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生活沃土献身音乐创作--著名军旅音乐家时乐漾的歌曲创作

合集下载

歌声与微笑-常彩霞

歌声与微笑-常彩霞
甜水中学
作曲家谷建芬作曲 。 谷建芬: 山东威海人,著名作曲家。1935年4月出生 于日本大阪,1955年毕业于东北音乐专科学校作曲 系。现为中国歌舞团创作员。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 席、中国音乐著作协会副主席。 她的主要代表作包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那就是我》、《绿叶对根的情意》、《思念》、 《烛光里的妈妈》、《今天是你的生日》、《歌声与 微笑》、《世界需要热心肠》、《滚滚长江东逝水》、 《历史的天空》、《青青世界》、《有人曾问我》、 《二十年后再相会》等。
简谱
节奏练习
1=C 2/4
1. ×. × ︳ ×× × ︳×-‖
2. ×× × ︳ × × ︳×-‖
原音再现
在198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由中央 电视台银河少年歌唱团进行合唱,为 有些感觉有些贫瘠的儿歌创作方面注 入了一些活力。一群小朋友们的热情 演唱和当场对现场教师的尊敬和爱戴, 更体现出歌声与微笑是青少年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歌曲背景
《歌声与微笑》是一首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富 有时代气息的青少年歌曲。歌曲的两个部分都运 用了复乐段结构,形成并置式对比。尤其是在高 音区节奏重复多次运用了同音反复,使得歌曲形 成了一种动力感,具有一定的号召性,表达了青 少年朋友将友谊遍布海角天涯的热切心情。自歌 曲创作从来,每到欢乐的场合,常常使人们想到 用这首歌表达相互的情感,歌曲也多次飘至大洋 彼岸,走向世界各地,传递着中国人民的友谊。

高中音乐鉴赏试题及答案

高中音乐鉴赏试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音乐期末测试题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每题3分, 共69分)民间音乐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

1.民歌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组成部分, 它源于人民的生活, 反映着人民的生活。

下列关于民歌的说法, 正确的是( )①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歌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但是, 有些民族的分布地域较广, 其民族风格会与所在地区的地方风格相互交融。

②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

③花儿是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一带的山歌。

④信天游多采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式唱。

⑤《上去高山望平川》旋律高亢悠扬, 开阔起伏, 舒展自由, 是一首长调歌曲。

⑥藏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⑥D. ④⑤⑥TV《挑战主持人》2007高校系列节目给国内众多知名大学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在内蒙古大学对决天津师范大学的一期比赛中,内蒙古大学的同学们载歌载舞,将蒙古族的艺术瑰宝呈现在了广大观众面前,获得了比赛的冠军。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他们表演的才艺最可能.. .)A. 马头琴弦子舞呼麦B. 札木聂盅碗舞长调歌曲C. 盅碗舞呼麦长调歌曲D. 手鼓盅碗舞长调歌曲2006年德国世界杯足球赛是一场时隔四年的世界"足球盛宴", 也是迄今为市场开发和运作最成功的一届世界杯,尽管德国世界杯已渐出了人们的生活, 但有很多回忆依然留在我们脑海里。

3.在2006德国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式上应邀演奏的我国青年钢琴家是( )A. 郎朗B. 李云迪C. 孙颖迪D. 邹翔4.他演奏的曲目是 ( )A. 《黄河》B. 《蓝色狂想曲》C. 《东方红》D. 《翻身的日子》5.他演奏的该曲目的风格是 ( )A. 民族音乐B. 古典音乐C. 爵士乐D. 流行音乐临淄是战国时期的文化名城。

“其民无不吹竽鼓瑟, 弹琴击筑, 斗鸡走狗……”----《史记·苏秦列传》6. “弹琴击筑”中的“琴”指的是 ( )A. 钢琴B. 古琴C. 古等D.六弦琴7.春秋战国时期, 古琴音乐已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 “伯牙鼓琴、子期知音”的故事早已深人人心。

