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小学二年级数学厘米、毫米单位的换算教案学习专用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单位名称换算教案

二年级数学单位名称换算教案

二年级数学单位名称换算教案教案标题:二年级数学单位名称换算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不同数学单位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单位名称进行换算。

2. 学生能够将已知的数值转换为不同单位的表示方式。

3.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单位换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及内容:1. 导入(5分钟)- 引入单位的概念:请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单位,如厘米、千克等,并问学生这些单位的作用是什么。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进行单位换算?单位换算有什么实际应用场景?2. 概念讲解(10分钟)- 介绍不同单位的名称:公分、公里、毫升、升等。

- 解释不同单位之间的关系:1公里=1000米、1米=100公分、1升=1000毫升等。

-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将一个已知数值转换为不同单位的表示方式。

3. 练习与巩固(15分钟)-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要求将给定的数值转换为不同的单位表示。

例如:将2000毫升转换为升,将20千克转换为克等。

- 观察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纠正错误,解释正确答案的推导过程。

4. 拓展应用(10分钟)- 扩大应用范围: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换算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单位换算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把1000毫升的水倒入一个容积为1升的杯子里,杯子里的水还有多少空间?5. 总结与展望(5分钟)- 请学生回顾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并自己总结关键的换算规律和步骤。

- 展望下节课的内容:下节课将学习更复杂的单位换算,如时间单位和货币单位的换算。

教学资源与评估:1. 练习题:提供一些练习题,包括基本的单位换算和实际应用问题。

2. 手段: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等。

教学反思:在设计本节课时,我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通过引入实际应用和给予练习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单位换算的概念和方法。

同时,通过拓展应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思考问题,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长度单位》3-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长度单位》3-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长度单位》3-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常用长度单位:厘米、毫米。

2.能正确使用厘米、毫米进行长度单位换算。

3.能够独立操作尺子、直尺等测量长度工具进行实际测量。

二、教学内容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毫米。

2.厘米和毫米互相转换。

3.使用尺子、直尺等工具进行长度测量。

三、教学重点1.认识厘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2.熟练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

3.掌握长度单位换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出示不同长度的线段,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讨论线段之间的长度关系,引出厘米和毫米的概念。

2. 学习新知识1.讲解厘米和毫米的定义以及互相转换的方法。

2.示范使用尺子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并让学生模仿。

3.给学生练习换算厘米和毫米的题目。

3. 拓展活动1.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用尺子测量教室中不同物品的长度,并汇总报告结果。

2.室外实践:带领学生到操场测量跑道的长度,让学生在实际中感受长度单位的应用。

4. 总结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长度单位的重要性,以及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完成教室长度测量练习。

2.完成厘米和毫米换算练习题。

3.制作一份小册子,记录家中不同物品的长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陃物品进行长度测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避免仅仅停留在机械性的操作上。

在后续教学中,要注重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长度单位》3-人教版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长度单位的知识。

简单的单位换算(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简单的单位换算(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简单的单位换算(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单位及数据大小的认识,能正确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换算: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

2. 质量单位换算:克、千克的认识及换算。

3. 面积单位换算: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认识及换算。

4. 体积单位换算: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的认识及换算。

5. 时间单位换算:秒、分钟、小时的认识及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单位的换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换算方法进行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单位换算表。

2. 学具:学生自备计算器、草稿纸、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长度、质量、面积、体积、时间等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单位换算的必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单位的换算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换算过程。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换算: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 质量单位换算:1千克=1000克。

3. 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4. 体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小学生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的教案2

小学生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的教案2

小学生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的教案2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的差别并掌握相应的换算方法。

2.增强学生的度量意识和快速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毫米、厘米、分米的区别和计量方法,并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起从小到大的计量意识和思维模式,并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组不同长度的物品,引导学生讨论和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并逐步引出度量单位的概念。

为学生明确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的单位关系,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校园中常见的物品,如桌椅、黑板等,让学生用手指估算它们的长度,并逐步引出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2.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计量例子,如:-一间教室的长、宽、高-一张A4纸的长宽-一支笔的长度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了解和转换毫米、厘米、分米三种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并学习相应的换算方法。

