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扶阳学术思想治疗脾肾阳虚型滑胎36例
扶阳学术的理论与临证
扶阳学术的理论基础
阴阳学说
扶阳学术以阴阳学说为理论基础,认为人体内阴阳平衡是维持健康的关键。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主 导人体的生理功能;阴气则起到辅助和制约阳气的作用。扶阳学术强调在疾病治疗中要调整阴阳平衡,以恢复 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扶阳疗法的临床应用
扶阳疗法是一种综合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 多种手段,通过调节人体阳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 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各种慢性疾病、虚弱性疾病等。
要点二
扶阳疗法的疗效评价
为了客观评价扶阳疗法的疗效,需要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 ,包括对照实验、随机对照试验等,同时结合患者的症状 、体征、实验室指标等进行综合评估。
产后身痛
扶阳学术认为产后身痛多因产后阳气虚弱、感受风寒湿邪所致,治疗时应以温阳散寒、祛风除湿为主,如用独活、 桑寄生等中药。
儿科疾病的扶阳治疗
小儿腹泻
扶阳学术认为小儿腹泻多因脾胃阳气不足、运化失常所致,治疗时应以温补脾胃、涩肠止泻为主,如 用山药、白术等中药。
小儿肺炎
扶阳学术认为小儿肺炎多因机体阳气不足、外感风寒所致,治疗时应以温阳散寒、宣肺止咳为主,如 用麻黄、细辛等中药。
05
扶阳学术的未来展望
扶阳学术的传承与创新
传承
扶阳学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在未 来的发展中,应注重传承这一宝贵的学术思想,深入研究其理论体系,挖掘其临床价值。
创新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扶阳学术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保持 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探索新的临床应用和治疗方法,提
先师吴佩衡温阳扶正学术思想探讨
四、重先后天,扶阳治本
肾为先天之根,脾为后天之本。先天心肾阳气是人生阳气之根,人之奉生而不死,以其赖以饮食也。脾之运化水谷精微,故脾为后天之本。郑钦安阐述八卦学说认为,离 为火,属阳,气也,而真阴寄焉;坎 为水,阴也,血也,而真阳寄焉。人身一团血肉之躯,阴也,全赖一团真气运于其中而立命,人秉天地之正气而生,故离坎为人生命之根。治病要以顾护两本为第一要义,认为“万物皆损于阳气。”
阳虚阴盛的治疗要达到“邪尽正复”,宜“与其失治于寒凉断难生活,不若试之于温补尤可救疗”,先师遵郑钦安“周身腹中发热难安时”为疗效判断标准,“周身腹中发热”是真阳全面来复的必然反应并以此作为限用辛温药物的疗程依据。但何以要发热至“难安”方罢呢?须知阳虚阴盛者最突出的病机变化特点是阳易消而阴易长,阳旺方能消阴,“难安”强调矫往必须过正,此道最微,理实无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先师主张温扶真阳,运用要点,以及对所以然之理的阐释,确是不二妙法,至理名言。可惜当今世俗之医者,首先抱定火热成见,脱离辨证原则,迷失辨证方向,不识阳虚之本质,已成举世通病,先师之论,在今天仍有补偏救弊的现实意义。
五、崇尚经方,妙用峻药
先师推崇仲景学说,除习用经方外,还倡用峻猛方药。学术上“尊古不泥古,发扬不离宗。”他在《医药简述》一书中,对附子、干姜、桂枝、肉桂、麻黄、细辛、石膏、大黄、芒硝、黄连十味药品的性味、功效及临床应用详细阐述,认为:“此十味药品,余当以十大主帅名之,是形容作用之大也,”“据余数十年经验,如能掌握其性能,与其它药物配伍得当……不但治一般常见病效若桴鼓,并且治大多数疑难重症及顽固沉疴,无不应手奏效。”“十大主帅”集寒热两类药物中之攻坚祛邪峻品,为四逆汤、白虎汤、大承气汤主药,是阴阳二证之猛剂。先师运用灵活奇妙。在吴佩衡医案中总计89例,使用附子者56例,石膏11例,大黄8例,黄连6例,芒硝3例。(5)广用附子,且善用大剂量,曾治一伤寒重症,昼夜连进附子800g,惊世骇俗,然终力挽厥脱,令人叹服!故有“吴附子”之雅称,用药风格足显大家风范。并非哗众取宠,实在是救治重症垂危患者的所需。对阳热之证亦颇多见识和独到经验,《案》中治瘟疫3例,投用达原饮,内加用石膏、大黄两味苦寒峻药,一剂热退,数剂治愈。临证做到“有是证,用是药,选是方。”对“药对方,方对法,法对证”领悟极为深刻,决不拘泥,他从不“以扶阳为时尚,以附子论英雄”,始终坚持经典是共同的基础,谨守辨证论治是永恒的法宝。世医以为先师只知温扶阳气用姜附草,显然是执意以偏概全,只知皮毛,未晓精髓。只有深刻领悟他在治学上倡导的“尤重自悟,少有盲从,多有独创”的学术思想,才能深刻理解先师渊博的学术之理。
历代中医大家对扶阳的见解和扶阳思想的传承
历代中医大家对扶阳的见解和扶阳思想的传承(一)张仲景对扶阳的看法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提出了保胃气,顾护阳气的重要观点。
在他自序中就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
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张仲景认为“寒”是导致各种外感内伤杂病的原因。
阳气的盛衰也决定着疾病的预后和转归,特别是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预后转归的重要因素是阳气的盛衰和胃气的有无。
阳气的盛衰甚至可以决定病人的生死,少阴病的死证“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这些死证都是因为阳气的衰败导致的。
