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6.5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及流程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及流程为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工作,提高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依据国家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以及《病历书写规范细则》等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医院制定病情评估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一、目的:保障患者从入院及全程诊疗中,能够得到医务人员客观科学的病情评估,医务人员能够依据评估结果做出及时科学的诊疗和护理计划。
二、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对患者病情评估工作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注册医师和护理人员实施。
入院病情评估由诊疗组长、主治医师汇同主诊医师二人以上一同完成;急危重症患者,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诊医师共同完成,特殊情况下上级医师未到位时,可由在场医师一人完成,上级医师复核并签字认可。
住院期间病情评估、治疗、手术效果评估可由手术医师或主诊医师一人完成;出院前评估须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参与。
三、评估的范围: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包括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等内容。
四、评估重点环节:1、门诊病人评估:综合评估门诊患者病情,准确掌握收住院标准,禁将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安排在门(急)诊观察。
若医生判定病人需要住院治疗患者提出拒绝,必须履行知情告知可能面临的风险,应在门诊病历中记录,并由患者或家属签字。
2、对新入院患者进行首次病情评估,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3、首次上级医师查房应对病人进行病情评估,并对住院医师的病情评估、诊疗方案的适宜性进行核准。
4、手术病人术前、术后的病情评估。
5、住院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时、实施危重症抢救后。
6、对应用新的诊疗技术的诊疗效果。
7、病情的阶段小结。
8、出院前的病情评估,包括一般患者正常出院前一天、自动出院、出院当天。
五、评估的记录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一、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2.评估工具和方法:确定患者病情评估的常用工具和方法,如疼痛评估量表、意识状态评分等,使评估结果客观可比较。
3.评估人员的培训和质控:对参与患者病情评估的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其能够正确操作评估工具和方法,并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
4.评估记录和报告的存档:规定评估结果的记录和报告应当如实、准确地记录,并建立相应的存档系统,以备查阅和评估效果分析之用。
二、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1.评估前的准备工作:评估前要明确评估目的、评估内容和评估工具,并核实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评估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2.评估的方法和顺序:按照规定的评估指标和标准,采用逐项、系统的方法进行评估,严格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3.评估的环境和时间:评估应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下进行,避免干扰因素影响评估结果。
评估的时间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灵活安排,尽量避免落下重要的评估时间点。
4.评估结果的记录和报告:评估结果要如实、准确地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并及时报告给主治医生和相关部门,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三、患者病情评估的操作程序为了保证患者病情评估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需要制定相应的操作程序,包括以下步骤:1.工作安排和分工:明确评估工作的负责人和执行人,确保评估工作的有序进行。
2.评估前的准备:患者入院后,由第一责任护士等专人对患者进行初步病情评估,并配置相应的评估工具和材料。
3.评估的执行:按照规定的评估指标和标准,由执行人员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评估,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评估结果的记录和报告:评估结果由执行人员如实、准确地记录在患者病历中,并及时报告给主治医生和相关部门。
5.评估结果的应用和分析:评估结果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合理的应用和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6.评估后的跟踪和监测:对患者进行定期的病情评估和监测,及时调整和改进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及流程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及流程为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工作,提高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依据国家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以及《病历书写规范细则》等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医院制定病情评估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一、目的:保障患者从入院及全程诊疗中,能够得到医务人员客观科学的病情评估,医务人员能够依据评估结果做出及时科学的诊疗和护理计划。
二、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对患者病情评估工作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注册医师和护理人员实施.入院病情评估由诊疗组长、主治医师汇同主诊医师二人以上一同完成;急危重症患者,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诊医师共同完成,特殊情况下上级医师未到位时,可由在场医师一人完成,上级医师复核并签字认可.住院期间病情评估、治疗、手术效果评估可由手术医师或主诊医师一人完成;出院前评估须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参与。
三、评估的范围: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包括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等内容。
四、评估重点环节:1、门诊病人评估:综合评估门诊患者病情,准确掌握收住院标准,禁将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安排在门(急)诊观察。
若医生判定病人需要住院治疗患者提出拒绝,必须履行知情告知可能面临的风险,应在门诊病历中记录,并由患者或家属签字。
2、对新入院患者进行首次病情评估,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3、首次上级医师查房应对病人进行病情评估,并对住院医师的病情评估、诊疗方案的适宜性进行核准。
4、手术病人术前、术后的病情评估.5、住院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时、实施危重症抢救后。
6、对应用新的诊疗技术的诊疗效果.7、病情的阶段小结。
8、出院前的病情评估,包括一般患者正常出院前一天、自动出院、出院当天。
五、评估的记录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的精确性和科学性,制定的管理规范和程序。
