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比例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比 例 尺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比 例 尺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比例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比、比例、比例尺的概念,了解比例的性质,并能应用比例进行实际问题的求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归纳、对比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求知欲强的态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比例尺的理解和运用2.实际问题中比例的求解方法三、教学方法和策略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展示比例的应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比例和比例尺的概念。

2.归纳法:通过多种具体的比例问题实例,总结出比例的性质和比例尺的使用方法,深化学生对于比例的理解。

3.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情景下的比例关系,对不同比例进行区分和比较,提高学生对于比例的分析和活学活用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学习内容,引入本课的学习重点,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2.当学生回忆出比与比率的概念后,提出比例这个概念,并进行讲解说明。

第二步:学习1.介绍比例的概念和定义,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比例对自己的理解有所提升。

2.通过具体的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比例在实际中的应用,例如用比例尺绘制地图等。

3.介绍比例尺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和提示。

4.阐释比例的性质,强调比例问题中单位的选择和换算,并对于不同的单位进行比较。

第三部分:例题探讨和练习1.案例分析:让学生围绕不同的比例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通过多角度的思考,掌握比例的应用技巧和能力。

2.提供练习题,并进行指导和答疑,巩固学生对于比例和比例尺的理解和运用。

3.独立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和自学,提醒学生注意错误的处理方法,避免错误的习惯。

第四步:总结1.在本课学习完结时,进行总结归纳和讨论,把重点难点的内容再次进行强调和巩固。

2.同时,让学生充分思考和总结这堂课学到了什么,有哪些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的,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尺》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尺》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尺》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尺》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应用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比例尺,能够通过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和分数的基本知识,对于比例尺的概念和应用,他们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通过操作活动来掌握比例尺的应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知道比例尺的意义。

2.让学生掌握比例尺的应用方法,能够通过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3.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应用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比例尺,能够通过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操作教学法。

通过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掌握比例尺的应用方法;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巩固比例尺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模型、比例尺图示等。

2.学具准备:学生作业本、尺子、画图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尺的概念。

如展示一张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比例尺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

如展示比例尺的图示,解释比例尺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应用比例尺。

如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来巩固比例尺的应用。

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际问题,使用比例尺来解决问题。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拓展比例尺的应用。

苏教版数学六下《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下《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下《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下《比例尺的应用》是小学数学的拓展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应用方法,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尺问题,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对比例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对比例尺的概念理解不深,对比例尺的计算方法掌握不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的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用具体的例题让学生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尺问题,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尺问题,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难点: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尺问题,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感受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引导发现法:在讲解例题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份练习册,一份笔记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地图、平面图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是通过比例尺来对应的。

(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比例尺-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比例尺-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四单元比例尺-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用途;•掌握计算比例尺的方法;•能够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实践运用。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发掘数学知识的美和实用价值;•形成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为《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第四单元:比例尺。

主要内容包括比例尺的概念和用途,计算比例尺的方法以及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用途;•掌握计算比例尺的方法;•能够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比例尺的概念和用途的理解;•计算比例尺的步骤和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 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本单元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适当的教学环节和对策。

2. 思维导图教学法在探究比例尺的概念和用途时,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并形成团队合作意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3. 合作学习学生需要分组合作完成一些练习和实际问题,鼓励小组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

4. 课前导学在开始学习比例尺之前,通过课前导学,引发学生的兴趣,预习知识,为下课作好准备。

5. 完成练习、讨论答案、展示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综合活动方式,帮助学生检查和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和检测途径1. 教学资源•电子课件;•数学试题;•实物比例尺。

2. 检测途径•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检测;•设计评价方案,对孩子的学业、发展、情感和品德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心得与收获通过本次的教学活动,我认识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和优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讨论答案、组织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形成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应用方法。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尺解决问题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应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应用方法。

2.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比例尺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比例尺的应用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例尺的定义、应用方法等。

2.实际问题:准备一些有关比例尺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练习。

3.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和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比例尺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比例尺解决问题。