还有人做过统计,在《伤寒论》中明显谈到阳气的损伤的条文基本上是二分之一,在有记载的112个方子中,运用辛温热药的处方共有85个。
112个方子中有85个方子都是辛温热药组成,著名的方剂有四逆汤、理中丸、从这其中就可以看出损阳伤正的病理和证治在仲景的论述当中是十分突出的。
(二)扶阳门派创始人郑钦安对扶阳的看法该派创始人是清末著名医学家郑寿全。
郑寿全,字钦安,生于四川邓州,今为邓峡固骆镇人,其学医于一代儒医刘止唐,深研《内经》、《周易》、《伤寒》诸书,体悟先贤立论之原旨,勤于临床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扶阳”思想。
郑氏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药物和辨证体系。
郑钦安推崇阳气,认为“子不知人之所以立命者,在活一口气乎,气者阳也,阳行一寸,阴亦行一寸,阳停一刻,阴即停一刻,可知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自然百病不作。
阳气不足,稍有阻滞,百病丛生” 。
他认为“万病皆损于阳气”,阳气一虚,则万病丛生。
他亦认为“有阳则生,无阳则死。
夫人之所以奉生而不死者,惟赖此先天一点真气耳。
真气在一日,人即活一日,真气立刻亡,人亦立刻亡,故曰人活一口气,气即阳也,火也,人非此火不生”。
吴佩衡扶阳学术思想在痹证治疗中的经验总结
吴佩衡扶阳学术思想在痹证治疗中的经验总结总结吴佩衡及其传承人治疗痹证的经验。
体现在重视辨证基础上的分期分型施治,更加重视对扶阳学术思想的运用,尤其对附子在治疗痹证的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标签:吴佩衡;扶阳思想;痹证吴佩衡(1888~1971)是著名的中医学家,其临床精辨寒热,推重阳气,擅用附子,崇尚经方,善用峻药,为扶阳学术思想的应用留下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吴佩衡先生运用扶阳的学术思想治疗外感、内伤杂病诸疾,具有其特色优势,尤其是在风湿痹证的治疗上,流派后人在吴氏基础上也多有创新发展。
1 吴佩衡治疗痹证经验在《吴佩衡医案》中记载吴佩衡治疗“风湿关节痹痛”验案一则[1]89-90,一位三十余岁的女性患者,患风湿痹证,右手关节疼痛发麻,自觉骨间灼热,但见寒生畏,病已十余日,曾服四逆汤加当归、白术等无效,疼痛忽轻忽重,固着肩肘,痛甚不休。
其用方:附片60g,干姜15g,桂枝24g,细辛5g,茯苓24g,甘草10g,一剂显效,二剂霍然。
吴氏认为本病乃风寒湿邪杂合而致经脉阻遏,阳气不足以运行通利关节,不通则痛。
之前虽用四逆汤之干姜、附子来化散寒湿,但掺杂了当归、白术等壅补滋腻,犹如闭门留寇,使邪气难化。
其后用药中去掉了当归、白术,加桂枝、细辛以散寒通经,茯苓以淡渗利湿,获效明显。
吴氏对阳虚阴寒证的治疗经验较为丰富,其推崇“温扶阳气”的治疗大法,认为扶阳驱寒,宜温而不宜补,温则气血流通,补则寒湿易滞,所以在临床用药上采用四逆汤、白通汤等扶阳散寒之剂时,很少加用滋补药品。
该验案中附子用量较大,这是吴氏运用附子治病的一个特色。
其在辨证准确,确属阳虚阴盛的前提下,敢于大剂量应用附子,且注意配伍及煎煮,以避免附子毒性。
关于附子与干姜的配伍,吴氏认为干姜温气,则上焦之阴寒散而外阳回矣,附子温水,则下焦之阴寒散而内阳回矣。
得甘草之和中,则姜附之力合,上下连成一气,而旭日当空,表里之阴霾自散[1]117。
扶阳强心、温肾利水法治疗心功能不全的机理探讨——吴华
扶阳强心,温肾利水法治疗心功能不全的机理探讨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在内科疾病中占较大的比重,且多较严重,常明显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导致较高的死亡率。
积极防治心血管疾病,治疗心功能不全,对保障人民健康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学术思想指导下,以“扶阳强心、温肾利水”法,治疗心肾阳虚,水湿泛溢、痰湿、瘀血阻滞证型之心功能不全病人,收到了肯定疗效。
(一)病案举例案例一:罗某,男性,63岁。
西医诊断:原发性心肌病、充血型、全心扩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功IV级。
经西医强心利尿,控制心律紊乱,改善心肌代谢等治疗,住院月余,心动过速反复发作,严重时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功无改善,遂改服中药。
证见面色晦暗、眼眶发黑、神疲乏力、但欲寐、心悸气促,述双下肢冷“犹如冷水一点点滴进骨髓里……。
”舌质淡而夹青,苔白腻,脉沉细或虚数(心动过速发作时)。
入院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伴频发室早及房早、心肌损伤、左束支传导阻滞。
”证属心肾阳虚,阴寒内盛,寒水泛溢,上凌于心之危证,主以扶阳抑阴,强心固肾之大回阳饮加味,连进十余剂后,病人一般状况明显好转,下肢冷感减轻,“心动过速”发作次数减少,且发作时一般处理(如:压迫眼球等)即可消除,不必用其他药物。
继续中药治疗二个月,病人已能下床自由活动,下肢转温暖,心率增至六十余次,心动过速未发作。
心电图提示:“窦律不齐,偶发房早。
”案例二:杨某,男性,59岁。
西医诊断: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全心扩大、窦性心律、心功IV级。
由于病人主动脉瓣损坏严重,舒张期反流量大,心脏每分输出量极少,心肌严重损伤。
曾用小剂量强心剂,即引起中毒反应,心律失常,遂停用,改服中药。
症见面色苍白、晦暗、日夜端坐、不得平卧;心悸、气促、自汗、四肢冰冷、肝肿大、下肢浮肿、小便不利。
舌质淡而夹青,苔白,脉虚大,重按无力。
证属心肾阳虚,水湿泛溢,水气凌心。
用大回阳饮加行气利水之剂,连进十余剂后,见明显效果,心功改善,能下床走动,夜间也能高枕入睡。
