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1、市场:狭义的市场是指人们进行商品买卖的场所;广义的市场是指一定地区内以货币为媒介的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市场是社会生产和社会分工的产物。
人们对市场的认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而不断深化、充实和完善。
市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正如列宁所说:“商品经济出现时,国内市场就出现了;国内市场是由这种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的”(《列宁选集》第1卷,第189页)。
而且市场的含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含义。
“市场”最初的含义是指商品交易的场所,“市”就是买卖,“场”就是场所,“市场”即买者和卖者于一定的时间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换的场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分工更加精细,生产力进一步提高,货币职能的进一步完善,商品交换并不固定局限在某些场所,而可以采取电话、电报、邮汇、电汇、传真等多种形式和方式达到商品交换的目的,因而,市场这一定义,又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从微观市场学观点看,即从卖方立场来研究买方市场。
那么,市场是由那些具有特定需求或欲望,而愿意通过交换来满足这种需求或欲望的全部的潜在顾客所构成。
从宏观市场学观点看,市场是商品供求关系的总和。
而把市场的概念定义为:市场是具有需求欲望和购买能力而进行交易活动的个人、企业和组织这一需求主体与商品所有者这一客体的关系。
2、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的经济形式,是指主要由市场价格调节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是商品经济的高级的、成熟的发展阶段。
资源配置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市场方式;另一种是计划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单一的、纯粹的市场方式或计划方式,一般来说是不存在的,往往是以某种方式为主,另一种方式为辅。
如果某一社会经济中的资源配置方式是以计划方式为主,就叫计划经济;如果以市场方式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这种经济就称为市场经济。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6课 第1课时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表现: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有局限性, 它存在着自发性、⑥盲__目___性__、滞后性等弊病
危害:资源浪费;社会经济⑦_不___稳__定__;损害 社会公平;收入差距拉大
NEIRONGSUOYIN
内容 索引
核பைடு நூலகம்考点一 市场调节与市场缺陷 核心考点二 市场体系
变式1 在各方持续热切的期待中,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
16日鸣锣开市。通俗地说,是指在这一市场上减少的温室气体可以卖,
多排放的温室气体需要买回来,遵循“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用资本
的力量保护环境。推动碳排放权交易旨在
①把碳排放权作为一种有价值的商品对待
②利用市场规律,增强企业的生态保护意识
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六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课时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课标 要求
阐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意义。
核心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市场机制的优点与局限性以及市场体系的建设。 素养 公共参与:任何市场参与者都应该树立诚信意识、遵循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
思维导图
使市场在 资源配置 中起决定
性作用
市场 调节
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①_决__定___性__作用
方式:主要通过价格、供求、②_竞__争__等机制来 调节
优点: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 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 ③优___胜__劣__汰__
使市场在 资源配置 中起决定
性作用
市场 体系
市场 缺陷
地位:统一开放、④_竞__争__有___序_的市场体系,是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思维导图脑图
007.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社会分工和独立经济利益实体的存在。
1.社会分工:社会主义生产是以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
2.独立经济利益实体的存在,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属性。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在发挥市场调节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和滞后性),并不排斥计划的调节作用。
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模式①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②建立和培育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③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④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⑤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①统一性。
②开放性。
③竞争性。
④规范性。
二、培养和完善市场体系的意义 ①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只 ②是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必不可少的条件。
只③是政府转变职能,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基础,也是国家搞好宏观管理的必要前提。
在 ④完善的市场体系是把微观搞活和宏观管理统一起来的中心环节。
借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同样是由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市场1.商品市场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2.商品市场主要包括①消费品市场,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消费品市场是最终市场。
6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基本经济制度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979年,邓小 年 平第一次提出了 社会主义也可以 搞市场经济; 搞市场经济; 十五大明确提 出要在在社会 主义条件下发 展市场经济; 展市场经济;
十二大报告充分 肯定了“ 肯定了“计划经 济为主, 济为主,市场调 节为辅” 节为辅”; 十四大确定了我国 的经济体制改革目 标是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 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 设中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设中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针对建国后经济 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 对如何建立符合中国 国情的经济体制进行 了积极的探索。 了积极的探索。
改革开放后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马克思: 哥达纲领批判》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恩格斯: 反杜林论》 恩格斯:《反杜林论》: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 府状况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 府状况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 列宁:《土地问题和争取自由的斗争》:只有 列宁: 土地问题和争取自由的斗争》 建立起大规模的社会化的计划经济,一切土地、 建立起大规模的社会化的计划经济,一切土地、 工厂、工具都转归工人阶级所有, 工厂、工具都转归工人阶级所有,才可能消灭一 切剥削。 切剥削。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是 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 公有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 公有制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 关键性作用
2.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2.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不是任何一种形式上属于共同所有的企业和 组织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组织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我国的国有经济, 我国的国有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全体社会 成员共同所有、并与较高的社会化生产力相适应 成员共同所有、 的公有制经济。 的公有制经济。 我国公有制经济不局限于全民所有制和集体 所有制两种形式,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 所有制两种形式, 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简答题及答案
