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关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关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关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摘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国家体育发展的重要一环,对于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国家竞技体育水平、培养优秀运动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一套全面、科学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以期为今后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借鉴。

第一章引言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内体育赛事的举办和成绩的提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与此同时,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也需要跟上这一步伐。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以培养国家和地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目标的一项工作,它的实施对于提高国家竞技体育水平、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2.1 培养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体系还不够完善。

体育特长学校、体育学院和体育俱乐部等培养机构虽然数量众多,但是培养体系不够科学,缺乏统一和系统性。

2.2 培养模式不合理目前,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主要采用的是单一的培养模式,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

只注重技术和技能的培养,忽略了体育后备人才的心理、理论知识和战术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2.3 培养条件有限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设施和条件在我国普遍存在不足的情况。

训练场地、教练员、器材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了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第三章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3.1 建立统一培养体系我们应该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整合各个培养机构的资源,使培养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同时,应该加强培训师资力量的建设,提高教练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3.2 进行多元化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应该进行多元化的培养,注重全面发展,不仅仅注重技术和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心理、理论和战术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培养全面的能力,提高体育后备人才的竞技水平。

3.3 加大投入,改善培养条件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

我们应该加大对培养机构的投入力度,改善培养条件,提供更好的场地、设备、器材等,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是指通过培养和训练优秀运动员,为国家选拔和培养未来的体育冠军和运动健将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困难及解决之道。

一、现状分析1.1 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在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建立。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支持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如设立体育特长学校、启动体育人才选拔计划等。

1.2 体制机制的完善在体制机制方面,国家体育总局和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相关体育管理部门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

这些机制包括选才、培训、比赛等各个环节,以及各种协会、俱乐部等有关方面。

1.3 成绩的取得我国在国际竞技体育比赛上屡获佳绩,这与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

二、困难探讨2.1 体育资源的不均衡在我国,体育资源分布不均,导致了后备人才的培养条件不平等。

一线城市拥有更好的体育设施和硬件条件,而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体育资源相对匮乏。

2.2 教练队伍的不足目前,我国体育教练队伍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基层体校和学校体育方面。

教练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关系到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

2.3 体育产业的发展不足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的体育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体育产业链尚未完全形成。

这一方面导致了体育经济的发展不够健全,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三、解决方案3.1 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入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入,建设更多的体育设施和场馆,提高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体育资源。

3.2 提高教练水平加强对教练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为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更优质的教练服务。

3.3 发展体育产业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投资力度,形成健全的体育产业链,为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评台。

关于加强我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建议

关于加强我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建议

关于加强我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建议引言近年来,体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重视,但是我省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在后备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专业化培养、选拔机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提出加强我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旨在推动我省体育事业持续发展。

1. 建立完善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1.1 设立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我省应设立专门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集中优质资源,提供系统化的训练和培养,为后备人才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这些机构应当配备专业的教练团队,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案,确保后备人才的全面发展。

1.2 完善后备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制定一整套的后备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训练、专项训练等不同阶段的内容,确保后备人才的全面发展,并针对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培养。

同时,要注重培养后备人才的守望精神和道德品质,以培养优秀人才为目标。

1.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的师资队伍建设,吸引优秀的教练员和专业人才加入,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教练员的专业水平和培养能力。

同时,要推动和鼓励教练员参与科学研究,提升他们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2. 优化选拔机制2.1 建立科学公正的选拔机制制定一套科学公正的选拔机制,通过实施体能测试、技能评估、心理素质测试等多方面评估后备人才的综合能力,确保选拔出最有潜力和实力的后备人才。

同时,要注重全方位的评估,避免片面追求个别指标,照顾到不同项目和不同特长的后备人才。

2.2 加强选拔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确保选拔工作具有透明度和公开性,制定明确的选拔流程和评估标准,并及时向社会公布选拔结果和原因。

同时,加强对选拔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选拔过程的公正性和合理性,提高社会对选拔工作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3. 加强与学校的合作3.1 建立体育后备人才与学校的合作机制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应与中小学及大学建立合作机制,通过派驻教练、提供培训资源等形式,加强与学校的合作。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案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案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案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事业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体育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提升我国体育竞技水平、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和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为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一套系统、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体育素质和运动技能的优秀后备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优秀的体育人才,提升我国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竞争力。

三、培养内容基础体能训练: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等;专项技能训练:根据学生个人特长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理论知识学习:通过体育课程和讲座等形式,传授学生体育理论知识,提高其对体育运动的认知和理解;心理辅导与德育教育: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和德育教育,培养其良好的意志品质、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道德;社会实践与赛事参与: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和体育赛事,提高学生的实战经验和竞技水平。

四、培养方式选拔机制:制定科学的选拔标准,通过体能测试、技能评估等方式选拔具有潜力的后备人才;分层培养: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潜力,进行分层培养,因材施教;合作办学:与国内外知名体育院校和俱乐部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社会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优秀教练员、专家学者等,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和训练资源;激励机制:设立奖学金、奖励制度等,激励学生刻苦训练,争取优异成绩。

五、实施步骤选拔阶段:通过体能测试、技能评估等方式,选拔出具有潜力的后备人才,组建不同年龄层次的后备人才梯队;培训阶段: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潜力,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和教学方案,进行系统的体能和技能训练,同时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和德育教育;提升阶段:通过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和体育赛事,提高学生的实战经验和竞技水平,同时根据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表现,对训练计划和教学方案进行动态调整;输送阶段: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推荐进入国家队或参加国内外知名体育院校的选拔,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优秀的体育人才。