下面将为您介绍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的操作规范与程序。
一、操作规范1.严格依据医疗机构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流程执行患者病情评估。
2.评估前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询问和沟通,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和病情变化。
3.在评估过程中,应使用系统和标准的评估工具,如病程记录、评分表、量表等。
4.评估时应留意患者的隐私和敬重患者的意愿,爱护患者的个人隐私。
5.评估结果应准时记录在患者的医疗记录中,并按要求上报医疗管理部门。
6.对于患者的病情评估结果,应准时向医疗团队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确保信息的精确传递。
二、程序1.提出疑似病情: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觉患者消灭疑似的病情变化时应准时提出,包括患者自觉症状的变化、生命体征的特别等等。
2.面诊评估:医护人员依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面诊评估,包括询问患者疾病的进展过程、病症的具体状况等等。
3.试验室检查:依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医护人员可对患者进行相关的试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等。
4.影像学检查:依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医护人员可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等。
5.专科评估:依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医护人员可将患者转诊到相应的专科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综合评估:依据患者的面诊评估、试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专科评估的结果,医护人员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7.病情记录:医护人员应将患者的病情评估结果记录在病历中,并按要求上报医疗管理部门。
8.沟通沟通:医护人员依据患者的病情评估结果,与医疗团队和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沟通,确保信息传递的精确性。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的操作规范与程序的制定和执行,可以使医护人员在评估患者病情时更加科学和规范,提高评估的精确性和精确性,有助于早期发觉和干预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新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和程序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附:住院病人风险评估表)一、通过对患者评估全面把握患者基本的现状和诊疗服务的需求,为制定适宜于患者的诊疗方案提供依据和支持。
二、对患者进行评估是科室医师、护师的职责,是重要的质量管理监控环节,为制定诊疗方案和会诊、讨论提供支持。
三、患者评估是指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对患者的生理、社会、经济状况、病情严重程度、全身状况支持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估,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四、执行评估工作的医护人员具备在本院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护士。
五、患者评估的内容见《住院病人风险评估表》,注意患者隐私保护,病人评估记录文件进入住院病历。
六、住院医生必须在8小时内完成对新入院患者的首次评估。
七、上级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治疗计划和个体需求,决定再评估的频率:对重危、抢救患者、诊断/治疗计划改变、出现药物/输血不良反应、患者是否能转院或出院,随时进行评估;对病情稳定的慢性患者至少4-5天进行评估。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一、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实施。
二、科室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三、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四、科室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五、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
重点加强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特殊治疗前的评估、出院前评估。
六、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
新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和程序[1]【精选文档】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附:住院病人风险评估表)一、通过对患者评估全面把握患者基本的现状和诊疗服务的需求,为制定适宜于患者的诊疗方案提供依据和支持。
二、对患者进行评估是科室医师、护师的职责,是重要的质量管理监控环节,为制定诊疗方案和会诊、讨论提供支持。
三、患者评估是指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对患者的生理、社会、经济状况、病情严重程度、全身状况支持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估,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四、执行评估工作的医护人员具备在本院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护士。
五、患者评估的内容见《住院病人风险评估表》,注意患者隐私保护,病人评估记录文件进入住院病历。
六、住院医生必须在8小时内完成对新入院患者的首次评估。
七、上级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治疗计划和个体需求,决定再评估的频率:对重危、抢救患者、诊断/治疗计划改变、出现药物/输血不良反应、患者是否能转院或出院,随时进行评估;对病情稳定的慢性患者至少4-5天进行评估。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一、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实施。
二、科室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三、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四、科室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五、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加强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特殊治疗前的评估、出院前评估。
六、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流程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流程为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工作,提高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依据《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以及《病历书写规范细则》等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在我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基础上制定本流程,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重点范围:所有住院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
评估包括:住院病人病情评估、住院病人住院期间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