晶报记者专访名扶阳火神派中医“吴附子”吴荣祖
晶报记者专访名扶阳火神派中医“吴附子”吴荣祖南省昆明市医学科学研究所主任医师。
出身于中医世家,祖父吴佩衡为一代名医,著名中医教育家,因善用附子治病,人称吴附子,吴荣祖继承家学,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40年,亦被称为吴附子。
在中药附子的临床配伍应用及对《伤寒论》三阴寒化证的病因、病机有深层次认识,对临床各病种疑难危重阶段证属三阴寒化证型者能以扶阳抑阴为大法,大剂量使用中药附子为君药的配伍方剂,并且取得了显著疗效。
在以附子及其组复方的开发研究上,多次获奖,并获国家专利证书5项,专利受理2项。
荣获“云南省名中医”、“昆明市优秀专家”、“昆明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称号。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养生系列讲座每年都吸引众多市民参与,上周末,家学渊源很深、临床经验丰富的名中医吴荣祖先生的到来更是受到关注养生保健、关注中医的市民的热捧,讲座时间只有两小时,很多市民都为无法跟吴荣祖先生进一步交流而感到遗憾,为此,记者在吴先生离深前特意对他进行了一次专访,就市民关心的一些问题向吴先生请教。
并非人人适合喝凉茶晶报:现在已进入炎热的夏天,生活在广东地区的人都会担心上火而经常喝凉茶,不过,中医火神派的理论却不主张人人喝凉茶,这是为什么?吴荣祖:(下称吴)凉茶毕竟是有药物治疗的,主要成份有菊花、金银花等,凉茶就是清热为主,同时伴解毒的作用,如果身体里面有热,有因热产生的毒,特别是夏季,夏季的气候炎热,人们排汗多,这个时候有些人容易出现身体津液的丢失,这个时候,喝凉茶是最合适的。
中医强调因人而异,强调辩证思维,这种传统思维受到西方基因药学研究的支持,不同的人对同种药物,对药物的敏感有着明显的差异呢,例如青霉素,只要是链球菌感染都有效,但是为什么现在运用青霉素的过程中会出现过敏反应,甚至死人,就是这个原因。
晶报:这样说来凉茶并非人人适合,什么样的人适合喝凉茶?吴:如果是虚寒的体质,喝凉茶就会败脾胃,饮食减退,小便增多,大便偏稀。
中医有话,谷肉果菜,十样尽吃,无使过之,以伤其正,最平常的大米饭吃多也会得病,何况一个有药物性治疗的凉茶。
临床观察扶阳温肾法对3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素的影响
临床观察扶阳温肾法对3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素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扶阳温肾法对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素的影响及临床观察。
方法:选取60例中医证素辨证[1]诊断为肾阳虚证型的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
两组病例均按高血压病的西医常规处理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温氏奔豚汤【2】,每天1剂。
结果:1、两组治疗后血压均达到目标(P均0.05);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素积分均降低(P均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患者入选后均西药常规治疗(ACEI、ARB、CCB和双氢克脲噻等),单用或二联用药。
治疗组在服用西药基础上加用温氏奔豚汤,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分2次口服。
两组均每天早上监测血压1次,疗程4周。
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血压波动、症状及舌脉的改变。
治疗组应用方药如下:制附子10g、肉桂5g、党参15g、沉香5g、砂仁10g、山药10g、茯苓10g、泽泻10g、牛膝10g、炙甘草10g。
3疗效判定标准3.1血压疗效判定[4]:(1)显效①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水平;②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范围但已下降20mmHg或以上。
(2)有效①舒张压下降不及10mmHg,但已经达到正常范围;②血压较前下降10-19mmHg,但未到达正常范围;③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以上。
须具备其中一项。
(3)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3.2中医证素积分判断[1]根据证素诊断的标准,当证素积分<70,说明基本无该证素病理;70≤证素积分<100,说明存在轻度病理变化;100≤证素积分<150,说明存在中度病理变化;证素积分≥150,说明存在严重病理变化。
4治疗效果4.1两组治疗后血压变化的疗效比较(±s)见表15讨论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病,除以血压升高为特征外,多伴随有眩晕、头痛、胸闷等症状,因目前在临床上还没有单用一种西药可以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所有症状。
吴荣祖扶阳医案3则
吴荣祖扶阳医案3则中医临床家医案研读近年来温阳派的影响渐渐扩大,常见莘莘学子们临床常以一个四逆汤通杀一切阳虚病人的情况,而遇到相火妄动的病人时,如四逆汤配伍不当,常易产生或加重诸般“上火”症状,给病人带来痛苦,畏惧“热药”,产生思想上的顾虑,以致依从性下降等问题。
这些不良弊端常易导致初学者进退维谷,对温阳理论产生怀疑,改弦更张重回传统时方辨证模式的旧路。
