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第八单元8.1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分布非选择题练习试题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澳洲:化学肥 料、欧洲的耕 作方式以及硬 蹄类动物引起 土地退化
南美洲:热带 森林破坏,野 生动物受到威 胁
南太平洋:过度捕捞及全球 增温导致海面上升,威胁低 地和岛屿
请同学们总结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见学案)
1.区域的差异性 (1)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2)从全球看,发达国家比发达国家严重: 原因: ①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②限于经济、技术条件对环境问题不能及时、充 分解决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2.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臭氧的消耗 6%
其他 9%
国际水域 样性 气候变化 国际水域 臭氧的消耗 其他
气候变化 35%
全球环境基金关注的主要领域有哪些? 全球环境基金(GEF)融资的项目分布 为什么这些领域得到了特别关注?
这就是我们的地球母亲,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 但现在怎样呢?
拯救地球是我们地球村 每一个村民的责任
我们把绿色奉为梦想, 把梦想视为行动, 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一起共创美丽校园。 我承诺将废旧电池回收; 我承诺积极参加绿化,爱护花草树木; 我承诺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 我承诺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尖叫; 我承诺爱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平衡; 我承诺自觉学习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特此宣誓
本节知识结构
① 人类社会
① ④ ②
环
③
境
②
环境反作用于人 类
环
境
通过生产和消费 排放废物和废能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③
讨论:说出人类的下列行为分属
于图中哪一箭头代表的过程? 开采煤田、工业“三废”、酸雨、 平整土地
高一地理第八章测试题
高一地理第八章测试题新编第八章测试题一、单选题1、环境自净能力是指:()A、环境对人类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B、环境净化自身的能力C、环境对自然资源的补给和再生的能力D、环境给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的能力2、对下列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分类正确的是:()(①滥伐森林②大量施用剧毒农药③直接排放工业“三废”④燃烧矿物产生大量二氧化碳⑤核电站⑥捕杀濒临灭绝动物)A、①②⑥;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④⑥;②③⑤D、①③⑤;②④⑤ 3、已超越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A、酸雨 B、电磁污染 C、噪声污染 D、城市垃圾4、有关世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已达70亿 B、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经历的时间不断缩短 C、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变快D、欧洲各国人口目前已呈零增长或正增长 5、环境问题的本质是:()A、人口问题B、污染问题C、资源问题D、发展问题 6、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除人口压力方面外,还包括:() A、没有解决环境问题的相关技术 B、经济的增长速度过快 C、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D、环境自净能力减弱7、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是在()A、采猎文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D、新技术革命时期8、目前,有许多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严重企业,违背的原则是:()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协调性原则 9、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内涵概括起来有:() A、人口和环境持续发展 B、生态持续发展 C、资源和科技持续发展D、经济持续发展 10、能促使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走向社会行为有:() A、大量使用聚乙烯塑料饭盒 B、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 C、垃圾分类回收利用D、不使用非可再生资源 11、中国古人的行为或主张蕴含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以人为本 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封山育林,定期开禁 12、中国资源的相对短缺主要表现在:() A、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B、资源的利用率低C、资源的总量少D、资源的种类少 13、制定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的国家是:() A、美国 B、巴西 C、日本 D、中国 14、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体现在:() A、中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但应加强管理 B、中国自1978年以来加强了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压力正在消除 C、中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依然十分严重D、中国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9、现代铁路建设中,影响铁路区位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平坦的地貌类型和无断层、地震、泥石流等良好的地质条件 B、气温适中、少暴雨洪涝的气候条件 C、缓解交通紧张、扶贫救困、有丰富资源等社会经济条件 D、先进和科学技术、现代化设施、高科技人员等技术条件 10、人们出行、接触最多的交通运输点是() A、火车站 B汽车站 C、港口 D、航空港11、下列有关港口建设上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要有深水港湾利于航行、停泊的水域条件 B、要考虑其经济腹地的大小和经济发展程度的陆域条件 C、最有利的区位是河口三角洲D、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城市依托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12、有关城市交通运输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交通运输道路网稠密,主要是公路运输的方式B、行人和车辆混全交通,流动方向是早上从郊区向城市,傍晚相反 C、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介交通线路拥挤和交通环境污染D、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和禁止汽车行驶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措施13、在放射式道路为主的城市中心区外围建几条环行路的目的是()①缓解过境交通对市中心区的压力②扩大市中心区的交通容量③ 缩短对角交通的直线距离④方便各个方向之间的横向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多媒体技术是指()A、将计算机、邮政和电报系统统一使用B、将计算机、通信和声像技术融为一体C、集电话、电视、电脑等功能于一体D、利用电子计算机、通过数字网、快速实现声音、图像、文字和数字的传输 15、商业中心是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资集聚中心,也是() A、服务中心B、金融中心C、行政中心D、居住中心 16、有关商业网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山区的商业网点比平原地区少 B、商业网点包括形成、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四方面 C、运输工具的现代化、大型化有利于商品的长途运输 D、商业网点主要有流动、固定两种组织形式17、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①发达国有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的扩大②现代交通技术的发展③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的稳步提高④经国际互联网为载体的操作方式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 二、填空题1、京九铁路途经京、津、冀、()、豫、皖、()、赣、粤9省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全长()千米。
8.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推荐)
60
50
人口 40
30
20 10
从此图表上能看出什么问题? 1950 年份 1650 1750 1850 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在加快 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
濒临灭绝的珍贵物种
下列人类生产活动中,可引起生态破坏的活动
是( ) A、围湖造田 B、黄土高原上种草种树 C、内蒙古高原上退耕还牧 D、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排入海洋
3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除经济和技 术水平低的原因外,还有(BD ) A 污染物排放总量比发达国家多 B 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C 对环境问题的无知 D 从发达国家移过来大批污染严重的企业
4 已超过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国 家甚至全球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AB ) A 酸雨 B 臭氧层破坏 C 噪声污染 D 城市垃圾
37%
பைடு நூலகம்
沿海国家废 水直接排入 大海,海洋 运输中的石 油泄漏
ø ò ä ¯ Æ º ±» 35%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 度升高,臭氧层被 破坏
问题: 为什么说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 家更严重?
