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配套练习

合集下载

文言文《渔父》复习练习(附答案)

文言文《渔父》复习练习(附答案)

文言文《渔父》复习练习(附答案)一、解释下列虚词之(1)渔父见而问之(代词,代屈原)(2)安能以身之察察(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助词,的)于(1)圣人不凝滞于物(介词,对)(2)屈原既放,游于江潭(介词,在)(3)何故至于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而(1)渔父见而问之(连词,表承接)(2)而能与世推移(连词,表转折)(3)渔父莞尔而笑(连词,表修饰)二、分析下列文言句式判断句子非三闾大夫与(“非”表否定判断)疑问句(1)自令放为(疑问语气词“为”,表疑问)(2)何故至于斯(疑问代词“何”,表疑问)(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疑问代词“安”与疑问语气词“乎”,表反问)(4)子非三闾大夫与(“非”与疑问语气词“与”,表反问)省略句(1)行吟(于)泽畔(省去介词“于”)(2)(渔父)遂去,不复与(之)言(前省去主语“渔父”,后省去介词宾语“之”)被动句(1)屈原既放(“放”,被流放之意)(2)是以见放(“见”表被动,相当于“被”)三、把下列语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译文:普天下都混浊,只有我还清白;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被君王流放啊。

2.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译文:真正贤明的圣人不会拘泥于一事一物,而能随世情流转相应地改变。

3.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译文:怎能让洁净光明的纯白之质,却蒙上世俗的尘埃?4.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译文:(湖上的)碧波清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湖上的)碧波混浊,可以洗我的双足。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2019江苏卷第5——8题)伯父墓表苏辙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

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天圣元年,始就乡试。

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

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渔父》同步练习附答案

《渔父》同步练习附答案

《渔父》同步练习附答案一、基础巩固1.下列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游:游历B.新浴者必振.衣振:抖动C.受物之汶汶..者乎汶汶:玷辱D.宁.赴湘流宁:宁愿【解析】选A。

“游”应是“游荡”之义。

2.从文言句式的角度看,下列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行吟泽畔B.不复与言C.是以见放D.渔父见而问之曰【解析】选C。

C项为宾语前置兼被动句,其余均为省略句。

3.按照课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见放。

(2)新沐者必弹冠,_____________。

(3)沧浪之水清兮,_____________;沧浪之水浊兮,_____________。

答案:(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2)新浴者必振衣(3)可以濯吾缨可以濯吾足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完成4~7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见:通“现”B.自令放.为放:放逐C.新沐.者必弹冠沐:洗头D.鼓.枻而去鼓:敲打【解析】选A。

A项,“见”表被动。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世纪金榜导学号A.渔父莞尔而.笑渔父见而.问之曰B.而能与.世推移不复与.言C.举.世皆浊我独清何故深思高举.D.沧浪之.水清兮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解析】选D。

A项,连词,表修饰/表顺承;B项,介词,随着/和;C项,形容词,全/名词,行为;D项,结构助词,的。

6.下列对《渔父》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屈原被流放后“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是因为他深为楚国的命运担忧,同时也是为自己不被理解和信任而痛苦。

B.“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用设喻的方法表明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C.“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反映了屈原对楚国人的失望和憎恶。

D.渔父最后歌而去,表现了隐者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思想。

【解析】选C。

C项,屈原只是对楚国统治者感到失望。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专题《渔父》作业 Word版含答案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专题《渔父》作业 Word版含答案

《渔父》作业1、读课文积累知识(1)注音:憔悴枯槁三闾大夫凝滞莞尔餔歠醴汶鼓枻濯(2)解释:1、屈原既放2、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3、是以见放4、圣人不凝滞于物5、何故深思高举 6 、自令放为?7、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8、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9、可以濯吾缨10、遂去,不复与言。

(3)翻译下列句子。

(1)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2)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

(3)何故沉思高举,自令放为?(4)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2、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2)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一位形象,他是谁?是怎样一位形象?为何要塑造这一形象?(3)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4)作者在塑造屈原形象时,除了主要写他的语言,还写了他的行为、外貌,试从文中找出,并说明其作用。

