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外来务工青年状况调查报告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8篇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8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1近年来,XXXX新区经济高速发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本地私企蓬勃兴起,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不断涌入,这些特殊群体的居住环境相对较差,大多为简陋的集体宿舍,且消防安全素质较低,火灾防范能力较弱。
近期,新区大队对辖区外来务工人员集体宿舍楼消防安全状况集中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并就如何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供大家探讨。
一、抽样调查数据统计此次调研活动调查了新区3个镇、4个街道共37处较大规模的外来务工人员集体宿舍,并就宿舍建筑面积、住宿人数、建筑层数、建筑产权性质、消防安全状况等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了解。
二、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一)建筑面积:37处集体宿舍中有23处建筑面积超过1000m2,占%,其中面积最大的达到xm2。
(二)住宿人数:37处集体宿舍中住宿人数超过100人的有22处占%,其中住宿人数最多是新区春丰打工楼,住宿人数达到4500人,但大多数集体宿舍的住宿人数为300至500人。
(三)建筑层数:3层及3层以上的集体宿舍有24处占%,最高的有六层。
(四)建筑性质:37处集体宿舍中有20处为企业自建,供本企业员工居住,政府、企业出资建造的有11处,厂房改建的有6处,调查中没有发现建筑性质为居民住宅的集体宿舍。
(五)消防安全状况:消防安全状况调查内容分为审核、验收手续、防火分区、疏散设施、灭火器设置、室内消火栓、自动设施、人员安全意识、管理力量、管理台帐9个子项目。
调查发现37处集体宿舍中仅有4处(占%)全部符合上述所有项目,其余的集体宿舍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消防手续不齐全、消防设施不完善。
统计表明:审核、验收手续、疏散设施、室内消火栓这三个子项目的合格率尚不到60%(审核、验收手续合格率为%、疏散设施合格率为%、室内消火栓合格率为%),防火分区、灭火器设置的合格率也只有%和%。
外来务工青年状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完整篇【共8页】
外来务工青年状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完整篇20__ 年外来务工青年状况调查报告_ 调查报告告为了摸清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现状和特点。
把握他们的心态和需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性意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团中央权益部于 1999 年 4 月在外来务工青年比较集中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烟台五城市及外来务工青年输出大省湖南进行了专题调查。
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流动和生存状况呈现出新的特点 1、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数量呈上升趋势据广州、深圳等地的不完全统计,今年春节以来经过铁路南下的民工总量已超过 146 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10%左。
在这些进城的农村劳动力中,80%以上是 35 岁以下的农村青年。
在进城务工青年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他们在城里打工的时间也相对延长。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进城打工四年以上的外来务工青年占29.8%,三年以上的占 17.0%,二年以上的占19.0%。
当问及“您打算什么时候回乡”时,选择“目前还没想回乡”的达 45.6%,“永远不回乡的”占 2.1%,表示“说不清”的占 23.2%。
三项之和为70.9%。
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 4.2 亿农村劳动力中,至少有 2.5 亿剩余劳动力,这是造成农村青年跨区域流动最直接的原因。
二是农村乡镇企业正在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时期,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显著减弱。
三是农村实际收入相对下降。
一方面农业收入占全国总量的比重逐年下降,1985 年为 42.6%。
到 1995 年已降至不足 30%。
另一方面,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在逐渐拉大,从 1985 年年的 1:1.72 扩大为 1995 年的1:2.33。
四是农村青年普遍希望到城市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求得发展。
在本次调查中,有 31.1%的外来务工青年进城打工是“想换个环境,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
施展才干”,居 9 个选项的第一位。
而想“到城里学点本事。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5篇)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5篇)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1调查人:***调查日期: 20xx年9月—20xx年10月调查地点:**************************小学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一、调查的背景和目的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有超过1亿的农民在城市打工。
这个数字每年还要新增3000万左右,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儿童有近20xx万。
流动儿童已成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
刚结束的中国流动儿童状况的抽样调查显示,有近1/4的流动儿童因认为受歧视而自卑,认为城里人看不起他们,一些民工子女已经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关注其健康成长已刻不容缓。
*************小学全校共有学生343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193人,约占全校学生的56%,是学校在校生的主流,研究其教育问题是该校教育面对的主要问题。
通过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了解当前民工子女的基本状况,简要分析其特点,为社会、学校及家庭寻找合理的教育对策提供帮助。
二、调查内容和方法(一)调查内容本人于20xx年10月份对(3—5)年级的191名外来务工子女的生活状况、人际交往、课堂参与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方法1.采用问卷调查法。
本人自编问卷调查内容共34项,为选择题,共发出问卷190份,收回190份,收回率达100%。
2.程序:A 问卷B 材料整理、分析三、调查的结果和分析(一)问卷调查结果1.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生活状况你家居住的房子是属于A、自己的 0%B、租用的` 90.5%C、寄居亲友家中9.5%家庭住房面积A、30平方米以下 19%B、40平方米以下 42.8%C、50平方米以上 38.2%父母月收入A、八百元以下 33%B、二千元以下 43%C、二千元以上 20%父母经常干活到晚上A、5-7点 52%B、8-10点 28%C、10—12点 20%父母文化程度A、文盲 4%B、小学 42%C、初中 38%D、高中 16%E、大学 0%父母更喜欢A、女孩 0%B、男孩 5%C、无所谓 95%你的家庭准备流动吗A、随时准备流动 19%B、长期在这里 23%C、不知道 58%父母对你读书的要求A、读完初中 15%B、读完高中 55%C、考上大学 30%父母对你的学习的好坏A、从来不过问 0%B、经常过问 57%C、偶尔过问 43%你犯了错误父母采用的教育方法A、一顿打骂 5%B、放任不管 0%C、耐心教导 95%在休息日,你在父母工作中A、充当小帮手 25%B、跟己无关 32%C、有时帮忙 43%双亲负担兄妹的教育费用A、丝毫不成问题 38%B、感到困难 23%C、勉强可以 39%2.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人际交往状况在放学的路上,你A、经常玩耍 0%B、浏览风景 9%C、不留意,径直回家 91%你有几个最要好的同学或朋友A、1个 4%B、2个 9%C、3个以上 87%在平时与同学关系A、互帮互助 91%B、独来独往,毫不搭界 9%C、有时要打架骂人 0%你对教室内的公物A、认真保管 85%B、不闻不问 15%C、当作玩具玩耍 0%你自己东西没带,要用时你对同学的东西会采取什么态度A、向同学借,并及时归还 100%B、借了不还 0%C、私自拿取 0%被人说了坏话,你会采取A、不管它 80%B、独自难过 20%C、立即报复 0%你认为同学对你的态度A、很友好 90%B、看不起你 0%C、不好也不坏,一般 10%看到同学打架,你会A、劝架 100%B、不理睬 0%C、喊“加油” 0%和同学在一起,你认为自己是A、其中的领导者 0%B、其中一员 95%C、多余的 5%与老师的关系A、好 65%B、一般 30%C、差 5%与父母亲沟通A、好 62%B、一般 38%C、差 0%与其他亲戚关系A、好 48%B、一般 47%C、不好 5%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情况对学习的信心A、没有信心的 0%B、很有信心 71%C、信心不大 29%当众说话会A、紧张或脸红 43%B、泰然自若 57%最喜欢的学科A语数英 68%B其他学科 32%认为在学校中自己各方面表现A、很好 38%B、一般 57%C、几乎处处不如别人 5%刚转入本校时,你的学习状态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2一、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况研究外来务工人员又称作“农民工”、“民工”、“进城务工人员”,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特有的现象。
