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学前教育备考资料:学前音乐教育(六)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复习重点
各章节复习要点第一章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第一节儿童音乐发展的系统与阶段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3.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4.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5.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6.谈谈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出现的制作、知觉、感受三大系统分离的状况。
答:在专业的音乐教育中缺失感受系统的参与;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缺失制作系统;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缺失知觉系统。
7.前符号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是什么?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感官原动性,即感知能力与艺术感知能力还没有分化,艺术品的呈现只是作为一般的刺激物,只是起到促进儿童一般感知能力发展的作用,儿童还不能把艺术品当作审美对象。
8.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是什么?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脱离了对事物、对人物的“直接知识”,可以借助符号间接地来理解事物、人物了。
9.在八岁前已经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儿童,其音乐发展的可能前景是什么?答:继续发展他们的音乐能力,他们会在音乐上变得更加自信,在音乐经验上朝着更加老练、有深度的方向生长。
10.接受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是什么?答:第一,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第二,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第二节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1.舒特-戴森归纳的学前儿童音乐发展的一般年龄特征是什么?答:0-1岁:对声音作出各种反应。
1-2岁:自发地、本能地“创作”并歌唱。
2015年4月自考《00397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卷(课程代码00397)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l分。
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认为“艺术和游戏都是人类宣泄过剩精力,追求娱乐愉悦的一种活动方式”的音乐起源学说是A.模仿起源说B.巫术起源说C.游戏起源说D.情感表达说2.有关音乐功能的阐述,正确的是A.在音乐的社会功能中,政治功能是其中非重要的方面B.音乐的教育功能是音乐的社会功能中发展较迟的功能之一C.音乐的商品功能是音乐的社会功能中发展较早的功能之一D.历史上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思想家共同认为:音乐可以教育人3.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诸特点中,过程上的综合性指的是A.唱歌、跳舞、奏乐综合一体B.创作、表演、欣赏综合一体C.演戏、玩耍、学习综合一体D.娱乐、学习、工作综合一体4.目标和谐是整个音乐教育和谐的第一基础,这里的目标和谐包括A.儿童主体内部各种发展之间、儿童主体与外部客体之间的和谐B.各种教学内容之间的和谐C.教学方法、程序之间以及方法、程序与内容之间的和谐D.教学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内部以及与外部各种因素之间的和谐5.教师在进行课程、教材、教法、教学辅助手段等问题的决策时,应注意尽可能地全面评估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这一做法体现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的A.实践原则B.和谐原则C.低耗高效原则D.可持续发展原则6.如果某教师能够敏锐地识别何种音乐适合何年龄的幼儿,并能觉察音乐作品内含的各种教育价值,那么该教师便具备了A.鉴赏、分析音乐的能力B.音乐表现能力C.音乐感受能力D.音乐创造能力7.有关节奏朗诵的说法,正确的是A.节奏朗诵具有高低、强弱、音色、旋律、速度、节奏以及结构等全部的音乐形式要素B.节奏朗诵是一种艺术语言与音乐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C.节奏朗诵的内容应该是有意义的诗歌、童谣等,而不可以采用无意义的嗓音音节D.节奏朗诵不属于歌唱活动材料8.对于只含有do re mi fa so五个音的歌曲《蜜蜂做工》来说,最合适的调应定为A.E大调B.F大调C.C大调D.D大调9.在《毕业歌》中,由于音乐的第一、三部分相同但歌词却不同,歌词的第二、三部分都提到了幼儿园和老师,但先后顺序却是颠倒的,所以,幼儿经常会唱着唱着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唱到哪里去了。
教师招聘考试学前教育备考资料:学前音乐教育(六) - 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
教师招聘考试学前教育备考资料:学前音乐教育(六)- 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1.0-3岁儿童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开始学习说话和唱歌几乎是无法严格区分的。
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与儿童语言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
当儿童语言发展进入到”咿呀学语期”时,其歌唱能力也出现了”咿呀学唱期”。
但是,这两种”咿呀”声的含义不尽相同:8个月左右的婴儿会用咿咿呀呀的声音开口模仿成人的说话,并逐渐出现咿咿呀呀的独自语言;到1岁左右,婴儿开始发声学”唱歌”这种咿呀之歌与非音乐的、作为讲话先兆的”咿呀”是有区分的。
