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卷
全国高考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全国高考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在新时代,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
为此,我们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A.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B. 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C. 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D. 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途径2. 根据材料一,我国教育事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6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二:甲:节目形式新颖,激发了观众对诗词的兴趣。
乙:选手们才华横溢,展现了诗词的魅力。
丙:节目普及了诗词知识,提高了国民文化素养。
A. 节目形式新颖B. 选手们才华横溢C. 节目普及了诗词知识D. 节目过于注重竞技,忽视了诗词的内涵5. 请简要分析《中国诗词大会》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6分)6. 请你就如何进一步办好《中国诗词大会》提出两条建议。
(3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三:甲:《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衰败。
乙:《红楼梦》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丙:《红楼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A. 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衰败B. 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C.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D. 《红楼梦》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8. 请结合材料三,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甲卷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甲卷)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 B2. D3. 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 C5. D6. ①使很多两性花植物的杂种优势能广泛应用于生产;②找到了我国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③促使全国出现与杂交水稻种植相配套的新型种植模式,提高了土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④提高了中低产稻田的产量,大大缩小了与高产稻田产量的差距。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 A 8. (1)刚毅果敢。
腿部受伤化脓,他果断决定让人挤出脓血,体现出铮铮铁骨。
(2)意志坚强。
没有医疗器械和麻药,他忍受剧痛,有不屈的意志。
(3)信念坚定。
环境的艰苦和身体的痛苦都不能改变他革命的信念。
9. (1)文本一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展示了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文本二叙事情节简约。
(2)文本一重在艺术性,有动作、语言、神态、细节等描写,还有环境的烘托;文本二讲究真实性,没有环境方面的烘托渲染。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0. B 11. A 12. B13. (1)楚王不听从,说:“我的计划已经妥当了,你就闭口不要多说,就等待看我(得到割地)吧。
”(2)张仪在证实楚齐确实断交以后,才出来接见楚国的索土使臣说:“是这里到那里,纵横总共是六里土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4. C 15. ①欧诗托物言志,通过对比画眉鸟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
②文诗对画眉进行侧面描写,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①. 总角之宴②. 言笑晏晏③. 无边落木萧萧下 ④. 不尽长江滚滚来 ⑤. 金戈铁马⑥. 气吞万里如虎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1分)17. (1)天翻地覆(2)遥不可及(3)身临其境(人在画中游)(4)尽收眼底18.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将古代绘画艺术与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
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2022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程卷〕语文 第一卷 〔选择题 共 45 分〕一、〔18 分,每题 3 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一样的一组是[答案 B]23. 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答案 D]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屡次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争辩做出了奉献。
②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在 2022 年前将每年增加 800 万平方米的绿地。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照旧保存的拼搏精神。
A .莅临打算 不仅是/而且是 B .莅临规划 不是/而是 C .亲临规划 不仅是/而且是 D .亲临 打算 不是/而是4. 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答案 C]A. 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缘由之一是,违法者众多用分布广泛,而治理部门人手缺乏,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B. 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苦。
