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一滴》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第四专题1.2【教学设计】《神的一滴》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第四专题1.2【教学设计】《神的一滴》

《神的一滴》。

译者为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徐迟。

选文共5个自然段,行文思路清晰,写景别致细腻,感情充沛丰富,语言别具魅力。

作者对自然的钟情充分流露在字里行间。

教学中,应在把握文章结构和主旨的基础上,深刻理解重要词句,进而对一些写景和议论段落能够鉴赏分析,最终理解本文的深刻内涵。

但又不拘泥于原文,而是重视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感受,引导学生联想到归园田居构想世外桃源的陶渊明和那个没有更多奢求、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培养学生批判的精神和比较的研究方法。

【知识与能力目标】1、读懂字音、成语,理清文章脉络2、鉴赏精彩语句【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交流探究,领会作者对生态与环境深刻的忧患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把握作者的生态观念,加强生态保护意识2、热爱自然,平等地看待万物,与自然和谐相处【教学重点】理解文中精彩语句的含义,把握作者的生态观【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批判的精神和比较的研究方法1、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读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生态保护的名言警句一、导入:海子在1989年3月26日卧轨自杀时,身边放着四本书,其中一本就是梭罗的《瓦尔登湖》。

那么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我们请看作者和《瓦尔登湖》。

梭罗,19世纪美国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哲学家,美国超验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主流社会思潮的弃儿,150年来,他的思想激励了寻求返璞归真的人。

2006年,梭罗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之一(名列第65位)。

梭罗的著作都是根据他在大自然中的体验写成。

1839年他和哥哥在梅里马克河上划船漂游,写成《在康科德与梅里马克河上一周》(1849),发挥了他对自然、人生和文艺问题的见解。

他的代表作《瓦尔登湖》(1854)记录了他于1845至1847年在康科德附近的瓦尔登湖畔度过的一段隐居生活。

在他笔下,自然、人以及超验主义理想交融汇合,浑然一体。

高中语文神的一滴示范教案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神的一滴示范教案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神的一滴示范教课设计苏教版必修1神的一滴冷静讲课本文描绘了瓦尔登湖迷人的湖光水色,寄寓了作者深刻而丰富的感悟,表达了皈依大自然的愿望和对人类文明发展损坏大自然的痛心。

文字优美,蕴涵隽永,是让学生亲密自然、意会生命的好资料。

教课时可经过多种方式指引学生专心去与作者、与自然交流,进而提高自己的人生境地。

制定两课时:第一课时:教课假想:认识作家作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作者寄寓光景中的深沉感情,师生共同合作商讨。

第二课时:教课假想:在理解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品尝文章语言,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教课要点透过作者笔下的景与事,领悟深层内涵。

教课难点掌握作品细节,领悟作者感情,推测难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1.理解详细的描绘表达中蕴涵的深刻的思想,学习正确生动地描摹光景的写作方法。

2.认真推测、剖析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所产生的艺术成效。

3.合作学习,掌握作品的细节,认识、品尝作者的语言魅力。

4.研究与活动,深入掌握作品的内在乎蕴。

5.思想训练,帮助学生建立专心灵感悟文学作品的意识。

6.认识作者回归自然、纯化灵魂的思想感情,建立与自然和睦相处的人文观。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导语设计一师我们先来看一首诗——多媒体课件显示: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师这是谁的诗呢?生(齐声)陶渊明。

师他的诗和为人有什么特色呢?生他的诗“自然” ,他的为人“朴素自然” 。

他的诗大多写的是自然田园风光,并且写得相当朴素率直,不事雕琢,比方“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师说得很好,陶渊明第一是一位自然之子,所以才写出美而醇厚的自然之诗来。

今日我们就来赏识一位外国的自然之子的作品《神的一滴》。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神的一滴》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神的一滴》

神的一滴【教学目标】1.赏析意蕴丰富的语句,体会“神的一滴”的深刻内涵。

2.通过阅读思考,深刻领悟梭罗留给人类的思想、智慧。

一、导入1989年中国天才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他随身携带的四本书中就有梭罗的《瓦尔登湖》;一生都过着简朴生活的印度圣雄甘地将《瓦尔登湖》视为至宝。

还有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美国作家爱默生等都对《瓦尔登湖》爱不释手。

它到底有什么魅力如此吸引着这些人?今天我们就来触摸一下具有如此魅力的书的一角,感受瓦尔登湖的一滴。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神的一滴》。

【课堂活动方案】活动一、我阅读,我发现1请结合文本,用一个词解释标题中的“神”,并阐述理由。

明确:神奇、神圣、神秘、圣洁、庄严……答案一:对它,就算只有一瞥,也已经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了。

