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评注

合集下载

《孙子兵法 》第四篇:军形篇 原文+注解+译文

《孙子兵法 》第四篇:军形篇  原文+注解+译文

《孙子兵法》第四篇:军形篇原文+注解+译文原文: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①,以待敌之可胜②。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③,守也;可胜者,攻也。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④;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⑤,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故举秋毫⑥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⑦耳。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故其战胜不忒⑧;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⑨也。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⑩,二曰量⑪,三曰数⑫,四曰称⑬,五曰胜⑭。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⑮,败兵若以铢称镒。

称胜者之战民⑯也,若决积水于千仞⑰之溪者,形⑱也。

注解:①先为不可胜:为,造就、创造。

不可胜,指我方不至于被敌方战胜,指“立于不败之地”之义。

②以待敌之可胜:待,等待、寻找、捕捉。

敌之可胜,指敌人可能被我战胜的机会。

③不可胜者:没有把握战胜敌人。

④藏于九地之下:九,数值的最大数。

这句话的意思是深秘的隐藏起来。

⑤动于九天之上:指攻势犹如雷霆万钧,敌人无法抵挡。

⑥秋毫:指鸟兽秋季更换的毫毛,形容非常轻。

⑦聪:听觉灵敏。

⑧忒:失误,差错。

⑨不失敌之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打击敌人的时机。

⑩度:即度量,分析地理形势。

⑪量:计量人力与物资资源。

⑫数:计算可动员的兵力多寡。

⑬称:衡量敌我实力。

⑭胜:推算胜负。

⑮以镒(yì)称铢:镒,古代重量单位,约20~24两,言其重;铢,古代重量单位,24铢为1两,言其轻。

这句话指实力悬殊。

⑯战民:统率指挥士卒作战。

民,这里指士卒、部队;春秋时期兵农合一,民众平时从事农业生产,战时从戎出征。

⑰千仞:形容极高。

《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注释

《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注释

《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和解释一、始计篇【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应该以五个方面的情实为纲,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誓死效命,毫无二心。

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

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

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

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大凡这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

因而,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

这些条件是: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有道?将领哪一方更有才能?天时、地利哪一方占得多?军中法令哪一方执行得好?兵力哪一方更强大?士兵哪一方更训练有素?奖赏与惩罚哪一方更严明?我凭着对这些情况的分析比较,就可知道战争胜负的情形了。

【原文】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国外名人评《孙子兵法》

国外名人评《孙子兵法》

国外名人评《孙子兵法》
展开全文
●法国著名军事家拿破仑:倘若我早日见到这部兵法,我是不会失败的。

●美国前总统里根:2500多年前,中国的哲学家孙子说:“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真正成功的军队是这样一支军队:由于其力量、能力和忠诚,它将不是用来打仗的一般军队,因为谁都不敢向它寻衅。

●日本著名经营大师松下幸之助:中国古代先哲孙子,是天下第一神灵,我公司职员必须顶礼膜拜,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兴旺发达。

●英国著名战略家利德尔·哈特:《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名作,其内容之博大,论述之精深,后世无出其右者。

相比之下,孙子的文章讲得更透彻、更深刻,永远给人以新鲜感。

●印度著名军事理论家J·N·萨尔卡尔:战争有两个关键原则,即:欺骗性与突然性。

孙子是提出心理战的第一人,他的说法是:“兵者,诡道也”。

●美国著名战略家约翰·柯林斯: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

他写成了最早的名著《兵法》。

孙子十三篇可与历代名著、包括2200年后克劳塞维茨的著作媲美。

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限制比他有更深刻的认识。

他的大部分观点在我们的当前环境中仍然具有和当时同样重大的意义。

《孙子兵法》点评

《孙子兵法》点评

《孙子兵法》点评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兵学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兵学圣典”,其价值和影响深远而持久。

以下是对《孙子兵法》的点评:
1. **战略思维卓越**:《孙子兵法》强调全局意识和重点意识,这种战略思维对于当代军事理论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借鉴
意义。

它教导我们如何从全局的高度去认识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把握克敌制胜的奥妙,驾驭治军用兵的方法。

2. **辩证能动的思维方式**:《孙子兵法》所展现的辩证能动的思维方式,以及求实进取的文化精神,已经渗透到军事以外的社会生活领域,为人们的思维方法与行为模式提供着用之不竭的文化启迪。

3. **强调智谋与策略**:孙子认为,战争不仅是武力的对抗,更是智谋的较量。

他主张运用各种策略和方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这种强调智谋和策略的思想,对于现代战争和商业竞争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4. **注重人心与士气**:《孙子兵法》认为,战争胜负的关键在于人心和士气。