C. 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假设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局部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 至无端地对自己进展心理熬煎。
D .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保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 这些珍宝时,总是如.数.家.珍.。
5. 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答案 A]A. 当时全校不止有一个文学社团,我们的“海风社”是最大的,参与的学生纵跨三个年级,并出版了最秀丽的文学刊物《贝壳》。
B. 参与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假设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C. 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藏,我国也必需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藏体系。
D. 这一唱歌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信任这是平均年龄仅 20 岁的作品。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新课标Ⅱ卷,参考版解析)
新课标Ⅱ卷语文高考部分试题解析(参考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①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②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③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田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④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高中语文试题卷及答案
高中语文试题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讣告(fù gào)恣意(zì yì)缜密(zhěn mì)B. 遒劲(qiú jìng)蹊跷(qī qiāo)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C. 偌大(ruò dà)徜徉(cháng yáng)踟蹰(chí chú)D. 缱绻(qiǎn quǎn)踌躇(chóu chú)咫尺(zhǐ chǐ)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培训,他的业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B.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C.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经验丰富,深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D.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是一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
答案:D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阵阵掌声。
C. 那座山高耸入云,仿佛要与天公试比高。
D. 他的眼神中流露出坚定和不屈。
答案:A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清代著名小说家。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首诗歌。
C.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D.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答案:A5.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涣然冰释风声鹤唳铿锵有力B. 委曲求全别出心裁栩栩如生C. 一愁莫展风华正茂出类拔萃D. 殚精竭虑金榜提名风起云涌答案:A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刻苦,而且成绩优异,还乐于助人。
B. 春天来了,大地苏醒,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新课标卷,解析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新课标卷,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
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
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语文期末测试卷试题及答案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欢蹦乱跳责无旁贷B. 振聋发聩谈笑风生眉清目秀C. 草长莺飞息息相关毕恭毕敬D. 惊心动魄惊慌失措神采奕奕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要去公园玩,可是妈妈说:“今天天气不好,我们不能去。
”B. 我问他:“你叫什么名字?”“我叫张三。
”C. 他长得 tall(高的)和 handsome(帅的)。
D. “这本书是谁的?”“是我的。
”3. 下列句子中,句式错误的一项是()A. 这个问题很难,我一时半会儿想不出来。
B. 我很喜欢听音乐,尤其是流行歌曲。
C. 你看,那个小孩摔倒了,快来帮忙。
D. 她是一个温柔、善良、聪明的女孩。
4. 下列词语中,形近字、音近字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精彩绝伦精益求精B. 精神焕发精疲力竭C. 聚精会神聚精会神D. 气喘吁吁气壮山河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那条小河像一条银色的带子,静静地流淌着。
B. 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在蓝天上自由飞翔。
C. 他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
D.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读起来很轻松。
6. 下列词语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画蛇添足贻笑大方B. 狐假虎威欺软怕硬C. 一举两得水滴石穿D. 画龙点睛画龙点睛7. 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你看,这个苹果真好吃,让我尝一口吧。
B. 请问您贵姓?我是您的忠实粉丝。
C. 您好,我是您的老师,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
D. 你这个想法太好了,我支持你!8. 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很高兴,因为今天我得到了一份礼物。
