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模块质量检测(三)文化生活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必修三文化生活 综合检测(word版含答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必修三文化生活  综合检测(word版含答案)

文化生活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道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幽幽书香,百年沧桑。

隐匿于云南边陲古镇内的和顺图书馆就像一部古老的史书,触目尽是乡愁,咀嚼全是文化。

这座乡村图书馆建馆92年,藏书10万多册,其中古籍和珍本1万多册,内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久有“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的美誉。

和顺人坚守对文化的执着,谱写出一部边陲古镇的儒雅传奇,是因为()①优秀文化浸润心灵,启发智慧,滋养浩然之气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为乡村发展积蓄强大物质力量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获得和享用文化④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利于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培育文明乡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指示精神,同时也为了彰显中华语言文化魅力,抒发爱国情怀,歌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某市举办中小学生经典朗诵比赛。

这体现了()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与享用文化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强制的、有形的④主旋律文化满足了人们不同的文化需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媒体融合”是国际传媒大整合之下的新作业模式,就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和互联网站的采编作业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

由此可见,“媒体融合”()①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传递共享文化②能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③能借助科技手段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④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

其成功申遗填补了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城市考古遗址在世界遗产名录当中的空白,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

备战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课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好题过关)(解析版)

备战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课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好题过关)(解析版)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一、单选题1.(2023·四川绵阳·三模)2023年2月,在雅典大学成立的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将围绕联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中外人文交流开展各项工作,以学生和学者的双向流动促进中希两国民心相通,推动两国人民将走得更近、更亲。

这表明()①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是两国文明的共同品质②中心的成立拓宽中希文化交流传播的手段③推动人员交往是融洽民族关系的重要方式④文化交流需要不断学习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中外文化的交流体现了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是两国文明的共同品质,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两国关系,①③正确。

②:文化传播的途径有教育、人口迁徙、商贸、政治经济文化,朋友聚会等,手段是大众传媒,②排除。

④: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认同本民族文化,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2023·四川达州·二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引导广大法学院校师生和法学理论工作者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决反对和抵制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观点。

这是因为()①一定阶级的文化是为一定阶级的经济、政治服务的②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精神标识③发展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海纳百川、熔铸百家④法治观点具有意识形态性,关乎国家的法治道路与安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④:材料中指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坚定中华优秀法治思想,引导广大法学院校师生和法学理论工作者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这是因为一定阶级的文化是为一定阶级的经济、政治服务的,且法治观点具有意识形态性,关乎国家的法治道路与安全,所以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故①④正确。

2024年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模块测试卷3文化生活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4年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模块测试卷3文化生活含解析新人教版

模块测试卷三文化生活(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1.(2024·山东临沂三模)大运输河由京杭大运输河、隋唐大运输河、浙东运输河三部分构成,是贯穿南北的文化长廊,也是联系不同区域的重要经济动脉和生态廊道,已胜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4年2月,国家制定《大运输河文化爱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推动大运输河沿线地区文化融通,探究以文化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第一个以文化为引领的区域规划。

这表明( )①大运输河承载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②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其悠久的历史③文化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④文化的价值突出体现在促进经济发展上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大运输河是贯穿南北的文化长廊,说明大运输河承载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①符合题意;大运输河是联系不同区域的重要经济动脉和生态廊道,规划纲要制定的目的是推动大运输河沿线地区文化融通,探究以文化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说明文化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③符合题意;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与其悠久的历史有关,但“取决于”说法错误,②错误;文化的价值突出体现在社会效益上,④说法错误。

故选B项。

2.(2024·福建莆田模拟)筷子看似平凡无奇,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能在这轻轻的一双筷子里窥得一二。

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由此可见( )①筷子全面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记②筷子承载着中国人数千年的丰富情感③筷子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④筷子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3.在异国他乡,一声平常的问候,不经意间的举手投足,都是一杯数千年中华文化的佳酿。

“乡音难改”表明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检测题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检测题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综合检测题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2008年6月12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北京钓鱼台5号楼紧紧握手,两会领导人直接启动了双方中断九年多的商谈。

②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③晨练、下棋、唱歌、扭秧歌等社区活动④某校为迎接高考的到来,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共铸诚信”征文活动⑤书法协会、美术协会、读书俱乐部等社团活动⑥2008年6月17日至18日,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举行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⑥2.2008年6月20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共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振兴的精神源泉。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才能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进我们的伟大事业,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上述论断符合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和谐的、先进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③文化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④我们的共同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指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这里的“文化”是①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③指科学知识或受教育的程度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人的文化素养是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方向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社会科学素养B.自然科学素养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5.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对文化活动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文化消费在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2019年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必修3文化生活10含答案

