并立,晋代又统一;南北朝结束在隋唐;五代十国又手束在宋太祖手上。

这一路打打停停,促进了各少数民与汉民族的文化融合,同时也创造出了辉煌的方言文化。

根据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目前方言调查的结果,可以对现代汉语的方言进行划分。

中国方言的分类

中国方言的分类

中国方言的分类中国方言的分类官话一共四大片。

吴粤湘赣紧相联。

客家还有平和晋,闽话要分北和南。

一,中国的第一大方言是官话方言,使用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以北京话为代表,其内部分为四片。

1,华北官话:北京、东北、山东、河南为一个部分,或称为北方话。

也有将东北话分立一个次方言区的。

北京地区自古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和汉人混居的地方,唐代胡将安禄山就是据北京起兵的,五代后更是让于契丹族。

北京一带的方言是在辽、金、元时期,汉、满、蒙及其它游牧民族的语言混合而成的,这一时期变化较快。

明朝,其受南方汉语影响较大,相对稳定。

清军入关后,“疑ng、微v”声母消失,入声消失定型。

其是和古汉语差异最大的方言。

清雍正朝开始向全国推广,称为官话。

作为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权威方言有其合理性。

但正如部分网友所说,再权威也是方言,北方话不是高于其他方言的语言,其他方言也有普通话不能取代的文化功能。

普通话不是完美语言,所以才有赵元任殚精竭虑设计带入声国语的事情。

其语言特点是,最大特点是不保留入声;其他还有无全浊音,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但是没有唇鼻音“m”(混入了前鼻音),不能根据古汉语的声韵书籍推导读音,和南方汉语声韵体系差异大。

2,西北官话:分布在西北地区。

3,西南官话:分布在西南地区。

其语言特点是,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不太分,原来带有“疑ng”声母,南部地区甚至有“n,l”不分、“f,h”不分以及“z,c,s”和“j,q,x”不分。

4,江淮官话:分布在扬州、南京、盐城、镇江一带。

扬州城历史上遭到不下七次屠城和洗劫,近几次多是满蒙军队所为,其它江淮方言区情况大致如此。

所以,这个地区历史上是吴方言区,现在语言发生变化,成了江淮次方言区。

江淮次方言历史上曾经是明朝时期的官话。

其语言特点是“n,l”不分,带有入声,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也未必分。

二,吴方言或称江南话,分布在苏南、浙江和上海,是中国的第二大方言。

吴越地区一直是北方汉族贵族和全国各地文人的导入区,在东晋、南宋有两次大规模的北方移民浪潮,另外范仲淹、王安石、王羲之、苏东坡、白居易等历代文化人都长期生活在这里,或晚年定居于此。

汉语方言分区

汉语方言分区

汉语方言分区
汉语方言分区是根据汉语方言的地理分布而划分的。

根据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分区:
1. 北方话:包括官话、晋语、京语等。

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省份。

2. 东南沿海话:包括闽语、客家话、粤语等。

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

3. 西南话:包括川话、贵州话、云南话等。

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4. 西北话:包括陕西话、甘肃话、宁夏话等。

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等地。

5. 粤西话:主要指粤语的西部变体,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

6. 闽南话: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台湾及东南亚一些地区,是闽语的一种变体。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汉语方言分区,如港澳话、闽东话、吴语、湘语等。

需要注意的是,汉语方言之间存在一定的交流和渗透,方言之间的划分并不是非常明确,有时会出现重叠或相互影响的现象。

中国方言片区的划分与汉语方言的成因分析

中国方言片区的划分与汉语方言的成因分析

中国方言片区的划分与汉语方言的成因分析我国也有七大方言区1.官话,或称“官话方言”等:指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湖北大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北部、江西沿江地区、安徽中北部、江苏中北部所使用的母语方言。

官话大致分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2.吴语,或称吴方言: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上海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使用。

3..客家话,或称客家方言、客语:在中国南方的客家人中广泛使用,包括广东东部、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广西东南部等地。