唱得幸福落满坡教案2

唱得幸福落满坡教案2

《唱得幸福落满坡》教案教学内容:歌曲《唱得幸福落满坡》教学目标:1. 能通过聆听歌曲, 感受歌曲婉转起伏的旋律线条, 听辨出歌曲中同头异尾的乐句;2. 能用优美连贯和跳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用歌声表达出歌曲中幸福自豪的感情, 把握好一字多音和切分音的演唱;3.感受歌曲《唱得幸福落满坡》中浓浓的陕西民歌风味, 能对北方民歌产生一定的兴趣, 体会劳动人民收获的喜悦心情。

教学重点:用优美连贯和跳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把握好切分音和一字多音的演唱。

教学难点: 用歌声表达出歌曲中幸福自豪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伴着《张灯结彩》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图片导入:师: 上节课老师给同学们留了一个预习作业, 同学们还记得吗?生: 记得!师:真棒!看来你们都是认真学习的好孩子!那好, 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成果。

(课件播放史掌元老先生的照片)师: 照片中的老人是谁?他被授予了什么称号?生: 照片中是史掌元先生, 他被授予“农民作曲家称号”师: 同学们说的真好啊!我们的农民作曲家史掌元先生活在大山深处, 他一辈子写了两千多首关于农民的歌曲!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聆听他的成名作品, 也是获得1959年国家文化部举办的“全国业余歌手新作品大奖赛一等奖”的作品——《唱的幸福落满坡》师: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去聆听, 注意听一听: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表现的又是什么内容呢?(出示图谱, 播放歌曲《唱得幸福落满坡》)生: 略师总结:同学们都回答的非常的好!歌曲时优美抒情的, 表达了山村人民在建设新家园时的幸福之情和对家乡的赞美!三、学唱歌曲师: 这首优美的农民歌曲太好听了, 老师还想再欣赏一遍, 同学们, 你们想加入老师的队伍吗?生: 想师: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到16页, 聆听歌曲的第一段, 可以试着小声哼唱, 并思考两个问题:1.你听出来这首歌曲的特点了吗?(一字多音) 2.乐句在旋律、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节奏相似, 同头异尾)生略师: 它把几个音都连在了一起, 但是底下只对应了一个字, 这种创作手法叫做“一字多音。

施光南:如歌少年

施光南:如歌少年

施光南:如歌少年作者:沙青来源:《时代报告》2018年第12期施光南,男,汉族,中共党员,1940年8月出生,1990年5月去世,浙江金华人,音乐家、作曲家,原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他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创作实践中追求思想性、艺术性和群众性相统一,为人民留下了《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的祖国妈妈》《月光下的凤尾竹》等数以千计的音乐作品,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坚持把爱国作为音乐创作的永恒主题,为人民抒写创作,讴歌改革开放,谱写时代赞歌,被誉为“时代的歌手”。

作品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对重振民族精神的企盼,引起亿万人民的强烈共鸣,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奋发进取。

1980年,施光南刚写就《在希望的田野上》,我曾前往他住的七层楼上,与他有过一次促膝长谈。

就在那个不眠之夜,施光南和盘托出了他的少年往事。

此后若干年,施光南佳作迭出,却再没见他提起这段少年往事。

倒是一些年后,我将这篇故事编入特写集《平衡木上的跳跃》。

但囿于书的印量,虽其中部分内容被一些报刊摘登,完整的音乐神童故事,却随着施光南的猝然长逝,湮没在世事的喧嚣之中。

很难忘记初见施光南时的印象,他那虎背熊腰的体格,黑黝黝的脸庞,曾让我好生纳闷。

虽说人不可貌相,但若不是他谈吐生动,举止有度,短短一席话,居然旁征博引地脱口而出十几个地方剧种的唱腔,我着实难在一次接触中,将他五彩缤纷的歌曲作品,协调地统一在他那五大三粗的仪表之中。

施光南的父母,一个出生在浙江诸暨,一个出生在四川江津。

两家家境贫寒,都在很小的年龄走上了革命道路。

父亲施存统,1920年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1949年后曾任劳动部副部长,母亲钟复光是中国妇女运动早期领导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军校第一批女军官。