3、问题探究(1)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

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个人的认识。

(2)《报任安书》(节选)和《渔父》真实地展示了司马迁和屈原内心世界的深刻矛盾。

请思考两篇作品分别是怎样表现人物复杂心情的。

【同步练习】1、★★下列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颜色憔悴,形容枯稿..枯稿:枯瘦B.新沐..者必振衣新沐:刚洗完澡C.而能与世推移..推移:推进移动D.宁赴常流..而葬于江鱼腹中耳常流:经常流动2、★★选出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颜色..憔悴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B.形容..枯槁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

C.圣人不凝滞..于物凝滞:拘泥,执著。

今指知道变通。

D.何故深思高举..高举:行为高出世俗。

今指高高举起。

3、★★下列对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父莞尔而.笑(连词,表修饰)B.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连词,表因果)C.何不其泥而.扬其波(连词,表承接)D.涵淡彭湃而.为此也(连词,表因果,因而)3、我们学习了《渔父》,瞻仰了一位“身之察察”、“皓皓之白”的伟人,请你发挥想象,就屈原的处境或遭遇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屈原的认识和理解,200~300字。

高中语文 3.1 渔父练习 苏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3.1 渔父练习 苏教版必修5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凝滞.(zhì)枯槁.(gǎo)弹冠.(guàn)淈.其泥(jué)B.行吟.(yín)泽畔.(pàn)三闾.(lǚ)鸂.其糟(bū)C.莞.尔(wǎn)汶.汶(wén)濯.足(zhuó)歠.其醨(chuò)D.渔父.(fǔ)皓.皓(hào)鼓枻.(yì)濯吾缨.(yīng)解析:A项,“冠”应读“guān”,“淈”应读“gǔ”;B项,“闾”应读“lǘ”;C项,“汶”应读“mén”。

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枯槁:枯瘦。

B.新沐..者必弹冠新沐:刚洗完澡。

C.而能与世推移..推移:推进移动。

D.何故深思高举..高举:高高举起。

解析:B项,“新沐”,刚洗过头;C项,“推移”,改变;D项,“高举”,行为高出于世俗。

答案:A3.与“新沐者必弹冠”一句中的“冠”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王阳在位,贡公弹冠.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位冠.群臣,声施后世D.年华初冠.带,文体旧弓裘解析:C项,位居第一,其他项意为“帽子”。

答案:C5.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B.颜色憔悴,形容..枯槁C.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D.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古今异义。

A项,颜色:容颜脸色;B项,形容:形体容貌;C项,莞尔:微笑的样子;D项,可以:可以用来。

答案:C6.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B.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C.子非三闾大夫与D.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特殊句式。

A、B、D三项都是被动句,C项是判断句。

答案:C7.补写出下列各空缺处的语句。

(1)屈原曰:“,,是以见放。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第三专题1.1【同步练习】《渔父》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第三专题1.1【同步练习】《渔父》

《渔父》同步练习◆基础知识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憔.悴(qiáo) 渔父.(fù) 凝滞.(zhì)B.淈.其泥(gǔ) 歠其醨.(lí) 鼓枻.(yì)C.濯.吾足(zhuó) 枯槁.(gǎo) 愠.色(wùn)D.莞.尔(wǎn) 缧绁.(xiè) 汶.汶(wén)解析 A项,“父”应读“fǔ”;C项,“愠”应读“yùn”;D项,“汶”应读“mén”。

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辱:承蒙B.若望.仆不相师望:希望C.何不其糟而歠.其醨歠:饮D.新沐.者必弹冠沐:洗头解析B.望:怨恨、抱怨。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都是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

A.明年..羽声..,秦割汉中地以与楚和复为慷慨B.设诡辩..于怀王宠姬郑袖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D.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奈何..绝秦欢解析D.奈何,古今同义词。

4.下列各句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行吟(于)泽畔 B.不复与(之)言C.(屈原)遂去D.(渔父)乃歌曰解析C.应是“渔父”。

5.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B.葬于江鱼之腹中C.屈原既放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当堂达标训练阅读下文,完成8~12题。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渔父》同步练习附答案

《渔父》同步练习附答案

《渔父》同步练习附答案一、基础巩固1.下列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游:游历B.新浴者必振.衣振:抖动C.受物之汶汶..者乎汶汶:玷辱D.宁.赴湘流宁:宁愿【解析】选A。

