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育儿知识-第一反抗期来了
第一反抗期来了'晚上9点了,妈妈给恬儿讲完最后一个故事,要恬儿睡觉。
恬儿在小床上翻来覆去折腾了半个小时,没睡着,她坐起来对妈妈说:“我睡完觉了,起床咯!”\n\n“你根本就没睡呢,快躺下。
”\n\n“我睡好了!”\n\n……\n\n母女斗争了约十分钟,爸爸忍不住了,走过来板着脸说:“你给我躺下!”\n\n恬儿稍微愣了一下,马上仰着脸说:“就不躺下!”还用挑衅的眼光看着爸爸。
\n\n爸爸妈妈都愣住了,这个平时乖乖的小丫头什么时候学会了顶嘴?以前那个温顺腼腆的小姑娘呢?\n\n尽管最后在爸爸的压制下,恬儿哭着躺下了,可是爸爸妈妈很是迷惘,女儿上周才过完两岁生日。
真的是书上说的,第一来了吗?\n\nQ:什么是第一反抗期?\n\nA:在儿童的成长曲线图中,有两个大的急速增长的转折点,一是在宝宝两三岁左右,二是在青春期开始的时候。
在急速成长期,你会感到宝宝似乎不像往常哪样温顺、可爱了,以往规律的生活建立起来的默契感打破了,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会引发亲子间的冲突,处理不好你往往感觉到沮丧、失败,甚至对自己的教育能力表示怀疑。
心理学家把这种儿童成长中出现的亲子冲突形象地比喻成“儿童的反抗期”。
\n\nQ:宝宝在什么时候进入第一反抗期?\n\nA:宝宝在2~3岁之间进入第一反抗期。
在这段时期内,宝宝仿佛总是和你对着干。
就像恬儿,到了该睡觉的时间不睡觉的情形几乎每家都有。
而且你往往会感觉到:“绞尽脑汁斗智斗勇,结果是黔驴技穷。
”\n\n\n\n自我意识的发展\n\n宝宝在1周岁后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其显著性标志就是宝宝在语言中学会使用“我”这个字,“我要……”“我想……”成了经常挂在口头的话。
他的心中压倒一切的愿望就是自己当下需要的满足,他还没有能力顾及到周围的场景和气氛,更别提根据环境的要求做出合适的行为了。
\n\n活动能力的增强\n\n宝宝能够后,开拓了新的、更为广阔的活动领地。
他可以自由地选择操作对象,表述并执行自己的想法。
心理科普|关于儿童反抗期
心理科普|关于儿童反抗期什么是第一反抗期?在2、3岁左右,几乎所有正常的孩子都会出现持续半年至一年的“反抗期”,这个反抗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突出表现为:儿童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好奇心强,有了自主的愿望,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行动,喜欢说“不”,一旦遭到父母的反对和制止,就容易产生对着来的现象。
到了5、6岁,还很容易自以为是的反抗周围的人,常常因此不受欢迎。
2、3岁的幼儿最爱自作主张,反抗也最明显,被称为“可怕的两三岁(T errible 2,Horrible 3)”,心理学家将儿童在2—5岁集中出现的逆反行为称为第一反抗期。
为什么儿童会有第一反抗期?1、自我概念的发展。
孩子在1岁以前会以为他和妈妈是一体的,一直到1岁多(15个月)才慢慢发展出自我意识,发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对这个发现,他会有两种混合的心理反应。
一种是焦虑:和妈妈分离成两个不同个体的焦虑,所以有些孩子在这个阶段非常粘人。
另一种心理是对自己感到骄傲:学会走路,让他的活动空间变高,变广;智力发展上的渴求,让他会想去探索周围的环境,而因为没有足够的智力来帮忙做安全或是非的判断,常常惹得父母又惊又怕,又气又恼。
孩子会用明确的态度和对抗行为高姐大人:我不是全部从属他人的。
渐渐地,他知道了哪些事情是“我想做的”,而哪些事情是“别人让我做的”,他想顽强地表现自己的意志,但是这种表现往往与成人的规范相抵触,从而导致反抗行为的产生。
2、需求不断变化。
随着孩子活动能力的增强,探索环境的机会增加,他对世界的认知逐渐丰富,生理和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导致孩子的需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1岁前他靠妈妈喂食,但2—3岁时他很想自己动手吃完一餐饭。
不过又掌握不好力量,经常弄的到处都是,如果家长试图要求孩子,当然会引起孩子的种种反抗行为。
3、发展不成熟。
2—3岁的孩子虽然已经有了飞速的进步,但是在许多方面发展不成熟。
如情绪的控制能力弱,一旦他感到不满。
孩子必经的三个危险反抗期,家长记住.