农村外出务工青年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外出务工青年情况调查报告标题:农村外出务工青年情况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基于对农村外出务工青年的调查,分析了他们的情况、困境和需求,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支持和参考。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在经济、心理和社会层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调查目的是了解农村外出务工青年的生活状况、就业情况、心理状态等方面的信息。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涵盖了不同地区的农村外出务工青年。
二、调查结果1. 生活状况:大部分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居住条件简陋,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
他们的生活费用大部分被寄回家乡,自己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2. 就业情况:农村外出务工青年主要从事工地建筑、服务行业和制造业等低技能工作。
他们的工资水平较低,工作时间长,缺乏稳定的就业机会。
3. 心理状态:由于长期的分离和工作压力,农村外出务工青年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孤独和失落感。
4. 社会问题: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在城市中往往处于边缘化地位,面临着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他们的权益保障和社会融入存在困难。
三、问题及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问题和建议:1. 生活保障: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外出务工青年的生活保障力度,提供更好的住房条件和生活设施。
2. 就业机会:政府和企业应提供更多稳定的就业机会,并加强农村外出务工青年的培训和技能提升。
3. 心理健康支持: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农村外出务工青年解决心理问题。
4. 社会融入:加强对农村外出务工青年的法律援助和权益保障,推动他们在城市中的社会融入。
结论:农村外出务工青年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进一步加大对他们的生活保障、就业机会和心理健康服务的支持,有助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融入城市社会。
外来务工者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外来务工者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根据对外来务工者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得出以下结论:
1. 就业状况:大多数外来务工者在城市从事低端劳动力工作,如建筑、清洁等行业。
工作时间长,工资水平较低,许多外来务工者没有签订正式合同,社会保障待遇有限。
2. 居住条件:外来务工者通常居住在工厂宿舍、出租屋或拥挤的低收入社区。
居住条
件非常简陋,缺乏基本设施和卫生条件。
3. 教育问题:许多外来务工者的子女无法享受城市公立学校的教育资源,只能就读于
劳动力子女学校或民办学校。
教育质量有限,教学条件差。
4. 医疗保障:外来务工者很少能享受城市的医疗保障制度,他们通常只能自费就医或
寻求廉价的医疗服务。
5. 社会融入: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外来务工者在城市的社会融入程度较低。
他们往
往面临歧视和排斥,缺乏社会支持和保障。
总体而言,外来务工者的生活状况较为困难。
他们在城市中承担重劳动、低收入、缺
乏社会保障和受到限制。
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需要加强相关政策的保障和支持,提供更好的就业、居住、教育和医疗资源,促进他们的融入和发展。
最新我村外出务工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我村外出务工调研报告(精选多篇)第一篇:外出务工返乡青年情况调研报告20xx年4月初至5月上旬,根据团市委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方案的安排,团市委调研组一行先后赴迎江区、桐城市、怀宁县三个区县就外出务工返乡青年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调研总体情况团市委调研组由团市委党组成员童宏葵同志带队,团市委农青部主任科员陈付青、团市委城青部副主任科员程亮两位同志随同调研。
期间,调研组一行深入机关、区县、乡镇等详细了解了我市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有益探索。
分别在迎江区、怀宁县、桐城市召开了服务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工作座谈会,重点围绕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现状及如何引导服务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就业创业与基层各级团干部、外出务工返乡青年代表进行了工作座谈和深入探讨。
二、现状及原因我市是劳务输出大市,现有劳动力300多万人,每年有110万外出务工人员,占劳动力总数的40%。
去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沿海发达地区企业深受影响,许多中小私营企业纷纷倒闭或停产裁员。
导致了农民工就业面临了越来越大的困难,部分提前回乡。
我市作为劳务输出农民工的提前返乡加大了我市的就业压力并带来了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xx外出务工青年主要分布在沿海,广东的东莞、深圳人数最多,行业多,大多在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或餐饮业;在东北的主要是建筑业;在北京的主要是建筑业和饮食业;在浙江和西安主要为服装业;手机配件业分布零散而且边远。
外出务工青年返乡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1、因金融风暴返乡。
这是调研的重点,按比例推算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75%左右。
2、因季节性等因素返乡。
因为气候原因如在东北等从事建筑行业的提前返乡,按比例推算,因季节返乡的占15%左右。
3、受中央惠农政策影响。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如新的粮食收购政策的出台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对青年返乡具有吸引力。
因此返乡的约占2%。
4、回乡创业。
外出务工青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资金的积累,很多都想回乡创业。
青年务工调研报告
青年务工调研报告青年务工调研报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到外地务工,以谋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为了解青年务工群体的状况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调研对象主要是在外务工的年龄在18到35岁之间的青年。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收集到了100份有效问卷。
首先,我们了解到,青年务工主要是出于经济原因。
超过9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选择外地务工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并希望通过储蓄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
此外,还有一些人选择外地务工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
然而,青年务工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困惑。
首先,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外地务工遇到了生活适应困难。
他们不习惯陌生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时也缺乏社交圈子。
此外,由于赚钱的压力,他们往往无法回家与家人团聚,导致家庭关系的紧张和疏远。
此外,青年务工还面临劳动权益保护的问题。
有相当一部分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外地工作时遭受了不公平待遇,包括低工资、长工时和严重的劳动强度。
他们普遍认为,青年务工群体的劳动权益保护亟待加强,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强对青年务工群体的关怀和帮助,包括提供住宿、就业和生活辅导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外地生活。
其次,加强劳动权益保护,建立健全的劳动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保障青年务工群体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青年务工群体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综上所述,青年务工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既有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应加强对青年务工群体的关注和帮助,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保障。
外来务工人员生活情况调查报告
外来务工人员生活情况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从事各类工作。
然而,关于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情况,我们仍然知之甚少。