(学生回答)假设一:(引导)为什么可以洗净?因为它是纯洁的、神圣的、神奇的。

洗净的是什么?“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

(引导)“污浊和油腻”有什么深层含义?工业文明入侵后,日益复杂的内心或灵魂。

小结:这句话说明瓦尔登湖有赎罪的功能,它能净化人的心灵,因此,可以建议称它为“神的一滴。

”答案二: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天性的深浅。

作者把“瓦尔登湖”比作大地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它是清澈、明亮、深邃的。

一下子就把瓦尔登湖的灵性、神性表现出来了。

引导一:为什么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天性的深浅?站在如此清澈、深邃、明亮的瓦尔登湖前,你会想些什么?当你回归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可以抛开日益复杂的生活,审视自己的内心,拷问被世俗浸染的灵魂。

如果用“波平如镜”来形容瓦尔登湖,实际上就把湖比作——镜子。

那句话的意思就是——人能在瓦尔登湖这面镜子中照出出自己的心性。

答案三:这是和恒河之水一样圣洁的水!引导一:恒河位于印度,是印度教徒心目中的圣河,他们相信以圣洁的恒河之水沐身可以去除污秽、消灾祈福和净化灵魂。

这样的圣水,是让人崇敬的,是神圣的。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神的一滴》名师教案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神的一滴》名师教案1

《神的一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欣赏梭罗笔下瓦尔登湖的美,体会作者对自然生命的感受力;2、了解梭罗丰富的内心情感以及他的自然观和生活观跟作品之间的关系。

2学情分析学生刚进入高一不久,对高中语文学习、对老师的适应程度还不够好。

他们所熟知的现实社会与梭罗的境界差异也比较大。

3重点难点重点是对瓦尔登湖的自然美的欣赏,难点是对瓦尔登湖的神性美的欣赏以及对梭罗的自然观的认识4教学过程4.1过程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神的一滴》,这篇文章选自《瓦尔登湖》,很多人为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而感动,可是他们慕名而去那里后却非常失望,这是为什么呢?活动2【讲授】板块一下面我们先来看看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是怎么样的?我选了其中的几段文字,请一个学生读一下。

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它是大地的眼睛,湖边的树木宛若睫毛一样,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

这里像一个圆形剧场,水上可以演出山林舞台剧。

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

(梭罗《瓦尔登湖》)在天山峰峦的高处,常常出现有巨大的天然湖。

湖面平静,水清见底,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映水中,把湖山天影融为晶莹的一体。

在这幽静的湖中,唯一活动的东西就是天鹅。

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

(碧野《天山景物记》)这两段文字都是在写湖光山色,你觉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比较发现:天山的湖当然是美的,但似乎只是一个欣赏的对象,作者很理性,很客观,有拍照的感觉。

梭罗笔下的自然是富有生命的,作者跟自然是融为一体的,他的文字很感性,很主观。

2、补充。

其实在梭罗的笔下还有很多这样的文字,我们再来欣赏两段。

一条鱼跳跃起来,一个虫子落到湖上,都这样用圆满用美丽的线条来表达,仿佛那是泉源中的经常的喷涌,它的生命的轻柔的搏动,它的胸膛的呼吸起伏,那是欢乐的震抖,还是痛苦的颤栗,都无从分辨。

当她(潜水鸟)脑中正想着什么的时候,我也努力在脑中测度它的思想。

《神的一滴》教案设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神的一滴》教案设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本教案的主题为《神的一滴》,在教学中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内容、方法进行详尽的阐述。

一、教学目标1.了解“神的一滴”的内涵,认识“神”的多种概念。

特别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在青少年时期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很难理解,故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真正认识到“神”的多义性概念。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本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真实的看法和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是关于“神的一滴”这个概念的讲解,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神”这个词语的多义性,比如说在宗教上,“神”是指最高的无限者,这是一种哲学层面的解释,而在传统文化中,“神”也可以广义地指代众所周知的人物、事物或者极具特殊性质的“东西”。

具体来讲,本课程教育的“神的一滴”也是这样一个有着深刻内涵的概念,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它们承载着无限的爱和温暖,甚至常常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和灵魂。

三、教学方法1.PPT教学法:通过制作具备互动性的PPT课件,在课堂上对思想的内涵进行理论性分析,并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神的一滴”。

2.小组讨论法:教师可以在课前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课程中涉及到的主题,然后教师会建立一个模拟情境,在一些实际的模拟中发现一些“神的一滴”。

3.观看影片法:通过选用具有代表性的影片和微电影来观看,了解一些真实而有趣的“神的一滴”发生的场景和时空背景。

四、教学评估1.课堂口头表达法: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模拟情境,在小组中演讲,包括个人社会性认识、道德教育等相关问题,让学生实现对自身价值观的审视和认识。

2.作业评估法:教师可以为学生留下一份简单的作业,让学生结合课程主题,提出一个与“神的一滴”有关的主题,并介绍一个真实的案例来讲述一个“神的一滴”故事。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4.3.1神的一滴248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4.3.1神的一滴248

