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徐州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题(带答案)
2021最新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学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01自主学习案一、凡尔赛条约1、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安排,这就是巴黎和会。
2、巴黎和会的核心文件:处理德国的《凡尔赛条约》。
3、巴黎和会对中国问题的处理: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
4、操纵国:英国、法国、美国。
5、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
6、巴黎和会决定建立国际联盟,1920年1月,国际联盟正式成立。
但战败国和苏维埃俄国被排斥在外。
美国因为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未能实现,既不批准《凡尔赛条约》,也不加入国际联盟。
二、九国公约1、1921年11月,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9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
主导会议的是美国。
2、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等条约。
《九国公约》是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的条约。
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3、华盛顿会议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4、一战后的世界体系的建立:帝国主义国家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02课堂探究案探究一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什么?巴黎和会是一次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
探究二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比图探究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及影响答:实质: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殖民体系。
影响:1、改变了欧洲及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2、激起了新的矛盾,埋下了新世界大战的祸根。
03随堂达标针对练一凡尔赛条约1、引起中国五四运动的条约是:(A)A、《凡尔赛条约》B、《四国条约》C、《九国公约》D、《辛丑条约》2、在《凡尔赛条约》中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殖民地转给了哪个国家:(D)A、英国B、法国C、美国D、日本针对练二九国公约3、《九国公约》规定:(D)A、只准德国保留10万陆军B、以“委任统治”形式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C、相互尊重列强在其属地的权益D、各国遵守在中国“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华盛顿会议上与各国签订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条约是:(B)A、《凡尔赛条约》B、《九国公约》C、《四国条约》D、《五国条约》04课后评价案5、中国第一次拒接了由世界上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制定的和约是:(C)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凡尔赛条约》D、《九国公约》6、华盛顿会议最大的获益者是:(C)A、中国B、日本C、美国D、英国7、下列有关《九国公约》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B)A、使中国回到被列强共同掠夺的局面B、将德国在海外的殖民地转交给日本C、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D、中国对列强实行“门户开放”政策8、在下列国家中,在巴黎和会上掌握主导权的是:(D)①英国②法国③日本④美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为使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之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单元综述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综述
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关系。
19世纪晚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改变了列强间的力量对比,造成经济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相称的状况。
于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围绕着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还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为了争夺更多的利益,列强之间相互勾结,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德国战败,割地赔款;奥匈帝国彻底瓦解;英、法虽取得了胜利,但在战争中元气大伤,受到削弱;美国在战争中牟取暴利,一跃成为经济强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各国的革命运动。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德意志帝国和匈牙利等国,也先后爆发了革命,包括中国、印度、埃及等国在内的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兴起。
3.如何全面认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这一体系是极不稳定的,它只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因为它是建立在战胜国瓜分战败国、强国瓜分弱国基础上的,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消长和矛盾的加剧,必然导致一场新的世界战争。
【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模拟试题带答案(2)
一、选择题1.“到1917年秋天,俄国的经济已濒于全面崩溃,粮食危机已经发展成为城市居民的真正饥荒,彼得格勒、莫斯科的居民每天只能得到110克面包。
人民对临时政府的统治再也无法忍受下去,工农的革命斗争和起义不断发生。
”上述材料说明了A.十月革命爆发的时机已经成熟B.俄国已经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C.封建农奴制残余依旧大量存在D.十月革命得益于列宁的正确领导2.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错误的是A.战前在欧洲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B.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C.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D.英国“光荣革命”是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3.法国官员称:当时西方列强屈从与日本的压力,将德国战前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是不公平的,损害了中国的权益。
这是法国官方第一次对外承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公正对待了中国。
造成这一“不公正”的国际会议是A.慕尼黑会议B.巴黎和会C.华盛顿会议D.雅尔塔会议4.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B.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C.加速了农业的发展D.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5.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场战役结束已经百年,被炸过的地表仍旧凹凸不平。
据统计,双方总共投射了至少2000万发炮弹,损失近百万人,因此这场战役有“绞肉机”、“地狱”之称。
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史实是A.来克星顿的枪声B.攻占巴士底狱C.凡尔登战役D.诺曼底登陆6.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
“有肉吗?…‘没有。
…’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看有没有牛奶卖。
”这则笑话A.赞扬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B.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讽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带来的物质短缺问题D.表明苏联人特别爱吃肉、喝牛奶7.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
初中历史人教九年级下册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学设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学设计一、立足核心素养,明确教学立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而教学立意是教学主旨,是一堂课的灵魂。
纵观历史长河,本课是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的重要内容。
本课内容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在单元概述中就已明确阐述。
通过单元概述的学习,我们可以确定本课的主线是:一战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本课的第一目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而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这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过程、影响以及其性质的了解,正是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重要步骤。
本课的第二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战的爆发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列强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和复杂的民族矛盾是其必然性,而热血青年普林西普的刺杀又具有偶然性。
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我把重点放在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这一关键点上,设置问题,进行思考。
本课的第三目是一战的进程和结果。
我把重点放在了凡尔登战役和对一战影响的分析以及对战争的评价之上。
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伤亡最惨重的战役,也是决定性的战役和转折点。
我选取了纪念一战凡尔登战役100周年的一段视频进行教学,无疑这是一段合适的视频。