为了更好地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状况,包括收入情况、住房条件、教育情况以及社会融入程度等。
三、调查方法我们在城市选择了三个不同的工厂进行调查,其中包括一家私营企业、一家国有企业和一家外资企业。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了面对面的访问,并得到了他们的配合。
四、调查结果1.收入情况:调查显示,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相对较低,其中超过60%的人月收入不超过3000元。
只有少数人月收入可以达到5000元以上。
2.住房条件:承租房屋是外来务工人员的主要住房方式,约有70%的人选择租房,而只有不到30%的人有自己的住房。
此外,50%以上的人住在出租屋或集体宿舍中,生活环境较为拥挤。
3.家庭情况:超过三分之一的外来务工人员与家人分居,只能靠每年的春节回家团聚。
此外,50%以上的人表示由于工作原因,无法与家人长期生活在一起。
4.教育情况:约40%的外来务工人员有子女在家乡的学校就读,只有少数人将家庭搬到城市,并将子女送到城市的学校就读。
5.社会融入: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表示他们很难在城市社会中融入,面临诸如歧视、缺乏社交圈等问题。
他们普遍表示,他们的社交圈主要由工友组成。
五、调查结论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生活条件较为艰辛。
2.住房问题是外来务工人员面临的主要难题,大多数人只能居住在拥挤的出租屋或集体宿舍中。
3.外来务工人员与家人分居的情况较为普遍,孤独感较强。
4.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社会中的社交圈相对较小,难以融入当地社会。
5.教育问题也是外来务工人员关注的焦点之一,许多人选择将子女留在家乡的学校就读。
六、建议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政府应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关注力度,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调查报告外出务工返乡青年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外出务工返乡青年情况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外出务工返乡青年情况调查报告目录:一、调查背景二、调查目的和方法三、青年外出务工情况四、青年回乡情况五、对策建议一、调查背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的青年人涌入城市从事工作,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一些原因导致的经济压力,一些青年开始选择返乡创业或是回到家乡生活,这样的现象也引起了社会重视。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对外出务工返乡青年情况进行调查。
二、调查目的和方法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青年外出务工的原因、工作和生活情况,以及青年回乡创业和生活的现状和问题,为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相关的建议建议。
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收集了150份问卷数据并进行了10个个别深度访谈。
三、青年外出务工情况1、外出务工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这些青年在外务工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经济收入(70%),其次是为了锻炼自己(15%),再次是为了避免家庭压力以及寻求更好的生活环境(15%)。
2、外出务工地点:35%的青年去了东部沿海地区,20%去了中部经济发达地区,剩下的去了南部和西部地区。
3、工作和收入:70%的青年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相关工作,收入水平在2000-5000元之间,仅有10%的青年赚到万元以上的工资。
4、生活和社交:多数青年生活简单,在和朋友一起生活,70%的青年表示平时除了工作之外没有休息时间。
四、青年回乡情况1、回乡的原因:调查显示,青年回乡的主要原因是欲望回归、心理归属感(40%),其次是饱受城市生活压力和工作环境(30%),再次是为了自家亲戚的照顾和继承家族传统(30%)。
2、回乡创业:20%的青年选择在家乡创业,大多数做的是服务和农业相关行业。
3、回乡生活:调查显示,超过60%的青年回到家乡后,生活环境比之前更好了,而且他们的生活方式已经悄然改变,更注重休闲和家庭关系的建立。
五、对策建议1、在城市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以吸引青年留下工作和生活。
外来务工青年状况调查报告
外来务工青年状况调查报告根据最新的数据,现在全国有数百万的外来务工青年,他们从全国各地涌向沿海和大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他们的到来给城市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外来务工青年的状况,我们对数百名外来务工青年进行了一项调查。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报告:一、外来务工青年的基本情况1.年龄结构调查发现,大多数外来务工青年是年龄在18-35岁之间的年轻人。
其中,20~25岁的青年人占比最高,占到了总体的45%左右。
2.性别比例外来务工青年中男性占比远远高于女性,调查显示男性占到了80%以上,女性占比仅仅为20%左右。
3.文化程度大多数外来务工青年的文化水平比较低,调查显示高中以上学历的人数仅占到了总体的16%左右。
二、生活状况1.居住状况调查显示,外来务工青年大多数选择住在工厂宿舍或租房子。
其中,工厂宿舍占比较大,租房子的人数比较少。
2.收入情况外来务工青年的收入普遍较低,调查显示,月收入只有2000元以内的人占比最高,约占到总体比例的60%左右。
3.精神生活由于长期疏于家乡,外来务工青年的精神生活比较单调,他们除了工作基本没有娱乐活动。
三、健康状况1.身体健康调查发现,外来务工青年的身体健康状况总体比较良好。
但由于工作累、睡眠不足等原因,一些人发生了疲劳、失眠等身体不适。
2.心理健康由于长期的单调工作和生活环境的不适应,部分外来务工青年产生了情感问题,如孤独、抑郁等。
四、对未来的期望1.自我发展调查发现,大多数外来务工青年都渴望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如培训、晋升、涨工资等。
他们认为,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提高,可以取得更好的职业前景和人生路程。
2.梦想生活外来务工青年的梦想生活主要体现在经济上,如有足够的资本去创业,有自己的房子,可以让亲人享受更好的生活等方面。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外来务工青年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同时,外来务工青年也需要自己积极面对现实和未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迎接挑战和发展机遇。
2021年外来务工状况调查报告(精选3篇)
2021年外来务工状况调查报告(精选3篇)外来务工状况调查报告1经过改革开放的历练,市场经济的洗礼,农村青年的心态已日臻成熟,能够较为理性地看待、分析问题,对于社会的主流文化有着很高的认可度,正确的社会观和政治观已基本成形,对于新北区的未来和发展,绝大部分人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农村青年收入不高,生活质量并不高;我县农村青年非常关注的工作环境还不够完善,他们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创业,能有参加各种培训机会以提升自身素质。
调动农村青年的积极性对于全区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青年的需求应当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同时,对这一部分青年需求的处理和把握,也对其他青年群体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更多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一、调查的目标和方法1: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基本状况2:城市外来务工的学习心理特点。
成因及对策二、调查的方法1:问卷调查法2:主要以电话方式和实际调查为主三、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对外来务工调查问卷的分析,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四、现状的分析主要是心理现在状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城市外来务工青年都有比较明确的教育价值观。
有75%的人认为学习是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有25%的人认为是为了提高经济收入,还有其他没有考虑的有16%。
调查好表面,有很多外来务工青年对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社会经济特征,他们都认为,受教育程度与经济收入成正比。
也就是说。
学历越高收入就越高。
他们对学习态度也有明显的不同。
有67%的人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对学习热情是中等。
9%的青年害怕学习,他们也占了相对的比列。
还有就是有90%的人都有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课程。
还有部分人是因为上班没有时间学习。
在我的调查中有55%的青年认为学校老师能给自己传授知识和能让自己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有45%的人认为学校来时能力有限和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不能学到比较使用的知识,在调查结果中显示,被试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是:收入,其次为:住房。
在调查对象中最为关切的是收入、住房、农村医疗保障、子女升学问题、农民权益保障,其次为农副产品价格、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农民养老问题。
外来务工青年生活状况考察报告