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
段,而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 人口的双重压力 限于经济、技术水平,发展中国家没有足 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而且在环境问题 发生后,不能及时、充分解决 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 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 国家
非洲:森林的 砍伐和草原的 过度放牧造成 了严重的环境 和社会问题; 撒哈拉沙漠每 年都在南侵
日本的福岛电站核泄漏,相关粒子附着在大气
中进行传播,因此危机不仅仅会影响日本,如 果放射源控制不好,很可能会影响日本近邻, 排入海水中的放射性物质随海流5年后可到达北 美,10年后到达亚洲东部,30年后几乎扩散至 整个太平洋,它将成为世界性和全球性环境危 机。换句话说,国内环境危机与全球环境危机 关系是双向的,俱荣俱损,休戚相关。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第八单元81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分布.docx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教案第八单元8.1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分布教学目的1.结合实例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地域性特点;2.通过对环境问题产生、发展、变化过程的考察,理解人与环境关系的变化,正确认识环境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3.认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严重后果,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这是本单元知识的基础.重点要落在当人类对环境施加的影响超过一定的程度,这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即人类对环境的反作用。
(2)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主要表现。
(3)通过对不同地区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世界上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差异。
教学难点(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的内涵。
(2)一个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
教学方法学生活动讨论法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搜集、阅读世界九大公害的资料;调查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
提问: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根据收集资料举例说明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后果?学生活动:介绍收集的环境问题及其表现。
提问:本地区有哪些存在的环境问题?同周边地区(城市或农村)相比有哪些不同?学生活动:汇报调查情况提问:读“环境问题案例”图,分析全球环境问题的分布。
工业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地区面对的环境问题有何差异?讨论:哪些原因造成这种差异?哪些环境问题会影响到全球范围?思考人与生存的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阅读资料:人与自然关系不同发展阶段的分类和特点比较项目史前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时间段公元前200万年~公元前1万年公元前1万年~公元18世纪公元18世纪~今信息革命之后(近40年)生产模式从手到口简单技术和工具机械化生产高科技经济发展特质采食渔猎自给自足商品经济协调经济人与自然的关系依附自然,对环境无破坏、干扰半依附,环境缓慢退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协调发展提问:读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和以上材料,讨论该如何看待人与环境的关系?。
最新地理高一-必修上第八单元检测题 精品
第八单元综合能力测试题一、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内容中,属于环境问题的是①草原退化②珍奇动物灭绝③人口超生④河水发臭⑤江淮地区梅雨季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2.目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中,首要问题是A.人口问题B.资源问题C.环境问题D.能源问题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过快B.亚洲和非洲各国人口增长过快C.人口死亡率不变,出生率升高D.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过快4.可持续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下列言论中蕴含可持续思想的是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C.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5北京市50年来水井的平均深度下降了40余米,这说明A.北京市雨水逐年减少B.我国打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C.北京市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D.北京市地下水资源日益减少6.某市对居民购物提出倡议,要求居民盛放物品时使用自备篮子或布袋,其目的是A.节省包装费开支B.避免交叉传染疾病C.减轻白色污染D.避免因包装破损而损坏食品7.对局部地区可能造成严重危害的环境问题是A.化肥、农药造成的土地污染B.温室效应造成的大气温度上升C.臭氧层破坏造成紫外线过量D.海平面上升造成的沿海地区被淹8.造成世界许多地区严重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不合理灌溉B.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C.森林、草原植被的破坏D.城市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9..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是①在洞庭湖四周围湖造田②我国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③荷兰人围海造地④为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大量增加汽车等交通工具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图一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读图分析回答10-14题。
10.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化起飞的国家中,最典型地反映出这种关系的城市是)A.伦敦B.纽约C.柏林D.东京11.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B.后工业化阶段的到来,环境总是会自然而然地解决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12.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A.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B.人的认识能力不断增强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完善D.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13.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A部分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工业产值比重会迅速提高B部分发展中国家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工业产值比重会迅速降低C20世纪70年代后,一些发达国家步入后工业化阶段,工业产值占GDP比重有所降低D二战后许多发达国家步入后工业化阶段,新兴工业得到迅速发展著名的“春城”昆明市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基于这个地理特点,昆明市提出了建设湖滨生态市的发展战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下册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8.1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一.选择题1.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A.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B.洛杉矶出现的光化学烟雾C.土壤污染、水体污染D.飞机起飞时产生的噪音2.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因地而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B.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C.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D.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3.由于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产生的环境问题有①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②臭氧层破坏③产生酸雨④光化学烟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由于不合理的灌溉而造成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荒漠化C.土壤盐碱化D.洪涝灾害5.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为①大气污染②水土流失③荒漠化④生物多样性减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全球环境基金融资的项目中,居前两位的是A.