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档】《谁更容易相信“阴谋论”?》阅读附答案-优秀word范文 (3页)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三)(全国乙卷)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三)(全国乙卷)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三)(全国乙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文化究竟是越来越一体化、趋同化,还是更应该注意保存文化的多元性?在文化层面,我认为要有主体意识。

如果缺乏主体意识,这个民族的灵魂就没有立足点。

我们只有确立了自己的文化主体意识,才能够去跟其他的文化交流、对话,才能够去向别人学习和吸收。

正因为我们自己的文化主体意识不坚定,或者不明确,所以对外来文化吸收也就非常盲目。

进而对文化走向不明确,所谓的主体意识,其实就体现为对传统文化的自尊和自信。

近百年来,我们一方面不停地在批判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不断削弱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使人们对传统文化越来越不了解。

文化的核心首先体现在价值观念上,西方文化比较重视个体的价值,而中国文化更多地重视群体的价值,强调个人利益及从群体利益。

这种差异来源于不同的生命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一直认为天地是一切生命的根源,所谓天地合气。

阴阳之气一合,万物就生长,所以天地是生命的根源。

而生命是分类的,每一类都有它自己的根源,就是祖先。

天地是生之本,祖先是类之本,所以每个个体生命只是价值生命链中的一个环节,只有在整体的生命链中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个体生命有生有死,但族类生命是要不断延续的。

我们常讲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中国人的这种生命观就是一个非常大的生命观,你做事情一定想到要给后人留有余地,应该给后人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而不是我这一代用完就完了。

文化还体现为思维方式。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里有很多独特的东西,比如说,强调考虑问题要从全局出发,当各个部分集合成一个整体以后,整体里面的每一个部分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它跟其他的部分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我们不能够再把它从整体中还原出来;强调我们思考问题、读书、倾听人讲话时,不要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表面,而是要去体会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精神、含义,因为中国人讲文以载道,所以我们要去发现语言文字里面承载的道理;强调在动态中看待问题,而不是静止地看问题等。

2024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原卷版)

2024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原卷版)

六安一中2024届高三年级质量检测卷语文试卷(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想要知道媒体对人们信念的影响,只需想想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人类登陆月球这件事就能明白了。

1999年7月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即使在所有的证据都支持登月成功的情况下,仍有11%的美国人认为登月是一个骗局。

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但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福克斯电视台播出了标题为“阴谋论:我们登上月球了吗?”的节目之后,相信登月是骗局的人数比例竟然上升了一倍。

人们发现的任何有意思的东西都会出现在电视和纸媒上,无论这些东西有多么稀奇古怪。

媒体不仅会让人们对怪异事物着迷,还会影响我们对正常事物的看法。

研究表明,媒体对各种健康威胁的报道数量往往与这些威胁的发生成反比。

在一段时间内,美国的犯罪率下降了20%,而网络新闻广播中犯罪故事的播放量却飙升了600%。

如此偏颇的报道会影响我们的信念。

有一项研究专门分析了10年来涉及“毒品危机”字样的新闻报道量以及公众舆论的变化。

结果发现,有时候,有多达2/3的美国人认为毒品问题是美国最严重的问题,而在其他一些时候,却仅有1/20的人认为毒品问题很严重。

由此可见,公众舆论的变化与媒体报道的变化相一致,这一点不足为奇。

此外,媒体报道还经常会歪曲事实,因为它只关注个人叙述,并没有科学的数据支撑。

1994年,关于食肉菌的报道横扫美国各个媒体,报道中充斥着被毁容的病人的图像和视频。

尽管医学权威指出,人们被闪电击中致死的概率是食肉菌致死率的55倍,但媒体对这一事实置若罔闻。

诚如..美国广播公司在《20/20》节目中所说:“无论统计数字如何,这对受害者来说都是毁灭性的。

”毫无疑问,食肉菌确实会毁了受害者。

然而,这些绘声绘色的个案描述却让我们为一件基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而坐立不安。

错误的信念会影响我们的决策制定。

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年秋季高三年级10月联考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有一位资深的美国国会议员曾说,他在国会里作过无数次辩论演说,但只说服过一个人,那就是他自己。