关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情况的调研报告

(四)经费投入情况经费的投入和是制约青少年业余训练发展的瓶颈。

我们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比较分。

1、总体投入不足2006年我国业余训练经费投入为110413万元。

各省市平均投入为3526万元,其中江苏投入最多,为12901万元;青海投入最少,仅118万元。

全国二线,三线运动员每年人均投入仅2849元。

调查发现,大部分省市体育运动学校办学经费奇缺,训练设施陈旧,教练和文化课教师工资待遇低,工作缺乏积极性,训练质量得不到保证。

业余体校办学更是匮乏资源,大部分业余体校办学经费没能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办学日趋艰难,个别区县级业余体校训练基本瘫痪,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经统计,2006年我国业余训练年人均经费约2800元,与我国同期教育经费相比,高等教育年人均经费达15000元,高中达3800元,详情见图7.业余训练学生兼学习与训练双重任务,膳食营养要求高,训练开支比较大,比普通学生要高得多。

相反,目前国家对一个运动员的投入仅相当于一个高中生的3/4,还达不到一个大学生的1/5。

因此,以教育系统经费为参照标准,我国业余训练人均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图7 业余训练年人均经费与教育人均经费比较(单位:元/人*年)2 投入渠道单一2006年我国各省投入业余训练经费共计110413万元。

财政拨款是主要的来源渠道,占总投入的97%。

学生学费、训练费等事业收入费占15%,是业余训练经费另外一个较为重要的来源。

经营收入仅1%,除东部少数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创收外,其余全国业余训练系统自主创收能力很弱,后背人才培养市场化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其他收入占5% , 主要包括社会和企业的赞助收入等。

因此,在目前市场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政府为主体的投入方式恐怕还将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图8 业余训练经费来源比例情况(单位:万元)3、人均经费不均衡2006年我国省间业余训练投入的差异系数达107%,投入极不均衡。

为便于省市间的横向比较,我们用年人均经费投入来考察各省市经费的投入情况,从总体上看,全国业余训练年人均经费投入为2849元,各省市差异系数达105%,人均投入极不平衡。

中国排球竞技后备人才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中国排球竞技后备人才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摘 要: 当今 竞技体 育的 竞争不单单 是体 育本身 的竞争 , 也是 一个 国家科 学技术和 经济 综合能 力的体现 , 为突 出的表现 出 “ 育竞技 更 体 后备人 才”的竞 争。分析 了我 国排球 的竞技 后备人 才 出现 了严重的断 档的现象 , 出我 国应 当及时 实行宏观调控 , 指 平衡排球 后备人 才的
赛技 术统 计排 名 中 , 十名 中老 将仍 占多数 。 前 据统计 1 6支男排 队伍 中, 9 7 以后 出生 的 18 年 0 参加 过 国内比 赛的 有 7 1 密切相关 , 而在具体 界面上则表 现为 “ 体育竞 队 员人数 共 1 7人 , 技 后备人才”的竞 争。 国的竞技排球项 目是 人 , 我 参赛场数超 过 3 场的 有 2 名。 1 支 女排 0 5 6 三大球类项 目中唯一获 得过世界冠 军的项 目。 队伍 中 , 9 7 1 8 年以 后 出生 的队 员共 1 6 , 5 人 参 中国女排 “ 五连 冠”的辉煌战 绩、中国男排世 加过 国内比赛 的有 1 8 , 人 超过 3 场 的有 6 1 0 8 界第五 名 的好 成 绩 , 产 生过 重 大的 社 会影 人 。I 都 l 3 响。但 自0 年 以后到 目前的 一段时 间里 , 国 4 我 1 3 我 国排 球后备 人才的培养 体制 问题 . 女 排却 又呈 现 出状 态 不稳 、水 平起 伏较大 的 () 1 国家和 各个省市 对排球 重视程度不够 , 现 象 ; 中国男排却始终 没有拿 出令 国人满 意 投资太 少 而 的成绩 。这 些 问题 的 出现在 一定 程度 上与 我 我 国竞 技 排球 作为 三大 球 类项 目中唯一 国排球 竞 技 后 备人 才 储备 和 培养 机 制 有 关 。 获得过 世界冠军 的项 目, 国家对此 的投资 却 但 本 文主 要分 析 目 我 国排球 竞技 后备 人才 的 远 远少于 篮球和 足球 , 前 单单从 从事三 大球项 目 现状, 并针对 现状提 出相应 的对策 。 的 国家队 运动 员 的年收 入 看就 可以 看 出。据 统 计 :0 6 2 0 年我 国篮球 国家 队运动 员的年 收入 平 均 2 ~2 万 , 0 5 足球 运动 员平均年 收入 2 ~ 5 1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的现状 0万 , 排球运 动 员的 年平均收 入只有 5 0 而 ~1 1 1 近几 年来 。 . 排球各级 队伍 锐减 .规模 缩 3 小 .人数剧减 .结构失衡 普及 性低 .地区差 万 。这 一定 程 度上 阻碍 了我 国竞技排 球 的发 异性 大 2 0世纪 7 年 代参加女排全 国比赛的队伍 0 有 4 支 , 0 代有 3 支 左右 , 0 0 8年 0 9 年代减 少到 2 0几只 。 …目前一 线 男女排 球队 各有 1 6支 , 其 中还包括 几支 大学 生运动 队 。全 国 男女一 线 专业运 动 员总计 5 6 , 7 人 全国各级 各类体校在 校训 练排球运动 员男女总计 4 0 0 0多人 。十 几 亿 的人 口大 国 , 专业 排球 队 员加 起来 才 不到 50 人 。 00 在古巴各县 . 洲体校从事排球 专业训 练的学生就达  ̄ 0 多人 , 巴女排 八连冠就 q0 0 5 古 应该 归功 于古 巴国 内排球 项 目的普 及和 重视 程度 。 l另外 在我 国排球竞技 后备 人才的 发展 2 和 培养 模式 上 , 各个 地 区存 在着 较大 的 差异 性 , 国有排球省 队的省市大 多都集 中在东部 我 沿海 经济 发达且 体育基 础较 好的 省市 , 例如 : 上海 、山东 、 宁、天 津 、 东等。并 且各个 辽 广 省队 的说平 也有较 大的 差异性 , 目前 为止 , 到 取得过 我 国男子 甲级 联赛冠 军 的省市 只有 四 个 ,分 别 是 :上 海 、辽 宁 、天 津 、 江 苏 。 12 排球后备人才 出现严重断档 . 单单从 国家队方面 看 , 在新人培养 方面我 国女 排 相 比之 下 则 优 于 男排 , 人 王 一梅 、 新 徐 云 丽 、魏秋 月等表 现还 不 错 , 但在 二传 手 的 位置上 , 灵魂 人物 冯坤受 伤 , 人魏秋 月 在 新 发挥 不够稳定 的情 况下 , 今年老 将宋妮娜 重新 被 召回 , 刘亚 男作为 中国女排的 主力副功接 应 二传 , 从这可 以看 出我 国女排二传 的急缺 已经 到 了到 了火烧 眉毛 的 地步 。 男排 方 面 : 国 在 际 排联每 两年 举办 一 届的世 界少 年锦标 赛 和 世界 青年锦标赛 中 , 国青年 男排 在亚洲都 没 我 出线 , 这充分 说明 了我 国男排的后 备人才的捉 襟 见肘 。纵 观 我 国的 各省 队 , 大多 数的 队 绝 伍都 还是靠老将 支撑 , 在近几年 的国内 男排 联