4.闽语,或称闽方言:在福建、海南、广东东部、菲律宾、台湾地区、新马等东南亚国家与其他海外的一些华人中使用。

狭义的闽南语,即闽台片闽南话,闽南语也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方言之一。

广义的闽南方言还包括海南话、潮州话、浙南闽语等。

5.粤语,或称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在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和海外华人中被使用。

粤方言是汉语中声调最复杂的方言之一,通常有九到十个左右。

同时也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方言之一。

6.湘语,或称湘方言:在湖南使用。

7.赣语,或称赣方言:主要用于江西大部、湖南东南部。

还有一些主要的方言区域,比如:1.晋语:在山西绝大部分以及陕西北部、河北西部、河南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等地使用.2.平话:在广西的部分地区使用。

3.徽语:在安徽南部及赣浙苏部分毗邻地区使用。

摘自裴钰的人文悦读《国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方言要伟大复兴——寄国际母语日》国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方言要伟大复兴——寄国际母语日汉语方言地理格局的形成分析汉语方言有一个长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远古时期的汉族先民生息的地域范围不大,语言也比较单纯。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大,有些人更迁徙到较远的地方,和其他民族发生接触,使古代汉语因此而慢慢发生分化,产生了分布在不同地域上的方言。

北方方言和南方方言的源头汉语的北方方言是古代生活在中原地区的汉族所用语言经过长期发展,并受周围少数民族语言影响的直接结果。

普通话与客家话的差异比较

普通话与客家话的差异比较

D OCCUPATION2012 03176大家谈ISCUSSION普通话与客家话的差异比较文/陆小玲客家人一直拥有不畏艰难困苦、勇于开拓、团结凝聚的精神力量。

这些美德成为了客家人的特色。

客家人是一个经常迁徙且较为封闭的团体。

客家话作为中国七大方言之一,被称为中国古汉语的“活化石”。

客家方言保有了很多中国古汉语的原古音韵。

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客家话是中华保留古语最多的一个方言体系,也成为了研究古汉语的一个宝贵材料。

一、客家话和普通话的语音差异客家话的语音中,送气的读音特别多。

很多在普通话中为浊音的词汇在客家话中都变为清音送气,如“抱、摆、步”大多读作[p-],“弟、地、大”读作[t-],“就、救”读作[k-]。

客家话中,有一些清唇字读为重唇音,如“斧、富、非、放”读作[p-]。

一些知组声母字在客家话中读舌尖摩擦音,也就是说,和精、章读同样的读音,但依然有一些字的读音保留着舌头音的读法。

在匣母合口字中,客家方言大多都读[f-]或 [v-],如“画、火”读作[f-],将“话、换”读作[v-]。

客家话中有着丰富整齐又复杂的韵母体系,保留着我国古代汉文学中的m、n、ng、p、t、k这六个韵尾。

这是客家话保留有古代汉语特色的一个体现,其保留的完整程度仅次于广东话。

客家语言中缺少ing、eng、ik、ek,这就体现出长江地域的语言形成特点。

客家方言中有开口、合口、齐齿呼,但却没有撮口呼这类的韵母,因为在撮口呼的韵母出现前,客家话就已经被分化出来了。

客家话与普通话有很多相似之处。

例如,在一些单韵母的读音上,与普通话的读法几乎是一致的。

但是,客家话仍存在着大量的入音,在单韵母的读音上大都对应着一个入声。

例如,发a、石e、屋u等音中存在着大量的入声,入声的韵母与其他的韵母一样,也存在着声调。

客家话在很多词汇的读音及用法方式上有着鲜明的南方语音特点。

另外,在前后鼻音的读音上,客家话的读音差异性比较大。

例如,“方”中的“ang”读作on;“风”中的“eng”读作ong;“应”中的“ing”读作in。

汉语方言的分类标准与“客家话”在汉语方言分类上的问题

汉语方言的分类标准与“客家话”在汉语方言分类上的问题

0 简介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两个问题汉语方言分类的标准和(2)客家话甚至是客粤赣等方言作为独立方言理据的问题。

