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消毒(电子教案)
氯气与水反应教案
氯气与水反应教案一、活动目的1、了解氯气的性质与危险性;2、了解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及反应机理;3、掌握氯气与水反应实验的操作方法与安全注意事项;4、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提高其科学实验素养。
二、活动过程1、活动准备材料:氯气瓶、氯气吸收瓶、液滴管、饱和盐水、准备好的水器材:实验室桌子、气体管道、实验室外衣、手套、护目镜、导师指导。
2、活动步骤(1)密闭空间在实验室空间内设置好安全桌面和固定气体管道等,制定好安全规则,准备工作好后,由导师指导学生穿好实验室外衣、戴护目镜和手套,然后进入实验室,封闭实验室门窗,确保无人员在实验室范围内,实验室内无可燃物品及食品等容易爆炸或污染物品。
(2)准备氯气操作将氯气瓶连接气体管道,逐渐开启气体罐阀门以及室内的抽风机,打开氯气瓶阀门,将氯气导入吸收瓶中,在准备水的同时,在吸收瓶内通入一部分氯气,等待反应。
(3)氯气与水反应准备好的水分别滴入吸收瓶中,同时观察产生气体的情况:2 H2O + Cl2 2 HCl + O2(4)安全处理实验完毕,关闭阀门,关闭抽风机,防止气体泄漏,将吸收水瓶中的废液及其他污染物品妥善处理,并对实验室、设备和工具等进行彻底的清理和消毒。
三、安全注意事项1、实验室的气密性必须得到保证;2、打开气罐时要逐渐开启,严禁猛烈开启;3、检查好气管道及安全设备是否正常使用;4、避免操作中产生火花,以及避免不慎触碰氯气罐;5、不要长时间接触氯气,避免吸入和触碰 (致癌) 与烟雾中的氯气;6、操作时应佩戴防护装置,操作前要进行详细讲解;7、操作中速度应掌握适当标准,一切动作应小心谨慎;8、操作完毕、废气应随时妥善处理并排放。
总结氯气与水反应实验是实验室中一项科学实验,通过此实验,可以更好的了解氯气的性质和危害以及它与水反应的反应机理。
在进行实验的同时,学生应该根据实验规定,注意自身安全以及场地的安全,遵守实验室指导老师要求,才能更好地掌握实验技能及方法,提高其学习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为今后在学习和工作上打下基础。
人教版氯-教案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课时)课程标准:了解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氯气与氢气的反应,氯气与水的反应省教学目标:了解Cl2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 Cl 2的氧化性掌握氯水的消毒和漂白原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并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的反应,了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
3、提高观察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现象,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2、通过学习氯气的发现和确认的过程,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氯气与氢气的反应,氯气与水的反应教学难点: 1、氯气与水的反应。
2、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达到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创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Ⅰ、课前检测:(阅读P82页一二两段)1、以为主要成分的食盐是重要的调味剂,________是最重要的成盐元素,主要以形式存在于海水和陆地的盐矿中,海洋中含盐________,主要为,此外还有_______.等盐类2、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 ,很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_______,表现为 ___________性,氯在自然界中以 ________态存在Ⅱ、课堂新授【新课导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德军与英、法军战士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对峙。
黎明时,英、法军前线战壕的士兵突然看到一股阴森森的黄绿色气体逐渐向前袭来,很快数百名英、法军战士窒息而死,数千名士兵双目失明。
这就是1915年4月22日发生的另人发指的事件。
这种阴森森的黄绿色气体就是氯气。
氯气为什么可以用作毒气?它具有怎样的性质和用途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它。
高中化学教案第一册第四章《氯气》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教案第一册第四章《氯气》教学设计高中化学教案第一册第四章《氯气》教学设计第一节氯气第二课时探究问题框架:1、氯气的性质:氯气能与碱反应吗?生成了什么?2、氯气的制取:(1)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如何选用仪器和组装仪器成发生装置:(2)收集到的氯气可能含有什么杂质,如何除去(3)如何除去制取氯气的尾气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讲评】上节课布置的探究性问题1、工业上制盐酸还采用点燃的方法还是采用混合光照的反应条件进行?为什么?2、Cl2溶于水是否全部和水反应?请列出事实根据加以证明。
3、在新制的氯水中,含有哪些粒子。
4、如何保存氯水?为什么?【倾听理解】1、必须采用点燃的条件,因为爆炸难以控制,燃烧产生的热量不能加以利用。
2、不是,因为氯气呈黄绿色。
说明还有氯分子存在。
氯气只有一部分与水发生反应。
3、由于部分发生反应,所以在氯水中有Cl2、HClO、Cl-、H+。
4、保存在棕色瓶中,因为次氯酸见光分解【复习引入】研究一种非金属单质,研究它跟一些金属的反应、与某些非金属的反应、与水的反应。
上节课我们已经研究氯气与金属的反应和与H2的反应、还有与水的反应。
今天我们研究氯气水与碱的反应。