河北省女子竞技排球运动发展对策教育学论文

河北省女子竞技排球运动发展对策教育学论文

河北省女子竞技排球运动发展对策研究与教育学分析摘要:在近十几年间,河北女子竞技排球一直处于全国甲级联赛的保级、降级和冲级的边缘,并没有出现好的发展势头,侧面反映出河北省女子竞技排球运动发展存在着严重的欠缺和不足。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选取河北省女子竞技排球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揭示制约河北省女子竞技排球运动发展的因素,并从教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河北省女子竞技排球发展对策1.河北省女子竞技排球运动员队伍状况1.1运动员队伍基本情况从对河北省女子排球运动员数量的调查结果得出,目前,河北省女子排球专业队共有运动员59人,其中省排球一队26人,省体育运动学校二队33人;各地市业余体校包括排球传统项目学校的排球运动员185人。

另外,通过查阅河北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注册情况,近五年河北省在训青少年人数逐年上升,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

1.2运动员待遇状况河北省并不是一个经济非常发达的省份,人均收入也不高,运动员待遇虽然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但国内经济发达省份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从对运动员待遇的调查结果来看,认为”一般”的占23.8%、”较低”的占53.6%、”非常低”的占22.6%。

总体来讲,河北省女子竞技排球运动员待遇偏低。

1.3. 运动员文化学习状况就国内竞技体育运动员而言,知识结构单一,文化素质偏低是一个普遍现象。

同时,运动员文化学习与训练之间的矛盾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许多专业运动员也重视对文化课的学习。

从对运动员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文化课学习”较好”的占23.6%、”一般”的占29.5%、”较差”的占46.9%;在文化课学习与训练之间的关系上,67.5%的运动员认为以训练为主,仅有32.5%的运动员能够妥善处理好学习与训练的关系,既全身投入训练,同时也重视文化课学习;对影响运动员文化课学习的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认为”学习时间不足”的选定频数百分比达93.7%,65.3%认为训练影响了学习,59.6%的认为自己文化基础较差,32.5%的认为学习效率低,11.8%的对学习没有兴趣。

我国男子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成因研究

我国男子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成因研究
亢花 670 ) 四川 100
摘要 : 用文献资料、 运 问卷调查 、 专家访谈和数理统 计等方法对我 国男排后备人才 的培养现状进 行研 究 , 结果表 明 : 国男 排后 我 备 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世界排球强 国都有很 大的差距 。造成 这种现状 的主要原 因有无材参 选 、 训练体 制僵化 、 教练员 训练观 念落
第3 7卷 21 第 1 0 1年 2期
成 都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C e  ̄ u S o t ies o r a h n d D r Unv ri o
Vo . 7 13 No 1 2 l . 2. 01
我 国男 子 排球 后 备 人 才培 养现 状 及 成 因研 究
我 国男排 多次 参加 世界 大赛 都未 能取 得 理想 的成
r n n o c p s r u d td;t e tc n q e n c is o ns v l y ala e o t a e h e e i e c e c frf r t iigc n e t ae o tae a h e h i u s a d t t fme , o l b l r u d td;t r s d f in y o ee — a c e i e c n n o a o n e a d i n v f n;te e a e f w c a c s t a e p r n c mp t i n ;i i a d fo t e r t e ly r o b e i h r r e h n e o t k a ti o e i o s t s h r ei d p a e s t e r m. t r h r e p o e ;t e e s n s o tt e ” t d i g — t i i g c n r dc o s ly d h r t d u h a su y n r n n o ta it n ”; t e e i l d o il s o s rh p a d s in i c r — a i h r s i e s ca p n o i n ce t e t s i f

