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上册课时知识点过关检测3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章末过关检测(3) 体液调节(含答案详解)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章末过关检测(三) 体液调节(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1·河北保定高二期末)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Ⅰ、Ⅱ、Ⅲ三种激素,下表表示的是注射相应激素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生理反应。
据此判断,Ⅰ、Ⅱ、Ⅲ三种激素的名称分别是()A.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B.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D.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解析:选D。
根据各种激素的生理作用,分析表格和选项可知,注射激素Ⅰ出现低血糖症状,甚至昏迷,则注射的是胰岛素,胰岛素有降血糖的功能;注射激素Ⅱ出现蛋白质合成加快,软骨生长明显,则注射的是生长激素;注射激素Ⅲ出现呼吸、心率加快,体内产热量增加,则注射的是甲状腺激素。
2.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B.沃泰默实验中有一组对照组是为了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并使其分泌胰液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解析:选A。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它可进入血液,由血液循环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在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三组,其中一组为实验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剔除。
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3.下列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直接参与细胞内的多种生命活动B.肝脏细胞是胰岛素的靶细胞,肌细胞不是胰岛素的靶细胞C.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D.胰岛素与甲状腺激素具有协同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解析:选C。
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浙科版生物必修二同步练习:第三章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
第三章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碱基能配对的是()A.A与CB.C与GC.G与TD.T与U2.下列不属于细胞生物中RNA功能的是()A.催化作用B.转运氨基酸C.翻译的模板D.作为遗传物质DNA。
3.(2020浙江“超级全能生”高考选考科目联考)大多数真核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前体是按一种剪接方式,加工产生出一种成熟mRNA分子,进而只翻译成一种蛋白质。
但有些基因的一个mRNA前体通过不同的剪接方式,加工产生不同的成熟mRNA分子,这一过程称为可变剪接。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基因只参与生物体一个性状的控制B.mRNA前体的剪接加工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参与C.某一基因可以同时结合多个RNA聚合酶以提高转录的效率D.可变剪接是导致真核生物基因和蛋白质数量较大差异的重要原因,一个基因可以加工产生不同的成熟mRNA分子,即可翻译不同的蛋白质而控制多个性状,A项错误;mRNA前体的剪接加工在细胞核内,不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参与,B项错误;一个基因只能结合1个RNA聚合酶,C项错误。
4.(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烟草的遗传物质可被RNA酶水解B.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C.劳氏肉瘤病毒的遗传物质可逆转录出单链DNAD.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可被水解成4种脱氧核糖核酸,RNA酶只能催化RNA水解,无法催化DNA水解,而烟草的遗传物质为DNA,A项错误;肺炎链球菌是细菌,其遗传物质是DNA,B项错误;劳氏肉瘤病毒含有逆转录酶,能以RNA为模板反向地合成单链DNA,C项正确;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DNA,可被水解成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D 项错误。
5.下列表示某同学制作的脱氧核苷酸结构模型(表示脱氧核糖、表示碱基、表示磷酸基团),其中正确的是(),A、D两项错误;DNA分子中含碱基A,B项连接方式符合核苷酸的组成,B项正确;DNA分子中不含碱基U,C项错误。
高二生物上册课时知识点过关检测45
专题2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运用下列各种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生物新品种,操作过程中能形成愈伤组织的是( )。
①植物组织培养②植物体细胞杂交③动物细胞培养④转基因植物的培育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2.生物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已灭绝生物的“复生”将不再是神话。
如果世界上最后一只野驴刚死亡,以下较易成功“复生”野驴的方法是( )。
A.将野驴的体细胞取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经脱分化、再分化,培育成新个体B.将野驴的体细胞两两融合,再经组织培养培育成新个体C.取出野驴的体细胞核移植到母家驴的去核卵细胞中,经孕育培育成新个体D.将野驴的基因导入家驴的受精卵中,培育成新个体解析: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可以用来保护濒危物种。
答案:C3.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电刺激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B.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均需酶处理C.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抗原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融合可制备单克隆抗体D.某种植物甲、乙两品种的体细胞杂种与甲、乙两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相同解析:通过植物细胞工程中的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得到甲、乙两品种的体细胞杂种染色体数目,是甲、乙体细胞染色体之和,而通过有性杂交得到的甲、乙两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是甲、乙两品种体细胞染色体之和的一半。
答案:D4.以下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