气候变化、国际水域B.国际水域、臭氧消耗C.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D.生物多样性、臭氧消耗7.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指A.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B.环境净化自身的能力C.环境对自然资源的补给和再生的能力D.环境为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的能力8.绿色食品是指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9.发展中国家国家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的原因是①发展中国家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②发达国家无需承受发展和人口的压力③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④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已超越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的环境问题主要有①酸雨②臭氧层破坏③噪声污染④城市垃圾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二.综合题11.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大圆表示 , 图中小圆表示 .箭头A表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从环境中获取和;箭头B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产生的要排放到环境中;箭头C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境也把它所受到的影响作用于人类.(2)在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当人类向环境 的速度超过了及其 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 的数量超过环境的 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前者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后者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3)开采煤炭、石油可用图中的箭头 表示;核电站排放的冷却水可用图中的箭头 表示;酸雨可用图中的箭头 表示;12.下面三幅图中,图A 和图B 的箭头表示污染工业地理转移的趋向,图C 表示单位产品的污染控制费用与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污染控制费用包括污染赔罚款和治理污染的设备费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A 中.污染工业的转移趋向是 .(2)在图B 中,污染工业的转移趋向是 .(3)根据图C 分析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C3.C4.C5.D6.C7.A8.D9.C 10.A二.综合题11.(1)环境 人类社会 物质 能量 废弃物 反 (2)索取资源 资源本身 替代品 排放废弃物 自净能力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3)A B C12.(1)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2)城市向农村转移 (3)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与农村的污染控制费用相差极大,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减少生产成本,将重污染工业大量转移到环境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其根本原因是环境保护法规存在地区差异. (解析 重污染工业地理转移,一方面主要是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急于引进外资和技术的机会,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搬迁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城市中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转移到农村.这些转移现象的产生原因在于污染控制费用的差别,是一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保护的重要表现,其根本原因是环境保护法规存在地区差异.)A 单位产量污染控制费用B C。
【试题】高一地理第八单元练习试题选择题8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人教版
【关键字】试题高一地理第八单元练习试题选择题8.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人教版1.广大的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A.大气污染B.噪声污染C.水土流失D.物种减少2.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人为因素引起的有()A.水旱灾害B.滥伐森林C.山崩、海啸D.开垦草原造成土地沙化3.下列环境问题属于自然原因造成的有()A.某些地方病的发生B.撒哈拉沙漠不断南侵C.波斯湾海域受到污染D.“公害病”的发生4.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首推()A.工业“三废”B.山体滑坡和泥石流C.洪涝灾害D.水土流失和荒漠化5.人们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指的是()A.大气污染B.水污染C.噪声污染D.固体废弃物污染6.关于环境问题及其防治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问题完全是由发达国家造成的B.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不可能产生环境问题C.在环境问题防治方面,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D.发达国家没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环保资金和技术7.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A.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B.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C.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空气中D.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8.关于环境自净能力的理解正确的是()A.人类的破坏能力越大,环境的自净能力越强B.由于环境具有自净能力,所以不会发生严重的环境问题C.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D.人类向环境排放过量污染物,环境会永久丧失容纳和清除能力而发生环境问题9.下列关于环境问题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B.发达国家跑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C.所有的环境问题都不受国界线的影响D.发达国家有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现象10.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A.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B.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C.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空气中D.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11.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从环境中吸取营养物质并占据所有媒质的一定空间B.人类把新陈代谢和活动的产物排放到环境中去C.环境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环境容量也是非常巨大的,从环境中提供的资源也是无限的D.环境容纳、清除人类的废弃物的能力也是无限的12.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为原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B.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所以无法解决C.环境问题主要在发达国家突出,尚未成为全球性问题D.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很强,不必把环境问题看得十分严重13.我国主要由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有()A.黄河下游的断流B.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C.淮河流域的水污染D.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14.目前,我国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A.风沙危害B.水土流失C.大气污染D.土质疏松15.人类因食物引起的“公害病”产生的途径大多通过()A.大气污染B.噪声污染C.水体污染D.固体废弃物污染16.关于城市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噪声污染主要来自城市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B.城市水体污染是指工业废水污染C.合理的工业布局可以分散污染源D.工业区应布置在居民区的上风地带17.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尽管各国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但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相同的B.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C.