神的一滴教案我们大都知道我国有3千多个湖泊,能很顺口地列举出我国的那些大湖泊:里海、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但我们不一定知道美国有一个瓦尔登湖,也不一定读过跟这个湖泊有关的文字。

让我们来读读美国作家亨利·梭罗的《瓦尔登湖》。

走进这本书,我们会仿佛置身于瓦尔登湖畔,为那美妙的湖光山色所陶醉。

瓦尔登湖的四季风光、黎明傍晚、阳光雨丝、游船鱼虾、树木花草、飞鸟走兽,还有那个特立独行、离群索居的年轻人的身影,以及他那宁静的心境、恬静的生活、智慧的思想,会深深地感染我们。

捧读《瓦尔登湖》,不少人会为梭罗那朴实美好的文笔,以及对大自然深入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所折服。

作者的平民意识,他的躬身耕种、采果垂钓的体验,俭朴的生活态度,让人深深感动。

他为人们营造了一种真实的“世外桃源”意境,类似我国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但相比之下,它更博大、深刻、积极,让人体会到一股向上的精神,感悟到生命的意义,也对美与宁静、对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有了一种真切而深切的体味。

梭罗有些议论很精彩:“要是没有衣服,人们的相对身份还可以保持吗?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要是没有衣服,你能够准确地告诉我,文明人中谁是属于最高贵的阶层吗?”“许多国王疯狂地保留了大量经过仔细雕琢的石头,希望使自己永恒,假如他们用这些心思来雕琢自己的思想,又会如何?一件合乎理性的事情比高大的纪念碑更值得纪念。

”我们读到这些闪烁着智慧火花的文字,心灵会一下子豁亮起来。

[听课之前想一想]①你会有跟众人一样的亲近大自然的欲望吧?②让我们回味一下我们在大自然的环抱中曾经产生过什么样美好感受。

③我们肯定想了解睿智的人从大自然中获得的不同寻常的美好感受吧?调动积累·资讯共享交流作者和作品信息与孤独结伴的作家美国作家梭罗,于1817年7月12日出生于美国马萨堵塞州康科德城,1833-1837年就学并毕业于哈佛大学,1838-1840年在家乡执教两年。

然后他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家里(1841-1843年),当门徒,又当助手,开始尝试写作。

《神的一滴》教案一等奖3篇

《神的一滴》教案一等奖3篇

1、《神的一滴》教案一等奖教学设想:两文居于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第三个板块“湖山沉思”。

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主要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已经教完;第二板“感悟自然”块引导学生体会并表达自然风物引起的人生感怀,也已经教完。

第三个板块“湖山沉思”是表达动物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潜藏着理解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沉思”更有在教训面前的思考,更有对自然规律的顿悟,教学主要在散文的阅读理解上,理解句子的含义。

文章不难,所以用指导阅读的方法处理。

教学目标:1、整体理解文章的思想理念;2、理解某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课时:1过程:一、导入本单元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主要是让我们学会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第二板“感悟自然”是让我们体会自然风物引发的.人生感怀。

马上我们要学的第三个板块“湖山沉思”是表达动物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潜藏着理解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沉思”更有在教训面前的思考,更有对自然规律的顿悟,下面我们看看,两篇文章有怎样的“沉思”和顿悟?二、字词积累听写和注音:蓊郁()游弋()惬意()峻峭()懒惰()虚掷()挥霍()徜佯()缪斯女神()黑魆魆()瓶塞()注意(塞北、堵塞的读音)喧嚣()混浊()吞噬()涟漪()厮守()水漉漉()一泓湖水()清澈()深邃僻隐()一瞥()引擎()油腻()嗥叫()山崖()驯服()迸发()拾遗()(注意拾级而上)毛骨悚然()嘎啦()砰砰()嬉戏()蠕动()枪膛()无动于衷()闪烁()饿殍()疲惫()湍急( )三、整体理解1、了解作者(1)美国作家梭罗,19世纪美国作家。

1845年,他摒弃繁华生活,拿了一柄斧头,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若干年后出版了《瓦尔登湖》这本文学名著。

《瓦尔登湖》一向被人们称为“梭罗的精神自传”,是那种彻底拒绝浮躁的好书,有一种返璞归真的美丽神韵蕴藏在里面。

进入瓦尔登湖,里面惯有的虚静与孤寂、思想与灵光,犹如涓涓细流注入当下人们心灵的荒原,给人以一种清新冲淡通脱之美。

高中语文《神的一滴》教学设计3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神的一滴》教学设计3 苏教版必修1

《神的一滴》教学设计课前训练:睫毛〔jié〕蓊郁〔wěng〕游弋〔yì〕黑魆魆〔xū〕吞噬〔shì〕涟漪〔lián yī〕深邃〔suì〕瞥见〔piē〕引擎〔qíng〕一、导语1845年7月4日,梭罗独自一人手持一柄斧头,跑到距离自己生活地康科德镇两英里远的瓦尔登湖,亲手建造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