A.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酶的专一性B.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C.植物体细胞杂交——生物膜的流动性D.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解析: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利用了酶的专一性;动物细胞培养的目的是获得更多细胞或细胞产物,其原理只涉及细胞增殖(细胞分裂);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是利用了膜的流动性;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高二生物上册复习知识点
高二生物上册复习知识点1.高二生物上册复习知识点篇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2.高二生物上册复习知识点篇二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
高二生物上册课时知识点过关检测61
第4节群落的演替1.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A.物种进化B.外来物种入侵C.群落演替D.垂直结构解析:在原林地上有植物生存的土壤和留下的植物繁殖体,通过群落演替形成了现在的针叶林。
答案:C2.下列演替过程不属于初生演替的是()A.裸岩上进行的演替B.沙丘上进行的演替C.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D.火灾过后草原上进行的演替解析:根据两者概念的区别进行选择。
裸岩上、沙丘上、冰川泥上都是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
而火灾过后草原上植被虽然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没有被彻底毁灭,土壤里还保留有农作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体,故而在其上进行的属于次生演替。
答案:D3.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A.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B.影响因素不同C.起始条件不同D.演替过程不同解析:初生演替的起始条件是不存在植被或植被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而次生演替的起始条件则是原有的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
答案:C4.下列哪项不是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A.在多年的旧墙壁上生出苔藓B.披荆斩棘,开出一条道路C.由于化工厂污水的排放,河水中的植物群落改变了D.过度放牧和城市的出现解析:虽然旧墙壁是人为因素,但仅仅给演替提供了一个环境,生出苔藓的过程是自然进行的,不能说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B、C、D三项都能够说明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A5.下列选项中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地解析: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顶极群落都是森林群落,但是不同的生活环境,顶极群落不同。
西北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匮乏,乔木难以生存,所以顶极群落不能为森林群落。
答案:A6.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类的许多活动在影响群落的演替B.人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C.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有时超过其他某些自然因素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解析: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如砍伐森林、填湖造田等,但是人也可以封山育林,退耕还湖,还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的控制之下。
高二生物上册课时知识点过关检测43
专题4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世纪90年代,乌干达木薯业遭到了病害的毁灭性打击。
科学家究其原因发现,是一种新的病毒引发的疾病,而这种新病毒是由两种已知病毒重组产生的。
这一事实有力地支持了下列哪一观点?( )A.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B.导入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或病原体杂交,从而重组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C.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中,使杂草成为除不掉的“超级杂草”D.抗虫棉能抵抗棉铃虫,但随着棉铃虫抗性的增强,抗虫棉有可能被淘汰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这种新病毒是由两种已知病毒重组产生的,说明两种病毒的基因可以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生物。
而B项正说明外源基因与某细菌或病毒重组形成新的生物,因此是对B项的有力支持。
答案:B2.科学家发现栽种含有抗除草剂基因的农作物后,会使附近的、与之亲缘关系较近的野生植物也获得抗除草剂基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野生植物通过自然杂交获得抗除草剂基因B.野生植物发生了基因突变C.基因工程会导致基因污染D.转基因生物会危及生物圈的稳定答案:B3.转基因植物可能引起营养成分发生改变的根据是( )。
A.部分DNA发生了重组B.某一基因可以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C.重组DNA控制一种蛋白质的合成D.有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这可能会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答案:D4.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应做到多环节,下面哪些属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环节?( )①转基因农作物的研究②转基因农作物的农田试种③转基因农作物的大面积种植④转基因食品的商品化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要多环节、严谨地评价,确保转基因食物的安全。
例如在农作物研究、农田试种、大面积种植和商品化等各阶段都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
高中生物3过关检测高二生物试题
化钝市安居阳光实验学校专题3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是( )。
A.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B.导入其他植物细胞的基因C.脱离母体后,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D.将成熟筛管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细胞中解析: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为不同的组织、器官,这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当植物细胞脱离母体后,在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的作用下,植物细胞就可以表现出全能性。