2019年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必修3文化生活10含答案

单元质检卷十文化传承与创新(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被誉为中国“村落保护第一人”的中国文联副主席、作家冯骥才表示,要保护传统村落,留住整个中华民族的“乡愁”。

这告诉我们()①要树立延续历史文脉的文化自觉,留住文化基因②传统村落已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传统村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气质和文化多样性④要优先开发传统村落,带动农村产业不断升级转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作家冯骥才说:“城市和人一样,也有完整的生命历史。

从其诞生至今,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融合。

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将此转化为一条条老街道、一座座名胜古迹,还有民间手艺、历史人物等,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肌体里。

”这告诉我们,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①树立延续历史文脉的文化自觉,留住文化基因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保持其特有的建筑风格③注重城市气质与其物质载体协调发展④优先开发文化遗产,打造城市精神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

其原因是()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③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④承袭传统文化,把握文化发展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古城徽州改名“黄山市”近三十年,恢复原名的呼声一直不断,有人坚持“我要老地名,要敬畏文化,敬畏历史”,也有人说“新地名也用习惯了,再改回去劳民伤财,没必要”。

对这场“复名”之争的正确认识是()①时间短的地名不具有文化意义,应恢复旧名②既要关心文化价值,又要考虑经济和社会成本③应有对历史文化地名的保护意识④应让地名设置为经济发展让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记忆中的除夕夜,全家人围炉夜话:仁爱亲情,长幼有序,礼数有方。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第3部分 第1单元 文化与生活 单元质量检测 课标人教版(三维设计,解析版)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第3部分 第1单元 文化与生活 单元质量检测 课标人教版(三维设计,解析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3部分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质量检测课标人教版(三维设计,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2010·珠海模拟)文化作为人类特有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以下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②峨眉山自然风景③万里长城④经济体制改革⑤人大代表的选举⑥《共产党宣言》A.①③⑥B.②⑤⑥C.③④⑤D.①②⑤解析:②是纯自然的现象,④是经济现象,⑤是政治现象。

①③⑥属于文化现象。

答案:A2.文化为人类社会所特有,下列有关文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B.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C.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

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缩小了文化的范畴,因而是错误的。

答案:C3.(2010·湛江模拟)有关专家指出,没有一个城市能够像南京那样清晰地展现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轮廓和框架。

南京是一本最好的历史教科书,阅读这个城市,就是在回忆中国的历史。

南京的每一处古迹,均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

这说明()A.文化的产生离不开人脑B.一切物质现象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C.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是生来就有的D.人们的精神产品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来体现解析:南京的古迹表现了我国的历史文化,体现了精神产品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来体现,D项正确。

答案:D4.(2010·茂名模拟)“和谐社会除了促进政治文明与经济发展外,应该努力打造第三极——文化的繁荣发展。

这三极关系的和谐统一,对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文化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A.文化生活决定着政治与经济发展B.人们的社会生活归根到底是文化生活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着人们的社会活动D.文化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解析:A、B两项错误;D项讲的什么是文化,与题意不符。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之文化生活模块综合检测试题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之文化生活模块综合检测试题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之文化生活模块综合检测试题文化生活模块综合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漫画《文化输出》告诉我们()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②要在文化渗透中提高文化影响力③要在文化传播中提高文化认同感④要维护文化安全,提高文化软实力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解析:B漫画反映的是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推行强权政治,故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不妥;③与题意不符。

2.“亲,你还在犹豫什么,赶紧下手吧!”这是网上商城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的广告语。

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

这说明()①网络文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②网络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C网络语言被广泛使用,体现了①④;②中的“深远持久”与材料无关;③中“被动的”观点片面。

3.目前,我国已进入汽车社会行列,但人车争路的现象屡见不鲜。

“行人第一,脚踏车第二,汽车最后”这一发达国家普遍遵循的道路原则,值得我们借鉴。

汽车社会需要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②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③健康的文化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④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A②中的“决定”说法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个人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④错误;不同国家文化影响下的人们对交通规则的认识体现了①③。