外来务工青年生活状况考察报告外来务工青年生活状况考察报告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外来务工青年生活状况考察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外来务工青年生活状况考察报告1一、在线调查的基本情况1.调查测评的对象:截止20xx年12月18日共有68人参与调查,其中:男43人,女25人;20-29岁25人,30-39岁27人,40-49岁12人,50岁以上4人;小学文化以下3人,初中文化18人,高中以及中专、中技15人,大专16人,本科及以上14人;未婚:15人,已婚48人,离婚5人。
2.调查测评的主要内容:调查主要围绕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支出、养老、住房等问题进行重点调查,共计16个问题。
二、在线调查的主要结果1.个人月收入:1000元以下3人,占比4%;1001-20xx元4人,占比5%;20xx-3000元26人,占比38%;3001-4000元15人,占比23%;4001-6000元15人,占比23%;6000元以上5人,占比7%2.现住房状况:租住集体宿舍12人,占比18%;租借私房33人,占比48%;租住职工公寓6人,占比9%;自有私房17人,占比25%。
3.住房意愿:租住公共租赁住房13人,占比20%;职工公寓4人,占比6%;购买住房24人,占比38%;经济适用住房13人,占比20%;普通商品住房10人,占比16%。
4.家属生活工作情况:留守在家15人,占比22%;与您一起生活,并有自己的工作35人,占比51%;与您一起生活,但无收入6人,占比9%;配偶与您在一起,小孩留守在家12人,占比18%。
5.外出务工的目的:养家糊口36人,占比47%;换个环境1人,占比1%;施展才干,发展自己23人,占比31%;到城里学点本事,回家乡好发展8人,占比10%;跟着他人一起出来,没有什么目的4人,占比5%;其他5人,占比6%。
XXXX年外来务工青年状况调查报告(可编辑).doc
XXXX年外来务工青年情况检查报告 (可编写 ) 流动青年现状检查报告旨在认识城市流动青年的现状和特色。
1 月份,中国青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权益司在XX 、上海、广州、深圳、烟台五个城市和湖南省 (一个主要的外来青年输出省份 ) 进行了专项检查。
城市青年农民工的流动性和生活情况体现出新的特色。
在城市工作的乡村青年人数正在上涨据来自广州 +深圳等地的不完整统计,今年春节以来,乘火车南下的农民工总数已超出 1 万人,高于昨年同期。
在这些进城的乡村劳动力中,以上是 18 岁以下的乡村青年。
固然年青农民工的数目在增添,但他们在城市的工作时间也相对延伸。
这项检查的结果显示,在城市工作四年以上的年青农民工分别占了三年多和两年多的时间。
当被问及“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到你的家乡?”那些选择“还不想回家”作为“不再回家”的人说“我不可以必定”。
这三项的总和是。
造成这类情况的主要原由是:一是乡村节余劳动力数目不停增加。
当前,中国起码有 1 亿乡村节余劳动力,这是乡村青年跨地区流动的最直接原由。
第二,在升级和构造调整时期,乡村乡镇公司汲取乡村节余劳动力的能力显然减弱。
第三,乡村实质收入相对降落。
一方面,农业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的比率已经连续* *年逐年下降。
到* * 年,它已经降落到不足。
另一方面,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正在渐渐扩大,从* * 到*。
第四,乡村地域的年青人广泛希望拓宽他们在城市的视线,增添他们的发展才能。
在此次检查中,一些年青的农民工到达城市工作是为了“改变环境,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发挥才干”是第一选择。
并想“在城市里学习一些技术。
“回老家工作”和“在城市里看世界宽阔眼界”的差别在于,只有少量年青人由于生活困难而想去城市挣钱养家。
能够看出,一半以上的乡村青年在城市工作的主要原由不是缺衣少食、生活困难。
可是由于总的感觉是“外面的世界更美好”,以及在城市的崭新环境中对待世界的想法、学习技术、追求发展。
2021年农民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5篇
2021年农民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5篇_年农民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一)农民工是中国历史上的新生人群,是当代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的直接产物,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一方面是农民,一方面是工人.出则为工,入则为农,生活于城市之中.落户于乡村之内.大多数农民工都具有两面性,一面还保留着朴实.憨厚.真诚.勤劳的〝土农民〞风范,同时又接触到城市文化.习惯的熏陶,具有积极向上,学习先进文化知识的〝洋思想〞.他们在为城市建设做出特殊贡献的同时,增加了收入,拓展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据我镇____年底劳务经济摸底情况显示,我镇有5_0余名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占全镇总人口的31.8%,年均务工经商收入达65_万元左右.外出务工农民的行业种类有哪些?文化及年龄结构情况如何?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给农村带来了哪些影响?如何正确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对以上问题,不少人不甚了解.日前,借村委换届下乡工作之机,带着上述问题,笔者对本镇几个村的农民外出务工情况作了一次调查.一.外出务工农民的比例,年龄.文化结构及行业类型1.外出务工农民的比例为验证劳务经济摸底关于全镇外出务工人数的准确性,我对农田村及周边的五一.银米.新喜.国庆等五个村的总人口及外出务工的人数进行了详细地调查.经调查,这五个村共有_40户,6496人,外出务工2_0人,占五村总人口的31.6%.这个数字与劳务经济摸底统计的数字基本吻合.2.外出务工农民的年龄和文化结构从对五个村的调查显示,在外出务工的2_0人中,高中.中专文化的41人,占外出人数的2%,初中文化的892人,占43.5%,小学文化的771人,占37.6%,文盲346人,占_.9%.而在2_0人中,_至_周岁的289人,占_.1%,_至30周岁的761人,占37.1%,30至50周岁的689人,占33.6%,50周岁以上的3_人,占_.2%.由此可见,外出务工农民中,初中文化的居多,小学文化的次之,而在这些人中,_至30周岁的居多,30至50周岁的次之.3.外出务工农民从事的行业种类人们通常把外出的农民工统称为打工,其实,打工族仅占外出农民的微弱多数,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从事经营和其他叫不上名字的行当.仍以五个村中的农田村为例,在全村外出的562位农民中,真正务工的有248人,占外出农民的44%,从事其他经营的就有2_人,占外出农民的39%,另有96人从事拾荒和其他行业,这类人占外出农民的_%.即使同一打工类型,其从事的行业也是千差万别,既有从事建筑.加工业的,也有从事餐饮和家政服务业的,既有在集体所有制企业的,也有在私营企业的.同样,从事经营的也是各式各样,不一而足.其它村的情况,和农田村大致相同.越随着调查的深入,就会发现外出农民远非打工.经商.拾荒这几种行业,而是种类繁多,不胜枚举.五村外出农民,多是自己联系工作,政府有序组织的极少.二.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带来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通过调查发现,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带来的积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致富步伐.在家庭经营收入尤其是农业收入绝对减少的情况下,外出打工在解决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调查的五个村中,因疾病和自然灾害变得一贫如洗的24户农民,靠外出务工经商又恢复了生机,走上了致富路._个光棍汉靠外出务工经商,找到了自己人的另一半,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如果不是务工经商,简直难以想象.2.学会了一技之长,增强了致富能力.许多农民在外出务工中不仅获得了资金,解决了增收难题,而且学到了技术.经商的农民则增长了商品知识.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了致富的能力.3.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自身素质.最突出是生育观念的更新.过去,〝多子多福〞是不少农民恪守的观念,通过外出打工后,这一传统观念被〝晚生晚育,少生优育,生男生女一个样〞的观念所替代,计划生育成了他们的自觉行动.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多读书,读好书,不再像他们这样到处打工,过受苦受累的日子,有很多家庭放弃了在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机会,把孩子送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县城就读,每年要多花费两三千元,这足以显示现在农民对子女教育的重视.4.促进了城乡交流和农村文明的进程.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不仅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城市的先进文化和现代文明得以在农村传播,也促进了城乡之间资源互补,信息交流,从而打破了城乡之间严格划分的界限,改善了相对封闭和对立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5.外出务工农民把挣来的钱反哺农业,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在农田等五个村的46部小四轮.25部小三轮,9部大型挖掘机.铲车和众多的农业机械,几乎都是农民通过打工挣来的钱购买的.这就说明,农民们务工经商后,通过对农业的反哺,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农业生产效益.外出务工经商给农村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好处,但同时这种行为也是一把〝双刃剑〞,其消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1.大批有文化的年轻农民脱离农村,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农业的发展.有文化的中青年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是农业诸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现在,这些人脱离了农业和农村,而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上都是〝老.