【倾听理解】【演示实验】向装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观察现象【设疑】这是为什么黄绿色气体会消失呢?【过渡】氯气与另一个碱――氢氧化钙反应即工业制漂x的原理。
请阅读课本相关部分。
【总结】(1)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且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次氯酸,故次氯酸盐也可用来漂白、杀菌。
(2)由于起漂白、消毒杀菌作用的是HClO,所以往往也可以加入盐酸,以增强漂白、消毒杀菌的作用Ca(ClO)2+2HCl=CaCl2+2H ClO【观察】黄绿色气体消失、酚酞的红色褪色【探究】NaOH与氯水中的盐酸和次氯酸反应生成盐,消耗了氯水中的次氯酸和盐酸,使得Cl2与H2O的反应趋于完全,NaOH的量足够,即可使溶液颜色变为无色,上部气体也变为无色。
教资高中化学氯气教案
教资高中化学氯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掌握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3. 能够解释氯气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教学重点:1. 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氯气的制备及应用;3. 氯气的危害与防护。
三、教学内容:1. 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重,可溶于水;- 化学性质: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等。
2. 氯气的制备方法- 工业制备:电解食盐水;- 实验制备:盐酸与过氧化氢反应、氯化亚铜与硫酸反应等。
3. 氯气的应用领域- 工业上用于生产塑料、药品、杀虫剂等;- 水处理领域用于消毒;- 实验教学中可用于气体收集等。
4. 氯气的危害及防护- 氯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较大危害; - 防护措施:避免接触、做好通风、穿戴防护装备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氯气的性质、制备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基本知识;2. 实验法:进行氯气的实验制备和气体性质的观察,增加学生实践经验;3. 案例分析法:通过氯气事故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氯气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五、教学评价:1. 考试评价:采用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形式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2. 实验评价:对学生进行气体实验操作的评价,检查学生实验技能。
六、教学反馈:1. 总结课上所学内容,强化知识点;2. 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七、教学扩展:1. 让学生研究氯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展知识面;2. 组织学生进行氯气危害与防护方面的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以上为高中化学教资《氯气的性质及应用》的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氯气与水的反应,
氯气与水的反应(运用三重表征方法设计教案)从自来水厂用氯气来杀菌消毒说起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时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
基于建构注意理论的指导,本设计以层层递进的问题式教学为主,辅助以实验、幻灯片、讨论、归纳等手段,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并进一步深化,将所得知识进行应用,学生在体验到不断解决问题的成功感的同时,逐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氯元素是一种典型的化学性质活波的主族元素,也是生活中一种很常见的、化工生产中很重要的元素,了解氯元素的性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探讨卤族元素的性质,从而与其他系列元素性质比较来归纳元素周期律,关于氯气的性质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三部分:1、氯气的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 氯气与非金属(氢气)、金属(钠、铁、铜)、水、碱的反应和氯气和溴离子、碘离子在溶液中的置换 ],3、氯离子的检验。
在氯气的化学性质中,重点讨论了氯气与水的反应以及氯气与碱的反应,同时重点探究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以及次氯酸的漂白作用。
学生在初中阶段对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了解不多,只学习了氧元素的性质,而在高一前一段内容学习了金属的性质和一种非金属-硅的性质,基本可以运用原子结构的基本理论分析浅层的元素性质的内容,基于此情况预测,学生可以依据氯元素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可以推测出氯元素是一种活波的非金属元素,最常见的化合价是-1价。
设计合适的情境和问题,学生就可以分析、归纳出氯气的各种性质。
三.教学内容本次课学习的是氯气与水的反应,主要包括氯气与水的反应产物探究与次氯酸的强氧化性两部分内容。
高中高一化学教案范文:氯气5篇
高中高一化学教案范文:氯气高中高一化学教案范文:氯气精选5篇(一)教案内容:氯气教学目标:1. 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3.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氯气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氯气的制备方法。