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及其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及其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及其未来趋势分析
张 欣
( 天 津体 育 学院 教 务 处 , 天津 3 0 0 3 8 1 )
摘 要 : 近 年来 我 国排球 运 动水 平 出现滑 坡 , 与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备 人才 匮乏 、 培 养质 量 不高 等 因素 有直接 关 系 。运用
问卷调查 等研 究方法 , 对全 国2 5 个 排球 后备 人才 基地 进行 调研 , 以可持 续发 展理 论 为研 究视 角 , 对我国
后备 人才 是竞技 体育 可持续 发展 的关 键要 素 。 “ 举 国体 制 ” 下, 排 球后备 人才 培养 为我 国竞技 排球 运动 发 展 做 出 了重要 贡 献 。但 近年 来 , 排 球后 备 人 才 出现 储 备 匮乏 , 质量 不 高等 诸 多 问题 。而 随着 社 会 发展 和 经 济 体制 转 型 , 现有 人 才 培养 体 系与 模式 也 面 临着 许 多
l f u e n t i a l f a c t o r s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t r e n d o f t h e r e s e ve r f o r c e s S O t h a t t h e s p o r t s a d mi n i s t r a t i v e d e pa r t me n t s a t a l l l e v .
政 管 理部 门 、 高 校专 家 1 0 名, 了 解 了我 国排 球后 备 人
才 培养 的有关 情况 。 1 . 2 . 2 问卷 调查 法
备 人 可持 续 发展 的影 响 因素及 其未 来 趋 势进 行调 查 , 力争 找 出 目前 存在 的 问题 , 分析 其 产生 的原 因 , 探索 解 决 问题 的基 本路 径 , 为 各级 体 育行 政 主 管部 门和人 才 培 养单 位 更好 地 开 展工 作 , 从 而切 实 提 高后 备人 才 培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意见建议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意见建议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意见建议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确保一个国家在体育领域持续取得成功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建议和意见:
1. 强化基础训练:确保从小为孩子们提供基本的体育技能和体能训练,打好基础。

2. 发现和培养天赋:通过各种方式,如定期的体育赛事、训练营等,发现有潜力的运动员,并为他们提供进一步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3. 科学化训练:引入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如运动生物力学、营养学等,来提高训练的效率和运动员的体能。

4. 心理辅导:为运动员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处理压力,提高自信,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

5. 教育支持:确保运动员在学术上的发展,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教育支持,以便在退役后顺利融入社会。

6. 建立激励机制:为运动员提供足够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如奖金、荣誉等,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动力。

7. 与国际接轨: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训练方法和理念,不断提高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水平。

8. 加强合作与交流:与其他国家、地区或组织进行合作与交流,共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9. 重视教练员的培养:优秀的教练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关键。

应该加强对教练员的培养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10. 持续改进与优化:定期评估和改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体系和机制,确保其始终能反映当前的最佳实践和未来趋势。

通过以上建议和意见,可以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从而为国家在体育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方案-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方案-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一、前言竞技体育的基石是充足的后备人才。

竞技体育的竞争实际上也就是人才的竞争。

所以,只有着力培养好后备人才才能促进体育事业的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

本文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的角度,重点厘清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相关定义,整理了当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清晰了当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本文由联盟收集整理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国内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

(二)研究方法1.文献法:在中国知网上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检索和分析。

2.专家访谈法:就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困境及解决途径对一线教练员及相关专家进行访谈。

三、结果分析(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内涵狭义上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指具有一定体育天赋、体育专业知识、技能和技术,经过系统训练后,可能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做出贡献的青少年运动员[1]。

国家体育总局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界定为二、三线运动员。

(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1.三级训练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是以“三级训练网”,主要是中小学、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省市优秀运动员和国家集训队形成了三级训练体系[2]。

它是由一个初级、中级、高级三个训练形式所组成,呈“金字塔”形状的系统。

在条件下,政府凭借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和各省市代表队、青年队、少年队和少儿队的人才梯队建设,并实行高度集中和封闭的训练体制,从而有力地保障了中国竞技体育各级运动队的稳定,为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后备人才力量。

2.多元化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

现阶段体教结合已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团体、企业、部门的资源逐渐向竞技人才培养体系流动,跨行业、跨部门、跨系统与跨区域的多元化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正在形成。

即:纵向上有两条主要的培养渠道,一条为体育系统培养渠道,另一条为教育系统培养渠道,底层中部为体教联办与社会化的培养形式,培养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

