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次课
第二章 中学课程
第二章中学课程第一节课程概述一、课程及其意义(一)课程的内涵——(常考)课程是指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课程”一词的来源:我国始见于唐宋期间;西方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
美国学者博比特在1918年出版的《课程》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
——选择题(二)课程的分类——(常考)1.从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来划分,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1)学科课程是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课程类型。
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是学科课程(2)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杜威是活动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2.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角度的划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必修课程一般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3.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的区分,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4.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划分,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5.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6.从课程的呈现方式来划分,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1)显性课程亦称公开课程、显在课程、正规课程,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2)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无形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出的课程。
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①观念性隐性课程:包括隐藏于显性课程之中的意识形态,学校的校风、学风,有关领导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知识观、教学风格、教学指导思想等②物质性隐性课程:学校建筑,教室的设置,校园环境等③制度性隐性课程:学校管理体制,班级管理方式等④心理性隐性课程:人际关系,师生特有的心态是行为方式等杜威将具体知识内容的学习相伴随的,对所学内容及学习本身养成了某种情感、态度的学习称为“附带学习”。
杜威的“附带学习”与克伯屈的“附学习”已涉及隐性课程的问题,而隐性课程一词是由杰克逊在1968年出版的《班级生活》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三)课程的意义(了解)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基本依据,是联系师生的纽带,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课程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手段的应用的依据、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二、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易考,学生中心理论,学科中心理论)(一)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又称儿童中心课程理论和活动课程理论,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
第二章课件-1矩阵及其运算 山东建筑大学
从 i 市到 j市没有单向航线
0 1 1 1
A
aij
1 0 1
0 1 0
0 0 1
0
0 0
1
4
2
3Hale Waihona Puke 4例2 n个变量 x1, x2,xn 与 m 个变量 y1, y2,, ym 之间的关系式
y1 a11x1 a12 x2 a1n xn
y2
a21x1
a22x2
a2n
(ⅱ) ( AB ) = ( A )B = A( B ), (其中为常数) ;
(ⅲ) A( B + C ) = AB + AC, (B+C)A=BA+CA.
(5) 对于单位矩阵E, 容易验证
E m Amn Amn , Amn E n Amn .
或简记为 EA = AE = A.
可见单位矩阵 E 在矩阵乘法中的作用类似于数 1.
( 注意: X T X x12 x22 xn2 是一阶方阵,也就是一个数,
而 XX T 是 n 阶方阵).
证 H T (E 2XX T )T E T 2( XX T )T E 2XX T H 所以 H 是对称矩阵. HH T H 2 ( E 2 XX T )2 E 4XX T 4( XX T )( XX T )
那么 A 称为反对称矩阵 . 反对称矩阵的特点是:其元素以主对角线为对称轴的对应元素绝对
值相等,符号相反,且主对角线上的各元素均为零。
25
例7 设列矩阵 X ( x1, x2 , xn )T 满足 XT X 1, E 为 n 阶单位矩阵,
H E 2XX T , 证明 H 是对称矩阵, 且 HH T E.