人类的经济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会导致生态破坏D.荒漠化成为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都说明环境问题已发展为全球性问题.18.下列现象的发生属于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馈作用的是()A.泥石流和洪涝灾害B.某些地方病的蔓延C.某些地区出现地下水的漏斗区,进而引起地面塌陷D.城市人口日增,垃圾排放量增多19.目前,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相对得到缓解,其原因正确的是()①发达国家人口比发展中国家少得多,那里的环境问题从一开始就比发展中国家轻得多②目前,发达国家经济、技术、管理水平较高,又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投入增多③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追求减弱,目标降低④一些发达国家把重污染的企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⑤一些发达国家依靠科学、法律管理,环境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⑥发达国家人口素质较高,没有破坏环境的行为和现象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⑤⑥D.②④⑤20.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为原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B.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所以无法解决C.环境问题主要在发达国家突出,尚未成为全球性问题D.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很强,不必把环境问题看得十分严重21.我国主要由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有()A.黄河下游的断流B.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C.淮河流域的水污染D.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22.目前,我国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A.风沙危害B.水土流失C.大气污染D.土质疏松23.人类因食物引起的“公害病”产生的途径大多通过()A.大气污染B.噪声污染C.水体污染D.固体废弃物污染24.关于城市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噪声污染主要来自城市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B.城市水体污染是指工业废水污染C.合理的工业布局可以分散污染源D.工业区应布置在居民区的上风地带25.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尽管各国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但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相同的B.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C.人类的经济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会导致生态破坏D.荒漠化成为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都说明环境问题已发展为全球性问题.【参考答案】1.C、D 2.BD 3.A 4.D 5.D 6.C 7.D 8.C 9.A、D 10.D 11.AB12.A 提示: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目前来看,由于人为原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日趋严重,已成为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而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对有些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也不是无法解决的.还有,无论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都不能说是主要在发达国家突出,当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环境本身有一种自我调节和自我净化的能力,但这种能力不是无限的,一旦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和破坏超过了这个能力,就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13.BD 错解分析:有些考生会误认为黄河位于我国北方,大部分流经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河流径流量少、蒸发量大而造成下游河段断流而错选A.黄河下游断流现象的发生最主要原因是黄河中上游两岸的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而造成的,属于人为原因.淮河水污染主要是淮河沿岸的工厂将大量的工业废水不加处理就任意向河流排放而造成的,也属人为原因.14.B 提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就是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而黄土高原上植被遭到破坏以及黄土的土质疏松,都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15.C 提示:人类因食物引起的“公害病”产生的途径最主要的是通过水体污染,因为几乎所有的食物都离不开水.16.BC 提示:城市环境中的噪声主要来自交通运输工具及一些生产过程中的噪声,合理的工业布局可以减少污染;工业区由于有废气排放,一般应布局在居住区的下风地带,城市水体污染主要是工业废水污染,这是城市水体的主要污染源.17.A 提示:由于各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其形成的环境问题也不尽相同.如发达国家工业生产发达,城市化程度高,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经济发展缓慢,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为生态破坏.18.C 提示:由题意,A、B选项的叙述均属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无直接关系,故不属于环境的反馈作用;选项D中的现象只反映了人类通过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这一方式作用于环境,而没有反映出环境在接受这一作用后是怎样反作用于人类的.选项C“地面塌陷”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而这种影响是由于人类过度开采地下水而形成的.19.D 提示:环境问题是一个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目前在大气气体污染物排放量中,发达国家占60%以上。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下册 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分布
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单元综述本单元内容是环境和人类活动、人地关系问题的总结。
本单元以“环境与发展”为线索,提示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目前困挠人类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形成,都是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这些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的问题,协调好发展的问题,是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键。
因此,“如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谋求可持续发展”这一主线始终贯穿于整个单元。
本单元内容共分为两部分 : 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部分内容是环境问题,分两节讲述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特点以及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环境问题是指环境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种种问题,认识环境问题要从人地关系上去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整体,当人类对环境施加的影响超过一定的程度,超出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种类很多,在第一节中归结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并介绍了产生原因及主要表现。
在讲述分布特点时,主要比较了世界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的形成作了解释。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第二节中分别从人口、资源、发展三个方面来论述。
在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得出环境问题的核心是发展问题。
学习时一定要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环境问题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人为原因是主要的,我们要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对环境负责的良好习惯。
第二部分内容是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类在四个历史阶段中,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不同而导致环境问题的特征不同,说明环境问题产生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活动中,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第二,可持续发展,主要讲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内涵等基础知识,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途径。