B. 这个房间真漂亮,我非常喜欢。
C. 你看,那个小孩摔倒了,快来帮忙。
D. 这个故事很有趣,我听了还想听。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9. 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词语分别是什么词性?(1)小明的学习成绩很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2)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旁证博引B. 穿流不息C. 再接再励D. 一诺千金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总是喜欢在众人面前夸夸其谈,显得非常自负。
B. 面对困难,他总是迎难而上,从不退缩。
C. 他总是不拘小节,对细节问题视而不见。
D. 他对于新事物总是抱有怀疑态度,不敢轻易尝试。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 这篇文章的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D.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时间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5.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B. 《水浒传》是明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梁山好汉的故事。
C. 《西游记》是元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唐僧取经为线索,描绘了一段奇幻的旅程。
D. 《三国演义》是清代作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斗争。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请填写《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
”7.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代表作,其中“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了滕王阁的美景。
8. “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9. “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宋代诗人朱熹的《春日》,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赞美。
10. “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名句,表达了对人才选拔的开放态度。
新高考1卷语文试题
新高考1卷语文试题一、阅读理解1. 标题:人生的奥秘文本:认识自己,是人生中最关键的一步。
人生如一座迷宫,每个人都需要通过自我探索来寻找出口。
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情感都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决策和行为。
了解自己的优点与缺点,面对自己的弱点,是成长的关键。
只有透过反思和探索,我们才能超越自我,发现潜在的能力和梦想。
问题:1. 为什么认识自己很重要?2. 人生是什么样的?3. 怎样才能超越自我?二、写作训练题目:父母的爱正文:父爱是一座温馨的港湾,母爱是一片柔软的风景。
从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父母的爱就开始无微不至地陪伴着他们,像一束光,在他们的人生路上照亮前行。
父亲的爱,宽广伟大,像一颗坚实的磐石,给予孩子勇气和力量,保护他们免受风雨的侵扰;而母亲的爱,柔情似水,像一片湖水,能温暖孩子的心灵,给予他们关怀和安慰。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他们从不求回报,只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他们在孩子面临困难时,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
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父母都是孩子们最坚实的后盾。
父母的爱是无形的,却比任何物质都更珍贵。
有了父母的爱,孩子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茁壮成长,勇往直前。
父母的爱是永恒的,即使在他们离开人世后,他们的爱依然在心底永存。
每当我们回忆起童年的点滴,想起曾经依偎在父母身边的瞬间,那份深深的爱,永远都会流淌在心中。
父母的爱是一种绵延不绝的力量,它激励着我们,让我们追逐梦想,勇敢面对人生的风雨。
问题:1. 父母的爱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是什么?2. 父母的爱是怎样的?3. 父母的爱有何特点?。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语文试题(后附参考答案)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语文使用地区:四川、宁夏、内蒙古、青海、陕西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应邀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外方代表团团长时指出:“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
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
”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目标是打造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海洋环境。
要实现海洋的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各国必须摒弃传统的大国争霸思路,充分照顾彼此的安全关切和合理利益,联合起来打击海盗、人口走私、贩毒等海上犯罪行为,在涉及海洋权益争端时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短期内无法协商的问题可以考虑搁置争议。
共同繁荣、开放包容和清洁美丽的愿景意味着,我们要坚持开放的自由贸易体系,同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海洋环境保护等问题,发挥海洋作为国际贸易大通道的积极作用,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诉求。
随着人类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各国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加,各国都希望开发利用更多的海洋资源。
如何才能在更好地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又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海洋发展的“四个转变”:“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要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着力推动海洋维权向统筹兼顾型转变”。