关于一战的影响,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是可以总结出大部分的,教师要做的是如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去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内容。
如何评价一战必须建立在对一战史实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一战原因的分析,一战过程的介绍和一战影响的总结,在课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给出提示,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最终得出对一战比较客观的评价。
这是本课主线所明示的:一战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当然,我们清楚地知道,课堂不能止步于对一战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的了解。
我们要透过历史事件的表象,挖掘其内涵,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对一战爆发原因的分析过程中,我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切入点,通过出示英、法、美、德工业产量位次和所占殖民地位次的比较表,引导学生得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发展的不平衡。
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苏联模式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影响了农业、轻工业发展,使 经济发展失去活力;苏联后来的改革均未克服这一弊端,导致苏联最终 解体。
我们应从一战中吸取的教训(国际视野) (1)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严重灾难,人们应该学会用 非军事手段解决国际事务中的纷争,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2)制止战争、维护和平已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反对战争、 维护世界和平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知识小拓】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矛盾
(1)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2)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3)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新经济政策 (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不能适应经济发展。 (2)时间:从1921年春开始。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建立: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 盛顿体系。 (2)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建立 了战后帝国主义世界的和平秩序,但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 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 长期维持下去。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1.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概况:1920年和1930年,甘地发起两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最终印 度总督与甘地谈判,双方妥协。 (2)特点:主要采取和平的、非暴力手段进行斗争。 (3)影响 ①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 尊心和自信心。 ②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 动的领导权。
签订会议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不对 象
针对战败国德国
同
无视中国正当要求,将德国在中
新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试题带答案(1)
一、选择题1.意大利作为德奥战前的盟友,在一战爆发后没有参加德奥集团,反而参加了协约国对原来的“盟友”作战,这最能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A.原因B.特征C.性质D.结果2.1921年苏俄政府开始实行的政策规定:“实行积食税,衣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在一定范图进行自由贸易。
”这一政策是:A.废除农奴制法令B.明治维新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新经济改策3.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认为,德国不可能长期忍受条约的压制与束缚,一旦恢复过来,它必然会摆脱条约对它的种种束缚。
“束缚”德国的条约是A.《凡尔赛条约》B.《国际联盟盟约》C.《九国公约》D.《北大西洋公约》4.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错误的是A.战前在欧洲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B.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C.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D.英国“光荣革命”是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5.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42%上升到77%,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欧洲第4位上升为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
苏联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A.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B.赫鲁晓夫的改革C.戈尔巴乔夫的改革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6.法国作家巴比斯的《战火》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
”该场面应发生在100多年前的()A.凡尔登战役B.莫斯科保卫战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诺曼底登陆战7.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1983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宣称:“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力量,而且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
”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日本寻求摆脱美国控制 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C.日本已经是经济大国 D.日美关系彻底破裂8.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先后结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他们结盟的目的是()A.维护世界和平B.维护欧洲和平C.维护本国和平D.维护自身利益9.“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使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到挫折。
2021年中考历史单元分类卷——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单元分类卷——世界历史第二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1.(2021•北京)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
学者蒙格指出,英国与俄国缔约的主要动机“是改变欧洲的力量对比,尤其要加上一个对付德国的砝码”。
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B.经济大危机的根本原因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D.“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2.(2021•烟台)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各大国都是带着各自的计划来到谈判桌前的,经过激烈的交锋和妥协让步,它们又不得不部分放弃自己的计划,接受这两次会议对世界新秩序的整体安排。
“这两次会议”()A.被英、法、美等大国所操纵B.维护了中国的主权与独立C.形成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D.为世界持久和平奠定基础3.(2021•烟台)马克思曾预言,觉悟的工人阶级会以某种方式夺取政权,然后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国家,将马克思的预言变成现实的是()A.法国大革命B.1861年改革C.巴黎公社D.十月革命4.(2021•烟台)1920年底,俄国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但没有收缩,却反而被加强,结果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为此,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A.新经济政策B.国家工业化C.农业集体化D.苏联模式5.(2021•临沂)如图是某一战役的部分信息,该战役的作战双方是()时间:1916年形式:阵地战别称:“绞肉机”“地狱”“屠场”A.法国军队与德国军队B.德国军队与俄国军队C.英法联军与德国军队D.英法联军与德奥联军6.(2021•临沂)苏维埃俄国于1921年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内容包括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这表明()A.苏维埃政府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B.社会主义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上相同D.社会主义建设策略具有灵活性7.(2021•潍坊)托尔斯泰对甘地说:您所研究的“消极反抗”问题,具有最高价值,不仅是对印度,而且是对于全人类。
新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试卷及答案(1)
一、选择题1.20世纪30年代,当有人质疑在五年计划的指导下,苏联却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利用美国的先进技术建成,会造成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时,斯大林表示:“以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这就是愚蠢之至”。
