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莫言“对抗语文”吧
从莫言获奖感悟:让语文理性的回归
莫 言小学未 毕业 即辍学 ,沈 从文十 四五 岁时便浪迹他 乡,按现在 的说法就是他们 没有受过正规 的学校教育 。但
学奖,中国人莫言终于拿到了本年度诺贝尔文 学奖 1
1 9 5 5 年 出生在 山东 高密 的农 民莫言 ,小 学未毕业就辍 他们在 文学上却 取得如此大 的成就 ,不禁 让人 肃然起敬 。
【 4 ] 王淑梅 等. 论 大学语 文教 学方法 的创新 【 J 】 . 河北农业 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 ,2 0 0 9 ,( 0 2 ) . 直接推 动语文教 学改革 ,促 进语文教 育教学 的发展 。通过 (
[ 5 ] 叶 圣陶. 叶 圣陶语 文教 育论 集 【 M ] . 北京 :教 育 科学 出版社 ,
开发课程 资源,灵活运用 多种教 学策 略, 引导学生在实践 遇 、真实 的欢 乐与痛苦 ,品味作品的意境 ,思考作 品的意 中学会学 习,要增强 学生在各种场 合学习语文 、运 用语文 义 ;要细心地 去体味 、沉吟 、把玩文学大 师笔下具有 生命
的意 识 ,多 方 面提 高 学 生 的语 文 能 力 。
( 陈露
张晨
解放军信息工程 大学理学院 4 5 0 0 0 1 )
2 01 3 . O“ 折 腾 ” 语 文 , 让 语 文 理 性 地 己 的 言 行 日趋 高 雅 。 回归 !
一
在 阅读 中提 升写作 ,在 写作 中领悟 阅读 。学好语文 ,
0 1 0 ,( 0 8 ) . 语文专 题化 的教材 不一致 ,这些 需要学校方 面的统一 ,任 育 ,2
重 而道 远 。
大 学语 文 想走 出边 缘 ,改 革 势在 必行 ,改 革 “ 贵在 得法 ”。俗话说 : “ 教学有 法 ,教无 定法 ,贵在 得法 ”, 教学方 式有很 多,世界上没 有放之 四海而 皆准 的最佳教学 方法 ,要因材施教 ,结合课 程特 点和 自己的特长 ,开拓 思 路 ,大胆尝试 ,这样才 能使大学语文的改革越走越远 !
论莫言作品进语文教材
论莫言作品进语文教材应该由谁说了算?——论莫言作品进语文教材王家伦陈恰婧自2012年10月Il日“诺贝尔文学奖”开奖后,莫言这个名字便红遍大江南北,有关莫言文学作10月13拉美,是一种夸张、突兀、充满奇异想象力,甚至有些荒诞的描写手法。
这种源自西方的风格不是所有人都接受。
”而且,莫言作品中存在一些性爱的大胆描写,一些暴力血腥场面的描写,这种鲜血和悲怆交织的残忍,历史与魔幻的狂欢,其实并不符合中学语文教材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统要求。
即使是《透明的红萝卜》,也仍有相当的情色成分和男女情爱的大胆描写,并不适合中学生阅读,当然也不适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总而言之,莫言的作品该不该入选语文教科书,众说纷纭。
我们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否作为范文而被收入语文教材中去,是否适合中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应该从“语文”的角度进行分析。
二、语文教材的内涵莫言的作品获得诺奖是中国文学界的大事,其作品中闪现的对人性的挖掘之深入细致是无与伦比的,对于中学生来说也有了解其作品的需要。
但是,“教材与一般文学作品有很大区别,不仅要此前之成年人都那么,作为能够通过这个“榜样”,有效地教会学生一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
从文本的结构而言,必须有相对的独立性。
从字数而言,据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教育教材语言分中心的统计,在四套通行的义务教育教材中,四套教材平均每篇课文约913个字符。
我们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范文字符取这个数字比较科学;当然,这仅仅是平均数字,还要考虑随着年级的递增字符数也应相应增加等各种因素。
总之,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本范文最高不宜超过2000字符,高中课本范文字符数可略高,至于文言文,最多取其一半。
所以,人选的文章必须在结构上有整体性,篇幅符合教学要求,否则会让课堂教学重点过多而难以把握,破坏教学的有效性。
另外,范文的“榜样”,还指“学生摹写”的榜样,也就是说,学生学过范文后,其“初级阶段”能以范文为榜样,写出自己的文章,然后逐步走向写作的自由王国。
作文之莫言作文素材
莫言作文素材【篇一: 2015 高考作文素材:有关莫言的作文素材】2015 高考作文素材:有关莫言的作文素材当看到又一届的学生举起右手,威严地举行百日誓师这也就意味着高考日子近了,近了自然,新一轮的高考热议话题也掀起了热潮,此中 2012 年红遍世界的作家莫言就是一个今年高考必定要考莫言!好多学生都猜想。
于是阅读莫言的小说、认识莫言的平生故事也成了好多高三学生高考准备的必需部分。
假如莫言走进2013 高考考场,会考些什么呢?我也在思虑思索这个问题我个人看法:对于莫言的话题有可能在文学作品阅读或许作文中设题。
但是应当不过会以试卷资料的形式出现,而不是把作家自己作为考题出现,所以会不过不过资料,这和选择其余作家的作品没有什么差别,所以学生要提高的是自己解题的能力,而不是把重点放在莫言这个人身上,作家不是重点。
假如考到莫言,最大的可能性会在作文上,有可能从三个方面来考学生,第一:让学生来解析中国人为何获取诺贝尔文学奖,第二:一个人锲而不舍做一件事情,总会获得成功,以此作文,第三 :就是讲故事的魅力,因为莫言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怎样学会讲故事,用语言的魅力来信服人。
假如他真考这些,我们又该为莫言做些什么准备呢?一、第一要关注莫言的精神内涵。
莫言认为,在小说中要保持真切的民间立场和视角,就要求作家扔掉知识分子立场,要用老百姓的思想来思想,不然,你写出来的民间就是粉刷过的民间,就是伪民间。
他在谈到《四十一炮》时说道:因为本书是用罗小通的口吻诉说,作者深藏幕后,或许说,在这本书里,没有作者的思想。
而罗小通的思想,罗小通对老兰的矛盾心态,正代表着民间的标准。