这位国会议员能这样自我调侃,是因为他很明白辩论自身的局限。

②在论辩说理中,很少有人能直接说服对立一方。

这并不表示他论证乏力,而是因为,一般来说,论辩式说理起到的是强化自己一方、而非软化对立一方的作用。

因此,对立的双方就有可能在辩论中越说越懂。

从微博叫骂发展到约架,便是辩论越说越僵的极端表现。

③极端的越说越僵,这种情况在说理文化良好的社会中较少发生。

这是因为,辩论者知道,在辩论中,理是说给“第三者”而不是说给对立方听的,论理不需要以压倒对立方为目的。

④以第三者为说服对象,并由此来确定说理的主要构成要素,这便是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图尔敏对公共说理的一大贡献。

在图尔敏之前,对说理结构的理解和分析是以形式逻辑为着眼点的。

⑤然而,图尔敏提出的说理分析模式却着眼于听众。

具体而言,是那些立场中立,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第三者听众。

例如,在法庭上,有争执的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立场和理由,同时还就对方陈述中的具体环节和细节提出质疑,各方在这么做的时候,是为了说服中立的法官或陪审员。

⑥听众是谁,这是说理首先需要确定的,因为这会影响到实际的说理策略、方式,并使得说理具有说服或宣传的不同性质,例如,20世纪60年代曾经有过一场大张旗鼓的中苏两党论战,其实双方都不是为了说服对方(那是不可能的),而是为了争取第三者的同情和支持。

然而,并没有多少国际的第三者对这种恶狠狠的论战感兴趣,因此,论战实际上是用来作为一种对内宣传的手段。

这样的争论根本不可能达成任何共识或妥协,最后定然会以争论者们相互交恶,彼此变成势不两立的仇敌而告终。

图1图尔敏论证模式分析操作图⑦图尔敏论证模式所关注的是那种能够达成某种共识,至少是达成某种妥协的争论。

2021高考英语时文阅读语法填空社交媒体作为新冠肺炎疫情主要信息来源的人更容易相信阴谋论

2021高考英语时文阅读语法填空社交媒体作为新冠肺炎疫情主要信息来源的人更容易相信阴谋论

2021高考英语时文阅读语法填空社交媒体作为新冠肺炎疫情主要信息来源的人更容易相信阴谋论People 1. ________rely on social media for information about the coronavirus are more likely 2.___________(believe) conspiracy theories and go outside with3.____________( symptom) or breach lockdown rules, a new study revealed.Research4. __________(publish) by the Psychological Medicine journal found that 60% of people who believe that COVID-19 was directly linked to the world's growing 5G network used YouTube as their primary source of news.And among those who 5. __________(prefer) Facebook to get their information 54% believed the 5G conspiracy theory compared to 20% who did not and 26% who were not sure. The 5G link to coronavirus has been 6. ________(wide) denied by governments and tech experts.Yet people have been damaging masts or even setting fire 7._____ them while phone and broadband engineers have been harassed and threatened leading to public information campaignsin some countries. "This is not 8. ____________(surprise) , given that so much of the information on social media is misleading ordownright wrong," Daniel Allington, senior lecturer in social and cultur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t King's College London, said.rely on依靠,依赖reveal n. 揭露;暴露;门侧,窗侧vt. 显示;透露;揭露;泄露journal n. 日报,杂志;日记;分类账be linked to与…连接;与…有关联,与…有联系primary/ˈpraɪmeri/ n. 原色;最主要者adj. 主要的;初级的;基本的source /sɔːrs/n. 来源;水源;原始资料theory /ˈθiːəri,ˈθɪri/ n. 理论;原理;学说;推测deny /dɪˈnaɪ/ vi. 否认;拒绝vt. 否定,否认;拒绝给予;拒绝…的要求expert n. 专家;行家;能手v. 当专家mast n. 桅杆;柱;橡树果实vt. 在…上装桅杆harass美 /həˈræs,ˈhærəs/ v. 骚扰,(使)困扰(或烦恼);反复袭击threaten vt. 威胁;恐吓;预示vi. 威胁;可能来临campaign v. 领导或参加运动;参加竞选n. 运动;活动;战役,军事行动;竞选misleading v. 使产生错误想法(或印象);欺骗;给……带错路;把……引入歧途(mislead 的现在分词)adj. 误导的;引入歧途的;让人产生错误观念的downright adj. (坏事或令人不快之事)彻头彻尾的;(人的举止或行为)直率的;径直前进的adv. 向下;完全地,彻底地;径直向前地;立即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1. who2. symptoms3. to believe4. published5. preferred6. widely7. to8. surprising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把社交媒体作为新冠肺炎疫情主要信息来源的人更容易相信阴谋论、在已出现感染症状的情况下外出,或违反封锁规定。