4.(开封模拟)著名数学家王梓坤说:“读好书是一种乐趣,一种情操,一种向全世界古往今来的伟人和名人求教的方法……一股改造自己、丰富自己的强大力量。

”这表明读好书()A.是获得世界奥秘的****B.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C.是提高人的素养的唯一途径D.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解析:B材料旨在强调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对人的影响,读好书属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故B正确;A、C、D都是错误的。

高中政治阶段质量评估1文化与生活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阶段质量评估1文化与生活新人教版必修3

阶段质量评估 ( 一) 文化与生活一、选择题 ( 每题 3 分,共 60 分)1.中国人喜爱饮茶,并衍生出独有的“茶文化”。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弘扬传统美德、展现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

这说明()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②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青年学生都要主动接受“茶文化”的熏陶④健康的文化活动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分析:由“喜爱饮茶衍生出‘茶文化’”,可知①②吻合题意。

③说法太绝对,青年学生并不是都要主动接受“茶文化”的熏陶。

由“‘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此刻弘扬传统美德、展现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可知④吻合题意。

应选①②④。

答案:A2.殷墟青铜器夸张而神奇的风格,蕴涵着深沉粗暴的艺术魅力,反响了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感情和审雅看法。

这说明()A.精神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相关系B.精神的东西就是物质的东西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D.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分析:殷商先民独有的宗教感情和审雅看法经过殷墟青铜器反响出来,所以 A 项错误,C 项正确。

但精神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两个不一样领域的问题,不可以混同, B 项错误。

D 项与资料没关。

答案:C3.人人都是城市的名片,每位市民的一言一行反响了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和文明礼仪。

正如德国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所言:一个城市的前程,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备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涵养,即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学问、开通和品行的高低。

资料说了然()A.文化拥有丰富的形式B.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C.个人的文明涵养是经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得来的D.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分析:资料表示公民的文化涵养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提高城市的品位和精神气质, B 项吻合题意。

答案:B近几年来的中国作,佳作迭出、喜人,推社会主文大展大繁荣供给了拥有广泛借意的新。

据此回答4~5。

2021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A版)模块综合检测(三)文化生活 新

2021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A版)模块综合检测(三)文化生活 新

2021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A版)模块综合检测(三)文化生活新2021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a版)模块综合检测(三)文化生活新2022高考综合政治考试综述(A版)(三)新文化生活人教版一、多项选择题1.有志者,事竟成。

应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

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理由是()① 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 文化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的精神动力④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深远的和持久的。

① ④ C② ④b.①③d.②③分析:在选定的D主题中,在有针对性的扶贫过程中,要注意扶贫与扶植志向和智慧的结合,引导贫困人口树立主体意识,弘扬自力更生精神。

“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热情和决心,用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主要体现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的精神动力;因此②和③ 我们被选中了。

① 这个表达与主题的意义无关。

④ 错,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微妙、深远和持久的。

2.文化代表和反映着城市的特质品位和形象风格,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要用建筑风格提升城市品位,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气质。

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韵味的依据是()① 积极的文化生活可以滋养和滋养人们② 培育人文精神是建设文明城市的根本任务③ 经济社会发展是城市文明的基础④ 城市建筑是展示地域风情的重要载体。

① ② C②③b.①④d.③④分析:选择B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魅力的依据是积极的文化生活能够滋养和教育人们,而城市建筑是展示地域风情的重要载体,因此① ④ 符合主题的意思;②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③ 这与标题的意思不符。

材料强调文化对城市文明的作用,而不是经济对城市文明的作用。

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仿真检测三文化生活专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仿真检测三文化生活专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仿真检测三文化生活专练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4·全国卷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名贵,多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宠爱。

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观赏鹤、宠爱鹤、爱护鹤。

鹤的寓意的变更表明( )①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②文化确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变更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④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样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4·全国卷Ⅲ]2024年4月,世界闻名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因火灾受损。

11月,中法双方签署文件,确定就巴黎圣母院修复等开展合作。

双方商定在2024年确定巴黎圣母院爱护修复合作的主题、模式及中方专家人选,同时明确双方将就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爱护开展技术与科学沟通及培训项目。

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爱护合作旨在( )①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促进中法文化沟通互鉴③给予中法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④推动中法文化在取长补短中共同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4·浙江7月]中国古代教化思想中有很多合理成分,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看法,“诲人不倦”的育人风范,“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等。