“游”应是“游荡”之义。

2.从文言句式的角度看,下列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行吟泽畔B.不复与言C.是以见放D.渔父见而问之曰【解析】选C。

C项为宾语前置兼被动句,其余均为省略句。

3.按照课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见放。

(2)新沐者必弹冠,_____________。

(3)沧浪之水清兮,_____________;沧浪之水浊兮,_____________。

答案:(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2)新浴者必振衣(3)可以濯吾缨可以濯吾足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完成4~7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见:通“现”B.自令放.为放:放逐C.新沐.者必弹冠沐:洗头D.鼓.枻而去鼓:敲打【解析】选A。

A项,“见”表被动。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世纪金榜导学号A.渔父莞尔而.笑渔父见而.问之曰B.而能与.世推移不复与.言C.举.世皆浊我独清何故深思高举.D.沧浪之.水清兮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解析】选D。

A项,连词,表修饰/表顺承;B项,介词,随着/和;C项,形容词,全/名词,行为;D项,结构助词,的。

6.下列对《渔父》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屈原被流放后“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是因为他深为楚国的命运担忧,同时也是为自己不被理解和信任而痛苦。

B.“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用设喻的方法表明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C.“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反映了屈原对楚国人的失望和憎恶。

D.渔父最后歌而去,表现了隐者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思想。

【解析】选C。

C项,屈原只是对楚国统治者感到失望。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练习:第11课+渔父+落实应用案+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练习:第11课+渔父+落实应用案+Word版含答案

[学生用书P145(单独成册)](时间:45分钟分值:45分)一、基础巩固(23分)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举.世皆浊我独清举:全B.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淈:搅浑C.新沐.者必弹冠沐:洗身D.可以濯.吾足濯:洗解析:选C。

沐,洗头。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与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葬于江鱼之.腹中A.吾闻之.B.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C.儿之.成,则可待乎D.填然鼓之.,兵刃既接解析:选B。

B项与例句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A项,代词;C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项,音节助词。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鼓.枻而去A.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B.内.无应门五尺之僮C.使人听此凋.朱颜D.乃歌.曰解析:选D。

D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

A项,名词作状语;B项,名词作状语;C 项,动词的使动用法。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游于江潭C.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D.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解析:选C。

C项与例句都是定语后置句。

A项,被动句。

B项,状语后置句。

D项,判断句。

5.下列对文中知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A.《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气助词“兮”,并且结构一般比较宏大,篇幅一般比较长。

B.“渔父”是一位远离尘嚣的隐者形象,具有与世推移、随遇而安、明哲保身、知天达命、无拘无束、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

C.“三闾大夫”是战国时鲁国特设的官职,主持宗庙祭祀,兼管王族屈、景、昭三大姓子弟教育的闲差事。

屈原被贬后任此职。

D.古代的酒以酒质的厚薄来分,质厚的如“酎”。

《礼记·月令》中有“孟夏之月,天子饮酎”。

质薄的如“醨”。

《渔父》中有“何不其糟而歠其醨”。

解析:选C。

“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

苏教版必修五《渔父》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五《渔父》同步练习

《渔父》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是以见.放见:被。

颜色..憔悴颜色:脸色。

B. 新沐.者必弹冠沐:洗头。

渔父莞尔..而笑莞尔:微笑的样子。

C. 鼓.枻而去鼓:敲打。

自令放为.为: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D. 可以濯.吾缨濯:洗。

遂去.,不复与言去:前往某地。

2.下列对加点词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鼓枻而.去②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③安能以.身之察察④遂自沉汨罗以.死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渔父见而问之曰B.夙遭闵凶C.距关,毋内诸侯D.可以濯吾缨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和用法最接近的一项是【】A.何故深思高举.. B.颜色..憔悴C.渔父莞尔..濯吾缨..而笑 D.可以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鼓.枻而去。

B.乃歌.曰。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人皆得以隶.使之。

6.下列句子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A.屈原既放B.众人皆醉我独醒C.游于江潭D.圣人不凝滞于物7.翻译下列句子。

(1)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译文:(2)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译文:(3)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译文:(4)遂去,不复与言。