3.计算练习(20分钟)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计算练习题,如:-长度为12厘米的小木棍,折成长度分别为4分米、2分米、5毫米的几段,请将火柴棍折成几段,每段多少个?-一张纸的长宽分别为29.7毫米和21毫米,请问纸的长宽转换为分米后是多少?4.课堂综合练习(10分钟)为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在教学结束前进行一次综合练习,如:-小明用厘米尺测量课桌的长为90厘米,宽为60厘米,高为75厘米。

请问课桌每一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毫米?-长75毫米、宽45毫米、高20毫米的盒子里可以装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通过此项课堂综合练习,能够有效的检验学生对于本学段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效果检验教师在课后可以通过举办有奖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之外进行自我检验。

同时,老师也可以采用小组互评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将小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找出优良的学习方法与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单位换算教案

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单位换算教案

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单位换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概念,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2.学会运用换算关系进行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单位换算;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标尺、白板、计算器等;2.学具准备:100厘米长的标尺、米尺、练习册。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点播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尺寸单位的场景,如测量书本的长度、宽度等,引发学生思考;2.引导学生讨论尺寸单位的不同,是否有办法进行换算。

第二步:引入新知识(10分钟)1.展示课件上关于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定义和符号;2.通过示意图,介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3.让学生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是基于10的原则。

第三步:实际操作(15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两人,并发放一把100厘米的标尺;2.让学生在标尺上找到1米、10分米、100厘米和1000毫米这四个位置,并进行勾画;3.要求学生用标尺测量几个特定长度,如一本书的长度是多少厘米等;4.让学生用标尺测量教室的长度,并转换为米和分米;5.提供练习册,让学生练习使用标尺进行单位换算的题目。

第四步:巩固练习(20分钟)1.在白板上出示一些换算题目,让学生上台回答;2.学生分组进行竞赛,回答老师提出的换算问题;3.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小练习,并互相订正、讨论。

第五步:拓展应用(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场景,如量体重、量面积等,如何使用米、分米、厘米和毫米进行单位换算;2.让学生找出一些实际问题,设计不同的单位换算题目;3.在课堂上进行学生问题的分享与讨论。

四、课堂总结(5分钟)1.复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2.学生回答教学目标中的提问;3.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2.在家中进行实际测量,尝试将测量结果用不同的单位进行换算;3.思考实际问题并设计相关的单位换算题目。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厘米、毫米单位的换算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厘米、毫米单位的换算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厘米、毫米单位的换算1. 知识点概述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长度单位的学习是非常基础的一部分,其中最基础的就是“厘米”和“毫米”的换算。

掌握长度单位的基础概念,对后续学习乃至生活中的测量都非常重要。

本篇教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厘米和毫米的基本概念及换算方法2.相关例题和练习3.思维拓展和延伸练习2. 厘米和毫米的基本概念及换算方法2.1 厘米和毫米的基本概念厘米和毫米都是表示长度的单位,它们都是标准国际单位制中的长度单位。

其中:•厘米是指长度为1/100米的单位,用符号cm表示;•毫米是指长度为1/1000米的单位,用符号mm表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使用厘米和毫米进行物体的测量,比如测量身高、距离等等。

2.2 厘米和毫米的换算方法由于厘米和毫米都是长度单位,所以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换算。

具体换算方法如下:•1厘米 = 10毫米•1毫米 = 0.1厘米因此,如果我们需要将一个长度以厘米为单位的数值转换成以毫米为单位的数值,可以先将这个数值乘以10,得到的结果就是以毫米为单位的数值。

例如:•23cm = 23 x 10mm = 230mm• 5.6cm = 5.6 x 10mm = 56mm同样地,如果我们需要将一个长度以毫米为单位的数值转换成以厘米为单位的数值,可以先将这个数值除以10,得到的结果就是以厘米为单位的数值。

例如:•800mm = 800 ÷ 10cm = 80cm•354mm = 354 ÷ 10cm = 35.4cm3. 相关例题和练习3.1 例题例题1:将5cm转换成毫米。