学习时要思考发展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样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发展与增长有什么区别?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现实行动有什么指导意义?从而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高一地理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课内四基达标】一、不定项选择题1.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除经济和技术水平低的原因外,还有( )A.污染物排放总量比发达国家多B.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C.对环境问题的无知D.从发达国家转移过来大量污染严重企业2.下列人类活动会引起生态破坏的有( )A.大量抽取地下水灌溉B.贫困山区大量生产一次性木筷C.禁止大量使用氯氟烃化合物D.过度捕猎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生存与发展占据一定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B.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环境完全能够容纳C.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境也会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D.环境问题会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但不会危及人类的生命生存二、填空题1.当今环境问题已从走向,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2.世界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和两大类;各地区由于经济结构,和不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有所不同;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
三、综合题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完成以下各题:1.图中箭头“A”代表的含义是人类从环境中获取。
2.图中箭头“B”代表的含义是人类把生产、生活过程中的排放到环境中。
3.图中箭头“C”代表的含义是环境对人类社会的。
4.图中箭头“D”代表的含义是。
5.圈层“Ⅰ”代表,图层“Ⅱ”代表。
参考答案【课内四基达标】一、不定项选择题1.BD2.ABD3.AC二、填空题1.地域性全球性2.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产业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三、综合题(1)物质和能量 (2)废弃物 (3)反馈作用 (4)人类影响(5)环境人类社会。
高一地理环境与环境问题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环境与环境问题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全球变暖B.臭氧层空洞C.水体污染D.水资源短缺【答案】A【解析】图中显示北极熊生存的环境发生变化,冰川消融,主要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
【2】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造成全球A.高山雪线上升B.各地降水增多C.酸雨危害加剧D.陆地面积增大【答案】A【解析】全球气候变暖,会使高山上的积雪融化,雪线上升,A正确;全球变暖会使温带地区蒸发量增大,使得温带地区降水量减少变得更加干旱,而高纬度地区会因蒸发量的加大而变得湿润,热带地区的对流会更旺盛,降水会更多,B错;酸雨是由于大气中酸性气体增多导致的,与全球变暖无关,C错;全球变暖,极冰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低地,从而使陆地面积减小,D错。
【考点】环境问题及危害2.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①加剧水土流失②诱发地质灾害③增加酸雨频率④影响生态群落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A.①②④B.①③⑤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试卷分析:组合选择题可采取排除法,酸雨的形成是由于大量排放酸性气体,而与植被破坏关系不大,故③错误;植被具有涵养水源能力,植被破坏导致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故下渗减少,⑤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
3.绿化是改善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也是某市政府的实施项目,今年将新增绿地面积1000公顷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23%。
回答问题。
【1】在大城市提倡营建“绿色屋顶”,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答案】B【解析】选项中提到的光污染、光化学烟雾等是很难通过绿化面积的提高来解决的,而绿色屋顶对近地面的可吸入颗粒物问题影响不大;故选B项。
【2】为保持城市绿化,使用杀虫剂导致地下水污染,最为严重的是A.落叶阔叶树林B.常绿针叶树林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D.人工草地【答案】D【解析】相比较而言,人工草地使用杀虫剂,对地下水的污染会非常严重。
人教版高一地理第八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一地理第八单元测试题为了帮助大家在考前对知识点有更深的掌握,查词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第八单元测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不属于我国农业可连续发展所面对的问题的是( A. 耕地人均据有量逐年下降 B.东部众多荒地未经开垦 C.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尚低 D.农业部门构造中,栽种业比重逐年下降2.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域是( A. 黄土高原 B. 山东丘陵C.江南丘陵D.云贵高原3.以下各组灾祸中,可能由人为原由引发的自然灾祸是( A.滑坡、泥石流 B.水土流失、地震 C.环境污染、海啸 D. 火山迸发、台风4.促使吐鲁番盆地经济发展的对策有( 发挥“火洲”的天气优势,大面积栽种热带作物鼎力发展造纸工业加快发展长绒棉、哈密瓜、葡萄等特点农产品以及有关的加工业发展以“丝绸之路”和干旱盆地景观为特点的旅行业 A. 公正性原则 B.连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公正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6.沿海核电站污染近岸水域,因为它向大海排放( A. 重金属B.热水C.粉尘D.废气7.以下对于环境问题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环境问题主假如自然原由造成的,因此没法解决 B. 环境问题主要在发达国家突出,还没有成为全世界性问题?C.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很强,不用把环境问题看得十分严重 D. 环境问题是因为自然或人为原因造成的,主假如因为人为原由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损坏8.以下一些主张和看法,哪些切合可连续发展的原则( A.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连续增加 B.发达国家应该停止过分花费 C.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该该忽略环境保护 D.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保护全世界环境中拥有同样的责任和义务9.以下现象属于环境对人类社会产生反应作用的是( 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臭氧层出现空洞致使皮肤癌者增加日本群岛多火山、地震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的良性循环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荒弃物污染放射性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月中旬,在世界四大沙尘暴中心之一迸发的一场强沙尘暴扬起的沙尘,随高空气流运转,致使瑞士山地的一场“泥雨”,将雪白的山岳染成了咖啡色。
高一地理环境与环境问题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环境与环境问题试题答案及解析1.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更容易引发环境问题,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压力大B.人口分布不均C.经济技术水平低D.环保法规不完善【答案】AC【解析】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引发环境问题,主要原因是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加迅速,面临着人口和发展的双重压力。
人口分布不均是指人口分布格局,与环境问题产生关联不大。
环保法规不完善不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建立健全完善环保法规应该是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之一。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解答此题需明确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人口和发展的双重压力,经济发展水平低,没有多余的资金来治理环境问题,当然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兼顾保护环境。
【知识拓展】主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表现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1)产生: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表现资源短缺: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及能源等。
