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是“理气论”方法论是“格物致知”
对 “格物致知”的认识(1)格,认识;物,知识;知, 天理,(引申为人的伦理道德规范)(2)社会作用在于 鼓励人们不断学习,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三,陆王心学(宋到明)
核心内容:心是宇宙本源,心就是理 强调内心反省可以认识理
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
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
第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和发展的基本线索
核心是儒家思想是如何逐步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 主流思想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兼容并蓄中突围而出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官方统治思想(既服务
又约束统治阶级) 宋明理学 糅合学术、兼容民间,终于成为整个民
族认同的主流思想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探求农业文明的新出路
王阳明心学的基本主张 “心外无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小结:历经宋明理学、明王守仁心学的阐发,儒家学说更 突出了“修身”的内容,其积极作用有使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定型
中国农业文明晚期 儒家思想的新发展(16到19世纪)
第一,这约400年的光景,农业社会文明鼎盛时期 的繁华,工业文明曙光到来前的前夜躁动,都在 这时期有所体现
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农业出现“商品化”现象
经济上:手工业、商业处高度发展状态(萌芽) 人多地少,人口的就业、生存环境面临沉重压力
文化方面:八股取士 文字狱盛行,理学盛行 商业经济作用下,市民市井气十足,市井文化活跃
1644年,明亡于农民战争,农民政权亡于满洲人的“清”, 经历约80年的恢复,中国农业再现文明
2,东汉时期,佛教传入,道教兴起,儒学受到严重的冲 击;及至隋唐,虽有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但儒学 仍只是官府主流思想,仍未真正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
附:先秦“儒”和西汉以后“儒”思想的比
较:
汉儒糅合各家学说,同时又强调“罢黜百
家”,要树立儒家的学术“独尊”,缺乏
学与术统治方者面:“ 先兼秦容儒”学直接批评暴政,宣扬仁政,致力于
第一,汉以后儒学的发展 1,虽然仍然是官方正统,但受到佛、道教的冲击 2,唐朝统治者“尊道、礼佛、崇儒”,“独尊” 地位有所动摇 3,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第二,程颐程灏、朱熹的理学 一,两宋期间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发展特点 政治方面:民族政权并立,并长期威胁汉族政权
北宋统治者为稳定社会,官员政策上重文抑 武,地方管理上层层收权,导致“三冗”突
第二,商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传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
怀疑,农业人口过剩,政府为维护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稳定, 严格“重农抑商”,看起来强大的明朝被不足100万人口 的满洲人取代,一切都成为儒家学者思想求变的成因
1,李贽的离 经叛道:
反对“孔子崇拜”反对“道学”的说 以人的生活常理反教对“道学”之“天
评价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突出人性
2,黄宗羲的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 思想主张: 之法(对法的认识具有初步近代意识)
经济上认为“工商皆本”(适应“转型”的探
3,顾炎武的索)论述“国”、“天下”之别反对君主专 思想特点: 制针对“八股害人”提出崇实致用的学术主
评张价:反对君主专制的不同角度体现转型时
期的理性,对八股的批判涉及了人才的问题
建立理想的社会政治秩序
关系方面:汉儒学对仁政的追求则是退而求次,首先承
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尤其是皇帝凌驾
Leabharlann Baidu
于天下的专制地位,然后才是对统治者提出
劝谕倡议
学术的社会 地位方面:
先秦儒虽然发展迅速,但开始时并受重视, 孟子虽受礼遇,但各国君主并没打算接受
汉儒成为官方正统,受到“独尊”
程颐程灏、朱熹的理学, 陆九渊、王守仁心学
经济方面:农业发展的同时,手工业、商业发展迅速