这既有初学者临床经验不足的一方面,也与现有文献对此类问题重视、强调不足有关,这应该是附子最好用也最难用的原因之一。
下面是全文:姚伟浅谈潜阳封髓丹在临床上的应用(是吴的弟子)吴荣祖老师系温阳派大家吴佩衡先生长孙,著名的“吴附子”传人,云南省著名中医。
吴荣祖老师在继承家传附子的运用经验的同时,精于伤寒六经辨证及内经经典的研究,对命门水火、六经气化等理法有体会较深,临床上运用温阳派的温水潜阳法,灵活广泛运用潜阳封髓丹,以之调控人身水火坎离的变化,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有幸跟吴老师临证数年,现将自己管窥之得整理如下:离位之相火一直被历代医家所关注,对其的认识及其治疗理法提出了若干种不同的说法,比如李东坦把离位之相火称之为“阴火”,认为“阴火”多为脾胃气虚或元气损耗所致,“阴火”被其视为“元气之贼”,治疗上多以“甘温除大热”之法益气泻火治之,如补中益气汤中“少加黄柏……泻阴中之伏火”,“更加黄芩……”等。
朱丹溪在继承东坦的相火为“元气之贼”的基础上,续以“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路数,倡“阴常不足、阳常有余”论,方以降火为主,佐以滋阴,如大补丸、三补丸等降火,大补阴丸、四物汤加知柏等降火兼滋阴治之。
赵献可认为知柏天冬一类苦寒损胃伤肾,对阴虚火旺者只宜以六味丸“壮水之主,以镇阳光”;雷龙之火有“得水则炽、得火则灭”的特点,“唯太阳一照,火自消灭”。
故需用八味丸,以地黄滋养水中之火,以桂附直入肾中,温补天真之火,雷龙火方可得引之归原。
郑钦安将虚寒和实寒均归纳为“阳虚”,而阴虚所致的虚热和外邪所致的实热均归为“阴虚”,各有其诊断指标。
扶阳法对心肾阳虚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中医证素的影响
扶阳法对心肾阳虚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中医证素的影响目的:运用扶阳法治疗心肾阳虚型高血压病患者,对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及中医证素进行评估,观察扶阳法对心肾阳虚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中医证素的影响。
方法:根据病例纳入标准,选取2010年3月~2011年12月期间,在福建省南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及病房住院的60例心肾阳虚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简单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
对照组口服左旋氨氯地平片、氢氯噻嗪±美托洛尔,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温氏本豚汤治疗,一个疗程为4周。
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心、肾、阳虚、气虚中医证素积分及积分等级变化情况等进行比较,从而判定扶阳法对心肾阳虚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中医证素影响。
结果1.血压方面:两组治疗后血压均降低,对比两组治疗后血压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中医证素积分方面:两组治疗后心、肾、阳虚、气虚证素积分均有降低,对比两组治疗后证素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中医证素病理等级方面:两组治疗后3级心、肾、阳虚、气虚病理证素例数均有减少,但治疗组减少更明显;两组治疗后2级心、肾病理证素例数均较少,但治疗组减少更明显;两组治疗后2级阳虚病理证素例数均有增加,但治疗增加更明显;两组治疗后2级气虚病理证素例数变化不明显;两组治疗后0级、1级心、肾、阳虚、气虚病理证素例数均有明显增加,但治疗组增加更明显;对比两组治疗后例数,P<0.01,有显著性差异。
4.安全性检测方面: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了血、尿、粪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检查,结果均未发现有指标明显差异者。
结论1.扶阳法在降低心肾阳虚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2.扶阳法能更好的改善心肾阳虚型高血压病患者因心、肾、阳虚、气虚证素引起的症候。
3.扶阳法能明显减轻心肾阳虚型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肾、阳虚、气虚中医证素病理。
运用吴佩衡温阳扶阳法治疗危急重症
2. 阳脱证(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 患者某, 女,46岁。1999年10月16日初诊。主诉:于1994年诊 为冠心病,1996年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白细胞计 数和血清心肌 酶升高,心电图提 示后侧壁 广泛心肌 梗塞)。出院后请笔者诊治。半年来因工作劳累,心 绞痛发作频繁,今日心绞痛加重。症见患者极痛苦, 手捂胸部,心痛如刀绞、似被人用力挤压感。烦躁不 安,呼吸急促,心中恐惧,濒死感。面色苍白,目光无 神,肢冷出汗,唇面发麻。问诊中患者意识模糊,就 地躺下,失去知觉。脉微欲绝,鼻息几无。中医诊断: 阳脱证;西医诊断: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急煎回 阳固脱,强心益气之剂。四逆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 减:附片60g(已煎好),干姜12g,桂枝、茯苓各15g, 瓜蒌、菖蒲、川芎各12g,薤白10g,甘草6g,药煎好 后,频频喂服。约20min后,手足转温,眼睛微睁。连 服二三盏,约0.5h,各症缓解,腹饥思食,吃半碗粥 后安睡。后以温阳扶正,益气补血之剂,连服1周,诸 症平,精神好转,上班工作。