老百姓有自己的是非看法,也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比方说往肉里灌水,我作为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人,那是痛心疾首的,因为这类肉会伤害我的健康和利益,但从罗小通和老兰的角度看,那就是灌水有理。
你假如不注,他人也要注。
农民往肉里灌水,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是诸多腐败现象中的一个现象。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莫言小说专练(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莫言小说专练莫言作品:《蛙》《红高粱家族》《奇死》《诗人金希普》《儿子的敌人》《放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蛙(节选)莫言我们那地方,曾有一个古老的风气,生下孩子,好以身体部位和人体器官命名。
譬如陈鼻、赵眼、吴大肠、孙肩……这风气如今已不流行,年轻的父母们,都不愿意以那样古怪的名字来称谓自己的孩子。
我们是1960年秋季进入大羊栏小学的。
那是饥饿的年代,留在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事件,大都与吃有关。
那是一吨龙口煤矿生产的优质煤块,亮晶晶的,断面处能照清人影。
我后来再也没见过那么亮的煤。
村里的车把式王脚,赶着马车,把那吨煤从县城运回。
王脚方头、粗颈、口吃,讲话时,目放精光,脸憋得通红。
他儿子王肝,女儿王胆,都是我的同学。
王肝与王胆是异卵双胎。
王脚脖子上有汗,解下腰间那块蓝布擦拭。
擦汗时看到儿子王肝和女儿王胆,便大声喝斥:回家割草去!王肝身体高大,但王胆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袖珍姑娘——说得难听点吧,是个侏儒。
王胆转头就跑——她跑起来身体摇摇摆摆,重心不稳,像个初学走路的婴孩,很是可爱——王肝往后缩缩,但不走。
王肝为父亲的职业感到荣耀。
现在的小学生,即便父亲是开飞机的,也体会不到王肝那时的荣耀。
村子里有很多人羡慕这职业,但都望骡却步。
这骡子已经咬伤过两个儿童:第一个是袁脸的儿子袁腮,第二个是王胆。
马车停在她家门前时,她到骡前去玩,被骡子咬着脑袋叼起来。
我们都很敬畏王脚。
他身高一米九,双肩宽阔,力大如牛,二百斤重的石碌磕,双手抓起,胳膊一挺,便举过头顶。
尤其让我们敬佩的,是他的神鞭。
疯骡咬破袁腮头颅那次,他拉上车闸,双腿叉开,站在车辕两边,挥舞鞭子,抽打疯骡屁股。
那真是一鞭一道血痕,一鞭一声脆响。
疯骡起初还尥蹶子,但一会儿工夫便浑身颤抖,前腿跪在地上,脑袋低垂,嘴巴啃着泥土,撅着屁股承揍。
后来还是袁腮的爹袁脸说,老王,饶了它吧!王脚才悻悻地罢休。
袁脸是党支部书记,村里最大的官。
国旗下演讲稿:没有莫言,我们就不用真正阅读了么
国旗下演讲稿:没有莫言,我们就不用真正阅读了么国旗下演讲稿:没有莫言,我们就不用真正阅读了么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很荣幸能为大家作国旗下讲话,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没有莫言,我们就不用真正阅读了么。
当下红遍大江南北的除了唱江南的鸟叔就属莫言了。
年月日晚时,瑞典文学院揭晓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由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他那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的写作风格赢得了被中国遗忘了几十年的文学大奖。
于是全球各地的报纸都不甘示弱地报道着莫言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他们赞扬道:中国的莫言之所以能变成世界的莫言,就是因为他在探求自己从哪里来的旅途中发现地球是一个小的村庄,这一点让他越过了文学的地平线。
其而更有莫言不但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包括阿拉伯民族在内的第三世界全体人民的光荣之类的评价。
中国的文学突然在一瞬间被抬到了所有人的眼前。
而此刻的中国:据诺奖官网调查,有%参与者未读过莫言作品,新浪微博的一项调查也显示,超过一半的网友表示说实话不知道莫言是谁,对于其作品一知半解。
然而在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公布的第二天,北京最大的书店莫言作品专架的图书在开门营业一小时后销售一空;上海书城在开门半个小时内,莫言的作品也已销售一空。
我们在可悲:莫言是自己国家的作家,却是诺贝尔文学奖让我们认识了他。
我想如果莫言不拿诺贝尔文学奖是否就无法吸引世界对中国文学的关注,是否在场的各位仍然处于对莫言了解的空白区。
是否我们就不用去书店进行全民阅读!莫言获奖后说:希望大家能够把时间更多用于阅读,写作文学作品,希望更多的读者读书。
显然莫言想看到的影响不是追星热,而是文学热。
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本应该对现当代文学产生很大意义,适当的引发我们的读书热潮。
但大众对中国当代文学却没有太多的关注,甚至认为中国文学已死,在外国文学面前妄自菲薄,在古代名著前厚古薄今。
很多人将目光聚焦到了获奖者的身上,表示自己打算买两本莫言的书,只是为了好好文艺或者纪念一把。
2013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以“莫言”为材料自拟标题5篇
2013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以“莫言”为材料自拟标题5篇第一篇:2013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以“莫言”为材料自拟标题写写帮文秘助手()之2013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以“莫言”为材料自拟标题据齐鲁网消息,今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给了几段材料,其中,材料中有一段“读者给莫言的文字纠错,莫言坦诚相对,勇于承认错误”的材料。