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输血前、急危重患者、高龄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的病情评估。
患者评估的项目:包括入院病情评估、营养状况评估、心理状态评估、治疗、手术效果评估、出院前情况评估、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等。
评估标准与内容:主要采用APACHE评分法、《住院患者病情评估表》等。
评估时限要求:普通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应在24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在1小时内完成,ICU患者应在15分钟完成,特殊情况除外;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危重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
以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安全。
手术后患者48小时内手术后评估;出院患者完成出院前评估。
记录文件格式:新入院患者应在入院24小时内填写《住院患者病情评估表》。
手术患者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
病情发生变化或住院超过30天患者填写《住院患者再评估表》,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
住院患者的专科项目评估,设计有专用表格的评估项目,采用专用表格;无专用表格的,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格式如下:评估人员资质要求:患者病情评估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入院病情评估由诊疗组长、主治医师汇同主诊医师二人以上一同完成;急危重症患者,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诊医师共同完成,特殊情况下上级医师未到位时,可由在场医师一人完成,上级医师复核并签字认可。
住院期间病情评估、治疗、手术效果评估可由手术医师或主诊医师一人完成;出院前评估须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参与。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一、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主管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三、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从通知之日起开始执行)。
1、新入院普通患者病情评估应在入院48小时内完成;2、新入院急诊、病危、病重患者病情评估应在入院2小时内完成;3、新入住ICU患者病情评估应在入院30分钟内完成;4、原住院病人病情评估应在医院通知执行日起的72小时内完成;5、手术患者病情评估要求在术前24小时内完成。
四、患者病情评估的范围:是所有住院患者(含原住院病人和新入院病人),重点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
五、执行患者医疗病情评估人员的职责1、主管医师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和病历。
(对于低年资的医师应由上级医师审核并签字)2、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3、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4、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并取得其知情签字。
六、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的操作规范和程序:1、医师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2、按照相关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书写。
3、手术(或介入诊疗)患者还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
4、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病重、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内应组织再次评估。
必要时申请全院会诊,进行集体评估。
5、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按照相应的评估要求进行病情评估,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入院的原因、再次手术原因进行评估。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一、引言患者病情评估是医院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医生判断患者病情轻重缓急、确定治疗方案的关键步骤。
为了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以及提高工作效率,医院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
二、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在医院的临床管理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制定评估政策:明确评估的目标与原则,明确评估所涉及的医疗岗位和责任,确保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 确定评估流程:明确评估的流程和步骤,制定书面评估表格,并明确评估结果的记录和报告方式。
3. 制定评估时间要求:根据不同疾病和患者的情况,明确评估的时间要求,确保评估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 规范评估机构设置:确定评估的专门机构或评估组织,明确其职责和权限,并确保评估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5. 整合评估信息:建立评估信息的统一存储和共享机制,确保评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为了保证患者病情评估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医院需要制定相关的操作规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评估前的准备工作:评估前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各类检验结果等,以便进行全面的评估。
2. 评估指标的选择: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和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以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患者的病情。
3. 评估方法的选择:根据不同的疾病和患者的情况,选择相应的评估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体格检查等。
4. 评估结果的记录:评估过程中要详细记录评估的结果,包括评估指标的数值、评估结论等,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医生和患者。
5. 评估结果的报告:评估结果需要根据医生和患者的需求进行适当的报告,同时需要确保评估结果的保密性和隐私性。
四、患者病情评估程序为了规范患者病情评估的操作流程,医院需要制定相应的程序,明确评估的具体步骤和责任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评估发起: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发起评估申请,并明确评估的目的和要求。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及流程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及流程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使患者及时得到医务人员客观科学的病情评估,医务人员依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做出及时科学的诊疗、护理计划,特制定此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一、评估人资质及职责(一)评估人资质由注册的执业医师、护士或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卫生技术人员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