1、什么是资源配置及资源的配置方式?答:资源配置指由资源的稀缺性引发的三大问题,被称为资源的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资源的配置方式主要有两种:计划配置方式及市场配置方式。
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他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市场配置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他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这三大基本问题。
2、比较计划配置方式与市场配置方式。
答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它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资源配置的决策者是中央计划机构,配置的手段是以行政指令形式层层下达的计划指标,产品稀缺程度的显示信号是计划平衡决算的差额或缺口。
为了保证资源的计划配置的实行,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供销、劳动工资、投资、物资、统计、商业、技改、福利、医疗等机构。
它的优点是可以集中资源发展国民经济急需项目,完成总体战略;有利于迅速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并在国民经济粗放经营阶段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在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时,有利于解决群众温饱问题。
它的缺点是:1、信息问题,难以及时把握市场信息;2、动力问题;3、失衡问题,经济过程中失衡得不到及时调整;4、配置成本问题,暨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下降;5、条块分割和政企不分问题,降低效率。
市场配置是指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他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这三大基本问题。
市场配置方式有三大特征:(1)决策的分散化;(2)资源流动和生产结构及规模的市场化;(3)资源和产品的分配竞争化(资源所有者收入的多少由要素的供求决定)。
但也有其局限:3、简述价格机制及其作用。
价格机制是指价格变化同商品或资源的供求之间的有机联系。
价格机制有四大作用:第一,传递信息功能。
八年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质课
八年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质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八年级学习社会科学中,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非常重要。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将探讨如何打造一节优质的八年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
本课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括其定义、特点、发展历程及在中国的实践。
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
首先,在引入课程内容之前,我们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可以问学生他们对市场经济的理解以及市场经济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等等。
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讲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来增进学生对课题的理解。
这可以通过简明扼要的讲解和实例解释来实现。
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可以使用实物、图表或多媒体工具来进行辅助说明。
例如,我们可以用图表展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差异,通过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
在课程展示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与学生的互动。
可以通过提问学生或组织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为了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教师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出有趣的问题。
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我们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来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解。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真实的企业案例来分析企业的发展和运营模式,让学生从实践中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此外,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市场或企业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近距离观察市场交易和商业活动,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或小结的方式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通过回顾概念、特点和案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解,并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最后,为了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与反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个人作业,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形式。
它既有市场经济的灵活性和高效性,又坚持社会主义的公平、公正原则,体现了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特点。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它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供了制度和法律保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是市场和政府相结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在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市场竞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技术创新。
政府则通过宏观调控,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确保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健全的市场体系和法制环境。
我国正在不断完善国内市场体系,扩大市场开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建设法治国家,为市场经济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1. 坚持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视社会公平正义,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通过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促进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的统一。
2. 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灵活性和高效性,又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引导市场发挥作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协调。
3. 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国家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性,通过适时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稳定,调控经济波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 强调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
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我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积极推进市场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第一篇市场经济(d e)一般理论第一章市场经济(de)内涵与特征一、简答题1.什么是市场经济答: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或以市场为媒介(de)一种经济形式.在这种经济形式下,社会(de)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都必须通过市场这个中介(de)联结才能进行.2.市场经济(de)特征有哪些答:特征:(1)市场经济是一种分工经济;(2)市场经济是一种交换经济;(3)市场经济是一种由市场联结起来运转(de)经济;(4)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5)市场经济是一种货币经济;(6)市场经济是一种追求价值(de)经济;(7)市场经济是一种具有自我利益(de)经济.(8)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9)市场经济是一种平等经济;(10)市场经济是以人对物(de)依赖关系为特征(de)经济;(11)市场经济是一种系统经济;(12)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经济;(13)市场经济是一种动态经济;(14)市场经济是一种国家经济.3.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de)关系如何答: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差异性.