如:一张地图上,两地之间的距离是5厘米,实际距离是100公里,求地图的比例尺。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问题,找出解题步骤。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并板书解题过程。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对比例尺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比例尺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拓宽视野。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教案苏教版

教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教案苏教版第一章:比例尺的概念与意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知道比例尺是表示地图或图纸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比例关系的工具。

2. 让学生掌握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包括线段法、数字法和图示法。

3. 让学生能够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教学准备:比例尺的图片、地图、尺子。

教学过程:1. 引入:让学生观察一些地图或图纸,引导他们发现地图或图纸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存在一种关系。

2. 讲解:讲解比例尺的概念,介绍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包括线段法、数字法和图示法。

3. 示例:给出一个比例尺的示例,让学生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的练习题。

第二章:比例尺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例尺的应用方法,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 让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比例尺进行绘图或测量。

3. 让学生能够理解比例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应用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比例尺进行绘图或测量。

教学准备:比例尺、尺子、地图、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1. 引入:让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他们思考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讲解比例尺的应用方法,如何选择合适的比例尺进行绘图或测量。

3. 示例:给出一个比例尺的应用示例,让学生根据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根据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

第三章:比例尺的转换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例尺的转换方法,能够进行不同比例尺之间的转换。

2. 让学生能够理解比例尺转换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比例尺转换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转换方法。

教学难点:比例尺转换的原理。

教学准备:比例尺、尺子、地图。

教学过程:1. 引入:让学生回顾前两章的内容,引导他们思考不同比例尺之间如何进行转换。

2. 讲解:讲解比例尺的转换方法,介绍比例尺转换的原理。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认识比例尺》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认识比例尺》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认识比例尺》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认识比例尺》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2、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比例尺。

难点:从不同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内容:一、情景导入,明确比例尺用途。

师:同学们,我国国土面积有多大?(960万平方公里)大家知道吗?我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这么大的面积,我可以现在就展示出来,大家相信吗?(大屏)我是怎样做到的呢?(缩小)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根据需要把图形放大或缩小若干倍再画到图纸上。

那么大家猜猜:这张图把中国领土缩小了多少倍?(100000000)二、归纳概念。

师:1:100000000中的1表示什么?(图上距离)那么,100000000呢?(实际距离)这两个距离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呢?(比)我们赋予这个比一个新的名称------比例尺。

(板书课题)那么,比例尺怎么求呢??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比的形式。

(板书)理解1:100000000的意义。

(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

)同桌互说。

出示习题。

师:比例尺是一个大家族,他们是一对孪生兄弟。

左面的这个比例尺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由于他们是数字组成的,我们称他们为数值比例尺。

右面的这个比例尺所表示的意思是图上距离1厘米,实际距离50千米。

也可以用它(大屏)表示。

他们是由线段组成的,我们称为线段比例尺。

在画线段比例尺的时候要注意线段的长度要是1厘米。

在最后面的数字末尾加一个单位名称。

师: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尺寸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到图纸上。

师问:你知道2:1是什么意思吗?(图上距离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前项大于后项。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教案苏教版第一章:比例尺的概念与意义1.1 比例尺的定义引入比例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例尺是表示地图或图纸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比例关系的工具。

举例解释比例尺的应用场景,如地图、设计图等。

1.2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介绍比例尺的两种表示方法:数值比例尺和图形比例尺。

通过示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读取和理解数值比例尺和图形比例尺。

第二章:比例尺的计算与应用2.1 比例尺的计算讲解如何通过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给出实际距离和比例尺,让学生练习计算图上距离。

2.2 比例尺的应用举例说明比例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地图上的距离、设计图上的尺寸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找到的比例尺应用实例。

第三章:比例尺的转换与误差3.1 比例尺的转换讲解如何将不同比例尺进行转换,让学生学会在不同比例尺之间进行换算。

给出不同比例尺,让学生练习转换。

3.2 比例尺的误差介绍比例尺误差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由于比例尺的不准确而产生的误差。