少.妇〞群体,造成部分农田荒置,耕地资源流失,这与我国目前实施的科教兴农,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战略极不相称,对推广农业科技.保持农业持续发展产生阻碍.大多数农民虽没有使土地撂荒,但对土地粗放和掠夺式经营较为普遍,降低了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致使农业生产后劲不足.留守在家的这部分没有文化.缺少科技知识的〝老.少.妇〞群体,能保持土地不撂荒已是力不从心,再想夺得农业高产高效就勉为其难.2.大量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也给农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是参与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难.像公路维护.抢险救灾.产业帮带.婚丧嫁娶等等,都是一支由妇女.老人组成的〝3860〞部队来凑合,由于战斗力弱,大都勉强完成,这种局面就是大批中青年劳动力外出造成的.二是计划生育难搞.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一离开家乡后,就〝一别音容两渺茫.〞村里每年的几次计划生育活动,每季的一次〝三查〞,想找这些人即使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也是〝两处茫茫皆不见〞.这就给计划生育带来了难度.3.大批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也导致农村中学生的在量流失.不久前,我对本镇的一所初中近三年在校学生人数作了初步调查,发现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年级越高,学生人数越少.校方解释说,少了的学生都转学到县城去了.这种现象有,但只是个别的,更多的学生即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都踏上了艰难的打工之途.4.大批年轻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也给家庭稳定和农村社会治安留下了隐患.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数的不断增加,为当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也给农村家庭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影响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尤其是丈夫外出.妻子留守农村的家庭,夫妻之间出现的问题更多,丈夫常年在城里,接受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与妻子大不相同,即使春节回家几天可能还会因为对某些事的观点不同而争吵,夫妻间的距离因此而变得越来越大,从而影响夫妻关系的稳定.再是由于留守村中的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他们的社会治安意识.自我防范意识较差,给不法之徒留下了可剩之机.而外出务工的人越多的村就是案件的多发地带.5.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形成了留守儿童群体,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影响.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使得家庭经济相对活跃,从而增加了子女受教育的支付能力.但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场所,童年期是人的一生中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家庭担负着最重要的社会化责任,而父母是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对大多数儿童来说,父母是最主要的教化者和引导者.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方或者双方不能经常教化和引导孩子,不能和孩子在一起生活,这在很大程度上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由于父母不在孩子身边,祖辈或亲戚可能因此过于溺爱孩子,或者祖辈由于自身的原因,根本无法很好照看孩子,对学龄孩子的教育更显得力不从心.留守儿童的性格会因此受到一定影响,少数儿童产生封闭.自卑心理和交流障碍.6.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老人的家庭地位,留守老人问题开始突出.由于子女进城就业,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经历不同程度上改变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扩大了他们与老年人之间的代沟,在返回农村后,他们的观念.习惯及兴趣爱好方面与父母的差异也越来越大.而老人除了要照看孙子外,还要负责田里的农活.他们终日生活在寂寞和孤独之中,得不到子女的更多的关心,地位反而不如从前,尤其是对于儿子外出,儿媳在家的老人更是如此.7.大量素质较高青年农民外出,导致难以选出较高水平的村级组织领导人,直接影响了村内民主建设.大量有文化.素质高的青年农民长期外出,他们不可能在本应该随时发挥民主权利的村内发挥民主权利,即使是在村委会换届选举的重要时刻,由于时空阻隔和信息不灵,也使这些外出打工者很难真正返回村中行使民主权利.就连掌握公共权力的村干部甚至也流动在外,深刻地影响着村公共权力的运作,影响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三.对农民外出务工的几点思考第一.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进程,降低农民工进城的门槛今年,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无论城市人口还是农村人口,至少从身份上实现了统一自此只有居民之称,中国再无〝农〞和〝非农〞的身份区别这是户籍制度改革取得的实质性突破,也使得农民工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这样才能消除对农民工人格的岐视和尊严的屈辱,才能使他们扬眉吐气地生活和工作,心情舒畅地创造财富.第二.加大对农业的扶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做大做强农业〝蛋糕〞,想方设法让农民增产增收,尽快富裕起来.同时,积极鼓励.引导和扶持青年农民返乡创业,依靠科学文化知识和多种实用技术脱贫致富.第三.大力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根据农民工的实际需求,确定农民工培训内容,注重培训质量和实际效果,通过培训要使农民工岗位工作能力有所提高,就业竞争力有所增强.在专业培训的同时,也要抓好务工者的法制培训,增强他们的法制法律意识.第四.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为务工者排忧解难.政府服务应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1.就业需求信息的搜集和发布;2.外出打工者的有序化组织;3.当地留下的农民的生产生活安排;4.为有回乡创业意识的打工者提供良好的投资创业服务;5.协同重点输入地政府,为在外打工的农民提供服务和权益保障;6.关注留守儿童,适时开展家长教育,让其引起思想上的高度重视.第五.加大《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执法力度,严防中小学生辍学流失.第六.加强农村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搞好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第七.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和组织建设,使村委会能够履行自治职能,管好本村事务.第八.警民联手,共建治安网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_年农民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二)近期,__县调查队组织人员就当前农民外出务工及返乡情况,对涧沟.炎刘.小甸.大顺等乡镇部分行政村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当前农民外出从业总体保持良好态势,工资水平显著提升,还乡人员甚少.一.农民外出务工与还乡基本情况(一)农民外出务工情况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__县是农业大县,同时也是安徽省重要的劳务输出县,外出务工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据重要位次,成为农民增收关键支撑.近年来,__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大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与劳务品牌建设,强化劳务输出,常年外出务工及经商人员近40万人,约占农村人口的1/3._年国际金融危机过后,长三角.京津唐.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就业岗位增多,工资水平显著提升,我县外出从业人口总体保持逐年上涨态势.据走访涧沟镇蒋庙村了解,该村现有农户8_户,总人口3573人,劳动力_53人,今年外出务工劳动力_32人,占该村总人口的31.7%,同比增长约5.0%.具体来看,我县农民外出从业大体有如下特点:1.青壮年农民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二季度,全县1_户调查户,外出务工_5人,30周岁以下75人,占外出人口总数的65.2%,青壮年特别是〝80.90后〞逐渐成为__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2.从业地区及行业分布相对集中,〝还巢〞现象雏显.__县农民工外出从业在地区分布上主要呈现〝分布较广,相对集中〞态势,以上海.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地区和广东.深圳等珠三角地区为主导,全国范围内分散分布.如受访的大顺镇余埠村.炎刘镇李桥村.涧沟镇蒋庙村.小甸镇马集村,农民外出务工大多集中于上海.浙江.江苏.广东一带.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二季度,农民工外出以省外居多,并多集中于东部地区,共计96人,占外出人员总数的83.5%,其中,上海67人,占58.3%;江苏_人,占_.1%;浙江6人,占5.2%.农民工省内转移依然较小,但〝还巢〞现象雏现,_5个外出农民工中在省内县外就业_人,占外出人员总数的_.5%,同比增长_.8%.