1 汉语方言的分类问题相对於外国的方言学而言中国方言学作为一个严谨的科学仍然未成熟不论在理论架构和研究方法上都存在着不少问题。

目前的汉语方言分类主要是基於李方桂先生的报告(Li, 1937)。

可是前人对汉语方言的分类不同人有不同的准则而这些准则间有很大分歧没有像生物分类般有条理以致分类无法显示甚至捣乱了方言之间的关系。

多数的汉语方言学家的眼中汉语方言尤其是南方方言都像一个个静止的水体每个方言都在现在的土地上摆放了一两千年。

方言的接触只在它们之间的边缘发生而每个方言也有他自己的中心点来代表这种方言。

这种方言模式也导致他们相信每个方言应该有它的归属。

因此我们也可以常常看到一些有关於方言归属的争论。

这种想法的後果是方言的归类一方面基於表面的特徵另一方面是利用人为的界限例如省界甚至说话者的感情来进行。

有时候为了分别两种方言例如是客、赣方言学者还要创造一些分类条件而不是去问究竟两个方言间的客观分别在哪里?在过去只有丁邦新(1982)提到方言分区的标准要以历史为根据强调同一个方言间各个方音的历史联系“以汉语语音史为根据用早期历史性的条件区别大方言用晚期历史性的条件区别次方言用现在平面性的条件区别小方言。

早期、晚期是相对的名词。

不一定能确指其时间。

条件之轻重以相对之先後为序最早期的条件最重要最晚期的条件也就是平面性的语音差异了。

”(丁这段话很有指导性是汉语方言学迈向一门严谨科学的重要里程碑。

但是那一个条件属於早期那一个是晚期我们似??还是在摸索阶段而且很容易被误导。

丁邦新(1982)在比较过五个近代方言学家提出的方言分类条件时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甚大其中比较一致的(有三个学者以上采用的)包括(1) 古全浊塞音声母的演变(2) 古双唇塞音在三等合囗前的念法(3) 古知组字声母的读法(4) 古塞音韵尾的演变(5) 古鼻韵韵尾的演变(6) 调类的分合与多少(7) 古入声的演变但是以上七项条件是否符合丁氏“原则那些是早期历史条件那些又是晚期的呢?我觉得有逐一讨论的必要。

方言划分的标准

方言划分的标准

方言划分的标准
方言划分的标准可以根据下面几个因素进行:
1. 语音音系:方言的语音系统是划分方言的重要标准之一。

包括辅音和元音的发音方式、声调特点等。

2. 词汇差异:方言的词汇差异也是划分方言的重要指标。

方言之间的词汇差异包括词义上的差异、词的发音上的差异等。

3. 语法结构:方言的语法结构也是区分方言的重要标准之一。

例如句法结构、词序等方面的差异。

4. 方言区域的地理位置:方言区域的地理位置也是划分方言的参考因素之一。

地理位置的远近会影响方言之间的互通性和差异程度。

5. 社会文化因素:方言的划分还与社会文化因素有关。

方言的维系和发展往往与方言区域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方言的划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明确的界限。

有时方言之间差异较小,可以被归为一种方言;有时方言之间差异较大,可能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语言。

因此,方言的划分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语言的发展和变化,方言的划分也可能随之调整。

汉语言方言区的划分依据

汉语言方言区的划分依据

汉语言方言区的划分依据汉语言是中国的主要语言,它包含了多种方言。

方言是指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差异的语言变体。

汉语方言的划分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方言区划分汉语方言的划分可以根据地理位置进行区分。

根据这种划分方式,汉语方言主要分为北方方言、南方方言和西南方言等。

北方方言包括北京话、天津话等,南方方言包括广东话、福建话等,而西南方言则包括四川话、贵州话等。

不同地区的方言在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2. 语音特点区划分汉语方言的划分还可以根据语音特点进行区分。