青海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模拟预测试题语文含答案解析

青海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模拟预测试题语文含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五行图式宇宙论最直接的恶劣影响便是产生了所谓谶纬神学,但产生谶纬神学并不能代表这种系统论的真正影响。

真正更为实在和更为长久的影响,是五行图式在中国社会思想和观念形态许多领域的渗透。

这造成了许多貌似科学但实际荒谬的伪理论,它们历数千年而不衰,在公私生活中起作用,成了行为中和思想中的不自觉的范式、习惯。

甚至在今日,时时还沉渣泛起。

这还不过是些外在现象,也许更重要的是这种五行图式宇宙论给人们心理结构上带来的问题。

例如满足于这种封闭性的实用理性的系统,既不走向真正的科学的经验观察、实验验证,又不走向超越经验的理论思辨和抽象思维。

中国的思维传统和各种科学长久满足和停步于经验论的理性水平,这一缺陷恐怕与这种早熟型的系统论思维也有关系。

因为在这种系统论里,似乎把所有经验都安排妥帖了,似乎一切问题都可以在这系统中求得解决,从而不要求思维离开当下经验去做超越的反思或思辨的抽象以更深地探求事物的本质。

所以,不是中国人缺乏抽象思辨的能力和兴趣,先秦的名家、墨辩证实了相反的情况,而是思维被这种经验系统束缚住、规范住了,成了一种既定的传统习惯和心理模式。

不仅如此,它还可能带来整个精神面貌和民族性格上的问题。

这种宇宙图式具有封闭性、循环性和秩序性的特征。

封闭性能给人们心理、性格以自我满足感。

它可以表现为虚骄自大、固执保守,认为本系统内应有尽有、完整无缺、不必外求。

循环论则否定真正的进化,向前只不过是复古,历史的演变不过是天道的循环。

秩序性更带来所谓安分守己,听天由命,认为任何努力无不受既定秩序图式(天道)的限制和制约,自认已被规范在某种既定位置上和处在这个不能逃脱的图式网络中,“思不出位”,逆来顺受,培养奴性,不敢说“不”;个体价值完全从属于这个作为外在权威的超个性的普遍秩序,锁禁在这个封闭的组织网络中。

《为什么我们相信阴谋论》读后感

《为什么我们相信阴谋论》读后感

《为什么我们相信阴谋论》读后感一、阴谋论的吸引力。

阴谋论这东西啊,就像是隐藏在暗处的小怪兽,特别吸引我们的眼球。

为啥呢?因为它满足了我们内心深处的一种好奇感。

就好比我们总觉得这个世界背后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那些秘密被少数人掌控着,而我们普通大众就像蒙在鼓里的小绵羊。

比如说,有些阴谋论说外星人早就控制了地球的某些高层,这听起来多玄乎啊!我们平时的生活平平淡淡,突然听到这样惊爆的消息,就像平静的湖面被投下了一颗大石头,激起层层涟漪。

而且,阴谋论往往把一些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了。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像经济危机、政治动荡啥的,都是由好多复杂因素交织而成的。

但是阴谋论就简单地归结为是一小撮人的阴谋,这让我们觉得好像一下子就看透了事情的本质,心里就会有一种“哦,原来是这样”的感觉,可带劲了。

二、我们内心的不安与寻求安慰。

其实啊,我们相信阴谋论,还反映出我们内心的不安呢。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啦,今天还流行这个,明天就被新的东西取代了。

科技发展得像火箭一样快,好多人都担心自己被淘汰。

就拿工作来说吧,以前的铁饭碗现在也不铁了,到处都是竞争。

在这种不安的情况下,阴谋论就像是一个避风港。

我们觉得如果是阴谋导致了我们的困境,那不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呀。

比如有人说某个行业的衰败是因为有大公司在背后搞鬼,而不是因为自己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这样想的话,心里就会舒服一点,就像给自己找了个借口,好像自己是无辜的受害者。

而且,当我们相信阴谋论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是少数知道真相的人,这会让我们有一种优越感。

就像在一个秘密的小圈子里,我们是掌握特殊信息的人,这种感觉会让我们暂时忘记生活中的那些烦恼和不安。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我们相信阴谋论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现在的信息传播速度超级快,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就像一个大喇叭,什么消息都能传得满天飞。

有些人为了吸引眼球,赚取流量,就会编造一些阴谋论的故事。

而且,这些消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很容易被添油加醋。

2024年高考语文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题03信息类文本阅读之论据支撑选择题不明材料论点

2024年高考语文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题03信息类文本阅读之论据支撑选择题不明材料论点