讲解如何减小比例尺误差,如选择合适比例尺、精确测量等。

第四章:比例尺的实际操作4.1 比例尺的使用讲解如何使用比例尺进行测量和计算,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巧。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比例尺使用经验。

4.2 比例尺的校准讲解如何校准比例尺,确保其准确性。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校准比例尺并进行测量计算。

第五章:比例尺的综合应用5.1 比例尺在地图制作中的应用讲解比例尺在地图制作中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地图制作的基本原则。

让学生尝试制作简单的地图,运用比例尺进行距离和尺寸的标注。

5.2 比例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举例说明比例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工程设计、建筑设计等。

让学生思考比例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可能性,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六章:比例尺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6.1 比例尺在地理学中的应用讲解比例尺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如地图的绘制、地形分析等。

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比例尺在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6.2 比例尺在其他科学领域中的应用介绍比例尺在其他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如生物学、天文学等。

数学六年级《比例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

数学六年级《比例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

数学六年级《比例尺》教学设计数学六年级《比例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六年级《比例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六年级《比例尺》教学设计1教案背景: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正比例和反比例”这一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对比例的意义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背景下进行探索学习的。

学好这部分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更好地理解地图。

教学课题:《反比例》教材分析:教材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知识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

再通过练习巩固比例尺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这部分内容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学生架起一道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并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法教法:情境导入,激发求知欲望。

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实例讲解法。

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提示理解法。

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应用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比例尺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比例尺的运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突破重难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2.教学难点: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特别是图幅大小与实际范围之间的换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辅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图上的比例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比例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总结出比例尺的计算公式。

3.应用拓展: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应用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但是,对于比例尺这一概念,学生可能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实例和生活情境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应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总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应用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将比例尺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比例尺的概念。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总结比例尺的应用方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相关的图片、实例、练习题等教学材料。

2.学具准备:学生需要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如地图、建筑设计图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中的长度和实际长度的关系,从而引出比例尺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解释比例尺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作用。

同时,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尝试计算和理解比例尺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实例,自己动手操作,计算比例尺,并解释比例尺的应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比例尺的知识。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尺》校级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尺》校级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尺》校级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尺》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应用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为比例尺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应用,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如何计算比例尺,并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对于比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对于比例尺的理解和运用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运用比例尺。

2.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和思考,自主探索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比例尺模型、地图、计算器等。

2.教学素材:生活实例、练习题等。

3.教学环境:教室内的座位安排,学生分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引入比例尺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比例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运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例尺∣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例尺∣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例尺∣苏教版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第四单元“比例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的计算以及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笔记本、尺子、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拿出一个地图,问学生们:“你们知道这张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有什么关系吗?”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了比例尺的概念。

2. 讲解比例尺:3. 例题讲解:我出示了一道例题,要求学生们运用比例尺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学生们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得出了正确的答案。

4. 随堂练习:我给出了几道随堂练习题,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进一步巩固了比例尺的知识。

5. 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比例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通过板书,学生们能够清晰地了解比例尺的知识结构。

六、作业设计1. 请用笔记本记录下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认为学生们在比例尺的实际应用方面还需要加强练习。

于是,我布置了一道拓展延伸题:请你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计算你家到学校的实际距离。

通过这道题,我希望学生们能够将比例尺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我选择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第四单元“比例尺”进行讲解。

这一单元的核心内容是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的计算以及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我特别强调了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因为这一部分是学生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六下数学《比例尺》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下数学《比例尺》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下数学《比例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比例尺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比例尺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比例尺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比例尺的概念,并能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比例尺的概念。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际问题情境的图片、卡片等教具。

2.学具:为学生准备练习纸、尺子、圆规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情境的图片,如地图、设计图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注意到这些图片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有什么关系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比例尺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一些比例尺的例子,如地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公里。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解释一下这个比例尺是什么意思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尺的概念。