2.3-4岁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对音乐的表现欲望和能力正在增强,表现在他们对歌唱活动的兴趣大大加强,特别是对富有戏剧色彩的、生动活泼、情绪热烈的歌曲很是喜欢,还喜欢唱歌曲中的重复部分。
(1)歌词方面。
在歌词的表现方面,虽然3岁左右儿童的语言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已经能够完整地掌握比较简短的句子或较长歌曲中的相对完整的片断,但是由于这一阶段儿童认知发展方面的局限,他们对歌词含义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加之听辨和发音能力还比较弱,所以碰到他们不理解的字词,往往吐字不清。
(2)音域方面。
3-4岁儿童歌唱的音域一般为cl-al(即C调的1),其中唱起来最舒服、轻松的是在d1-g1之间(即c调的2-5)但个别儿童的音域发展会有所偏差。
(3)旋律方面。
在旋律的感知方面,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存在着差异性和不精确性,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走音”现象。
有相当一部分儿童的音准有问题,往往不能准确地唱出歌曲旋律,唱歌如同”说歌”。
(4)节奏方面。
在节奏方面,3-4岁的儿童基本上能做到比较合拍地歌唱,尤其是对与走步、跑步、心跳、呼吸等相对应协调的节奏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所构成的歌曲节奏更易感受和掌握。
(5)呼吸方面。
3-4岁的儿童由于肺活量较小,呼吸较浅,对气息控制的能力还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因此往往不能根据乐句的需要来换气。
学前儿童教育音乐重点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艺术(音乐)教育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节奏。
2.歌曲即兴的两种类型是创编歌词自发咏唱。
3.课程目标表述角度的转换,一方面体现着教育理论界对“教学”重心从“教”转向“学”的意志 ;另一方面也确实能促进这一重心在实践层面的转移。
4.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讨论三个问题是组织要素、组织标准、组织形态。
5.四类日常音色是生活环境中的音色、自然环境中的音色、动物叫声、机器声音。
6.节奏经验的年龄目标有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
7.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谁来评为什么评怎么评。
8.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节奏型。
9. 我国幼儿园音乐作品的文化特性其实质是民族性传统性创作性流行性的协调与把握。
10. 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范围有不同区域的选择不同音乐种类的选择。
11. 表现性评价的二种评价方式是课堂情境非课堂情境。
12. 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围绕目的进行铺垫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
13. 多声部歌唱的四种音乐材料类型是唱与说的二声部轮唱式二声部第二声部为象声词的二声部段落结构变化的二声部。
14. 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用偶数拍子节奏鲜明重拍突出结构整齐。
15.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的渊源来看,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是西方音乐作品。
16.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17.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
18.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是音乐课程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具体活动目标。
19.节奏与节拍分离的二种音乐材料类型是童谣与常规游戏、一字一音并具活泼风格的歌曲。
20.进行曲的二种类型是比较优雅的进行曲、比较喧闹的进行曲。
21.学习人声所用的四类音乐材料是分辨说、唱、悄悄话与喊叫的音响材料故事歌曲用于辨别的音响22.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
23.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在行动中感知、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 )A.音乐感的发展B.学习能力的发展C.全面发展D.音乐知识技能的发展2.为了引导幼儿感知音乐的细节,体验音乐的暗示性,表达音乐速度的适宜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 )A.现场哼唱或演奏的方法B.示范和讲解的方法C.分句欣赏的方法D.反复练习法3.歌唱活动本身的教育目标中,最基础的目标是( )A.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B.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C.让幼儿享受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D.掌握粗浅的歌唱知识技能4.整个音乐教育和谐的第一基础是( )A.目标和谐B.过程和谐C.方法和谐D.评价和谐5.在韵律活动中使用道具,应遵循的原则是( )A.道具新颖有趣,使用技巧复杂亦无关紧要B.尽量为儿童提供现成的道具C.增强儿童的美感,引发想象、联想D.教师应花较多精力设计道具6.儿童在反射动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活动作是的律动作中的()A.基本动作B.模仿动作C,舞蹈动作D.表演动作7.歌唱活动中,幼儿能够自然掌握,口面腔共鸣和向前唱,主要是由于( )A.教师和同伴的正确榜样B.通过语言交流找准了发声位置C.通过视觉、触摸觉交流了解了发声方法D.发声练习8.在学前阶段进行的音乐教育,其本质是对人进行( )A.美的教育B.良好的个性教育C.艺术的教育D.基本素质的教育9.教师在韵律活动中为发展幼儿个性所使用的下列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让每位儿童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和提高B.对不同的儿童提不同的要求C.给每位儿童成功表现自己的机会D.让儿童相互竞争,相互比较10.除了能学会有节奏地跟随音乐做动作外,还能够初步学会对音乐的总体结构做出反应的幼儿,其年龄段是( )A.2~3岁B.3~4岁C.4~5岁D.5~6岁二、填空题1.韵律动作可分为三类: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_________。