生态破坏: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环境污染(1)产生:人类向环境排放废气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
(2)表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海洋污染等。
2.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A.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B.氮肥厂的废水排人附近河流C.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天空D.黄土高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答案】D【解析】环境问题可分为①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②生态破坏,如土地荒漠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等;③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如酸雨;④资源枯竭,如矿产资源枯竭等。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的分类。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环境问题的基本分类,并能结合主要的环境问题判断即可,注意调用课本基本内容。
3. 2009年12月7日~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
2021-2022年高一地理 8.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基础跟踪训练 大纲人教版
2021-2022年高一地理 8.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基础跟踪训练大纲人教版基础练习一、填空题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问题,要实现人类同环境的协调发展,就要走的发展道路。
2.人类社会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取和;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活动的产物又要排放到环境中去。
3.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影响人类的、和,甚至危及人类的。
4.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和两大类。
5.环境污染包括污染、污染、污染、污染、污染以及由于放射性物质泄漏产生的污染等。
6.在城市地区,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环境问题实用文档主要表现为;在广大的乡村地区,因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二、单项选择题1.20世纪初,世界人口约为 ( )A.18亿 B.20亿 C.16亿 D.26亿2.xx年10月,世界人口已经突破 ( )A.40亿 B.50亿 C.60亿 D.70亿3.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 )A.发展问题 B.人口问题 C.资源问题 D.粮食问题4.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清除能力,叫做 ( )A.清除能力 B.容纳能力 C.协调能力 D.自净能力5.由于自然植被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加剧,这种现象属于( )A.环境污染 B.生态破坏 C.水污染 D.土壤污染6.引起土壤盐碱化的人为原因是 ( )实用文档A.不合理的灌溉 B.过量抽取地下水C.使用农药、化肥 D.滥伐森林7.臭氧层的破坏是由于 ( )A.大量燃烧煤 B.大气中硫氧化物增多C.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 D.大气中氯氟烃增多8.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 )A.生态破坏 B.环境污染 C.交通拥挤 D.住房困难8.B三、双项选择题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 ( )A.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B.人类向环境排放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C.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D.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2.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 )实用文档A.人口激增 B.环境污染 C.生态破坏 D.能源枯竭3.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 ( )A.工厂 B.学校 C.交通 D.农村4.下列现象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A.土壤盐碱 B.水土流失 C.土壤污染 D.水污染5.全球环境基金最关注的领域有 ( )A.臭氧的消耗 B.气候变化 C.生物多样性 D.酸雨综合练习一、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1tt8-1),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B表示。
高一地理《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学案
高一地理《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学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环境问题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问题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所以无法解决B.环境问题主要在发达国家突出,尚未成为全球性问题C.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很强,不必把环境问题看得十分严重D.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为原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所致2.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灌溉会导致()A.土壤盐碱化B.水土流失C.水体污染D.土地荒漠化3.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A.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B.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C.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天空D.黄土高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4.以保护环境和垃圾资源化为目的,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属于同一类的是()A.玻璃瓶、塑料袋B.废铜烂铁、破布料C.旧报纸、易拉罐D.烂菜叶、果皮5.下列关于环境问题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垃圾污染B.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C.所有的环境问题都不受国界的影响D.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6.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①没有人类社会及其发展,就没有当今意义的环境问题②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生产力水平、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等都会不同,环境问题的性质、特点也会不同③人类社会越是发展,环境问题越是严重,要解决环境问题,人类必须停止发展④环境问题由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也会因人类社会发展而得到治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下列人类生产活动中,可引起生态破坏的是()A.围湖造田B.黄土高原上种草种树C.内蒙古高原上退耕还牧D.工业废水排入海洋8.不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是()A.舟山渔场资源的减少B.重庆的酸雨C.台湾的地震D.黄浦江水质的变坏9.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最佳方法是()A.节约资源B.加强国际合作C.减少人口数量D.限制重工业发展10.下列关于大气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变暖,会使降水增加,农作物增产B.保护大气环境,是发达国家的事情C.保护热带森林,是减少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措施D.我国远离南极,可不参与臭氧层保护11.20世纪中叶以来,因环境污染而造成的公害事件多数发生在()A.民族经济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B.西方工业化国家C.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D.热带雨林锐减的亚马孙河流域12.环境自净能力是指()A.环境对人类排入的废弃物具有容纳和清除能力B.环境净化自身的能力C.环境对自然资源的补给和再生的能力D.环境给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的能力13.下列哪一个环境问题不会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A.酸雨B.热带雨林的破坏C.臭氧层的破坏D.城市噪声污染14.下列哪一个地区的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范围最大()A.中国工业的发展加重了环境污染B.澳大利亚农田土壤的明显退化C.南美洲大规模森林遭砍伐D.欧洲的湿地正遭受着破坏15.