据此可知,苏联的工业化建设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重视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2.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B.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C.加速了农业的发展D.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3.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凡尔赛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A.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B.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C.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D.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4.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42%升到77%,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欧洲第4位上升为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
苏联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A.苏联的工业化建议B.农业集体化C.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5.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美国人的关注。
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人《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等。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新经济政策深得人心B.农业集体化推进C.工业化取得显著成效D.文学和艺术空前繁荣6.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场战役结束已经百年,被炸过的地表仍旧凹凸不平。
据统计,双方总共投射了至少2000万发炮弹,损失近百万人,因此这场战役有“绞肉机”、“地狱”之称。
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史实是A.来克星顿的枪声B.攻占巴士底狱C.凡尔登战役D.诺曼底登陆7.甘地在《印度自治》中说:“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
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
部编九下历史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过程;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和重要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和性质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学习,加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理解;运用图示法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及战争过程和结局;运用问题讨论法或辩论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结局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战争给垄断资本家带来巨额利润,但给交战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引导学生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分析和评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
法国郊外的华工墓地,100年来都在等待亲人的出现。
距离巴黎市中心200公里外的小村庄Ligny Thilloy,迎来了几个少见的中国面孔,他们最终停在了一处叫博朗库尔的公墓前。
50岁的程玲在丈夫和女儿的陪伴下来到这里,她被告知,这里就是爷爷毕粹德的安葬之处。
这是程玲努力了十年的结果,她一度对从未见面的爷爷一无所知。
后来才了解到,在上个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有14万中国劳工登陆欧洲、加入战事。
爷爷毕粹德也在其中,他最终死在了异乡,只有一块纪念章被带回了中国。
法国郊外的田间,站在毕粹德被翻译成“PI TSUI TE”的墓碑(如图)前,程玲成为了一战结束以后,第一个来到这里祭扫的中国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的?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公民毕粹德为何牺牲在欧洲战场?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新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试卷(附答案)(1)
一、选择题1.“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使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到挫折。
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
”以上材料是在谈论()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C.《辛丑条约》D.《中美联合公告》2.“阿芙乐尔”在俄文中的意思是“曙光”或“朝霞",在古罗马神话里,“阿芙乐尔”是司晨的女神,她唤醒人们,送走黑暗,迎来光明。
1917年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迎来的“光明”是A.第一国际成立B.二月革命的胜利C.巴黎公社革命D.十月革命胜利3.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B.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C.加速了农业的发展D.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4.苏德战争初期,德国的闪击战使苏联陷入不利局面。
但苏联每年制造出4万架飞机、3万辆坦克、12万门大炮和15万挺机枪,最终扭转劣势取得战争胜利。
这表明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B.苏联模式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C.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日益僵化,工农业生产比例失调D.苏联的改革解决了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5.有人评价俄国在经历一次重大变革后,便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历史的引领者”。
这里的“重大变革”指()A.彼得一世改革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C.二月革命D.十月革命6.历史是一面镜子。
“萨拉热窝事件”这面镜子给我们的正确启示是A.只要出于爱国目的就可以不择手段B.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C.只有暴力恐怖手段才能解决国家争端D.突发事件会给人类和平带来巨大威胁7.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42%升到77%,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欧洲第4位上升为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
知识记背:第3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知识记背】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目的:为了争夺更多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地2.概况:1882年,由德国(核心)、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0世纪初,英国(核心)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
3.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时间:1914~1918年。
2.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根因)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使冲突不断。
3.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4.性质: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5.影响:①对世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物质损失。
②对欧洲: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③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6.特点:战争时间长、涉及范围广、危害大、伤亡惨重二、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时间:1917年11月(俄历10月)。
2.背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概况: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
第二天,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4.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三、新经济政策1.时间:1921年实施。
2.背景:(1)连年战争导致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阻碍经济发展。
3.主要内容:①农业: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②商业: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③工业: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④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复习提纲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19世纪后半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为争夺世界霸权,他们之间矛盾不断,各国冲突也日益加剧。
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2)一战正式爆发: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史实:萨拉热窝事件发生一个月后,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
一战正式开始。
意大利原先属于同盟国阵营,后来加入协约国一方,说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利益至上”。
(3)一战主要战场:欧洲史实:一战主要战场在欧洲。
形成了东线、西线和南线三条战线。
后战争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
(4)一战中法德战场(西线)的残酷战役:凡尔登战役史实: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一场阵地战,德国惨遭失败。
因战役异常惨烈、死亡人数众多,凡尔登战役又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5)1917年一战形势史实:1917年4月,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对德宣战。
接着中国、巴西等国也宣布加入协约国一方。