有人据此认为,发展教化必需全面回来古代教化思想。

这一观点( )①忽视了古代教化思想的消极作用②厘清了教化思想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③看到了古代教化思想的精华部分④看到了古代教化思想的相对稳定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4·浙江7月]文字和书写的独创,使人类的阅历可以超越面对面的授受而广泛传递,于是,编撰和阅读书籍成了人类阅历、学问和才智得以累积、传承、增长的重要方式。

这说明( )A.书籍始终是大众传媒的主要形式B.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肯定的载体和媒介C.阅历和学问的累积离不开文字和书籍D.书籍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记5.[2024·浙江7月]主动推动美育村建设,是浙江漂亮乡村建设的创新举措。

高中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模块检测(三)文化生活

高中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模块检测(三)文化生活

模块检测(三)文化生活一、选择题1.文化是品牌要塑造的重要元素。

换一个角度看,文化其实是赋予产品的附加价值。

消费者购买到一样产品,所得的不仅是这个产品带来的实际功能,还有产品品牌的文化附加值。

赋予产品品牌以文化附加值()①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认同②说明文化越来越成为价值创造的动力③表明经济离开文化就无法存在与发展④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D“赋予产品品牌以文化附加值”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这样可以提高产品的文化含量,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认同,①④说法正确;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动力,②说法错误;经济决定文化,经济可以离开文化存在与发展,③说法错误。

2.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热潮,一浪接一浪。

近年来,华韵尚德在德国购买电视时段播出中国节目、凤凰传媒创中国出版业最大跨国并购案、四达时代影视译制基地落户非洲……多家民营文化企业把生意做到海外,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外传播了鲜活、真实的中国文化。

这表明()①文化以物质为载体,中华文化的内涵得到丰富②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是助推中华文化发展的动力③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能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助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D①观点错误,上述活动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但是并没有为中华文化增加新的内涵;②观点错误,中华文化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实践;③④符合题意,答案选D项。

3.2017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5周年。

75年来,文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激励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走出书斋,走入人民大众之中,创作出一批批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

这说明()①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④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解析:选A材料主要说明,文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广大文艺工作者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故②符合题意;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正确思想指导和激励下,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①可选;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故③不选;文化是精神力量,而非物质力量,故④表述有误,不选。

山东专用2025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限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山东专用2025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限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三单元限时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敦煌文化是中国和世界上的文化经典。

近期,以才智旅游为核心的才智敦煌建设正式启动,它依托飞天云计算中心,在信息化基础设施、游客服务、政府治理等方面进行全新布局,更好地向全世界展示敦煌文化。

才智敦煌建设活动( )①丰富了敦煌这一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②更好地呈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③体现了科学技术是推动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④为敦煌文化遗产的爱护供应了根本的解决方案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C 用信息化手段建设才智敦煌,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爱护和继承,但没有丰富其内涵,也没有供应根本的解决方案,舍去①④。

敦煌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才智敦煌建设活动更好地向世界展示敦煌文化,有利于更好地展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正确。

才智敦煌建设依托飞天云计算中心,实现了信息化的全新布局,让敦煌文化呈现在世界面前,表明科技在文化爱护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③正确。

2.2018年1月15日,新编姚剧历史剧《王阳明》在北京上演。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有360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姚剧属吴语系滩簧类地方剧种,产生于浙江余姚,至今已有250多年历史。

新编姚剧《王阳明》把王阳明重视民生的思想融进了戏剧情节,通过场景演绎抓住了观众心理,观众好评如潮。

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征②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③要敬重人民群众在文化创建中的主体地位④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长久的影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B 中国戏曲剧种有360多种,姚剧至今已有250多年历史,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①入选;新编姚剧《王阳明》把王阳明重视民生的思想融进了戏剧情节,通过场景演绎抓住了观众心理,观众好评如潮,说明要敬重人民群众在文化创建中的主体地位,③入选;材料不涉及立足于社会实践进行文化创新,也不涉及文化对人深远长久的影响,②④解除。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三)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三)新人教版

模块综合检测(三)(必修3)(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年是中华民族传统历法(农历)戊戌年(狗年)。

岁月的舞台,一年一启幕一落幕。

子鼠值岁,丑牛接班,寅虎继任,卯兔候补……此生肖,彼属相,十二年一登台,十二岁一循环。

这说明( )①生肖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②生肖文化具有非意识形态的性质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④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选D。

材料反映人们以生肖纪年,给予动物以特定的文化内涵,这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③正确;意识形态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生肖文化不属于这一范畴,②正确,排除①;④与材料不符。