在那里,他独立劳作,自食其力,过着物质生活极为简朴而精神生活异常富有的隐居生活。

他把周围的景物和自身的感受记录下来,写成了一本书《瓦尔登湖》。

课文《神的一滴》即选自梭罗的《瓦尔登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那个最美、最有表情的瓦尔登湖。

二、研读课文〔一〕朗读全文,要求学生圈点勾画出课文中感情色彩浓烈的词语。

〔二〕体味赏析感情色彩浓烈的词句。

1、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天性的深浅。

〔学生集体诵读第一节〕导问:〔1〕第一节中的湖是不是瓦尔登湖?〔2〕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最有表情的姿容〞具体指什么?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明确:〔1〕不是。

这里的湖是广泛意义上的湖,当然这里的湖也包括瓦尔登湖。

〔2〕比喻。

这个形象传神的比喻,将湖人格化了。

〔3〕“最有表情的姿容〞具体指湖是眼睛,树木宛如睫毛,群山和山崖似眉毛,写出了湖的共性美。

蕴含作者对大自然美的享受和赞颂。

2、导问:〔1〕作者由湖的共性美继而具体写瓦尔登湖的个性美,具体写了瓦尔登湖的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写了树和山。

用了比喻的手法。

两个比喻句:“像一个圆形剧场〞〔静景〕“像和风一样地在湖上漂浮〞〔动景〕一静一动导问:〔2〕写作者对于瓦尔登湖美的感受。

作者使用了哪些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为什么要用这些词语?理解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情感?明确:“慵懒〞“偷闲〞“虚掷〞“挥霍〞对瓦尔登湖的感情通过贬义褒用,实际表达的是作者尽情地享受这种美、感受这种美,作者体味到了这种与金钱无关的富有,这种富有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可以挥霍但不会觉得虚空的富有。

《神的一滴》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神的一滴》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神的一滴》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1《神的一滴》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提高其分析鉴赏能力。

2、理解本文清新朴素的文字间传达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丽风光的陶醉热爱,也有对人类文明发展对大自然造成破坏的痛惜。

【教学重点与难点】1、对本文写景手法的分析。

2、体会文章质朴本色的语言风格。

3、思考领悟作者给予我们的启迪: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找到灵魂安宁的归宿。

【课时安排】一课时【预习检查】(略)【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的惩罚制度下,我相信大家对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已经不陌生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位比海子更没有奢求的人,他就是美国的梭罗。

如何了解呢,那就要通过今天文章《神的一滴》了。

二、:美国作家梭罗,于1817年7月12日出生于美国马萨堵塞州康科德城,1833-1837年就学并毕业于哈佛大学,1838-1840……我记得我在读到它时的狂喜之情,多年之前,在一段踌躇绝望的日子里,是它让我恢复了健康。

梭罗的《瓦尔登湖》在今天仍是既切中时弊,又适逢其时。

在我们这个不稳定的季节,当所有人都不知不觉寻找从完全失控的世界中避开的隐居地时,他在康科德林中的小木屋就是个避风港。

3、乔治?爱略特(英国著名女作家)《瓦尔登湖》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

严重的污染使人们丧失了田园的宁静,所以,梭罗的著作便被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了。

4、徐迟(中国著名诗人、《瓦尔登湖》译者)《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

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

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

《瓦尔登湖》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肺部,动我衷肠。

到了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此书毫不晦涩,澄澈见底,吟诵之下,不禁为之神往了。

四、品味下面的关键句,组内交流,推选一位代表发言。

(关键句投影出来)1、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

《神的一滴》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

《神的一滴》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
地理解作者对自然的情感和思考。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激活学生情感,引发共鸣
情境导入
通过展示瓦尔登湖的美丽风光,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与向往,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
兴趣。
情感渲染
在课文讲解过程中,通过语言、音 乐等手段,营造情感氛围,引导学 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产生 共鸣。
情感表达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个人体验相 结合,提高情感表达和思考能力。
反思教学过程
回顾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 和不足之处。
总结经验教训
总结教学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和参 考。
优化教学策略
根据反思和总结的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结果性评价方式选择
作业评价
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要 求学生按时完成,根据作 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 学习效果。
考试测验
定期进行考试测验,全面 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 握程度,为教学提供反馈 和改进依据。
作品评价
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可 以要求学生完成作品,根 据作品的质量和创意进行 评价。
反思总结,优化改进
读后感分享
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并在课 堂上分享,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 涵。
课堂展示与分享活动设置
角色扮演
挑选部分学生扮演文章中的角色,通过 表演展示学生对文章情节和人物性格的 理解。
VS
创意写作
布置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创意写作任务,让 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短文,并在 课堂上分享。
06
教学评价与反馈
过程性评价策略实施
课堂观察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 参与度、互动情况、回答问题等 ,以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