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自拟标题写一篇800字以内的作文。
记者现场采访了山东附中的语文老师曹秋菊,曹老师讲道,今年的山东高考语文作文相对比较平稳,也紧扣热点,从考生、社会的角度上都比较好把握,考生发挥的空间比较大,也体现了语言对于社会的纠错责任。
第二篇:2012山东高考作文题目:以孙中山箴言自拟题目2012山东高考作文题目:以孙中山箴言自拟题目2012山东高考作文题目:以孙中山箴言自拟题目材料作文: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
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
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孙中山推荐:2011山东高考作文题目:这世界需要你2011高考作文题目汇总更多高考作文信息请点击:高考作文频道您可以添加2012高考作文题目汇总到收藏夹,更多2012高考作文题目敬请期待!第三篇:2014山东高考作文题目2014山东高考作文题目:打开一扇窗看到了什么?2014-06-07 12:04:33 来源: 齐鲁网(济南)有0人参与分享到齐鲁网6月7日讯2014年山东高考语文考试刚刚落下了帷幕。
齐鲁网记者了解到,今年山东高考语文的作文题目是“打开一扇窗看到了什么?”打开窗后看到的动态或静态,让考生自己展开想象力选择描述。
第四篇:以莫言为话题的作文以莫言为话题的作文2012年10月11日,我相信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不会忘记这个日子,莫言,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作家,他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那一天,举世瞩目,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莫言获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对抗语文
拿什么来对抗你,我的语文一、语文学习中的“异类”上海作家叶开的痛感,始于2008年秋天。
那时,他在写小说之余,忙着研究现代文学中一些作家和作品。
乔乔的学习,基本全由妈妈王琦负责监督和辅导。
王琦是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的副教授、中国古典文学专业博士,叶开认为由她来辅导女儿学习绰绰有余。
但很快叶开就发现,妻子根本无法对三年级的女儿进行有效辅导,尤其是无法辅导女儿的语文学习。
乔乔在前两年语文经常考100分,可这时候拿回来的成绩单上面,成绩一次比一次低。
由妈妈辅导做的语文作业,第二天拿回家后,上面经常红红地一大片叉,乔乔觉得挺委屈。
在学到第七单元48课《智烧敌舰》时,乔乔又遇到了一道难题。
题目要求她回答三国时期最足智多谋的人是谁。
因为刚看完《三国演义》彩图本,乔乔欣喜而自信地写下了自己的答案:“孔明和庞统”。
这个答案也得到了妈妈的认可。
结果当天晚上,孩子就伤心地回来了。
语文老师的标准答案是“诸葛亮”。
班里有几个男生也看过《三国演义》彩图本,他们问老师,“为什么不能是庞统?”老师回答,在小学阶段答案只能写诸葛亮或周瑜,写孔明也算错。
为了消解女儿的怨气,古典文学博士王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叶开,不得不同时出面跟女儿解释,“庞统是不亚于诸葛亮的一个重要的谋士,刘备西征蜀国,主要靠庞统而不是诸葛亮,诸葛亮是靠《三国演义》演绎出来的,事实上庞统不比诸葛亮差”。
乔乔这才微笑起来。
两位博士当时也笑了,不过是苦笑。
这是叶开第一次被孩子的语文教育刺痛。
“你可能觉得很可笑,但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
”如今回忆起来,叶开摇头叹道。
两位博士实在是没想到,他们会在小学三年级语文题上马失前蹄。
看到乔乔成绩下滑明显,王琦很着急。
她找到语文老师,认为不应该让孩子做这么多练习题。
老师告诉她:“从三年级起有了阅读理解,不再只是认字记词。
乔乔的阅读能力有问题。
”“不会的,她看书没有障碍。
”王琦急忙跟老师解释。
因为就在上三年级前的这个暑假,丈夫给女儿买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这是他们第一次给女儿买长篇读物。
高考语文新闻访谈阅读专题复习试题
高考语文新闻访谈阅读专题复习试题在平时做好每一份语文试题的练习,就是对语文知识的一个学习和巩固的过程。
在高考前,你的语文知识巩固了吗?让我们来做一套试题卷吧!下面是店铺整理的2017年高考语文新闻访谈阅读专题复习试题以供大家阅读。
2017年高考语文新闻访谈阅读专题复习试题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让莫言来“对抗语文”吧伍湖书店、书摊接连有两本书《对抗语文》、《野性的红高粱——莫言传》在热卖,作者是同一个——叶开,他是作家、评论家,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学刊物《收获》编辑部主任。
记者开叶开的玩笑:尽管你也有两下子,但仍显势单力薄,“对抗语文”,校正传统语文教育僵化路子,如此重体力费脑筋的活还是交给莫言同志吧,他挟诺贝尔文学奖之势。
记者:一句话,说说莫言厉害在哪里?叶开:新时期以来的作家里,莫言是真正触摸到土地灵魂的作家之一。
莫言对写作有很高的自我要求,每写一部新的长篇小说,结构都绝不重复,都有新发现。
记者:很多人几乎同时看到你的《莫言传》和《对抗语文》,就自然会把莫言等大作家成功和中国语文教育扯在一起,大作家是不是只能在对抗传统语文教育中脱颖而出?叶开:在中国大陆的特殊教育体制下,优秀作家一定是“对抗语文”后才出现的。
大作家更不用说了。
我在《莫言传》里专门分析过莫言的创作,在创作起步阶段,如何努力地摆脱“文学教材”钳制,以新的思考、新的视角进行反思。
优秀作家不是去体验别人的生活,写别人的情感,而是重返自我,展现自我,从自己内心深处挖掘喷涌的灵感之源。
莫言的“高密东北乡”是他开掘出来的一片特殊文学国土——这是通过作家的心灵和想象再度创造出来的世界。
记者:莫言也在追问:“有朝一日高考与中考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革,语文教材也编订得让人满意,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就必然地提高了文学素养,并由此进而提高了人的素质了呢”,你说呢?叶开:他的批判直入问题核心,高考与中考必须进行革命性改革,语文教材编订要有质的变化。
