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清照对陶渊明的接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李清照对陶渊明的接受
,‘口唐月琴
摘要:李清照二个室名“归来堂”、“静治堂”一个自号“易安居士”都出自于陶渊明的作品;李清照爱喝酒,喜赏菊也与陶渊明如出一辙。

在李清照的生活和作品中常常可见陶渊明的痕迹与影响。

本文从室名自号与作品两个方面论述李清照对陶渊明的接受。

关键词:归来堂静治堂易安酒菊花;
中图分类号:1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675(200r7)0l一144一∞
李清照不仅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女词人,也是中国古代
少数几个能与男性一较高下的女作家。

一篇《词论》列举北
宋词坛的前辈、名家一十六人,显示她对词坛的熟悉与把握;一一指出每位词家的优劣,更显示她的学识和胆识。

宋代王灼《碧鸡漫志》说她“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朱弁《风月堂诗话》也说她“善属文,于诗尤工,晁补之多对士大夫称之。

”王士祯《花草蒙拾》说“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

李调元《雨村词话》也说“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

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之班。

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她善属文、工诗、长词、能书能画,多才多艺,是中国古代最大胆表达和善于表达的女才子。

她敢于批评,更善于学习。

在作品中,她曾多次评价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志士、歌咏隐居的文人雅士。

她欣赏项羽、嵇康、屈原、杜甫,赞赏严光、谢安、林逋等等,更再三地表达对陶渊明的敬佩。

陶渊明与李清照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作家,但他们志趣相投,追求相仿。

陶渊明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对随性生活方式的追求给李清照非常深刻的影响。

在她的生活和创作两个方面,我们可以随处看到陶渊明的影响。

本文拟从室名自号与作品两个方面论述李清照对陶渊明的接受。

中国人有名有字有号,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

出生三月由父亲取名,成年时改字,名和字多代表了长辈的意愿。

而号,是以后漫长人生中的产物,是个人真正的意愿和取舍。

古代文人有号,至宋形成一股风气。

宋代文人基本上都有号,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际遇的改变,许多文人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号。

这些号,代表了他对人生的看法,暗寓了他对人生的愿望。

因此,了解一个人的号有助于了解他的生活,有助于理解他的作品。

李清照1101年18岁时嫁给赵明诚,娘家和夫家恰好属于政坛上两大派系。

由于父亲李格非和苏轼的关系,1105年作为元祜党籍子弟她曾一度被迫回到自己原籍章丘,对于新婚的李清照而言,离开京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要离开丈夫,自己一个人忍受生活的孤单,忍受心灵的孤寂。

11cr7年赵明诚父亲去世,由于家翁赵挺之与蔡京的矛盾,赵家随即遭受蔡京的暗算被遣回原籍青州。

在短短的七年间,两家人相继经历官场的沉浮,经历悲欢离合大起大落。

与上次离开京城不同,对于年轻的李清照而言,青州不是流放地,能够与心爱的丈夫一起,不论天涯海角,她的心情毕竟不再像自己返回章丘,心有所依赖不再漂泊,失而复得的相聚弥足珍贵。

因此,夫唱妇随,延续在汴京时的生活习惯;志同道合,继续收集金石书籍。

他俩有了自己独立的书房,取陶渊明
·作者简介:唐月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教授,广东广州,510665。

144
文教·历史
<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遗,复
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的意思,命其名
日“归来堂”。

多种文学史和研究资料汇编或词集介绍不约
而同地提到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且多数研究者相信李清
照自号“易安”是在24岁屏居青州时期。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应该是李清照号“易安”
的初衷。

对于年轻的小夫妻而言,“归来堂”是个安身的地方,更是安心的所在。

于是,在这个偏僻的地方,他们一住就
是十年,基本完成了<金石录》的收集工作。

十年的屏居青州,在李清照心里留下了永远的回忆,永
远的怀念。

环境虽然恶劣,生活虽然简朴,但这是她人生最
惬意的时期。

在晚年孤苦时所做的《金石录后序》中,十几年
前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

烹茶,远离官场的争斗;赌书,触摸
文集的清雅。

对于这段日子的回忆,充满了温馨。

随着赵明诚仕途的升迁,他们转徙到了东莱。

在东莱,
他们的书房名为“静治堂”。

陶渊明作品中虽无“静治”二字,
但在《移居二首》其一:“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与《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