比如,根据声调的不同,可以将汉语方言划分为四声方言和六声方言。

四声方言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如北京话、天津话等;六声方言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如广东话、福建话等。

此外,还有一些汉语方言具有浊音、轻声等特点,在语音上与普通话有明显差异。

3. 词汇差异区划分汉语方言的划分还可以根据词汇的差异进行区分。

不同地区的方言在词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有的词汇在某些方言中完全不同,甚至无法互通。

比如,北方方言中的“饭”在南方方言中通常称为“饭菜”或“饭饭”;北方方言中的“水果”在南方方言中通常称为“菠萝蜜”或“果果”。

这些词汇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人在交流时会产生一定的困难。

4. 语法结构区划分汉语方言的划分还可以根据语法结构的差异进行区分。

不同方言在语法结构上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比如词序的不同、句式的不同等。

例如,北方方言中的“我吃饭了”在南方方言中通常说成“我吃了饭”。

这些语法结构的差异使得不同方言在表达方式上有所区别。

总结起来,汉语方言的划分依据主要包括地理方言区划分、语音特点区划分、词汇差异区划分和语法结构区划分。

每种划分方式都有其独特的标准和特点,通过这些划分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研究汉语方言的差异和特点。

现代汉语的方言的情况介绍

现代汉语的方言的情况介绍

现代汉语的方言的情况介绍现代汉语的方言情况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也是中国的官方语言。

然而,尽管汉语有一个共同的基础,但不同地区的人们在使用汉语时会有一些差异,这就形成了各种方言。

现代汉语的方言情况非常丰富多样,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的方言类型。

一、官话(普通话)官话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也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言。

它以北京话为基础,经过规范化和普及,成为了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以北方官话为主要基础,但也吸收了其他地区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二、粤语粤语是华南地区广东省和香港、澳门地区的主要语言。

粤语和官话有较大的差异,包括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粤语在华南地区广泛使用,是当地人民的主要交流工具。

三、闽南语闽南语是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主要方言,也在台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有使用。

闽南语和官话有很大的区别,包括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闽南语在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

四、湘语湘语是湖南省的主要方言,也在湖南周边地区有使用。

湘语和官话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发音和词汇上。

湘语在湖南省的民众中广泛使用,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川话川话是四川省的主要方言,也在重庆市和贵州省等地有使用。

川话和官话有一定的差异,包括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川话在四川地区广泛使用,是当地人民的主要交流工具。

六、吴语吴语是江苏、浙江和上海地区的主要方言。

吴语和官话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发音、词汇和语法上。

吴语在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广泛使用,是当地人民的主要交流工具。

七、客家话客家话是广东、福建、江西和湖南等地的客家人使用的方言。

客家话和官话有一定的差异,包括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客家话在客家人群中广泛使用,是他们的主要交流工具。

以上介绍了现代汉语的方言情况,每个方言都有自己独特的发音、词汇和语法规则。

方言的存在丰富了汉语的语言形式,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尽管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但方言仍然在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家方言和普通话的一些比较

客家方言和普通话的一些比较

客家方言和普通话的一些比较客家话和普通话同出一源,它们的语法现象都有许多相同之处。

但是,客家话毕竟是现代汉民族的一种地方语言,所以它和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多少是有些差异的,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语言、词汇和语法等几个方面。