解:5cm = 5 x 10mm = 50mm。

例题2:将420mm转换成厘米。

解:420mm = 420 ÷ 10cm = 42cm。

3.2 练习题1.将2.5cm转换成毫米。

2.将864mm转换成厘米。

3.一条线段的长度为36mm,将它表示成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单位厘米》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单位厘米》人教版
(5)小组讨论: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单位厘米》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文章4:《厘米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本文详细介绍了各种厘米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如尺子、卷尺、测量仪等。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提高测量精度。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课后,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方面1:长度单位家族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了解除了厘米之外的其他长度单位,如米、分米、毫米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答案:
A.一支铅笔(15厘米)小于一本书(20厘米)。
B.一张桌子(80厘米)大于一根绳子(150厘米)。
C.一支铅笔(15厘米)小于一支尺子(30厘米)。
D.一本书(20厘米)大于一支铅笔(15厘米)。
5.小明有一根绳子,长度为120厘米。他想把它剪成两段,每段长度相等。请帮小明计算每段绳子ຫໍສະໝຸດ 长度。D.一条绳子的长度。
答案:
A.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5厘米。
B.一本书的长度约为20厘米。
C.一张桌子的长度约为80厘米。
D.一条绳子的长度约为150厘米。
4.请比较下列物体长度的大小。
A.一支铅笔和一本书的长度。
B.一张桌子和一根绳子的长度。
C.一支铅笔和一支尺子的长度。
D.一本书和一支铅笔的长度。
4.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厘米换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厘米换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厘米换算厘米换算一、教学目标1.了解厘米的基本概念及其符号。

2.掌握厘米与米、分米的换算。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厘米的概念和含义。

2.掌握厘米、米、分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难点1.厘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2.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方法。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

2.互动讨论。

3.小组合作。

五、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拿出一张纸片,告诉学生这是一张标准的A4纸,问:如果我要把这个纸割成10份,每份应该有多长?孩子们会有不同的答案,有的说剪成10等份,每份就是A4高度的十分之一。

这时候老师可以告诉孩子们这个等份就是10厘米。

2.授课(1)让孩子们把两个手掌张开,告诉他们手指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

让孩子们比较1米和1厘米的长度,了解厘米与米的换算关系,以及1厘米等于0.01米。

请孩子们注意一下,厘米的符号是“cm”。

(2)通过实物练习,让孩子们认识分米的长度,再引出分米、厘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请孩子们注意一下,分米的符号是“dm”。

(3)通过生活实例,让孩子们掌握厘米与米、分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例如:书包的高度是90厘米,等于多少米?答案是0.9米。

(4)提供练习题,充分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1.30 cm=_____ m ______ dm;2. 5.4dm=______mm。

3.小组合作让孩子们自由分组,并带回一个物品,要求这个物品的长度不超过20厘米。

然后请孩子们用长度的三种单位来记录这个物品的长度。

老师可以让孩子们交换物品,并以不同的长度单位记录下来,再通过讨论来比较不同的记录方式。

4.实践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厘米、分米、米的长度单位很常见,教师可以通过训练来帮助孩子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例如:在超市购物时估算商品的重量,或在测量房间大小时使用长度单位进行计算。

六、作业布置1.复习新学知识,熟记厘米、分米、米的换算关系。

2.生活中观察,尽可能多地列举出不同的物品,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记录它们的长度。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厘米、毫米单位的换算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厘米、毫米单位的换算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厘米、毫米单位的换算教学目标1.了解厘米和毫米的定义和转化关系2.熟练掌握厘米、毫米单位的换算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教学内容知识点1:厘米和毫米的定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和毫米。

两者的定义如下:•厘米:中国国际标准符号为 cm,是长度单位,相当于0.01米(即10 毫米),在计量学上属于公制单位。

•毫米:中国国际标准符号为 mm,是长度单位,相当于0.001米(即1/10 厘米),在计量学上属于公制单位。

知识点2:厘米、毫米单位的换算厘米和毫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进行单位间的相互转换。

下面介绍一下厘米和毫米的换算方法。

•单位换算公式:1 厘米 = 10 毫米,即用一个厘米等于十个毫米。

例如:•12 厘米 = 12 × 10 = 120 毫米•120 毫米 = 120 ÷ 10 = 12 厘米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换算时,应该尽可能使用较大的单位。

知识点3:运用厘米、毫米单位进行长度问题的计算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使用单位为厘米或毫米的长度数值进行计算。