晏如也!常著文
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一再感慨不论身处
怎样简陋的环境,只要还有读书、写作的自由,就可以忘怀一
切身外之境和身外之物。

李清照和赵明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们希望能够远离官场的斗争,远离人际的纷扰,静心
研习金石书籍。

“每日晚更散,辄校勘二卷,题跋一卷。

”在东
莱任职三年时间,每晚坚持题跋一卷。

李清照南逃时随身携
带的二千卷中,有题跋的高达五百二卷。

五百多个夜晚,这
是怎样的坚持,怎样的毅力?对他们而言.志同道合将一件
旷日持久的工作变得轻松,兴趣爱好将一件艰辛的工作变得
充满乐趣。

赵明诚在静治堂完成《金石录》的编辑题跋,李清
照在静治堂圆满了他们的爱情,静治堂再次见证了赵明诚与
李清照的爱情。

在现存李清照的作品中,提及“易安”的有三篇作品,《上
枢密韩肖胄诗》序言“有易安室者”,《金石录后序》文末署日
期和“易安室”,<打马图序》文中二次提及“易安居士”,文末
署日期和“易安室”。

三篇作品均写于绍兴三年至四年间,这
时她已经是五十老妇。

如果从李清照在青州时就开始自号“易安居士”,二十多年后依旧不改初衷,可以想见“易安”在
李清照心中的分量,可以看到“易安”在李清照生命中的烙印。

这是李清照在颠沛流离的悲苦生活中的一丝身安愿望,
也是李清照流落异乡孤苦生活中一缕心安渴盼。

虽说李清
照从来就不是一个贪图富贵享受荣华的女子,但伴随终身
145“易安”的微薄希冀仍令人动容,这是经历了太多人生苦难后的敏感,这是承受了无数际遇挫折后的感慨。

从李清照最初的书房名为“归来堂”以及自号“易安”可见李清照对于陶渊明的生平、作品十分熟悉,对他的处事处世更是非常敬重。

李清照归来堂、静治堂二个室名和易安的自号,心理脉络是那样清晰,蕴涵是那么丰富,这是一个人最基本、最简单的需求。

李清照书房与自号受到陶渊明非常深刻的影响,并且在李清照生命中贯穿始终并打上深深的烙印。

在李清照的生活中屡次看到陶渊明的影子,在她的作品中更屡屡见到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嗜酒,在其传记《五柳先生传》中有“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代表作《归去来兮辞》中也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眇庭柯以怡颜。

”诗歌《和郭主簿二首》其一“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停云》其二“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时运》其二“挥兹一觞,陶然自乐。

”《连雨独饮》“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

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

”《答庞参军》“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

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

”《读《山海经》》其五“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

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

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

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

”更有组诗《饮酒》二十首,并序云“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

无夕不饮。

顾影独尽,忽焉复醉。

既醉之後,辄题数句自娱。

纸墨遂多,辞无诠次。

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作品中时时有酒,因为酒伤身,因此又有了《止酒》“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

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

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

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

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淡。

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

”在陶渊明不多的作品中,屡次提及喝酒戒酒。

喝酒令他陶醉,戒酒使他无喜。

因此说是戒酒,其实却是借诗歌说明戒酒虽能利身,却不利心。

因此,戒酒不过是调侃而已,说说而已。

和陶渊明一样,李清照也好饮酒。

饮酒的次数不少,饮酒的兴致在古代女子中更是罕见。

写酒的词作21首,几乎占现存词作的一半。

在李清照的生活里,酒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蝶恋花(上巳召亲族)永夜恹恹欢意少),“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开心时喝酒助兴,愁闷时借酒消愁。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寂寞尊前席上”(《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从早晨喝到黄
湖南社会科学200r7年第1期
昏。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声声慢》寻寻觅觅),“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庆清朝》禁幄低张)。

一年四季都有酒的踪影:“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
谁与共”(《蝶恋花》暖日晴风),“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断香残酒情怀恶。