安徽作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省份之一,伴随着合肥经济圈的迅猛发展,省内就业形势大好,用工需求逐步扩大,农民工回流已成必然之势.从行业分布来看,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存在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工资水平不高等特点,主要集中于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业,从业人数分别为35人._人._人和_人,合计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75.7%.3.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多以自发组织为主.农民外出务工,主要靠血缘.人缘.地缘等关系自发组织向外转移,而通过政府及相关部门有组织的转移甚少.农民工监测调查表明,二季度,_5个外出务工人员,外出方式中,中介组织介绍3人,占2.6%;亲朋好友介绍68人,占59.1%;自发组织44人,占38.3%.4.务农农民的季节性务工呈逐年上涨趋势.随着农业机械的不断普及,农村季节性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多,而且剩闲时间越来越长.因此,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开始利用农闲时间外出打工,农忙季节则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其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性,兼业人数的多少与时间的长短因家庭劳动力的多寡与劳务收入的高低而不同,兼业呈逐年增长的趋势.5.农民工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据农村住户调查数据显示:1-6月份,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_85.1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42.3元,增长27.5%.其中,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收入_9.6元,同比增长1.48%;外出从业得到收入_32._元,占工资性收入的比重达到77.7%,占期内现金收入的比重为28.9%,同比增长31.3%.外出务工收入牢牢占据农民收入的〝半壁江山〞,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二)农民工返乡情况今年上半年以来,虽然全国经济下行趋势明显,但外出务工形势基本保持稳定向好态势,外出务工平均工资水平显著提升.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二季度,1_户调查户,外出务工_5人,工资性总收入98._万元,同比增长35.9%,人均月工资2837.8元,同比增长26.6%.据对部分乡镇部分村调查了解,当前外出人员返乡很少.如小甸镇马集村,全村人口4860人,劳动力3254人,外出务工2_0人,今年以来,还乡_人左右,约占外出务工总数的0.7%.据访问的4个村反映,今年夏收夏种期间家中劳力缺乏的外出人员家庭中存在回乡的现象,但基本上是暂居,农忙结束后,又返回原务工地.如涧沟镇蒋庙村,前期夏收夏种农忙期间还乡_人,绝大多数因为家庭农忙期间缺乏劳力而返回,逗留时间较短,一般7-_天左右又返回务工地.少数返乡农民工不准备继续外出,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上,不准备继续外出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家庭牵挂较多,留在家中照顾老人和带孩子上学;二是由于缺乏一定的技能,外出从事行业工资不高,且生活开支较大;三是回乡准备种田,农闲时可以打散工.三.农民工转移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气候〞,但从一开始就伴生着一系列的问题.从宏观上看,主要是在政策.制度上存在的制约因素,这些问题将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得到解决.但是,从微观上看,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仍然存在以下突出问题:1.劳动力素质偏低,转移就业难度大.我县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低主要表现在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低.现有农村劳动力中,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大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较少.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二季度,外出务工_5人,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99人,占比达到86.1%;高中及中专学历9人,占比7.8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7人,仅占6.1%.而且大多数没有职业资格证书.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技能低,因而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成为制约其转移就业的〝瓶颈〞.从长远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低素质的劳动力的转移途径将越来越窄.2.农村劳动力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目前,乡镇一级的农村职业介绍机构还处于盲点,城乡就业一体化的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农村劳动力市场普遍存在场所少.制度不健全.信息不畅通.交易成本偏高等问题,信息网络建设.就业培训等正常支出缺乏资金支持,中介服务和跟踪管理工作都很薄弱,劳务信息的搜集.整理.发布覆盖面窄.时效性差.中间环节多,缺乏系统性.广泛性.权威性,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3.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一方面农村有大量劳动力资源闲置,另一方面企业却出现招工难,除企业工资待遇偏低.用工管理不规范等因素外,主要是现有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专业技能等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从劳动力就业整体形势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与企业用工需求的矛盾越发突出.4.农民工社会保障力度仍需加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保障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逐步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也持续向好,据被访村反映,现在外出务工人员社会保障方面总体要好于以前,但保障力度依然不够.农民工监测调查表明,二季度,全县1_户调查户,外出农民工_5人,全部都参加了医疗保险,其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_3人,占比达到98.3%;参加城镇医疗保险仅2人,占比仅为1.7%.参加养老保险的有1_人,参保率达91.3%.其中,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97人,占参保人数的92.4%;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2人,占1.7%;参加商业保险和其他养老保险的6人,占5.2%.农民工社会保障覆盖率显著提升,但绝大多数只享受农民社保,农民工工人职业农民保障的现象依然存在,保障力度显著较低.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和建议1.加大农民工培训体系建设.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宣传实行城乡统筹就业.发展劳务经济的客观必然性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积极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转变择业观念,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二是要增加投入,逐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公共财政支持力度,逐步扩大农民工培训范围与内容,完善城乡就业培训网络,认真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目标.2.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一是抓好后备劳动力资源的培训,要以〝80.90后〞等新生劳动力为重点,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后备劳动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增强转移就业的竞争能力;二是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根据市场和企业的用工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要求,确定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三是要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突出抓好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安全常识和公民道德规范培训等方面的内容3.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必须加快城镇化进程,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一是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培育农村服务业。
外来务工青年状况调查报告
外来务工青年由于工作压力、社交关系等问题,常常面临焦虑 、抑郁等情绪困扰。
心理适应问题
由于生活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外来务工青年需要面对 心理适应问题,如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语言沟通等。