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故宫博物院迎来全年观众流量的高峰,游客从故宫的建筑上领略中华文化的特色,从商周青铜器、清代九桃瓶等文物上体验了中国历史的厚重。

这说明 ( )A.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D.政治现象也是文化现象【解析】选A。

材料中“从故宫的建筑上领略中华文化的特色,从商周青铜器、清代九桃瓶等文物上体验了中国历史的厚重”,表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A符合题意。

B、C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

D混淆了政治现象与文化现象,观点错误。

3.一些由西方国家主导的评奖活动,特别是人文艺术类奖项,深深隐藏着创立者的文化野心与多种图谋。

通过设奖评奖,在全世界大力宣传、营销自己的行业标准、行为方式、审美情趣和主流价值观,堪称一种柔性的文化扩张与渗透。

这启示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要( )①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②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③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抵制文化交流④推行文化渗透,繁荣中华文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A。

③中“抵制”表述错误;④中“推行文化渗透”不符合我国的外交政策,不选;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4.2017年10月24日,美国、加拿大、法国等18个国家的40位艺术家来到中国著名的“宣纸之乡”宣城市,在这里集中创作展示了100余幅版画臻品。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模块测试评估卷文化生活新人教版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模块测试评估卷文化生活新人教版

模块测试评估卷(三) 文化生活(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 1.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

(F)2.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F)3.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F)4.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F)5.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T)6.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

(F) 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T)8.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F)9.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F)10.经典文化才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

(F)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1.杭州西湖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柳永的《望海潮》形象地描绘了杭州天堂般的胜境。

这说明( )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B.文化也包括自然现象C.文化是人的灵感和想象D.文化是对客观现象的反映D[B、C两项错误,A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

]12.戽水斗、草鞋机、织布机……这些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老物件,如今又重新唤起人们的关注。

四川省平昌县首个农耕文化展示中心于2015年8月建成并对外开放,勾起了许多人对过去的记忆。

老物件也具有大魅力,是因为( )①老物件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②老物件是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③老物件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④老物件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老物件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④正确;一定的文化都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产物,反映特定的经济和政治,②正确;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①错误;③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新高考》2022年高考政治人教版总复习阶段检测卷(三)文化生活

《新高考》2022年高考政治人教版总复习阶段检测卷(三)文化生活

阶段检测卷(三)文化生活(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近年来,某地鼓励企业在传统扶贫手段的基础上,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解决“立志”的问题、定制课程、一对一导师辅导、跟踪服务等方式,促进创业,帮助企业发展和技能提升,发现商机、扩大生产、创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将创业想法转变为长期收入来源,带动当地就业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是基于()①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促进社会发展②扶志能够为脱贫致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③文化具有反作用,要与经济始终保持同步④摆脱贫困离不开科技和教育的智力支持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0年3月20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进行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并要求必须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

这是基于()①通过劳动教育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自信②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适应性活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20年5月1日起施行的《陕西省延安革命旧址保护条例》提出,延安革命旧址保护工作应当坚持全面整体保护,统筹推进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革命旧址本体与周边环境保护相结合,确保革命旧址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

这是基于()①革命旧址是承载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的重要载体②革命文化能够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③革命文化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④革命文化能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惟愿我父我母:衣暖,食饱,寝安,身健。

儿在他乡,父母无以为念……疫事一起,儿自请缨,蹈火而行,生死不念……若儿成仁……无需马革裹尸运长沙,便留武汉,看这大好城市,如何重整河山”。

2024年新教材高中政治一轮复习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三含解析

2024年新教材高中政治一轮复习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三含解析

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三)(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面遗存或文化传承与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①旧石器——原始社会②新石器——奴隶社会③债务石碑——原始社会④文字的独创——奴隶社会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原始社会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①正确,②错误;据史书记载,古希腊的阿提卡半岛上,曾到处直立着各种各样的债务石碑,当时应当是原始社会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③对应错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起先广泛运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独创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④对应正确。

答案:B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冲突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妙生活须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冲突。

”这一论断的提出有着充分的现实依据,表现在( )①人民美妙生活须要日益广泛②社会生产实力在许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③我国基本国情发生显著变更④我国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人民美妙生活须要日益广泛,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实力在许多方面进入了世界前列,①②正确;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③错误;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还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④错误。