这为海洋开发利用指明了方向。
具体到全球、地区和双边层面,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应该着眼于不同的路径,这样才更具有可行性。
新高考一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新高考一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章(此处应为一篇现代文,由于篇幅限制,不具体展开)1. 文章中提到的“他”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了哪些品质?参考答案:在文章中,“他”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积极乐观和勇于创新的品质。
2.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展现“他”的性格特点?参考答案:作者通过“他”在逆境中不放弃、不断尝试新方法和在失败后能迅速调整心态等细节描写来展现其性格特点。
3.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文章的主题是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坚持与勇气。
通过“他”的故事,作者传达了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应保持积极态度,勇敢面对,不断尝试,直至克服困难的中心思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4-8题。
古诗文(此处应为一篇古诗文,由于篇幅限制,不具体展开)4. 这首诗/文的作者是谁?请简述其创作背景。
参考答案:这首诗/文的作者是[作者姓名],创作于[具体时间],背景是[创作背景简述]。
5. 请分析这首诗/文的主旨。
参考答案:这首诗/文的主旨是[主旨分析],通过对[具体内容]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情感/思想]。
6. 请指出这首诗/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简析其效果。
参考答案:这首诗/文运用了[修辞手法],如[具体例子],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效果分析]。
7. 这首诗/文中有哪些意象?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文中的意象包括[意象列举],如[诗句引用],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意象分析],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8. 这首诗/文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这首诗/文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包括[特点列举],如[具体分析],使得整首诗/文在情感表达和艺术效果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由于天气原因,比赛被迫取消。
2024年新高考Ⅱ卷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2024年新高考Ⅱ卷语文试题+答案详解(试题部分)使用地区:辽宁、重庆、海南、山西、新疆、广西、贵州、黑龙江、甘肃、吉林、云南本试卷共9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土星5号火箭升空了!它一点一点上升,庞大的身躯稳健有力。
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奥尔德林被巨大的推力紧紧摁在座位上。
火箭在他们身下持续上升,各级火箭按照预定程序点火,第一级火箭、逃逸塔、第二级火箭一一分离。
绕地球轨道飞行一周后,宇航员检查了火箭和飞船状况。
第三级火箭再次点火,把飞船推向更远的高空。
当地球被甩到身后,就是船箭分离的时候:第三级火箭前端打开,哥伦比亚号从顶端弹出。
鹰号(登月舱)在火箭顶端继续待命,这艘小飞船外形奇特,像一只蜷缩着的蜘蛛。
哥伦比亚号的驾驶员柯林斯,让飞船慢慢转身。
“哥伦比亚”与“鹰”对接成功。
宇航员告别土星5号的最后一级火箭,乘坐合成一体的两艘小飞船继续飞行。
终于抵达月球上空。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鹰号离开,向着月球越飞越近。
柯林斯驾驶着哥伦比亚号孤独地环绕月球飞行。
此时此刻,那些远在地球上的人,不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都时刻关注着、期待着……预定着陆区在哪儿?宇航员们全力搜寻。
但是意外忽然发生:当他们发现着陆区,鹰号已经飞过了头!数英里一闪而过,舷窗外的月球变得崎岖不平。
家园远在万里之外,更无法奢望什么援手。
此时此刻,他们能做的,只有保持镇定,平稳驾驶,继续飞行。
近三年高考语文试卷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0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2分)①站在长江的源头,仰望雪山,你会有一种飞翔的感觉。
高耸入云的雪山,不仅是水的源头,也是生命的象征。
雪山之水,汇聚成无数河流,滋养着长江流域的万物。
②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最终注入东海。
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③近年来,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这得益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如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
同时,长江流域的居民也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共同守护母亲河。
④然而,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水污染、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等。
这些问题,不仅威胁着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也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如加强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同时,加大生态补偿力度,鼓励居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⑥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继续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加强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让长江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1)请概括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