2.与演奏打击乐器有关的一般技能主要有:用自然协调的动作演奏;奏出适中的音量和_________;注意倾听音乐和他人的演奏,并使自己的演奏与整体音响相协调。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考试试卷答案(A卷)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考试试卷答案(A卷)(本试卷考核时间:90分钟;考核方法:闭卷)一、填充题:(每空1分,共35分)1、音乐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2、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中,最先发展的是。
3、幼儿音乐教育具有、、和的特点。
4、音乐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等方面。
5、音乐是社会审美生活的。
6、从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来分,目标可以分为、和三方面。
7、音乐欣赏活动的材料是指和。
8、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评价方法有、、、和。
9、系列层次活动是以而设计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
它主要是针对而提出的,而预知学习的理论主要是针对提出的。
二者紧密相联系:需要在科学的系列层次活动设计的基础上才能使用,也需要在科学的系列层次活动的实施中才能达到。
10、幼儿园的音乐游戏从形式来分可以分为、和。
11、歌唱活动中培养创造性的创编活动形式主要有、12.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结构可以分为和二种形式。
二、概念题:(每题4分,共16分)1、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2、总谱法3、“多通道参与”4、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如何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2、如何理解音乐教育对儿童个体发展的作用?3、如何建构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目标体系?4、简述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特色。
5、如何理解整体感知活动模式的含义四、设计题(24分)以歌曲《雪花和春雨》为例,运用系列层次活动和预知学习的有关理论来设计这一歌曲材料,可以进行哪几个层次的活动?请具体谈谈你的活动设计步骤和流程。
附歌曲:雪花和春雨1=D 2/41 12 ∣3 3 34 ∣5 56 6∣5 - ∣5 4 3 ∣是谁敲着窗户沙沙沙沙沙?是我是谁敲着窗户滴答滴滴答?是我4 3 2 ∣4 4 4 2∣3 -∣1 1 2∣3 3 3 4 ∣56 5∣是我,我是小雪花,我从天空中飘下是我,我是小雨滴,我从天空中飘下3 -∣54 3∣4 3 2∣3 3 2 2∣1 - ‖来,告诉你告诉他冬天来到了!来,告诉你告诉他春天来到了!参考答案:(A卷)一、填空题:1、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情感的艺术、间接的艺术。
【20春】《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易考通考试复习资料
【20春】《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易考通考试复习资料绪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意义与目标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音乐教育,儿童可以发展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同时促进其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性发展。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意义1.促进身心和谐发展:音乐活动能有效地刺激儿童大脑皮层,促进神经系统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与协调性。
音乐活动中的节奏、旋律、音调等元素能够刺激儿童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促进感官协调发展。
同时,音乐活动能够调节儿童的情绪,舒缓压力,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2.发展智力:音乐活动需要儿童进行听辨、记忆、想象、创造等多种认知活动,这能够有效地促进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
例如,学习乐器需要儿童进行精细动作的协调,记忆乐谱需要儿童进行记忆训练,创作音乐需要儿童进行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运用。
3.培养审美能力:音乐是美的艺术形式,通过音乐教育,儿童可以感受音乐的美,学习欣赏音乐的美,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这对于培养儿童高雅的情趣,提升其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4.促进社会性发展:音乐活动常常需要儿童进行合作与交流,例如合唱、乐队合奏等。
这能够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5.促进个性发展:音乐教育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鼓励儿童自由表达,发展其独特的音乐才能。
不同的音乐活动能够满足不同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促进其个性发展。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培养音乐感知能力:能够辨别不同的音高、音强、音色、节奏等音乐要素;能够感受音乐的情绪和意境;能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2.发展音乐表现能力:能够用歌声、乐器或身体动作表达音乐;能够进行简单的音乐表演;能够根据音乐进行即兴创作。