如果士兵没有斗志,即使装备再先进也难以取得胜利。

因此,他强调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士兵的斗志,提高他们的战斗力。

5. **具有普世价值**:《孙子兵法》不仅在中国古代有着广泛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军事史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其思想观点、战略战术等都具有普世价值,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家和地区都有着借鉴意义。

总的来说,《孙子兵法》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兵学经典,其卓越的战略思维、辩证能动的思维方式、强调智谋与策略、注重人心与士气等特点,使其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同时,《孙子兵法》也具有普世价值,对于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家、政治家和商业领袖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孙子兵法的理解

孙子兵法的理解

孙子兵法的理解《孙子兵法》——中国古代兵书中的璀璨明珠《孙子兵法》乃春秋时期孙武所著,为中国古代兵书中的重要篇章。

此兵书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且在现代商业、政治、教育等领域亦被广泛应用。

以下为对《孙子兵法》的部分解读:1、“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曰,战争为国家之重事,关联生死存亡。

因此必须谨慎对待,不可轻率行事。

此言强调战争之重要性,提醒人们认真对待战争,不可轻率行事。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强调在战争中需了解自己与对手之情况,方能制定正确战略与战术。

此言告诉人们在战争中需善于收集情报、分析形势,方能做出正确决策。

3、“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孙子认为战争无固定模式,如同水流无固定形状。

此言提醒人们在战争中需灵活应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战略与战术。

4、“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孙子认为在战争中应趁对手未备时出击,出其不意地给予打击。

此言告诉人们在战争中要善于利用对手弱点,出其不意地攻击。

5、“兵不厌诈。

”孙子认为在战争中可采用欺诈手段迷惑对手。

此言告诉人们在战争中需善用计谋与策略,以达成目的。

6、“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孙子认为懂得军事者行动不迷失方向,举措不会陷入困境。

此言告诉人们在战争中需善于思考、分析形势,才能制定出正确战略与战术。

7、“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孙子认为将领在外作战时不必受君主命令束缚,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策。

此言告诉人们在战争中需充分发挥将领自主权与决策权,方能更好地指挥军队取得胜利。

总之,《孙子兵法》乃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兵书,其思想与原则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通过学习《孙子兵法》,我们可更好地理解战争的本质与规律,提升自身战略思维与决策能力。

孙子兵法注解最好的版本

孙子兵法注解最好的版本

孙子兵法注解最好的版本《孙子兵法》是一本古代军事典籍,被誉为兵书中的兵书,对后世军事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其重要性和广泛的应用价值,人们对其进行了多次注释和研究,出现了许多版本的注解。

其中,被认为是最好的版本有很多,本文将重点介绍其中的几个。

首先,我们来介绍朱熹注本。

朱熹是中国宋代的一位著名哲学家和学者,他对《孙子兵法》的注释被誉为是极具学术价值的版本之一、朱熹注本在注释中运用了他的哲学观点,注解思维精深,对《孙子兵法》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他以诚意为核心,注重内外兼修,强调对敌人心理的分析和启示,在注解中体现了其独特的思考和理解。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郭沫若注本。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和学者,他在对《孙子兵法》的注释中强调策略和智谋的运用。

他的注解简洁明了,用词精准,结合了他对诗歌的理解,使得注释更具有文学性和文化内涵。

郭沫若注本在解读兵法思想的同时,还能给人以美感和启迪,是一本让人愿意阅读的版本。

此外,丁士奇注本也是一本备受推崇的版本。

丁士奇是清朝时期的一位军事家和学者,他在注释中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

他对《孙子兵法》的注解既注重理论解读,又注重具体操作,很多地方给出了实际指导和建议。

他的注释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兵法的实际运用,提升自己的军事素养,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版本。

最后,我们还要提到王偃的注本。

王偃是宋代著名军事家和学者,他的注释在注重理论解读的同时,还重点强调了兵法的道德和文化内涵。

他通过对诸多典故的引用和解释,展示了《孙子兵法》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使得注释更加全面而丰富。

通过阅读王偃注本,读者不仅可以学到军事理论,还能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和人文精神。

综上所述,孙子兵法注解最好的版本没有绝对的评判标准,不同的版本注重的方面和角度不同,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版本。

朱熹注本重视学术价值,郭沫若注本注重文学性和美感,丁士奇注本注重实用性,王偃注本注重文化内涵,都是非常值得推荐的版本。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第一章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注释:孙子认为兵是国家的大事,关乎生死存亡,因此必须仔细研究。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注释:为了研究兵法,必须考虑五个要素:道、天、地、将、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

注释:道指的是君主与民同心同德,众人齐心协力。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注释:天指的是自然界的变化,包括阴阳、寒暑、时间等。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注释:地指的是战场的地形地势,包括远近、险易、广狭等。