音乐神童施光南就生长在这样一个革命的家庭。

这个怪癖神童绝处逢生的真实故事,几年来一直盘旋在我的脑际……施光南的处女作是一支随口哼出来的快乐的歌——“春天到了,桃花开开,小鸟飞飞,黄莺在树上叫,他们快活,我也快活,我们大家都快活。

《永不消逝的歌声》知识清单

《永不消逝的歌声》知识清单

《永不消逝的歌声》知识清单一、创作背景1996年3月14日著名民族音乐家王洛宾在军区总医院因病逝世。

《永不消逝的歌声》是为了纪念王洛宾所做的一个节目,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黄金时段综合文艺节目《今晚八点半》中播出。

二、文中人物介绍王洛宾(1913—1996),北京人,作曲家、艺术家。

1939年他改编了第一首维吾尔族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从此在大西北生活了近60年,将传奇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为传播和发展西部民歌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西部歌王”。

为表彰他为20世纪中华音乐传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7月授予他“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

《永不消逝的歌声》选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获奖作品选》,节目1996年4月24日播出,获“中国广播文艺奖”一等奖。

三、文体常识广播艺术是以电子技术、广播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为唯一物质媒介,诉诸人们听觉的时间艺术。

广播的特点是由无线电波传递声音信息这种特殊的传播方式所决定的,因而广播兼有无线电和声音等主要特点。

广播的个性就是具有“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无线电传递声音的特点。

四、字音①脍炙..人口(kuài zhì)②干冽.(liè)③倾.注(qīnɡ)④泥泞.不堪(nìnɡ) ⑤绰.号(chuò) ⑥恪.守(kè)⑦筛.选(shāi) ⑧镌.刻(juān) ⑨病榻.(tà)五、字形茎(jīnɡ)根茎幢(chuánɡ)人影幢幢腕(wàn)扼腕叹息胫(jìnɡ)不胫而走憧(chōnɡ)憧憬惋(wǎn)惋惜径(jìnɡ)大相径庭瞳(tónɡ)瞳孔婉(wǎn)悲切哀婉六、近义词积累(1)简洁·简截同:两者都可指简明、简便。

异:“简洁”强调(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

歌曲《歌唱祖国》诞生记

歌曲《歌唱祖国》诞生记

歌曲《歌唱祖国》诞生记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9年第27期它是全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歌曲,被十几亿人传唱了近70年;它美妙的旋律与激昂的歌词,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把全世界华人的心凝聚在一起;它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国务活动、会务活动、外事活动、检阅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和尾声曲;它和《义勇军进行曲》一样,被永久载入史册;它,就是人民音乐家王莘于1950年作词、作曲的歌曲《歌唱祖国》。

冼星海赠给王莘一支铅笔生于1918年的王莘,自幼就酷爱音乐。

1932年,年仅14岁、一心想成为音乐家的王莘,因家境贫寒,踏上了远赴上海的学徒工之路。

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后,上海掀起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17岁的王莘在青年会刘良谟先生的介绍下加入了“民众歌咏会”,后又结识了正在上海搞救亡歌咏活动的冼星海和吕骥等人,很快便成为活动骨干,还当上了教群众演唱救亡歌曲的“小教员”。

1938年,王莘到达革命圣地延安,考取了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

在冼星海、吕骥、向隅等名师的悉心指导下,开始专业、系统地学习。

延安紧张充实的学习生活和参与《黄河大合唱》筹备与首演的经历,为王莘日后从事专业音乐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情感储备。

毕业前,冼星海赠给王莘一支颇有纪念意义的法国自动铅笔,他说:“我用这支笔写下了《黄河大合唱》,你拿着它,希望你也能用这支笔写出些催人奋进的音乐作品来。

”1939年6月,毕业后的王莘奔波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执教于华北联大音乐系,创作出反映根据地人民心声的《选村长》《打击顽固分子》等革命歌曲。