规定 矩阵 A 与 B 的乘积 是一个 m n 矩阵 C (cij )mn ,
2022年高中语文 第二章第1课知能优化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
【优化方案】2022年高中语文第二章第1课知能优化演练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两则消息,完成1~4题。
背了半个多世纪的“0”甩进了太平洋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许海峰百步穿杨居魁首曾国强力举千钧占鳌头本报洛杉矾29日专电特派记者孙杰报道今日上午11时10分,本届奥运会的第一个冠军诞生了。
中国选手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获得男子自选手枪的冠军。
这枚具有历史意义的金牌宣告中国奥运会零的纪录已被突破。
中午时分,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手把本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授予许海峰。
另一名中国选手王义夫获得铜牌564环,瑞典运动员斯卡纳克尔获银牌565环。
在今天52公斤级的举重比赛中,中国选手曾国强以235公斤抓举105公斤,挺举130公斤的总成绩获得冠军。
中国另一名选手周培顺获得52公斤级银牌,日本选手真锅和人获铜牌。
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枚金牌新华社洛杉矶1984年7月29日电记者高殿民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零的纪录”的局面在今天十一时十分北京时间30日凌晨二时十分被中国射击选手许海峰突破。
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获得男子自选手枪冠军,夺得了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
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陈先在许海峰获得金牌后,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说,这对中国运动员是极大的鼓舞。
这是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得到的第一枚金牌,实现了“零”的突破,在中国体育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他表示感谢运动员和教练作出的艰苦努力。
许海峰今年27岁,是安徽供销社的职员,他在获得金牌后对新华社记者说,这还不是他最好的成绩,只不过是正常发挥技术,他最好的成绩是583环。
他表示要不骄不躁,继续努力,争取今后取得更大成绩。
1.《人民日报》在发表这则新闻时,把标题写为“‘零’的突破”。
有什么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零”的突破》突出事件意义特别重大,标题简洁明了,有吸引力,很易引起读者的关注。
第二章第一节 减数分裂(上课课件)
5、DNA复制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 B ) A、 四分体时期 B、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C、 第二次分裂 D、初级精母细胞中 6、对一个四分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 ) A、共有两个着丝点 B、共有四个DNA分子 C、共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 D、共有四个染色体 7、下列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 B ) A、精原细胞 B、精细胞 C、受精卵细胞 D、初级卵母细胞
精子
(23 46条) 受精作用
受精卵 ?
46条) (92
有丝分裂 细胞分化
新个体
(46 92条)
母亲
(46条)
卵细胞
(23 46条)
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的概念
(课本P10)
对象: 时期: 特点: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原始生殖细胞→ →成熟生殖细胞
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结果: 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胞中
2、人体受精卵中的线粒体 ( B ) A、主要来自父方 B、主要来自母方 C、父母双方各占一半 D、无法确定 3、某生物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有染色体16 条,则该生物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D ) A、32 B、16 C、8 D、4
4、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不相同的是 ( C ) A、有纺锤体形成 B、有DNA复制 C、有同源染色体分离 D、有着丝点分裂为二
四、细胞分裂图像辨别 1.染色体数目的奇偶性 奇数: 减Ⅱ、 成熟的生殖细胞(配子) 偶数: 减Ⅰ、减Ⅱ、有丝分裂 2.有无同源染色体 无同源染色体:减Ⅱ、成熟的生殖细胞(配子)
减Ⅰ: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分离
有同源染色体: 有丝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分 离
减数第一次分裂与有丝分裂各时期比较: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复习课第一和二课时
超级记忆法-记忆 方法
TIP1:在使用场景记忆法时,我们可以多使用自己熟悉的场景(如日常自己的 卧 室、平时上课的教室等等),这样记忆起来更加轻松; TIP2:在场景中记忆时,可以适当采用一些顺序,比如上面例子中从上到下、 从 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记忆会比杂乱无序乱记效果更好。
1
3x
2 .
例4.比较下列各组中两个值的大小:
1 log6 7, log7 6; 2 log3 , log2 0.8.
例5.设 f x 4x a 2x1 b, 当x=2时,f(x)有最小值10.