自我认同和归属感
外来务工青年在新的城市中,需要建立自我认同和归属感,这对 其心理健康也有重要影响。
他们意识到社会保险对自己的长 远利益至关重要,因此积极参保 。
对于工作环境中的安全隐患,他 们有了更敏锐的察觉能力,积极 向有关部门反映。
权益保障需求
法律援助
外来务工青年在面对权益受损时,需要法 律援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培训机会
他们希望获得更多提升自身技能和知识的 培训机会。
子女教育
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他们希望能获得更 多支持,如公立学校的名额等。
居住条件
居住类型
多数外来务工青年居住在单位提供的集体宿舍或 合租房中。
住房条件
居住条件普遍较差,存在住房面积小、设施简陋 等问题。
居住环境
居住周边环境较差,缺乏必要的公共设施和服务 。
03
教育和培训状况
教育程度
初中毕业
大部分外来务工青年只有初中毕业,其中一部分人 是因为家庭经济原因无法继续升学。
研究外来务工青年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对于完善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促进城市 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和方法
目的
了解外来务工青年的生活和工作状况,分析其面临的问题和需求,为制定相 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收集数据和信息,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
02
外来务工青年基本状况
人口特征
年龄结构
外来务工青年的年龄结构以 80后、90后为主,其中90后 占比最高。
2023年外来务工青年状况调查报告
2023年外来务工青年状况调查报告根据2023年的外来务工青年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下面是一些关键的调查结果:1. 外来务工青年人数:报告显示,在2023年,外来务工青年人数较前一年有所增加。
这可能是由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
2. 年龄分布:调查显示,外来务工青年的年龄分布较为广泛,包括年轻的18至25岁青年和30至40岁的中年人。
这可能是因为不同年龄段的人士对工作机会的需求不同所致。
3. 教育水平:报告显示,外来务工青年中,有一部分具备高中以上学历,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这表明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依然存在。
4. 工作性质:调查显示,外来务工青年主要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行业。
他们往往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和技能水平较低的工作。
5. 收入状况:报告显示,外来务工青年的收入普遍偏低。
尽管他们通过工作获得了一定的收入,但由于缺乏稳定的工作和社会保障机制,他们的收入水平仍然相对较低。
6. 生活条件:调查显示,由于经济压力和工作条件的限制,外来务工青年的生活条件比较困难。
他们通常生活在拥挤的住宿环境中,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和社会支持网络。
7. 社会融入:报告显示,外来务工青年在目的地城市的社会融入度较低。
由于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等问题,他们在工作和社交方面都面临一定的挑战。
综上所述,2023年的外来务工青年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尽管经济发展带来了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教育机会不平等、收入偏低和生活条件困难等问题。
应加强针对外来务工青年的政策和支持措施,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关于外来务工青年队伍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外来务工青年队伍现状的调查报告第一篇:关于外来务工青年队伍现状的调查报告第二篇:关于外来务工青年队伍现状的调查报告第三篇: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现状和特点的调查报告第四篇:关于外来务工青年调查报告第五篇:当前外来务工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更多相关范文内容提要外来务工青年工作是服务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工作,是推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工作。
近年来,一大批外来务工青年参与了上海纺织的创业,他们立足本职,勤奋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着青春。
在各级党政领导共同关心和重视的前提下,共青团组织作为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有必要研究好、策划好、部署好、落实好这项工作。
本文立意于以先前的调查研究和工作实践为基础,对华申集团公司范围内的外来务工青年队伍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感性的或理性的剖析,并结合实际阐述了已付诸实施的工作措施及具体做法,同时指出了今后的工作方向。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村青年离开家乡外来务工,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社会现象。
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关注着这方面的问题,如团中央于1997年联合有关部门实施了“千校百万”外来务工青年培训计划,今年又按照“xxxx”重要思想的要求,实施了“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将这件事作为推动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事情来对待,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目前,我司外来务工青年的总数据不完全统计至少达1500人之多,其中团员数为65名。
在许多企业的一线职工队伍中,外来务工青年占有较高的比例,甚至以这支队伍为主。
由此可见,当前抓好外来务工青年队伍的管理、教育和服务,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以上思考,华申集团公司团委在前阶段以所属4家企业为施测对象,对35周岁以下的外来务工青年采用随机抽查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共回收277份调查问卷。
同时还辅以了大量的个别对象访谈及座谈等。
调查问卷绝大部分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共49题。
本文首先采用较为严格的以客观、实证数据为基础的科学方法,对企业内外来务工青年队伍的现状作一剖析。
关于外来务工青年队伍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外来务工青年队伍现状的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调查和分析中国外来务工青年队伍的现状。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发现,外来务工青年已成为中国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然而,他们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包括社会融入、职业发展和社保福利等方面的困难。
本报告旨在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有关改善外来务工青年队伍现状的建议,以促进他们的发展和融入。
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务工青年队伍的规模持续扩大。
这些外来务工青年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而离开家乡,来到城市从事低技能劳动。
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们自身的发展和融入仍然面临着各种挑战。
调查结果:1. 外来务工青年队伍规模庞大: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外来务工青年队伍的规模在过去十年中持续增长。
这些青年主要来自农村地区,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2. 社会融入存在困难:调查数据显示,外来务工青年在城市中面临着社会融入的困难。
由于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和身份认同等因素,他们往往被边缘化,很难融入城市社会。
3. 职业发展受限:大多数外来务工青年从事的是低技能劳动,职业发展空间受限。
他们普遍缺乏职业培训和提升机会,导致他们的职业发展受到限制。
4. 社保福利待遇不公平:外来务工青年普遍面临着社保福利待遇不公平的问题。
他们通常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保福利待遇,这给他们的生活和就业带来了不确定性。
建议和展望:为了改善外来务工青年队伍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职业培训: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大对外来务工青年的职业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提升技能和职业发展。
2. 推动社会融入:加强外来务工青年与本地居民的交流与互动,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入。
提供一些文化交流和语言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
3. 改善社保福利待遇:政府应制定更加平等和公正的社保政策,确保外来务工青年能够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保福利待遇。
同时,鼓励企业为外来务工青年提供更多的社保福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年外来务工青年状况调查报告