关于环境问题及其防治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问题完全是由发达国家造成的B.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不可能产生环境问题C.在环境问题防治方面,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D.发达国家没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环保资金和技术转让二、综合题16.读我国“年平均降水pH分布”,回答以下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下册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8.1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一.选择题1.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A.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B.洛杉矶出现的光化学烟雾C.土壤污染、水体污染D.飞机起飞时产生的噪音2.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因地而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B.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C.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D.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3.由于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产生的环境问题有①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②臭氧层破坏③产生酸雨④光化学烟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由于不合理的灌溉而造成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荒漠化C.土壤盐碱化D.洪涝灾害5.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为①大气污染②水土流失③荒漠化④生物多样性减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全球环境基金融资的项目中,居前两位的是A.气候变化、国际水域B.国际水域、臭氧消耗C.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D.生物多样性、臭氧消耗7.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指A.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B.环境净化自身的能力C.环境对自然资源的补给和再生的能力D.环境为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的能力8.绿色食品是指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9.发展中国家国家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的原因是①发展中国家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②发达国家无需承受发展和人口的压力③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④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已超越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的环境问题主要有①酸雨②臭氧层破坏③噪声污染④城市垃圾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二.综合题,回答下列问(1)图中大圆表示 , 图中小圆表示 .箭头A 表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从环境中获取和;箭头B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产生的要排放到环境中;箭头C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境也把它所受到的影响作用于人类.(2)在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当人类向环境的速度超过了及其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的数量超过环境的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前者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后者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3)开采煤炭、石油可用图中的箭头表示;核电站排放的冷却水可用图中的箭头表示;酸雨可用图中的箭头表示;12.下面三幅图中,图A和图B的箭头表示污染工业地理转移的趋向,图C表示单位产品的污染控制费用放量的关系用包括污和治理污用).(1)在图A是 .(2)在图B中,污染工业的转移趋向是 .(3)根据图C分析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原因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C3.C4.C5.D6.C7.A8.D9.C 10.A二.综合题11.(1)环境人类社会物质能量废弃物反 (2)索取资源资源本身替代品排放废弃物自净能力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3)A B C12.(1)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2)城市向农村转移 (3)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与农村的污染控制费用相差极大,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减少生产成本,将重污染工业大量转移到环境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其根本原因是环境保护法规存在地区差异. (解析重污染工业地理转移,一方面主要是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急于引进外资和技术的机会,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搬迁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城市中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转移到农村.这些转移现象的产生原因在于污染控制费用的差别,是一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保护的重要表现,其根本原因是环境保护法规存在地区差异.)。
高一地理 第八单元练习试题选择题8.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人教版
1.在各类环境污染中,以燃烧矿物燃料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其中最突出的是()A.燃烧汽油B.燃烧天然气C.燃烧煤炭D.燃烧柴油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①没有人类社会及其发展,就没有当今意义的环境问题②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等都会不同,环境问题的性质、特点也会不同③人类社会越是发展,环境问题越是严重,要解决环境问题,人类必须停止发展④环境问题由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也会因人类社会发展而得到治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3.当前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A.人口分布的地区不平衡B.城市人口密度太大,城乡之间不协调C.世界各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很高D.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物的能力而产生资源和环境问题4.目前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三大问题是()A.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B.土地、大气和水资源问题C.森林、矿产和环境问题D.人口、城市和生存空间问题5.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生产活动是()A.在洞庭湖四周围湖造田B.都江堰水利工程C.在山坡地伐林造田D.为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大量增加汽车6.关于对世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矿产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B.矿产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C.矿产资源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D.矿产资源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7.目前出现的自然资源短缺甚至某些资源濒临枯竭的原因有()①人类对地球上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已超过了自然资源补给、再生和增殖的极限②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成环境的破坏,使其自然生产力下降③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浪费现象严重④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加之科学技术的局限性,使自然资源利用数量增加而利用效率有限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8.下列现象造成环境污染的是()A.滥伐森林、滥垦草原B.汽车噪声、尾气C.工业“三废”任意排放D.土壤的次生盐碱化9.关于中国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整体上看环境污染已基本上得到控制B.生态破坏的范围已得到有效控制C.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急剧向农村蔓延D.