答案:C2.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需要下列哪些条件?( )①消毒灭菌②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③适宜的温度④充足的光照⑤充足的养料A.①③④⑤B.②③⑤C.①③⑤D.①②③⑤解析: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
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不需要充足的光照。
答案:D3.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植物激素是( )。
A.乙烯和细胞分裂素B.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C.生长素和脱落酸D.乙烯和脱落酸解析:植物组织培养要通过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重要的过程。
在这两个过程中,植物激素起到了很好的诱导作用。
常用的植物激素是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答案:B4.一定没有全能性的细胞是( )。
A.胚胎干细胞B.菊花的筛管细胞C.菊花的花粉D.月季的叶肉细胞解析:细胞全能性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细胞必须具有满足本物种生长发育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筛管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失去了全套的遗传物质,不会再表现出细胞全能性。
答案:B5.由雄蕊原基形成花药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的变化有( )。
①有丝分裂②减数分裂③细胞分化④脱分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由雄蕊原基形成花药的过程中,必须要经过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
花粉母细胞形成花粉时进行减数分裂,而脱分化是植物的组织细胞在离体的条件下才能进行的。
答案:C6.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切取胡萝卜的外植体时一般选择( )。
高二生物上册课时知识点过关检测34
2.2.2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课时训练8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1.关于动物细胞融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B.动物细胞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C.常用的诱导动物细胞融合诱导手段有: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激、紫外线照射D.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解析:紫外线照射常用于人工诱变育种,可诱发基因突变,而不能诱导细胞融合。
答案:C2.科学家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某种细胞融合,可得到杂种瘤细胞,经培养可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是()。
A.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B.不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C.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D.不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解析:产生抗体的是效应B细胞,也就是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
在细胞工程中,为得到更多的单一抗体,采用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的技术,得到杂交瘤细胞。
答案:A3.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诱导融合的方法完全相同B.所用的技术手段完全相同C.所采用的原理完全相同D.都能形成杂种细胞解析:解答此题需从如下几方面入手分析:首先,两种细胞工程技术中都要进行细胞融合,且融合的技术基本相同;第二,诱导的方法,除动物细胞的融合常用灭活的病毒作诱导剂外,其他的二者基本相同;第三,二者采用的原理不同,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最终形成的是杂种细胞,植物体细胞杂交还用到细胞的全能性,最终杂种细胞形成的是杂种植株。
答案:D4.下列不属于动物细胞工程应用的是()。
A.大规模生产干扰素,用于抵抗病毒引起的感染B.为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提供移植的皮肤细胞C.大规模生产食品添加剂、香料等D.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加快优良种畜的繁殖解析:动物细胞工程应用是多方面的,许多有价值的蛋白质生物制品,如病毒疫苗、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等都可以借助于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来生产。
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知识点综合检测36
专题一综合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30每题1.5分,31-35每题1分,共50分)1)A.在果酒发酵后期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B.条件适宜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C.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答案] D[解析]果酒发酵后期,随着葡萄糖的消耗和酒精度的增加,酵母菌的代谢减弱,无氧呼吸产生CO2较少,所以可增加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果酒发酵过程中不断消耗营养物质葡萄糖而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释放出,使发酵液的密度逐渐降低,故A、B、C项正确。
制作腐乳时,对长满毛霉的豆腐加盐腌制时,需逐层加盐,并随层数加高而增加盐量,在近瓶口表面要铺的厚一些,以防杂菌感染,D项错误。
2)A.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B.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传统发酵技术的过程与特点。
制葡萄酒的温度为18~25℃,制作葡萄醋的温度为30~35℃,制作腐乳的温度为15~18℃,A项错误;果醋发酵的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在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B项错误;腐乳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C项错误;发酵使用的菌种都有细胞结构,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D项正确。
3.制作葡萄醋时,必须控制的发酵条件是)A.温度18℃~25℃,适时通气B.温度18℃~25℃,隔绝空气C.温度30℃~35℃,隔绝空气D.温度30℃~35℃,适时通气[答案] D[解析]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30℃~35℃,并且是需氧的细菌,所以要适时地进行通气。