2. 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 氯气的制备和应用。
2. 氯气的毒性和危害。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氯化钠、浓硫酸、漏液瓶、氯气收集装置等。
2. 教学资料:氯气的物化性质介绍、氯气的制备方法与应用介绍。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通过问答形式引导学生回忆和掌握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开展讨论:什么是氧化剂?什么是还原剂?氯气是氧化剂还是还原剂?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讲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点燃肉眼可见的物质。
2. 讲解氯气的制备方法,如氯气可以通过氯化钠和浓硫酸的反应制备。
3. 讲解氯气的应用,如氯气可以用于消毒、漂白剂制备和有机合成等方面。
三、实验演示(20分钟)进行氯气的制备实验,演示制备氯气的实验过程并收集氯气。
四、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并进行报告。
五、问题解答(10分钟)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总结和拓展(10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出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七、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延伸:1. 学生可自行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2. 可开展有关氯气的实验,如氯气的鉴别实验、氯气的危害实验等,加深学生对氯气的认识和理解。
3. 引导学生思考氯气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如氯气在消毒和净化水源中的作用等。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2. 学生能准确描述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氯气相关的问题。
氯气的教案
氯气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氯气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使学生掌握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讲解、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氯气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通过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合作探究、创新设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氯气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2)通过对氯气的讨论,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氯气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氯气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通过讲述氯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引出氯气的话题。
(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氯气的兴趣。
2. 学习课文
(1)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氯气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以及氯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教师讲解: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讲解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教案)氯及其化合物
氯及其化合物教师:氯的单质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大量用于制造盐酸、有机溶剂、农药、染料和药品等。
(展示图片)教师提问:氯有哪些性质呢?教师: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思维启迪: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将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受当时流行学说的影响,舍勒未能确认这种气体。
直到181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才确认这种气体是一种新元素组成的单质——氯气。
(展示照片)思考讨论:教师:从氯气的发现到氯被确认为一种新的元素,时间长达三十多年,其间经历了数位科学家的不懈探索。
你从这一史实中得到什么启示?教师:启示1:科学研究需要由正确的理论做指导,错误的理论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教师:启示2:科学研究需要以大量事实为依据,只有大量事实才能推翻错误理论,建立正确的理论或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
教师:启示3:科学研究需要有热爱科学的思想和奉献科学的精神。
思维启迪:氯气的命名181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以大量事实为依据,确认黄绿色气体是一种新元素组成的单质,并将这种元素命名为chlorine。
这一名称来自希腊文,有“绿色”的意思。
中文译名曾为“绿气”,后改为“氯气”。