求a,b的值。
解: f x 4 x a 2 x1 b 2 x 2 2a 2 x b 2 x a 2 b a 2
质 (3)a>1 时,a 越大越靠近 y 轴,0<a<1 时,a 越小越靠近 y 轴,
(4)在 R 上是增函数
(4)在 R 上是减函数
11.对数的定义:如果 ab N( a 0且a 1),那么数 b 就叫做以 a 为底 的 N 的对数,记作 log a N b ,其中 N 0,b R 1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若a≤0,则f(x)不存在最值。若a>0,由题
意可知,要取最小值,需 a 2 x a 4
此时,最小值为b a 2 b 16 10,b 26
综上:a=4,b=26
例6.设0<x<1,a>0且a≠1,比较 log a 1 x和log a 1 x
的大小。
解:
log
a
1
x
log
a
1
x
log
对数与对数函数
对数换底公式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下提能:第二章 第1节 课时1 反射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含解析
第二章第1节课时1 反射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课下提能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一个神经细胞只有一个树突B.根据神经元传递兴奋的方向,可分为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C.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但不能传导兴奋D.神经元的细胞核位于轴突中[解析]选B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个神经元一般有多个树突;能将兴奋从周围部位传向中枢部位的神经元叫传入神经元,将兴奋从中枢部位传向周围部位的神经元叫传出神经元,两者之间的神经元是中间神经元。
神经元不仅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还能传导兴奋。
神经元的细胞核位于细胞体中。
2.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导B.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C.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Na+外流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基础[解析]选C神经细胞兴奋时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
3.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下面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若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正确的是()[解析]选C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为静息电位,所以要测量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电流表的两个电极要分别接在神经纤维的膜外和膜内,且电流必定是从膜外流向膜内。
当电流表的两个电极均接在膜外或膜内时,由于两电极间无电位差存在,指针不偏转。
4.如图表示离体神经纤维上的生物电现象,关于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甲、丙两处表示未兴奋区域,乙处表示兴奋区域B.膜外电流的方向为甲→乙,丙→乙C.乙处产生的兴奋,能刺激甲、丙两处产生兴奋D.甲处膜外只存在阳离子,乙处膜外只存在阴离子[解析]选D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膜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表现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甲、丙两处膜外均为正电位,乙处膜外为负电位,甲、乙及乙、丙两处存在电位差,能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区域产生兴奋;甲、乙两处膜外均既存在阳离子,也存在阴离子,但甲处膜外阳离子较多,乙处膜外阴离子较多。
2021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一课时) 》公开课课件.ppt
练习1
春节期间,某旅行社为吸引市民组团去风景区旅 游,推出如下收费标准:如果人数不超过25人,人均 旅游费用为1000元;如果人数超过25人,每增加1人, 人均旅游费用降低20元,但人均旅游费用不得低于 700元。某单位组织员工去天水湾风景区旅游,共支 付给该旅行社旅游费用27000元,请问该单位这次共 有多少员工去旅游?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1/1/92021/1/92021/1/91/9/2021 8:41:51 P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1/1/92021/1/92021/1/9Jan-219-Jan-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1/92021/1/92021/1/9Saturday, January 09, 2021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1/1/92021/1/92021/1/92021/1/91/9/2021
2015年该区居民购置花苗费用约为__________________元;
n年后该区居民购置花苗费用约为__________________元;
增长率问题
设基数为a,平均增长率为x,则一次增长后的值为 二次增长后的值为
依次类推n次增长后的值为
a(1+x) a(1+x)2 a(1+x)n
设基数为a,平均降低率为x,则一次降低后的值为 二次降低后的值为
❖
THE EN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1/1/92021/1/92021/1/92021/1/9
谢谢观看
(1)若每盆增加1株,此时每盆花苗有(3+____)株, 平均单株盈利为(3-0.5×____)元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课《骨骼和肌肉》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课《骨骼和肌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骨骼和肌肉》这一课是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骨骼和肌肉的基本知识,包括骨骼的组成、骨骼的分类、肌肉的构成以及肌肉如何通过骨骼的运动来完成各种动作。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形象的插图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骨骼和肌肉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体运动系统的原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于人体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的知识进行联系,形成体系。
此外,学生对于生动有趣的活动和实验具有较高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骨骼和肌肉的基本知识,知道骨骼的组成、骨骼的分类、肌肉的构成以及肌肉如何通过骨骼的运动来完成各种动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人体运动系统的重要性,增强对身体健康的认识和关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骨骼的组成、骨骼的分类、肌肉的构成以及肌肉如何通过骨骼的运动来完成各种动作。
2.教学难点:骨骼和肌肉的相互关系,人体运动系统的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骨骼和肌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骨骼和肌肉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学习骨骼的组成、骨骼的分类、肌肉的构成以及肌肉如何通过骨骼的运动来完成各种动作。
3.课堂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骨骼和肌肉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原理。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二章第1课《植物的生长变化》 公开课课件
种子里面有什么
种皮
胚
这些种子的形状和大小有各种各样,但它们的结构基本相同。
胚里面又有什么?