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0 50% 50% 0
排球爱好者
0
0 0 46.67% 0 0 25% 16.67%
影响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
通过调查,影响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依 次是:社会与市场因素,认可率为82.61%;模式与机制因 素,认可率为76.09%;需要与投资因素,认可率为71.72%; 教练员与培养因素,认可率为63.04%;信息与人才流动因 素,认可率为56.52%;政策与法规因素,认可率为47.83%; 调查结果见表12。
宁夏 丹东 上海回力 济南 火车头
女子(15岁) 北京 天津 河北 内蒙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福建 山东 四川
重庆 宁夏 齐齐哈尔 江苏铜山 火车头
女子(13岁) 北京 天津 河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四川 重庆 石家庄
齐齐哈尔 上海浦东
我国少年排球教练员执行《大纲》情况不理想
我国的《排球教学训练大纲》是许多优秀排球教练员 训练经验和排球专家、科研人员科研成果的结晶,是为我 国排球运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后备人才建立的多年 训练系统,具有很高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在 《大纲》中,对少年各阶段的训练内容、目标和要求都做 了具体的规定,还明确要求在少年排球比赛中要对运动员 进行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测试,以此来促进少年排球训练 的规范性和系统性,避免少年训练中的短期行为,为更高 一级训练打好基础。本文在对参加《国际排联亚洲教练员 培训班》的15名少体校排球教练员和12名中学排球教练员 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一“全国统一的指导性文件”并没有 得到基层很好的贯彻执行。(表6)
需求与投资因素
社会需求与家庭(个人)需要是相辅相成的,在不断 发展的市场变化中寻求平衡,健康和发展是家庭和个人投资 取向的“两大主题”。通过与李国君的访谈了解到:目前家 长比较注重子女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大多希望通过业 余训练进入高等院校运动队,持这种态度的人占80%,其次 是进入职业俱乐部。李国君排球学校1993年创办以来,实行 有偿训练、有偿转让的市场模式,运动员学习与训练并重, 毕业的运动员90%以上进入高等院校。10%的运动员进入市 少体校或专业运动队。输送率为100%。取得了明显的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极大地调动了家长和个人积极投资的热情。 目前,我国竞技体育的投入主要是依靠国家进行投资。在后 备人才的培养机制上社会参与与个人投资的力度不够,特别 是排球运动在走职业化方面还只是在摸索中,职业化队伍数 量少,社会投入资金不足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排球后 备人才的培养。

高校排球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及发展建议

高校排球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及发展建议

高校排球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及发展建议1.设施条件不足:由于高校场地有限,排球场馆通常是多功能场地中的一部分,场地的使用条件和设施不足,导致排球教学的正常开展受到限制。

2.教师队伍素质不高:高校排球教学中,有些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对排球运动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无法有效地传授排球技术和战术知识。

3.学生体质下降: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体质普遍下降,缺乏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得高校排球教学的起点较低,难以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

4.教学内容单一:现有的高校排球教学往往局限于技战术的传授,忽视了体能素质、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使得排球教学过于单一,无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发展建议1.加强场地建设和设施更新:高校应该加大对排球场馆和设施的投入,积极争取相关经费和资源,改善排球教学的场地和设施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排球学习环境。

2.提高教师队伍水平: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师资队伍培养机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素质,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能力。

3.加强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学生体质测试和体育锻炼计划,组织各类体育活动和比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4.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多角度、多方面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引入游戏化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5.注重团队培养和合作精神:排球是一项团体运动,高校排球教学应该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培养,多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和合作训练,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结语:高校排球教学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和挑战,但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排球教学也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只有加强合作,努力克服困难,才能更好地推动高校排球教学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希望未来高校排球教学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排球人才,为我国排球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排球后备人才现状调查

我国排球后备人才现状调查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获得了奥运金牌总 置。《2001-2010 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
数第一的历史性最好成绩。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走 “在体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上,从我国的国情出
向了新的高度,但是还不能说中国已经是世界体育 发,保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
强国了。其中有 2 个主要相关因素:体育人口和奖 牌质量。体育人口是竞技体育后备力量的保障和“源
美国、澳大利亚等体育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 差距。
竞技体育的角逐实质上是竞技体育人才的竞
用语,国防后备力量,是指平时进行必要的准备, 争,归根结底是后备人才的竞争。竞技体育后备人
战时经过动员可直接参加和支援战争的人力,包括 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
民兵、预备役部队和没有组建民兵的单位中经过登 规模与质量。在充分肯定我国在竞技体育上取得 记服预备役的人员 [3]。李健阳 2005 年在其硕士论文 “奖牌成绩”的同时,更应清醒地看到目前竞技体
体育文化导刊 2011年8月 第8期 Sports Culture Guide No.8.Aug.2011
我国排球后备人才现状调查
张兴林
(韩山师范学院体育系,广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州 521041)
摘要:运用文献调查法等对我国排球后备人才规模与质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目前有 33 个专业层男女排 球俱乐部,已经具备开展职业排球联赛的基本条件;但没有 1 家真正意义的职业排球俱乐部;我国目前排球基 础发展薄弱,青少年业余训练队伍少,后备人才缺乏,优秀人才缺乏。这是中国女排成绩急速下滑,中国男排 始终处于“亚洲成绩”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优秀人才;排球
1 对后备人才的理解和认识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我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建设:问题与路径选择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我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建设:问题与路径选择
1 排球后 备 人才培 养 可持续 缺失 维度 分析
坡, 重返世界之巅困难重重 , 而男排也始终没有拿出令
国人满 意 的成绩 。这其 中有 诸 多 原 因 , 但 一 个 非 常重
要的原 因, 就是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储备匮乏 , 人才梯队 没 有形 成 , 培养 质量还 有 待进 一步 提升 。 排球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直接影响着未来我 国排
t he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i mp r o v e me n t o f v o l l e y b a l 1 .Th r o ug h a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s u r v e y o f 2 5 Ch i n e s e v o l -
i s t i n g t r a i n i n g s y s t e m a n d t h e mo d e l a l s o c o n f r o n t e d wi t h ma n y p r o b l e ms .A l l t h e a b o v e w i l l a f f e c t
l e y b ll a t a l e n t e d b a s e s ,u s i n g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 ,e t c ., s t a r t i n g f 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 o p me n t ,c a r r y o u t a n i n —d e p t h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ma i n i s s u e s t h a t e x i s t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v o l l e y b a l l r e -

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现状及培养策略

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现状及培养策略

现阶段,国际竞争已经发展至社会各个领域之中,竞技体育作为经济、政治、文化的融合体,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表现方式。