我个人感觉到,在“对抗语文”上,与很多一线教师、有思考力的家长不断互动之后,产生了很多“正能量”效应。
莫言在德国的演讲,他的口才比文才还厉害
看进去的东西,不是口才;讲出来的,才是口才;吸收进去的,不是口才,表达出来的才是口才。
我们知道,莫言的文才很棒,但他的口才更棒,不信,先看看他在德国法兰克福"感知中国"论坛上的演讲:以下为莫言在德国的演讲内容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开了两天会,终于谈到了文学。
(笑声)上个月,我因为胃出血住进了医院,出院以后身体虚弱,本来想跟有关方面打个招呼,在家养病,不来参加这个会议。
但我妻子说:既然已经答应了别人,就应该信守承诺,尽管你一爬楼梯就冒虚汗,但我建议你还是要去。
你若不去,对会议主办方很不尊重。
听妻子话,我来了。
我临出门的时候,妻子对我说:听说德国的高压锅特别好,你买一个带回来。
(笑声)我这才明白她让我来的真正目的是让我来买锅。
(笑声)我前天上午已经完成了任务,买了个高压锅在床头放着。
(笑声)这次来呢,我还知道德国某些媒体给我上背上了一个黑锅——非常抱歉,可能给同传翻译的女士增加了困难,中国人将强加于自己的不实之词称为‘背黑锅’——中国有一些小报经常这样干,经常造我的谣言。
我没想到像德国这样号称严谨的国家的媒体也会这么干。
(笑声,掌声)由此我也明白,全世界的新闻媒体都差不多。
(笑声,掌声)这次我来法兰克福,收获很大,买回了一个银光闪闪的高压锅,同时卸下了一个黑锅。
我是山东人,山东人大男子主义,如果一个男人听老婆的话会被人瞧不起的,我这次来才体会到老婆的话一定要听。
(笑声,掌声)我如果不来,第一买不回高压锅,第二我的黑锅就要背到底了。
我老婆的话体现了两个很宝贵的原则,一个是要履行承诺,答应了别人一定要做到;第二个就是别人好的东西我们要拿过来。
德国的锅好,我们就买德国的锅。
(掌声)我老婆的这两点宝贵品质值得很多人学习。
前天晚上我给她发了个短信,把我这次的行动做了汇报。
她给我回短信:再买一个高压锅。
(笑声)两个高压锅太沉了!我就给她撒了一个谎:德国海关规定每个人只能买一个高压锅。
假如我们的德国朋友不反对,不怕中国人把德国的高压锅买得涨价的话,我回去会利用我在中国的影响,写文章宣传德国锅的好处,让全中国的家庭主妇都让她们的丈夫来买锅。
《对抗语文》一个人对抗语文
《对抗语文》一个人对抗语文《对抗语文:让孩子读到世界最好的文字》,叶开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这是一本花了我500块大洋的“贵书”。
发现这本书,是10月14日无意中在网页中发现一个标题《一个人如何对抗中国大陆的语文》,细读才知是一篇华商报对叶开的对话采访。
谈话内容是对当今的语文教学批判性的重建。
不难看出,叶开没有一味愤青般地批评指责,而是以自己的行动培养出了一个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四年级的女儿为实例,列举了当今语文教学、语文教材、语文教育思想的偏差和困惑。
更有意思的是,他也极力主张让孩子阅读诸如《哈利波特》之类的外国优秀儿童作品。
但是因为那篇谈话采访涉及儿童阅读的点很多,且不系统,让我这位很想知道他到底给自己的女儿推荐了什么优秀图书的读者来说很不过瘾,于是,我在卓越上零秒点杀了一本回来。
收到书后,第一时间翻到了178页的“详细分级推荐书目”,一看吓了一跳,光看看他推荐书单和对推荐书单的点评就有足够的理由让人相信,他以一人之力对抗语文是有底气的,而绝非为赚取眼球和声誉之辈。
那天刚看了几页,一个老同学带着几个新同学从千里之外杀奔过来,只好把书放在茶几上下楼迎接。
没想到,这简直是引狼入室,这个在学校就从不读书的人,一见这本奇特的书便一把揽入怀中,不撒手了,并且编出了一个堂皇的理由:“让我回去好好读读,好教育好你家侄女!”我知道,他家的孩子已经四岁半了,正是读好书的年龄。
没有办法,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刚好我也想侧面减轻一下他孩子的负担――她已经被她的父亲逼着学习钢琴了!多痛苦的事情啊,于是便送给他,那是一本有我签名和印章的新书啊,落款的时间是2011年10月16日。
反正网上还有,只是推后几天阅读罢了,我是这样想的,但现实却吓了我一跳。
当我第二天去网上再次购买时,发现当当和卓越都已缺货!!狂晕……好歹淘宝上还有高价书,但我早已不用网银支付了,刚好老婆抽空回来带棉衣,用她的银行卡高价买了一本,货到一看,真够远的,是从成都发货过来的。
莫言谈语文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化的传承——访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先生(2006-07-19 15:56:32)转载▼分类:语文百家访谈(专栏文章)莫言,原名管谟业,中国新一辈极具活力的作家之一。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
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根派”作家,但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见称,小说中总是充满进攻型的语言。
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但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其实正是演义着一段现代革命的历史。
故事中那片广袤狂野的高粱地,也被描绘成一个把历史、传统、城乡纵横交错的辽阔炫丽空间。
在经历《红高粱》的写作高峰后,莫言继续寻求突破,创作了大量中短篇作品及数部极具份量的长篇小说,如《酒国》及《丰乳肥臀》等,不少小说集如《红耳朵》及《传奇莫言》亦先后在台湾推出。
由于童年大部分时间在农村度过,莫言自谓一直深受民间故事或传说所影响,故乡高密的一景一物就正是他创作的灵感泉源。
小时侯在乡下流传的鬼怪故事也成为莫言许多荒诞小说的材料。
无论故事的情境气氛是华丽炫目、荒诞无稽还是鬼灵精怪,莫言的丰富想像空间与澎湃辗转的辞锋总是能叫人惊叹不已──诚如张大春在为《红耳朵》作序时所言:“千言万语,何若莫言”!桑哲(以下简称桑):莫言先生,请您从作家的角度,谈谈您个人对“语文”这一概念的理解。