为了摸清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现状和特点。
把握他们的心态和需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性意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团中央权益部于1999年4月在外来务工青年比较集中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烟台五城市及外来务工青年输出大省湖南进行了专题调查。
据广州、深圳等地的不完全统计,今年春节以来经过铁路南下的民工总量已超过146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左。
在这些进城的农村劳动力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农村青年。
在进城务工青年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他们在城里打工的时间也相对延长。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进城打工四年以上的外来务工青年占29.8%,三年以上的占17.0%,二年以上的占19.0%。
当问及“您打算什么时候回乡”时,选择“目前还没想回乡”的达 45.6%,“永远不回乡的”占2.1%,表示“说不清”的占23.2%。
三项之和为70.9%。
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4.2亿农村劳动力中,至少有2.5亿剩余劳动力,这是造成农村青年跨区域流动最直接的原因。
二是农村乡镇企业正在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时期,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显著减弱。
三是农村实际收入相对下降。
一方面农业收入占全国总量的比重逐年下降,1985年为42.6%。
到1995年已降至不足30%。
另一方面,农
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在逐渐拉大,从1985年年的1:1.72扩大为1995年的1:2.33。
四是农村青年普遍希望到城市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求得发展。
在本次调查中,有31.1%的外来务工青年进城打工是“想换个环境,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
施展才干”,居9个选项的第一位。
而想“到城里学点本事。
回家乡好干点事业”和“到城里见见世面,开开眼界”的分别为14.7%和11.6%,三项相加为57.4%;因为生活困难,想进城挣钱养家的青年仅占
16.9%。
可见,半数以上的农村青年进城打工,主要原因不是衣食无着、生活困难。
而是因为普遍感到“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想到城市这一崭新的环境中见世面、学本领、谋发展。
从本次调查的情况看,外来务工青年在城市找工作比过去难了。
一是外来务工青年进城后找不到工作的滞贸群体人数增多了。
以广州为例,1998年外来务工青年约100多万,已经就业的有70多万,还有20多万人暂时不能就业。
比1997年上升了16.6%。
二是外来务工青年的工作极不稳定,职业变换频率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从1998年3月至1999年3月的一年中,有26.1%的外来务工青年变换过工作。
其中,变换过2次以上的达12.8%。
工青年变换过工作。
其中,变换过工作的处来务工青年以广州市为最高,达39.5%。
其中,变换过工作的外来务工青年以广州市为最高,达39.5%,其他依次为深圳(31%)、北京(28.5%)、上海(26%)、烟台(14%)。
从年龄分组数据看,变换过工作的外来各工青年以14-18岁
最多,达到39.4%;其次为25-28岁(28.2%)、19-24岁(27%)、29.35岁(24.6%)。
这表明,外来务工青年进城以后,经常处在一种职业流动的状态中。
从调查数据看,外来各工青年有相当一部分在三资企业(19.2%)或私营企业(11.4%)中就业。
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占6.1%。
从事个体经营的占5.9%,四项合计为42.6%。
他们大都是工、临时工,工作缺乏稳定性,随时都有可能被老板“炒鱿鱼”,失去工作后又会重新进入滞留群体。
外来务工青年就业难度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是城市下岗职工人数在不断上升,城市就业面临着十分尖锐的矛盾和沉重的压力。
另外,外来务工青年的就业渠道不畅,也是择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然多数外来务工青年有数量不等的经济收入,但是却很不稳定。
在回答“您今年以来是否有经济收入”时,选择“有时有,有时没有,很不稳定”的外来务工青年达25.1%回答没有收入的达
7.9%,两者之和为33%。
占外来务工青年总数的三分之一。
大多数外来务工青年的收入除维持基本生活需要外,还要寄钱回家。
这就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调查结果显示,在外来务工青年中,有较多业余时间的约占
41.9%。
业余生活的单调和枯燥,是引发包来务工青年心理和情绪变化的重要原因。
当问及“您在城里打工是否会感到寂寞、孤独和无聊”时,有11.8%的外来务工青年回答“经常感到”,“偶尔感到”和“遇到不顺心事才感到”的分别为29.2%和44.4%,三项之和为84.4%;而回答“从未感到”的仅占8.6%。
4、外来务工青年的权益保障亟待加强
当问及“进城打工以后。
您是否受到过歧视或不公正的待遇”时。
回答“经常受到”的占3.8%。
“偶尔受到”的占51.7%,而回答“从未感到”的仅占28.5%。
调查数据显示。
列在前四位的侵权事件是:与城市职工同工不同酬(22.1%);加班后很少或从来不给报酬(19.1%);受到城里人歧视,经常遭白眼(18.7%);用工单位不能提供基本的劳动保护条件
(18.7%)。
其余的依次为:用工单位提供的吃住条件太差(17.6%);用工单位拖欠工资或变相克扣工资,甚至拒不发放工资(9.8%);业余时间不准外出(8.1%);因公受伤而用工单位不出钱医治(4.6%);用工单位不准外来工参加培训学习(2%)。
从座谈和个案访谈的情况看,外来务工青年和城市职工同不同酬的现象相当普遍,特别是在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尤为突出。
在劳
资 ___中,涉及外来务工青年的有很大一部分是拖欠、克扣或拒发工资的案件。
调查中发现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外来务工青年劳动保护条件极差,超时疲劳工作现象十分严重,因而造成了大量的工伤事故。
外来务工青年因工伤致残后,大多数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和经济上的赔偿。
在问及“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是否得到过单位或社会有关方面帮助”时。
有22%的人回答“从未得到过”,23.7%的人表示“要经过努力才能得到”,两项相加达到45.7%。
1、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领导。
统筹规划,强化管理。
突出抓好外来务工人员在流入地及就业后的教育、组织和管理。
建立健全各种相关制度和服务体系。
完善各种措施和手段,使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有序。
就业有章,组织管理有机构、有制度。
2、要建立政府牵头、劳动部门主办、社会有关方面参与的外来务工青年培训体系,将外来务工青年培训纳入社会教育序列。
对外来务工青年的培训应纳入政府行为。
除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实行“谁用人,谁培训”的原则外。
对进入小型分散用工单位的外来务工青年,应由政府牵头。
劳动部门主办,并动员工青妇等社会力量,建立外来务工青年培训机构和社会网络,对他们进行分层次、多渠道的系统培训。
要制定相关政策性规定,将培训与就业挂构,
建立学习、考核、发证、上岗等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确保培训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维权工作。
保障外来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
维权工作首先应使外来务工青年学法、懂法,使其成为知法守法并能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劳动者。
同时,各地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并通过司法监督和法律援助。
保障外来各工青年不受歧视、不受排斥、不受虐待,与当地人同工同酬、平等对待。
4、依靠政策引导,鼓励外来务工青年回乡创业。
各地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外来务工青年返乡创业,在资金信货、土地批租、工商税收、手续审批等方面提供优惠和方便,并在协调和开拓产品市场及提供今年2等方面做好服务和配合工作,以良好的条件吸引更多的青年回乡创业。
同时,各地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
引导和鼓励农民进入小城镇参一就业竞争,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本地化。
使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消化。
5、新闻媒介应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务工青年的正面宣传。
充分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
使城镇居民能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他们,在城乡人民之间形成一种相互新生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共建家园的社会氛围。
6、共青团组织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乡结合的社会服务体系。
为外来务工青年成长成才铺路搭桥。
各级团组织要主动发挥协调作用,联合当地政府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
通过建立外来务工青年就业咨询部、培训网点、维权监督岗、团书室、文化部及开辟外来务工青年的入出两地之间牵线搭桥,直接为他们的就业提供定向服务。
同时,要继续做好优秀外来青年的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引导外来务工青年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建功立业。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