《神的一滴》教案1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神的一滴》教案1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神的一滴》教案1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神的一滴》教案1 教案教学设计1《神的一滴》教案1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学分析1.1 教学故事简介本节课要讲的是美国妇女马科姆·麦凯·米根一个意外的故事。

她在卫生间里看见墙上一只小虫,开启了她对缺水非洲人的深思。

她之后与麻州大学合作建造新的墨西哥饮用水收集设备,在经历诸多挫折之后,最终成功了。

1.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掌握缺水慈善事业的发展历程,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掌握一些水资源的管理技能;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了解勇敢挑战困难,发掘自己的慈善意识和精神品质,培养勇于尝试、身体力行的精神;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了解慈善的重要性,培养关于社会的共同体意识和责任感。

1.3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慈善活动的发展历程,掌握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管理技能;2)难点:培养勇敢挑战困难,发掘自己的慈善意识和精神品质。

1.4 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讲解,并结合图片和视频的形式,播放相关的视频及多媒体材料,形成互动,增加互动性,让学生兴致盎然。

同时运用引导与激励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好的参与到教学当中来,从而培养其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进行互动探讨,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2.1 教学内容及步骤步骤一:导入在教室前面放上一张水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全球水资源的状况。

通过引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现在全球人口增加,水资源却越来越缺乏,有哪些比较严重的问题?步骤二:讲解故事通过讲述马科姆·麦凯·米根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她如何在意外的机缘下,通过自己的思考,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获得麻州大学的支持,最终建造了收集墨西哥饮用水的项目。

同时解读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学习勇敢挑战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

步骤三:讨论与反思通过讨论,探究世界上缺水非洲人的生存状况,以及世界各地的慈善事业。

《神的一滴》教案设计: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神的一滴》教案设计: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教案设计: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发散思维的概念和方法;2.引导学生在故事《神的一滴》的基础上开展发散思维;3.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发散思维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故事《神的一滴》、白纸、彩色笔和其他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一分钟的自我介绍,自我介绍过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想象画在纸上,在纸上进行发散思维。

二、知识探究环节1.发散思维的概念教师先向学生介绍发散思维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自己补充,并讨论其价值。

2.发散思维的方法(1)free association法教师让学生不停地说出与某个词汇有关的词汇,以便培养其词汇量并创造新思路。

(2)逻辑缺陷法教师提供一组条件,要求学生从中发掘出逻辑上的缺陷,并进行分析。

(3)翻转法教师让学生颠倒某个概念或事物,从中创新。

三、应用拓展环节1.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教师让小组学生对故事《神的一滴》进行发散思维,让他们围绕主体人物展开话题。

2.翻转思维教师提供一些词汇,让学生翻转思维,例如“月亮”、“太阳”等。

四、归纳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讨论过程,总结发散思维的概念和方法,并安排下一个学习任务。

五、作业布置环节教师布置下一个单元的作业,让学生继续进行翻转思维。

教学反思: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故事《神的一滴》的发散思维讨论,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启发学生们对事物背后的更深层次理解。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发散思维的方法,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认识。

语文必修1苏教版《神的一滴》教案(1)

语文必修1苏教版《神的一滴》教案(1)

神的一滴一、新课推进(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1)播放班德瑞《蓝色的爱》,营造舒缓、自然优美的课堂气氛,并用幻灯片展示一组瓦尔登湖图片。

在舒缓的曲子中,教师引导学生:“蓝色的爱”就是大海的爱,湖泊的爱,班德瑞以优美的旋律把我们灵魂的浮躁清刷得干干净净!100多年前的美国也有这样一个人,不过是以文字为媒介,把对湖泊的爱传达给这个世界所有需要心灵疗伤的人,他那宁静的心境、恬静的生活、智慧的思想,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他,就是梭罗!(2)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把各自查阅与掌握的资料进行整合,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来谈谈你眼中的梭罗或者《瓦尔登湖》。

(3)课前已经请同学们自主阅读了梭罗的《瓦尔登湖》,并查阅相关资料,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印象,做一道填空题:神的一滴____表述1:汗水表述2:泪水表述3:圣水……(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1985年在《美国遗产》杂志上列了“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梭罗的《瓦尔登湖》位居榜首。

中国当代诗人海子曾对他的朋友说,梭罗的《瓦尔登湖》是他全年读到的最好的书。

那么这本书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呢。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视读(边读边思考)课文,思考:你从中读出瓦尔登湖有什么魅力?请同学们就文中精彩的语句发表自己的阅读感言。

(结合具体语句交流、讨论)①表述1: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

导问1:这里的湖是不是指瓦尔登湖?导问2: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导问3:“最有表情的姿容”具体指什么?导问4:由湖的共性美到个性美,具体写了湖的哪些景物?②表述2:在那种日子里,慵懒是最诱惑人的事情,我就这样偷闲地度过了许多个上午。

我宁愿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我是富有的,虽然与金钱无关,因为我拥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挥霍着它们。