故选A。

答案:A3.我国之所以重视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是因为( )①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经济限制国民经济命脉③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④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我国之所以重视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是因为国有经济限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②③正确;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①错误;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④错误。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单元测试评估卷 文化与生活 新人教版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单元测试评估卷 文化与生活 新人教版

单元测试评估卷(九) 文化与生活(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 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属于文化现象。

(F)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F)3.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T) 4.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任何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F) 5.只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才能有利于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T)6.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全部活动及其产品。

(F)7.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T)8.文化氛围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文化活动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F)9.纯自然的东西只有经过人类的实践活动才会被赋予文化意义。

(F)10.文化知识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F)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1.从文化的内涵来看,科学发展观属于( )A.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B.非意识形态的部分C.思想形式D.道德和文学A[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属于文化中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应选A项。

]12.中华民族是唯一文明从未中断而绵延至今的伟大民族。

我们的民族之所以伟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创造了无比辉煌的文化。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2016年10月20日,成都外国语学校举办第二十八届田径运动会②自2016年10月12日起,支付宝将对个人用户超出免费额度的提现收取服务费③2016国际儿童早期阅读与成长论坛在郑州举行④2016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C[②属于经济现象,④属于政治现象。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训练必修3《文化生活》模块能力检测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训练必修3《文化生活》模块能力检测

必修三模块能力检测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2021·八省联考湖北卷)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名录的项目达42项。

其中,少数民族的项目有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侗族大歌、藏族《格萨尔》史诗等17项,占总数的40%以上。

这表明()①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②选入非遗名录的项目才属于优秀文化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应得到保护和传承④成功申遗增强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包容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名录的项目达42项,这表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民族的骄傲,①正确;优秀的文化不一定都能入选非遗名录,②错误;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名录中,少数民族的项目等有17项,占总数的40%以上,表明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应得到保护和传承,③正确;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不是由成功申遗增强的,④错误。

故选A。

2.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强调“过程性评价”“重全面发展”等。

该方案()①明确了立德树人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②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③举旗定向、凝聚共识,为发展素质教育铺平道路④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审美素养起着决定性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①错误;实践决定认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审美素养起着重要作用,而不是决定性作用,④错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强调“过程性评价”“重全面发展”,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为发展素质教育铺平道路,②③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质量检测(三)文化生活一、选择题1.央视一套《中国民歌大会》圆满收官,获好评无数。

民歌是活着的历史,是人民日常生活的生动写照。

民歌当中所流露出来的最本真的人文气息,是缓解我们当下这个社会的浮躁之气的一剂解药。

这表明( )①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源于生活③对人民群众的情感决定着文艺的生命力④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选A 民歌是人民日常生活的生动写照表明文化源于生活,民歌是缓解我们当下这个社会的浮躁之气的一剂解药,这表明文化的作用,①②正确;③错在“决定”;④不为材料所反映。

2.文化代表和反映着城市的特质品位和形象风格,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要用建筑风格提升城市品位,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气质。

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韵味的依据是( )①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滋养涵育人②培育人文精神是创建文明城市的根本任务③经济社会发展是城市文明程度的基础④城市建筑是展现地域风情的重要载体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B 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韵味的依据是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滋养涵育人,城市建筑是展现地域风情的重要载体,故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排除;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对城市文明的作用,而不是经济对城市文明的作用,排除。

3.(2018·天津南开区一模)尽管有的网友调侃“春运买票难,难于上青天”,但是出门在外的人,还是会选择春节期间回家。

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许多离家在外的中国人认为回家陪父母过年是一种孝道。

这反映了(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②文化能够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③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④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A 春节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表明传统文化的民族性,①当选;春节对离家在外的中国人的影响表明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②当选;③不为材料所反映;④错在“决定”。

4.2017年9月22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在武汉启动。

“文化遗产融合现代生活时尚T台演绎古老汉味风情”——网络媒体记者实地领略了绿松石雕、剪纸、汉绣和高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凡魅力。

活动的举行( )①有利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②表明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能够集中表达中华民族情感和展示民族文化④有利于增强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和敬畏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B ①符合题意,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网络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材料不体现文化的世界性,②排除;③错误,庆祝民族节日能够集中表达中华民族情感和展示民族文化;④符合题意,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网络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和敬畏。

5.(2018·北京西城区模拟)“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用百件展品共同讲述200万年来人类文明的历程,如“0号展品”是一套古埃及木棺,制作它的全部材料分别来自黎巴嫩、努比亚、阿富汗和两河流域。