孩子必经的三个危险反抗期,家长一定要预防孩子乱仍东西,不听话而已;孩子上课捣乱,不听话而已;孩子打架逃课,不听话而已;很多家长经常把孩子的各种“反抗”归结为不听话。
真的只是不听话而已吗?你是否深入思考过孩子为什么变得不可理喻,不服管教呢?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通常会经历三个反抗期;表现的形式有很多样,情节也或轻或重。
这三个反抗期都是什么时候?有什么表现?家长该如何应对?一起来看!第一反抗期3岁左右三岁左右,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出现持续半年至一年的“反抗期”,这个反抗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心理学上称为“第一反抗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更多表现为独立意识的出现,他想要尝试更多他觉得有趣的事情,想要自己去探索。
具体表现孩子从两岁的时候开始就会形成自我意识,这个时候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世界,去展示自己的力量。
这个时候的孩子特别喜爱哭闹,有的乃至喜爱砸东西,他们喜欢以这种方式取得想取得大人的关注。
1、动作能力方面的发展。
他们身体活动能力已经较强,就渴望尝试去独立完成新的事情。
但这些要求往往会受到家长的阻拦和限制,因此就会产生反抗。
2、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能区分自己的意愿和别人的意愿。
但自己的意愿往往与成人的规范相抵触,于是孩子会有挫折感,从而导致反抗。
3、许多方面发展得不成熟。
两三岁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还很弱,一旦他们感到不满,就会以直截了当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哭闹。
家长怎么做?对于“第一反抗期”里孩子们的表现,不管顶嘴也好,还是游戏心理也罢,都需要家长们冷静面对。
1、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给孩子自由。
这个时期正是孩子个性发展的时期,如果强硬地去以一个标准要求他们,会使他们的个性发展受到阻碍,此时家长应充当保护者的角色,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给孩子适当的自由,让他们自己去探索。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他;做得好时表扬他;犯错误时纠正他;让孩子慢慢地了解到自己行动自由的限制在哪里,哪些是正确的行为,哪些是错误的做法。
【家庭教育】孩子必经的3次叛逆期,家长应对大全(值得收藏)
第一次“反抗期”:2-4岁,鸡蛋碰上石头反抗:顾名思义就是说一方对另一方不满意,从言行上给予对方有声或者无形的反对。
拿到家庭教育中来,就是孩子情绪反作用在家长身上,在家长身上体现出来的一种张力。
对于2—4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经常会看到他们有不听话现象,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有时弄的家长急了,就吼孩子两嗓子。
甚至还有性急的家长,在指挥命令无效状态下,给孩子几巴掌,结果弄的孩子哇哇大哭。
任凭怎么讲道理,怎么说劝都无法改变孩子的想法,气急之下的家长不是批评就是干脆暴打一顿。
看到这些现象,我经常会想到:孩子有时像“鸡蛋”,家长抓在手里,任凭你怎么用力,鸡蛋都不会破——家长拿孩子一点办法没有。
而有时看到一些家长那种强行想改变孩子的粗暴的作法,我感觉更像“石头”——冰冷、无情、生硬。
追究现象背后的本质,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实际上并不难找出原因:原因之一:我要表达,我有想法对于2—4岁左右的孩子,从最初的吱吱呀呀对大人们来说所有点不知所云,到清晰说出来话来想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这绝对是一个质的飞跃。
这说明宝宝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他们的话有时更倾向于描述所看到眼前的事——尽管有时很“夸张”,有时还会向大人们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和要求——尽管有时无法“兑现”。
但是由于宝宝们掌握的字、词汇量很少,无法真实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有时一些家长缺乏耐心,又不认真观察,不了解孩子心理特点的家长便会错误理解孩子的本义,孩子本来说向东,家长理解成了向西,这难免让宝宝不满意,甚至闹情绪了。
而对于很多家长来说,特别是很多自我意识比较强烈的家长,哪能任凭宝宝们不“听话”呢。
这还了得,我是你爹你娘,不听话还了得!在劝说无效下,结果是非打既骂,企图逼孩子就范,可是已经有了表达能力的宝宝们,此时已经不再情愿受爸爸或者妈妈“摆布”了。
当一方要求:你必须听我的。
另一方却是我要说我的,我要做我的。
呵呵,再看,亲子矛盾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吧?原因之二:家长忽略了孩子的游戏心理家长们常常会忽略2-4岁的孩子们有一种游戏心理。
如何应对婴幼儿的叛逆期心理
如何应对婴幼儿的叛逆期心理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婴幼儿的叛逆期可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阶段。
但其实,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也是他们发展自主性和独立性的重要时期。
了解并正确应对婴幼儿的叛逆期心理,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都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婴幼儿的叛逆期。
一般来说,孩子在 1 岁半到 3 岁左右会经历第一个叛逆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意愿,不再像以前那样完全听从家长的安排。
他们可能会经常说“不”,拒绝家长的要求,坚持自己的做法。
这是因为他们正在探索自己的能力和周围的世界,试图建立自我意识。
在这个时期,孩子的情绪容易波动,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哭闹、发脾气。
这是因为他们还不具备很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无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家长要理解孩子的这种情绪反应,不要急于批评或惩罚他们。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婴幼儿的叛逆期心理呢?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孩子还小,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家长要认真倾听孩子的意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重视。