此时,我们需要熟练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确定所需单位,并进行计算。

例如:•张三家的房间长 2.5 米,宽 2 米,面积约为多少平方厘米?答:房间长 2.5 米 = 250 厘米,宽 2 米 = 200 厘米,面积为 250 × 200 = 50,000 平方厘米。

•蓝球跳到地面上的高度是 180 毫米,相当于多少厘米?答:蓝球跳到地面上的高度是 180 ÷ 10 = 18 厘米。

教学方法1.讲解:先讲解知识点,并配以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2.操作练习:通过白板讲解、板书讲解、实物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通过实际操作练习加深印象。

3.课堂互动:针对一些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设置小组讨论和答题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育资料】厘米、毫米单位的换算学习精品

【教育资料】厘米、毫米单位的换算学习精品

厘米、毫米单位的换算◆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厘米、毫米单位的换算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厘米、毫米单位的换算教学内容P30-31 长度单位的换算教学目标1、探索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换算;2、培养目测与估计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探索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直尺、米尺、课后延伸的表格、7厘米或20厘米长的纸条。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并让学生比画单位的长度。

米 m分米 dm厘米 cm毫米 mm2、你知道这些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填空:1米=()分米10厘米=()分米1厘米=()毫米二、探索方法1、教学例题(每个学生准备一根纸条:长7厘米或2分米)学生用直尺量一量纸条的长度并汇报,教师板书:7厘米 70毫米20厘米 2分米7厘米 2分米(1)7厘米与70毫米的纸条,哪个长,为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重点讲解方法之一:因为1厘米=10毫米,7厘米有7个10毫米,也就是70毫米,所以7厘米=70毫米。

(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2)20厘米和2分米,哪个长,为什么?学生讨论,并小结:因为10厘米=1分米,20厘米有2个1分米,也就是2分米,所以20厘米=2分米。

(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3)7厘米和2分米,哪个长?能不能直接比,怎么办?引导学生讨论,2分米=20厘米,7厘米小于20厘米,所以7厘米小于2分米。

(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并小结:两个数量的单位不同,不能直接比时,通常把他们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2、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单位间的换算。

(出示课题)3、巩固练习,完成P30两个例题。

问题出示后,学生直接汇报答案,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课堂练习1、想想做做1学生按要求先用厘米作单位测量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并用毫米作单位,说出图形中各边的长度。

汇报时,引导学生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点。

小学二年级厘米教案

小学二年级厘米教案

小学二年级厘米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掌握厘米的量度方法,掌握厘米的含义。

2.能够通过实践和练习,灵活运用厘米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厘米的含义,能够准确使用厘米测量长度,掌握厘米的量度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厘米的转换方法,能够应用厘米进行测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入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厘米吗?我们平时用的尺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在度量长度时,怎么使用尺子进行度量呢?2.老师出示一个十厘米的尺子,让学生数量一下它有多长。

3.引导学生思考尺子的使用方法,这是因为尺子的长度是以厘米为单位进行划分的。

并且说明一下我们平时量过的东西,都是使用厘米进行测量的。

从而让学生理解厘米的含义。

二、讲解1.掌握厘米的量度方法:让学生观察厘米线并告诉他们,它的每一厘米的长度都相等,然后通过示范的方式,让学生找到厘米线,并且要注意一定要用眼睛接触线,才能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2.应用厘米进行测量:让学生通过举例的方式观察和测量,例如测量校园草坪的长度和宽度等,然后将这些数据进行记录,以便后续进行计算。

三、练习1.小组练习: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兴趣选择一个室内物品,比如长椅、桌子、书柜等,然后使用厘米尺测量其长度、宽度、高度等数据,并将数据进行记录在纸上,然后分别与其它同桌进行交流,并比较测量的数据和差异之处,以此来增进小组之间的合作和友谊。

2.个人练习: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尝试进行测量,例如测量自己的身高、书包的长度等,然后将这些数据进行记录,以便以后进行对比和学习。

四、总结1.让学生通过举例的方式巩固学习的内容,例如展示出在房间里物品的长宽高等数据,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厘米测量长度的方法。