竞技体育具有较强的观赏性、技巧性、娱乐性等特点,竞技排球在现代竞技体育中占有一席之地,与足球、篮球并列为“三大球”。

基于国际竞技排球向立体化、纵深化发展,且世界范围内不同风格的排球竞争发展的局面,我国竞技排球的发展需要注重后备人才的培养。

通过提升竞技排球后备人才,促进我国排球事业的进步发展。

一、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一)培养模式现状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中,主要以体教结合模式为主。

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政治体制、经济模式不断创新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之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暴露出众多弊端,为了更好的解决竞技排球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体教结合的人才培养策略。

体育人才的培养工作转变为,由体育局与教育局共同组织,实现运动训练与文化教育的结合发展。

体教结合模式将保证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有效改善了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与文化教育相脱节问题。

但在现实环境下,体教结合仍存在较严重的分离问题,因此,体教结合的有效性亟待解决。

(二)后备人才现状首先,针对竞技排球后备运动员的年龄进行分析。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中,在每个年龄阶段具有人数限制,其中16岁阶段的人数较少,平均年龄在17-19岁之间。

由此可见,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的年龄分布不均衡。

其次,对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的平均体重及身高进行分析。

根据参与城市运动会众少年组的运动员数据分析,近两年少年组运动员的身高呈增长趋势,且在运动员的选择方面,以高大为重点标准。

体重作为反应运动员横向生长的重要指标,将体现出运动员的力量强弱。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体重指标,整体呈下降趋势。

最后,针对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的技战术水平分析,存在技战术较为粗糙且心理状态不稳定,在比赛过程中技战术发挥波动较大的问题。

我国排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的掣肘因素及对策分析

我国排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的掣肘因素及对策分析

140《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21年05月1排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纵观中国排球的发展,中国排球队跌入低谷并非偶然,出现成绩起伏较大现象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20世纪80年代正是世界排球运动迅猛发展的时期,相比国外排球运动技术、战术配合的全面革新,我国球队技战术的创新、借鉴能力都几乎停滞不前,且失去了特色,更是在许多观念中出现了明显滞后的状况。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新老队员交替、青黄不接、人才输送断层、竞技排球运动后继缺人等现象,这些问题相互交杂导致中国排球在世界排球中的优势岌岌可危。

2排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的掣肘因素2.1“金字塔”形人才选拔方式冗杂通过研究我国优秀运动员的经历不难发现,在选拔形式上主要采用“三级训练体制”为基础,将运动员划分为三个等级进行训练,形成以地区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优秀运动队为基础的三级训练网络,一级级为国家输送优秀的运动员。

而这种“金字塔”形的人才选拔方式导致越往底层运动员的数量越冗杂,质量参差不齐。

“金字塔”形冗杂的人才选拔方式,导致我国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运动员培养。

中国运动员开发运动能力的年龄较小,因此运动员在后期的训练成绩便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由于开发较早,大量年龄较小的队员堆积在“金字塔”底层,越往上走竞技能力更是难以得到保障,导致他们的运动寿命在进入上一级运动队后便开始亮红灯。

2.2“体教结合”培养方式的实施不够深入大部分运动队的运动员一般选择业余体校进行运动项目的学习和提高,小运动员平均年龄在13—14岁左右。

而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中,前期主要采用“体教结合”为主的培养模式。

本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竞技排球人才培养的问题才提出的此战略,由体育局和教育局共同组织,要实现在运动训练的同时与文化教育相结合,但在培养后备人才时实现双轨发展相对较难。

后备人才的选拔相对严格,“体教结合”是运动训练与文化教育双轨进行,小运动员平均13—14岁时便进入专业队进行练习,在进行了高强度训练后还要进行文化课补习,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青春期少年们来说,这样的强度会让他们对知识的接受效果大大减弱,使青春发育期的运动员产生逆反心理,不仅影响了文化课学习效率,还会影响专项训练的质量。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如下:
1.缺乏系统的培训体系:许多地区的青少年体育培养缺乏科学的、有长远规划的体系,导致培训的效果和质量不稳定。

2.杂草式的培养模式:有的培养机构或俱乐部注重短期成果,过度注重比赛成绩,忽
视基础技术培养,培养出来的选手缺乏综合能力。

3.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部分培养机构或学校缺乏专业的体育教练和教学团队,不能
提供全面的培训。

4.重复训练和过度训练:一些培养机构存在重复性训练和过度训练的问题,容易导致
伤病和提前退役。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提出以下对策:
1.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制定青少年体育培养的长远规划,建立科学、系统的培训体系,注重基础技术的培养,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设置相应的培训内容。

2.推行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包括体育专项技能的提升,体育知
识的学习,心理素质的培养等,注重培养他们的身心健康和阳光心态。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更多的专业教练和培训师,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加强教
学方法的研究和培训师的培训,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4.合理安排训练和比赛:避免过度训练和重复性训练,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保证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长远发展。

5.加强与学校的合作:鼓励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合作,利用学校的资源和平台,开展体育培训,提高培训的覆盖面和社会效益。

总之,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需要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注重素质教育,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和合理安排训练等多方面的改进和完善,以提高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我国排球后备梯队教练员现状调查分析

我国排球后备梯队教练员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 张欣[1,2]
作者机构: [1]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200438 [2]天津体育学院教务处,天津300381
出版物刊名: 当代体育科技
页码: 55-56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1期
主题词: 排球 后备梯队 教练员 现状 调查分析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部分排球高水后备人才培训基地的教练员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排球后备梯队教练员女性偏少;年龄结构、执教年限分布、学历结构基本合理,但学历含金量较低;职称呈现"两头少中间多"的分布。