3.培养音乐创造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创作音乐;能够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知识点二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知识点二【第二部分心理学】1、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5、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6、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7、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8、想象的种类:(1)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在空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9、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与深刻性。
(2)独立性与批判性。
(3)逻辑性。
(4)灵活性和敏捷性。
(5)创造性。
10、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11、高原现象: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顿现象。
12、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
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13、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
14、超常儿童:智商在130以上;低常儿童:智商在70以下。
15、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是与社会性的需要相联系的。
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恐惧;情绪按强度的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复习
什么是音乐,基本特征有哪些。
音乐是以有组织的,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为物质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性艺术。
特征:材料的特殊性,流动性,情感性,表现性,不确定性什么是儿童音乐,特点及其分类儿童音乐是指学前儿童所从事的音乐艺术活动特点:愉悦性,教育性,个体性分类:1、按照体裁分:儿童歌曲,儿童器乐曲,儿童歌舞剧,交响童话2、按照题材分:游戏题材,生活题材,童话题材,大自然题材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及本质根本目的:通过音乐教育获得使儿童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本质:什么是韵律活动?在音乐的伴奏下以协调性的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活动。
什么是音乐游戏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游戏活动。
打击乐演奏的知识和技能及其选材知识和技能:1、乐器的名称和分类2、正确的演奏方法3、配器4、看指挥选材:1、音乐2、乐器3、配器方案的选择作用:涵义:着重于音乐本身的音乐目的:借助于教育的形式来发展儿童的音乐技能和音乐能力;把音乐教育视作一种手段:通过音乐这一媒介来促进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整体和谐发展。
特点:(一)形象性和感染性(二)趣味性和游戏性(1)内容上的趣味性和游戏性,(2)形式上的趣味性和游戏性(3)方法上的去趣味性和游戏性(三)技能型和综合性(1)形式上的综合性(2)过程上的综合性(3)方法上的综合性歌唱活动中,如何培养儿童的音乐感、创造能力音乐欣赏知识及技能1、倾听2、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和基本表现手段3、根据音乐作品展开一定的想象和联想4、分析对比音乐作品的性质、风格5、再认欣赏过的音乐作品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途径是指实施音乐教育的具体活动组织形式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方法中,以儿童为主体的学习方法有哪些及其特点1、模仿学习的方法2、预知学习的方法3、整体感知的方法4、多感官参与的方法作用:1、反馈作用2、诊断作用3促进作用原则:1、计划性原则2、针对性原则3、全面性原则4、客观性原则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标准一、学前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的评价(一)西肖尔音乐才能测量(二)戈登的初级音乐表象测量(三)日本的儿童音乐能力诊断测验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评价(一)活动目标的评价(二)活动内容的评价(三)活动方法的评价(四)活动过程的评价(五)活动环境和材料的评价(六)活动效果的评价三、幼儿园音乐教育工作的整体评价(一)音乐教育管理(二)音乐教学研究(三)师资队伍建设(四)资料收集与积累什么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利用幼儿园的环境对儿童实施音乐启蒙教育的过程。
2507专科《学前教育艺术教育(音乐)》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试卷代号:2507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2015年7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2.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曲式结构、速度、织体.3.用肌肉感引导幼儿辨认先紧后松节奏型的方法是—--—-—。
4.歌词剖编活动可能存在的两种偏差是—-——-—和在新学歌曲活动中就进入歌词刨编。
5.学前儿童音乐作品再现性的挖掘步骤首先是曲式分析,旨在捕捉再现内容的音乐主题,其次是——————,旨在诠释再现内容。
6.歌曲即兴的两种类型是创编歌词、-—----。
7.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两类体系的名称是以—--———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
8.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