4.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利用葡萄糖进行呼吸作用,最后形成)A.CO2和H2O B.CO2和酒精C.乳酸D.丙酮酸和CO2[答案] B[解析]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高二生物上学期会考知识点
高二生物上学期会考知识点一、细胞与分子遗传1. 细胞结构与功能a. 细胞膜:结构、功能和特点b. 细胞质:细胞器的组成与功能c. 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功能和特点2. 细胞分裂与遗传a. 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与差异b. 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c. 遗传物质DNA的结构与特点d. 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DNA复制、RNA转录及蛋白质翻译3. 遗传的基本规律a.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隐性与显性遗传、自由组合律、分离定律b. 基因的概念与基因的位点c. 遗传物质的基因型和表型二、生物的起源和进化1. 生物的起源a. 原始地球环境的特点与生命起源的条件b. 关于生命起源的几种学说:原生生命学说、化学进化学说等2. 进化与分类a. 规律:遗传变异、适应与自然选择b. 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学、生物胚胎发育等c. 物种的概念与分类学的原理三、生物的稳态调控1. 内环境的稳态调控a. 恒定性调节与反馈机制b. 饮食平衡、呼吸调节、温度调节等2. 生物节律与生物钟a. 夜晚作物和白天作物在生物钟的作用下体现出的生理活动变化b. 利用生物钟调整作物生长和繁殖的方法与实践四、生物技术的应用1. 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技术a.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b.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领域与潜在风险2. 细胞工程与组织工程a. 体细胞克隆和胚胎干细胞的应用前景与争议b. 组织工程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与进展五、人体免疫与疾病防治1. 免疫系统与机制a.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器官的功能b. 具体免疫的机制和免疫记忆的形成2. 免疫系统的失调与疾病a. 过敏反应与自身免疫性疾病b. 免疫缺陷和免疫抑制的疾病六、生物与环境的互相作用1. 生物资源与可持续利用a. 天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b. 生物技术在资源利用与保护中的应用2.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a.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维护b.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与保护以上是高二生物上学期会考的重点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与理解,能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课时训练14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1.使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实验中,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在凝胶中的行进过程,可表示为下图中( )。
解析: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能进入凝胶内部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首先洗脱出来。
答案:B
2.使用SDS—聚丙烯酰胺电泳的过程中,不同蛋白质的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 )。
A.电荷的多少
B.分子的大小
C.肽链的多少
D.分子形状的差异
解析:SDS能与各种蛋白质形成蛋白质SDS复合物,SDS所带的负电荷量大大超过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别,使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答案:B
3.在血红蛋白的整个提取过程中,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的目的是( )。
A.防止血红蛋白被氧气氧化
B.血红蛋白是一种碱性物质,需磷酸中和
C.磷酸缓冲液会加速血红蛋白的提取过程
D.让血红蛋白处在稳定的pH范围内,维持其结构和性质
解析:磷酸缓冲液的作用是稳定pH,从而维持血红蛋白的结构和性质。
答案:D
4.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分为哪几步?( )
A.样品处理、凝胶色谱操作、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B.样品处理、凝胶色谱操作、纯化
C.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
D.样品处理、纯化、粗分离、纯度鉴定
解析: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分为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四步。
A中凝胶色谱操作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为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技术。
答案:C
5.关于凝胶色谱柱的装填,除哪项外均为正确解释?( )
A.交联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75)“G”表示凝胶的交联程度、膨胀程度及分离范围,75表示凝胶得水值
B.色谱柱内不能有气泡存在,一旦发现有气泡,必须重装
C.用30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20 mmol/L的磷酸缓冲液充分洗涤平衡凝胶12 h
D.凝胶用自来水充分溶胀后,配成凝胶悬浮液
解析:本实验中使用的交联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75),其中G表示凝胶的交联程度、膨胀程度及分离范围,75表示凝胶得水值,即每克凝胶膨胀时吸水7.5 g;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因此,一旦发现有气泡,必须重装;在洗脱过程中,应在约50 cm高的操作压下,用30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20 mmol/L的磷酸缓冲液充分洗涤平衡凝胶12 h,以使凝胶装填紧密;凝胶溶胀时,应使用蒸馏水将其充分溶胀,制成凝胶悬浮液。
答案:D
6.已知某样品中存在甲、乙、丙、丁、戊五种蛋白质分子,其分子大小、电荷的性质和电荷量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蛋白质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将样品以2 000 r·min-1的速度离心10 min,分子戊存在于沉淀中,则分子甲也存在于沉淀中
B.若用凝胶色谱柱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则分子甲移动速度最快
C.将样品装入透析袋中透析12 h,若分子乙保留在袋内,则分子丙也保留在袋内
D.若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分子,则分子甲和分子丙形成的电泳带相距最远
解析:若用离心法分离蛋白质,则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分子先沉淀下来,即丙在沉淀中。