译文: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中屈原回答渔父自己被流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渔父要自己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提议,屈原运用比喻表明自己要保持纯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屈原表明保持高洁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运用9.依照下面的例句,以“屈原”为话题,仿写句子。

《渔父》基础练习1

《渔父》基础练习1

《渔父》基础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渔父.fǔ枯槁.gǎo泽畔.én,“冠”应读guān;D项,“枻”应读yì,“”应读bū。

答案B2解析A项,反—返。

B项,见—现。

C项,内—纳;距—拒。

D项,濯,洗;被,遭受。

答案D3解析A项形容词,安稳/副词,怎么;B项连词,表因果,因而/连词,表承接;C项语气助词,呢/介词,向;D项介词,跟。

答案D4解析B项,“举”古今皆为“全”的意思。

A项,“形容”古:形体和容貌;今: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C项,“凝滞”古:拘泥,执著;今:停止流动,不灵活。

D项,“去”古:离开;今:到某地。

答案B5解析D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为被动句。

答案D二、1答案:战国时代楚怀王不图自强,不辨敌友,梦想依附秦国;屈原虽然“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却依然深怀爱国热忱。

历史剧《屈原》叙写了屈原同朝廷绝齐亲秦的反动势力进行顽强斗争的故事。

2解析:本题考查扩写和仿写句子的能力。

首先看清题干要求,如续写的句子要与上文的结构保持一致,用第一人称,100字左右等。

其次,明确仿写的重点,要以描写屈原投江时的心理活动为主。

答案:死亡,我将投身滚滚江流。

众人皆醉我独醒。

我的心仍惦念着朝廷,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去施展抱负,但如今这个世道“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无奈啊。

识时务的人为了生存都随波逐流,宁可醉死。

而我宁可葬身在鱼腹之中,也不愿让纯洁的品德蒙受世俗的玷污。

3解析:1的上联侧重写屈原之死,下联侧重写他的不朽留给后人的遗憾。

2上下联罗列了屈原的作品。

答案:1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2湖南草绿,三叠重招宋玉魂。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3专题 《渔父》基础练习2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3专题 《渔父》基础练习2

《渔父》基础练习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故深思高举
..高举:行为高出于世俗
B.鼓.枻而去鼓:敲打
C.遂去.,不复与言去:前往某地
D.何故至于斯.斯:这个地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安能以.身之察察安能以.皓皓之白
B.渔父莞尔而.笑则噪而.相逐
C.沧浪之.水清兮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D.子非三闾大夫与.不复与.言
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色
..憔悴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B.形容
..枯槁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

C.圣人不凝滞
..于物凝滞:拘泥,执著;今指知道变通。

D.何故深思高举
..高举:行为高出于世俗;今指高高举起。

4.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屈原既放B.游于江潭
C.是以见放D.圣人不凝滞于物
二、语言运用
灯谜是我国源远流长的一种文学样式。

请你参考下面谜语示例,根据所给的谜面和括号里的要求猜谜。

(1)示例:
谜面:七品芝麻官(猜文体)
谜底:小令。

谜面:言师采药去(猜文体)
谜底:
(2)示例:
谜面:古代的交通事故(猜成语)
谜底:人仰马翻。

谜面:报晓声中扭秧歌(猜成语)谜底:。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专题《渔父》作业 Word版含答案 (1).doc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专题《渔父》作业 Word版含答案 (1).doc

《渔父》作业1、读课文积累知识(1)注音:憔悴枯槁三闾大夫凝滞莞尔餔歠醴汶鼓枻濯(2)解释:1、屈原既放2、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3、是以见放4、圣人不凝滞于物5、何故深思高举 6 、自令放为?7、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8、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9、可以濯吾缨10、遂去,不复与言。

(3)翻译下列句子。

(1)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2)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

(3)何故沉思高举,自令放为?(4)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2、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2)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一位形象,他是谁?是怎样一位形象?为何要塑造这一形象?(3)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4)作者在塑造屈原形象时,除了主要写他的语言,还写了他的行为、外貌,试从文中找出,并说明其作用。