9.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目的是——-———10.柯达伊教学法中幼儿歌唱教学的三个要点分别是——————、克服幼儿的不良音调、掌握幼儿歌唱能力的发展步骤.二、筒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1.简述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
12.简述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
13.简述幼儿提炼乐曲节奏型可能使用的四种方法。
14.简述多声部歌唱经验的获得机制。
15.简述舞曲风格经验的获得机制.三、论述题(共15分)16.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
四、活动方案设计题(共45分)17.根据以下音乐材料,选择某一年龄段幼儿,设计一个系列活动方案(至少两个活动,并注明适合的年龄段)。
试卷代号:2507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2015年7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感受系统2.力度3.双手抱拳与伸展4.使音乐活动变成语言活动5.动作表现6.自发咏唱7.学前儿童音乐经验8.围绕目的进行铺垫9.进行课程研究10.按照准确音调歌唱二、简答题I每题6分,共30分)11.简述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知识点一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知识点一【第一部分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学前教育(幼儿园音乐教育)-试卷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学前教育(幼儿园音乐教育)-试卷1(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 )。
A.学习能力的发展B.音乐感的发展C.全面发展√D.音乐知识技能发展解析:解析: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是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
2.幼儿舞蹈教学的基本方法是( )。
A.演示法B.范例法C.观察法D.示范法√解析:解析: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可知,示范法是幼儿舞蹈教学的基本方法。
3.幼儿园中班儿童在音乐发展上能够记住( ),多数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注意到速度变化,基本做到动作与音乐合拍。
A.节奏B.歌词√C.旋律D.休止解析:解析:这一年龄阶段,儿童掌握歌词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一般都能比较完整、准确地再现熟悉的歌曲中的歌词,多数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注意到速度变化,基本做到动作与音乐合拍。
故本题选B。
4.韵律活动的目标,重点是培养儿童的参与意识和( ),尝试自由律动,培养幼儿的自我表现力。
A.模仿能力B.创造能力√C.发现能力D.舞蹈能力解析:5.目前我们最常用的音乐记谱法是简谱和( )。
A.纽姆谱B.减字谱C.五线谱√D.六线谱解析:解析:乐谱是记录音乐的工具,在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简谱和五线谱两种记谱法。
故本题选C。
6.在儿歌的即兴伴奏中,常用的正三和弦是( )。
A.ⅠⅢⅤB.ⅠⅡⅢC.ⅠⅡⅣD.ⅠⅣⅤ√解析:解析:在大小调和声中,调式中的主音(do)、下属音(fa)、属音(sol)构成的ⅠⅣⅤ级三和弦,分别代表着和声的三个功能,是调式中最为重要的三个和弦,称之为正三和弦。
故本题选D。
7.20世纪中期开始建设“天才教育”体系的日本音乐教育家是( )。
A.柯达伊B.铃木√C.奥尔夫解析:解析:20世纪中期开始建设“天才教育”体系的日本音乐教育家是铃木,他创立了铃木教学法。
8.在打击乐教学中,下列为发展幼儿的节奏感和肢体感而采取的做法,错误的是( )。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学前教育备考资料:学前音乐教育(九)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学前教育备考资料:学前音乐教育(九)第三章学前艺术教育第一节学前音乐教育【学前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导入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前提,引起幼儿的兴趣导入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但有的教师以为,音乐活动的导入活动就是练练声,做做运动,教师先范唱,没必要这么重视。
其实,任何一学科教师在导入阶段注意吸引幼儿的注意,这是必要的。
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范畴内,以故事、诗歌、图片,巧妙的提问,实施形象、生动的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萌发幼儿的好奇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要忽视音乐活动的导入环节。
(二)音乐活动回归儿童生活音乐活动回归儿童生活,就是将音乐活动与儿童特有的、热爱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让音乐活动以游戏的方式存在既体现了对儿童权利的尊重,又发挥了音乐教育最大的发展效益。
教师的主要角色不是教学者,而是组织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除了教给幼儿一些音乐技能方面的知识外,关注更多的是幼儿的兴趣、好奇心和创造力等。
(三)音乐与舞蹈密切相联音乐与舞蹈有着密切的关系。
舞蹈是体现音乐形象、音乐色彩的手段,幼儿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用身体语言表现音乐的喜怒哀乐。
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掌握(强、弱、柔、刚),对知识的了解,创造思维的活动就体现在舞蹈活动中。
【学前音乐教育活动的评价】学前音乐教育活动的评价是针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和各个组成要素,通过收集和分析儿童音乐教育活动各方面的信息,科学地监测和判断音乐教育价值和效益的过程,也是对音乐教育目标、活动方案、教育内容、材料、效果,以及教学活动过程的实际运行状况等的判断和评定过程。
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活动目标的评价活动目标是由教师按照一定的教育要求和儿童本身发展的需要制定的一种对活动结果的期望。