比如,当给孩子选择衣服或玩具时,可以问问他们的喜好,而不是直接替他们做决定。
同时,家长要保持耐心。
当孩子不听话或者固执己见时,不要轻易发火。
试着用平和的语气和他们沟通,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果孩子还是不愿意,也不要强迫他们,可以换个方式或者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再尝试。
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也是必不可少的。
孩子需要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规则要简单易懂,并且一贯执行。
比如,规定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吃饭的时候要坐在餐桌前等。
但要注意,规则不要太多太复杂,以免孩子感到压抑。
当孩子违反规则时,家长要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
但惩罚不是打骂,而是可以采用一些温和的方式,比如减少玩耍时间、暂时没收喜欢的玩具等。
同时,也要及时表扬孩子遵守规则的行为,强化他们的良好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为孩子提供足够的选择机会。
这可以让孩子感到自己有一定的控制权,从而减少叛逆行为。
反抗期
反抗期反抗期,儿童发展过程中独立性倾向最明显的时期。
在三四岁期间表现出反抗精神的孩子,更容易成为心理健康、独立坚强的人,而丝毫没有反抗表现的孩子,则往往在性格上趋于软弱和寡断。
这是一种意志的自我表现,心理学上称此为第一反抗期。
在十一到十五岁。
该时期的少年身心方面虽不成熟但有剧烈的变化,如身高猛长,第二性征越来越明显,经验和能力飞快增长,摆脱成人监护的愿望异常强烈,因而与成人视他们为不成熟产生矛盾,表现出反抗心理和行为。
三岁孩子的反抗期很多年轻的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到了三岁左右变得不听话起来。
常听到这些父母抱怨:“我们家孩子小时候挺乖的,怎么现在老和大人对着干呢?甭管你让他干什么事,他说的第一个字就是…不!‟” 的确,三岁左右的孩子往往会有许多令大人头痛的表现。
他们往往固执己见,要做什么必须立即去做,不肯忍耐,更不肯放弃自己的要求。
他们的情绪波动也很大,稍有不如意就会哭闹。
他们不听劝告,不服管教,不肯服从大人为他们制定的规范。
当孩子出现这些表现时,父母往往会很苦恼。
其实,这些表现对于三岁儿童是正常的。
在三岁左右,几乎所有正常的孩子都会出现持续半年至一年的“反抗期”,这个反抗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
相反,如果孩子到了三岁左右没有出现反抗期倒是不正常的。
据日本东京都立教育研究所与日本儿童研究所咨询部的调查,很多精神不振、意志薄弱的儿童在三岁左右没有反抗期,对这些儿童进行长期的心理辅导也往往见效不大。
那么为什么三岁儿童会有反抗期呢?首先,这是因为三岁儿童在动作能力方面的发展。
三岁儿童身体活动能力已经较强,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
因此他们就渴望扩大独立活动范围,不断尝试去独立完成新的事情。
但这些要求往往会受到家长的阻拦和限制,因此就会产生反抗。
其次,这是因为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原先,儿童还不能区分自己的意愿和别人的意愿。
现在,他们已经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是让“我”做的,哪些事情是“我”想做的。
人生中的第一个反抗期
人生中的第一个反抗期过了1岁半以后,宝宝就进入了所谓“第一反抗期”的时期。
过去老实听话的宝宝,逐渐开始变得任性,经常说“不要”,这在父母看来,很难让事情顺利地进行下去。
其实,从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反抗期”的表现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随着幼儿活动能力的增强,知识的不断丰富,孩子心理变化急剧,特别是孩子的需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成人往往还是用老眼光去看待孩子,要求孩子,因而引起孩子的种种反抗行为。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如果孩子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反倒会影响他今后的成长。
所以说,经历“反抗期”是孩子正常发育的必然阶段。
那么,怎样才能助孩子渡过这一特殊阶段呢?1. 在这段时期里,父母要放弃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强硬态度。
应该看到,孩子的“反抗”行为正是促进他们能力发展的心理动力。
成人应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对孩子的某些行为给予适当的鼓励,以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动作技巧、能力的发展。
2. 家长要助孩子发展一臂之力,对孩子的反抗行为既不能一味地满足,也不能过多地限制。
一味地满足容易造成孩子任性和执拗;过多地限制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从而变得顺从和依赖,缺乏自立能力。
3. 父母在了解了孩子的“反抗期”特点以后,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因势利导,从旁协助,给予正确合理的教育。
比如:孩子喜欢独立行走,你就不要硬去搀扶他,可以在旁注意保护;孩子要自己吃饭、穿衣,就可以让他自己动手,而你在旁加以指导,以此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孩子顺利渡过“反抗期”。
Life in the first period of resistanceOver 1 years later, the baby into the so-called " first period of resistance " period. The last honest and obedient child, gradually started to become unruly, often say " not ", which in the parents, it is difficult to make things go smoothly. In fact, from the children's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point of view, the " resistance " is a normal phenomenon. As the children's activity ability, knowledge has been continuously enriched,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changes drastically, especially to