将者,智、信、勇、严、毅也。

注释:将指的是统帅军队的将领,需要具备智慧、信誉、勇气、严格和毅力等品质。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注释:法指的是灵活运用各种策略、遵循军事规章、善于运用兵器等。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注释:掌握了这五个要素,就能取得胜利。

不了解这些,就会失败。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注释:因此,要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分析各种情况。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注释:要问:谁才有高明的策略?将领谁才有能力?天地谁能得到利益?法令谁能执行得好?兵力谁才更为强大?士兵谁更为训练有素?赏罚谁更明确?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就能知道胜负。

将听吾计者胜,不听吾计者败,不用我计者,又败于吾计。

故将听吾计者,虽千人之敌,必有朝食者矣。

将不听吾计者,虽以当战胜,败之必矣。

注释:如果将领听从我的计策,就能取得胜利。

不听我的计策就会失败。

就算不听我的计策,如果敌军也不采纳我的计策,必然会战败。

校计而索情,将无困于赂廷之奇,草野之盟,布施之力,而劳于旷野之中。

注释:通过计算和情报搜集,将不会陷入赂廷之间、束缚于盟约,也不会受制于施舍之力,从而在战场上疲于奔波。

故五兵之全,五变之胜,是生存之道,死亡之地,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注释最好的版本

孙子兵法注释最好的版本

孙子兵法注释最好的版本
关于《孙子兵法》的注释版本,有许多不同的选择。

以下是一
些被广泛认为是较好的版本:
1. 《孙子兵法》裴松之注,这是最早的一部《孙子兵法》注释
版本,由宋代裴松之所作。

该版本注释详尽,对于每一章节都有详
细的解释和解读。

裴松之注是研究《孙子兵法》的重要参考之一。

2. 《孙子兵法》司马穰苴注,这是另一部重要的《孙子兵法》
注释版本,由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司马穰苴所作。

该版本注重解释
《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和军事原则,对于理解孙子的兵法思想有
很大帮助。

3. 《孙子兵法》罗贯中注,这是明代作家罗贯中所作的《孙子
兵法》注释版本。

罗贯中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孙子兵法》
的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较为友好和易于理解。

4. 《孙子兵法》李维注,这是清代学者李维所作的《孙子兵法》注释版本。

该版本注重从历史和文化背景解读《孙子兵法》,对于
理解其背后的思想和时代特点有很大帮助。

除了以上几个版本外,还有其他许多学者和研究者所作的注释版本,如《孙子兵法》王守仁注、《孙子兵法》刘光世注等。

每个版本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解读角度,选择适合自己的版本需要根据个人的需求和兴趣进行评估。

需要注意的是,《孙子兵法》是一部古代兵法经典,其内容涉及战争和军事战略,因此在阅读注释时应结合自己的背景知识和理解能力,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其中的思想和原则。

名家评注珍藏版《孙子兵法》

名家评注珍藏版《孙子兵法》

名家评注珍藏版《孙子兵法》作者:编委会出版社: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开本:16开册数:全4卷光盘数:0定价:980元优惠价:490元进入20世纪,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除了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

但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

在当代,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

详细介绍:16开语言:现代文特别介绍秘而不宣代代真传句句经典招招致胜针针见血直刺痛处活学巧用得道升迁目录包装学--包装出一个心智老炼、气质优雅、人见人爱的形象来忍学--忍一时心平气和,退一步海阔天空观人学--人生必修的大课程变通学--掌无权柄,身无分无,谨凭诡智巧舌亦可达变通神面子学--折磨了中国人几千年的一块心病关系学--能此者大道坦然,不能者举步维艰应酬学--现代人百事百通的处世术人性研究--人性的悲哀与期望脸皮学--英雄豪杰不过面厚心黑而已酒学--酒中原有英雄气真性情,酒中自有乌纱帽黄金屋小人研究--为什么在很多情况下,君子斗不过小人拍马研究--拍马屁不具免疫性,再高也没关系谎言研究--人类精心制造的一种文化现象女人研究--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男人研究--男人受欢迎的十大秘传摘录(一)儒道处世态度的比较中国文化向来以儒、释、道三家并称,但三家的地位和作用并不尽相同。

于两汉之际传人中国的佛教可以说是一种外来文化,它传入中国内地的初期,依附于当时社会上盛行的神仙方术,被人们看作与黄老道术没有什么区别。

对中国传统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还是中国本土产生的两大思想派系: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恰如著名学者王国维所言:我国春秋以前,道德政治上之思想,可分之为二派:一帝王派,一非帝王派。

前者称道尧、舜、禹、汤、文、武,后者则称其学出于上古之隐君子,或托之于上古之帝王。

前者近古学派,后者远古学派也。

孙子兵法之始计篇第一:原文、译文、点评

孙子兵法之始计篇第一:原文、译文、点评

孙子兵法之始计篇第一:原文、译文、点评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以不认真研究的。

所以,要从五个方面分析研究,比较敌对双方的各种条件,以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道,是使民众与国君的意愿相一致,这样,民众在战争中就可为国君出生入死而不怕危险。