土地兼并作用下,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民族政权抗衡中,政府军饷、岁币负担严重
文化方面:经 发济明发)展艺的术作等成用就下,突科出,技各文界化思(想沈活括跃,三大
经济和重文抑武作用下,学术研究风气浓厚
小结与思考:两宋年间,可以说是经济、科技文化高度
发展,政治却是内忧外患并存的时期,这样特定的历史背
第四,对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的基本认识:
特点是:融合阴阳五行家、黄老学说及其他思想对传统
的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兼容又排它)
基调是:A统,一强和化稳皇定权社,会强调秩序,在当时利于巩固国家
B,借“天人感应”说限制服务皇权,宣扬仁
第五,小政结:
1 ,“罢黜百家”后,儒学、道学在官府竞争局面结束, 儒学逐步成为历代官府推崇的学问,成为官方思想,但只 是官方的教育思想,统治者治国所奉行的基本仍是“外儒 内法”策略,对民间则以儒教化,民间仍是思想多元
“民主”、“人性”、“趋时更新”思想基础是先秦儒学, 因此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其探索过程立足于转型的中国,
因而又是转型时期中国思想的基础
当其时的中国,虽然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已经“萌
芽”,但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因此,黄宗羲、顾炎
武、王夫之等的反封建民主思想还是缺乏发展提高的土壤,
其作用在于启导后人求变,“承前启后”
景下,最容易产生的社会现象有哪些?作为农业文明时代
的学者,你可以为社会作出哪些贡献?
可能出现的 社会矛盾突出,动荡
政府不得不加税
社会现象: 思想活跃下引发道德、信仰危机
结论:北宋儒家学者以复兴儒学为己任,以儒学为稳定社
会、重建社会信仰和道德体系的规范,创建了“新儒学”
二,宋儒理学的特点
特点是以儒学为主,融合佛道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王夫之的哲 学思想:
从物质“变”的角度思考,提出“趋时更 提 新出”“人欲”的存在合乎“天理”,主张天 理人欲统一,满足人们的欲望(体现人性)
小结: 君主专制,道学理论的僵化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矛
盾,重农抑商国策和农业人口的压力的矛盾作用下,思想
家们从“总结反思”的角度出发,对“民主”、“人性”
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系列观点
对 “格物致知”的认识(1)格,认识;物,知识;知, 天理,(引申为人的伦理道德规范)(2)社会作用在于 鼓励人们不断学习,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三,陆王心学(宋到明)
核心内容:心是宇宙本源,心就是理 强调内心反省可以认识理
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
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
第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和发展的基本线索
核心是儒家思想是如何逐步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 主流思想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兼容并蓄中突围而出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官方统治思想(既服务
又约束统治阶级) 宋明理学 糅合学术、兼容民间,终于成为整个民
族认同的主流思想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探求农业文明的新出路
王阳明心学的基本主张 “心外无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小结:历经宋明理学、明王守仁心学的阐发,儒家学说更 突出了“修身”的内容,其积极作用有使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定型
中国农业文明晚期 儒家思想的新发展(16到19世纪)
第一,这约400年的光景,农业社会文明鼎盛时期 的繁华,工业文明曙光到来前的前夜躁动,都在 这时期有所体现
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农业出现“商品化”现象
经济上:手工业、商业处高度发展状态(萌芽) 人多地少,人口的就业、生存环境面临沉重压力
文化方面:八股取士 文字狱盛行,理学盛行 商业经济作用下,市民市井气十足,市井文化活跃
1644年,明亡于农民战争,农民政权亡于满洲人的“清”, 经历约80年的恢复,中国农业再现文明
2,东汉时期,佛教传入,道教兴起,儒学受到严重的冲 击;及至隋唐,虽有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但儒学 仍只是官府主流思想,仍未真正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