教练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按重要程度依次是缺乏先进的培养理念、科学的训练方法、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执教经验和指挥比赛能力。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Ξ孙 静,马望远,王莉莉(河北大学体育教研部,河北保定 071002)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河北省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北省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 8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596(2008)0420069202 竞技排球在河北省体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计划经济时期,河北省的男、女排都在全国比赛中取得过很好的成绩,随着体育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河北省排球成绩有所下滑。

近几年,河北男、女排的成绩一直均处于全国10~12名之间。

第十届全运会后,男女排队伍都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后备人才的匮乏更使河北省竞技排球的状况不容乐观。

为了使该项目能够上一新台阶,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排球人才,本文对河北省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找出了影响河北排球后备力量发展的因素,提出了解决方案,旨在为河北省竞技排球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河北省排球后备人才的现状、有关领导、教练以及队员训练的情况。

1.2 研究方法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排球相关文献及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颁布的相关法规和文件,力求更加详细地了解全国排球的情况。

1.2.2 专家访谈法对河北省体育局相关领导、篮排中心领导、各市的体育局相关领导、教练以及排球传统学校的领导、教练进行了深入访谈。

1.2.3 问卷调查法就河北省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相关问题设计问卷,向相关领导、教练、队员发放调查问卷202份,回收有效问卷172份,有效率85.1%。

2 研究结果与分析2.1 河北省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2.1.1 河北省排球后备人才数量通过调查得知,河北省排球项目的普及程度不够,在河北省的十一个城市中,只有半数的城市有少年排球队伍,平均每天训练的人数男队为15~18人,女队为17~20人。

只有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张家口这4个城市有专门室内训练场地,其它城市无专门的室内训练场地,训练时只能在室外场地或租借场地,所以训练时间得不到保障,都是在赛前组队进行短期训练,赛后排球队伍就解散。

尤其是衡水市、邢台市参加训练的队员数量太少,只有6~8名,根本就无法进行正常训练。

表1 河北省排球后备人才基本情况统计表人数性别年龄(岁)身高(cm )训练年限(年)二级105男16.5186.3 3.670.4%146女15.9177.23.563.1% 由于后备人才数量太少,一线队伍在队员的选择上受到了局限,所以在选材中,教练往往只能把队员身高上的优势当成唯一的选材标准,根本无法再考虑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机能指标。

有些被选入一线队伍的队员基本功并不过关,只能在一线队伍慢慢补习,这样既加重了一线队伍教练的负担,又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训练安排,从而影响到了队伍的总体成绩。

2.1.2 河北省排球后备队伍训练比赛情况目前河北省排球训练开展比较好的几个业余体校的训练每周在5次左右,每次训练时间2.5~3小时,参加训练的队员小学组占35%、初中组占40%、高中组占25%。

一般都是在下午两节课之后进行训练,但是有一部分队员不能满勤,这无疑在训练效果上打了折扣。

大多数的业余体校由于训练场地不足、器械少,队员只能进行简单的体能、技术训练,造成了队员技术掌握不全面。

业余体校队员每年参赛的次数一般是1~3次,比赛基本是体育局和教育系统举办的年度比赛,参赛队伍较少(男队6个,女队8个)造成了赛程太短,再加上队伍水平差距较大,致使队伍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比赛经验严重缺乏,达不到比赛的真正目的。

2.1.3 河北省排球后备队伍教练员情况Ξ收稿日期:2008201215作者简介:孙 静(1958-),女,河北深县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学及竞技体育训练。

第22卷 第4期河 北 体 育 学 院 学 报V ol 122 N o 142008年7月Journal of Hebe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Jul 12008目前河北省业余排球教练员除邢台、衡水为中学教师兼职外,其他均为专职排球教练员,其中有8名带队教练员参加过省级专业训练并在全国取得过成绩,带队教练员的学历为大专以上,高职占43%,中职占57%。

但是教练员缺少必要的理论学习,大部分都在凭借自己的经历和经验进行训练,在训练的科学化等方面有一定的欠缺。

国家体育总局每年都举办“全国教练员学习班”,但是由于经费和时间等原因,基层教练员参加这类学习的人数不多。

另外,基层部门在教练员的训练、输送、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政策不能激励教练员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了训练的效果。

2.2 影响河北省排球后备人才发展的因素2.2.1 社会环境因素排球项目相对于篮球、足球等集体项目,其观赏性相对较差,虽然我国已经开展了全国排球职业联赛,但是从社会关注度、比赛的精彩程度、商家赞助额度以及社会影响力等方面都无法与中超和C BA相提并论,虽然中国女排在雅典奥运会上拿到金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国人对排球运动的热情,但总体而言,我国排球项目的发展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成年队的比赛尚且少人关注,青少年排球比赛就更加无人问津了,这就直接导致了河北省排球运动普及程度不够,青少年参与排球运动的积极性不高,这是造成河北省乃至全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匮乏的根本原因之一。

2.2.2 外部环境因素排球后备队伍的训练、竞赛等一系列工作的安排都与基层体育系统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

从调查结果来看,少部分城市对排球的重视程度很高,训练场地、器材、经费基本能够满足队伍要求。

但多数体育局对该项目重视程度不够,划拨给排球的训练经费很少或基本没有。

并且在全省14支男、女排的队伍中,只有石家庄的2支队伍有联办学校,校领导也对排球的训练比赛给予了大力支持。

2.2.3 升学就业因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运动员统一安排就业的年代已经一去不返,运动员的出路成为家长更为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成为影响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