莫言(以下简称莫):“语文”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语言文学。
我记得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时候,中学语文教材是分编的。
我大哥是60年代的高中生,他留在家里很多教材,有一本是《汉语》,主要是讲语法逻辑。
另外一本是《文学》,选载了古今中外的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
有长篇节选,有话剧片断,有诗歌,有短篇小说。
这套文学教材对我走上文学之路产生了很重要的作用。
一个农村的孩子,不可能有大量的报刊书籍可供阅读。
我哥哥给我留下的中学文学教材里面有很多文学经典名著,像古典文学《说岳全传》里的“岳飞枪挑小梁王”,茅盾的《林家铺子》、郭沫若的《屈原》、巴金的《家》(节选)、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等,都是那时候看的。
莫言《朗读与呐喊》阅读理解
莫言《朗读与呐喊》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朗读与呐喊莫言今年二月,在故乡的大街上,我与推着车子卖豆腐的小学同学方快相遇。
方快提着我的乳名骂我闯富了忘了老同学。
我说我都六十多岁了,你就别叫乳名了吧!他说,你想让我叫你什么?叫你莫言?呸!方快是很聪明的,他六十多岁了还在卖豆腐,只能说他没碰上展露才华的机会。
他喊我的乳名就说明他对我的不服气。
我获奖后,面对采访的记者,他提着我的乳名说:“他呀,根本不行!朗诵课文,他不是我的对手。
”于是我回想起方快与朗读有关的事来。
那时我们的语文老师是学校唯一用普通话讲课的老师。
在我们那里,谁要是出去上了几天学或当了几年兵,回来就说普通话,肯定成为被嘲讽的对象。
在强大的习惯势力压迫下,还坚持用普通话讲课,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老师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我们齐声朗读时,老师提着教鞭在教室里转悠,辨别谁的声音里,是否有对课文的故意歪曲。
方快是挨教鞭最多的——其实也不是真打,略有痛感而已。
有天中午,方快带着我们去田野里捉了几十只青蛙,用瓦罐提到教室里,放在脚下。
那天新课是《青蛙》,老师带领我们朗读:“每到黄昏,池塘边有一只老青蛙先发出单音的独唱,接着满塘的蛙跟着唱起来。
呱!呱!呱!……”我们从来没有像那次朗读那样卖力,那样愉快,那样充满期待。
我们一边朗读一边偷眼看方快。
他的脸膛红扑扑的,脸上洋溢着喜气。
他从来都是朗读的捣乱者,但这次却成了领读者。
他的嗓音洪亮,富有韵味,而且,他使用的竟是普通话!连老师也用讶异的目光看着他。
这时候,我看到他用脚推倒了瓦罐,几十只青蛙争先恐后地跳出来。
伴随着女生们的尖叫和男生们的怪笑,我们看到老师变色的脸,教室里只有方快一个人还在朗读:“……青蛙,真是一种可爱的动物……”我们原以为老师会跟方快决一死战,没想到在方快响亮的朗读声中,老师蜡黄的脸渐渐红润起来。
我们老师是一个有酒窝的男人,他的脸上出现酒窝我们便知道他笑了。
方快停止了朗读,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对老师傻笑。
莫言与语文
莫言与语文作者:叶开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3年第5期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先传出人教社要把他的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选入辅助读本,继而上海教材也打算在新版高中教材里选入。
可以想见,将会有更多地方教材赶这个时髦。
我个人当然希望教材编写者把莫言作品选入教材,但一直很疑惑他们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透明的红萝卜》发表于1985年,距今已经有28年,早已经成为当代文学史的名篇。
教材编写者如觉得这部作品符合选编标准,早该把它选入教材了。
可编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莫言的作品以长篇小说为主,不适合选编;其作品中的血腥场面以及对性的描写等,并不适合在课堂上呈现。
好吧,且不说“以长篇为主”是个常识错误,既然选编标准如此,为何莫言获奖之后又可以选入了呢?是莫言作品因获奖而神奇地不“血腥”了呢?还是教材编写标准产生了变化?一位中学语文教师调查了学校80名中学生,发现没有一个知道莫言。
他发微博请我推荐莫言的作品,我推荐了上海文艺出版社早在2000年就出版的莫言短篇小说全集和其他出版社出版的莫言散文集。
在中国当代文坛,莫言不是一个新人。
他登上文坛31年,勤奋耕耘,成果丰硕,曾获国内外多项文学大奖,是当代文坛最有成就、最著名的作家。
普通读者熟悉莫言勉强可以成立,语文教材编写者是专业人士,不一定要全读过,但总该知道莫言及其作品。
迄今为止,莫言创作了20多部中篇小说、80多部短篇小说、11部长篇小说,5部散文集,还有大量的演讲和对话稿,20多年来,他一直是研究生和教授们研究、撰文的主要对象之一,你简单地搜索找一下,或者其他专业数据库索引一下,都会发现成百上千的各种语言的莫言研究文章。
我认为,莫言的短篇小说和散文集都适合中学生阅读,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也可以读。
以僵化、虚伪道德作为借口来拦截学生阅读中国当代优秀文学作品,这种做法不仅荒谬,而且可笑。
即使以教材编写者的道德逻辑,莫言的短篇小说也有众多篇目可以选入。
最新-论莫言作品进语文教材 精品
论莫言作品进语文教材应该由谁说了算?——论莫言作品进语文教材王家伦陈恰婧自2019年10月日诺贝尔文学奖开奖后,莫言这个名字便红遍大江南北,有关莫言文学作品的议论也一浪高过一浪。
随便上百度一查,短短10天,诸如莫言作品进语文教材这类问题的条日竟达14万条之多。
一、莫衷一是的争论莫言的作品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这是值得中国文学骄傲的事。
莫言的作品刚一红起来,立马就有入发出声音让莫言的作品进入中学语文教材!据媒体报道,10月13日,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已经确定将莫言的作品《透明的红萝卜》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