易错题03 信息类文本阅读之论据支撑选择题——不明材料论点目录01 易错题简介易错题型——论据支撑选择题易错原因——三个未读懂02 易错题例析03 易错题攻略【攻略一】结合文本读懂题干所涉材料的观点。

【攻略二】结合语境读懂“论据选择项”实质内涵。

【攻略三】建立“论据选择项”与“题干观点”的内在联系。

04 易错题练习★易错题型——论据支撑选择题论据支撑选择题,是考查考生综合利用信息实证能力。

考题所提供的选择项,都是论据,考生需要考虑这些论据是否能证明题干观点。

解答些题的最关键的是三个方面:一是要结合文文本概括出材料观点(如:材料一的观点、第二段的观点);二是要读懂“论据选择项”内涵;是要理清“论据选择项”与题干观点的内在联系。

★易错原因——三个未读懂1.未读懂出题干所涉及材料的观点。

2.未读懂“论据选择项”实质内涵。

3.未读懂“论据选择项”与题干观点的内在联系。

(2023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2024年高频考点解密03 信息类文本阅读之综合探究(讲义)(解析版)

2024年高频考点解密03 信息类文本阅读之综合探究(讲义)(解析版)

解密03信息类文本阅读之综合探究(解析版)高频考点一探究观点态度类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层次理解,以及结合题目观点整合原材料内容的能力。

学生既要对题目的观点和价值倾向进行主观判断,也要以观点为依托结合文本材料进行解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

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6分)嵇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6分)(1)观点态度观点态度类一般会根据文本的内容提出观点,要求考生辨析判断。

题目的观点在文本中没有出现,但文本内包含对这一个观点对应的解读内容。

(2)答题三步骤典例01(2022年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真题)材料一: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

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

海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海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海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网络暴力是一种借助网络舆论的力量,对他人进行肆意人身攻击的狂热盲从行为。

相比于传统暴力所造成的物理伤害,网络暴力主要通过线上的言语攻击、散布谣言、人肉搜索、恶意诽谤等形式,给受害者造成心理层面的消极影响。

网络暴力的发生固然与互联网技术特征有关联,但问题根源,还在于每一个“口无遮拦”的个体。

其中,很多施暴者尚未建立起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意识,特别是那些还未步入社会的中小学生。

网暴群体时不时出现未成年人的身影,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未成年人触网时间越来越早、上网率更高。

2022年年底发布的《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2)》调查数据显示,未成年人近半年内的上网率达99.9%,显著高于全国互联网普及率(73%),网络已成为未成年人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此高的上网率,反映出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的深度与广度,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相关职能部门防范青少年网暴风险的难度。

另一个原因在于,真正的网络实名制还没有推行。

哲学家韩炳哲在《在群中——数字媒体时代的大众心理学》中写道,网络暴力是匿名的,这也正是它的威力所在。

姓名与尊重如影随形,因为姓名是认可的基础,认可总是指名道姓的。

虽然现在需要输入手机号才能注册社交媒体账号,并且账号会实时显示IP属地信息,但网民在实际使用时,依然是以匿名状态为主。

网络的匿名性导致网暴受害者的维权程序更为复杂,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找到施暴者。

此外,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欠缺,导致一些人误以为可以在网络上无所顾忌、随意发言。

媒介素养是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选择、评估、批判和创造等能力。

如今,我们身处媒介化社会之中,许多互联网平台遵循“流量为王”的信息传播逻辑,这也诱导了青少年接触或者发布这些“唯流量”的网络暴力语言,从而使一些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表现出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偏差。

【精编范文】虚惊一场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 (23页)

【精编范文】虚惊一场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 (2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虚惊一场阅读答案篇一:201X年闵行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201X年闵行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谁更容易相信“阴谋论”?彭凯平①法国极右翼势力差点赢得地方选举,让世界虚惊一场。

正如《经济学人》所言,美国的特朗普和法国的勒庞并非孤例,美欧民粹主义勃兴乃二战以来前所未有。

与政治极端主义勃兴同样需要警惕的,还有“阴谋论”,心理学研究发现,这两者如同孪生兄弟。

....②发生在20③很多政治极端主义虽然走的是两个极端,或左或右,但他们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倾向于相信“阴谋论”。

比如很多德国纳粹相信德国一战战败的原因是犹太人的阴谋;相对应的是,美国的麦卡锡主义认为红色共产主义已经渗透进了美国政治、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④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政治立场绝对相反的人也经常会利用同一个“阴谋论”,只不过是把矛头颠倒过来了。