小结:
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 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 一株植物。
知识回顾:
1、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 ) 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 2、有些植物可以用( )、( )、 ( )繁殖后代。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 )、 ( )、( )等各不相同。 4、种子都是由( )和( )组成的。 5、胚是由( )、胚轴、胚根和子叶等这些部 分组成。
刚出土时 茎的颜色
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 出的叶子有什么不同 其他发现
叶在茎上 怎样排列
对幼苗的观察记录2
茎的颜色 茎的粗细 茎的高度 叶子数量
叶子在植 株上的分 布有什么 特点?
我们的思考
1、凤仙花的养料来源于哪里? 2、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 在植株上交叉生长?
凤仙花的养料来源于哪里?
下节课的准工作
准备一些凤仙花或绿豆的种子。 一个透明水杯和一些纸巾。 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 的栽培方法。
2种植我们的植物
播种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 的好季节,现在就让我们开始学 习播种的方法。 (请阅读课本P4)
观察记录的方法
用文字、图画和照片的方式写进 观察日记
什么是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的叶片里,有一种叫叶绿体的物 质。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 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 放出氧气的作用过程。这一过程叫“光合 作用”。
5茎越长越高
茎的观察记录
刚出 土时 一周 以后 两周 以后 三周 以后 四周 以后
茎的颜色
第二章、中学课程
第二章中学课程第一节课程概述一、概述在西方课程作为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见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
课程定义: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二、课程的类型1.组织方式来划分: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分科课程又叫学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形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综合课程是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
活动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是为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代表人物是杜威。
活动课程的特点:1.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来设计课程;2.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3.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
2.学习要求来划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3.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划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及校本课程4.呈现方式来划分: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亦指公开课程,主要特征是计划性,这是区分显性和隐性课程的主要标志。
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
三、课程理论流派1.学科中心课程论:最早出现、影响最广。
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和布鲁纳都是代表人物。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基本观点: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科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
2.活动中心课程论:又叫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及其学生克伯屈。
3.社会中心课程论:主张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的理论四、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学生、社会及学科特征第二节课程组织一.课程内容(课程的文本)课程内容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教科书)1.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
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学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3 电势差(第一次课)
C.两粒子经过b点是有相同的动能; a
c
D.甲粒子经过c点时的电势能小于
d
乙粒子经过d点时的电势能。
b
作业
1、完成课本P22第1、3题。 2、课后思维拓展题:
(1)对比电势与电势差 (2)总结静电力做功的求解方法
AB
C
4.如图所示,在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已知a、 b零点在同一等势面上,c、d两点在同一等势面上, 取过a、b两点的等势面电势为零。甲乙两个粒子经 过a点时动能相同,甲粒子的运动轨迹为acb,乙粒 子的运动轨迹为adb,由此可以判断(BCD)。
A.甲粒子经过c点时与乙粒子经过d点时动能相等;
B.甲乙两粒子带异种ຫໍສະໝຸດ 荷;课堂反馈1.对UAB=1 V的正确理解是( ) A.从A到B移动q C的正电荷,静电力做功1 J B.从A到B移动1 C的正电荷,静电力做功1 J C.从B到A移动1 C的正电荷,静电力做功1 J D.从A到B移动1 C的正电荷,静电力做功-1 J
2.如图所示, A、B两点间电势差UA B为20 V, 电荷量q=-2×10-9 C,按图中路径由A点移 动至B点,静电力做的功是多少?
2、电场中A、B两点的电势是 A=800 V, B= -200 V,把电荷q= -1.5×10-8C由A点
移到B点,电场力做了多少功?电势能是增
加还是减少,增加或者减少多少?
WAB= -1.5×10-5 J
电势能增加,增加1.5×10-5J
讨论与交流
1、UAB由什么决定?跟WAB、q有关吗? 由电场本身的因素决定
与WAB、q无关
2、WAB跟q、UAB有关吗?
