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春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5 整理与复习-(附答案)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 0~9的认识整理与复习(导学案)-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第一单元  0~9的认识整理与复习(导学案)-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课题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第 2 课时主备人内容出处教科书第28-29页第1,2,3,4,6题。

学习目标1.巩固对 0-9的认识,加深对数的大小顺序、区别与联系以及分解与组成的理解和认知。

2.感受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感。

评估任务1.巩固对 0-9的认识,加深对数的大小顺序、区别与联系以及分解与组成的理解和认知。

(检测目标1)2.感受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感。

(检测目标2)教学重点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大小顺序和分解与组成。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内容灵活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估要点环节一:导入一、激趣引入,勾起回忆教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走迷宫吗?请按照越来越大的顺序走出这个迷宫。

教师: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0-9这些数字,今天我们一起复习相关的知识。

以游戏激趣,在游戏情境中巩固对数的认识,加深对数的顺序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感知的能力。

环节二:(检测目标1)二、自主探索,构建新知(一)看图填数教师:同学们,能快速填空吗?学生经历将数量抽象成数的形成过程,再学生完成得有快有慢。

教师:为什么有些同学填得这么快?能说说你的诀窍吗?学生甲:我是这样填的,我先填第一个空,数了数是9个,填9;再看后面每一列都比前一列少 1个,比 9少 1是 8,比 8少 1是7……所以后面的不用数,直接就可以填出来了。

教师:不仅会准确地数数,还会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好!教师:填得快的同学都是用的这样的诀窍吗?学生乙:我是这样填的,我先填最后一个空,是 1,再看前面每一列都比后一列多 1 个,比 1 多 1 是 2,比 2 多 1 是3……所以后面的不用数,也可以直接填出来了。

教师:会数数,会观察,还能找到更便捷的方法,你非常会思考!次感悟数的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利用学生不同的填空方法,让学生再次感受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不仅为之后学习数的运算做好铺垫,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积的变化规律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积的变化规律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积的变化规律︳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明确积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积的概念进行计算。

2.学生能够理解积的变化规律,掌握积变化的一般性质。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积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积的一般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积变化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2.如何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一)教学内容1.积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积的一般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二)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积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积的一般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2.实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3.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入掌握积的概念、性质与变化规律。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积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积的变化规律,掌握积的一般性质。

4.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入掌握积的概念、性质与变化规律。

5.小结:通过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分析和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了积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掌握了积的一般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很好的思考能力和互动能力。

但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学内容的安排需要更加合理、清晰,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积的变化规律的掌握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1.5 倍数与因数—整理与复习 ︳西师大版(共25张PPT)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1.5 倍数与因数—整理与复习 ︳西师大版(共25张PPT)

30=( 1 )×(30)
30=( 2 )×(15)
30=( 3 )×(10)
一个数的因数个
30=( 5 )×( 6 )
数是有限的,其 30的因数有( 1,2,3,5,6,10,15,30 ),
中最小的因数是1 30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30 )
24=1 ×(24)
24=3 ×( 8 )
灯原本亮着的时候,按奇数次开关灯是关着的, 按偶数次开关灯才是亮着的。
10、20,是2和5公有的倍数, 叫做2和5的 公倍数 。
其中10是最小的一个公倍数,叫 它们的 最小公倍数 。
那怎样求最小 公倍数呢?
2 46
23
用短除法
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 2 × 2 × 3=12。
练习题
3、从4张卡片中取两张组成一个数, 使它是5的倍数。
1
0
3
5
选择的卡片:1和5 选择的卡片:3和5 选择的卡片:1和0 选择的卡片:3和0 选择的卡片:5和0

76 42 427 6
7和6是42的因数
42是7和6的倍数
判断:
因为 4×5=20 ,所以20是倍数,4 和5是因数。
(不对)
4的倍数:( 4,8,12,16,20,24,28… )
7的倍数:( 7,14,21,28,35,42,49… )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 是无限的,最小的倍 数是它本身,没有最 大的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 就是3的倍数。
1、找一找,填一填。 在2、15、22、14、60、55、13、59、11、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整理与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整理与复习》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分数通分和约分、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例题和步骤分解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分数和小数运算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计算练习。这个练习将涉及分数的通分和约分,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回顾了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则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在小数加法中,如0.25+0.35,需要将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开始相加,进位时要将进位后的数加到下一位。
(3)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对于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可能难以找到合适的计算方法,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举例:对于底和高不是直接给出的三角形,学生需要掌握“底×高÷2”的面积公式,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找到底和高的值。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整理与复习》教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整理与复习》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对第一至第五章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梳理,包括整数、小数、分数、几何图形及简单的数据整理;二是对重点知识点进行巩固,如分数的加减乘除、小数的意义及运算、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等;三是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四是进行综合测试,检验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并弥补知识漏洞。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相关,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教学设计第九课时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课本第68页的1,2,3题,练习十八第1,2,3,5,7题。