比如,网上盛传的所谓《中情局十条诫令》,起先是被英美的右派说成是共产主义革命的规则。

而后来在中国,则将其说成是来自美国中央情报局1951年的“极机密行事手册或行动手册”中的内容,以激发中国人民的反美之心。

如今,类似的如“转基因阴谋论”“金融阴谋论”“气候阴谋论”等,是中外共有、左右派共享的典型舆论。

⑤为什么政治极端主义者容易相信这些“阴谋论”呢?荷兰的三位心理学家设计了四个心理学实验。

.......⑥研究一:该研究共招募了207名美国被试者,后来回收有效数据187份。

研究者测查了被试者对“金融危机阴谋论”和“气候变化阴谋论”的相信程度(从1到7);同时,为了进一步测试是否政治极端主义者只是对与政治有关的社会事件更加具有妄想症,实验还在两个“阴谋论”的分析中加入了一个“人际妄想症测试”。

⑦结果发现,对“金融危机阴谋论”和“气候危机阴谋论”的相信程度与政治极端主义倾向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但与妄想症无关。

《谁更容易相信“阴谋论”》阅读答案

《谁更容易相信“阴谋论”》阅读答案

《谁更容易相信“阴谋论”》阅读答案《谁更容易相信“阴谋论”》阅读答案中庸乃至高的道德修养境界,长期以来少有人能够做得到。

而这也是我们心理学家时常感到无奈的现实情况:当事情的复杂性超过一般人能够理解和解释的时候,“阴谋论”就成了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解释。

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谁更容易相信“阴谋论”?》阅读答案,更多热点杂文阅读欢迎访问(/wenxue)。

谁更容易相信“阴谋论”?彭凯平①法国极右翼势力差点赢得地方选举,让世界虚惊一场。

正如《经济学人》所言,美国的特朗普和法国的勒庞并非孤例,美欧民粹主义勃兴乃二战以来前所未有。

与政治极端主义勃兴同样需要警惕的,还有“阴谋论”,心理学研究发现,这两者如同孪生兄弟。

②发生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很多重大政治的事件。

③很多政治极端主义虽然走的是两个极端,或左或右,但他们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倾向于相信“阴谋论”。

比如很多德国的纳粹相信德国一战战败的原因是犹太人的阴谋;相对应的是,美国的麦卡锡主义认为红色共产主义已经渗透进了美国政治、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④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政治立场绝对相反的人也经常会利用同一个“阴谋论”,只不过是把矛头颠倒过来了。

比如,网上盛传的所谓《中情局十条诫令》,起先是被英美的右派说成是共产主义革命的规则。

而后来在中国,则将其说成是来自美国中央情报局1951年的“极机密行事手册或行动手册”中的内容,以激发中国人民的反美之心。

如今,类似的如“转基因阴谋论”“金融阴谋论”“气候阴谋论”等,是中外共有、左右派共享的典型舆论。

⑤为什么政治极端主义者容易相信这些“阴谋论”呢?荷兰的三位心理学家设计了四个心理学实验。

⑥研究一:该研究共招募了207名美国被试者,后来回收有效数据187份。

研究者测查了被试者对“金融危机阴谋论”和“气候变化阴谋论”的相信程度(从1到7);同时,为了进一步测试是否政治极端主义者只是对与政治有关的社会事件更加具有妄想症,实验还在两个“阴谋论”的分析中加入了一个“人际妄想症测试”。

2017-2018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14周)组合阅读

2017-2018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14周)组合阅读

2017-2018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14周)组合阅读2019-2019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14周)组合阅读【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1~3题。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第一首词“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两句在全篇中有什么作用?2.第二首词词人借梦境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从题材上说,第一首词属什么词?从风格上说,第二首词属什么词?请分别说明理由。

【文言文阅读】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回答4-5题。

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C. 故余虽.愚D. 俯身倾耳以.请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不敢出一言以.复5.作者说:“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此处和文中哪句话照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7题。

宋濂①,字景濂。

性诚谨,官内延久,未尝讦②人过。

(帝③)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

陛下方开言路,恶④可深罪。

”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

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⑤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濂)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

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

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

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注】①宋濂:字景濂,明初文学家。

②讦(jié):攻击。

③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1、【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危机事件中的科学传播模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出现了几种颇有影响的科学传播模型。

其中以杜兰特的缺失模型、民主模型和温尼的内省模型为代表。

缺失模型的主要观点是:科学知识是绝对正确的,然而公众缺少科学知识,故需要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而学术界批评者认为,它“把科学与公众的基本问题看做是公众的无知或公众对科学事实和理论的不理解,这种看法是有问题的。