2.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练习的记录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即学生是否能够应用厘米进行测量,并且是否准确无误。

五、作业1.让学生回家去练习和测量家里的物品,然后记录下来,明天带到学校来和同学分享,并与老师讨论。

2.老师还可以通过随堂测试和小测验来检查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厘米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方式。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厘米、毫米单位的换算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厘米、毫米单位的换算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单元:数的认识主题:厘米、毫米单位的换算教学目标1.了解厘米、毫米的概念;2.学习厘米和毫米的相互转换;3.能够在生活实践中熟练运用。

教学重点1.了解厘米、毫米的概念;2.学习厘米和毫米的相互转换。

教学难点1.厘米、毫米的相互转换。

教学过程1.温故知新: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单位,如米、千米、里等,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

2.引入新知:使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厘米和毫米的长短,并解释每一个单位的概念。

3.让学生自己测量几个物品的长度,并用尺规范记录下来,让他们发现这些长度可以用厘米和毫米表示,引导他们认识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4.跟随课件中的实例,教授厘米和毫米的相互转化,并通过练习和游戏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5.讲解厘米、毫米在生活中的使用场景,并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合理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计算。

6.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集体或个性化评价。

实践应用让学生完成以下活动,以应用所学内容:1.给定一个长度,让学生用厘米和毫米表达其长度,并相互转换。

2.在班级中寻找不同长度的物品进行测量,记录下其长度并用厘米和毫米表示。

3.让学生观察实际应用中长度的单位,从中找到使用厘米和毫米的场景,并记录下来。

4.设计游戏或小测验,测试学生对于厘米和毫米的掌握情况。

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厘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概念,而且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长度的转换,并理解了厘米和毫米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场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依靠传统的讲授和演示,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具和生动有趣的故事情景等方式,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后期,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以便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水平进行更为适当的辅导和提高。

了解厘米,毫米等单位知识的教案设计

了解厘米,毫米等单位知识的教案设计

了解厘米,毫米等单位知识的教案设计毫米等单位知识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的概念和换算。

2.能够正确使用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进行单位转换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的概念。

2.理解并能够运用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1.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你们平时都用过哪些长度单位?2)都有什么场合需要用到长度测量?3)你们知道哪些长度单位之间可以进行换算?4)你们知道长度单位的国际制标准吗?2. 试题解析1)一辆汽车的轮胎直径为70cm,求轮胎半径的大小。

答案:35cm2)一个小学生的身高为130厘米,换算成米是多少?答案:1.3米3)一张标准A4纸的尺寸为21cm*29.7cm,用毫米表示是多少?答案:210mm*297mm4)在厘米尺上,两点之间的长度为8cm,换算成毫米是多少?答案:80mm3. 实践操作1)分组让学生使用光尺、尺子、钢尺、卷尺等进行长度测量,并记录测量值。

2)让学生根据自己测量的数据,计算出来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的值,并进行换算。

4. 课堂小1)确认学生是否理解并掌握了教学重点和难点;2)回答学生在本课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解答疑惑。

3)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1.教学影片2.白板、荧光笔3.尺子、光尺、钢尺、卷尺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参与度和成果。

2.通过试卷测试分析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面谈学生听课感受和意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

计量单位的运算小学数学教学教案

计量单位的运算小学数学教学教案

计量单位的运算小学数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如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

2. 培养学生进行单位换算的能力,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长度单位的认识与换算1. 认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

2. 学习长度单位的换算: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第二课时:面积单位的认识与换算1. 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 学习面积单位的换算: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第三课时:体积单位的认识与换算1. 认识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 学习体积单位的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第四课时:重量单位的认识与换算1. 认识重量单位:吨、千克、克。

2. 学习重量单位的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三、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认识各种计量单位。

3. 讲解并示范各种计量单位的换算方法。

4.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单位换算。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2. 收集生活中的计量单位,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活动成果,评价学生在计量单位运算方面的掌握程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其他的计量单位,如时间、温度、速度等。

2. 组织学生进行计量单位的主题探究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八、教学资源1. 课件、实物、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二年级下册数学课教案

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二年级下册数学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课教学大纲中,涉及到了部分长度单位的掌握,包括:厘米、分米、米以及数学工具长度的测量等。