苏教版必修一《神的一滴》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

苏教版必修一《神的一滴》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

我们大都知道我国有3千多个湖泊,能很顺口地列举出我国的那些大湖泊:里海、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但我们不一定知道美国有一个瓦尔登湖,也不一定读过跟这个湖泊有关的文字。

让我们来读读美国作家亨利•梭罗的《瓦尔登湖》。

走进这本书,我们会仿佛置身于瓦尔登湖畔,为那美妙的湖光山色所陶醉。

瓦尔登湖的四季风光、黎明傍晚、阳光雨丝、游船鱼虾、树木花草、飞鸟走兽,还有那个特立独行、离群索居的年轻人的身影, 以及他那宁静的心境、恬静的生活、智慧的思想,会深深地感染我们。

捧读《瓦尔登湖》,不少人会为梭罗那朴实美好的文笔,以及对大自然深入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所折服。

作者的平民意识,他的躬身耕种、采果垂钓的体验,俭朴的生活态度,让人深深感动。

他为人们营造了一种真实的“世外桃源”意境,类似我国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但相比之下,它更博大、深刻、积极,让人体会到一股向上的精神,感悟到生命的意义,也对美与宁静、对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有了一种真切而深切的体味。

梭罗有些议论很精彩:“要是没有衣服,人们的相对身份还可以保持吗?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要是没有衣服,你能够准确地告诉我,文明人中谁是属于最高贵的阶层吗?” “许多国王疯狂地保留了大量经过仔细雕琢的石头,希望使自己永恒,假如他们用这些心思来雕琢自己的思想,又会如何?-件合乎理性的事情比高大的纪念碑更值得纪念。

”我们读到这些闪烁着智慧火花的文字,心灵会一下子豁亮起来。

调动积累•资讯共享1 交流作者和作品信息与孤独结伴的作家美国作家梭罗,于1817年7月12日出生于美国马萨堵塞州康科德城,1833-1837年就学并毕业于哈佛大学,1838-1840年在家乡执教两年。

然后他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家里(1841-1843年),当门徒,又当助手,开始尝试写作。

1845年,他拿了一柄斧头,跑进了该州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

1849 年,他写了一本叫作《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的书。

【2019最新】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神的一滴》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2019最新】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神的一滴》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例句:a.湖底的树干,古老的独木舟,黑魆魆的四周的林木,都没有了
b.如今却想到用一根管子来把这些湖水引到村中去给他们洗碗洗碟子了,而他们
却想转动一个开关,拔起一个塞子就利用瓦尔登的湖水了!
c.伐木人已经把湖岸这一段和那一段的树木先后砍光了
d.铁路线已经侵入了它的边境,
e.冰藏商人已经豪取过它的冰,去年冬天被砍伐了一片森林。
①顽强。②纯美。③宽容。
7、自由阅读第六段,找出难以理解的句子,和同学们交流、讨论。
小诗不太理解“我是它的圆石岸,飘拂而过的风;在我掌中的一握,是它的水,它的沙,而它的最深邃僻隐处,高高躺在我的思想中。(关键词我是风,不要误读成我是圆石岸,我不断降低自己的位置几乎低到尘埃里,瓦尔登湖被我仰视,它不能被亵渎,只能存在于精神之中)
河水沐浴可以去除污秽、净化灵魂。这样大比方,足见作者对湖的热爱与崇敬)
b.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
c.就算只有一瞥,也已经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了。
d.我不能更接近上帝和天堂,甚于我之生活在瓦尔登。(意思是:在瓦尔登更能接近
天堂和上帝,我获得心灵的纯净)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文中部分含义丰富的关键语句。
2、引导学生对哲理散文进行个性化思考,特别是对于“神的一滴”的多重解读。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引导他们思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教学过程】
【讲授】
预习课文,要求学生圈点勾画出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或是有疑惑的句子。
明确:①美好的时间无关金钱;
②因为拥有所以富足;
③我要挥霍它们。
4、紧承上面的问题,探究作者富有的是什么呢?为什么会用贬义词“挥霍”、“虚掷”呢?

神的一滴(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神的一滴(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神的一滴(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语基常规训练:睫毛(jié)蓊郁(wěng)游弋(yì)黑魆魆(xū)吞噬(shì)涟漪(lián yī)深邃(suì)瞥见(piē)引擎(qíng)一、导语1845年7月4日,梭罗独自一人手持一柄斧头,跑到距离自己生活地康科德镇两英里远的瓦尔登湖,亲手建造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

在那里,他独立劳作,自食其力,过着物质生活极为简朴而精神生活异常富有的隐居生活。

他把周围的景物和自身的感受记录下来,写成了一本书《瓦尔登湖》。

课文《神的一滴》即选自梭罗的《瓦尔登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那个最美、最有表情的瓦尔登湖。