苏教版六下数学《比例尺》说课稿

苏教版六下数学《比例尺》说课稿

苏教版六下数学《比例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下数学《比例尺》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以及平面图形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比例尺是地图、图表等图形资料中常用的一种表示方法,它能够将实际距离缩小到一定比例内,便于人们观察和理解。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以及能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下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对于比例尺这一概念,他们可能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接触和理解。

但是,对于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自主探索比例尺的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的计算方法,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比例尺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观察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比例尺计算器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对比例尺的思考。

2.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自主探索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演示: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讲解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4.练习:让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例尺》教学设计及反思邵阳县塘渡口镇第五完全小学唐美容学情分析:《比例尺》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以理解,且与实际生活较远,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

教学工具:不同规格的中国地图两幅,PPT课件。

教学资源:本教案、本教案课件PPT。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利用具体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建构比例尺这一概念,强化对比例尺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各种比例尺的意义,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根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比例尺。

难点:注意长度单位的统一、应用比例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探索法、归纳总结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我们国家地域辽阔,人们却可以用一张并不很大的纸把它画下来,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课件出示两张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

现在,老师在电脑上给学校画了两个平台图,大家比较这两幅学校平面图,你有什么发现?这两幅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演示PPT)生: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师:它们是怎样变化的?生:按比例放大和缩小的。

师:按怎样的比例放大和缩小呢?生回答不出来,教师指导看两幅图的“1:10000”和“1:5000”引入新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出示例题:演示PPT,探索比例尺的意义和求比例尺的方法。

学生自由读题。

师:题目中要求我们写出几个比?(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师:怎样写5厘米和50米的比?怎样写3厘米和30米的比?学生讨论,汇报。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教学设计.docx

《比例尺》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89〜90页例1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2、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画图纸。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谈话引入师:在上课之前老师跟你们玩一个脑筋急转弯的游戏。

好吗?师:从我们广州到湖南大约有600多公里。

梁老师坐记得坐高铁车去的都要用3个多小时。

可是一只蚂蚁从广州爬到湖南的长沙却只用了几秒钟的时间!你们猜一猜是怎样一回事?请你来说?(让学生自主的回答。

)待学生讲到答案教师接着说:梁老师走的是从广州到湖南的长沙的实际距离(投影出中国地图广州到长沙的实际距离!距离线段闪动一下),而小蚂蚁怕的是从广州到湖南的长沙地图上的图上距离。

师:你们见过地图吗?(学生回答)师:那谁来用手比划一下你见过的地图有多大呢?(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多种)【设计意图:在课始通过一个很有趣味性的“脑筋急转弯”切入,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并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本课的研究载体之一一一地图上来。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并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初步感知。

师: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组中国地图: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这几幅地图,你有什么发现?请你来说一说!(电脑演示)出示3幅中国地图。

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形状没变、大小变了。

)【设计意图:立足于这样一个基点,引导学生生疑激思:“为什么同样一个“中国地图”,画在地图上的大小却不一样呢?由此使学生产生进行探究的欲望。

苏教版小学数学《比例尺》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比例尺》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比例尺》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数学《比例尺》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小学数学《比例尺》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48—49页比例尺。

教学目标:1、理比例尺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重点和难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课前我先学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请把教室的`平面图画在纸上,并完成表格。

要求:(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2)个人独立画出平面图;(3)在下表中填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长宽二、课中学习:1、小组汇报。

(1)选出大小不同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2)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各是多少,它们的比值是多少。

2、集体交流。

(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存在着一种倍数关系。

(2)什么是比例尺呢?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3)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比例尺3、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强调:(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单位长度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3)比例尺的前项(或后项),一般应化简成“1”.(4)比例尺可以怎样表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4、教学第48页中的把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CM:50KM=1CM:5000000CM=1:5000000三、巩固练习1、判断下列这段话中,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为什么?把一块长40米,宽2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图纸上,长画了10厘米,宽画了5厘米。