客家话是汉民族的方言,分布在很多地方,像梅州、揭阳、惠州,韶关等地,而且,每个地方的各个区里客家话又有所不同。

像惠州市,惠阳和惠东两个地方的客家话虽大体一样,但是有些字的音却不一样,有些同样意思的词的语缀也不一样。

一、客家方言里比较特殊的几个语缀惠阳客家方言语缀有前缀、中缀及后缀三种。

常见的后缀有:“哩、仔、头、公、婆、兜、佬”中缀有“哩、打”;前缀有“老、阿”等。

其中和普通话差别较大的有一下几个:(一)后缀“哩、仔、头、公、兜”1、哩、头、公。

附加在名次性语素后构成名词。

如“饼哩”(饼干)“柚哩”(柚子)“遮哩”(伞);“天头”(天气)“日头”(太阳);“耳公”(耳朵)“虾公”(虾)等。

2、仔。

附加在动宾词组后、名词性语素后构成名词,如“洗身仔”(游泳者)“古仔”(故事)“后生仔”(年轻人)。

有时候,构成的词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像用于人品和称谓时含贬义,如“矮仔”(矮个子)“哑仔”(哑巴)“日本仔”等。

3、兜。

加在代词后面,表示复数。

如“你兜”(你们)“涯兜”(我们)。

“兜”还可加在指代词和疑问代词后面,表示复数。

如“奈兜”(哪些)“爱兜”(那些)。

(二)中缀哩、打。

1、“打”作为中缀,构成“A打A”式,强调和形容数量之多,例如:层打层(一层层)千打千(成千上万)堆打堆(一堆堆)箩打箩(一箩箩)“量词+打+量词”所用的量词只限于单音节的名量词。

2、“哩“嵌于名词性的语素中,构成名词。

例如“男哩人”(男人)“妹哩人”(女孩子)。

二、客家方言里的一些单音词和普通话的合成词的关系客家方言有很丰富的单音词。

同普通话合成词比较,可以发现客家话单音词同普通话合成词有密切关系,这些关系有:(一)客家话里的许多单音词是普通话里联合式合成词。

汉语方言基础资料

汉语方言基础资料

汉语方言基础资料汉语是中国的主要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汉语有很多不同的方言,这些方言与地域有关,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特有的汉语方言。

下面是有关汉语方言的基础资料。

1.方言的定义方言是指在汉语基础上根据地区的不同而形成的语种。

方言之间共同点较多,但在词汇、语法等方面则有明显的不同,使得方言间存在相当的差异。

2.方言的分类根据语音、语法、词汇等特征不同,汉语方言可以分为很多种类。

常见的方言有:(1)官话:也叫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规范语言,是全国通用的标准语。

(2)粤语:是广东省、香港、澳门等地的方言,被广大华人使用。

(3)闽南语:是福建、台湾等地的方言,属于南方方言,深受民众喜爱。

(4)吴语:是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方言,属于江浙方言。

(5)湘语:是湖南省的方言,特点是发音清晰、抑扬顿挫。

3.方言的影响方言在中国的历史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方言是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对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家园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方言也带来了诸多的方便。

方言让人们在交流中更加自然,更加亲近。

除此之外,方言还具有很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4.方言的保护和发展由于国家的科技、教育和工作等方面的发展,方言的使用和传承正在受到挑战。

为了保护和发展方言,应当加强方言的学习和教育,对方言进行保护和研究。

同时,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尽力推广方言的使用,弘扬方言文化。

5.方言的发音特点各种方言的发音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比如:(1)广东方言发音娓娓动听、韵律优美;(2)江浙方言发音既慢又柔,动听优美;(3)福建闽南方言发音独特,音调起伏跳跃。

6.方言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谨慎使用方言:在正式场合应该避免使用方言,尽量用标准普通话交流。

(2)避免产生误解:由于不同地区的方言有不同的发音、词汇和语法,所以在使用时应该特别注意不要产生误解。

(3)方言与标准普通话的转换:学习方言的同时也要学会使用标准普通话,这样才能在不同场合下流畅地交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简介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两个问题(1)汉语方言分类的标准和(2)客家话甚至是客粤赣等方言作为独立方言理据的问题。