the children has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and the adult is often use the old view of children, child, causing a variety of oppositional behavior in children. However, from anotherperspective, if the child's personality is not development, but will affect his future growth. Therefore, through the " resistance " is the child of normal developmental stage.So, how to help your children through this special stage?1 during this period, parents should not indiscriminately tough attitude. Should see, the children of " revolt " behavior 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abilities and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Adult should be timely seize this one opportunity for children of certain behavior to give appropriate incentives, in order to promote child self-awareness formation and movement skills, ability development.2 parents to help children develop a helping hand, on a child's oppositional behavior can not blindly to meet, not too much restriction. Constantly meet the children easily lead to self-willed and stubborn; excessive restrictions will hurt children's self-esteem, thus become submissive and dependence, lack of independence.3 parent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ld's "resistance period features, the most important is to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light of its general trend, assistance, to give proper education. For example: a child like independent walking, you do not hard to support him, can be in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children to eat their own;, dressing, can let him do it yourself, and you were to be guid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ental health, child, help the child through a " period of resistance ".。
宝宝一般从两岁以后进入他第一个叛逆期
宝宝一般从两岁以后进入他的第一个叛逆期。
此时妈妈只有开动脑筋,斗智斗勇啦。
提供几个方法:一是顺水推舟法。
比如宝宝说电影不好看,那就说还有一个动画片,既然你说不好看,那妈妈就不买票啦。
二是竞争法,比如他不愿意做某事,可让他跟爸爸比赛,看谁先做就得第一。
三是有选择地看的方法。
就是当宝宝做的很好,听话的时候,妈妈要及时发现,并及时给予表扬。
当宝宝不听话,故意做出动作想引起你的注意的时候,不理他,假装没看到过了1岁半以后,宝宝就进入了所谓“第一反抗期”的时期。
过去老实听话的宝宝,逐渐开始变得任性,经常说“不要”,这在父母看来,很难让事情顺利地进行下去。
“反抗”一词包含有“抵抗”的意思,宝宝并不是毫无道理地抵抗,其实他们是在坚持自己的主张。
如果这些主张得以实现,对于宝宝“自我”的确立非常重要。
如果仔细观察这种状态下宝宝的举动就可以明白,这是宝宝有了自我主张的表现。
例如,想要自己穿鞋、想要自己用筷子、想要自己洗碗等等,大都是坚持自己的主张。
如果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四五岁宝宝,在这种情况下会说:“我自己穿鞋!”“我也想用筷子!”“我自己洗,不用帮忙。
”等等,将自己的主张正确地传达给对方。
但是,语言表达能力还相当贫乏的2岁宝宝只会说“不要”和“自己做”,很难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父母,而被误以为是在“反抗”、“任性”。
所以,宝宝这个时期的反抗表现,是宝宝自我发展的必经阶段,我们爸爸妈妈们应该正确地看待这一现象。
尽量放手让宝宝自己动手尝试各种事物。
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满足这一时期宝宝心理上的需求,同时还可以提高宝宝各个方面的能力。
人们在形容与孩子有关的东西时,通常用到词都是“可爱”,即便是喜欢破坏的孩子,也会被家长善意地称作“顽皮”、“淘气”,然而在英国,人们却用“可怕”来形容两岁的孩子。
如今,“terrible twos”(可怕的两岁)更是已经成为英文中一个固定的说法。
之所以说这个年龄的孩子可怕,是因为他们在这时开始表现出与过去不同的特征,非常难缠,喜欢作对,万事都有叛逆倾向。
孩子第一个叛逆期家长应该怎么做?
孩子第一个叛逆期家长应该怎么做?1、给孩子选择听到孩子说“不”,很多父母就有些生气。
这个时候,与其给他们讲道理,或者制定要求,不如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既然父母提出的事情,他们不愿意做,不愿意配合,那就再给出另一件事情做选择。
二选一的情况下,孩子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自然就会挑选心仪的事情去做。
最重要的是,孩子感受到了被尊重的感觉,而且还有自己做主的机会,多好。
对于他们日后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有很好的铺垫作用。
2、教会孩子表达面对争执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很重要,如果真的喜欢,就要勇敢地说出来:“这是我的,请还给我”,或者“一会我再玩”,而不是委屈自己,隐藏想法和情绪。
如果孩子不敢,父母就要陪着他完成,不要说太多,把机会留给孩子就行。
如果孩子不想争执了,父母也不要再引导他据理力争。
3、说出孩子想要的给大家举一个简单明了的例子,哥哥为引导弟弟吃饭,说:你已经跑得挺快了,吃蔬菜会让你跑得更快,你别吃了,让你班的闹闹超过你吧。
听哥哥这样一说,弟弟马上就吃了蔬菜,他关心的是自己跑得快不快。