附:先秦“儒”和西汉以后“儒”思想的比
较:
汉儒糅合各家学说,同时又强调“罢黜百
家”,要树立儒家的学术“独尊”,缺乏
学与术统治方者面:“ 先兼秦容儒”学直接批评暴政,宣扬仁政,致力于
第一,汉以后儒学的发展 1,虽然仍然是官方正统,但受到佛、道教的冲击 2,唐朝统治者“尊道、礼佛、崇儒”,“独尊” 地位有所动摇 3,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第二,程颐程灏、朱熹的理学 一,两宋期间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发展特点 政治方面:民族政权并立,并长期威胁汉族政权
北宋统治者为稳定社会,官员政策上重文抑 武,地方管理上层层收权,导致“三冗”突
第二,商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传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
怀疑,农业人口过剩,政府为维护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稳定, 严格“重农抑商”,看起来强大的明朝被不足100万人口 的满洲人取代,一切都成为儒家学者思想求变的成因
1,李贽的离 经叛道:
反对“孔子崇拜”反对“道学”的说 以人的生活常理反教对“道学”之“天
评价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突出人性
2,黄宗羲的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 思想主张: 之法(对法的认识具有初步近代意识)
经济上认为“工商皆本”(适应“转型”的探
3,顾炎武的索)论述“国”、“天下”之别反对君主专 思想特点: 制针对“八股害人”提出崇实致用的学术主
评张价:反对君主专制的不同角度体现转型时
期的理性,对八股的批判涉及了人才的问题
建立理想的社会政治秩序
关系方面:汉儒学对仁政的追求则是退而求次,首先承
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尤其是皇帝凌驾
Leabharlann Baidu
于天下的专制地位,然后才是对统治者提出
劝谕倡议
学术的社会 地位方面:
先秦儒虽然发展迅速,但开始时并受重视, 孟子虽受礼遇,但各国君主并没打算接受
汉儒成为官方正统,受到“独尊”
程颐程灏、朱熹的理学, 陆九渊、王守仁心学
经济方面:农业发展的同时,手工业、商业发展迅速
土地兼并作用下,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民族政权抗衡中,政府军饷、岁币负担严重
文化方面:经 发济明发)展艺的术作等成用就下,突科出,技各文界化思(想沈活括跃,三大
经济和重文抑武作用下,学术研究风气浓厚
小结与思考:两宋年间,可以说是经济、科技文化高度
发展,政治却是内忧外患并存的时期,这样特定的历史背
第四,对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的基本认识:
特点是:融合阴阳五行家、黄老学说及其他思想对传统
的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兼容又排它)
基调是:A统,一强和化稳皇定权社,会强调秩序,在当时利于巩固国家
B,借“天人感应”说限制服务皇权,宣扬仁
第五,小政结:
1 ,“罢黜百家”后,儒学、道学在官府竞争局面结束, 儒学逐步成为历代官府推崇的学问,成为官方思想,但只 是官方的教育思想,统治者治国所奉行的基本仍是“外儒 内法”策略,对民间则以儒教化,民间仍是思想多元
“民主”、“人性”、“趋时更新”思想基础是先秦儒学, 因此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其探索过程立足于转型的中国,
因而又是转型时期中国思想的基础
当其时的中国,虽然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已经“萌
芽”,但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因此,黄宗羲、顾炎
武、王夫之等的反封建民主思想还是缺乏发展提高的土壤,
其作用在于启导后人求变,“承前启后”
景下,最容易产生的社会现象有哪些?作为农业文明时代
的学者,你可以为社会作出哪些贡献?
可能出现的 社会矛盾突出,动荡
政府不得不加税
社会现象: 思想活跃下引发道德、信仰危机
结论:北宋儒家学者以复兴儒学为己任,以儒学为稳定社
会、重建社会信仰和道德体系的规范,创建了“新儒学”
二,宋儒理学的特点
特点是以儒学为主,融合佛道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王夫之的哲 学思想:
从物质“变”的角度思考,提出“趋时更 提 新出”“人欲”的存在合乎“天理”,主张天 理人欲统一,满足人们的欲望(体现人性)
小结: 君主专制,道学理论的僵化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矛
盾,重农抑商国策和农业人口的压力的矛盾作用下,思想
家们从“总结反思”的角度出发,对“民主”、“人性”
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系列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