1 汉语方言的分类问题相对於外国的方言学而言中国方言学作为一个严谨的科学仍然未成熟不论在理论架构和研究方法上都存在着不少问题。

目前的汉语方言分类主要是基於李方桂先生的报告(Li, 1937)。

可是前人对汉语方言的分类不同人有不同的准则而这些准则间有很大分歧没有像生物分类般有条理以致分类无法显示甚至捣乱了方言之间的关系。

多数的汉语方言学家的眼中汉语方言尤其是南方方言都像一个个静止的水体每个方言都在现在的土地上摆放了一两千年。

方言的接触只在它们之间的边缘发生而每个方言也有他自己的中心点来代表这种方言。

这种方言模式也导致他们相信每个方言应该有它的归属。

因此我们也可以常常看到一些有关於方言归属的争论。

这种想法的後果是方言的归类一方面基於表面的特徵另一方面是利用人为的界限例如省界甚至说话者的感情来进行。

有时候为了分别两种方言例如是客、赣方言学者还要创造一些分类条件而不是去问究竟两个方言间的客观分别在哪里?在过去只有丁邦新(1982)提到方言分区的标准要以历史为根据强调同一个方言间各个方音的历史联系“以汉语语音史为根据用早期历史性的条件区别大方言用晚期历史性的条件区别次方言用现在平面性的条件区别小方言。

早期、晚期是相对的名词。

不一定能确指其时间。

条件之轻重以相对之先後为序最早期的条件最重要最晚期的条件也就是平面性的语音差异了。

”(丁1982258)这段话很有指导性是汉语方言学迈向一门严谨科学的重要里程碑。

但是那一个条件属於早期那一个是晚期我们似??还是在摸索阶段而且很容易被误导。

丁邦新(1982)在比较过五个近代方言学家提出的方言分类条件时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甚大其中比较一致的(有三个学者以上采用的)包括(1) 古全浊塞音声母的演变(2) 古双唇塞音在三等合囗前的念法(3) 古知组字声母的读法(4) 古塞音韵尾的演变(5) 古鼻韵韵尾的演变(6) 调类的分合与多少(7) 古入声的演变但是以上七项条件是否符合丁氏“原则”那些是早期历史条件那些又是晚期的呢?我觉得有逐一讨论的必要。

1.1 七项“准则”的历史先後(1) 根据丁邦新(1987)另外一篇的资料浊音清化的现象在十二世纪的文献中已有纪录。

如果以古浊化清化看作是一个决定性的“早期”语音变化那麽它应该是在宋代以後才出现的。

根据这个原则汉语方言中不只客赣不应该分官话和粤语也应该合并。

全国的方言中只有闽方言、平话和粤西一些地区的“粤语”浊音清化规律比较一致而吴方言保持古浊声母可以一刀从别的方言中切出来。

(2) 唇音分化为重唇和轻唇可能出现得更早一点丁邦新(1987)引罗常培的资料说明八九世纪时唇音已经开始分化。

这是一个比浊音清化更“早期”的条件但可是只能分辨出闽语和“老湘语”。

(3) 古知组字念塞音一般被认为是一个古音现象即近代音韵学家如钱大昕所谓舌上念舌头可能比唇音分化更早期。

知组念为塞擦音中古已经开始但知组字在闽语、江西东部、广西的平话和湖南的“老湘语”仍有这个现象但一般方言学者只是用它来区别闽语和非闽语在其他方言分区基本上不起作用。

(4) 古塞音韵尾的演变在中古之後明代的《中原音韵》中入声韵尾是否消失至今还有争议。

但这肯定是一个甚为“晚期”的演变。

除了粤语能比较完整保存全中古塞音韵尾外其他的方言都有不同的演变。

其中以客语(嘉应话)、闽南的方音也保存得较好。

中国大部份地区已经丢失了塞音韵尾了。

现在看来古塞音韵尾的演变并不构成分别方言的条件例如闽南、闽北在这方面的差异性就非常大。

再拿四川的“客家话”为例子他们从粤北到四川只有250年左右但已经将塞音韵尾转为喉塞音(黄雪贞1986)可见这演变的过程被介定为“平面性”差异比较合适。

(5) 古鼻音韵尾的演变包括合并和消失应该比中原音韵以後的“晚期”而且在主要的几个方言中没有作为分区的意义。

粤语、客语、江西北部和北方很多方音都没有鼻化韵现象更不能构成方言分界。

(6) 调类的分合与多少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根据丁邦新的判断(1989)中古有四声中古以後汉语才发展到八个声调。