把孩子能做到的和想做的事结合在一起,能提高他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乖乖配合,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4、给孩子制定规矩两岁,正是立规矩的最佳年纪,是非观念就应该从小养成。
明确告诉孩子: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一旦制定好规矩,轻易就不要改变,哪怕孩子撒泼打滚,也不要妥协。
因为父母此时的妥协,真的会后患无穷,所以坚持立场,也是保护孩子的一种方式。
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而所谓的原则、底线,都是建立在自己的是非观念上。
5、淡定坚持2-3岁的孩子的叛逆期相比于长大后的青春期解决起来还容易一些,这时候在关键期打好基础,以后的青春期就会比较容易顺利度过。
如果宝宝的行为影响到身体的健康,妈妈要淡定地坚持原则,比如孩子感冒了,还非要脱袜子在地板上走来走去;看见小零食就想吃,明明自己吃饱了还想再吃,孩子吃多了容易积食,消化不良,发烧咳嗽。
什么是第一反抗期
什么是第一反抗期心理学名词为什么孩子会出现第一反抗期自我意识的萌芽独立的初始第一反抗期是好是坏?曾有专家做过这样的研究:将两岁至五岁的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反抗性较强,另一组反抗性较弱。
结果发现,反抗性较强的幼儿中,有80%长大以后独立判断能力较强;反抗性较弱的幼儿中,只有24%长大以后能够自我行事,但是独立判断事情的能力仍比较弱,常常依赖他人。
因此,专家认为,反抗行为有时候意味着孩子有其独立自主的想法,不受干预也不受支配,这正是孩子发展判断力的良好时机,值得父母重视。
若只一味要求孩子服从你,那么他的判断力自然就难以发展。
出现了第一反抗期,妈妈如何应对?孩子的反抗并非反叛,而是一种表达他自己的方式,接受孩子的想法。
反抗期,它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期,父母教养态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
让孩子适度宣泄变第一反抗期为第一发展加速期许多年轻的父母都有这种体会:孩子到了两三岁就开始不听话,经常和父母顶嘴、说反话、发脾气。
父母们隐隐感觉到:孩子不太好带了。
的确,随着孩子运动能力的提高,活动范围的扩大,他的好奇心和新需要越发强烈,依个人偏爱而喜恶的事情也日益增多。
随之而来的就是抗拒行为的逐渐凸现。
其实,这是每一个孩子在心理发展历程中的必经之旅。
孩子出生十三、四个月后,身心发展的速度一路飙升。
当孩子具备独立自如的行走能力后,就会厌倦襁褓中的享受,而憧憬着独闯天下。
当他能够理解和运用人称代词“我”的那一刻,就会告别“顺从”,起草着自己的“独立宣言”。
这一阶段,我们通常称之为“第一反抗期”。
突出表现为:心理发展出现独立的萌芽,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好奇心强,有了自主的愿望,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行动,一旦遭到父母的反对和制止,就一反常态执拗、任性、甚至强硬。
这一时期,“不”成为运用频率最高的单字。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第一反抗期在这个时期,孩子们想了解和想尝试的事非常多。
他们愿意更多的挣脱大人的看管,独立去“探索”环境中每一个“小儿不宜”的角落。
第一反抗期
一、什麼是第一反抗期幼兒三四歲左右(時間可能會提前,因孩子的情況而定),由於自由活動能力大大增強,各方面知識不斷增多,就表現出獨立的願望,雖然能力不強也要自己動手自己幹,變得不太聽話。
這是一種意志的自我表現,心理學上稱此為第一反抗期。
心理學經驗表明,在三四歲期間表現出反抗精神的孩子,更容易成為心理健康、獨立堅強的人,而絲毫沒有反抗表現的孩子,則往往在性格上趨於軟弱和寡斷。
在“反抗期”家長應注意尊重孩子,讓孩子有所選擇。
處於反抗期的孩子不喜歡別人吩咐他做某件事或被迫接受某種意見——哪怕這意見和行為是正確的。
這時,你可以把自己所期盼孩子接受的做法與其他幾種可能擺在一起讓他選擇,既讓他有所獨立,又往往能心甘情願地順從你的建議。
二、第一反抗期的寶寶有什麼表現到第一反抗期的時候,孩子的自我意識增強,要求獨立完成一件事情,如自己倒水,自己爬到高處去,非要到水坑裏玩,自己非要爬樹,都屬於反抗期的行為。
有的寶寶在睡覺的時候非要選擇特定的被子,特定的人講故事,特定的情景,這些都屬於反抗期的表現。
當寶寶接近3歲時,父母會發現,從前聽話的孩子突然間不乖了。
他可能變得很固執,甚至有些自以為是。
比如,媽媽剛問他一句“幹……嗎?”他便好似不假思索地就回媽媽一個“不”字,而且,說過不了以後,一定要堅持,不管這事是不是他本來喜歡的。
有個家長說:“孩子本來喜歡吃糖,我順口問他一句吃糖嗎,他卻說不吃,好像故意氣我似的。
這小東西,翅膀還沒有硬就這麼不聽話,大了還了得?”有些性子急躁的家長,可能就會動手打孩子了,而是他進入了“反抗期”。
在這期間的孩子,特別喜歡按自己的主意去做,他如果在試著用積木搭一個樓,儘管搭不好,卻不讓大人插手,有時會因大人的“好心”幫忙而變得急躁起來,或乾脆一把將積木推倒。
讓大人氣得想,這孩子怎麼這麼不可理喻。
這期間也不盡是“缺點”,這時的孩子控制自己的能力增強了,為了達到目的,也能想辦法克服困難。
這是孩子成長的標誌,是可喜的表現,當父母的不要以包辦、強制來干涉孩子的行動。
面对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面对孩子的第一反抗期很多父母都感到,当自己的孩子刚满两岁时就不听话,脾气又很大,难以管教,为此大伤脑筋。
对这些孩子应当怎样教育呢?首先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
幼儿二三岁这一段,在心理学上叫作“第一反扰期”。
因为这时的孩子特别执拗任性,不知道什么是危险,不愿听父母的话,只是一味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稍不如意,就用哭闹来反抗。
形成孩子“第一反抗期”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二三岁的孩子已经能够自由活动,会操作许多物体,独立活动的意愿增长。
这也是人生开始学习独立使用工具的年龄,是孩子由不会按用具特点去动作到学会按用具特点动作的时期。
所以,无论干什么,孩子都想自己来。
但是他们对自身行动的调节、控制能力不足,常常会把事情搞糟,因而受到父母的干预,他们就用哭闹来反抗。
第二,此时,孩子的自我意识已经萌芽,他开始自己认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和力量,因而不愿意轻易听从父母的安排。
第三,二三岁的孩子正是自己开始会说话的年龄,但还不能清楚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当父母没有正确地理解他的要求时,他就会显得十分焦急,甚至大哭大闹。
“第一反抗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必然。
父母对他们的态度应是顺应诱导,不能强制压抑。
还必须根据年龄特点,进行正确的教育。
要耐心引导,不要急于求成。
耐心地理解孩子语盲所要表达的意图,并耐心地教他学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千万不要因为孩子说了几遍,仍难以理解,就不耐烦地斥贵孩子“哆嗦”。