(二)评估人职责1、在科主任(护士长)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和病历。
2、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地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3、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4、评估结果应由主管医师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
5、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和技能,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二、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入院首次病情评估由主管医师完成;患者住院期间转危重症或转科,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管医师共同完成,特殊情况下上级医师未到位时,可由在场医师一人完成,上级医师复核并签字认可;术前及术后评估可由手术医师或第一助手完成;麻醉术前评估由麻醉医师完成;出院前评估须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参与。
三、评估的范围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入院首次评估、手术前后评估、住院患者转危重症或转科评估、麻醉前评估、出院前评估等内容。
四、评估的重点环节1、门诊病人评估:综合评估门诊患者病情,准确掌握收住院标准,严禁将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安排在门诊观察治疗。
若医生判定病人需要住院治疗而患者提出拒绝,必须履行告知可能面临的风险,应在门诊病历中记录,并由患者或家属签字。
2、新入院患者首次病情评估: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3、手术(或介入诊疗)患者麻醉前、手术前、手术后的病情评估。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一、患者病情评估制度1.病情评估目标2.病情评估的主体病情评估的主体是医护人员,包括主治医师、护士和其他与患者密切相关的医疗工作人员。
3.病情评估内容4.病情评估频率根据患者疾病的复杂性和紧急程度,病情评估的频率可以有不同的要求。
对于危重病患者,一般需要每隔四小时进行一次病情评估;对于一般患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每隔六小时或十二小时进行一次病情评估。
5.病情评估记录医护人员应及时、准确地将患者病情评估的内容记录在病历上,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书面报告。
病情评估记录应保证规范、全面、可追溯,并且应有签名和日期。
二、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1.病情评估前的准备工作医护人员在进行病情评估前,应首先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病史、主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同时,需要准备好必要的评估工具和设备,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
2.病情评估的方法和步骤(1)观察法: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体位、姿势、肢体活动、呼吸特征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初步病情评估。
(2)询问法: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症状、疼痛程度、过去病史、既往经验等,进一步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
(3)身体检查法: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心肺听诊、腹部触诊、四肢活动度检查等,收集更多的客观病情数据。
3.病情评估结果的判定和分析医护人员在完成病情评估后,应准确地分析评估结果,判断患者的病情轻重程度和病情变化趋势,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和护理措施。
4.病情评估结果的传达和沟通医护人员应提供评估结果的准确传达和有效沟通,确保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患者和家属,并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进行合作和协调。
三、患者病情评估程序1.开展病情评估前,医护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查阅患者的病历、了解医嘱和护理计划等。
2.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病情评估方法和工具。
3.进行病情评估时,应保证评估环境的安静和隐私,并确保评估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一、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主管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三、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从通知之日起开始执行)。
1、新入院普通患者病情评估应在入院48小时内完成;2、新入院急诊、病危、病重患者病情评估应在入院2小时内完成;3、新入住ICU患者病情评估应在入院30分钟内完成;4、原住院病人病情评估应在医院通知执行日起的72小时内完成;5、手术患者病情评估要求在术前24小时内完成。
四、患者病情评估的范围:是所有住院患者(含原住院病人和新入院病人),重点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
五、执行患者医疗病情评估人员的职责1、主管医师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和病历。
(对于低年资的医师应由上级医师审核并签字)2、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3、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4、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并取得其知情签字。
六、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的操作规范和程序:1、医师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2、按照相关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书写。
3、手术(或介入诊疗)患者还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
4、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病重、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内应组织再次评估。
必要时申请全院会诊,进行集体评估。
5、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按照相应的评估要求进行病情评估,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入院的原因、再次手术原因进行评估。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做规范与程序
跌倒评估单
疼痛筛查与评估
疼痛评估表
压疮筛查与评估
压疮风险评估表
再次评估:
根据评估内容不同选择不同的评估频次或遵医嘱
01
体温、脉搏、呼吸评估
02
疼痛评估03AD来自评估04压疮评估
05
跌倒/坠床评估
06 教育需求评估
在下列情况下,需对患者随时评估:
01
判断患者对药物、 治疗及护理的反应
主要内容:
01 患者病情评估定义
02 病情评估的目的与意义
03 病情评估的范围
04 护理评估管理规定
05 病人病情护理评估流程
患者病情评估定义
患者病情评估是指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临床实验室检查、医技部门辅助检查等途径,对 患者的心理、生理、病情严重程度、全身状况支 持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估,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 活动
谢谢聆听!