二、研读课文(一)朗读全文,要求学生圈点勾画出课文中感情色彩浓烈的词语。

(二)体味赏析感情色彩浓烈的词句。

1、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天性的深浅。

(学生集体诵读第一节)导问:(1)第一节中的湖是不是瓦尔登湖?(2)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最有表情的姿容”具体指什么?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明确:(1)不是。

这里的湖是广泛意义上的湖,当然这里的湖也包括瓦尔登湖。

(2)比喻。

这个形象传神的比喻,将湖人格化了。

(3)“最有表情的姿容”具体指湖是眼睛,树木宛如睫毛,群山和山崖似眉毛,写出了湖的共性美。

蕴含作者对大自然美的享受和赞颂。

2、导问:(1)作者由湖的共性美继而具体写瓦尔登湖的个性美,具体写了瓦尔登湖的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写了树和山。

用了比喻的手法。

两个比喻句:“像一个圆形剧场”(静景)“像和风一样地在湖上漂浮”(动景)一静一动导问:(2)写作者对于瓦尔登湖美的感受。

作者使用了哪些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为什么要用这些词语?理解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情感?明确:“慵懒”“偷闲”“虚掷”“挥霍”对瓦尔登湖的感情通过贬义褒用,实际表达的是作者尽情地享受这种美、感受这种美,作者体味到了这种与金钱无关的富有,这种富有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可以挥霍但不会觉得虚空的富有。

2022年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神的一滴》3

2022年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神的一滴》3
3、名家评价
爱默生〔美国著名作家、思想家〕
美国还没有知道--至少不知道它失去了多么伟大的一个国民。这似乎是一种罪恶,使他的工作还没有完全做完就离开,而没有人能够替他完成;对于这样高尚的灵魂,又仿佛是一种侮辱。……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学问,有道德,爱美的人,一定都是他的忠实读者。
怀特〔美国2021散文家〕
2、背景资料
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高速开展,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物质享受,任何精神信念在它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工业文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利欲熏心的商人对瓦尔登湖的让感到愤怒。1845年,28岁的梭罗单独一人来到瓦尔登湖畔。在木屋里,在这湖滨的山林里,他观察着,倾听着,感受着,沉思着并梦想着,他积极地关注自然,探索人生。
……我记得我在读到它时的狂喜之情,多年之前,在一段踌躇绝望的日子里,是它让我恢复了健康。梭罗的?瓦尔登湖?在今天仍是既切中时弊,又适逢其时。在我们这个不稳定的季节,当所有人都不知不觉寻找从完全失控的世界中避开的隐居地时,他在康科德林中的小木屋就是个避风港。
乔治爱略特〔英国著名女作家〕
?瓦尔登湖?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严重的污染使人们丧失了田园的宁静,所以,梭罗的著作便被整个世界阅读和思念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1、收集、作品资料
美国作家梭罗,于1817年7月12日出生于美国马萨堵塞州康科德城,1833-1837年就学并毕业于哈佛大学,1838-1840年在家乡执教两年。然后他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家里〔1841-1843年〕,当门徒,又当助手,开始尝试写作。1845年,他拿了一柄斧头,跑进了该州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1849年,他写了一本叫作?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的书。1854年,?瓦尔登湖?这本文学名著出版了。本书开始的时候反响并不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于1862年病逝于康城,终年44岁。他留下了?日记?39卷,已有多种版本和选本问世。这位美国作家,被公认为是与孤独结伴的作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的一滴》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1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提高其分析鉴赏能力。

2、理解本文清新朴素的文字间传达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丽风光的陶醉热爱,也有对人类文明发展对大自然造成破坏的痛惜。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对本文写景手法的分析。

2、体会文章质朴本色的语言风格。

3、思考领悟作者给予我们的启迪: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找到灵魂安宁的归宿。

【课时安排】一课时
【预习检查】(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的惩罚制度下,我相信大家对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已经不陌生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位比海子更没有奢求的人,他就是美国的梭罗。

如何了解呢,那就要通过今天文章《神的一滴》了。

二、作者简介:
美国作家梭罗,于1817年7月12日出生于美国马萨堵塞州康科德城,1833-1837年就学并毕业于哈佛大学,1838-1840年在家乡执教两年。

然后他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家里(1841-1843年),当门徒,又当助手,开始尝试写作。

1845年,他拿了一柄斧头,跑进了该州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

1849年,他写了一本叫作《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的书。

1854年,《瓦尔登湖》这本文学名著出版了。

本书开始的时候反响并不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影响越来越大。

他于1862年病逝于康城,终年44岁。

他留下了《日记》39卷,已有多种版本和选本问世。

这位美国作家,被公认为是与孤独结伴的作家。

书中有梭罗的题词:“我并不想为沮丧写一首颂歌/倒是想象在自己的栖所报晓的雄鸡/劲头十足地夸耀/哪怕只是为了提醒我的邻居。


三、由于大家对梭罗及其作品不是很熟悉,我摘了一些名人的评论,大家迅速浏览一下:
1、爱默生(美国著名作家、思想家)
美国还没有知道——至少不知道它失去了多么伟大的一个国民。