1943年春,时任“华北群众剧社”音乐队长、副社长的王莘,相继创作出《战斗生产》《永远跟着共产党》等歌曲,产生了强大的号召力,在鼓舞军民士气的同时,也敲响了侵略者和反动派走向灭亡的丧钟。

当这段歌谱跃然纸上1949年1月15日,解放军攻占天津。

第二天,王莘便带领“华北群众剧社”全体成员进驻天津。

《_英雄的高地》声乐套曲创作意义

《_英雄的高地》声乐套曲创作意义

文化艺术 |《英雄的高地》声乐套曲创作意义□黄晟/文声乐套曲是一种音乐形式,通常由多个歌曲组成,它们在音乐风格、主题或者语言上有相似之处,被编排在一起,形成一段完整的音乐演出。

《英雄的高地》作为抗美援朝时期的声乐套曲作品,其形式不拘泥于单一的歌曲,歌颂英雄,激励斗志,气势磅礴,旋律雄伟,本身就具有相当的力量和价值,更不论其所依托的庞大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抗美援朝期间(1950—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共同对抗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侵略战争,这是一场实力极其悬殊的战争。

但英勇无畏的中国志愿军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诞生的音乐作品具有很大的创作意义。

本文依托《英雄的高地》创作背景,介绍了本套曲的内容,探析了其创作意义。

1《英雄的高地》创作背景研究1952年3月,著名音乐家费克奔赴朝鲜战场前线,一同前往的还有全国音协赴朝创作组。

当时正值中国人民志愿军将运动战转为阵地防御战,利用坑道工事解决了如何在美军绝对火力优势下保存实力,并有效歼灭敌人的战术难题,“坑道文化”也应运而生。

这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发出了“文艺工作上高山、进坑道、上火线”的倡议,将部队文化艺术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前线战场[1]。

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响应号召,不畏险阻奔赴朝鲜战场,体验一线战斗生活,进行文艺创作和演出。

为支持抗美援朝战争,国内民众积极响应组织宣传,音乐艺术界更是群情激昂。

他们意将把音乐作为“武器”的战斗作用发挥到极致。

1.1 音乐家费克简介费克出生于1917年,湖北省天门市人,是中国作曲家、戏剧家以及音乐家。

原名蒋晓梅,笔名吴明之、刘中里、石坚等。

费克的一生,是爱国者的一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南昌抗敌后援会”的宣传工作,并于次年1938年参加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抗敌演剧队第五队,然后在1941年转入了革命文艺组织“新中国剧社”。

新中国成立以后,费克担任了中国音乐家协会江苏分会以及江苏省歌舞话剧院等单位的领导工作。

浅析储望华改编的钢琴曲《解放区的天》

浅析储望华改编的钢琴曲《解放区的天》

浅析储望华改编的钢琴曲《解放区的天》作者:左楠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年第02期储望华是著名的华裔澳藉作曲家,钢琴家。

在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里,他执着对艺术的追求,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

他改编及创作的《解放区的天》为中国演奏家广泛演奏,并被列入钢琴教材和业余考级比赛的规定曲目之一。

二十世纪初以来,几代中国作曲家努力探索如何借鉴西方音乐创作技法及在西方乐器上表现出“中国神韵”,而储望华在其中的执着和贡献是不容质疑的,其探索也呈现出独特性。

本文通过对《解放区的天》改编曲的创作背景及陕北民歌的元素进行主要的分析,对人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应用此作品对待学生教学,及演奏此曲的现实意义应用加以阐述和论述。

1.《解放区的天》创作背景《解放区的天》是储望华于1963年根据陈志昂作曲的同名歌曲以及陕北民歌《咱们的领袖毛泽东》改编而成的。

作品中大量地采用了民族民间音乐的曲调和节奏,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

该曲以鹤岗矿区的解放历史为背景,展现中国煤矿工人积极进取、甘于奉献的创业精神。

诠释了进取实干精神的诞生过程和大干红五月的起源。

我国陕北地区历史悠久,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陕北人民是那样的朴实、豪爽与乐观。