天,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四季更替等天候季节变化的规律。

地,是指地理位置的远近,地形的险阻与平坦,广阔与狭窄以及哪是死地、生地等。

将,是指将帅的智谋才能,赏罚有信,爱抚士卒,勇敢果断,军纪严明。

法,是军队组织编制、将吏的统辖管理和职责区分、军用物资的供应和管理等制度规定。

凡属这五十方面的情况将帅们没有不知道的;然而,只有深刻了解。

确实掌握的才能打胜仗,否则,就不能取胜。

所以,要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分析比较,以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势。

要看哪一方的国君比较贤明?哪一方的将帅比较有才能?哪一方占据比较有利的天时地利条件?哪一方的法令能切实贯彻执行?哪一方的军队实力强盛?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严明?我们根据这些,就可以判明谁胜谁败了。

曹操注孙子兵法译注

曹操注孙子兵法译注

曹操注孙子兵法译注孙子序这是曹操给《孙子》作注时写的序言,时间不详。

在这里,曹操总结了历史的和自己的斗争经验,指出研究军事掌握军队和驾驭战争规律的重要性,还阐述了军事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关系。

是研究曹操军事、政治思想的重要资料。

操闻上古有弧矢之利②,《论语》曰“足兵”③,《尚书》八政曰“师”④,《易》曰“师贞丈人吉”⑤,《诗》曰“王赫斯怒,爱整其旅”⑥,黄帝、汤、武咸用于戚以济世也⑦。

《司马法》曰:“人故杀人,杀之可也。

”⑧恃武者灭,恃文者亡,夫差、偃下是也⑨。

圣人之用兵,戢而时动⑩,不得己而用之。

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

孙子者,齐人也,名武,为吴王阖闾作《兵法》一十三篇⑾,试之妇人,卒以为将⑿,西破强楚入郢⒀,北威齐、晋⒁。

后百岁余有孙膑,是武之后也⒂。

审计重举⒃,明画深图⒄,不可相诬。

而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⒅,况文烦富,行于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⒆。

(《岱南阁丛书》本《孙子十家注》,《御览》二七○“足兵”上有“足食”二字,“恃武”“恃文”作“用武”“用文”,“圣人之用兵”作“圣贤之于兵也”。

“百岁余”作“百余岁”。

又自“孙子者”以下五十字,据《御览》补。

)①《孙子》:即《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军事理论著作。

它总结了战争的实践经验,具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作者孙武。

②上古:远古,指原始社会。

弧:弓。

矢:箭。

③《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丘的后学编写的以孔丘为主的言行录。

“足兵”,语出《论语?颜渊》。

④《尚书》:是我国古代社会商、周统治者发布的文告汇编,包括后人追叙唐虞和夏代的事。

八政:出自《尚书?洪范》。

“八政”为:食、货(货币)、祀(祭祀)、司空(水利土建筑)、司徒(民政)、司寇(刑法)、宾(外交)、师(军队)。

⑤《易》:《易经》,是殷、周时期卜卦用的书。

贞:正,正义。

丈人:对老人的敬称,这里指军队的统帅。

吉:吉利,指打胜仗。

⑥《诗》:《诗经》,我国古代诗歌总集。

十一家注孙子兵法

十一家注孙子兵法

十一家注孙子兵法孫子兵法〖春秋〗孙武始計第一作戰第二謀攻第三軍形第四兵勢第五虛實第六軍爭第七九變第八行軍第九地形第十九地第十一火攻第十二用間第十三1/14页始計第一三?曹操曰: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

?李筌曰:计者,兵之上也。

太一遁甲:「先以计,神加德宫,以断主宠成败。

」故孙子论兵,亦以计为篇首。

?杜牧曰:计,算也。

曰:计算何事?曰:下之五事,道、天、地、将、法也。

于庙堂之上,先以彼我之五事计算优,,然后定胜负。

胜负既定,然后兴师劢众。

用兵之道,莫先此五事,故著为篇首耳。

?王皙曰:计者,谓计主将、天地、法令、兵众、士卒、赏罚也。

张预曰:管子曰:「计先定于内,而后兵出境。

」故用兵之道,以计为首也。

戒曰:兵贵临敌制宜,曹公谓「计于庙堂」者何也?曰:将之贤愚,敌之强弱,地之远近,兵之众寡,安得不先计之?及乎两军相临,变劢相应,则在于将之所裁,非可以隃度也。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杜牧曰: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不戎。

」?张预曰:国之安危在兵,故讲武练兵,实先务也。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李筌曰:兵者凶器,死生、存亡系于此矣,是以重之,恐人轻行者也。