表2 运动员出路意向调查表省队国家队高校其他人数2610521百分比(%)17.169.113.8 在对河北省排球后备人才出路意向的调查中发现:选择进入国家队和省队的人数只占17.1%,而选择进入高校的占69.1%,另外还有13.8%选择从事其他职业。

说明目前家长和运动员都充分认识到了知识和学历的重要性,同时他们也了解到进入专业队的困难程度和退役后重新就业的困难程度。

因此有不少家长和运动员宁愿早点进入社会从事某一项职业,也不愿意从专业队退役后再另寻职业。

没有了家长和运动员本身的支持,河北省排球后备人才的匮乏也就不可避免了。

2.3 河北省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对策2.3.1 提高领导重视程度基层体育系统领导的重视程度能够直接影响排球后备队伍的训练、竞赛等一系列工作的安排和实施。

因此提高基层体育系统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发展河北省排球后备力量的首要任务。

这就要求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采取加大排球项目的经费投入等措施,来促进河北省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2.3.2 进一步普及排球运动,增加排球后备人才的数量从调查中可知,参加河北省排球训练的后备人才少,后备力量薄弱,并且训练人员都是在校中、小学生,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做到体教结合,逐渐减少业余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矛盾,提高运动员自身文化素质,为今后的升学和就业作好准备。

2.3.3 提高教练执教水平,坚持系统的科学训练青少年基本功、技战术水平的训练是制约运动员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而基层排球教练员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水平的直接因素。

因此必须重视提高河北省基层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坚持系统的科学化训练。

这就要求提高教练员的学历层次,同时为教练员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

同时在教练员的训练、输送、职称评定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以便激励教练员的积极性,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提高业务水平和训练中去。

2.3.4 增加比赛次数,加强各队之间的交流学习运动员的训练效果要通过比赛来检验,比赛经验的积累更要通过一定数量的比赛来实现。

因此增加比赛次数,加强各队之间的交流学习对提高河北省排球后备人才的水平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除了省体育局、教育系统应该安排较多比赛之外,各市体校、中小学之间也应该尽可能多地组织教学比赛增加交流的机会。

2.3.5 完善运动员升学就业途径,减少运动员后顾之忧升学和就业压力已经成为制约河北省排球后备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完善河北省排球运动员升学就业途径,减少运动员后顾之忧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业余体校和中小学校要重视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学习,解决好学与练的矛盾,重视学习重要性方面的思想教育。

另一方面,学校、业余体校、体育局都要尽可能地为运动员进入高等院校创造良好的条件。

除此之外,对退役队员要尽可能地妥善安排就业,从而激励更多的好苗子成为河北省排球运动的后备力量。

3 结论河北省排球项目的普及程度不够,后备人才数量偏少。

后备队伍训练时间短,训练次数和比赛次数偏少,比赛经验严重缺乏。

教练员学历层次不高,科学化训练欠缺。

因此,要提高领导重视程度,通过普及排球运动、增加比赛次数、提高教练执教水平、完善运动员升学就业途径等措施加强对河北省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1] 张玉英,张建会,张群.我国青少年男子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研与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696-699.(下转第79页)07河 北 体 育 学 院 学 报第22卷[5] 黄海,郝选明.胡晓燕,等.红细胞免疫功能对定量负荷运动应答特点的实验研究[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4):375-377.[6] 李志清,郭峰.老年人吴氏太极拳练习对红细胞免疫及NK 细胞活性的影响[A ].红细胞免疫学新探(下卷)[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101.[7] 南洁,刘绍曾.有氧锻炼对弱智学生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影响[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19(1):97-98.[8] Mazzeo ,RS.The in fluence of exercise and aging on immunefunction[J ].Med Sci S ports Exerc ,1994,26(5):586-592.[9] 王凤妹,杨翼,Joon Y oung Park.有氧运动和气功对老年女性免疫功能的影响[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7).[10] 王晓军.太极拳对老年人NK 细胞的影响[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5):644-646.E ffects of Aerobic Exercise on Immune Function of R ed B loodCell and Lymphocyte of E lderly MalesLI AN Jian 2hua(Shandong S port Scientific Research Center ,Jinan 250014,China )Abstract :T 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erobic exercise on red blood cell Immune function and lym phocyte of elderly males.C3bRR 、ICR (%)of Red Blood Cell after 5weeks and 10weeks have an increased trend but no difference significantly ;NK (%)have a significant increase after 10weeks ;C D4、C D4ΠC D8(%)decrease significantly.I t is suggested that s ome immune indexes change in different phras 2es of aerobic training and the exercise is a bit intense for the elderly.K ey w ords :aerobic training ;red blood cell immune function ;T cell ;NK cell(上接第70页)[2] 龚德贵.中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与后备力量的培养[J ].体育学刊,2001,(2):60-62.[3] 丁永玺,佟强,梁秀欢.山东省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探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5):74-75.[4] 陈亚仙.江苏省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52-53.[5] 王茂侍,吕梅.我国男子排球后备人才身体形态和体能、技能的现状[J ].体育学刊,2005,(2).V olleyball R eserve Personnel Training Status andCountermeasures in H ebei ProvinceS UN Jing ,MA Wang 2yuan ,W ANGLi 2li(Department of P.E.,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2,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d the status quo of v olleyball reserve pers onnel training in Hebei province using documentation ,expert talk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based on this ,proposed s ome countermeasures.K ey w ords :v olleyball ;reserve pers onnel ;training97第4期连建华:老年男性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对有氧运动的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