• 1234 •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0年 8 月第 25 卷第 8 期 CJTCMP , August 2010, Vol . 25, No. 8
床实践中的科学性、实用性。 病案举例
1. 经行血崩 患者某,女,49岁,2005年10月13 日初诊。主诉:平素身体较弱,多年来痛经较甚,经 常自服三七、丹参等活血化瘀之药,上月行经,经量 极多,血崩不止。经住市某医院,治疗半月余,仍出 血不止,患者极度虚弱,医院下病危通知。出院后其 丈夫邀笔者诊治,症见:面色惨白,恶寒,肢冷,脉沉 细弱,舌极淡,苔薄白。中医诊断:经行血崩;西医诊 断: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治以扶阳温肾,固气止 血。以四逆汤加味:附片100g(先煎3h),炮姜20g, 黄芪20g,炒杜仲15g,炒艾叶15g,炒荆芥8g,补骨脂 10g,大枣5枚(烧黑),甘草10g。连服2剂,出血减少, 余症稍缓解。二诊:以上方加减治之:附片120g,炮 姜20g,黄芪24g,炒杜仲15g,补骨脂12g,菟丝子15g, 砂仁15g,炙甘草10g,连进3剂,出血止,精神渐增, 后以四逆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味调理善后。
吴荣祖教授运用温阳扶阳密阳法治疗阳虚型绝经前后诸证经验
吴荣祖教授运用温阳扶阳密阳法治疗阳虚型绝经前后诸证经验作者:孙承赛吴荣祖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年第03期[摘要]吴荣祖教授是吴氏火神派中医学第二代传人、云南省名中医。
吴老熟悉中医经典著作,尤其对《伤寒论》有深入研究,擅长六经辨证临床上常以“温阳扶阳密阳”大法为指导,应用附子配合组方,于疑难病辨治中取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亲见吴老以温阳扶阳密阳法治疗阳虚型绝经前后诸证患者,疗效显著,受益匪浅,吴荣祖教授在临床中善用阴阳辩证,非常重视阳气的生理功能及易损性,重视肝之温升调达,强调阴平阳秘、上清下温、擅用重用附子。
[关键词]温阳扶阳密阳法,吴荣祖,阳虚型,绝经前后患者[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3-000-011治病求本,首辨阴阳绝经前后诸症的发生虽然以肾虚为主,或偏于阴虚,或偏于阳虚,或阴阳两虚,但在临床中很多妇科医生认为绝经前后诸证的病机之本是肝肾阴虚。
2重视阳气的生理功能及阳气易损性《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有:“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阳气就好比人身上的太阳,太阳对人类,对物种有那么重要的影响,那么阳气在人的生理、病理的地位就可以不言而喻了。
3重视肝之温升调达肝脏是人体重要脏腑之一,主疏泄,人体一身之气的舒畅条达都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
肝应东方风木,其气左升,与肺气的右降是人体气机升降的重要枢纽,称之为“龙虎回环”。
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夜间血归于肝脏则肝有所养、魂有所归而人睡眠才能够正常。
肝体阴而用阳,体者肝血、肝阴也;用者,肝气肝阳也。
肝阳的功能是温养肝血、固摄肝阴。
4强调阴平阳秘、上清下温是人体最佳状态,对肾阳虚,相火不藏者,温水潜阳,导龙归海,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医药简述》“相火必须听令于君火,君火煊耀,则相火潜伏而肾脏温,坎水上升而心脏凉。
水底寒则龙雷升,阴霾弥漫。
补肾健脾宁心法治疗滑胎60例临床观察
补肾健脾宁心法治疗滑胎60例临床观察
李冬梅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科技》
【年(卷),期】2011(018)005
【摘要】@@ 1 临床资料2008-05 -2010 -07本院妇科门诊收治的滑胎患者共90例,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教材,并排除跌扑损伤后出现胎漏、初诊时胚胎已停止发育或异位妊娠、前置胎盘、葡萄胎者.流产3次者52例,流产4次者30例,4次以上者8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补肾健脾宁心法治疗组和寿胎丸对照组,治疗组60例,年龄27.8岁,孕次(3.68±1.23)次;孕周5-8周38例,9-12周12例,13-16周6例,17-20周4例;对照组30例,年龄27.6岁,孕次(3.56± 1.59)次;孕周5-8周19例,9-12周6例,13-16周4例,17-20周1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总页数】1页(P402)
【作者】李冬梅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陇·哈尔滨,1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医药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所致滑胎48例临床观察 [J], 孙跃农;胡莺;林雯
2.补肾健脾化瘀汤治疗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滑胎验案一则 [J], 李蕊利;王癱如;苗晓玲
3.补肾健脾法治疗胎漏,胎动不安,滑胎 [J], 于帮国;戴晶萍