?杜牧曰:国之存亡,四?人之死生,皆由于兵,故须実察也。

?贾林曰:地,犹所也,亦谓陈师、振旅、戓陈之地。

得其利则生,失其便则死,故曰死生之地。

道者,权机立胜之道,得之则存,失之则亡,故曰不可不察也。

书曰:「有存道者,辅则固之;有亡道者,推而亡之。

」?梅尧臣曰:地有死生之势,戓有存亡之道。

?王皙曰:兵丼,则死生、存亡、系之。

?张预曰:民之死生兆于此,则国之存亡见于彼。

然死生曰地、存亡曰道者,以死生在胜负之地,而存亡系得失之道也,得不重慎実察乎?五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曹操曰:谓下五事、七计,求彼我之情也。

?李筌曰:谓下五事也。

校,量也。

量计远近,而求物情以应敌。

?杜牧曰:经者,经度也。

五者,即下所谓五事也。

校者,校量也。

孙子兵法十一家注解

孙子兵法十一家注解

孙子兵法十一家注解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书,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武。

这本兵法共有十三篇,其中第一篇是《计篇》,第二篇是《作篇》,第三篇是《谋篇》,第四篇是《其篇》,第五篇是《虚篇》,第六篇是《胜篇》,第七篇是《始篇》,第八篇是《用篇》,第九篇是《谋攻篇》,第十篇是《用间篇》,第十一篇是《兵势篇》。

《兵势篇》中,孙子强调了所谓“势”的重要性。

他认为,把握敌我双方的势态,并能根据形势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应对,是取胜的关键。

他提出了“五势十变”的思想,用以总结兵制变化的基本规律。

其中,“五势”包括了乐势、易势、节势、权势和逆势;而“十变”包括了始变、中变、危变、安变、急变、缓变、诈变、直变、倚变和留变。

在《兵势篇》中,孙子还详细阐述了各种势态的特点和应对策略。

他指出,在乐势下应进取,易势下应分割瓦解,节势下应整合资源,权势下应寻求合作,逆势下应退守防御。

对于形势的变化,孙子强调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变化的策略,并建议兵者要时刻保持警惕,善于借势取胜。

总之,《兵势篇》是《孙子兵法》中非常重要的篇章,强调了把握势态和灵活变化的思想。

它为当代军事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不仅在军事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也影响了许多其他领域的思考和决策。

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

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

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引言《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学著作,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武。

本文为《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通过分析每一章节的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

本文总字数约为1500字,以下为正文部分。

一、始计篇孙武在本篇开头就提到,凡战必先认真思考和计划。

他强调了战争与个人形象的关系,并提出了战争的五个重要基本原则:道、天、地、将、法。

1.道:指指导军事行动的思想和信仰,也是战争的核心原则。

2.天:包括气候、天时地利等自然条件,考虑天时地利对战争结果的影响。

3.地:指战场地理条件及相关资源,要善于利用地理环境来达到战略目标。

4.将:指统帅能力和领导才能,战略计划的执行者。

5.法:包括组织结构、战术方法、军事规则等,确保战争按照既定计划进行。

二、作战篇作战篇是《孙子兵法》的核心章节,主要讲述了军队的组织与战斗的技巧。

以下是作战篇的主要内容:1. 对战国时期实际情况的分析作者在这一部分做了横向对比,在战国时期列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并分析了它们的优势和劣势。

通过对比,孙武强调了选择合适的战略的重要性。

2. 五种行军作战形式作者介绍了五种行军作战形式:势、志、虚、实、诱。

每种形式都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的战争阶段和情况下使用,能极大地增加战争的成功率。

3. 用间篇用间篇主要涉及间谍的运用和情报的收集。

孙武指出,情报是战争决胜的重要方面,掌握敌情可以在战争中制造一系列有利的情况。

三、战形篇战形篇主要分析了不同的战争形势下应采取的战术和战略。

以下是战形篇的主要内容:1. 九变之道孙子兵法中提到的九变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战争形势,包括攻守、进退等方面的战术应对。

2. 灭战之道在这一部分,孙武详细介绍了战争中灭敌的策略和技巧,包括围魏救赵、攻心为上等。

3. 七计之道孙武提出了七种常用的计谋:胜战计、败战计、攻边计、守边计、攻城计、守城计、乘势计。

这些计谋都是在不同情况下应对的有效方法。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注:以下内容为孙子兵法原文和注解。

由于篇幅较长,建议可分开阅读。

一、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注:孙武认为,兵是国家的大事,关乎到国家的生存,需要高度重视。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注:要思考五件事情:①道:指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②天:指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③地:指敌我双方所处的地理环境;④将:指领导战争的将领;⑤法:指执行战争的条例和方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终身不与民争利,夫何必智为!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注:只有领导得到民众的支持,才有可能成功。