新课讲解:氯气的性质①形态:气体②颜色:黄绿色③熔点:-101℃④沸点:-34.6℃⑤密度:3.214g/L(0℃)思考讨论:①氯气能否和金属反应?教师:从氯的原子结构来看,它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得到1个电子,使最外电子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总结:氯气是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强氧化性。
新课讲解:氯气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
例如,钠、铁、铜等都能与氯气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
(展示图片)思考讨论:②氯气能否和非金属反应?教师: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将导管缓慢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注:氯气有毒,人吸入少量氯气会使鼻和喉头的黏膜受到刺激,引起咳嗽和胸部疼痛,吸入大量氯气会中毒致死。
全面掌握化学氯知识的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全面掌握化学氯知识一、教材分析本教案的教学内容是化学中的氯元素知识,教材基于国家教育部的《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教材内容详细、结构合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材由基本概念、反应、实验操作和应用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通俗易懂,适合学生自学和教师课堂教学。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悉元素氯的性质和应用;2.学生能够理解氯与其他元素的反应机制;3.学生能够分析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元素氯的性质与特点;2.氯和其他元素的反应机制;3.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1.大量的反应机制需要学生掌握;2.氯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涉及到多个领域。
五、教学方式1.形式多样的课堂讲授;2.实验教学;3.讨论加强学生思考和交流。
六、教学过程1.概念介绍在讲解氯的概念和性质之前,可以通过引入加强学生对于以往学习中化学元素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在其基础之上,重启一个与氯元素有关的新话题。
2.氯元素的性质和特点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17,离子半径为1.81埃。
在自然界中以盐酸形式存在,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3.氯和其他元素的反应机制氯元素参与的反应很多,比如氧化、还原、卤素化等等,学生需要对于每一个反应机制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4.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氯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消毒、生产氯气以及制取酸、碱等。
5.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应机制以及氯元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多样。
七、实施效果评估1.通过课堂讨论,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检测;2.通过课后作业,对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进行考察;3.通过平时成绩以及考试成绩的合理算分,全面评估教学效果。
关于氯气的化学教案
关于氯气的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氯气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2. 掌握氯气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主要物理性质。
3. 了解氯气的制备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4. 培养学生对氯气实验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氯气的基本性质氯气的化学式:Cl2分子结构:Cl-Cl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2. 氯气的制备方法实验室制备氯气:通过盐酸与锰(IV)氧化物反应工业制备氯气:电解食盐水法3. 氯气的应用领域漂白剂:制造漂白粉、漂白液农药:制造杀虫剂、杀菌剂化工原料:制造氯化石蜡、氯乙烷等医疗:用于消毒、气疗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氯气的图片和描述其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氯气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3. 实验:演示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实验操作,并解释反应原理。
4.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分组讨论氯气的应用场景。
5. 总结:强调氯气的重要性和实验安全、环保意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书写氯气的化学式和描述其分子结构。
2. 学生能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制备方法。
3. 学生了解氯气的应用领域,并能举例说明。