《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李敬泽也表示,不要低估现在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莫言早期的短篇小说充满诗意,非常适合中学生读。
或然,莫言获诺奖有广泛的社会影响,让更多的孩子了解他的作品无可非议。
诺贝尔文学奖,代表的是该年度世界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平,莫言的获奖可以说是圆了几代现代中国文学家的梦,其作品应该得到推广和普及,而对当下的许多中学生来说,莫言和他的作品还相对陌生。
因此,语文出版社决定把莫言作品编人高中语文读本,也算是顺应了时代潮流。
也有人指出,莫言被‘诺奖’认可的主要原因就是其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
魔幻现实主义源自于拉美,是一种夸张、突兀、充满奇异想象力,甚至有些荒诞的描写手法。
这种源自西方的风格不是所有人都接受。
而且,莫言作品中存在一些性爱的大胆描写,一些暴力血腥场面的描写,这种鲜血和悲怆交织的残忍,历史与魔幻的狂欢,其实并不符合中学语文教材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统要求。
即使是《透明的红萝卜》,也仍有相当的情色成分和男女情爱的大胆描写,并不适合中学生阅读,当然也不适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总而言之,莫言的作品该不该入选语文教科书,众说纷纭。
我们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否作为范文而被收入语文教材中去,是否适合中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应该从语文的角度进行分析。
二、语文教材的内涵莫言的作品获得诺奖是中国文学界的大事,其作品中闪现的对人性的挖掘之深入细致是无与伦比的,对于中学生来说也有了解其作品的需要。
让莫言激活阅读
本文档格式为PDF,如需转换为TXT,免费下载转换软件:/file/931788 4解压密码:/byby777go 上海市第十中学 任其斌2013年1月8日上午,对于上海市第十中学高二(1)班的同学们和我来说,是一段难忘的美好时光,我们举办了“‘我读莫言’读书交流会”。
第一节课五位同学代表小组依次介绍了《红高粱》、《酒国》、《生死疲劳》、《蛙》和《丰乳肥臀》等五部长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阅读感受,第二节课我以《文化的重量》为题,结合“认识”莫言的过程,介绍了“魔幻现实主义”和莫言小说的特点,带领学生感受“莫言的世界”的魅力,并思考莫言的成功对当下的意义。
经典之惑 学生普遍对莫言很陌生 关注莫言始于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有“我读莫言”读书活动则是在此一个月之后。
莫言获奖当然是一件大事,对于关注社会热点的我们来说,每周剪报就有了内容了。
问及谁知道莫言其人及其作品,学生感到很“陌生”,只有一人约莫知道电影《红高粱》与他有关。
这让我很是吃惊,于是就进行了莫言专题剪报。
一周,二周,三周,四周,同学们满世界找有关莫言的报道,由起初的振奋到对诺贝尔奖的审视,再到对“莫言书热卖”的质疑,再到对消费莫言现象的忧虑……一切随着媒体“发酵”。
有一天我问大家“有谁看过莫言的作品”,集体沉默。
“没有读过他的作品,我们凭什么议论呢”一语点醒梦中人(学生语),于是便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阅读莫言”行动。
课文《今天我们如何阅读经典》提倡把阅读经典作为人们读书活动的主要内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人们的素质,陶冶人们的品格,才能养成与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大气和高贵,厚度和高度。
我们正可以把这当作阅读经典的契机,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升文化品位。
就像本次活动主持人张璐同学所说,阅读莫言“初时可能并不习惯,有些内容对我们来说有些重口味了,但这都是正常的,因为这是属于我们那独一无二的体验,也认识到最终我们对这本书的认知还是浅薄的,但这是一个过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慢慢体会到了莫言的美丽。
莫言获诺奖启示:让文学归于文学
莫言获诺奖启示:让文学归于文学2012年10月19日16:46 中国新闻周刊评论(54人参与)/c/sd/2012-10-19/164625395929.shtml中国新闻周刊第584期封面为什么是莫言莫言是一个极具本土性的作家。
他始终执著于描写山东高密东北乡的故事,无论直面现实或重述历史,高密始终是莫言的精神圆心。
年轻时的管谟业与大多数农村少年一样,拼尽全力离开故乡的土地,但多年后,作家莫言又以文学虚构的路径回到故乡。
和很多成名后始终把自己悬挂在都市中咀嚼记忆的作家不同,他终于明确,自己不但需要在精神上重返乡土,而且从生存经验上必须始终与故乡相连。
对莫言来讲,故乡高密是一个切片,这里的一切足以反射出中国现实与精神的巨变。
诺奖将莫言真正推向了世界。
但除莫言和其他几位有限的作家,中国的写作者在世界语境下显得颇为沉默。
如今,中国作家的写作技巧早已不像过去那样与世界隔膜,但如何通过翻译和文学活动真的走进世界文学的视野,是一个需要思考的命题。
莫言的获奖是文学的胜利,让文学归于文学,按照文学创作本身的规律推动文学才是莫言获得诺奖最重要的启示。
莫言:出高密记他曾掉进粪坑,曾被小学开除,曾认为发表处女作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他从中国极其平凡的小村落里眺望世界,然后反观中国本刊记者/陈涛(发自山东高密)“我觉得,得了这个诺奖或没得这个诺奖,不会改变我的做人风格,也不会改变我的写作风格。
”10月13日上午,莫言在高密市翰林苑小区的住所里对《中国新闻周刊》这样说道。
获奖之后,莫言似乎成了“万能的”,据说他的获奖甚至拉动了某些股票价格的飞涨。
众多问题向他抛去,关于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看法、钓鱼岛争端甚至中日关系都被问及。