若用凝胶色谱柱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则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移动越慢,即甲的移动速度最慢。
将样品装入透析袋中透析12 h,若分子乙保留在袋内,则相对分子质量更大的丙也保留在袋内。
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迁移率取决于它所带净电荷的多少以及分子的大小等因素,据图无法判断五种蛋白质在凝胶上的电泳带距离;为消除净电荷对迁移率的影响,可在凝胶中加入SDS使电泳的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答案:C
7.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定范围内,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基本不变
B.缓冲溶液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
C.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D.透析袋能使大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小分子保留在袋内
解析:透析袋一般是用硝酸纤维素(又叫玻璃纸)制成的。
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大分子保留在袋内。
透析可以除去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或用于更换样品的缓冲液。
答案:D
8.下列试剂可用于血红蛋白释放的是( )。
①生理盐水②甲苯③磷酸缓冲液④蒸馏水
⑤柠檬酸钠
A.②④
B.①④
C.④⑤
D.①③
解析:在蒸馏水中红细胞吸水胀破,甲苯作为有机溶剂能够溶解细胞膜,加速细胞的破裂。
答案:A
9.血红蛋白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负责血液中O
和部分
2的运输。
请根据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流程图回答问题。
CO
2
(1)将实验流程补充完整:A为,B为。
凝胶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而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2)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洗涤次数过少,无法除去;离心速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使一同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
洗涤干净的标志是。
释放血红蛋白的过程中起作用的是。
(3)在洗脱过程中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 mmol/L的磷酸缓冲液(pH为7.0)的目的是。
如果红色区带,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
解析:本题考查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步骤和基本操作。
答案:(1)血红蛋白的释放样品的加入和洗脱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2)杂蛋白(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离心后的上清液中没有黄色蒸馏水和甲苯
(3)准确模拟生物体内的生理环境,保持体外的pH和体内的一致均匀一致地移动
10.下图表示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部分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血红蛋白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在红细胞中的作用体现了蛋白质具有功能。
(2)甲装置中,B是血红蛋白溶液,则A是;乙装置中,C溶液的作用是。
(3)甲装置用于,目的是。
用乙装置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叫,是根据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4)用乙装置分离血红蛋白时,待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
5 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
解析:A表示磷酸缓冲液,B表示血红蛋白溶液,C表示缓冲液。
甲装置可对血红蛋白粗分离,血红蛋白留在透析袋中,而小分子物质进入缓冲液。
乙装置中的缓冲液
(C)可对色谱柱中的血红蛋白进行洗脱。
答案:(1)运输
(2)磷酸缓冲液洗脱血红蛋白
(3)透析 (粗分离) 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凝胶色谱法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4)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
11.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研究蛋白质的一项重要技术。
常用的测定方法是凝胶色谱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凝胶色谱法的原理是。
(2)还有同学将大肠杆菌破碎并提取得到大肠杆菌蛋白质,一同学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将得到的蛋白质进行分离,在电泳过程中,影响蛋白质迁移速度的因素包括蛋白质分子的,分子的大小、形状等。
而另一位同学则利用凝胶过滤法分离蛋白质。
待蛋白质接近凝胶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连续收集流出液。
先收集到的蛋白质与后收集到的蛋白质的区别是。
答案:(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2)带电性质的差异先收集到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后收集到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
12.凝胶色谱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而又简单的分离技术,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有机溶剂,对高分子物质有很高的分离效果,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请回答问题。
(1)若选用Sephadex G100,则G表示。
(2)通过凝胶色谱法可将从红细胞中分离出的血红蛋白样品进一步,在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有以下操作,试回答:
①实验时要对采集到的血液中的红细胞进行洗涤,洗涤的目的是。
②在的作用下,红细胞会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③将释放出的血红蛋白收集到透析袋中透析,这是样品的,而透析的目的是。
④实验最后经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
(3)装填凝胶色谱柱时,要注意色谱柱内不能有气泡存在,一旦发现气泡必须重装。
这是因为。
解析:本题考查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取。
血红蛋白分离和提取实验的操作分为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四步。
整个实验的原理是依据蛋白质的各种特性分离蛋白质。
答案:(1)凝胶的交联程度、膨胀程度及分离范围
(2)纯化①去除血浆蛋白②蒸馏水和甲苯③粗分离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④纯度鉴定
(3)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