4.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能遵守安全规程,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氯气的图片、化学式、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的相关内容。
2. 实验器材:盐酸、锰(IV)氧化物、食盐水、电解装置等。
3. 安全防护用品:防护眼镜、手套、口罩等。
4. 参考资料:氯气的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的相关论文和书籍。
六、教学活动1. 实验演示:教师在实验室进行氯气制备的演示实验,讲解实验步骤、原理及安全注意事项。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氯气的制备方法,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氯气制备实验,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护。
4.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氯
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氯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氯元素的基本性质、化合物及应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
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氯元素的性质及其化合物的特点,氯的应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验室用氯气装置及相关化学试剂,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通过展示有关氯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引发学生对氯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氯元素的性质和特点,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三、介绍氯化物的性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如氯气、氯化钠等。
四、开展实验:让学生观察氯气的物理性质及与其他物质反应的情况,培养学生动手实验
的能力。
五、讨论氯元素的应用,包括在工业生产、卫生消毒等方面的应用。
六、布置作业:让学生总结氯元素的性质及化合物的特点,并思考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氯元素的性质、化合物及应用方面的知识,通过实验和讨论,加深学生对氯元素的理解,增强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高中化学说课教案氯
高中化学说课教案氯
一、教学内容:氯的性质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氯的性质和常见的应用;
2. 能够描述氯气的制备方法和物理性质;
3. 能够解释氯的化学性质和与其他元素的反应。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氯的制备方法、化学性质和应用;
难点:氯气与其他元素的反应过程。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用简单的实验或图片引入氯元素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与讨论(15分钟)
- 学生了解氯元素的来源和常见应用,并对氯的物理性质做简单的描述;
- 学生学习氯的制备方法,如电解盐水、氯化氢与氧化铜反应等;
- 学生分组讨论氯与其他元素的反应过程,重点关注氯气与氢气、钠、碱金属等元素的反应。
3. 实验(20分钟)
进行氯气与氢气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氯气与氢气的反应,理解氯的化学性质。
4.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总结氯的性质和应用,对于学生问题进行澄清和解答,加深对氯元素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完成一篇关于氯的实验报告或研究文献阅读,并准备参加下节课的学习讨论。
六、教学环节设计说明:
1. 通过实验、讨论和总结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亲和力;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进行监控和指导,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七、作业批改与评价:
根据学生完成的作业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水平,及时给予奖励和鼓励,激励学生持续学习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氯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氯
主题:氯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了解氯的应用领域以及重要性。
3. 掌握氯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重点:
1. 氯的性质。
2. 氯的应用。
3. 氯的制备方法。
教学难点:
1. 氯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2. 氯的实验制备。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器材:氯气发生装置、氯气收集装置等。
2. 实验药品:氯化钠、浓硫酸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简要介绍氯元素的性质和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 实验操作:进行氯的实验制备,让学生亲身体验制备过程。