另外,还要耐心地帮助孩子发展动作,认真纠正孩子的错误动作。
在孩子做事做不好时,父母千万不要指责孩子“笨”,或者图省事替他做。
即便是孩子有某些退步,也不必惊恐,更不要指责孩子。
要多鼓励孩子“动动手”,使孩子能较快地学会正确地使用用具,使他们全身动作更协调。
只有让孩子亲自活动,才能促进孩子全身的骨胳、肌肉的发展,适应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
不要怕孩子做不好就限制孩子的活动,这样会引起他本能的发怒和反抗。
要采用“以退为进”的方法。
即暂时顺从孩子的意愿。
你知道孩子成长的两个“反抗期”吗
你知道孩子成长的两个“反抗期”吗
第一反抗期:1-3岁
孩子:总在说“不”
当孩子学会走路后,大概1-3岁,家长面临的是孩子的第一个反抗期。
这个时期孩子更多表现为独立意识的出现,他想要尝试更多他觉得有趣的事情,他想要自己去探索这个世界,放开家长紧抓他们的手。
家长:确保安全,给孩子自由。
这个时期正是孩子个性发展的时期,如果强硬地去以一个标准要求他们,会是他们的个性发展受到阻碍,此时家长应充当保护者的角色,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给孩子相当的自由,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想要知道的世界。
让孩子慢慢的了解到自己行动自由的限制在哪里,哪些是正确的行为,哪些是错误的做法。
这样,孩子就能顺利的度过第一反抗期。
第二反抗期:12-17岁
孩子:心里反抗。
孩子进入第二反抗期后,接下来就是青春期。
第二反抗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格形成的重要标志就是“自我同一感”的形成,通俗的讲就是“知道我是谁,我将来应该做什么,我能够做什么。
”
家长:应帮孩子正确形成“自我同一感”
多与孩子沟通,为孩子树立自信,尊重并相信孩子。
如果一个孩子在他的第二反抗期到青春期的这段时间,形成一个很好的“自我同
一感”,对他的一辈子都是非常有利的。
家长如何面对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三次反抗期
家长如何面对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三次反抗期?关于孩子的叛逆和反抗问题,很多家长第一反应都是想到孩子的青春期叛逆。
诚然,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出现叛逆和反抗的情况,让家长比较头疼。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不仅有青春期这一个叛逆阶段。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的叛逆会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
对于家长和家庭教育来说,掌握不同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应对方法,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第一个反抗期:我自己来。
相信家长们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当孩子2岁或者3岁的时候,本来温顺听话的孩子,开始变得调皮、不听话:天气变凉了,你想要给孩子加一件外套,但是他就是不穿;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让孩子叫人,但是他就是不理不睬;妈妈让孩子不要碰危险的东西,他总是不听话想去碰一碰看看。
没错,这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大多出现在孩子2-3岁的时候,随着孩子动作和认知能力的显著发展,他的探索欲望和自我主张越来越强烈,独立性和自主性也相应发展起来,他们不仅拒绝成人的命令和要求,甚至拒绝成人的帮助,事事要“我自己来”。
孩子是在不断成长的,他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家长们始终按照幼儿时期眼光来看待和要求孩子,必然引起孩子的反抗。
其实,从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反抗期”的表现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这是孩子发育所必经的阶段,也更加有利于孩子个性的建立和未来的成长,家长不需要过度紧张。
对家长的建议:那么,对于家长来说,如果帮助孩子渡过第一反抗期呢?首先,要采用正确的应对方式。
在这个阶段,家长要放弃强硬的态度,不能看到孩子反抗就想着“镇压”,而要及时抓住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机,对孩子的正面行为进行鼓励,促进孩子自我意识和行动能力的成型。
其次,家长要发挥引导作用。
我们既不能一棍子打死孩子的反抗行为,也不能一味的纵容;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因势利导,从旁协助,给予正确合理的教育。
比如孩子要自己走,那你就放手让孩子自己走路,家长在傍边保护就好了;孩子要自己吃饭,家长也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自己动手,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
【心理教育】儿童逆反期也是自立期
【心理教育】儿童逆反期也是自立期
所谓逆反心理不是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于父辈和子辈之间价值观的不一致而产生的
正常的心理过程。
一般来说孩子在发育的过程中会有两个逆反期。
抵抗的第一阶段是在三四岁时。
此时,由于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说话、移动和
理解事物的能力,他会觉得自己可以做一些事情,因此他会与父母的教育观点发生冲突。
第二个抵抗期是青春期左右。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儿童正常的心理发展。
但对于
父母来说,他们觉得孩子在和自己争斗。
迈向自立第一步
儿童叛逆期的表现是不同的。
在父母眼里,这是“叛逆的”,但这是孩子走向自立的
第一步。
在那之前,孩子们是按照父母的要求做的,但现在他们正在尝试自己的方式。
在
这一时期,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未来儿童成长过程中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基础,因此父母应
正确对待这一关系。
想做就让他做
如果孩子想自己做,就让他自己做吧。
即使他做不好,也不要批评他。
找到孩子的原因。
当孩子说“恨”和“不”时,问孩子“为什么恨?”“你想做什么?”孩子们不能很
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可能会突然生气。
在这个时候,父母应该有耐心。
如果有叛逆心理,不符合要求,他们就会发脾气或大吵大闹。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不仅无法形成良好的
人格,还会导致不良行为。
逆反期也就是孩子的自立期,父母或许会着急,但请放心,因为这是孩子的必经阶段。
你的孩子要经历几个“叛逆期”?