在活动目标的评价中,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评价活动目标与音乐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以及单元目标是否有紧密的联系;二是评价活动目标是否涵盖了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三方面的要求;三是评价活动目标是否与儿童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学前音乐教育复习提纲
学前音乐教育复习提纲一、音乐的本质与特征: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是表演的艺术*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标:P231.感受自然界、生活环境和音乐中蕴含的美,体验不同音乐形式所具有的独特表现力,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音乐美妙的境界2.喜欢参与和经历听、唱、动、奏等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喜爱并乐于用音乐表现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3.与音乐一起玩,在快乐的游戏中自主探索音乐的奥秘,让音乐走进生活,让生活充满音乐实施目标:(歌唱活动实施目标同上P76)*1.情感、态度发展目标*2.音乐能力与知识技能发展目标3.学习品质培养目标《纲要》中艺术领域的目标: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指南》中艺术领域的目标:(一)感受与欣赏1.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2.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二)表现与创造1.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2.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三、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实施策略P251.体验性策略2.游戏化策略3.生活化策略4.个性化策略四、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1.音乐欣赏2.歌唱活动3.韵律活动4.音乐游戏5.演奏活动6.音乐综合艺术活动五、幼儿欣赏音乐的作用:有效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六、(选/填)音乐欣赏的过程: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审美想象、审美表现/创造、审美评价七、(选/填)幼儿获得音乐知识欣赏音乐的基本途径:倾听!八、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特点P43一个听力正常的幼儿对“倾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3岁前的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十分有限,易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音响柔和的音乐产生积极反应4—6岁的幼儿,在良好的教育培养下,不仅能理解歌词内容稍复杂的歌曲,对器乐曲的理解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了。
其中4—5岁的幼儿基本能理解形象鲜明的乐曲所表达的艺术形象。
学前教育上岗证设计课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上岗证设计课复习资料概述1、幼⼉园活动要素:教育⽬标、内容、途径、⽅法、形式和评价。
2、幼⼉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要求:发展性、趣味性、开放性、游戏性、整合性。
3、预设性教育活动:由教师根据教育⽬标,以及幼⼉的特点预先设定的教育活动4、⽣成性教育活动:由教师创设环境,引起幼⼉的探究兴趣,然后⽣成主题的活动。
5、教育活动环境的要素:⾃然环境、物质材料和⼼理环境。
6、环境创设的要求:⾃然、朴素、美观、安全、亲切、适合。
7、表现性⽬标:幼⼉参与活动后所得到的各不相同的结果。
数学1、⽪亚杰建构主义数学教育理论(⼀)关于知识的分类与建构将⼉童所学知识归为三种不同类型:社会知识、物理知识、逻辑-数理知识。
数学属于逻辑-数理知识。
逻辑-数理知识是⼈脑对物与物之间内在关系的反映,它是⼈体作⽤于物体过程中,⼀系列动作之间的协调与抽象,⽪亚杰称之为“反省抽象”(⼆)学前⼉童怎样学习数学数学知识是⾼度抽象化的逻辑-数理知识,它并不存在于外在实体,⽽是⼈体作⽤于物体的过程中,对物体之间的内在关系进⾏“反省抽象”所建构⽽成的。
数的逻辑结构是⽆法直接教导的,需要⼉童⾃⼰通过操作和内⼼所创造的关系进⾏主体的⾃我建构。
2、⽪亚杰建构主义数学教育的主张:提供实物让⼉童操作;注重概念建构的过程;强调⼉童学习过程的理解与顿悟。
3、列乌申娜学前⼉童数学教育理论1)感知觉的发展是⼉童数概念形成于发展的基础。
2)周围⽣活和客观现实是⼉童数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源泉。
3)数学教育的有效⽅法和形式:操作、游戏、⼩实验。
4)“数学必须⾛在发展前⾯。
”注:操作法是学前⼉童数学最有效的⽅法。
4、学前⼉童学习数学的⼼理特点1)从具体到抽象。
2)从个别到⼀般3)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4)从同化到顺应5)从不⾃觉到⾃觉。
6)从⾃我中⼼到社会化。
5、感知集合教育:是指在不教给集合术语的前提下,让⼉童感知集合及其元素,学会⽤对应的⽅法⽐较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并将有关集合、⼦集及其关系的⼀些思想渗透到整个数学教育的内容和⽅法中去。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学前教育(幼儿园音乐教育)-试卷2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学前教育(幼儿园音乐教育)-试卷2(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儿童在感受、表现音乐的过程中最普遍的形式是( )。
A.倾听与欣赏音乐B.载歌载舞,唱唱跳跳√C.参与奏乐D.歌唱活动解析:解析:儿童在感受、表现音乐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唱唱跳跳”是最普遍的形式。
我们不可能希望幼儿像成人一样安静地坐在音乐厅欣赏美妙的音乐,儿童欣赏音乐的方式通常是外化的动作表现,这正是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年龄特点的写照。