3、问题探究(1)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

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个人的认识。

(2)《报任安书》(节选)和《渔父》真实地展示了司马迁和屈原内心世界的深刻矛盾。

请思考两篇作品分别是怎样表现人物复杂心情的。

【同步练习】1、★★下列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颜色憔悴,形容枯稿..枯稿:枯瘦B.新沐..者必振衣新沐:刚洗完澡C.而能与世推移..推移:推进移动D.宁赴常流..而葬于江鱼腹中耳常流:经常流动2、★★选出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颜色..憔悴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B.形容..枯槁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

C.圣人不凝滞..于物凝滞:拘泥,执著。

今指知道变通。

D.何故深思高举..高举:行为高出世俗。

今指高高举起。

3、★★下列对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父莞尔而.笑(连词,表修饰)B.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连词,表因果)C.何不其泥而.扬其波(连词,表承接)D.涵淡彭湃而.为此也(连词,表因果,因而)3、我们学习了《渔父》,瞻仰了一位“身之察察”、“皓皓之白”的伟人,请你发挥想象,就屈原的处境或遭遇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屈原的认识和理解,200~300字。

《渔父》练习习题和参考答案

《渔父》练习习题和参考答案

《渔父》练习习题和参考答案A卷双基再现1. ★文学常识填空。

屈原(前339?~前278?) 末期楚国人,杰出的和。

名,字。

他所开创的新诗体——,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 、”。

“ 、”是中国诗歌史上和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 ”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2. ★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憔悴( ) 餔糟 ( ) 歠醨( )汶汶( )三闾( ) 鼓枻( ) 莞尔( ) 濯缨( )3. ★★下列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颜色憔悴,形容枯稿枯稿:枯瘦B.新沐者必振衣新沐:刚洗完澡C.而能与世推移推移:推进移动D.宁赴常流而葬于江鱼腹中耳常流:经常流动4. ★★选出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颜色憔悴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B.形容枯槁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

C.圣人不凝滞于物凝滞:拘泥,执著。

今指知道变通。

D.何故深思高举高举:行为高出世俗。

今指高高举起。

5.★★下列对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渔父莞尔而笑 (连词,表修饰)B.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连词,表因果)C.何不其泥而扬其波 (连词,表承接)D.涵淡彭湃而为此也(连词,表因果,因而)6.翻译下列句子。

(1)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2)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

(3)何故沉思高举,自令放为?(4)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探究提高7.★★★阅读课文,体会: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答:8.★★★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一位形象,他是谁?是怎样一位形象?为何要塑造这一形象?答:9.★★★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答:10.★★★作者在塑造屈原形象时,除了主要写他的语言,还写了他的行为、外貌,试从文中找出,并说明其作用。

《渔父(节选)》同步练习 (3)

《渔父(节选)》同步练习 (3)

《渔父(节选)》同步练习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憔悴(qiáo) 渔父(fù) 凝滞(zhì)B.淈其泥(gǔ) 歠其醨(lí) 鼓枻(yì)C.濯吾足(zhuó) 枯槁(gǎo) 愠色(wùn)D.莞尔(wǎn) 缧绁(xiè) 汶汶(wén)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辱:承蒙B.若望仆不相师望:希望C.何不其糟而歠其醨歠:饮D.新沐者必弹冠沐:洗头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都是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A.明年,秦割汉中地以与楚和复为慷慨羽声B.设诡辩于怀王宠姬郑袖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D.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奈何绝秦欢4.下列各句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行吟(于)泽畔B.不复与(之)言C.(屈原)遂去D.(渔父)乃歌曰5.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B.葬于江鱼之腹中C.屈原既放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6.下面是有关爱国的几句名言,请把它们改写成一个连贯的排比句。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4)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8~12题。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高中语文渔父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渔父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渔父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 文王拘而演《周易》B.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C. 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D.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 其次诎体受辱B. 仲尼厄而作《春秋》C. 阙然不报,幸勿过D.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3,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A. 近自托于无能之辞B.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C. 上计轩辕,下至于兹D.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稽:考查B.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究:推断,探究C.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同“佚”,散乱D.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就:靠近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①通古今之变②成一家之言B. ①亦欲以究天人之际②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C. ①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②藏之名山,传之其人D. ①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②然此可为智者道4. 翻译下列句子(1)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2)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4,下列句中不含谦辞或敬辞的一句是()A. 曩者辱赐书B.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C.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D.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曩(nǎng)者缧绁(léi xiè)B. 传(zhuàn)曰暴(bào)肌肤,受榜箠(chuí)C. 愠(wēn)色槛阱(jiàn jǐng)之中D. 贪生恶(è)死倜傥(tì tǎng)6,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___、思想家,忍辱负重写成《史记》,也称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父(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一、基础巩固(25分,选择题每题3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故深思高举..ﻩ高举:行为高出于世俗B.鼓.枻而去ﻩ鼓:敲打[C.遂去.,不复与言去:前往某地D.何故至于斯.ﻩ斯:这个地步解析:去:离开某地。