4.二天固胎煎治疗滑胎35例临床观察 [J], 金真
5.补肾健脾止血固胎方加减治疗胎漏120例临床观察 [J], 索明珍;赵会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从“扶阳”论治的经验总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从“扶阳”论治的经验总结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扶阳”理论作为完整的中医学术思想,值得我们去学习与探究,并发扬光大,造福患者。
肖泓教授师从于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第一继承人吴生元教授,尽得其传,熟谙其师辨证及用药经验,杏林探法三十余载,临床运用“扶阳”理论诊治慢阻肺经验丰富。
现总结肖泓教授运用“扶阳”理论诊治慢阻肺的经验,以兹同道参考交流。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扶阳”理论;肖泓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from "Fu Yang" summary treatment experience Tang wei1,Xiao hong2*(1. Master's degree in clinical medical school of yunnan medical college,650500;2.A lung disease in yunnan province,650021)ABSTRACT As a common、frequently-occurring disease,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seriously threatens the lives of patients,reduce the quality of the patient's survival and increase the patient's financial burden。
As a complete academic thought of Chinese medicine,"Fu Yang" theory is worth learning、exploring and carry forward。
云南吴氏扶阳学术流派辨治痛风的特色和理论探析
云南吴氏扶阳学术流派辨治痛风的特色和理论探析
肖妮沁;郗域江;沈嘉艳;杨小又;李兆福;彭江云;谢招虎
【期刊名称】《辽宁中医杂志》
【年(卷),期】2024(51)3
【摘要】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历经五代传承,在痹证的辨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流派第二代传承人、国家级名中医吴生元教授认为痛风可归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脾虚湿阻,痰瘀互结”,疾病急性发作时的病机要点为“湿热壅盛、痹阻经脉”,据此提出了健脾渗湿和清热通络的治法,并创立了健脾渗湿方和清热通
络方分别用于痛风非急性期和急性期的治疗。
流派第三、四代传承人彭江云教授和李兆福教授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以“清热通络-健脾渗湿”序贯疗法为主治
疗痛风的辨治体系,经临床验证效果显著。
该文从理论层面对流派的辨治思路及理
论依据进行阐述,以期为痛风及其他慢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67-70)
【作者】肖妮沁;郗域江;沈嘉艳;杨小又;李兆福;彭江云;谢招虎
【作者单位】云南中医药大学;昆明市延安医院呈贡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
【相关文献】
1.云南吴氏扶阳学术流派临床“亚阳虚证”辨治探讨
2.临证辨析“少火”与“壮火”——基于云南吴氏扶阳学术流派对“少、壮”之火认识的探讨
3.云南吴氏扶
阳学术流派治疗阳虚发热证经验浅析4.云南吴氏扶阳学术流派临证运用扶阳复圆汤的学术思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滑胎诊治心得
滑胎诊治心得
刘静君
【期刊名称】《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6(012)001
【摘要】连续堕胎或小产超过3次以上者,称为滑胎,现代医学称为习惯性流产。
本病屡孕屡堕,病因顽固,患者不仅因得不到子女而苦恼,且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故应积极防治。
笔者根据祖国医学理论,结合临床经验,浅谈体会如下。
1 病因病机—肾虚
为本,脾虚为要胚胎的形成与发育和肾、冲任二脉有着密切联系,若先天肾气不足,
或房劳过度损伤肾气,则可致冲任不固,胎无所系,而堕胎、小产。
屡孕屡堕,复损于肾气,则病情加重,顽固难治。
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祖国医学认为养胎者,血也;载胎者,气也,脾土健旺,生化有源,气血充足,则胎有所养,气血相互资生而使胎元健固。
所以脾肾在妊娠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肾虚是滑胎的根本所在,肾
虚受胎不实,脾虚胎失所养,则可使胎元不固,以至屡孕屡堕。
【总页数】1页(P37)
【作者】刘静君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942.1
【相关文献】
1.胎宝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滑胎临床研究 [J], 刘筱茂
2.吴氏扶阳学术思想在诊治脾肾阳虚型滑胎的经验探讨 [J], 姜丽娟;李加云;马源泽;王敏江;吴生元