2.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含有独立而鲜明的主题形象的作品可以采用( )。
A.“从整体入手,层层深入”的设计思路B.“从局部入手,层层累加"的设计思路√C.“一一分配”的设计思路D.“整、分、整”的设计思路解析:解析:“从局部入手,层层累加”模式的特点主要是先让儿童集中精力感知体验作品中最具特色的某个动机,然后再从这个动机开始,逐步让儿童感知体验以该动机为核心的局部形象,最后再让儿童感知体验整个作品的形象和情趣。
3.学前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要注意遵循发展性原则、( )、审美性原则和整合性原则。
A.适宜性原则B.基础性原则C.主体性原则√D.灵活性原则解析:4.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好儿童原有的基础能力水平,并以此为依据着眼于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
这一思想体现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 )。
A.实践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和谐性原则D.低耗高效原则解析:解析:发展性原则是指在设计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好儿童原有的基础能力水平,并以此依据着眼于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
5.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单元目标分为时间单元和( )。
A.主题单元√B.空间单元C.活动单元D.目标单元解析:6.“在有伴奏的情况下不仅能独立完整地歌唱,并初步学会接唱和对唱”是( )儿童歌唱目标。
A.小班B.中班√C.大班D.学前班解析:解析:中班儿童的歌唱目标:①能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歌唱,并做到吐字清楚、唱准曲调和节奏;②在有伴奏的情况下,能独立而完整地歌唱,并初步学会接唱和对唱;③在集体的歌唱活动中能够注意控制自己的音色,使自己的歌声与集体的声音相协调;①能学习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和音色变化来表现歌曲的形象、内容和情感。
学前教育音乐资料
使用经验还原教学法的打击乐教学:(1)不是从静听音乐开始,而是从操作还原表演开始,这种还原表演可以是故事,也可以是看图说话,也可以是身体动作,但最后一步一定是停留在身体动作上;(2)第一课时没有乐器演奏,只是通过身体动作表演熟悉音乐作品;(3)第二课时在巩固第一课时身体动作表演之后,才进入打击乐器演奏。
一、打击乐教学的课时安排一般而言,经验还原的打击乐教学由两个课时构成:第一课时:教师带领幼儿做与音乐作品相关的各种类型的还原活动,但核心任务是完成对音乐作品的身体动作表演。
第二课时:巩固身体动作还原的表演任务,然后教师通过与幼儿讨论的方式,把身体动作的表演状态转化为打击乐演奏。
二、打击乐教学的一般步骤(一)第一课时的一般教学步骤1.如果有多层的还原方式设计,教师呈现除身体动作还原之外的还原方式,并带领幼儿学习这些还原的表演方式。
2.呈现身体动作的还原方式,带领幼儿表演身体动作并与音乐作品匹配。
说明:如果音乐作品只有身体动作还原一种方式,直接进入步骤2;如果其他还原方式与身体动作紧密结合,步骤1与2整合进行。
(二)第二课时的一般教学步骤1.巩固幼儿的身体动作表演,关注幼儿身体动作表演时上肢动作与下肢动作的频度。
2.如果身体动作表演是有角色分配的,分角色巩固身体动作的表演。
3.教师与幼儿讨论音乐作品身体动作表演时的动作频度、动作类型等问题,旨在让幼儿明白上肢、下肢的动作频度就是打击乐演奏的节奏型。
4.教师与幼儿讨论并确定每段音乐所能选择的乐器,每种或没类乐器依据身体动作所能选择的节奏型。
5.根据讨论结果分组演奏。
6.全体合奏。
大班打击乐活动:土耳其进行曲设计者:王秀萍这首《土耳其进行曲》原是贝多芬歌唱剧《雅典的废墟》中的一首曲子,至今这部歌唱剧中的音乐已经较少被人演唱、演奏,而其中的序曲与这首《土耳其进行曲》却经常被音乐家单独拿出来演奏。
我们采用的是管弦乐版本,速度做了慢一些的处理。
还原手段图谱设计A(绿色),,~~~···,,~~~·,,,,,,,,~~~·B(红色)~~~~~~ ~~~ ,,,,,,~~~ ~~~ ~~~ ,,,,,,A’(蓝色),,~~~ · · ·,,~~~ ·,,,,,,,,~~~ ·(灰色),,,,,,,,~~~ 。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复习资料学前音乐教育复习资料1.认为音乐起源于人类对客观世界各种声音现象的模仿之学说是( C)A.巫术起源说 B.游戏起源说C.模仿起源说 D.情感表达说2.认为才能是通过后天的有效教育发展起来的,为儿童提供优良的教育环境是才能发展的第一个必要条件的音乐教育家是( C) A.达尔克罗兹 B.柯达依 C.铃木 D.奥尔夫3.教师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情绪性质及其审美价值的能力属于教师基本音乐素养中的(A )A.音乐欣赏能力 B.音乐表现能力C.音乐文化涵养 D.音乐创造能力4.侧重强调不同活动中同一种能力在要求上的循序渐进是(A )A.能力目标的系列化 B.材料目标的系列化C.内容目标的系列化 D.过程目标的系列化5.除了能学会有节奏地跟随音乐做动作外,还能够初步学会对音乐的总体结构作出反应的幼儿,其年龄段是(B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6.在韵律教学活动中,从复习某个熟悉的动作开始联系新动作学习的活动,或直接从观察新动作作示范开始的新动作学习活动的方法是( C) A.观察导入 B.回忆导入C.基本动作复习或练习导入D.队形复习或学习导入7.幼儿园小班打击乐演奏的空间安排一般采用(D )A.单马蹄形 B.双马蹄形 C.品字形 D.半圆形8.“揣摩和分析”(揣摩音乐的情绪、风格、趣味,分析音乐的节奏特点和结构特点)是打击乐曲编配的( B)A.第一个步骤 B.第二个步骤 C.第三个步骤 D.第四个步骤9.教师用现场的演唱、演奏、做动作表演的方法来向儿童提供活动范例的教学方法是(A )A.示范 B.演示C.参与 D.提示10.在“教师将幼儿创编的动作进行组合并表演,请幼儿观看,并要求幼儿指出哪些人的动作被采用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 D) A.提示 B.演示 C.退出 D.反馈11.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的我国近代美育体系创始人之一的教育家是(B )A.康有为 B.蔡元培 C.张雪门 D.陈鹤琴12.综合性的音乐教育活动是帮助儿童自然而然地进入音乐天地的一个重要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学前教育备考资料:学前音乐教育(六)第三章学前艺术教育
第一节学前音乐教育