4. 实验讨论: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氯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探讨氯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并探讨其重要性。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梳理思路。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馈:
1. 在下节课开始前,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2.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
教学资源:
1. 化学教科书。
2. 实验室器材和药品。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评估:
1.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2. 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
3. 学生对氯性质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水质工程学》课程教案 (2)
教学单元1 水质工程学概论课时:8学时基本教学内容1.1 水源水质1.2 城市污水的性质及污染指标污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城市污水指标:物理性质与指标、污水的化学性质及指标、污水的生物性质及指标1.3 水质标准给水污水1.4 水处理方法概述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化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1. 水质标准2. 污水的性质及污染指标3. 水处理方法概述难点:1. 污染指标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课后自学、复习相结合思考题:1. 何为生物化学需氧量,何为化学需氧量,在水处理领域中如何应用,并请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
2、污水中含氮物质的分类及相互转换?3、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有哪些危害?4. 水中杂质按尺寸大小可分成几类?各种杂质的主要来源、特点及一般去除方法。
5. 生活饮用水各项指标的意义。
教学单元2 水体污染与自净课时:4学时基本教学内容2.1 水体污染2.1.1 水体污染2.1.2 污染源分类2.2 水体自净的基本规律2.2.1 水体自净2.2.2 自净机理2.3 水体自净的数学模式2.3.1 物理净化作用:稀释与扩散、混合、沉淀2.3.2 好氧生物净化:研究河流中DO变化的意义,河流中DO变化规律教学重难点重点:1. 水体污染及其危害2. 水体自净的基本规律及计算方法难点:1. 水体自净的基本规律及计算方法,含耗氧、复氧、溶解氧平衡规律及氧垂曲线。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课后自学、复习相结合思考题:1. 简述水体自净的含义及机理。
2. 绘出氧垂曲线,并加以简要描述。
氧垂曲线在水污染控制中有什么实际意义?作业:1 . 某城市人口35万人,排水量标准150L/(p·d),每人每日排放于污水中的BOD5为27g,换算成BOD u为40g。
河水流量为3m/s,河水夏季平均水温为20℃,在污水排放口前河水溶解氧含量为6mg/l,BOD5为2mg/l(BOD u=2.9mg/l)。
《走进含氯消毒剂》教学设计
《走进含氯消毒剂》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知道次氯酸强的氧化性(漂白作用和杀菌消毒)及次氯酸盐产品漂白作用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含氯漂白剂性质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验证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学习由现象探求本质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化学知识在商品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化学、到生活中用化学的意识。
二、教学分析1.内容分析次氯酸和次氯酸盐的性质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
本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氯气和次氯酸性质的基础上,以84消毒液性质的探究为例,来学习次氯酸盐的性质,这对学生感受化学知识在商品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化学、到生活中用化学的意识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学情分析能力分析:新课程下的初三化学课本强调探究式教学,所以高一学生基本上有了一点探究意识。
他们对一些化学现象兴趣浓厚,而且具备了基本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这些都为更好地学习含氯消毒液的性质做好了铺垫。
知识分析: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氯气的性质、次氯酸的性质等,这些内容对含氯消毒剂组成和性质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84消毒液的性质难点:84消毒液的作用原理4.教学设计思路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引导学生观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任务或问题的提出开始的,本节课的基本思想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直接向学生转述知识,而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自学求知,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把教师的职能重心从“授”转移到“导”上,把教学目标的重心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移到能力培养、科学方法掌握和情感培养上。