A 随时评估与记 至少每10分钟一 B
录次
至少每30分钟一 至少120分钟一
C
次次
D
04住院患者的初始评估与再评估
A
初始评估: 所有住院患 者均应进行
初始评估
B
再次评估: 根据评估内 容不同选择 不同的评估 频次或遵医
嘱
初始评估-主要内容:
1、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初始评估或根据患者身 体状况提早完成
病情评估的目的与意义
全面把握患者基本的现
A 状和诊疗服务的需求
制定适宜于患者的
B 诊疗方案
保证医疗质量和患
C 者安全
病情评估的范围
患者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至少包括:门诊评估、 住院时患者评估、手术前评估(重点范围、手术风险 评估)、麻醉评估、危重病人评估、住院患者再评 估(包括手术后评估、转科评估、出院前评估等) ,尤其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住院 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 术患者。
病人病情评估流程图
病人病情评估流程图标题:病人病情评估流程图引言概述:病人病情评估是医疗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评估可以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在医疗流程中,病人病情评估流程图是一种直观、清晰的工具,可以帮助医护人员系统地进行病情评估,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一、患者信息收集1.1 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为后续评估提供基本背景。
1.2 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疾病、手术史、过敏史等,有助于评估病情发展趋势。
1.3 症状描述:询问患者主诉的症状、病程等,帮助医护人员初步了解病情。
二、生命体征检查2.1 体温测量:通过测量体温了解患者是否发热,是常规评估指标之一。
2.2 血压测量:血压是评估患者循环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2.3 心率检查:心率异常可以提示患者是否存在心脏疾病或其他疾病,是评估病情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实验室检查3.1 血常规:通过检查血常规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等指标。
3.2 生化指标:检查患者的生化指标,如血糖、肝功能等,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器官功能状况。
3.3 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内部器官的情况,对病情评估有重要作用。
四、专科评估4.1 心电图检查:对于心脏疾病患者,心电图检查是必不可少的评估手段。
4.2 神经系统评估:对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需要进行神经系统评估,了解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
4.3 其他专科评估: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进行其他专科评估,如内分泌科、消化科等。
五、综合评估和制定治疗方案5.1 综合评估:将患者的患者信息、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和专科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方向。
5.2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5.3 随访和监测:治疗开始后,需要进行定期随访和监测,了解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新修订)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入院后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病情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诊疗计划,在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时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特制定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和程序。
1. 门诊医师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病人进行门诊观察。
患者拒绝入院,医生必须详细告知患者不住院可能面临的风险,并要患者签字。
2. 患者入院后,接诊医师于24小时内通过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对患者进行首次病情评估,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制定初步诊疗方案,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
3.主治医生在病人入院后48小时内(危重病人即刻查房)必须有一次查房,根据各类疾病诊治标准、指南或规范,对病情全面评估,包括疾病诊断、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诊断,制定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4.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在病人入院后一周内必须有一次全面病情评估查房,根据各类疾病诊治标准、指南或规范,评估内容包括:疾病诊断、病情轻重缓急、最新诊治进展、结合检查结果更改治疗方案或提出新治疗计划等。
病情危重或有其他特殊情况,下级医师应要及时向主任汇报,必要时科内讨论或院内讨论,进行集体评估。
5.需进行有创检查或治疗的病人,处置前须有全面病情评估,并有相关检查或治疗记录。
6. 对于治疗手段的修改或者变更时,要严格以患者的病情、实验室检查等作为客观依据,主管医生必须在上级医生的协助下共同向科主任汇报并征得同意才可以实施,并签署患者或委托人的姓名。
假如存在疑问或者困难,必须在科主任的组织下进行科内甚至院内会诊,由科主任决定是否向医务科报告。
7. 所有的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病情委托人,病人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病人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
8. 对于由传统治疗手段改变为新技术治疗时,必须严格按照新技术开展准入规定进行,做好相关的登记和知情告知。
9.病人经评估后,本院或本科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专科或转院治疗,并做好相关的知情告知。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汇编、操作规范方案及程序文件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附:住院病人风险评估表)一、通过对患者评估全面把握患者基本的现状和诊疗服务的需求,为制定适宜于患者的诊疗方案提供依据和支持。
二、对患者进行评估是科室医师、护师的职责,是重要的质量管理监控环节,为制定诊疗方案和会诊、讨论提供支持。