领导者要不求私利,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天、地的环境也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领导者要了解环并善加利用,才能获胜。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和民、修省也。

注:将领应该具备智慧、信誉、仁爱、勇气和严格的纪律。

法律制度应该能够适应不同的情况和环境,并与民众相协调。

领导者还应该常常总结经验教训,修正过失,使自己和部队得到进步。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注:领导者了解五个事情的重要性,将会取得胜利,不知道五个事情的重要性,就会失败。

故兵贵胜,不贵久。

不故而能取敌者,其勝人矣。

注:战争追求胜利,而不是拖延时间。

久不可复,故明君合于租税之民,致之以死力,而后可与敌持久之战。

不合于租税之民,而令之与敌持久之战,必敝帚千金,而后能有为者。

注:如果国家财政不充裕,国家就不能与敌人进行持久战。

这就必须在国家建立起强大的税收政策,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人民投身于保卫祖国的战争,才能打赢持久战。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得地,不知山林、隘塞、湍澗之形者,不能得财,不得其资而用兵者,是谓亡国。

注:领导者不了解敌人的策略和情况,不了解地形和环境,不了解国家的经济力量和兵力,就不能打赢战争。

《孙子兵法》全文及注释

《孙子兵法》全文及注释

《孙子兵法》全文及注释《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军事著作,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兵书。

有人认为,普鲁士的克劳塞维兹(1780-1831)的《战争论》可以和《孙子兵法》相比,但是克劳塞维兹的《战争论》比《孙子兵法》晚了两千多年。

可见,《孙子兵法》是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军事论著。

《孙子兵法》之所以负有盛名,因为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一些用兵的重要原则。

如“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战争的目的不是多杀人,如果能不战而取胜,才是用兵的上策。

《孙子兵法》又强调在战争中要学会利用优势,“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在战争时要懂得“兵贵胜不贵久”;军事领袖们应对敌方人员有深入了解,因为“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所有这些原则对现今世界的军事实践都有重大的意义。

《孙子兵法》共十三篇,是一部有系统而全面的军事著作。

虽然每篇只讲一个问题,但十三篇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所以,在研究十三篇时,不能把每篇割裂开来。

战争是一个整体,作战的理论也同样是一个整体。

孙子兵法目录简介卷上·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卷中·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卷下·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计篇一.孙子曰:兵* 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注释1. 兵:在此篇中,指军事,战争。

2. 死生之地:战争场所,得其利者生,失其利者死。

3. 存亡之道:国家存亡之问题。

二.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 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 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 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 也。

* 注释1.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经:量度,即分析。

孙子兵法评注(军争篇)

孙子兵法评注(军争篇)
《孙子兵法》军争篇阐述了在战争中如何争取先机、克敌制胜的重要策略。其中,核心思想是利用己方的优点来攻击敌人的弱点,这是一种基于矛盾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在军争篇中,孙子还强调了将帅的修养以及对士兵的管理方式的重要性,认为这将直接影响战争的胜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外,他也讨论了战争时间的长短与国家经济条件的关系,强调在战前要充分了解和估计敌我双方的客观情况。孙子的这些军事思想,不仅体现了他的唯物主义战争观,也展示了他对战争规律的深刻理解。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孙子兵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封建糟粕和消极成分,如过分强调将帅的作用等,这些是需要我们批判和摒弃的。总的来说,学习《孙子兵法》军争篇,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战争的本质和规律,也能让我们在历史文化遗产中汲取智慧,提升对现代战争的理解和应对策略。

孙子兵法注释最好的版本

孙子兵法注释最好的版本

孙子兵法注释最好的版本
关于《孙子兵法》的注释版本,有很多不同的选择。

以下是一
些被广泛认可和推荐的版本:
1. 《孙子兵法译注》(罗贯中注),这是一本经典的注释版本,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作。

他以文言文的形式进行注释,解释了
《孙子兵法》中的各个概念和战略原则,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解释
和案例。

2. 《孙子兵法译注》(许渊冲注),许渊冲是中国著名的军事
学家和翻译家,他的注释版本以现代汉语进行注释,更易于理解和
应用。

他对《孙子兵法》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解析,结合了自己的
研究和实践经验。

3. 《孙子兵法译注》(吴汝翼注),吴汝翼是中国古代军事学家,他的注释版本注重对《孙子兵法》中战略思想的解读和分析。

他的注释通俗易懂,注重实用性,对于理解《孙子兵法》的实际运
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 《孙子兵法译注》(刘振峰注),刘振峰是中国著名的军事
学家和翻译家,他的注释版本结合了历史背景和实际应用,对《孙子兵法》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他的注释内容详实,对于理解《孙子兵法》的思想和原则有很大的帮助。