]答案: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安能以.身之察察安能以.皓皓之白B.渔父莞尔而.笑则噪而.相逐C.沧浪之.水清兮ﻩ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D.子非三闾大夫与.不复与.言解析:D项,与:同“欤”,助词,译为“吗”/介词,跟,同。

答案:D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色..憔悴ﻩ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B.形容..枯槁ﻩﻩ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

C.圣人不凝滞..于物ﻩ凝滞:拘泥,执著;今指知道变通。

D.何故深思高举..ﻩ高举:行为高出于世俗;今指高高举起。

解析:凝滞:今指①停止流动,不灵活;②凝聚。

答案:C4.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屈原既放B.游于江潭C.是以见放ﻩD.圣人不凝滞于物解析:B项,状语后置句,A、C、D项,被动句。

答案:B5.名句默写。

(3分)(1)________________,而能与世推移。

(2)新沐者必弹冠,________________。

(3)沧浪之水清兮,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圣人不凝滞于物 (2)新浴者必振衣(3)可以濯吾缨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落到这种地步?(2)全世上(的人)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沉醉不醒只有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3)(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鱼的肚子里。

(4)哪里(或怎么)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受世俗尘埃的污染呢?二、阅读鉴赏(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贾生名谊,雒阳①人也。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②,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③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④、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

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

楚人命鸮曰“”。

贾生既以适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坠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而贾嘉最好学,世.其家,与余通书。

至孝昭时,列为九卿。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

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沈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

读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注] ① 雒阳:又作“洛阳”。

②秀才:才能优异。

③治平:指为官政绩。

④绛:指绛侯周勃。

灌:指颖阴侯灌婴。

东阳侯:指张相如。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属:陈述,述说B.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ﻩ常:同“尝”,曾经C.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ﻩﻩ法:订立D.而贾嘉最好学,世.其家,与余通书ﻩ世:继承解析:A项,属,写作,撰写。

答案:A8.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贾谊“才华过人”和“政治上不得志”的一组是(3分)( )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A项上句是说吴公;B项下句说贾谊郁郁而终;D项下句是贾谊重新被委以重任,政治命运稍稍好转。

答案:C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谊才华过人,十几岁时就因善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

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招到衙门任廷尉,并非常器重。

B.贾谊的才能遭人嫉妒,政治上很不得意,在周勃等人的诽谤下,他被文帝疏远,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被文帝拜为梁怀王太傅,梁王坠马而死后,贾生认为自己作太傅没有尽责,哭泣而死。

C.贾谊在《鸟赋》中,把生死同等看待,把官场上的去留升降看得很轻,使得司马迁读来也有些默然若失。

D.汉武帝即位后,提拔贾谊的两个孙子任郡守。

其中一个孙子贾嘉十分好学,继承了贾谊的家业,到汉昭帝时,他担任了九卿之职。

解析:A项,贾谊只是被招致门下并没有说任何职。

答案:A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1)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

”(2)贾谊劝谏汉文帝,认为国家祸患的兴起就要从这里开始了。

(3)等到读了贾谊的《吊屈原赋》,又责怪屈原以自己超人的才华,若是游说诸侯的话,哪个国家不能容纳他呢?而把自己弄到这种地步。

参考译文: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

在十八岁时就因善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

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他。

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

吴廷尉就推荐贾谊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

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

当时贾谊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为年轻。

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他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

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

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

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

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主张。

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

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

”此后,汉文帝于是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