【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整理和复习,沟通本单元知识的相互联系,加深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理解。

2、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好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一、整理全单元知识教师:同学们,第五单元的新课学习已经全部学习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对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整理和复习)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这个单元你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个单元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还有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等。

教师边说边板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一个小数的近似值教师:下面我们就来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小数的意义让学生独立完成第91页第1题,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用小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的,重点让学生说出图的意思和小数表示的意思。

如:教师:这里老师有一个问题了,你为什么可以用0.4表示十分之四,0.21表示百分之二十一,0.021表示千分之二十一呢?引导学生说出小数点右面第一位是十分位,这一位上的数表示十分之几;第二位是百分位,这一位上的数表示百分之几;第三位是千分位,这一位上的数表示千分之几。

教师:这样说来,小数就和分数有联系了,你能根据这个联系说一说小数的意义吗?引导学生说出:像0.4,0.21,0.021……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作相应的板书。

教师:这里老师把你们回答的小数的意义在黑板上写下来了,不过这里多了两个省略号,谁知道老师这里省略了哪些内容呀?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一个省略号省略了0.0021,0.00021这样的小数,第二个省略号省略了万分之几、十万分之几这样的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整理与复习(三)-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整理与复习(三)-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整理与复习(三)-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本学期数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使学生掌握数的认识、加减乘除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等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1)整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数位顺序、计数单位等。

(2)小数的认识:小数的读写、小数点的意义、小数的数位等。

2. 加减乘除运算:(1)加减法运算: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加减法的运算性质等。

(2)乘除法运算:整数乘除法、小数乘除法、乘除法的运算性质等。

3. 几何图形:(1)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2)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

4. 量的计量:(1)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等。

(2)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小数的读写等。

(2)加减乘除运算:整数加减乘除法、小数加减乘除法等。

(3)几何图形: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4)量的计量: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换算。

2. 教学难点:(1)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数位。

(2)加减乘除运算:小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

(3)几何图形:立体图形的认识和计算。

(4)量的计量: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3. 利用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活动教案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活动教案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活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做到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所学知识点的熟悉和应用。

2.学生能够掌握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的方法,提升数学学习效果。

3.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增强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整理和复习方法的教导。

2.针对难点和易错点讲解和巩固。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1. 教师引导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数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出学过的重点知识和易错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 全课分组训练
以小组形式进行针对性练习,让学生总结和复习所学知识点,互相交流归纳出容易出错的题目。

3. 小组展示
让每个小组展示复习成果,让学生互相学习,增强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和学习的能力。

4. 活动结束
教师做总结,让学生进一步总结自己的复习方法和反思自己的问题点,加强对自己的学习方法的调整和提高。

四、教材与板书设计
教材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方法
1. 课堂归纳
2. 互相交流
3. 小组展示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这次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教学实验,学生通过活动的方式,使自己的数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拓展。

在下一次教学中,应当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有针对性。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坚持和优化学习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圆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

《圆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

《圆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圆的整理和复习》这节课是综合了11册中第一单元和第六单元这两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的知识梳理和跟进练习。

我不想给自己的这节课下定义,它究竟是复习课,还是练习课。

因为我觉得,作为一节常态课来讲,重要的不是展示给听课者我的课例有多完美,我注重的是通过的设计和引领,让学生们从这堂课中能够收获些什么。

圆的知识包括圆的认识、周长和面积三大块内容,本节课重点引领学生对以上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

1、把课堂交给学生。

整理和复习不但要起到一个回顾知识点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将学过的内容进行梳理,从而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体系,并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应用。

在教学中,我直接从学生感兴趣的作图入手,通过学生展示、板演画圆,让孩子们很轻松的对圆的知识进行了回顾,真正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2、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第一环节,老师有意引领同学们进行集体的梳理,从中获取方法。

第二块内容的梳理,大胆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

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第三块内容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梳理和展示,意在培养每名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3、提高复习的兴趣。

设计一些与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相关的生活习题,让学生进行自主选答,更多的学生都参与了进去,学生们兴趣浓厚,热情高涨。