你的孩子要经历几个“叛逆期”?作者:来源:《恋爱婚姻家庭·青春》2021年第11期人有三个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个性发展、心理生理发育特点,父母应对的方法也要不同。
第一个“叛逆期”:2~3岁,称为“宝宝叛逆期”自我意识敏感期:爱说“不”,自己的东西绝不给别人,有些事一定要自己来。
秩序敏感期:莫名固执,难以变通。
1.理解与尊重:孩子执着于某种秩序,其实是有意义的,有利于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安全感、专注力。
2.允许孩子发泄,家长态度温柔而坚定:先允许孩子把焦虑、恼怒哭出来;待孩子情绪平稳之后,运用同理心帮助孩子说出感受;最后孩子完全平静之后,再和孩子讲道理。
3.鼓励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个阶段的孩子马上要进入3岁,而3岁是独立的开始,孩子在跨越这一步的时候心理上会有所抵触,情绪容易焦躁,常常发脾气,对爸妈进行语言攻击,甚至是扔玩具、咬人、打人等。
这时父母要先稳住自己的情绪,然后再帮助孩子化解负面情绪,鼓励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生气,什么是难过,什么是开心,要告诉孩子用语言攻击来表达情绪是不对的。
第二个“叛逆期”:7~9岁,称为“儿童叛逆期”爱顶嘴:和父母辩论,一定要争个输赢。
拖拉:让做什么偏不做。
脾气大,批评不得,讨厌被当成小孩。
爱面子,自尊心强,重视同辈看法。
1.从小培养孩子“内动力”:从小就应该培养孩子做什么都是“为了自己”的思维。
这样即使到了叛逆期,孩子也会趋于“内动力”,继续正常学习生活。
2.“爱顶嘴”不是坏事:爱顶嘴其实是一种“爱思考”“爱表达”“有主见”的表现。
孩子提出异议,我们要抱着倾听态度,耐着性子先听完。
孩子说的有道理的,我们要及时采纳、认真接受,一味否定会损坏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3.给孩子尊重,把孩子当“人”:孩子反抗、敏感的并不只是我们的要求,而是家长那种“我说的就是对的”“你个孩子你懂什么”的自大态度。
你给他尊重,他才会给你尊重。
4.要民主,不要权威:7~9岁的孩子早已学会了独立思考,家长是时候试着把自主权逐渐交给孩子,家里的事情、孩子的自身情况,不妨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商量商量。
关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反抗期
关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反抗期”嘿,亲爱的家长们,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让不少家长头疼的话题——孩子的“反抗期”。
说到这个词,相信很多家长都有共鸣,毕竟,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总有那么一段时间,他们仿佛突然变成了“小叛逆”,让家长们无所适从。
别急,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好好探讨一下这个“反抗期”,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这个阶段。
我们要明白,反抗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一般来说,孩子的反抗期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2-3岁,另一个是12-15岁。
2-3岁的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他们想要表达自己的意愿,却又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所以会通过反抗来引起大人的注意。
而12-15岁的孩子则是因为进入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开始对父母的管束产生反感,想要独立。
我们来看看孩子在反抗期时会表现出哪些特点:1.对父母的指令产生抵触情绪。
孩子可能会故意不听话,甚至故意做相反的事情,以表达自己的不满。
2.情绪波动大。
孩子可能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大发雷霆,也可能因为一件小事而泪流满面。
3.与家长产生矛盾。
孩子可能会对家长的某些做法表示不满,甚至与家长产生冲突。
4.追求独立。
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想要独立完成一些事情,不再依赖家长。
面对孩子的反抗期,家长们应该如何应对呢?1.保持冷静。
当孩子出现反抗行为时,家长要做到的就是保持冷静,不要情绪化。
否则,很容易加剧与孩子的矛盾。
2.理解和接纳。
家长要理解孩子反抗期的出现是正常的,接纳孩子的变化。
同时,要尊重孩子的意愿,给予适当的自主权。
3.沟通和引导。
家长要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在沟通时,尽量用平和的语气,避免指责和批评。
4.设定规则。
家长要为孩子设定一些基本的规则,让他们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同时,要严格执行规则,让孩子知道家长的态度是坚定的。
5.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家长要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
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
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
三岁以后孩子有了我的意识,他们的自我渴望得到表达。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3岁左右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关键转折期、分水岭,也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这一阶段是决定人格力量强弱的基石。
如果在这一阶段没有引导好,孩子会表现出对自己所做的行为分辨不清对错,并用破坏性的方式处理自己的感受。