这似乎是一种罪恶,使他的工作还没有完全做完就离开,而没有人能够替他完成;对于这样高尚的灵魂,又
仿佛是一种侮辱。

……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学问,有道德,爱美的人,一定都是他的忠实读者。

2、怀特(美国20世纪散文家)
……我记得我在读到它时的狂喜之情,多年之前,在一段踌躇绝望的日子里,是它让我恢复了健康。

梭罗的《瓦尔登湖》在今天仍是既切中时弊,又适逢其时。

在我们这个不稳定的季节,当所有人都不知不觉寻找从完全失控的世界中避开的隐居地时,他在康科德林中的小木屋就是个避风港。

3、乔治?爱略特(英国著名女作家)
《瓦尔登湖》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

严重的污染使人们丧失了田园的宁静,所以,梭罗的著作便被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了。

4、徐迟(中国著名诗人、《瓦尔登湖》译者)
《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

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

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

《瓦尔登湖》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肺部,动我衷肠。

到了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此书毫不晦涩,澄澈见底,吟诵之下,不禁为之神往了。

四、品味下面的关键句,组内交流,推选一位代表发言。

(关键句投影出来)
1、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它是大地
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

明确:在作者心目中,瓦尔登湖美丽丰富宁静博大而又灵性洋溢,所以他由衷地喻为“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和“大地的眼睛”。

句中的“天性”指人的自然本性,梭罗认为,长期以来,人的自然本性被日益复杂的社会所压抑,被日益膨胀的欲望所遮蔽,而瓦尔登湖就像一面镜子,使人重新发现和认识自己真实的天性。

2、从西端望下来,这里像一个圆形剧场,水上可以演出山林舞台剧。

明确:是说从西端高处看瓦尔登湖,它的样子如同一个圆形剧场,四周的山林风物倒影在清澈的湖水中,因时而化,如同戏剧上演。

3、在那种日子里,慵懒是最诱惑人的事情,我就这样偷闲的度过了许多个上午。

我宁愿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我是富有的,虽然与金钱无关,因为我拥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挥霍着它们。

明确:“从圆心能够画出多少条半径,就有多少种生活方式可让我们选择。

”作者看来这样的生活才是他自己的生活。

4、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鸟儿歌唱?
明确:“——”:解释说明。

类比手法。

五、写景手法、语言风格鉴赏
1、本文写景有什么特点?
分析: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刚才分析过了,作者把湖比作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说它是“大地的眼睛”。

还是在第1段,作者把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山崖”是湖的“浓密突出的眉毛”。

这些比喻形象细致地描摹出湖畔景物的生动情态。

2、本文语言别具魅力,虽是文学语言,但确是质朴本色,即使那些形象的比喻和美国式的幽默也都弃尽浮华,显出一种凝练和意味深长。

我们大家就一起来读几处我认为是别具魅力的地方吧。

(1)第一节;(2)第二节“在一个夏天的上午,似梦非梦地醒着,直到船撞在沙滩上,惊动了我,我就欠起身来,看看命运已把我推送到哪一个岸边来了”;(3) 第三节“这恶魔似的铁马,那裂破人耳的鼓膜的声音已经全乡镇都听得到了,它已经用肮脏的脚步使沸泉的水混浊了,正是它,它把瓦尔登岸上的树木吞噬了”;(4)第五节“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其中毫无一丝一毫的虚伪!他用他的手围起了这一泓湖水,在他的思想中,予以深化,予以澄清,并在他的遗嘱中,把它传给了康科德。

我从它的水面上又看到了同样的倒影,我几乎要说了,瓦尔登,是你吗?”
六、思考
神的一滴也就是神的眼泪,神的眼泪与人的眼泪有什
么不同呢?
明确:神的眼泪为世人而流,客观的,是重生和轮回。

而人的眼泪是为自己流的,是自私和虚伪的。

七、补充
梭罗有些议论很精彩:“要是没有衣服,人们的相对身份还可以保持吗?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要是没有衣服,你能够准确地告诉我,文明人中谁是属于最高贵的阶层吗?”“许多国王疯狂地保留了大量经过仔细雕琢的石头,希望使自己永恒,假如他们用这些心思来雕琢自己的思想,又会如何?一件合乎理性的事情比高大的纪念碑更值得纪念。

”我们读到这些闪烁着智慧火花的文字,心灵会一下子豁亮起来。

在古西方的神话里,奥林匹斯山上有九位美丽而智慧的少女,她们是万神之主宙斯和记忆女神的女儿,是分司爱情、智慧、音乐、诗歌、戏剧、舞蹈、哲理、天文、数学的九位缪神,人们统称之为缪斯女神.在古希腊神话中,音乐的起源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

传说中阿波罗神主管音乐,下辖九位缪斯(Muse)女神——宙斯和记忆女神的九个女儿,她们每一个掌管着不同门类的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