在此环节中,尽量照顾中差生,这样对于基础还不错的同学来说,进行了必要的巩固,使他们对这一部分知识掌握得更牢靠,对那些基础本来就不是很好的同学,起到了复习的作用,让他们对这一部分知识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4、在实际中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将回归于生活。

复习不是简单重复,它最终目的在于应用,解决问题。

通过应用,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的理解,提高能力,促进发展。

本节课设计了“学以致用”的作业题。

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的学以致用。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面()杯中的饮料最多。

第一单元第5课《整理与复习》大单元教案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下册(西师大版)

第一单元第5课《整理与复习》大单元教案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下册(西师大版)

教案标题:《整理与复习》大单元教案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下册(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学期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通过整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结构化,形成知识体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2)通过自主整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本学期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学生自主整理知识体系。

三、教学重点1. 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整理知识体系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

2. 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自主整理。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PPT课件,对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2. 自主整理(10分钟)(1)学生根据课本,自主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小组合作(15分钟)(1)学生分小组,交流各自整理的知识体系。

(2)小组内讨论,完善知识体系。

4. 展示与评价(15分钟)(1)各小组代表展示本组整理的知识体系。

(2)教师和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提出建议。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2)学生反思自己在整理与复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自主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八、板书设计1. 教学内容的框架图。

2. 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反思。

2. 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思。

3. 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后反思第一单元《除法》1.1分苹果本节课是上期除法知识学习的延续,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把表内乘法或表内除法让学生适当复习,作为新旧知识的迁移是必要的。

在除法试商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了许多种不同的方法,应当及时鼓励,并列举出来,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做到算法优化。

本节课对除法竖式意义的理解是难点,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借助分物活动来帮助理解,注意让学生说清每,步的过程,并结合竖式进行理解。

本节课可以为有余数除法教学做铺垫,在教学中可以设伏笔“实际生活中有的时候分的结果不是正好可以分完的、数学中又是如何表示呢?”,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一步的思考。

1.2搭一搭(一)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重点围绕“为什么会产生余数”,“余数和商有怎样的区别”,“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等等这些核心问题展开讨论研究,学生在理解上有困难时,教师可以结合错因,或者一些反例来进行针对性辨析,如“如果余数大于除数,会发生什么情况?,在矛盾中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1.3搭一搭(二)本节课是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认识余数,教学仍然要注意把握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这条主线,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认识余数。

同时,有余数除法的应用对学生是一个难点,如何正确结合情境说清有余数除法算式的意思,很多学生开始会有一定困难,教师应该大胆给学生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去交流、沟通、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做到举一反三。

1.4分草莓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试商,由于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注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先试后讲。

面对学生可能出现的试商困难,教师不能急于求成,一味讲解,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仔细体会,明白算理。

要防止“余数必须比除数小”这类知识的学习表面化。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第1节数数(一)教学反思:“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是让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万”,体会数的意义,体验计数的作用;并认识10000以内的数,能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简单地交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生硬和说教,学生很难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强烈的需求——总想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

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感知100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00以内各数;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可为学生准备了许多的小方块。

通过让他们来数一数这些方块的数量,使学生感受10000以内数,培养他们的数感。

首次数数的活动,学生盲目,只是根据兴趣来选择数的方法,结果有的学生以失败而告终,但这一次失败,却能使他们获得难得的体验,即数10000这样大的数,用一千一千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这样,就能很好地突出数较大的数要以群计数的数学思想方法。

再次数数的活动,学生目的明确,毫无疑问地都会选择一千一千地数的方法,结果每个学生都能取得成功。

这一次成功,使学生的感悟变得更深刻,他们会归纳出:关于数数,我们的新发现是:10000这个数比1000这个数要大得多,数10000这样大的数,用一千一千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数10以内的数,要一个一个地数;数100以内的数,要一十一十地数;数1000以内的数,要一百一百地数;《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的活动过程,注重问题的探索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

让学生逐渐理解10个10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并且不失时宜地认识了计数单位"万”,进而发现“十”“百”“千” “万”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二年级数学课后的教学反思(5篇)

二年级数学课后的教学反思(5篇)

二年级数学课后的教学反思(5篇)二年级数学课后的教学反思 1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主要策略是通过从学生喜欢的课本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积极性。

然后通过组织学生实践操作,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量出的结果不一样;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长度有时量出的结果一样,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为使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到统一长度的必要性,我叫孩子准备好要用的学具,曲别针和一角的硬币7个。

课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初步体验用不同的长度作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接着又用不同的长度做标准去测量不同的物体的长度。