杜兰特后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民主模型,其主要观点是:科学决策也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即使公众没有机会充分接触科研领域的科学,也并不影响他们参加对科学问题的讨论;而且实际上公众对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科学更具有发言权。

正是基于“公共领域中的科学”这一前提,民主模型强调公众参与科学的必要性,强调科学家应与公众平等对话,以提高科学传播的有效性。

温尼则进一步注意到,科学只有把自己置于具体的语境中,并结合地方性的公众知识,才能获得公众的足够信任。

遗憾的是,大多数科学家并没有很好地意识到这一点。

换言之,他们尚不具备内省能力。

而公众却由于他们所处地位的特殊性而具备了相应的内省能力。

温尼认为,公众的内省能力使其一方面对科学知识表示沉默,另一方面不再对科学知识保持高度的信任。

这意味着科学家再也不能采取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方式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了。

科学家在处理具体的科学问题时,应与公众进行更多的沟通。

总之,传统的科学传播模型倾向于认为,“科学理论产生于实验室,并且首先通过会议和各种非正式印刷品进行传播,最后形成正式出版物,这才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科学’”。

但就危机事件中的科学传播而言,情况显然并非如此简单。

在危机事件中的科学传播模型里,一方面,科学知识由科学家通过大众传媒传播给公众;另一方面,外行知识也同时通过大众传媒和人际传播途径,由外行专家传播给公众。

科学传播的过程,则因此而成为了两种知识通过彼此竞争、相互融合,向公众传播的过程。

为什么人们宁愿相信谣言阅读题答案

为什么人们宁愿相信谣言阅读题答案

为什么人们宁愿相信谣言阅读题答案对于谣言,你会选择相信吗?下面是小编网络整理的《为什么人们宁愿相信谣言》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为什么人们宁愿相信谣言》阅读原文:人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没有根据的谣言。

这个时候,如何让人相信正确的事实?如果你认为,只需要把事实告诉那些误信了谣言的人,他们就会改变自己的信念,那你就太天真了。

1998年,英国医生安德鲁在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文章,声称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与自闭症存在相关性。

西方社会的许多家长由此不敢给孩子打三联疫苗。

然而,安德鲁的报告后来被证实是错误的,作者也因为存在学术不端而被吊销了行医资格。

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都对此作出了专门的说明。

然而,20xx年,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政治科学研究者布伦登?奈恩及同事随机选择了1700多名父母,这些父母的孩子都在17岁以下。

针对三联疫苗的传言,这些父母接受了呈现事实的各种不同的干预方式,结果无一有效。

不仅如此,这些辟谣措施还可能适得其反。

这种现象奈恩在20xx年的一项研究中也曾发现。

当时他考察了媒体对政治家说法的纠正会产生什么作用。

结果他发现,政治家的支持者看到纠正信息之后,会更加支持政治家的说法。

这种现象被称为“逆火效应”。

心理学家对此有一套解释。

在日常的沟通中,人们有一个“隐性的规范”,即默认对方跟你说的话是真诚的、重要的、清晰的,除非有显著的反面证据让你对此产生怀疑。

根据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心理学家史蒂芬解释说,尽管人们可以对一个信念产生怀疑,但这需要较高程度的注意力、信息高度可疑,或是在接收信息时就存在高度不信任。

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是倾向于接受信息而不是拒绝它的,因为并没有突出的标志物提醒听者对它产生怀疑。

甚至,一部分学者还提出,一个人如果要理解一个说法,那么他必须至少暂时性地接受这个说法为“真”。

换句话说,“相信”是人类理解一件事情的必要前提。

心理学家过去二十多年的研究已经反复证明,即便一个错误说法被修正,它在人脑中的影响也可以是持续性的。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四校联盟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四校联盟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四校联盟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假设人工智能的技术“奇点”真的来到,那是福音还是噩耗?一种回答是:它是福音。

首先,在它来到之前,它将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舒适,越来越方便。

我们将吃惊于人类越来越多的技术发明和创新。

其次,即便在它到来之后,我们也许还能控制它们,我们不用太多劳作也能过很好的物质生活、或许就像《未来简史》的作者赫拉利所说,人类将致力于长生不老和更加持久、强烈的快乐体验,机器还能听我们的话,做我们的忠实仆人。