3.自拟养精育胎方治疗脾肾两虚型滑胎疗效观察 [J], 刘春华;梁静雅;李尉榕
4.黄光英教授\"三步固胎法\"论治滑胎经验撷析 [J], 刘艳娟;杨明炜;张明敏;黄光英
5.庞清治诊治热证滑胎经验 [J], 张大伟;杜玉洁;张颖;马丽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吴氏扶阳学术思想在诊治肠易激综合征的理论探讨
吴氏扶阳学术思想在诊治肠易激综合征的理论探讨
朱熔;王宇静;吴生元
【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
【年(卷),期】2016(0)B06
【摘要】吴氏扶阳学术思想正是中医祛邪和扶正思想运用的具体体现,肠易激综合征(IBS)归属于中医“泄泻”范畴,本病以脾虚为本,肝郁为标,久病常致脾肾阳虚,吴先生常化裁四逆汤加肉桂,谓之“大回阳饮”。
吴老曾云:“此方起死回生,易如反掌,实乃补火种之第一方也,使用得当,因病加减,应用无穷,可以治数百病。
”正如吴先生在《医药简述》中指出:“本方大补先天心。
肾与后天脾肾之阳,治于久泻之痢”而愈。
【总页数】2页(P1824-1825)
【关键词】吴氏扶阳学术思想;肠易激综合征;理论探讨
【作者】朱熔;王宇静;吴生元
【作者单位】云南省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云南昆明65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
【相关文献】
1.吴氏扶阳学术思想诊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理论探讨 [J], 马迪;吴燕;张芸;吴生元
2.吴氏扶阳学术思想在诊治脾肾阳虚型滑胎的经验探讨 [J], 姜丽娟;李加云;马源泽;
王敏江;吴生元
3.吴氏扶阳学术思想在诊治肠易激综合征的理论探讨 [J], 朱熔;王宇静;吴生元
4.基于云南吴氏扶阳学术思想浅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 [J], 杨翼豪;吴文笛;姜莉云;许云姣;周瑞彬;蔡悦青
5.吴氏扶阳流派诊治鼻病学术思想浅谈 [J], 施志强;戴梦璘;殷洁;王艺;周家璇;吴生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立足“阳主阴从”浅析扶阳思想在小儿肺系疾病治疗中的意义
立足“阳主阴从”浅析扶阳思想在小儿肺系疾病治疗中的意义张宁宁;吴力群
【期刊名称】《天津中医药》
【年(卷),期】2022(39)7
【摘要】儒家文化中的“中庸”“中和”思想是阴阳平衡的文化基因和理论基础,恢复阴阳相对平衡是中医诊治疾病的根本法则。
以《周易》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所提出的“阳主阴从”的哲学观对中医学理论和温补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以陈文中为代表的儿科温补学派在继承“阳主阴从”思想的基础上力倡小儿阳气不足,主张临证之时扶助固养小儿阳气。
肺系疾病是儿科常见疾病,当今由于苦寒之品、抗生素及激素的过度使用和环境的影响,小儿阳虚证尤为常见,故扶阳之法在肺系疾
病的诊治中亟需重视。
文章基于前人理论思想,浅析扶阳思想在咳嗽变异性哮喘、
肺炎喘嗽病等肺系疾病治疗中的意义。
【总页数】4页(P879-882)
【作者】张宁宁;吴力群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1
【相关文献】
1.立足"阳主阴从"浅析糖尿病的中医治疗
2.益阴扶阳和血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r稳定期的应用体会
3.益阴扶阳和血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应用体会
4.阳主阴从、重阳扶阳——重读《黄帝内经》有感
5.扶阳法治疗小儿肺系疾病举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谁说扶阳不重寒凉药?一代宗师吴佩衡将大黄用得出神入化
谁说扶阳不重寒凉药?一代宗师吴佩衡将大黄用得出神入化小编导读说起“扶阳学派”,想必大家马上会想到附子、干姜、肉桂、细辛一派大热之药,但如果你以为扶阳派只会重用辛热药酒,大错特错了,在扶阳派一代宗师吴佩衡先生总结的“中药十大主帅”中,寒凉药占据了其中四味。
今天就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吴佩衡先生应用“将军”大黄的经验心得。
大黄色黄根粗,有黏液,味苦,性寒,入足阳明胃、足太阳脾经、足厥阴肝经,泻热行瘀,决壅开塞,下阳明之燥结,除太阴之湿蒸,通经脉而破癥瘕,消痈毒而排脓血。
《本经·下品》:“大黄,味苦,寒。
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张隐庵曰:“大黄味苦气寒,色黄臭香,乃肃清中土之剂也。
其性走而不守。
”最滑润肠胃而通便结。
《伤寒论》大承气汤:大黄四两,芒硝一两,枳实五枚,厚朴半斤。
治阳明腑证,胃肠燥结便难,阳明三急下与少阴三急下等证,并治下痢红白腹痛里急后重。
小承气汤:大黄四两,厚朴二两,枳实三枚。
治阳明腑热方作,大黄泻其燥热,枳朴开其郁滞,微和胃气而下小结也。
调胃承气汤:大黄四两,芒硝半斤,炙甘草二两。
只下胃热面无燥结,故不用枳朴之推荡。
大陷胸汤:大黄六两,芒硝一斤,甘遂一钱匕。
治太阳中风,下早而为结胸,因表阳亦陷,阴阳拒隔,结于胸中,寒热逼蒸,化生水气,硬满疼痛,烦躁懊憹。
硝黄泻其郁热,甘遂排其水饮也。
《伤寒论》有三阳下法。
本太阳经证,误发大汗利小便,伤其津液,病情转属阳明,灼伤脾阴,而成太阳阳明脾约证,以麻仁丸润下之。
麻仁丸:火麻仁二升,大黄一斤,厚朴一斤,枳实半斤(炒),芍药半斤,杏仁一斤(去皮尖,研作脂)。
本阳明经证,误发汗利小便,伤其津液,病情转入阳明腑而成为正阳阳明腑证,宜大承气汤下之。