在这一个活动中有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直尺去测量课桌的长,然后再用曲别针去测量数学书的宽。

显然教材设计者充分考虑教具的实用性,让孩子能够比较方便。

而且是为让学生的比较容易进行比较,进行大量的实践的。

但是孩子在测量课桌的长的时候,由于学生用的尺子长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

但是这一活动恰恰又让学生体验用不同的长度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

这节课,就目标而言,学生不难达到,但总体感觉上得太匆忙,不轻松。

而且,每次总有个别学生不带学具,不认真听操作要求,这也是个问题。

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活动课上,学生学具的准备、课堂纪律的控制都是需要考虑、重视的问题。

二年级数学课后的教学反思 2这次试卷紧扣大纲要求,遵循新课程标准,适应新阶段儿童的特点。

针对考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我对本此时卷的看法,现对试卷谈一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觉得本次考试试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题型全面。

本次考试试卷共分十种题型:填空、直接写得数、填“<”“>”“=”、判断、选择、排序、竖式计算、脱式计算、列式计算、应用题。

总体来看,试卷面向全体学生,即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有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式与方程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

式与方程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

式与方程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数与代数”领域复习内容的第三阶段,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方程与等式的区别,熟练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体验“数学建模”的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积淀数学素养。

有了这些理论的支撑,我很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首先对他们的课前预习进行调查,侧重点我放在了“方程”上,先理解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然后复习解方程,及其等式的性质,方程是初中阶段“代数思想”向小学阶段渗透的典型范例。

因而在复习时不能满足于各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是否把方程的思想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拥有自觉运用方程思想的意识和行为。

实际学习中,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很薄弱。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4x+8错写成4(x + 8),结果比原来( )A.多4 B.少4 C.多242.下面的年份中,是闰年的是()。

A.1990年B.2010年C.2012年D.2100年3.当a是一个大于0的数时,下列算式中计算结果最小的是()A.a×B.a÷C.a÷D.无法确定4.从一副扑克牌中找出4张A扣在桌子上,任意翻开一张,有()种可能。

A.1 B.2 C.3D.45.在一张长8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彩纸上画一个尽可能大的圆。

这个圆的面积是()。

A.50.24平方分米B.28.26平方分米C.113.04平方分米6.下面的正方体、圆柱、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那么()。

A.圆柱的体积比正方体的体积小一些B.圆锥的体积是正方体的13C.它们的体积都不相等。

7.正方体的棱长与它的体积()。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8.如图所示,表示阴影部分面积的是()。

A.ad+bc B.c(b-d ) +d (a-c )C.ad+c (b-d ) D.ab-cd9.圆柱、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底面周长相等,高也相等,则( )的体积最大。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克与克的认识整理与复习 北京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克与克的认识整理与复习 北京版

标题: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克与克的认识整理与复习(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

2. 培养学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计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千克和克的概念2. 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3. 运用千克和克计量物体质量4.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千克和克的概念,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运用千克和克计量物体质量。

2. 教学难点: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运用千克和克计量物体质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个苹果,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苹果有多重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计量物体的重量,我们通常使用千克和克作为单位。

2. 讲解新课(1)千克和克的概念教师出示1千克和1克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引导学生理解1千克等于1000克。

(2)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例如:1千克 = 1000克,100克 = 0.1千克。

(3)运用千克和克计量物体质量教师出示一些物品,如:书本、铅笔、橡皮等,让学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计量。

3. 实践活动(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物品,用千克和克进行计量,并记录下来。

(2)分享交流:各小组汇报自己的测量结果,全班交流讨论。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千克和克的概念、换算关系以及计量方法。

(2)拓展: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用千克和克进行计量。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找一些物品,用千克和克进行计量,并记录下来。

2. 家长签字确认。

六、板书设计1. 千克和克的概念2. 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3. 运用千克和克计量物体质量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总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千克和克的概念、换算关系以及计量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3-5 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3-5 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