(4分)(2)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长江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的理解。
(6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8分)①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上,生活着一种神奇的动物——长颈鹿。
长颈鹿的身高可达5米以上,长长的脖子使它们能够轻松地吃到高处的树叶。
然而,长颈鹿的身高也带来了许多不便,如难以喝水、难以躲避天敌等。
②长颈鹿的脖子长,与其生活习性密切相关。
在非洲大草原上,树木稀少,水源稀缺。
长颈鹿的身高,使它们能够轻松地获取食物和水源,适应了非洲大草原的生存环境。
③然而,长颈鹿的身高也带来了许多不便。
在干旱季节,长颈鹿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寻找水源。
此外,长颈鹿的天敌众多,如狮子、豹子等。
长颈鹿的身高虽然有助于躲避地面上的天敌,但无法避免来自空中的威胁。
2023年新高考全国Ⅱ卷语文试题(带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Ⅱ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
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
毛,泽,东,同志1930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
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
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
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
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
现在有的干部善于察言观色,准备了几个口袋,揣摩上面或领导的意图来提供材料。
很显然,这样的调查是看不到实情、得不到真知、做不出正确结论的。
调查研究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带着事先定的调子下去,而要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
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要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摘自《谈谈调查研究》)材料二:社会科学并不拥有像自然科学一模一样的实验室,那是没有人能否认的。
但是,如果说社会科学研究者并不能控制他所要观察的现象,那也并不完全正确。
其实不过是控制的技术问题,而不是能不能控制的问题。
官方新高考一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官方新高考一卷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5题。
(文本内容略)1. 文中提到的“XX”一词,其含义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5分)答案:(根据文本内容给出具体解释)2.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展现“XX”的特点?(5分)答案:(列举文中的细节并分析其作用)3.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分)答案:(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4. 根据文本内容,分析“XX”与“XX”之间的关系。
(5分)答案:(分析文中两个概念或事物之间的联系)5. 文章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其效果。
(5分)答案:(列举并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6-10题。
(古诗文内容略)6. 请解释文中“XX”一词的含义,并说明其在句中的作用。
(5分)答案:(解释词语含义并分析其在句中的作用)7. 这首诗/文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5分)答案:(介绍诗/文的创作背景)8. 作者通过这首诗/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思想?(5分)答案:(分析作者的情感或思想)9. 请赏析文中“XX”一句的表达技巧。
(5分)答案:(赏析句子的表达技巧)10. 这首诗/文在艺术特色上有哪些显著特点?(5分)答案:(分析诗/文的艺术特色)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1.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以下句子的改写。
(5分)要求:(题目要求略)答案:(给出改写后的句子)12.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以下句子的翻译。
(5分)要求:(题目要求略)答案:(给出翻译后的句子)13.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以下句子的仿写。
(5分)要求:(题目要求略)答案:(给出仿写的句子)14.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以下句子的缩写或扩写。
(5分)要求:(题目要求略)答案:(给出缩写或扩写后的句子)四、写作(共50分)1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材料:(材料内容略)要求:(写作要求略)答案:(根据材料和要求,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具体试题及答案需根据实际的高考试卷来确定。
初一语文试题卷及答案
初一语文试题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迸发(bèng)蹒跚(pán)瞠目结舌(chēng)B. 蹊跷(qī)缜密(zhěn)筵席(yán)C. 踌躇(chóu)缱绻(quǎn)箴言(zhēn)D. 缄默(jiān)剽窃(piāo)翩跹(xiā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他那和蔼可亲的面容,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总是喜欢独来独往,真是一个孤芳自赏的人。
B.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谦虚谨慎,从不妄自菲薄。
C.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缺乏果断。
D.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学富五车,真是年轻有为。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老师问:“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B. “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老师问。