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长度单位的掌握和数学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是起到一定作用的,教师必须做到严格掌握这个知识点,全面掌握长度单位的掌握及测量的方法,把正确的理论知识传给学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而对于学生而言,学生们应该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动手实践,通过实践提高大家的理论知识,将所学习到的知识点巩固深化,最终取得优秀的成绩。

在学习长度单位的基础上,学生们应明确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毫米”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分米”为10个“毫米”、“厘米”为100个“毫米”以及“米”为1000个“毫米”。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应注重实际应用并以此来巩固所学内容。

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些使用长度单位的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活动中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测量书包、椅子等物品的长度,桌子、黑板的周长。

让学生来进行猜测和测量, 通过自己的实践提高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点。

同时,学生还可以尝试使用刻度尺等工具来实现长度的测量,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同时更好的发掘学生的潜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刻保持学习的动力十分重要。

鼓励学生多去动手实践所学知识,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自如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如果必要,教师需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监督孩子的学习进度,及时纠正和补充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掌握长度单位是数学学科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教师应通过在教学中注重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点,鼓励学生不断努力,发挥自己的潜力,积极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最终实现成绩的优异。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厘米、毫米单位的换算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厘米、毫米单位的换算
7厘米 70毫米
20厘米 2分米
7厘米 2分米
(1)7厘米与70毫米的纸条,哪个长,为什么?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重点讲解方法之一:因为1厘米=10毫米,7厘米有7个10毫米,也就是70毫米,所以7厘米=70毫米。(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2)20厘米和2分米,哪个长,为什么?
学生讨论,并小结:因为10厘米=1分米,20厘米有2个1分米,也就是2分米,所以20厘米=2分米。(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厘米、毫目标
1、探索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换算;
2、培养目测与估计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探索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直尺、米尺、课后延伸的表格、7厘米或20厘米长的纸条。
学生汇报时,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并小结:当单位不同时,我们通常怎样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单位不同时,通常可以把它们化成一致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4、完成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再让学生合作测量自己的手掌宽度以及步长,汇报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单位进行描述。
教师小结:手掌的宽度、步长都是我们的身体尺,了解了自己的身体尺,有利于我们进行估计和测量。
(3)7厘米和2分米,哪个长?
能不能直接比,怎么办?
引导学生讨论,2分米=20厘米,7厘米小于20厘米,所以7厘米小于2分米。(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并小结:两个数量的单位不同,不能直接比时,通常把他们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2、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单位间的换算。(出示课题)
3、巩固练习,完成P30两个例题。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5、想想做做4

小学二年级下册《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教案

三、分米、厘米、毫米,克的认识
第一课时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1、学生知道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

2、知道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测量。

教学重点:让学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教学难点:让学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教学准备:尺子、硬币、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1米大概有多长?
2、出示米尺,问:我们可以用这根米尺干什么?
3、你能用它来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的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米
以外的其它长度单位。

揭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厘米先介绍1厘米,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2厘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举例说明什么物体大约1厘米。

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

试一试
2、认识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1分米等于10厘米,2分米等于几厘米?3分米呢?1米是铄多少分米?1米又是多少厘米?
3、认识毫米1厘米中间有几个这样的小格?每小格的长就是1毫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1厘米等于几毫米?2厘米呢?量很短或很薄的物体就要用毫米做单位。

量一量硬币的厚度。

三、巩固练习
1、量一量练一练1、
2、3
2、4、5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厘米、毫米单位的换算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厘米、毫米单位的换算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厘米、毫米单位的换算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章“长度”第一节“认识厘米和毫米”中“厘米和毫米的认识”,“单位之间的换算”部分,需要学生掌握厘米和毫米的定义,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单位换算方法。

教学目标:1. 了解厘米和毫米的定义,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能运用数学知识,将不同单位的长度数值互相转换。

3. 发挥探究、动手实践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综合运用单位换算方法。

教学重点:1. 熟练掌握厘米和毫米的概念,能正确使用它们表示长度。

2.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厘米和毫米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厘米、毫米的换算方法及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中,如何快速、准确地处理单位换算的问题。