2x6=12
口诀( 二六十二 )
解决问题
等于2等x于7=14
等于? 口诀( 二七十四 )
解决问题
一共有几个 气球?
5x8=40
口诀( 五八四十 )
解决问题 一共有几个人?
3x3=9 口诀( 三三得九 )
综合运用
口算 5x6= 30 (3 )x6=18
6x7+8=50
7x8= 56 (8)x8=64 5x9= 45 6x7=42 4x8-8= 24 8x9+8= 80
乘法算式 3x9=27
(2)一个因数是7,另一个因数是6, 乘法算式 7x6=42
想一想,填一填
2副球拍多少
元?
2x7=14(元)
8个皮球多少元?
8 X 9 =72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个毽子多少 元?
3x3=9(元)
判断。对的画“√”,错的画“x”
1.小兔拿了3个 ,兔妈妈拿的 是小兔的3倍, 兔妈妈拿了6个。(×) 2.用4x8表示的算式是8+8+8+8(√ ) 3.一个 7元,买4个 需要11元(×)
西师大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3 表内乘法(二)
整理与复习
整体回顾
表内乘法(二)
67 的的 乘乘 法法 口口 诀诀
89 的的 乘乘 法法 口口 诀诀
知识梳理
1x6=6 2x6=12 3x6=18 4x6=24 5x6=30 6x6=36
6的乘法口诀
15x7=35 6x7=42 7x7=49
填一填,背一背
二四得八
二六十二
三五十五 四六二十四
二七十四 三七二十一
五七三十五
二八十六 三八二十四 四八三十二 五八四十 六八四十八 七八五十六 二九十八 三九二十七 四九三十六 五九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 七九六十三 八九七十二 九九八十一

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课件)

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课件)

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一六得六 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 一七得七 二七十四 三七二十一 四七二十八 五七三十五 一八得八 二八十六 三八二十四 四八三十二 五八四十 一九得九 二九十八 三九二十七 四九三十六 五九四十五
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一六得六 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 一七得七 二七十四 三七二十一 四七二十八 五七三十五 一八得八 二八十六 三八二十四 四八三十二 五八四十 一九得九 二九十八 三九二十七 四九三十六 五九四十五
画一画,填一填:
4 12 5 20 5 3 15
133
4 3 12
33 9
3种颜色的圆片一共有多少个?
数出几个几,列式计算,说出口诀:
3个6
3 × 6=18 6 ×3=18
三六十八
数出几个几,列式计算,说出口诀:
2个4 4个2
2 × 4=8 4 × 2=8
二四得八
聪明屋
书P25,练习七8题 18=2 × 9 = 9 × 2 =3 × 6 =6 ×3 16=2 × 8 =8 × 2 = 4 ×4
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一六得六 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 一七得七 二七十四 三七二十一 四七二十八 五七三十五 一八得八 二八十六 三八二十四 四八三十二 五八四十 一九得九 二九十八 三九二十七 四九三十六 五九四十五

《1-5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5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5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是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在教学“认识1----5”这节课中,依据课标精神,我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进行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尝试。

通过培养学生建立数的概念,使学生感到数字就在自己身边,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

本节课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

开课伊始,师生交谈:“今天的课堂老师为大家请来了许多好朋友,看看有谁?”学生们听后情绪高涨,学习兴趣得以激发。

在游览动物园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先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喜欢的小动物的个数,最后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

通过创设这个儿童喜欢的情景串,既激发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又在操作过程中巩固了“用圆片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这一知识点,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数字的意义。

新授“认识1—5”各数,注重引导学生去动手操作、自主实践和合作交流。

主要通过下面四个环节来进行:1、摆一摆。

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让学生根据所摆图片的个数从学具卡片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

二是根据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圆片个数。

通过两部分的操作练习把数物体的个数与认数联系起来,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

摆一摆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由组内同学相互评价摆的是否正确。

2、拔一拔。

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器的基础上,尝试着自己在计数器上依次从1拨到5,每拨一次,珠子的个数就增加1个,实际也就渗透了1-5各数是由几个一组成的。

利用算珠直观表示出1添上1是2,2添上1是3……在原来的数上添一得到一个新的数,可以使学生感知1—5各数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

最后在小组内开展拔珠的活动,由学生独立的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数字卡片上的数,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加强对“1-5”各数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整理与复习
教学反思:
在复习课上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复习、自觉地梳理知识是衡量复习课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一般说,教师为了达到复习量的高密度,往往在课前精心地选择习题,而在课堂复习时,将大量的习题呈现给学生,似乎学生在大量练习中可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但课堂的实践表明,教师的一片苦心,并不能换来学生的认真态度,有时学生的反感情绪则会抵制练习的密度。

为此,不少教师感到十分苦恼。

其实,帮助学生重新组织知识,形成一个有条理、有系统的“知识树”是复习课的重要任务。

知识只有形成“链”,才能发挥整体功能。

长期这样教学,能促使每一个学生头脑中不断形成有层次的、条理化的“知识树”,将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实用文档精心整理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