(1)图上长与实际长的比是。

()(2)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1∶400。

()(3)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160000。

()(4)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400∶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比例尺》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比例尺》教案

认识比率尺教课目的:1. 使学生在详细情境中理解理解比率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率尺。

2.会求一幅图的比率尺,会把数值比率尺与线段比率尺进行转变。

3.使学生在察看、思虑和沟通等活动中,培育剖析、抽象、归纳的能力,进一步领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觉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课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比率尺的含义,会求一幅图的比率尺。

教课准备:多媒体教课过程:一、基础训练,引入新知讲话:同学们,我国历史悠长,地区辽阔,领土面积大概有960万平方千米。

但这么辽阔的地区却能够用一张其实不很大的纸画下来。

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并发问:想知道这些地图是如何绘制出来的吗?今日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率尺。

板书课题:比率尺二、研究体验,获得新知。

1.出示例6,在学生理解题意后发问:题目要求我们写出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目的比?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质距离?2.研究写图上距离和实质距离的比的方法。

发问:图上距离和实质距离单位不一样,如何写出它们的比?指引学生经过沟通,明确方法:先要把图上距离和实质距离一致成相同的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学生独立达成后,展现、沟通写出的比,重申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揭露比率尺的意义以及求比率尺的方法。

讲话:像方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质距离的比。

我们把图书距离和实质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率尺。

发问:这张长方形草坪平面图的比率尺是多少?启迪:能够如何求一幅图的比率尺呢?依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图上距离:实质距离 =比率尺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

4.进一步理解比率尺的实质意义,认识线段比率尺。

发问:我们知道这幅图的比率尺是 1:1000,也能够写成 1/1000 。

1:1000的意思是图上 1 厘米的线段表示实质距离 1000 厘米的距离,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质距离的 1/1000 ,还表示实质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1000 倍。

图上距离 / 实质距离 =比率尺指出:为了计算简易,往常把比率尺写成前项是 1 的最简单整数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一认知过程,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这一认知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构建比例尺意义的过程,学生印象深刻,兴趣浓厚。
这样设计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鼓励了算法多样化。
这样设计充满了趣味性,照应了开头,解开学生心中疑团,也概括了主要内容。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体现这一宗旨,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外作业。
(学生汇报设计思路)
师:请这幅图的设计师说一说你是怎们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
图上的长和实际长的比是多少?
图上的宽和实际宽的比是多少?
……
4、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师:看了你们的杰作,老师知道大家非常聪明!(指着图上距离)这些都是在图上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图上距离。(指着实际距离)这些都是实际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实际距离。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存在着一种倍数的关系,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比例尺。
附件3:
参赛教师教学设计
执教者姓名
陈正红
授课内容标题
比例尺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整体设计思路:
1、让学生在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的比例尺;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能力。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电脑出示)设计要求:
(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
(2)个人独立作出平面图;
(3)写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与
实际距离的比