三、患者评估是指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对患者的生理、社会、经济状况、病情严重程度、全身状况支持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估,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四、执行评估工作的医护人员具备在本院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护士。
五、患者评估的内容见《住院病人风险评估表》,注意患者隐私保护,病人评估记录文件进入住院病历。
六、住院医生必须在8小时内完成对新入院患者的首次评估。
七、上级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治疗计划和个体需求,决定再评估的频率:对重危、抢救患者、诊断/治疗计划改变、出现药物/输血不良反应、患者是否能转院或出院,随时进行评估;对病情稳定的慢性患者至少4-5天进行评估。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一、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实施。
二、科室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三、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四、科室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五、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
重点加强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特殊治疗前的评估、出院前评估。
六、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篇一: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卫生部要求)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医院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联合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1、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2、医院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3、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4、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5、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
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
6、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
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
7、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8、对病人在入院后发生的特殊情况的,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再请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
必要时可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
9、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者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商议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10、麻醉科手术室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对手术科室的病人进行风险判断,要求手术科室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中予以评估,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为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入院起就能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做到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时能及时修改调整治疗计划,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按照我院病情评估制度制定以下操作规范及程序:
一、重点范围: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
二、评估包括:住院病人病情评估、出院前评估,入院后病情明显加重、住院超过30天或病情有特殊变化的,进行住院病人再次评估,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手术后评估。
三、评估人资质:由本院有资质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四、评估标准与内容:《患者病情判断和评分表》。
五、时限要求:普通住院患者入院24小时内完成入院病情评估、营养状况评估;急危重症患者入院后立即评估,手术。
六、记录文件格式:住院患者评估,采用专用表格填写,主诊医师完成《住院患者病情评估表病历》《住院患者病情再评估表》后放入住院病历。
评估操作程序:
1、入院病情评估由主诊医师完成,急危重症患者,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医师共同完成,特殊情况下上级医师未到位时,可由主诊医师一人完成,上级医师复核并签字认可。
2、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请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
3、对于无创转有创治疗、使用有重大副作用治疗手段、扩大手术范围、破坏性手术的实施等治疗方式的重大改变时,必须由主诊医师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协同进行再次评估,要严格以患者的病情、检查结果等作为客观依据,同时做好充分的知情告知,经科室主任或负责人同意后实施,必要时上报医务科。
4、麻醉科按照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对患者病情评估,并完善评估表。
5、手术医师对手术病人进行风险判断,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中予以评估,及时调整诊疗方案,手术前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术前主管医师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
6、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附件1:住院患者病情评估表
附件2:住院患者病情评估表
附件1:
医院住院患者病情评估表
附件2:
医院住院患者病情再评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