甚至有媒体多次让莫言推荐自己最欣赏的文学作品,莫言有些无奈地说,“太多了,没法推荐”。
“我根据自己的良心来判断,该我发言我就会发言,不该或者我不愿意,自然就懒得去说话了。
”对于公共事务的态度,莫言对《中国新闻周刊》这样表示。
莫言《我是怎样走进文学的》练习及答案
莫言《我是怎样走进文学的》练习及答案莫言《我是怎样走进文学的》练习及答案【莫言《我是怎样走进文学的》原文】我家1957年来了个大学生邻居。
他讲,当时他在济南的时候,认识一个山东省比较“腐败”的作家。
这个作家究竟“腐败”到什么程度呢?一天三顿吃饺子。
我们当时一年也吃不上一次饺子。
我当时就问他:“叔叔,如果我将来能够写出一本小说来,我是不是能一天三顿吃饺子?” 所以,我想我最初对文学对当作家的梦想,就是冲着一天三顿吃饺子开始了。
我后来把村里面的书借来看了以后,头脑当中才真正有关于文学的念。
我的想象力还是不错的,为什么不错呢?因为我的想象力是饿出来的。
童年时赶上自然灾害,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敢啃。
1961年春天,村里的小学拉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块,和小伙伴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咯嘣咯嘣啃起来,觉得那煤块越嚼越香,还说着“味道好极了”。
我小学五年级就被学校赶出来了,就一个人牵着两头牛放牧。
那时候我就能从牛的眼睛里边看到自己的倒影。
有时候躺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白云,听到鸟叫,听到周围青草生长的声音,呼吸大地发出的气味。
这种跟大地接触的机会,这种很长时间孤独地跟动物在一起的状态,都让我想入非非。
直到现在,我依然动用的还是我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
我二十岁以后的东西,基本上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去写。
想象力,也有外来接受的地方。
我们山东高密这个地方,离写出《聊斋志异》的蒲松龄的故乡也不远,隔了三百多里路。
我听老人讲了很多很多关于鬼神的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死人非常多。
我们村子里最高纪录是一天死了18个人。
一出门就看到原野里有鬼火在闪烁,而且经常有各种各样火一样的球在天空中飘来飘去。
我当医生的姑姑就告诉我,这是狐狸在恋爱。
人一旦进入这种环境,就会有一种恐惧,你就觉得你周围充满了一些神秘的生物,你在走路的时候经常听到脚后面有一个声音在跟随着你。
我的小说语言也是比较庞杂的,这里面既有古典的书面型的语言,也有一些读西方译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
从莫言获奖角度谈语言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从莫言获奖的角度看语言文化对文学的影响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
对于语言的内在系统,需要从语言的形式和结构上作分析,并对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其它外在因素进行探讨。
语言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然而,人类的语言现象又如此神秘,是人类迄今尚未完全了解的东西。
自古以来,语言学家们都试图从多方面对语言进行探讨,形成了许多语言学流派。
归纳起来,现代语言学主要来源于两大传统:语文学传统和人类学传统。
语文学传统从比较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开始,根据文学作品和书面文献的研究对语言进行分析和比较。
19世纪语文学家的工作为现代语言学的独立研究奠定了基础,后来发展到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
这一传统的继承者强调语言的自然属性,把语言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系统,把语言学看成是一门横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独立的边缘科学。
人类学传统指运用人类学方法去研究没有书写系统和文字传统的社会集团的语言。
自20世纪初美国的鲍阿斯和萨丕尔以来,人类语言学家都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认为语言和它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必须把语言学看作是一门社会科学,把语言置于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研究。
人类语言学的研究传统诱发了文化语言学的出现和兴起。
通过从文化的角度来考察语言的交际过程,语言学家们发现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不仅涉及语言系统,而且涉及同语言系统紧密关联并赖以生存的文化系统。
在语言和文化的研究方面有两种提法:“语言与文化”和“文化中的语言”。
为了界定语言与其它文化现象的关系,有的语言学家将文化分为两大范畴,“大文化”和“小文化”。
其中,语言与大文化的关系是从属关系,与小文化的关系是并列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
如果把文化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总体概念来看,则语言属于人类总体文化,即大文化的范畴。
但它在总体文化中的地位比较特殊,与总体文化中的其它成分(即)小文化的关系是相对应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提问的一般方法: • ①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 话题或提问方式进行发问,以消除陌生感, 拉近双方的距离。 • ②直问:不转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 截了当地提出来。 • ③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 ④旁问:有意岔开,先谈点别的事情,以 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