C. “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老师问。
D. “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老师问。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水浒传》是明代作家罗贯中所著,讲述了宋江领导的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故事。
C. 《西游记》是元代作家吴承恩所著,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D. 《三国演义》是宋代作家施耐庵所著,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
6.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A. 杜甫的《春望》B. 王勃的《滕王阁序》C. 李白的《将进酒》D. 苏轼的《赤壁赋》7. 下列关于《论语》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书。
B. 《论语》是孔子本人所著。
C.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书。
幼小斜街语文试题
1、下列哪个词语的拼音拼写是正确的?
A. 飞翔 (fēi xiáng)
B. 读书 (dú shū)
C. 写字 (xiě zìh)
D. 唱歌 (chàng gēg)
(答案)B
2、下面哪个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是正确的?
A. 春天来了花儿都开了
B. 春天来了,花儿都开了。
C. 春天来了;花儿都开了,
D. 春天,来了花儿都开了。
(答案)B
3、以下哪个字不是表示颜色的?
A. 红
B. 蓝
C. 光
D. 绿
(答案)C
4、下列哪个词语的反义词不正确?
A. 高兴 - 难过
B. 明亮 - 黑暗
C. 巨大 - 微小
D. 前进 - 停止
(答案)D
5、下列哪个句子表达的是询问时间?
A. 你今天去哪里了?
B. 你现在几点钟了?
C. 你喜欢什么颜色?
D. 你吃饭了吗?
(答案)B
6、下列哪个词语不属于同一类?
A. 苹果
B. 香蕉
C. 西瓜
D. 胡萝卜
(答案)D
7、下列哪个字的笔画数最多?
A. 木
B. 火
C. 水
D. 土
(答案)C
8、下列哪个句子中的词语搭配不当?
A. 我喜欢吃苹果
B. 妈妈正在做饭
C. 爸爸看电视剧很高兴
D. 小狗在树上飞
(答案)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初三第一次模拟试卷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学校、姓名和准考证号写在密封线内规定的空格中。
2、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
3、全卷答案书写要工整,不要随便涂改。
书写工整优美者酌加1—3分。
4、本学科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在横线上给加点的字注音。
(3分)①迁xǐ②阴mái ③心无旁wù2.根据课文默写。
(10分)③,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表达诗人豁达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
6.以下是摘自2008年5月5日《无锡日报》上的两则消息,从这两则消息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请写出其中二点。
(2分)材料一:从2006年起,锡山区结合村庄整治、发展现代农业等,将保护革命遗址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新内容,分期分批对被列为市、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35个革命遗址和名人故居进行保护性修缮。
目前,全区已拨款逾2000万元,相继完成十多处革命遗址的保护工作。
材料二: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厚的人文底蕴,两者结合是无锡旅游资源的特色。
然而,与山水等自然资源相比,无锡市民对名人故居等一些免费参观的公共文化资源兴趣不大。
5月3日,记者趁着假期在城区几处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设施内看到,前往旅游参观的人很少。
答:①②22.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
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
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2分)【参考人物】孔明、悟空、武松、黛玉、傅雷、祥子……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下联:二、阅读与分析(共40分)二、阅读(45分)(一)阅读《三峡》选段,回答9—12题(10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2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疾:湍:10.(2分)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奋笔疾书B.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沿溯阻绝络绎不绝D.每至晴初霜旦通宵达旦11.(4分)翻译句子。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2.(2分)作者抓住三峡的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什么特点?写水,突出什么样的不同景象?(按文中顺序写)(二)(10分)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之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①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②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
子卿妇年少,闻之已更.嫁矣。
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馀年,存亡不可知。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③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
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④,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节) ①子卿:指苏武②虚心:一心向往③忽忽:发狂的样子④亲近:皇帝的近臣9.选出与“闻之已更嫁矣”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久之 B.单于使陵之海上C.空自苦亡人之地 D.虽蒙斧钺汤镬,诚乐之10.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2分)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译:11.结合选文,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