西风催衬
梧桐落”(《忆秦娥》临高阁),“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渔
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有时“把酒”(《醉花阴》薄雾浓云),
有时“小酌”(《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有时“随意杯盘”(蝶恋花(上已召亲族)永夜恹恹欢意少),更甚者还“沉醉不
知归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香消酒未消”(《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李清照不仅喝酒,还喝醉,并经常沉醉:“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好事近》风定落花深),“醉莫插花花莫笑”(《蝶恋花》(上巳召亲族)永夜恹恹欢意少),“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鹧鸪天》寒日萧萧),“险韵诗成,扶头
酒醒,别是闲滋味”(念奴娇(春情)萧条庭院),“夜来沈醉卸
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诉衷情》
夜来沈醉)。

借酒消愁,凭酒助兴。

她的忧愁,她的快乐,酒
是见证。

陶渊明爱菊,“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九日闲居》),
菊花有延缓生命衰老的作用。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僳”(《和郭主簿二首》其二),以菊花和
青松傲霜的贞秀,象征着孤高傲世、守节自厉的隐士形象。

“秋菊有佳色,麓露掇其英。

沉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饮酒》其七),喝了菊花酒使自己忘优,坚定自己过一种任情自然、任性简单的生活。

最终选择“三径就荒,松菊尤存”(《归
去来兮辞》)的地方作为自己身心归隐的处所,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更是确立了陶渊明千百年来
淡薄名利,忘怀尘世的独特幽人形象。

李清照和陶渊明一样爱菊,直接写菊花的作品有三篇。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薄雾浓云),“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莫负
东篱菊蕊黄”(《鹧鸪天》寒日萧萧)。

年轻时借比菊花瘦的形
象深化自己的销魂相思,引起丈夫的怜爱;年老时借菊花被
风吹雨打后的堆积显示自己在国破、家亡、夫死之后永远的
孤寂和悲凉。

李清照作品往往超越菊花而直接与陶渊明有更多的关联。

“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人情好,何须更忆,
泽畔东篱”(《:多丽》小楼寒),“东篱把酒黄昏后”(《醉花阴》薄
雾浓云),“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鹧鸪天》寒
日萧萧),四次直接提到与陶渊明密切相关的“陶令”东篱”。

146
“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借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里梦境般虚幻的“武陵”;“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与陶渊明“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辞》)如出一辙。

陶渊明所感慨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胡为惶惶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执杖而耘耔。

登东坳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五柳先生传》)有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经常一起读读书赋赋诗,一起在山野中畅快地高叫,这样简单的生活这样轻松的心态应该就是李清照心中之所愿。

陶渊明热爱自然、淡薄名利的人生观令李清照念念不忘,晚年最重要的作品《金石录后序》李清照追叙新婚时每当赵明诚假期,“质衣”,“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

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无限感慨“甘心老是乡矣。

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访求藏蓄,凡二十年而后粗备。

”(赵明诚《金石录序》)《金石录》的收集、编辑耗时二十年,为了与赵明诚“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的金石收集、鉴赏工作,爱美的李清照选择“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翠羽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的简单生活。

她和陶渊明一样,为了内心的愉悦,可以放弃外在的物质享受。

李清照不仅推崇陶渊明的生活态度,甚至还推崇他的生活方式。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点绛唇》),“曾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怨王孙》),“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剪梅》),“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

在李清照词作中,从春到秋,从踏青到赏雪,从试灯到泛舟再到把酒,李清照生活的重要场所经常都是室外,歌颂的对象往往是自然界的动物与植物。

她是一个追求自然、追求随意、追求任性生活的人。

现存李清照作品的数量非常有限,但在李清照作品以至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都可以看到陶渊明的影响,可以看到李清照对陶渊明的接受。

时代不同,性别不同,但爱好相同,心态相同。

李清照敢于批评善于学习,不受拘束的独立个性与崇尚自由的思想,使她在文学上敢于放言、善于表达,成为首屈一指的伟大作家。

责任编辑:思祁
论李清照对陶渊明的接受
作者:唐月琴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广州,510665
刊名:
湖南社会科学
英文刊名:HUNAN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7,(1)
引用次数:0次
本文链接:/Periodical_hunshkx200701039.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4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