【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
1.0-3岁儿童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开始学习说话和唱歌几乎是无法严格区分的。
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与儿童语言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
当儿童语言发展进入到"咿呀学语期"时,其歌唱能力也出现了"咿呀学唱期"。
但是,这两种"咿呀"声的含义不尽相同:8个月左右的婴儿会用咿咿呀呀的声音开口模仿成人的说话,并逐渐出现咿咿呀呀的独自语言;到1岁左右,婴儿开始发声学"唱歌"这种咿呀之歌与非音乐的、作为讲话先兆的"咿呀"是有区分的。
2.3-4岁儿童
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对音乐的表现欲望和能力正在增强,表现在他们对歌唱活动的兴趣大大加强,特别是对富有戏剧色彩的、生动活泼、情绪热烈的歌曲很是喜欢,还喜欢唱歌曲中的重复部分。
(1)歌词方面。
在歌词的表现方面,虽然3岁左右儿童的语言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已经能够完整地掌握比较简短的句子或较长歌曲中的相对完整的片断,但是由于这一阶段儿童认知发展方面的局限,他们对歌词含义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加之听辨和发音能力还比较弱,所以碰到他们不理解的字词,往往吐字不清。
(2)音域方面。
3-4岁儿童歌唱的音域一般为cl-al(即C调的1),其中唱起来最舒服、轻松的是在d1-g1之间(即c调的2-5)但个别儿童的音域发展会有所偏差。
(3)旋律方面。
在旋律的感知方面,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存在着差异性和不精确性,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走音"现象。
有相当一部分儿童的音准有问题,往往不能准确地唱出歌曲旋律,唱歌如同"说歌"。
(4)节奏方面。
在节奏方面,3-4岁的儿童基本上能做到比较合拍地歌唱,尤其是对与走步、跑步、心跳、呼吸等相对应协调的节奏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所构成的歌曲节奏更易感受和掌握。
(5)呼吸方面。
3-4岁的儿童由于肺活量较小,呼吸较浅,对气息控制的能力还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因此往往不能根据乐句的需要来换气。
(6)其他方面。
在歌唱的其他表现技能方面,3-4岁的儿童能够在成人的引导,特别是在幼儿园良好教育的影响下,对已经熟悉和理解的歌曲,以速度、力度、音色等较明显的变化来表现歌曲。
3.4-5岁儿童
(1)歌词方面。
这一年龄阶段,儿童掌握歌词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一般都能比较完整、准确地再现熟悉的歌曲中的歌词,而且对歌词的听辨、理解、记忆和再认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唱错字、发错音的情况有了较大的改变。
(2)音域方面。
4-5岁儿童歌唱的音域较以前有了扩展,一般可以达到c1-b1(即c调的1-7)组且止忌,但在个别的儿童身上仍有很大的差异性。
(3)旋律方面。
由于这一年龄阶儿童接触的歌曲日益增多,他们对旋律的感知、再认能力逐步提高,音准把握能力有了进步。
(4)节奏方面。
在节奏方面,随着儿童听觉分化能力的逐步提高,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对歌曲节奏的把握和表现能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他们不仅掌握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歌曲节奏,还能够比较准确地再现二分音符的节奏,甚至带附点的节奏。
(5)呼吸方面。
4-5岁儿童对嗓音的控制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能够逐步学会使用较长的气息,一般都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按乐句和情绪的要求换气,中断句子、中断词意的换气现象有明显的改进。
(6)其他方面。
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在歌唱技能的发展中对速度、力度、音色变化的把握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这是因为他们对歌曲形象、内容定程度上的提高,由此在演唱、表现歌曲时,能够比较细致地表达出歌曲在力度、速度等方面的变化,且比小班儿童表现得更为准确。
4.5-6岁儿童
(1)歌词方面。
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在歌唱的技能和水平上有了较显著的提高。
首先表现在随着语言的发展,他们能记住更长、更复杂的歌词,对词义的理解能力也进一步提高,在歌词的发音、咬字吐字方面表现得更趋完善。
(2)音域方面。
5-6岁儿童唱歌的音域基本上可以达到c1-c2(即c调的1-i)个别儿童甚至更宽。
(3)旋律方面。
随着儿童歌唱经验的不断积累,5-6岁儿童的旋律感发展、特别是音准方面的进步更为明显。
他们不仅能容易地掌握小三度、大三度,纯四、五度音程,比较准确的长处旋律的音高进行,而且对级进、小条大跳不会感到太大的困难。
这时,儿童已经初步建立了调式感。
(4)节奏方面。
5-6岁儿童不但能准确地表现2/4和4/4的歌曲节奏,同时对三拍子歌曲的节奏及弱起节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够较好地掌握带附点的节奏和切分节奏歌曲的演唱。
(5)呼吸方面。
这一年龄阶段,儿童气息保持的时间较以前延长,能够按乐曲的情绪要求较自然地换气,同时歌唱的音量较以前有了明显的增加。
(6)其他方面。
5-6岁儿童歌唱的表现意识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加强,表现在歌唱的声音表情更趋丰富,能够表现出同一首歌曲中的强弱快慢,能较好地唱出顿音、跳音、保持音及连音,并且能尽力把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通过音色、节奏、速度、力度上的对比变化生动细致地表达出来;在集体歌唱时,协调一致的能力也大大加强。
不仅能与集体同时开始、同时结束演唱,而且会听前奏、间奏,还对对唱、小组合唱、轮唱、合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产生了兴趣。
相关链接:2014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备考题库
相关推荐:2015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命中真题汇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