跟q、UAB都有关
典型例题
3、在匀强电场中把2.0×10-9C的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 静电力做功4×10-7J.再把这个电荷从B点移到C点, 静电力做功-6.0×10-7J.求: (1)A、B、C三点中哪点电势最高?哪点电势最低? (2)A、B间,B、C间,A、C间的电势差各是多大? (3)把-1.5×10-9C的电荷从A点移到C,静电力做多 少功? (4)根据以上所得结果,定性画出电场分布的示意图, 标出A.B.C.三点可能的位置。
2021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章第1课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是湘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声音》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先启后的作用。
学生通过第一课《听听声音》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咱们周围充满着各类不同的声音,咱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但不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本课在第一课的基础上来研究、探索“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为后面《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控制声音》等课的探讨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一课由两个活动“观察发声的物体”和“自制小乐器”两部份组成。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研究时就要比较一下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从中探讨发声物体的一路特征。
这两个活动是发展学生关于“声音的产生”的科学概念的一系列有结构的探讨活动,目的不仅是探讨声音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和描述发声体的状态,在大量的科学事实的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建构“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科学概念。
二、[学生分析]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这个问题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因为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不同的信息渠道取得了一些声音的知识。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一是由外力的作用,但这不是主要原因,有外力不必然能产生声音(如拉橡皮筋就不能发作声音),更主要的是物体必需发生振动。
通过课前了解,咱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孩子们以为是物体敲打、碰撞、摩擦等原因产生了声音,这是他们对声音的最初熟悉。
这些学生的熟悉和理解仅仅停留在声音是由敲、拍、拨……等外力作用下产生的,而并未真正关注物体本身的转变,即振动。
对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这个概念,即便有学生讲作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际上他们的熟悉也是很模糊的。
在探讨声音产生的观察实验中,学生关注的往往是动作的本身,而不是发声物体的转变,特别是物体之间摩擦也能听到声音,学生很难看到物体是不是发生了振动,因此很难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抽象。
三、[设计理念]通过对以上的分析与思考,咱们以为本课的教学应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展开观察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从相同现象的观察中进行抽象和归纳,实现熟悉上的跨越。
电大 幼儿园课程论 第二章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
发展者:惠勒(英),圆环型的目标模式(强调目标与评价之间的关系)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目标与评价完全结合在一起)
关于泰勒
对目标模式加以进一步的改善,并使之系统化形成目标模式的经 典形态的当属美国当代最负盛名的课程理论家和评价专家泰勒 (R.W. Tyler)。促使泰勒去建构一个完整的课程开发目标模式 的契机,乃是自1934年至1942年间,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协会 (Progressive Educational Association)在俄亥俄州立大学 (Ohio State University )发起的“8年研究”(the Eight Year Study)。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改革实验计划,泰勒是这 一课程计划中课程评价的主持人。正是在对“8年研究”的经验 总结基础上,泰勒提出了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其基本原 理囊括于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一书中,它是被 公认的课程开发目标模式经典性形态形成的标志。
一、目标模式
(一)目标模式的发展
泰勒提出,编制课程者需回答四个问题:p64。
泰勒的直线型的目标模式:
确定目标
选择内容
组织实施
课程评价
泰勒原理:课程编制必须回答的四个问题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一、目标模式
(二)目标模式的特点及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
不足:p66-67 1、简化为科学的活动;忽视学生主体性、自主性。 2、先决定目的、后决定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顾客:购买 个人客户 或者关注 • 3、消费者:使用或者有意向使用,个人或
组织,最终使用者,不一定是购买者
• 4、购买者:具体购买或者有意向购买,或
是对购买决策有直接营销的人或组织,不一定 是消费者。
客户的类型
• 一、个人客户 • B2C
• 二、组织客户 • B2B
定位最好的客户
• 一、谁是我们最好的客户
客户定位
导入
• 1、李嘉诚的推销
• 2、王强的客户开发工作 问:二者的聚焦小额玩家
1、重构组织结构 2、打造哈拉斯品牌 3、提供优质服务 4、奖励客户的忠诚 5、开发关系营销机会
谁是我们真正的客户
• 一、客户的概念
• 1、客户: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购买或使用
企业的产品与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 二、如何定位核心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