陕北民歌旋律简洁明快,富有歌唱性。

陕北民歌一般采用两句体的乐句结构。

核心调式主要是徵调式、商调式。

双四度叠置是陕北民歌中非常常用的曲调框架,所以旋律中四、五、七、八度大跳音程随处可见,因此“大跳”也就成为陕北民歌的一个主要的风格特征。

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粗旷、嘹亮、豪放。

2.《解放区的天》作品分析《解放区的天》是储望华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探索实践中的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时至今日仍然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和演奏中。

该曲为A 大调,采用了带再现的三步曲式。

作为一部民歌改编钢琴曲《解放区的天》这部作品的旋律可以说比较完整地再现了原歌曲的旋律,能贴切的表达出陕北民歌的风格和特点。

国之歌者聂耳

国之歌者聂耳

国之歌者聂耳作者:雷蕾来源:《决策与信息》2012年第11期半个多世纪以来,聂耳这个名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音韵载入史册,其形象也多次活跃在影视作品里。

赵丹、陈坤、文章等人都曾饰演过聂耳,他们都是不同时代形象气质俱佳的一线小生,青春洋溢、朝气蓬勃。

聂耳,这个诞生于苦难年代的人,却做着世界上最浪漫的事。

传唱至今的34首歌曲,都是聂耳在1933年到1935年间写就,可谓高产作曲家。

《卖报歌》唱出儿童的苦难,《铁蹄下的歌女》唱出妇女的呻吟,《毕业歌》唱出了青年的追求——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一片靡靡之音中,聂耳恰似鲁迅所期待的于无声处的惊雷,第一次用音乐“代替大众呐喊”。

因对音符的敏锐被人称为“耳朵先生”聂耳1912年2月14日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原名聂守信,字子义。

守信的父亲聂鸿仪在昆明甬道街72号开了一家叫“成春堂”的药店,他就出生在药店的楼上。

守信从小就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和过人的天分。

10岁时,他就跟隔壁的木匠邱师傅学会了吹笛子、拉三弦,后又陆续学会了二胡、月琴等乐器,常与二哥、三哥组成“家庭小乐队”,合奏《苏武牧羊》、《木兰从军》、《昭君和番》等乐曲。

守信只是把文艺当作兴趣爱好,他曾幻想过各种未来,却从来没想过当音乐家。

中学时,他在一篇题为《我之人生观》的作文中畅想未来:先上大学,然后出外游历,最好是出国,行路读书,增长见识,学术上有所建树。

最后挣几个钱,与几个谈得来的朋友,找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读书,弹琴,度悠闲时光。

后来在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守信又写了篇《我之人生观》,此时他的理想变成了学工科,研究艺术,做一个“并不是鲁滨逊那种个人主义的思想”的游历家,然后“以实在考察之所得以建设新的社会”。

1930年春夏之交,即将从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的聂守信由于经常参加进步学生的活动,被国民党当局列入逮捕的黑名单。

7月10日,守信不得不顶替他三哥聂叙伦来到上海,在一家叫“云丰申庄”的小商号做小伙计。

郭颂:音乐亦是一种养生

郭颂:音乐亦是一种养生

龙源期刊网 郭颂:音乐亦是一种养生作者:吴秀娟来源:《晚晴》2015年第04期郭颂,出生于1931年,辽宁沈阳人。

男高音歌唱家、民歌演唱家。

曾多次出国访问演出,国家一级演员。

历任黑龙江省歌舞团独唱演员、团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音协第三届理事、黑龙江分会副主席。

以演唱东北民歌著称。

作品集有《郭颂创作歌曲选》,以《新货郎》、《乌苏里船歌》等作品为代表的黑土地民歌艺术成功地引领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

著名民歌演唱家郭颂在上世纪60年代,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乌苏里船歌》,以其高亢悠扬的旋律唱响了神州大地,并奠定了郭颂作为民歌演唱家的地位。