• 提问要注意的问题: • ①一组问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 • ②每个问题要明确单一,一次发问不 要包含两个以上的问题。 • ③不同的问题要采用相应的语气。 • ④要用平实的口语化的语句。 • ⑤要善于简单点评对方的话或精要讲 出自己的理解,从而引出对方的进一 步阐述。
让莫言来“对抗语文”吧
• 访谈
• 访谈是因为某个人、事件、特定问题,去 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 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 的文章。 • 访谈的目的性非常强:就某一特定人、事、 问题;访谈的对象有很强的限定:专家或 知情者。通常以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 谈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
• ②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 提问者(访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 问题;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 其阐述分析。 • ③重点精读提问者提出的关键问题和访谈 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 ④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 中心意思。
• (2)如何分析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 主要表现手法 • 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从形式上看就 是由一问一答一直连环下去组成一篇文章。 但其问答有互动的因素,并且依靠一问一 答推动访谈的进行。这其中,双方要充分 配合。提问者要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 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如果遇到 不和谐、浅层次徘徊、进行不下去的情形, 提问者必须运用恰当的调控手段。 • 访谈文本的表现手法主要是针对提问者而 言,必须掌握基本的问的技巧。
①注重阅读积累,能读厚书,读“干货”。 ②有针对性的快乐阅读。
③阅读作品有自己的体验(经验)。
④学到真材实料的知识,真正提高个人素养。
(6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三点且意思对即可。)
3 结合全文,请分条概括应从哪些方面来“对抗语文”。
①应推动高考与中考的革命性改革和语文教材编订的质的
变化。(2分)
②在语文教学中实行有针对性的有效阅读和积累。( 2分)
(如果答“校正传统语文教育僵化的路子”可得1分。意
思对即可。)
4 访谈的最后部分叶开谈到“有效阅读积累”,请结合文 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
• 对抗!!叶开说他之所以要用那么激烈的 字眼,源于他要做一个负责任的父亲,不 能眼瞅着他的女儿被中国语文教育的地沟 油和假货伤害,在填鸭式教育中被豢养成 了肥胖的鸭子。他发现语文教材有毒,要 给孩子“排毒”,让他们吃好东西,自然 的无毒的食材,推荐阅读尽可能多的经典 作品,好作品,让孩子充实,学会思考, 抵消语文教材的毒性。
• (3)典型性 • 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应 当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 必需具有代表性。它应该是在一定的起点 或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对可以成为“话题” 的、新鲜的事实的报道,对大众普遍关心 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而进行的专访。
• 2.访谈的阅读方法 • 阅读访谈关键是迅速把握访谈的话题、理 清访谈的线索、归纳访谈的主要内容、分 析访谈的技巧、评价访谈的收效。 • (1)如何快速准确地把握访谈的主要进程 和内容 • ①迅速通读一遍全文,把讨论话题、主要 进程、关键内容。
1、结合全文,概括让莫言来“对抗语文”的理由。(4 分)
①对抗语文重体力费脑筋,莫言可以挟诺奖之势, 力量强大。(2分) ②莫言有对传统及当下语文教育的思考,有从女 儿身上感受到的僵化的语文教育模式危害的深刻 认识。(2分) ③莫言的成功本身就是对抗语文的范例
(意思对即可)
2、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含意。
• 1.访谈的基本特征 • (1)针对性 • 由于访谈主要是通过对一定的对象、一定 的事件或一定的问题,在现实的情景中提 问的,因此它的针对性是十分明确的。 • (2)专题性 • 对要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的提炼,突 出某一方面的问题,集中在某一个点上, 不能求大求全,否则会影响问题的深入, 体现不了新闻的价值。专访的问题多半是 带有现实意义的,突出了一定的主题思想 内容。
(1)在中国大陆的特殊教育体制下,优秀作家一定是 “对抗语文”后才出现的。
优秀作家必须摆脱传统语文教育“文学教 材”的钳制,有新的思考和视觉,深入生 活,重返自我。(2分)
2、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含意。
பைடு நூலகம்
(2)不能眼瞅着女儿被中国语文教育的地沟油伤害,在 填鸭式教育中被豢养成了肥胖的鸭子。
现行的语文教学是违背语文学习规律的, 灌输式、被动接受式的教学只能培养出低 素养的人。(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