教学准备:黑板、彩色粉笔、图表、计量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利用图表或计量器,引导学生感知长、宽、高等长度的含义,引导学生言辞、肢体活动形式表达它们。

2. 提问:你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明天我们要学习哪些长度单位?3. 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用手指或铅笔来表示长度,但是使用不同的单位可能会导致计算错误。

二、讲解新知(10分钟)1. 认识厘米和毫米:教师出示厘米尺和毫米尺,要求学生用手指或铅笔比较,感知两者之间的差异,引导学生了解厘米和毫米的概念。

2. 厘米和毫米的换算:(1)讨论:有哪些物品需要用到厘米、毫米计量?让学生举例。

(2)出示图表,导入理解“1厘米等于10毫米”。

(3)引导学生进行单项转换练习,并将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3. 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厘米和毫米的关系,引导学生使用口诀(1厘米=10毫米)来记忆和快速计算厘米和毫米的转换方法。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练习厘米和毫米的读法和写法,巩固认识。

2. 练习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转换方法。

(1)进行数值转换,如:请将545毫米转换为厘米;请将36厘米转换为毫米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数学厘米、毫米单位的换算教案
教学目标
1、探索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换算;
2、培养目测与估计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探索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直尺、米尺、课后延伸的表格、7厘米或20厘米长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并让学生比画单位的长度。

米 m
分米 dm
厘米 cm
毫米 mm
2、你知道这些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填空:
1米=()分米
10厘米=()分米
1厘米=()毫米
二、探索方法
1、教学例题
(每个学生准备一根纸条:长7厘米或2分米)
学生用直尺量一量纸条的长度并汇报,教师板书:
7厘米 70毫米
20厘米 2分米
7厘米 2分米
(1)7厘米与70毫米的纸条,哪个长,为什么?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重点讲解方法之一:因为1厘米=10毫米,7厘米有7个10毫米,也就是70毫米,所以7厘米=70毫米。

(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2)20厘米和2分米,哪个长,为什么?
学生讨论,并小结:因为10厘米=1分米,20厘米有2个1分米,也就是2分米,所以20厘米=2分米。

(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3)7厘米和2分米,哪个长?
能不能直接比,怎么办?
引导学生讨论,2分米=20厘米,7厘米小于20厘米,所以7厘米小于2分米。

(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并小结:两个数量的单位不同,不能直接比时,通常把他们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2、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单位间的换算。

(出示课题)
3、巩固练习,完成P30两个例题。

问题出示后,学生直接汇报答案,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课堂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按要求先用厘米作单位测量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并用毫米作单位,说出图形中各边的长度。

汇报时,引导学生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点。

2、填空:
50毫米=()厘米
9分米=()厘米
()分米=3米
40分米=()米
3、完成想想做做3
学生汇报时,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并小结:当单位不同时,我们通常怎样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单位不同时,通常可以把它们化成一致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4、完成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再让学生合作测量自己的手掌宽度以及步长,汇报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单位进行描述。

教师小结:手掌的宽度、步长都是我们的身体尺,了解了自己的身体尺,有利于我们进行估计和测量。

5、想想做做4
按要求完成练习。

6、综合运用
(每个合作小组课前准备了一只盒子、一份表格)
能装得下吗?第小组
能装下
装不下
目测
通过测量
进行判断
实际装一装
教师出示一只乒乓球: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估计你们这组的盒子能装得下老师手中的乒乓球吗?小组讨论,将目测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教师给出数据:这只乒乓球的直径是37毫米。

让学生合作通过测量进行判断。

每组发一个乒乓球,实际装一装,对前两次的判断进行验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后延伸
出示一个发了芽的蒜瓣:将一瓣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不久,它就会发芽,就像老师手中的这个蒜瓣一样。


说,植物也像人一样,需要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爱,如果你每天都去和它问好,说一些祝福的话给它听,它就会长得更快,更好。

老师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你想做一个这样的实验吗?
从同一个蒜头中,选两个差不多大的蒜瓣,分别放在两个盘子里,放同样多的水,放在不同个两个地方,你认定一盘,每天都去关心它,而另一盘则不去管它。

每天记录它们发芽的情况:
蒜叶生长情况对比记录
天数
A蒜叶长度
B蒜叶长度
4
5
6
7
8 9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