几十年过去了,已离休多年的郭颂仍活跃在歌唱艺术舞台上。

谈到年龄,郭颂说:“人老是自然规律,要面对现实,不要怕,怕也没有用。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在短短的人生之旅中,谁都希望能抓住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多领略一些人世间的风花雪月,良辰美景。

为此,不妨活得简单些、轻松些,最好能做到精神简约,心灵散淡,生活简朴。

不为物累的生活一定轻松愉快,思想上没有包袱的生活一定心情舒畅。

”在郭颂看来,精神简约,就是灵魂要始终保持一种高洁,一种不落俗套的与众不同。

做到不趋众,不盲从,善取舍,只要认准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就专心致志地朝着自己的目标不停顿地努力。

心灵散淡,则指人心如一间小屋一样,它的品位之高低,全看我们如何充实。

你若采山之刚直,水之清秀,花之馨香,月之皎洁来充实它,这间小屋必定清清静静,幽雅闲适。

现代社会物质异常丰富,但过于丰富,对生活也是一种负担,美酒佳肴,日食夜饮也会乏味,倒不如粗茶淡饭更简单有味,更滋味悠长,更令人回味无穷。

谈到音乐与人生、保健时,他说:“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

音乐是人生的最大快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可以教育人,可以治疗人的脾气和情欲,并恢复内心的和谐。

”“我的工作是歌唱,只要有合适的歌,只要自己的身体还能胜任,只要人民大众需要我,我就会永远地唱下去。

扎根生活沃土 献身音乐创作

扎根生活沃土 献身音乐创作

扎根生活沃土献身音乐创作作者:谢晓娜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4年第01期>摘要:著名军旅音乐家时乐濛,一生执著于音乐创作事业。

他热爱祖国、热爱音乐事业;创作了许多特色鲜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富有强烈时代感的音乐作品,在全军、全国都产生了广泛与深远的影响;献身音乐事业的崇高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一、志在为国,谱写多首战歌时乐濛同志自1938到达延安从事音乐活动后,他的一生就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70多年来,献身于音乐事业,为祖国音乐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倾注了满腔心血,创作了大量感人肺腑的为人民所喜爱的音乐作品。

建国后谱写了不同形式的作品数百件,其中有合唱、独唱、电影歌曲、歌剧、舞剧音乐、器乐等,建国初期创作的《三套黄车一套马》获全国歌曲创作一等奖,迅速传遍全国。

1952年8月,时乐濛同志率领西南军区代表队参加全军第一届文艺会演,他创作的《歌唱二郎山》和同罗宗贤一起创作的《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荣获一等奖,从此《歌唱二郎山》风靡全国。

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授予他“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曲家”荣誉称号。

时乐濛同志是解放军音乐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1958年时乐濛同志创作了宏伟的大合唱《祖国万岁》,获得了广大指战员的好评,在内蒙古连演40场。

1961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40周年时,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定《祖国万岁》作为纪念晚会的重要节目,组织了500人的合唱队,在人民大会堂隆重演出,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出席观看。

1983年10月17日,中国音乐家协会、解放军艺术学院、总政歌舞团联合举办时乐濛作品音乐会,中国文联副主席傅钟同志为音乐会题词“我军音乐大师”。

这次时乐濛作品演唱会,共演唱他的广泛流行的歌曲20多首,如《不朽的战士黄继光》、《祝红军一路安康》、《过雪山草地》、《就义歌》、《心中的玫瑰》、《花溪水》和歌唱周总理的《梅园花盛开》。

《祖国万岁》是时乐濛同志大型作品的代表作,是他创作的高峰,不仅在国内受到欢迎,也受到了国外著名作曲家的称赞。

音乐家施光南: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歌唱

音乐家施光南: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歌唱

音乐家施光南: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歌唱作者:翟群来源:《人民周刊》2019年第02期《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我的祖国妈妈》《月光下的凤尾竹》……作为1949年后新一代作曲家的杰出代表,著名音乐家施光南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唱出了大众的心声。

这些作品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祖国的热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对重振民族精神的企盼,已成为一个时代的坐标。