(2分)答:(二)阅读《麻雀为什么越来越少》,回答13—16题(10分)①某座小山下,果园连片,花开似海。
这里是麻雀和蜜蜂的天堂。
可是自从建立了一座手机信号发射塔后,人们发现,这里的麻雀和蜜蜂越来越少。
这是为什么呢?②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70年代英国约有1300万对麻雀,但现在还不到那时的一半。
麻雀为什么会减少呢?减少的速度又为什么如此之快呢?以前,人们认为麻雀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耕种方式变化和它们的城市栖息地消失。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开始注意到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手机信号对鸟类的影响。
③在现代的通讯工具中,最便捷的莫过于手机。
手机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尤其是发达国家,人们的手机拥有率更高。
可以这样说,现在,任何生物都笼罩在密密的手机信号网中。
目前英国有4.7万座手机基站。
它们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范围,每时每刻在发射着强有力的电磁波,而电磁波对周围的物体产生辐射。
④研究人员认为,手机基站发出的电磁波可能影响麻雀的导航系统,迫使它们离开手机基站多的地区。
电磁脉冲还可能使麻雀羽毛带电,使它们的行为发生变化,长期较高的辐射对麻雀的数量和行为会产生不利影响。
事实也证明,什么地方手机基站信号强,什么地方麻雀就少。
⑤鸟类方向感也会受到这种辐射的影响,因为它们大脑的晶体被磁化。
也就是说,在手机信号太强的地区,麻雀等鸟类很容易迷失方向,而迷失方向同样会给它们带来灭顶之灾。
⑥其实,手机信号的电磁波不仅会使麻雀数量减少,还能导致一些昆虫,尤其是蜜蜂的数量锐减。
⑦美国有许多大规模的野生蜂群。
可是现在,它们消失得差不多了,这也一度是个不解之谜。
⑧大量的实验表明,手机和其他高科技产品的辐射可能是造成蜜蜂大量失踪现象的罪魁祸首。
当人把手机放在蜂巢附近时,蜜蜂就不能回家。
这是因为手机发出的辐射会扰乱蜜蜂的导航系统,使这些以“恋家”出名的蜜蜂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它们会偏离预定的飞行方向,甚至根本就迷失方向,不仅无法回家,可能也无法找到同伴或是花朵,那样,当然就危及它们的生命了。
⑨因此,在手机信号发射塔附近不能建养蜂场,养蜂场的工作人员也应尽量少地使用手机。
(选文有改动)13.(3分)通读全文回答:“麻雀为什么越来越少”?14.(2分)指出下面语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70年代英国约有1300万对麻雀,但现在还不到那时的一半()(2)它们(英国的手机站)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范围,每时每刻在发射着强有力的电磁波,而电磁波对周围的物体产生辐射。
()15.(3分)“可是现在,它们消失得差不多了,这也一度是个不解之谜。
”“差不多”一词可否去掉?为什么?16.(2分)文章开头说“这里的麻雀和蜜蜂越来越少。
”,可文题强调的是麻雀,全文大部分也只写麻雀,只到了结尾才提到蜜蜂,为什么?(四)(6分)根夏立君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塔里木河两岸,我第一次看见那么多根,那些乔木或灌木的根。
它们是胡杨的根,红柳和梭梭的根。
在塔里木河下游,在库尔勒至若羌的千里长途上,在没有人烟没有鸡鸣犬吠的地方,风在流浪,沙在流浪,河在流浪,路在流浪,惟一坚定不移的是那些根。
当我面对那些根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根原来是这样的,根竟然可以这样。
耳边的风声,眼前的荒凉,一望无际的滚滚流沙,周围纵横交错的已死和方生的根,令我恍然感到这是一个生命的战场。
我忽然想到,长期以来,我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根的存在。
我仿佛觉得,那美丽的树干,枝叶丛集的树冠,娇艳的花朵,就是树的全部。
是胡杨、红柳、梭梭这些沙漠植物的形态,令我第一次思考根——那些平时看不见或根本就不屑于看的根。
正是它们、只是它们抱紧大地,在黑暗中长期抗争。
不论是参天乔木还是细弱的棘丛,其生命的每一点力量无不来自那些我们看不见的根。
立身于世上最严酷环境的荒漠植物,更是付出了一般,难以想象的挣扎与苦斗。
在广袤的沙漠戈壁地区,在绝大多数植物绝迹之处,我看见累计坟丘一样的沙包一直排列到远方,那是红柳的家,也是它的墓地。
它有一个悲壮的名字,柳冢!红柳一旦在沙漠戈壁生下了根,就成了风沙的死对头。
它们抓住每一粒扑过来的沙土,赵长越高,最后就成了庞大的柳冢。
地上的枝干只有小小的一簇,地下却是一个庞大的根的家庭,根系长达十几米乃至更长。
一株红柳就能固住几吨十几吨甚至更多的沙土。
裸露在外的根都呈弧形紧紧抓住它们的冢,抓住立身的大地。
这些柳冢都有几十年至数百年的寿命。
有朝一日红柳死了,那些已死的根还能在风中坚持很久很久。
成片的柳冢是荒漠地区的一道生命奇观。
夏秋时节,红柳能开一种细碎粉红的花,一团一团这样的花连成片,就像大漠的一个热情的梦。
把摇篮坚持成墓地,生命的真义被红柳写成墓地,生命的真义被红柳写尽。
我的思绪被风沙中倔强开放的粉红色的红柳花,扯得很远很远。
又见胡杨。
在沙漠地区孤旅的日子,我与胡杨常常不期而遇。
几十公里数百公里连绵不绝的胡杨林是沙漠地带最悲壮的生命景观。
在胡杨林里,空中没有飞鸟,地上没有走兽,也几乎没有其他任何草木,只有胡杨牵牵连连一直生长到我目力不及的地方。
大沙漠以冷酷的面孔表达对生命的否定,而不屈的胡杨却表达了对否定的否定。
那一个春天,我独自流连于一片一望无际的胡杨林里。
空气的干燥程序,只能用焦干二字来形容。
在这样的氛围里,胡杨却约好了似的,一齐打开它们娇嫩的新叶。
几米至几十米高低不等的胡杨错落交织,望去如一座庞大的生命宫殿。
我拍打着树干,抚摸着树根,在一股浩瀚生命力的笼罩下,我深深地陶醉了,我只想放声一哭。
那一年深秋的一天,我又奔赴同一片胡杨林。
这时,胡杨叶子的颜色全部转换成金黄,那么纯粹,那么大义凛然,连天空似乎都给染黄了。
在抗争的生涯中,胡杨清除了生命中所有的杂质。
最打动我的还是那些根,胡杨的根。
胡杨的根总是和枝干一同呈现在我的眼前。
地下的苦斗在地上很高的地方就显露了出来。
那些根把胡杨送到高高的沙峦,送到其他生命都走不到的地方。
人们说胡杨生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烂。
每一座胡杨林里,都有许多死而不倒的胡杨,还有许多倒而不烂的胡杨,置身其中,如同置身于大战之后的废墟。
这是一座生命的战场,死去的是勇敢的战士,活着的都是英雄。
这一切都是因为有根。
世上的根都是诚恳、沉默、坚忍的,生命的力量就是根的力量。
风和日丽的时候,枝叶在地上欢歌,而根在地下沉默;雨骤风狂之时,我听见根在地下咬牙。
世上凡站着的东西都有根,每棵草每棵树都有根,人难道可以无根吗?18. “根原来是这样的,根竟然可以这样”,这里“这样”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 红柳的根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说“成片的柳冢是荒漠地区的一道生命奇观”?(3分)答:20.作者写“根”,却为胡杨的新叶和黄叶大费笔墨,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4分)答:21.综观全文,对根的品质加以概括,并说说最后一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