它只是在物质上为我们服务,我们将获得许多的闲暇,像乐园里的人一样生活。

人类终于可以有极大的物质财富,完全不担心衣食住行,所有人都可以按需分配,也就达到了一种完全的、实质性的平等。

大同社会终于有望实现,它的物质基础牢不可破。

我们甚至还可以随时“死去”,又随时复活。

我们有办法将自己的身体“冷冻”起来,选择在未来适当的时候重新“活”过来。

我们甚至不再需要自己的身体,我们不仅可以不断更换自己的身体器官,最后索性就将自己的肉体换成金属或新的永不腐蚀和毁坏的躯体,我们可以以这样的钢铁般的“硅晶躯体”永远地“活着”,或者定期维修。

我们将不再害怕风餐露宿,不害怕在任何极端条件下生存,也可以开始在宇宙空间里的“长征”,能够在任何星球上生存。

我们可以将自己扩大成巨人,也可以缩小到无形。

我们在摆脱空间的约束的同时,也使时间对我们失去意义。

我们或许还可以将我们个人独特的“人生”记忆完整地保存,隐退或者说冬眠一段时间,再以自己想要的形式重新“活着”出来。

这世界满是各种各样“时空穿越”的“人们”。

我们将获得绝对的自由。

没有任何必然性能够束缚我们。

我们将不再理解“命运”和“悲剧”这样一些词。

这就是“绝对平等与自由的王国”的来临。

(摘编自何怀宏《奇点临近:福咅还是噩耗一一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最大挑战》)材料二:ChatGPT的到来在极短时间内成为现象级的社会事件。

阅读辅导阴谋星新一阅读题及答案_0672文档

阅读辅导阴谋星新一阅读题及答案_0672文档

2020阅读辅导阴谋星新一阅读题及答案_0672文档EDUCATION WORD阅读辅导阴谋星新一阅读题及答案_0672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阴谋》的作者是星新一。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阴谋》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动物园里养着一头大象。

旁边有一群鸽子安了家。

游客们扔给大象的食物,只要能分到一点余惠,鸽子们就可以不劳而获地吃个饱。

鸽子们的生活轻松愉快,但是由于闲得无聊,一般的话题也都谈腻了,于是议论渐渐激烈起来。

“大象这家伙,我真是从心眼里讨厌它。

”“说得对。

那个大块头,骄傲得不得了,眼里好像根本没有咱们。

”鸽子们发泄着怨气。

这怨气本来是出自靠大象的余惠度日的屈辱感,但是谁也不想承认,谁也不说。

它们除了说大象几句坏话外,别无良策。

“我们要想一个巧妙的办法治它一下。

”于是鸽子们商量起办法来。

世上再没有比策划阴谋更高兴的事了。

接连几天,鸽子们都专心致志于定计策。

不久,妙计终于想出来了。

鸽子代表凑到大象眼前,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说:“伟大的象先生,作为动物之王,你只满足于人类的喂养,不觉得可耻吗?”“这些事我连想也没想过,可是经你这么一说,觉得也有道理。

”“现在应该觉醒,起来斗争。

你比人个头大,力气强,怎么也不会输。

应该叫人类知道你的厉害。

”鸽子的阴谋是想煽动驯顺的大象起来闹事。

然后看着大象是怎样被人类治服,借以取乐。

这样一来,蒙受更大屈辱的是大象而不是自己了。

但是,这里有一点估计错了:大象比预想的更听话。

它认真地考虑了鸽子的意见,头脑清晰了,浑身充满了力量。

于是它撞毁了栅栏,跑到街上去横冲直撞,把眼睛看到的,鼻子碰到的东西全给破坏了;一直到挨了几发子弹,一命呜呼才罢休。

2024年高考语文押题:破心中贼,才能看清人事

2024年高考语文押题:破心中贼,才能看清人事

2024年高考语文押题:破心中贼,才能看清人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句话叫“欲成大事者必读王阳明”,《王阳明心学》中写到:如果你的事业或者人生陷入困境,不外乎三个原因:第一,不明事,无法发现事情背后的真相;第二,不明人,不明白人言行背后的动机;第三,不明己,陷入各种情绪和欲望的轮回。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启示类的作文题是近来的热点,清代名士王士祯称赞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他的“心学”思想体系,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题提出问题“如果你的事业或者人生陷入困境”,接着分析了产生问题的三个原因——“不明事”“不明人”和“不明己”,“不明事”是没有发现事情的本质和真相;“不明人”是没有理解别人言行的动机;“不明己”是陷入了各种情绪与欲望之中。