按照该展惯例,每至一个国家,都将吸纳一件(组)该国文物作为第101号一起展出,此前澳大利亚站选取的是“全球第一个wifi设备”,中国北京站选取的第101号文物是“宣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木槌和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签字笔”。

由所选展品推断,最符合该展主旨的是( ) A.各大洲文明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C.文化具有继承性,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D.资源、技术、思想文化的传播和共享塑造了人类文明解析:选D 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强调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只涉及各大洲文明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文化创新的重要性;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不涉及文化的继承性;D项符合题意,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用百件展品共同讲述200万年来人类文明的历程”体现了资源、技术、思想文化的传播和共享塑造了人类文明。

6.2017年9月11日至9月13日,“首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举行。

“互联网+”背景下,一批语言文化新兴企业亮相展会,如中译语通、中文在线、声望听力等均带来了最新产品创意,促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这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③科技进步促进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④文化具有多样性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B 材料中“新兴企业亮相展会”“带来了最新产品创意”体现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入选;材料不涉及综合国力的竞争,②不符合题意;“互联网+”背景下,促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表明科技进步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③符合题意;题干不涉及文化多样性,④排除。

7.对于世界遗产,不仅要保护,更要大胆使用。

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要重新赋予其新的作用,令古迹焕发新生和活力。

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②要发挥群众在文化继承和发展中的作用③要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④要先进行文化创新再进行文化保护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解析:选C 材料强调要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同时要赋予其新的作用,令其焕发新生和活力,①③符合题意。

②与材料主旨不符。

④说法错误。

8.《墨经》中有文:“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

”描述的就是墨子通过小孔成像实验对光的直线传播进行了科学解释。

量子卫星以他的名字命名,是对他的致敬,也是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致敬。

这折射出我国的科学技术(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③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④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选A 量子卫星以墨子的名字命名,是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致敬,这表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说明我国的科技对世界的贡献,①②正确;③错在“始终”;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④错误。

9.(2018·烟台模拟)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思想,表现出天下一家、与人为善的博大胸怀。

今天,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问题,坚决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这体现了(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②中华优秀文化既具有继承性,又能与时俱进③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崇尚和谐、爱好和平的民族品格④特有的包容性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求同存异,不可分开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选B 材料中“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思想以及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问题,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体现了中华优秀文化既具有继承性,又能与时俱进,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崇尚和谐、爱好和平的民族品格,②③正确;①不选,因为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④与材料无关。

10.2017年9月28日,“天津市第七届国学文化节”开幕。

发挥天津文庙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实现对儒学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广大市民献上一场独具特色的文化盛宴。

这一做法( )①是对传统文化的完全肯定②基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③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意识④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感悟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D 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①中“完全肯定”错误;②与题意不符,排除;借助文庙传统文化载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感,承担社会责任意识,③入选;儒学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感悟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④符合题意。

11.2017年9月17日,“人有德行,如水至清”——精神文明建设“德清现象”暨德清民间设奖20周年主题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与会专家学者就道德建设中如何激发社会参与道德建设的活力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下列有助于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举措是( )①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②公民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③吸收借鉴外来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④通过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A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公民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都是有助于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举措,①②正确;③错误且不符合题意,应该是吸收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且“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与题意无关;④说法错误,应该是通过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12.2017年8月27日,湖南卫视推出首档原创家风类节目《儿行千里》。

以“儿行千里家风随行”为切入点,通过分享家风故事,传递温暖、传递知识、传播优秀品质。

本节目的推出( )①创新了培育公民思想道德素养的具体形式②拓宽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③引领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前进方向④提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载体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B 栏目的推出,创新了培育公民思想道德素养的具体形式,提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载体,①④与题意相符;②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与题意不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前进方向,③错误。

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色气质是革命战争年代忠贞不渝、慷慨赴死的战士气质,正是这种气质,使中国共产党在96年里不断成长壮大;是建设发展时期舍身忘我、一心为民的公仆气质,正是这种气质,使党的领导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爱戴和支持;是改革开放时期扎实肯干、无私奉献的先锋气质,正是这种气质,使党以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人在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历练的“红色气质”,能够保存多久,党的生命就能保持多久,能够薪火相传,人民的江山就能世代永固。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弘扬红色气质。

(2)班级召开“青年学生与红色气质”主题班会,请就如何传承红色气质列出发言要点。

(两条,每条10~30个字)解析:第(1)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弘扬红色气质,此为原因类试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