3岁左右,是孩子的第一个反抗期,孩子会拆玩具、摔东西,很希望展现自我,引起别人的注意,想告诉周围的人他也拥有独立自主的能力。
同时,这也是孩子在探索未知世界,撕纸、拆玩具、摔东西都是常用的方式,证明孩子拥有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愿望。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头上。
这时的孩子喜欢摆弄各种物品和工具,尝试自己想做的事,正是在这样的动手探索过程中,智慧得以发展。
如果不去分析孩子的动机和心理特点,就采取断然阻止或粗暴批评的行为,会挫伤孩子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浇灭孩子智慧的火花,对孩子成长不利。
家长课堂:解读孩子“反抗期”的三大原因
家长课堂:解读孩子“反抗期”的三大原因在三岁左右,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出现持续半年至一年的“反抗期”,这个反抗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心理学上称为“第一反抗期”。
突出表现为:心理发展出现独立的萌芽,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好奇心强,有了自主的愿望,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行动,一旦遭到父母的反对和制止,就容易产生说反话、顶嘴的现象。
为什么两三岁孩子会有反抗期呢?首先,动作能力方面的发展。
他们身体活动能力已经较强,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
因此他们就渴望扩大活动范围,不断尝试去独立完成新的事情。
但这些要求往往会受到家长的阻拦和限制,因此就会产生反抗。
其次,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原先,孩子还不能区分自己的意愿和别人的意愿。
现在,他们已经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是让“我”做的,哪些事情是“我”想做的。
因此,就想顽强地表现自己的意志。
但是这种表现往往与成人的规范相抵触,于是孩子就会有挫折感,从而导致反抗行为。
第三,许多方面发展得不成熟。
两三岁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还很弱,一旦他们感到不满,就会以直截了当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吵嚷、哭闹等。
他们不会像大些的孩子那样用拐弯抹角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往往被大人认为是故意作对。
其实,他们无非是忠实于自己的想法,并非针对某个具体的人。
两三岁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也还不高,他们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因此常常显得“死心眼儿”,比如,他们的时间概念还不强,因此哪怕告诉他只等五分钟他也不能忍耐,凡想做的事情必须立即去做。
这些都会导致孩子的反抗行为。
曾有专家做过这样的研究:将两岁至五岁的孩子分成两组,一组反抗性较强,另一组反抗性较弱。
结果发现,反抗性较强的幼儿中,有80%长大以后独立判断能力较强;反抗性较弱的幼儿中,只有24%长大以后能够自我行事,但是独立判断事情的能力仍比较弱,常常依赖他人。
因此,专家认为,反抗行为有时候意味着孩子有其独立自主的想法,不受干预也不受支配,这正是孩子发展判断力的良好时机,值得父母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二三岁的孩子一般都要经过一般都要经过一个“反抗期”。
本来温顺听话的孩子,一到这个时期就会变得调皮、不听话。
比如天气凉了,妈妈让孩子穿外套,孩子硬是不穿;客人来了,妈妈让他有礼貌地招呼客人,他就是不理不睬。
这些孩子常常固执地坚持自己的主张,这样一来,成人就会生气,以致于可能打他一顿。
其实,从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反抗期”的表现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随着幼儿活动能力的增强,知识的不断丰富,孩子心理变化急剧,特别是孩子的需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成人往往还是用老眼光去看待孩子,要求孩子,因而引起孩子的种种反抗行为。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如果孩子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反倒会影响他今后的成长。
所长说经历“反抗期”是孩子正常发育的必然阶段。
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渡过这一特殊阶段呢?
1、教育是关键。
在这段时期里,父母要放弃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强硬态度。
应该看到,孩子的“反抗”行为正是促进他们能力发展的心理动力。
成人应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对孩子的某些行为给予适当的鼓励,以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动作技巧、能力的发展。
2、家长要助孩子发展一臂之力,对孩子的反抗行为既不能一味地满足,也不能过多地限制。
一味地满足容易造成孩子任性和执拗;过多地限制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从而变得顺从和依赖,缺乏自立能力。
3、父母在了解了孩子的“反抗期”特点以后,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因势利导,从旁协助,给予正确合理的教育。
比如:孩子喜欢独立行走,你就不要硬去搀扶他,可以在旁注意保护;孩子要自己吃饭、穿衣,就可以让他自己动手,而你在旁加以指导,以此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孩子顺利渡过“反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