从“人”的角度出发,追求美好生活,成大事无可厚非,但要遵循一定道理,即把下面三个“不”克服掉。

人要发现事情背后的真相,尊重事物运行的法则和规律,人应该和自己的动机一致、和谐,所有的情绪和欲望都
第1页共5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谁更容易相信“阴谋论”?》阅读附答案
谁更容易相信“阴谋论”?
彭凯平
①法国极右翼势力差点赢得地方选举,让世界虚惊一场。

正如《经济学人》所言,美国的特朗普和法国的勒庞并非孤例,美欧民粹主义勃兴乃二战以来前所
未有。

与政治极端主义勃兴同样需要警惕的,还有“阴谋论”,心理学研究发现,这两者如同孪生兄弟。

②发生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很多重大政治事件,。

③很多政治极端主义虽
然走的是两个极端,或左或右,但他们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倾向于相
信“阴谋论”。

比如很多德国纳粹相信德国一战战败的原因是犹太人的阴谋;
相对应的是,美国的麦卡锡主义认为红色共产主义已经渗透进了美国政治、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④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政治立场绝对相反的人也经常会利用同一个“阴
谋论”,只不过是把矛头颠倒过来了。

比如,网上盛传的所谓《中情局十条诫令》,起先是被英美的右派说成是共产主义革命的规则。

而后来在中国,则将
其说成是来自美国中央情报局1951年的“极机密行事手册或行动手册”中的内容,以激发中国人民的反美之心。

如今,类似的如“转基因阴谋论”“金融阴
谋论”“气候阴谋论”等,是中外共有、左右派共享的典型舆论。

⑤为什么政治极端主义者容易相信这些“阴谋论”呢?荷兰的三位心理学家设
计了四个心理学实验。

⑥研究一:该研究共招募了207名美国被试者,后来回收有效数据187份。


究者测查了被试者对“金融危机阴谋论”和“气候变化阴谋论”的相信程度
(从1到7);同时,为了进一步测试是否政治极端主义者只是对与政治有关
的社会事件更加具有妄想症,实验还在两个“阴谋论”的分析中加入了一个
“人际妄想症测试”。

⑦结果发现,对“金融危机阴谋论”和“气候危机阴谋论”的相信程度与政治
极端主义倾向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但与妄想症无关。

说明相信这些“阴谋论”的人心智是正常的,只不过思想偏激些。

⑧为了进一步探讨这种相关关系是否存在于其他“阴谋论”中以及可能的原因,研究者又进行了下面的研究。

被试者是从荷兰具有代表性的全国选民样本中抽
取的。

研究者主要是通过测查被试者对于6个不同“阴谋论”的相信程度来评
价他们对于“阴谋论”的态度,同时测量了被试者对复杂政治问题倾向于采取
简单解决方案的程度来判断他们在政治上的偏激程度。

⑨结果表明,拥有极端政治立场的被试者更容易相信“阴谋论”,并且对政治
问题简单化策略的追捧程度也更高。

在他们看来,拯救世界很简单,有“超
人”“大帝”“伟人”即可。

⑩另一个补充实验,主要测查了被试者对其他领域是否也具有同样的极端主义
倾向,目的是为了确定被试者在非政治领域的极端主义倾向是否会对实验产生
影响。

⑪结果发现,极端的政治意识和大多数极端的非政治意识态度间不存在相关性。

⑫通过以上四个研究,研究人员认为:极端的政治意识与相信“阴谋论”之间
存在显著相关,且两者之间存在一个中介变量——对于社会政策简单化的追捧
程度。

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些人具有绝对分明的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对社会事
件持有明确的态度和立场,同时习惯采用简单直接的处理方式,而看不到社会
事件背后复杂的逻辑关系。

因此,一旦发生复杂事件,就倾向于认为事件背后
肯定是有本群体之外的人在搞阴谋导致的。

⑬其实,遇到这样的情形,中国文化中崇尚“中庸之道”的传统政治智慧就非
常值得我们深思。

不走极端,不简单化政治意识问题,可能是我们避免陷入
“阴谋论”陷阱的必备条件。

⑭孔子也早就指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意思是,中庸
乃至高的道德修养境界,长期以来少有人能够做得到。

而这也是我们心理学家
时常感到无奈的现实情况:当事情的复杂性超过一般人能够理解和解释的时候,“阴谋论”就成了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解释。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1X年第06期,有删改)
1.第①段加点词“孪生兄弟”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②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1)比如德国法西斯主义纳粹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2)以及冷战期间的斯大林主义强权政治
(3)其本质都隐含着一种极端的政治意识
(4)美国麦卡锡主义主导下对共产主义国家的封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