而现代方言是在八个声调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这尤其在南方方言上应该没有问题但这也明显是一个“晚期”变化。

同时现今方言学上对一种方言的描写例如是对粤语就是对粤语最有权威的方音━广州话的描写。

而客语就是梅县话赣语就是南昌话。

然後发现到一种方言比较像广州话的就是粤语比较像梅县话的便是客语一点也不用调查它的历史形成和人囗移民史更不考虑语言转移、语言变化、语言死亡等因素。

目前我们利用中古浊音清化後大部份方音(主要是珠江三角洲)的平上送气去入不送气的特点来标志粤语让它跟客语区分但我们也不会去问广州话的浊音清化规律既然跟北京话的雷同(麦耘1991)两者是否有关。

客家话和赣语的主要差别靠以上面的七条原则完全不能划分。

而王福堂(1998)的所谓客赣区分条件只能说出梅县话和南昌话的差别。

赣东方音跟梅县话本来就很相似而王氏却没有注意到。

现在用作区分客、赣的条件一条是客语将部份的非敷奉字念重唇另外一条是半浊上声念阴平。

但是非敷奉字念重唇不是客语的特殊现象而是闽语(和“老湘语”) 的主要特徵。

客语将非敷奉字念重唇一般只有30个字左右占非敷奉字的三成不到。

而且有些地方只有十个字以下。

相反的是赣语也有不少地方将相当部份的非敷奉字念重唇(Sagart, 1997)。

不只是赣语就是广州话非敷奉字也有十个左右白读重唇(刘镇发1997)。

三种“方言”中客语跟闽语的接触最频密而且在客闽交界地的客语重唇音也最多。

但总的来说客、粤、赣的非敷奉字主要是念轻唇[f]。

不仅如此三种方言(加上一些湘语方音)也将晓匣母合囗念[f]形成一个地方特色。

目前客语唯一与众不同的差别在於客语某些方音中的次浊上归阴平。

但不幸的是这应该也是在近代才发生的事是一个非常“晚期”的变化。

如要把这个看作区别特徵严重违反丁氏原则次浊上归阴平是原来的阳上调归并到阴平後发生的(见图1)阳上调包括所有古次浊上的字本来也应该归并到阴平但由於官话的影响一些非常用字便念上声。

这个变化的时间肯定比浊音清化之後晚几百年而且只有嘉应型和五华型的方音牵涉一半左右的常用浊上字较明显。

离开粤东北越远这个现象就越不明显到了闽西的长汀、闽南的绍安只有四分之一而闽西北的宁化、赣南的大庾和惠州、水源型的方音就只有三几个字而已(Lau1998)。

相反的是属於粤语的香港锦田话次浊上念阴平的有83%而粤语四邑恩平话也有9%(Lau1998)。

所以这条规律不仅属於“晚期”的“平面的语音差异”而且也不能清楚地区分客语与非客语。

可见很多人都为了要共同创造一个“客家方言”而忽略方言学的科学原则。

在这个问题上张光宇(1995)已经一针见血地指出汉语方言学者对“客家方言”与赣方言分合的不理性之处“为了分可以无视其中的共同点为了合可以无视其间的差异性。

这些作法使得方言分合进退失据...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一般所谓的客家话特点不免夸大其词。

”(张光宇1995:172)2“赣粤方言区”方音的关系2.1 另外一条被忽略的历史变化浊上变去与声调分化汉语的一个重要历史变化是“浊上变去”相关的文献也有很多但奇怪的是没有人拿它来作方言分区的准则。