施光南把爱国作为音乐创作的主题,为人民书写创作,讴歌改革开放,谱写时代贊歌,被誉为时代的歌手。

2018年12月18日上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施光南作为“谱写改革开放赞歌的音乐家”名列其中。

深情讴歌美好生活和壮丽时代1964年,施光南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分配到天津歌舞剧院。

在1970年前后,他创作了《最美的赞歌献给党》《赶着马儿走山乡》《打起手鼓唱起歌》等清新优美的抒情歌曲,但在“文革”中被扣上了“靡靡之音”等帽子。

在被剥夺创作自由的那些日子里,他也曾痛苦迷惘过,但从来没有动摇过对党、对祖国的信念,也从来没有丧失过对音乐创作的热情。

1976年10月6日,粉碎“四人帮”后,词作家韩伟连夜写好歌词,寄给当时身在北京的同事施光南。

施光南短短几天就将曲谱定稿。

“他选用热情奔放而又富于舞蹈动感的新疆音调为素材,歌曲节奏则使人感受到响彻四方的锣鼓,既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使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

”韩伟说。

《祝酒歌》问世后,李光羲、关牧村、罗天禅、苏凤娟等歌唱家争相演唱。

这首歌在央视1979年除夕晚会播出后,传遍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李光羲说,歌曲来源于创作者的内心感受,这样动人的音乐流淌到歌者心里,再唱进听众的心里,因为“写人心、唱人心”,所以历久弥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大农村一派生机勃勃。

施光南作曲、晓光作词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以昂扬、宽广、乐观、清新的风格,唱出了呼吸着改革开放气息的农民的心声。

音乐课件《当兵的人》

音乐课件《当兵的人》

音乐课件《当兵的人》•歌曲背景与作者简介•歌词解读与主题思想•音乐元素与技巧运用目录•歌曲欣赏与感受分享•歌曲演唱实践指导•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歌曲背景与作者简介01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时代背景歌曲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正值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体现了当时军人保家卫国、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历史意义歌曲通过艺术手法,展现了当代军人英勇善战、敢于担当的英雄形象,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曲家与词作者介绍作曲家臧云飞,著名作曲家,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如《珠穆朗玛》、《当兵的人》等,其作品风格独特,旋律优美。

词作者王晓岭,著名词作家,与多位著名作曲家合作,创作了众多经典歌曲。

其歌词朴实无华,深入人心。

歌曲风格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歌词朴实歌曲风格及特点分析歌曲采用进行曲风格,旋律铿锵有力,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歌曲采用明快的节奏,使整首歌曲充满活力和动力,易于引起听众的共鸣。

歌曲旋律起伏跌宕,既有高亢激昂的部分,也有柔美抒情的段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歌词简洁明了,通过描绘军人的生活场景和内心世界,展现了军人的崇高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质。

歌词解读与主题思想020102“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强调当兵的人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

“自从离开家乡,就难见…表达军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强调军人与普通人一样,都是青春热血的年轻人,有着同样的梦想和追求。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表达军人和普通人一样,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留下自己的足迹。

“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再次强调当兵的人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展现军人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030405歌词逐句解析主题思想阐述歌颂军人无私奉献的精神01歌曲通过描述军人离开家乡、难以见到亲人的情景,表达军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无私奉献的精神。

强调军人与普通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02歌曲既强调军人与普通人一样,都是青春热血的年轻人,有着同样的梦想和追求;又突出军人的独特之处,展现他们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的特殊贡献。

敏而好学努力实践--记男高音方应暄

敏而好学努力实践--记男高音方应暄

敏而好学努力实践--记男高音方应暄按方应暄(1927-2016),男高音,江苏人。

1945年至1949在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音乐系学声乐,毕业后留校任教。

1953年调华东军区文工团任独唱演员、声乐教员。

1954年调总政文工团任独唱演员、声乐教员。

他的学生有不少,比如田浩江、熊卿才还有郁钧剑据说也是跟方先生学过的。

我家旧书里有篇记录方应暄先生的文章《敏而好学努力实践》,作者“望山”。

查了一下,“望山”是赵永乐先生的笔名。

我猜测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年代年江苏省编纂江苏名人或人才录这类项目的时候,赵永乐先生供职单位有任务,他去采访了方应暄,得以写出这篇文章。