(4)完成后4人小组交流(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
(5)选择你们组认为最好的一幅贴到黑板上。
3、汇报。
师:同学们的杰作都完成了,我们看一看,是不是相同的?咱们先请这几位小设计师说说自己是怎样设计的。”
3、脑筋急转弯:一只蚂蚁十秒钟内就旅游完了整个美丽的贵州。这是为什么?
4、同学们真聪明,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仔细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电脑演示)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和国旗的平面图。再依次点击,出现一组大小不同的地图的平面图和国旗的平面图。
(边出示图边进行德育和法制教育)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3、补充题。
4、生活中的应用
5、现在你能帮老师算一算买哪一套住房的面积比较大吗?
要想知道住房的面积有多大?(量出房间的长与宽),老师后来得到了住房的一些数据,这回你能帮老师算算哪套住房面积大了吗?
六、回顾总结:同学们快下课了,学了一节课你累了吗?我们来轻松一下,老师出一个脑筋急转弯题,看谁反应最快:一只蜗牛从贵阳爬到北京只用1分钟,这是为什么?时间还可能再短一些吗?由此可见画图时比例尺作用多大呀!所以我们必须学好比例尺。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化简比、比例的知识已经掌握了,但是对比例尺的概念比较生疏,而且这部分知识也比较抽象,不易理解。
3、预想达到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组织学生画出平面图,使学生体会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知道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就是比例尺,并能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通过小组观察、思考、动手、讨论等合作学习,进一步发展了画图能力以及互相合作、协调的能力。
3、提出小组学习的具体要求:根据要求个人作图,完成后四人小组交流(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选择你们组认为最好的图贴在黑板上。
4、汇报。
5、在汇报交流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三)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1、教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认识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比例尺。
3、揭题,回顾:
⑴这几幅平面图的比例尺分别是多少?
⑵怎么求比例尺?它是谁与谁的比?比的前项是什么?
⑶怎样理解比例尺1::1000?(把实际距离缩小1000倍画在图纸上;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
4、生活中你在哪见到过比例尺?
5、师: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②求比例尺时,前项、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③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这时的比例尺要写成后项是“1”的比
3、本课我准备采用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经历观察探索、概括概念、应用概念、理解概念、拓展深化的学习过程。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通过复习激趣导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制图,认识比例尺。
1、激发学生参与作图。
2、讨论引出学习要求:⑴确定图上长和宽的长度;⑵作出教室的平面图;⑶写出图上长和宽的长度;⑷写出图上长、宽与实际长、宽的比,并化简。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
设计意图:
一、复习激趣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热热身好吗?
1、填空。
1米=()分米=()厘米
1千米=()米=()厘米
2、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3.5:70 2.5厘米:10米6厘米:4.2千米
同学们真棒!对学过的知识掌握牢固,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脑筋急转弯,看你们能完成吗?
数值比例尺的特点:
1.是一个比,没有单位;
2.在计算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是统一的;
3.比例尺的前项一般为1。
五、巩固练习:
我们学习了比例尺这么多的知识,智慧爷爷也要来考考我们,我们一起进入智慧城堡。
1、判断题。
2、练一练。
(1)说出下面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2)荷花村到杏树村的实际距离是15千米。量出这两个村的图上距离,并算出这幅图的比例尺。
七、课外作业:利用课余时间测量一下我们的校园,然后应用比例尺知识把我们美丽的校园画成一幅平面图。
这个环节为学生意义建构和后面的计算做好思想方法上的准备。
这个环节为学生后面的计算做好方法上的准备。(单位要统一。)
这个环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个环节式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法制教育。
这个环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交流讨论。
2、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
在整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独立思考的开放空间,尊重每一个学生,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为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机会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与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独立发展的空间,既有情感的体验、交流,又能培养学生搜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
生:形状没变、大小变了。
师:我们可以把地图和国旗画在纸上,同样也可以把我们的住房缩小在纸上,这是几天前,我在纳雍售房中心看房时,一位售楼小姐给我推荐了两套住房,可是她只给我看了一下平面图,我想买一套面积大一点的,我想请同学们帮帮我这个忙,好吗?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算法。
师:看来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了,目前还不能帮老师确定到底购买那一套住房,那么,住房平面图与实际的房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与人交流、沟通,互动、互助的学习品质。
4、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法、学法
1、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两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在这两次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此过程让学生的个性思维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每个同学都能从同学们的汇报交流中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处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
6.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地位和作用:
比例尺”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对比例的意义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背景下进行探索学习的。学好这部分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更好地理解地图。比例尺知识比较枯燥,也比较抽象,尽管教材对比例尺这一部分的知识进行了改动,但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与实际生活较远,所以在教学时必须将这部分知识进行改动。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化简比、比例的知识已经掌握了,但是对比例尺的概念比较生疏,而且这部分知识也比较抽象,不易理解。
3.教学目标分析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
2、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指导依据:
《小学课程标准》指出:
1、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2、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3、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