而俄国因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6)一战结束:德国投降史实: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失败而结束。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一战规模空前:1914年—1918年,历史4年多。
参战国家30多个,约15亿人卷入战争(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死伤人数超过3000万。
使用了新式武器,如坦克、潜艇等。
(2)性质: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帝国主义战争。
(3)影响:①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②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③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觉醒。
(4)启示:珍爱和平,远离战争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也可以用来回答历史地位)②(对世界的影响)推动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如:“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国家发展的新出路。
最新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1.该会在帝国主义各国实力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建立了一战后列强在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如下史实中,与“该会”关系最密切的是A.《凡尔赛条约》签订B.国际联盟建立C.新经济政策实施D.《九国公约》签署2.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
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根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而建立B.无法根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C.建立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秩序D.顾及到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3.一战爆发后,意大利“见风使舵”对原盟友作战。
这最能说明“一战”的A.原因B.性质C.特点D.影响4.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B.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D.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5.苏德战争初期,德国的闪击战使苏联陷入不利局面。
但苏联每年制造出4万架飞机、3万辆坦克、12万门大炮和15万挺机枪,最终扭转劣势取得战争胜利。
这表明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B.苏联模式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C.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日益僵化,工农业生产比例失调D.苏联的改革解决了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6.“三巨头操控世界,德国成待宰羔羊,中国战胜却受害,学生掀起爱国潮。
”歌谣描述的会议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三级会议D.制宪会议7.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美国人的关注。
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人《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等。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新经济政策深得人心B.农业集体化推进C.工业化取得显著成效D.文学和艺术空前繁荣8.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场战役结束已经百年,被炸过的地表仍旧凹凸不平。
部编九下历史知识点归纳。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部编九下历史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本课旨在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同时,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一、两大军事集团: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形成了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了___。
实质上,这___都是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它们疯狂扩军备战,冲突不断,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一战爆发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具体原因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矛盾,而___热窝事件则是直接的导火线。
___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三、大战的爆发:___事件发生于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在___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
这一突发事件对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英、法随即参战,一战爆发。
同盟国与___交战,意大利参加___作战。
四、重大战役:欧洲战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
大战开始后形成的西、东、南三条战线中,以西线和东线为主,西线是关键。
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形容战争的残酷性。
五、大战的结束:一战结束的因素包括交战各国反战运动日益高涨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退出一战,以及美国对德宣战增强了协约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1917年4月,美国加入___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同盟国的失败宣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历时4年多,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15亿人口卷入战争,战争中使用了新式武器,如坦克、潜艇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参战各国共死伤3000多万人。
大战削弱了欧洲的力量,动摇了其优势地位,也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堂清配套学案(答案版)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背景(1)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
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
(2)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2.形成: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
3.影响: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知识点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4.战争爆发(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3)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5.战争扩大:德国支持奥匈帝国,俄、英、法等国也很快参战。
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知识点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6.主要战场: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形成了东线、西线和南线三条战线。
7.重要战役: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进行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损失近百万人,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8.范围扩大:战争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
1917年,美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一方的力量。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不久,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9.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战争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10.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11.影响(1)战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据统计,参战各国死伤人数高达3000多万。
(2)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3)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19世纪末,德国开始争夺海外殖民地,最主要的原因是(D)A.德国拥有的殖民地太少B.一战后德国领土被瓜分C.德、意、奥形成军事同盟D.德国工业化赶超英、法2.结盟是战争的序幕,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可知与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内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因此面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甘地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选项D符合题意;自取海水制盐、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与焚烧警察局,题干材料没有涉及,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A.彼得格勒起义时B.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
C.新经济政策实施时D.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后
5.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42%升到77%,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欧洲第4位上升为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苏联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