这样,教师就从知识的权威、知识的传递着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起学生探究的精神、科学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辩证观念的形成上,这与新课改目标和谐统一。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 教案-高一上学期人教版化学(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教案教学目标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1)能识记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用化学方程式描述氯气及含氯化合物的转化。
(3)能从微观角度分析氯气具有强氧化性的原因。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1)通过对化学实验现象进行适度的推测建立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1)能完成氯气的漂白性验证的相关实验,使学生了解探究一般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4、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氯气性质及应用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培养学生用科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的精神。
体会科学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 Cl2的化学性质难点:氯气和水、碱的反应及次氯酸的反应教学过程一、引入引入:德国科学家哈伯制作氯气用于战争的故事。
展示后有学生讲述启示。
生:反对战争,反对化学武器,合理利用化学物质。
二、新知探究新知探究: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找到关键词,分析氯气的物理性质生:找到关键词液氯、刺鼻、黄绿色、毒气、沿地面、用水枪喷射,分析出化学性质易液化、有刺激性气味、黄绿色气体、有毒、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提问:1、在实验中如何闻气体的气味?2、液化形成的液氯与溶于水形成的氯水是否为同种物质?生:1、扇闻 2、液氯为纯净物,氯水为混合物过渡:宏观的氯气了解了,微观的呢?氯气的结构是怎样的?提问:画出氯原子结构示意图,并从原子结构的角度预测氯气可能有什么重要的化学性质?生画出结构生预测结构:易得一个电子,变成氯离子,达到稳定结构,表现强氧化性。
提问:试推测在一定条件下氯气能和哪些物质反应呢?生:与还原性物质反应。
例如金属、氢气等练习:根据氯气的性质推测,写出氯气与钠、铁、铜的化学方程式生书写方程式点燃点燃点燃2Na + Cl2 ===2 NaCl 2Fe+ 3Cl2=== 2 FeCl3 Cu + Cl2=== CuCl2思考:氯气与金属反应有哪些特点?生:氯气具有强氧化性①在加热或点燃的条件下,与绝大多数金属直接化合②将金属氧化为最高价实验:氯气与氢气化合。
氯气教案(基于问题的探究式)
氯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初步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并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化合物的反应了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
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及抽象概括、形成规律性认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科学思想:培养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以及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
科学品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意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观察、记录、科学抽象,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培养通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研究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答:最外层电子数都是续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附2:备注事先用天平称取新镁粉和氯酸钾晶体各0.2g,把镁粉平均分为五份,取一份装在洁净而干燥的试管(15×150mm)中然后在装入的镁粉上铺一层氯酸钾晶体(约40mg),放在试管架上,塞好橡皮塞,保存备用。
另外课前需将微型杯放在集气瓶中加氯酸钾和浓盐酸制好六瓶氯气。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认识氯气能溶于水,掌握氯气跟水的反应;了解氯水可用来漂白杀菌及氯水的不稳定性;掌握氯气跟碱的反应及漂白粉的制法和漂白原理;从中进一步认识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
能力培养: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氯气跟水的反应,氯水的漂白、氯气跟碱的反应)培养学生对比、观察和表达的能力;并从上述实验事实中体会到氯气跟水反应因条件的改变而出现反应程度的差异;并从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思想情感:结合学生实验,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氯气跟水反应因条件的改变而出现反应程度的差异,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科学方法:观察、记录、科学抽象,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氯气跟水的反应;对比观察实验的能力;抽象概括出氯气跟水反应因条件的改变而出现反应程度的差异。