(方在上)本少阳经证,误发汗利小便,伤其津液,病邪转属阳明而成为少阴阳明腑证,以大柴胡汤主之。
大柴胡汤: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斤,大黄二两,枳实四两,生姜五两,大枣十二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和 用 药 ” ,讲 究 五个 原 则 —— “ 清 、平 、轻 、巧 、 灵” ,清者 ,简约也 ;平者 ,平淡也 ;轻者 ,用药量 轻
也 ;巧者 ,结构严 谨也 ;灵者 ,灵验也 。例 如治疗 不 寐病 ,处方用药 ,当以 “ 王道 ”柔抚 ,不宜 以 “ 霸道 ”
吴氏扶阳学术思想治疗脾 肾阳虚型滑胎 3 6 例※
8 8 . 8 9 %, 对照组 总有 效率为6 9 . 4 4 %, 2 组相 比 , 差异具有 统计 学意义( 尸 < l 0 . 0 5 ) 。 2 组各 项血清 生殖激 素水平 治疗前后组 内比较 及治疗 后组 间比较 , 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 义‘ p < 0 . 0 5 ) 。结论 吴氏扶 阳学术思想 治疗脾 肾阳虚 型滑胎临床疗效 显著 , 值得 临 床推 广应 用。 关键 词 :滑胎 ;鹿 仙汤 ;脾 肾阳虚 型 ;扶 阳学说
第 1 4卷第 2 4 期 ・ 总第 2 4 8 期 2 01 6年 1 2月 .下 半 月 刊
升降互动 。常用药对如 :龙骨 、牡蛎 ,杜仲 、川牛 膝 , 石菖蒲 、郁金 ,天麻 、石决 明 ,陈皮 、半 夏 ,炒枣仁 、 制远志 ,墨旱莲 、女贞子等[ 4 1 。遣 “ 角药”时 ,以辨证 论治为前 提 ,以中药气 味 、性 能 、归经 、七情 为配伍 原则 ,选 取三 味中药系统 配伍 ,成三足 鼎立 、互 为犄 角之势 ,在临床应用 中可 以起 到显著的减毒增效作 用 。 常用 的角药大多 是经典小 方 ,疗 效甚佳 。如 黄连 、清 半夏 、瓜 蒌 ,茵 陈 、栀子 、大黄 ,柴胡 ,黄芩 、清半
夏 ,生晒参 、黄芪 、丹参等阿 。 孙光 荣 教 授 认 为 ,运 用 “ 中和 ”学 术 思想 进行
之 峻猛 药攻 伐 ,用 药不 宜滋 腻 ,为 “ 清” ;用 药 宜平
淡 、缓 和 ,为 “ 平” ;用 药适 中 ,剂 量不 宜过 大 ,为 “ 轻” ;胸 中有 大法 ,笔 下无死 方 ,用 药如 用兵 ,四两
J I A N G L i j u a n , G U O F a n g l a 2 , wu S h e n g y u a n ’
( 1 .Yu n n a n P r o v i n c i a l Ho s p i t a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K u n mi n g 6 5 0 0 2 1 , Ch i n a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6 . 2 4 . 0 2 8 文章 编号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6) . 2 4 — 0 0 6 4 — 0 4
Ac a d e mi c Th ou g h t s o f Wu s h i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Ya n g — q i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Ha b i t ua l Ab o r t i o n o f Ya n g De f i c i e n c y o f S pl e e n a n d Ki d n e y f o r 3 6 C a s e s
( 9 ) : 1 - 9 .
[ 3 ] 李 彦知 , 杨建宇 , 孙文 政 , 等. 光 荣教 授调 气 活 血抑 邪 汤简 述 [ J J . 中 国 中医 药 现代 远程 教 育 , 2 0 1 1 , 9 ( 4 ) : 1 1 - 1 2 . [ 4 ] 杨建 宇 , 奕珊 , 李彦 知 , 等. 孙 光荣 教 授 常用 对 药经 验 浅析 . 中国 中医 药 现 代远 程教 育 , 2 0 1 1 , 9 ( 1 ) : 1 0 . 1 2 . [ 5 ] 杨建宇 , 孙文政 , 李彦知 , 等. 孙光荣教授』 临床善用“ 角药 ” 经验点滴l J 1 . 中 国中 医药现 代 远程 教育 , 2 0 1 1 , 9 ( 2 ) : 2 3 . 2 5 . ( 本 文 编辑 : 李 海燕 本文 校对 : 周静 鑫 收稿 日期 : 2 0 1 6 . 0 6 . 1 4 )
姜 丽娟 郭 方 兰 吴 生元
( 1 云 南省 中 医医院 , 昆明 6 5 0 0 2 1 ;2 云 南省 昭通 市 中医医院 ,昭通 6 5 7 0 0 0 )
摘 要  ̄ 虚型滑胎 的临床 疗效。方法 将 确诊 为脾 肾阳虚型 滑胎 患者7 2 例, 随机 分为2 组, 对 照组3 6 例, 予黄 体酮胶 丸 口服 ; 治疗组3 6 例, 应 用吴氏扶 阳学术思想 , 予鹿 仙汤联合 黄体 酮肢丸 口服。所有 患者 自 确 诊妊娠 后开 始服 药 ,均治 疗至超过 以往妊娠 月份后 1 月 ,观察2 组 的保胎 疗效 ,分析 吴氏扶 阳学术 思想治疗 效果 。结果 治疗组 总有 效率 为
拨 千斤 ,为 “ 巧” ;用药 效果 灵验 ,为 “ 灵” 。 “ 清、 平 、轻 、巧 、灵”成为孙 老 “ 中和用药 ”的显著特点 。
参 考 文 献
[ 1 ] 张志敏. 从经方小柴胡汤谈跟师孙光荣教授心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
程 教育 , 2 0 1 4 , 1 2 ( 1 6 ) : 1 8 - 2 0 . [ 2 ] 刘 应科 , 孙 光荣 . 以中和 思 想组 方用 药 咖. 湖南 中医药 大 学学 报 , 2 0 1 5 ,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