这些版本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版本需要根据个人的需求和偏好。

建议可以先了解不同版本的简介和评价,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

同时,也可以参考多个版本的注释,以获取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孙子兵法注释最好的版本

孙子兵法注释最好的版本

孙子兵法注释最好的版本
孙子兵法是一本古代兵法经典,有许多版本的注释。

以下是一些被广泛认为是较好的版本:
1. 《孙子兵法》传统注释版本,这个版本是最接近原始文本的注释版本,包括了传统的解读和注解。

其中最著名的版本是明代的注释家吴子牛的《孙子吴注》和清代的注释家毛纶的《孙子注》。

这些版本都对孙子兵法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解释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义。

2. 《孙子兵法》现代注释版本,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学者和军事专家对孙子兵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撰写了现代注释版本。

其中最著名的版本包括了罗贯中的《孙子兵法注》、钱穆的《孙子兵法校释》和许渊冲的《孙子兵法译注》等。

这些版本在传统注释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军事理论和实践,对孙子兵法进行了更深入的解读和解释。

3. 《孙子兵法》国际学术研究版,孙子兵法在国际上也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一些国际学者对孙子兵法进行了翻译和注释,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解读。

例如,美国学者Samuel B. Griffith的
《The Art of War》、法国学者Jean Lévi的《L'Art de la Guerre》等版本,这些版本在跨文化交流和理解上提供了新的视角。

无论选择哪个版本的注释,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背景选
择适合自己的版本。

如果对古代文化和军事理论有较深入的了解,
传统注释版本可能更合适;如果希望结合现代军事理论和实践,现
代注释版本可能更适合;如果希望了解国际学术界对孙子兵法的研
究成果,国际学术研究版可能更有价值。

最重要的是阅读注释版本时,要保持批判性思维,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解和应用。

孙子兵法家长评语简短

孙子兵法家长评语简短

孙子兵法家长评语简短
孙子兵法家长评语简短:
1.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经典之作,对于战争策略和军事指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孙子兵法强调战争的计谋和智慧,以及对敌方情报的重视,这些都是成功作战的关键。

3. 孙子兵法强调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重要性,只有深入了解敌人的情况,才能制定出更有效的战略。

4. 孙子兵法强调了灵活变化的战术,根据敌情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战术,以获取胜利。

5. 孙子兵法提出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原则,通过出其不意的攻击,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胜利。

6. 孙子兵法强调了对于士兵的训练和管理,只有士兵训练有素,才能更好地执行作战任务。

7. 孙子兵法强调了战争的成本和风险,提出了避免无谓的战争和减少战争损失的原则。

8. 孙子兵法强调了战争的目的和胜利的标准,只有明确目标并达到胜利的标准,才能算是成功的战争。

9. 孙子兵法提出了“用兵之道,攻心为上”的观点,战争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对抗,更是心理战的较量。

10. 孙子兵法强调了战争的时间和地点的选择,通过巧妙地选择战
场和战时,可以更好地获得战争的胜利。

以上是对孙子兵法的家长评语简短的列举,希望能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

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本古代兵法书籍,更是对于智慧和战略的深刻思考。

通过学习孙子兵法,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战略思维,提高他们的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