A.苏联的工业化建议B.农业集体化
3.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
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B.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
D.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4.1921年,苏俄农民在交了粮食税后,将自己家里的余粮拿到市场上出售。美国青年哈默来到了莫斯科,并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这些事发生于
22.有历史学家说:“威尔逊主义的成分太少,不足以安抚德国,克里孟梭的成分太少,不足以威慑德国;威尔逊的成分足以招人轻视,克列孟梭的成分又足以激发仇恨”。这反映了《凡尔赛条约》( )
A.稳定了战后世界秩序B.有利于各国均衡发展
C.存在不安定的因素D.彻底削弱了德国势力
23.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为维护民族利益制造了有名的萨拉热窝事件,但是我们对他的行为却持否定的态度,原因在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15.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美国对苏联的关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取得成效B.苏联工业化成就显著
A.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B.均有损中国主权
C.对战败国进行了掠夺D.都确立了新的国际秩序
12.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42%上升到77%,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欧洲第4位上升为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苏联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
A.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从国情出发,放弃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搞“直接过渡”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关系和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途径、新方法,故答案是B。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了争夺殖民地展开的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是一战的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B。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1919年,《凡尔赛条约》签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都由英、法、日等国瓜分,体现了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D符合题意;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和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虽然是《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但不能体现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这一内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A.苏维埃政府颁发《和平法令》B.苏维埃政府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苏俄全面实施新经济政策D.苏联推行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经济模式
20.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其具体表现不包括( )
A.印度民族大起义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B.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诞生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殖民统治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的相关知识,了解《凡尔赛条约》和巴黎和会的实质,结合排除法解答问题。
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B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A不符合题意;十月革命爆发时俄国是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C不符合题意;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是巴黎公社,D不符合题意。综上可排除ACD,故选择B。
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青年哈默能够在苏俄投资经商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废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的余粮收集制,实现粮食税,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发生在100年前,即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场面惨烈,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A项符合题意;莫斯科保卫战发生在1941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发生在1942年---1943年;1944年英美联军诺曼底登陆战。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0.B
C.农业集体化存在问题D.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6.《二战秘史》的结语中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下列事件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A.慕尼黑会议的召开
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17.《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内战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这场内战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其依据是( )
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绞肉机”、“地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描述的是凡尔登战役。1916年在西线爆发的凡尔登战役,双方伤亡70多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德军进攻被遏止,法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选项C符合题意;1775年4月,800名英军开赴波士顿西北郊搜查军火,在来克星顿与埋伏在那里的武装民兵交火,标志美国独立战争爆发,选项A不符合题意;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选项B不符合题意;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
A.消除了种族歧视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18.下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介绍,不正确的最
A.萨拉热窝事件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线B.这是一场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战争
C.美国的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D.交战双方是同盟国和协约国
19.哈默作为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还劝说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这个坚决反共的老头子,终于听从了哈默的建议,成了在苏俄经销福特汽车和拖拉机的唯一代理人。福特一开先例,其他的公司也一拥而上。哈默、福特之所以能在苏俄开设工厂,主要是因为()
A.自取海水制盐B.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
C.焚烧警察局Dபைடு நூலகம்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
8.俄国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布尔什维克党在斗争中起了领导作用
B.目的在于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C.工人阶级领导建立了全国性苏维埃政权
D.经历了和平到暴力的斗争过程
9.法国作家巴比斯的《战火》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该场面应发生在100多年前的( )
A.没能挽救民族危机
B.是被压迫民族获取解放的方式
C.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属于恐怖主义行为
D.与国家的外交政策不能保持一致
24.综合分析下列两幅图片能得出的认识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各国实力对比发生变化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拥有的殖民地均有所增长
C.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其拥有殖民地的多少
D.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在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党都起到了领导者的作用;B项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俄国的专制统治,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属于无产阶级革命.符合题意;C项十月革命后建立的并不是全国性苏维埃政权,而是经过长期的国内斗争才实现的;D项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都是暴利革命。C项符合题意,故选B。
A.凡尔登战役B.莫斯科保卫战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诺曼底登陆战
10.列宁在探索社会主议建设方面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主要体现在( )
A.实行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颁布苏联宪法
11.20世纪上半期召开的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产生了深远影响。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相似之处不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