那时候方老先生应该已经不在一线演出场合出现了。

鉴于网上较完整记录方应暄的文章不太常见,我把这旧文贴出来。

敏而好学努力实践采访、撰文:赵永乐1959年夏天,方应暄随中国青年艺术团赴维也纳参加第七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的演出活动。

当演出快结束时突然又接到了—个新任务——去苏联南部五个加盟共和国作一个半月的巡回演出。

为了增进友谊,方应暄主动向领导提出,要在独唱曲目中增添五首用五个加盟共和国不同的语言演唱的歌曲.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一系列紧张的工作展开了——他先是向参加世界青年节的乌克兰代表团的一位团员学了一首用乌克兰语演唱的歌曲《手巾》;到了基辅后,利用演出之余又学了一首用摩尔达维亚语演唱的《当石竹花开的时候》;到基希涅夫后又赶紧学了一首格鲁吉亚歌曲《梯比利斯之歌》;在梯比利斯学习阿尔美尼亚歌曲《埃里温之歌》时,周围找不到识阿尔美尼亚文的人,后来通过翻译打听到餐厅里一位服务员是阿尔美尼亚人,于是在每餐饭后,他就向这位务员学习歌词发音;在埃里温学习阿塞拜疆语的《石油工人之歌》时又遇到同样的情况,碰巧在一次友谊活动中遇见一个阿塞拜疆的篮球队,他向一位队员求教而学会了歌词发音;原来这首歌是阿塞拜疆的全苏人民演员贝布托夫在电影《恋人曲》中唱的一支插曲,已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因此在巴库演唱这首歌时,受到了热烈欢迎。

王莘:用心灵谱写《歌唱祖国》

王莘:用心灵谱写《歌唱祖国》

王莘:用心灵谱写《歌唱祖国》作者:周巍来源:《求知》 2020年第12期周巍王莘(1918—2007),江苏无锡人。

著名作曲家,人民艺术家,歌曲《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天津市音协名誉主席,中国音协“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天津歌舞剧院院长、音协天津分会主席等职。

王莘创作的歌曲《歌唱祖国》是一首热情奔放、气象雄壮的祖国颂歌。

70年来,这首歌曲已经成为我国许多重要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尾声结束曲,成为中国人民抒发爱国主义情怀的经典之作,久唱不衰。

走上革命歌曲创作之路1932年,年仅14岁的王莘来到上海,经亲戚介绍到先施百货公司做见习店员。

1935年,受上海民众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他怀着一腔爱国热情,结识左翼进步音乐家冼星海、吕骥、孙慎、刘良模等人,参加上海救亡歌咏运动,并辗转杭州、宁波等地宣传抗日。

七七事变后,在中共地下组织介绍下,他冲破千难万险奔赴西北参加革命工作。

1938年冬,他考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师从冼星海、吕骥等音乐家,并参加《黄河大合唱》首演。

1939年6月,他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毕业后,奔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开展宣传工作,同时执教于华北联大音乐系,开始创作革命歌曲。

1942年,王莘被调至华北群众剧社担任领导工作。

1943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后,王莘深受鼓舞,陆续创作歌曲《战斗生产》《永远跟着共产党》《晋察冀童子军进行曲》《愉快的劳动》、小歌剧《纺棉花》、组歌《永远热爱八路军》《英雄赞》等众多作品。

解放战争时期,他又创作了小歌剧《宝山参军》和歌曲《前进的号声响》《打它一个漂亮的歼灭战》《团结起来吧,庄稼汉》等作品。

在1939年至1949年这十年间,王莘先后创作数以百计的革命歌曲,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劳动战斗生活的精神风貌,起到了鼓舞人民团结奋战的独特作用。

歌曲《歌唱祖国》的诞生1949年1月,王莘率领群众剧社进入刚刚解放的天津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