希望孩子们能够认真学习孙子兵法,将其运用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让他们成为有智慧和战略眼光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是中国春秋时期 的大军事家,在中国历史上被尊称为‚兵 圣‛或‚武圣‛。当年,孙武为了躲避战 乱,逃到吴国,被吴王重用为大将,以三 万之兵打败了楚国的二十万军队,威震各 诸侯国。 孙武总结中国春秋末期及以前战 争的经验,写作了《孙子兵法》,揭示了 一系列带普遍性的军事规律,提出了一套 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 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 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 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 备者多, 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 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 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 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 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教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 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 败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为了造势、‚任势‛,孙武强调要‚示 形‛、‚动敌‛.他认为这是达到出奇制 胜的重要手段.他说:‚善动敌者,形之, 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 卒待之.‛毛泽东同志对于示形问题曾给 予肯定的评价,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 问题》中指出:‚我们可以人工地造成敌 军的过失,例如孙子所谓‘示形’之类(示 形于东而击于西,即所谓声东击西).‛ 孙武在论述奇正的变化运用时.体现了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提出的奇正相生、 奇正相变的观点,不仅在军事学术史上有
虚实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 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 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 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不趋,趋势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 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 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 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 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 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 战,敌虽高垒深沟, 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 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 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 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 退而谓之退,是谓麋军.不知三军之事而 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 权而同三军之任,则 军士疑矣.三军既惑 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 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 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 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 必殆.
简 评 孙武在本篇中阐明了一个非 常有价值的思想,即:‚知彼知己,百战 不殆‛;‚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 殆‛.在这里,孙武用简洁、鲜明的语言, 指明了战争指导者对敌对双方情况的了解 和认识与战争胜负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指 导战争的普遍规律.孙武的这一思想,是 很可贵的,是《孙子兵法》中的精华部 分.毛泽东同志对此曾给予高度评价,在 《论持久战》中指出:‚战争不是神物, 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因此,孙子的 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 学的真理.‛ 孙武主张在优势情况下与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 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 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 纷纷纭纭.斗乱而 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乱生于 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 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 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 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 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 势,如围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在本篇中,孙武还提出了‚上兵伐谋,其 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思想, 认为运用政治、外交谋略来取胜于敌为上。 应该指出,在战争中,‚伐谋‛、‚伐交‛ 是对敌斗争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但这也 只有与‘伐兵‛的军事手段相配合,才能 发挥其作用,从实质上讲,还是‚战而屈 人之兵‛.因此,孙武把‚不战而屈人之 兵‛看成是‚善之善者‛,并把它作为普 遍的战争指导原则,是不切客观实际的.
该书被翻译成英、俄、德、日等29种语言文 字,全世界有数千种关于《 孙子兵法》的刊 印本。不少国家的军校把它列为教材。据报道,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交战双方都曾研究《孙
计 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 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 索其情;一曰道,--曰天,三曰地,四曰将, 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 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 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暑、广狭、死生 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 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 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 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 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 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 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 也.故能而 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 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 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
为了解决战争需要与后方补给困难的矛盾,孙武 在本篇中,提出了‚因粮于敌‛的原则,主张力 争在敌国就地解决给养问题.同时,他还提出了 ‚胜敌而益强‛的思想,主张要厚赏士卒、善待 俘虏,以及利用缴获补充壮大自己.这些思想和 原则,都有其可取之处. 在本篇末尾,孙武强调将帅责任的重大,这是对 的,但是他把‚知兵之将‛的作用夸大到‚生民 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的地步,无视士卒和民 众的决定性作用,这是他英雄史观的反映.
作战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 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 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 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其用战也胜,久 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 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贷,则诸侯乘其弊而 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 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 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 利也.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 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 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 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
《孙子兵法》评注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伟大 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 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 作之一。
——《孙子兵法》的历史地位
《孙子兵法》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 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 等各领域中。 《孙子兵法》成书于2500年 前,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 比欧洲克劳塞维茨 (Clausewitz)写的 《战争论》(On War)还早2300年。

评 本篇论述了研究和谋划战争的重要性,以及 如何分析战争双方的条件,判断战争的胜负,发 挥将帅在战争中的指导作用等问题. 孙武开宗明义地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 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反映了新兴 地主阶级注重战争的思想,是符合当时以武力推 翻奴隶主阶级腐朽统治的历史要求的.这个思想 是孙武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那种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义‛为幌子,极力维护反动奴隶制,反对进 步战争的态度是完全对立的.
《孙子兵法》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书中探讨 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 敌我、主客、众寡、 强弱、攻守、胜败、利 患等。《孙子兵法》正是在研究这种种矛盾及 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其战争的战略和战 术的。这当中体现的辩证思想,在中国辩证思 维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孙子兵法》谈兵 论战,集“韬略”、“诡道”之大成,被历代 军事家广为援用,书中不少计名、典故,在中 国也是妇孺皆知。《孙子兵法》缜密的军事、 哲学思想体系,深远的哲理、变化无穷的战略 战术,常读常新的探讨韵味,在世界军事思想 领域也拥有广泛的影响,享有极高的声誉。
在本篇中,孙武还论述了攻守与‚自保而 全胜‛的问题.孙武认为,取胜条件不充 足,就应采取守势,取胜条件充足,就应 采取攻势.并指出‚善守者,截于九地之 下‛,使敌人无形可窥,无隙可乘,‚善 攻者,动于九天之上‛,使敌人措手不及, 无法招架.这样,就能达到‚自保而全胜‛ 的目的.孙武这些思想,对指导作战是有 一定价值的.
在本篇中,孙武着重从战争对人力、物力、财力 的依赖关系出发,提出了‚兵贵胜,不贵久‛的 速胜思想,这是他以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研究战争 的又一表现.孙武所处的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 低下,交通运输甚为不便,加之战争规模扩大, 动辄‚日费千金‛,如果久拖,必然‚屈力殚 货‛;特别是当时各诸侯国之间正激烈地互相兼 并,如果战争久拖不决,随时都可能出现‚诸侯 乘其弊而起‛的危险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孙 武提出速胜的作战指导思想,有其一定的道理。 但孙武对速胜与持久的关系未能作辩证统一的认 识,也区别不清战争全局与局部的关系,笼统地 把速胜作为一条普遍军事原则,则是片面的.
谋攻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 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 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 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 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 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闇,又三月而后 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 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披人之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 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效者, 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 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 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 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 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 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 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 端,孰能穷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