环境污染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不大10.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压力B.城市化进程加快C.资源的不合理利用D.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11.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问题是工业社会的产物B.固体废弃物不会产生环境污染C.中国的生态破坏已得到全面控制D.中国的环境污染仍在不断蔓延12.某建筑工地不分昼夜地打夯,散装水泥露天堆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乱扔,这样会对周围居民区造成()A.有毒气体、有害废水、噪声污染B.有害废水、噪声、大气粉尘污染C.噪声、大气粉尘、固体废弃物污染D.大气粉尘、固体废弃物、放射物污染13.关于土壤污染的说法有:①土壤污染主要由自然界的原因造成;②污染物一旦进入土壤后很难除去;③土壤污染不仅直接影响植物,而且危及人类健康;④我国广大农村耕地污染十分严重,而城市工矿区周围污染较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下册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同步练习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人们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指的是A.大气污染B.水污染C.噪声污染D.聚乙烯等塑料垃圾污染答案:D2.关于环境问题及其防治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问题完全是由发达国家造成的B.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不可能产生环境问题C.在环境问题防治方面,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D.发达国家没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环保资金和技术转让答案:C3.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灌溉会导致A.土壤盐碱化B.水土流失C.水体污染D.土地荒漠化答案:A4.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A.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B.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C.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天空D.黄土高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答案:D5.关于环境自净能力的理解,正确的是A.人类的破坏能力越大,环境的自净能力越强B.由于环境具有自净能力,所以不会发生严重的环境问题C.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D.当人类向环境排放过量污染物时,环境会永久丧失容纳和清除能力而发生环境问题答案:C6.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A.环境污染B.人口增长过快C.生态破坏D.资源短缺答案:AC7.广大的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A.大气污染B.噪声污染C.水土流失D.物种减少答案:CD8.关于环境问题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B.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C.所有的环境问题都不受国界线的影响D.发达国家有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现象答案:AD9.图8-1-6显示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请据图选择下列叙述正确的选项工业化初级阶段工业化起飞阶段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发展阶段环境图8-1-6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遵循“先污染,后治理”的原则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C.环境质量与工业发展程应密切相关D.人类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答案:CD二、综合题10.读图8-1-7,完成下列要求。
201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8单元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 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和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和产生原因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中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各项可以用图中箭头a表示的是( )A.滑坡、泥石流 B.地震、海啸C.台风、寒潮 D.森林资源、矿产资源2.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有箭头b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B.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可能影响到人类C.如果箭头a、箭头b表示的人类活动力度较大,都可能产生环境问题D.由图可知,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无法使其协调3.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是( )A.洞庭湖四周围湖造田 B.我国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C.荷兰人围海造田 D.为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修建立交桥和地铁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理解能力。
第1题,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而滑坡、泥石流、地震、海啸、台风、寒潮都是自然灾害。
第2题,当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再生速度,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第3题,人类围湖造田会导致湖泊的调蓄能力下降,引发或加剧洪水灾害,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
答案:1.D 2.C 3.A广义的环境问题,既包括人为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也包括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发生机制,一般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
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环境问题主要由自然原因引起的是( )A.地方病 B.土壤次生盐碱化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D.公害病解析:有些地区的土壤中,缺乏人体需要的某些元素,或者某些元素过多,都可能产生地方病,这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公害病是由于环境受到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等引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环境问题.总的来说,这些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
2.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在广大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
3.读下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回答:
(1)按照题意填空
A 人类从环境中获取___________;
B 人类从环境中获取___________;
C 人类向环境排出___________;
D 人类向环境排出___________;
(2)人类要协调好与环境的关系,必须考虑
到环境的承载能力,包括_______________ 能力和____________能力.
4.下列人类活动方式,你赞成哪些?(在题后括号内画“√”)不赞成哪些?(在题后括号内画“×”。
)
(1)在大型煤矿附近建火力发电厂,变输煤为输电。
( )
(2)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远距离输入东部大城市。
( )
(3)将日本一大型化工厂迁至中国新疆,以促进西部大开发。
( )
(4)在中学校园设置废旧电池回收箱。
( )
(5)为节约煤炭、油气等能源资源,农村应多使用秸秆做燃料。
( )
(6)为解决黄土高原人地日趋紧张的矛盾,应大力开垦荒山荒坡,以增加农田面积。
( )
5.读《1989年人均大气保温气体排放图》(15个总排放量最高的国家),回答问题。
(1)世界人均大气保温气体排放量居前五位的国家按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五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这15个国家中,哪些国家人均排放量少,但对世界大气保温气体排放总量的“贡献”仍不可低估?列举居前三位的国家: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个国家的共同特点在人E 人类同环境_________ 形
成___________循G 人类同环境_________
成___________循
口方面有:__________________,在经济发展方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3.(1)A物质 B能量 C生产消费的物质和能量 D生活消费的物质和能量 E协调发展良性 G对立发展恶性(2)物质和能量的供给对废弃物的容纳
4.(1)√(2)√(3)×(4)√(5)×(6)×
5.(1)美国、加拿大、前苏联、德国、英国或日本,都是发达国家,经济水平高
(2)中国、印度、印尼人口基数大,在1亿以上都为发展中国家,发展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