教学过程设计续表续表续表附:随堂检测答案1.(B)、(D)2.(B)、(C)3.2KOH+Cl2=KCl+KClO+H2O Cl2+H2O=HCl+HCl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事实上,天然水特别是地表水源多少已受到有机物和细菌污染,虽然经澄清过滤处理,
但仍然有少量细菌和有机物残留水中,氧化有机物和杀死细菌要消耗一定的氯量,即需氯量。投 氯量必须超过需氯量,才能保证一定的剩余氯。如果水中有机物较少,而且主要不是游离氨和含 氮化合物时,需氯量0M满足以后就会出现余氯,如图2.4.2中的实线②所示。此曲线与横坐标
过滤时可采用1.0~1.5mg/L。对于污(废)水,投氯量可参考下列数值:一级处理排放时,投氯量为20~30mg/L;不完全二级处理水排放时,投氯量为10~15mg/L;二级处理水排放时,投氯量为
式给水出厂水除应符合上述要求外,管网末梢水不应低于0.05 mg/L。后者余氯量仍具有杀菌能
力,但对再次污染的消毒尚嫌不够,而可作为预示再次受到污染的信号,这对于管网较长而死水 端及设备陈旧,且间隙运行的水厂尤为重要。余氯量及余氯种类与投氯量、水中杂质种类及含量 等有密切关系。
(1) 水中无细菌、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等,则需氯量为零,投氯量等于余氯量。如图242
也证明HOCI是消毒的主要因素。
图2.4.1不同pH和水温时,水中HOCI和OCI-的
比例
图2.4.2加氯量和与余氯量的关系
2)原水中含有氨氮
原水中,由于受到有机污染而含有一定的氨氮。氯加入含有氨氮成分的水中,产生如下反应:
Cl2+H20T HOCI+HCI(2.4.3)
NH3+ HOCItNH2CI+H20(2.4.4)
水污染控制技术王金梅化学工业出版社
氯消毒原理
氯在水中的消毒作用根据水质不冋可分为两种情况
1)原水中不含氨氮
易溶于水的氯溶解在水中,几乎瞬时发生下列反应:
CI2+H20THOCI+HCI(241)
HOCItH++ OCI-(2.4.2)
HOCI(次氯酸)和OCI-(次氯酸根)都具有氧化能力,统称为有效氯,亦称为自由氯。近代消毒 作用观点认为:次氯酸HOCI由于是很小的中性分子,可以扩散到带负电的细菌表面。并渗入到 细菌内部,氧化破坏细菌体内的酶,而使细菌死亡。而次氯酸根OCI-虽具有氧化作用,但因其带
负电,难于靠近带负电的细菌,故较难起到消毒作用。
HOCI和OCI-的相对比例取决于温度和pH值。从图2.4.1可以看出:在相同水温下,水的pH
值越低,所含HOCI越多,当pHV6时,HOC1接近100% ;当pH>9时,OCI-接近100% ;当pH=7.54时,HOCI和OCI-大致相等。生产实践表明,pH值越低,相冋条件下,消毒效果越好,
交角小于45。,其原因有:一是水中有机物与氯作用的速度有快慢,在测定余氯时,有一部分有 机物尚在继续与氯作用中;二是水中有一部分氯在水中某些杂质或光线的作用下会自行分解。
(3)当水中的有机物主要是氨和氮化合物时,情况比较复杂。投氯量与余氯量之间的关系
曲线如图2.4.3所示。当起始的需氯量0A满足以后,投氯量增加,剩余氯也增加(曲线AH段), 但余氯增加得慢一些。超过H点投氯量后,虽然投氯量增加,余氯量反而下降(HB段),H点称
《水处理工程技术》教案
模块二
地表水处理
任务4
地表水的消毒处理学日寸6学日寸
知识点
氯消毒
学时
2学时
教学 内容
投氯量与余氯量、投氯点、投氯设备、加氯间和氯库
教学 重点
投氯量与余氯量
教学难点
投氯点、投氯设备、加氯间和氯 库
投氯点、投氯设备、加氯间和 氯库
4TV,参考 资料
水污染控制技术 张宝军 中国环境出版社 水处理工程 王学刚 中国环境出版社
具有臭味。NCI3消毒效果最差,且具有恶臭味,因其在水中溶解度很低,不稳定且易气化,所以 三氯胺的恶臭味并不引起严重问题。一般情况下,水的pH值较低时,NHCI所占比例大,消毒效
果较好。
2.4.2
水中的投氯量,可以分为两部分:需氯量和余氯量。需氯量指用于杀死细菌、氧化有机物和 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部分。余氯是为了抑制水中残存细菌的再度繁殖而在消毒处理后水中维持的 剩余氯量。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投氯接触30min后,游离性余氯不应低于0.3mg/L,集中
NH2CI +H0CItNHC2+H20(245)
NHCI2+HOCItNCI3+H20(2.4.6)
NH2CI、NHCI2和NCI3分别叫做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胺,它们统称为化合性氯或结合氯。
它们在平衡状态下的含量比例决定于氯、氨的相对浓度、pH值和温度。一般当pH值大于9时,
一氯胺占优势;当pH值为7.0时,一氯胺和二氯胺同时存在,近似等量;当pH值小于6.5时, 主要是二氯胺;当pH值小于4.5时,三氯胺才存在,自来水中一般不可能形成。
从消毒效果而言,水中有氯胺时,起消毒作用的仍然是HCI0,这些H0CI由氯胺与水反应
生成(见式(2.4.4)~(2.4.6)),因此氯胺消毒比较缓慢。根据实验表明,用氯消毒5min内可杀灭细菌
达99%以上;在相同条件下,氯胺消毒5min内仅达60% ;要达到99%以上的灭菌效果,需要将
水与氯胺的接触时间延长到十几个小时。比较三种氯胺消毒效果,NHCI2要胜过NH2CI,但前者
区HB段,仍然产生化合性余氯,随着投氯量增加,产生下列不具有消毒作用的化合物;余氯反 而减少,直至折点B为止,折点余氯量最少。
2NH2CI+HOCltNT+3HC1+H20(2.4.7)
在4区B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段,水中已没有消耗氯的物质,故随着投氯量增加,水中余氯也随着增加,而且 是自由性余氯,此区消毒效果最好。
为峰点。此后随着投氯量的增加,剩余氯又上升(BC段),B点称为折点。
图2.4.3中,曲线AHBC与斜虚线间的纵坐标值b表示需氯量;曲线AHBC的纵坐标a表示 余氯量。曲线可分为4区:在1区即0A段,余氯量为零,需氯量bi,1区消毒效果不可靠;在2区AH段,投氯后,氯与氨反应,有化合性余氯产生(主要为一氯胺),具有一定消毒效果;在3
生产实践表明,当原水中游离氨在0.3mg/L以下时,通常投氯量控制在折点后,称为折点加
氯;原水游离氮在0.5mg/L以上时,峰点以前的化合性余氯量已够消毒,控制在峰点前以节约加 氯量;原水游离氨在0.3~0.5mg/L的范围内,投氯量难以掌握。缺乏资料时,一般的地面水经混 凝、沉淀和过滤后或清洁的地下水,投氯量可采用1.0~1.5mg/L;一般的地面水经混凝沉淀未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