虽然何大安(1988)明白“浊上变去”对方言的重要性但他没有将浊上变去的百分比细心研究只从表面上看方言与“浊上变去”的关系结果并没有切中要害。

根据何大安(1988)的研究分析浊上变去的现象在唐代初期已经有人提到。

也就是说这明显是一条“早期”的变化但是至今还没有人将它作为方言分区的条件。

而根据张琨(Chang, 1975)的观察目前全国的方言可以根据它们将切韵全浊上声和去声字的读法归类分为四种(1) 全国大部份地区包括北方话、赣西、湖南和部份吴语方言的浊上声和去声字全部念成阳去。

(2) 吴语的部份地区如温州话全浊上声和去声字的念法保持切韵的格局。

(3) 粤语如广州话浊上字已经有三分之二(以下称为浊上B字)归了阳去但还有三分之一(以下称为浊上A字)保持在上声。

(4) 闽南方言如潮州话不只全浊上声全数念阳上而且有部份(约三分之一)全浊去声字反而念为阳上。

张琨注意到浊上A字在广州话的分布但他却没有察觉到这些字原来贯通了赣东被编入赣语、粤东被称为客家话和广东统称粤语方言的方音浊上A字和浊上B字在赣东、嘉应话和粤语各个方音中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汉语其他的方言都没有像这些方音中的表现(Lau1998)。

这是中国方言发展中在地域上连成一片的一个共同创新,是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过一个共同阶段的遗迹。

因此客家话并不是一个超然於赣、粤的方音而是跟赣东和广东方言一样是由同一个方言声调始祖发展的结果。

这个始祖的特点是浊上字已经有三分之二(浊上B字)归了浊去剩下的三分之一(浊上A字)保持在上声。

估计这个始祖在北方的时候跟别的北方方音一起经历了一段不短的“浊上变去”过程但当它进行了大约三分之二的时候这个语言始祖便南迁脱离了这条“浊上变去”的轨道保留了三分之一的浊上字(浊上A字)。

在比较过超过50个地点的发音後我发现这些字主要是坐社下苎拒距柱妇被婢?? 市抱臼舅淡旱伴断近上蚌重绪蟹倍似践盾愤棒艇薄巨户丈在弟技稻後犯汤动其中第一行的字保留得最好几??在广东粤语区、广东和福建客语区和赣东赣语每个地点都是浊上A字。

在赣东和粤东浊上A字大部份归了阴平在韶关和惠州的“本地话”中归了阴去而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大都保持独立为阳上。

但是在个别的地点中如福建建宁、广东中山石歧、广东阳江、澳门、珠海等地浊上A字均合并到清上所以这些地方只有一个上声。

在香港锦田的粤语浊上A字、阴去和阴平更合并为一个声调。

各地浊上A字和浊上B字归入的调类如表1。

从这些资料中我们可以构拟它们声调合并的过程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见图1)。

用这条历史规律来找方言的差别便可以将汉语方言分为四种北方类型、吴语类型、闽语类型和赣粤语类型。

而赣东、闽西和广东主要被列为客、粤、赣语的方音是赣粤类型。

我将这个方言类型的核心区域称为“赣粤方言区”。

2.2 “赣粤方言区”的共同声韵特点由於长期被不合理的方言分类方式所误导“粤赣方言区”中的客、粤、赣各个方音中共同的声韵特点长期被忽视。

其实除了声调之外这些方音的声韵的发展也充分地表示这些方音的关系例如(1) 非组声母大部份轻唇化。

虽然客语被认为保留重唇音较多但梅县话保留重唇的非组字也只有32字不到三分之一。

广州话则有10个字左右(刘镇发1997)。

(2) 晓母、匣母和少数溪母的合囗字念零声母或[w]或[v]部份则转为[f]声母而与非组字混同。

(3) 知章两组一般念塞擦音很少念塞音而且在不少地方保持为颚龈翘舌。

较少人注意到的是广州话在十九世纪末还保持两套大致上和北方话相对应的塞音/塞擦音(Lau and Lau1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