同一性表现在二者都有市场(de)存在,都有商品(de)存在;商品所有者或生产者都要生产对社会有用(de)物品,都要让渡对别人有使用价值(de)商品,都要获得自己所需要(de)使用价值或价值;都通行等价交换原则,都承认价值规律(de)调节作用;都有交换(de)媒介——货币.因此,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一个特定(de)历史发展阶段,是商品经济比较充分和典型(de)经济形态.从差异性看,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两个不同层次、不同序列(de)经济范畴,主要区别表现在:存在(de)前提不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de)地位不同;研究(de)角度不同;研究(de)侧重点不同.第二章市场经济(de)运行机制及其功能一、简答题1.市场机制(de)构成要素有哪些答:市场机制(de)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供求关系、价格、竞争、和风险.2.市场机制(de)作用形式有哪些答: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3.市场机制(de)基本运作原理是什么答:市场经济是一种主要依靠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de)经济运行方式.市场可以依据商品(de)供求关系决定它们(de)价格,而这样(de)价格同时也能够反映生产该种商品(de)要素(de)稀缺性.在价格(de)指导下,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间流动,从经济效益低(de)部门流向经济效益高(de)部门,从供给过剩(de)部门流向供给不足(de)部门,从而使资源(de)利用效率和配置状况符合社会需求(de)变化.二、论述题1.试论述市场机制(de)主要功能.答:市场经济主要具备资源配置、信息反馈、调节供求、经济评价以及激励与择优等基本功能.2.试述市场经济(de)优势.答:(1)市场经济有利于提升经济效益;(2)市场经济有利于推动法制建设;(3)市场经济有利于加速政府职能转变;(4)市场经济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第三章市场经济运行(de)模式一、简答题1.美国混合市场经济体制(de)基本特征主要有哪些答:(1)在微观经济领域实行自由企业制度;(2)遵循自由平等竞争原则;(3)大中小企业并行发展;(4)政府对经济(de)干预程度相对较低;(5)强调地方分权;(6)注重经济(de)开放性和国家化发展;(7)强调市场经济运行(de)法制化.2.德国(de)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一是认为市场经济(de)基础是私有制,因此必须保障私人经济(de)充分自主性;二是认为国家(de)作用是保护市场竞争、维护社会公平;三是提出了“社会市场经济”(de)概念,强调按市场经济规律行事,并辅之以社会保障制度,把市场自由(de)原则与社会公平有机地结合起来.3.瑞典福利市场经济模式(de)主要特点是什么答:(1)以政府干预为主导(de)社会保障机制;(2)以分配机制为导向(de)市场运行机制;(3)以效率为基础(de)平等分配原则.第二篇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第四章传统计划经济体制(de)历史命运一、简答题1.传统计划经济体制(de)特征有哪些答:(1)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2)国家对经济活动采取直接指令性行政管理;(3)经济决策权高度集中;(4)社会资源(de)计划配置;(5)交易活动(de)非价格特征;(6)分配方式上采取按劳分配;(7)经济结构呈现明显(de)城乡分化和二元结构;(8)属于对外封闭型经济.2.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有哪些优缺点答:优点:(1)有助于在短期内抑制旧中国遗留下来(de)经济恶性波动,从而顺利(de)度过经济困难时期;(2)在经济发展水平低、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国力有限(de)条件下,运用这种行政集权(de)计划经济体制,保障吧有限(de)资源集中到重点建设上,奠定了国民经济良性循环(de)物质基础.缺点:(1)这些高速发展以不均衡为代价,不仅造成巨大(de)资源浪费,而且导致社会矛盾非常尖锐;(2)经济低效率;(3)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de)快速发展和复杂性;(4)经济波动(de)破坏作用难以降低.第五章苏联东欧(de)经济转轨一、简答题1.高度集中(de)计划经济体制有哪些主要特征答:增长速度快,经济效益差,经济结构畸形.2.萨克斯休克疗法(de)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私有化;(2)自由化;(3)稳定化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de)建立和发展一、简答题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e)特质有哪些答: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de);第二,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第三,在宏观调控上,坚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e)目标框架是什么答:(1)建立市场经济要求(de)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切实成为市场主体;(2)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de)市场体系;(3)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de)宏观调控体系;(4)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de)收入分配制度;(5)建立多层次(de)社会保障制度.二、论述题论述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de)兼容性答: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de)必然(de)资源配置方式,与社会经济制度无关,它可以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并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服务,也可以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并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服务.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de)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de)本质决定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de)本质之间存在兼容性.具体表现为:(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e)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同市场经济(de)兼容;(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de)社会主义根本要求同市场经济(de)兼容;(3)实现共同富裕(de)社会主义根本目标同市场经济(de)兼容.第三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e)基础性制度第七章基本经济制度一.简答题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异同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de)区别在于,前者是指社会主义性质(de)基本经济制度,后者是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时期(de)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既存在于初级阶段,也存在于中、高级阶段.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之间又是密切联系(de).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是存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之外,而是包含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之中(de).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其中(de)具体表现,也是社会主义本质(de)表现.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e)所有制结构答:(1)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de)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2)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二.论述题1.为什么说公有制不等于公有制(de)实现形式答:从一般意义上讲,所有制和所有制(de)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de)概念,前者是指人们对生产资料(de)占有关系,即生产资料归个人、某个阶段、社会集团或整个社会所以.后者是指在一定(de)生产资料所有制前提下(de)企业(de)资本组织形式.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所有制必须有具体(de)实现形式,这样才能在剩余产品和生产资料收益等生产成果方面体现出生产资料所有制(de)利益.所以,所以制实现形式为所有制服务,保证所有者权益(de)实现.这就决定了同一所有制在不同企业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不同所有制可以采取同一种实现形式.具体到社会主义公有制,它是指社会主义条件下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de)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de)一种所有制形式.只有在劳动者成为整个再生产过程(de)共同主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以平等(de)身份互相对待和发生经济往来时,社会主义公有制才是名副其实(de).而公有制(de)实现形式,实际上是指公有资产(de)运营方式或经济组织形式,它不是资本主义私有制(de)天赋特权,而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de)产物,反映了市场经济(de)一般规律,其社会属性关键是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它可以建立在私有制(de)基础上,也可以建立在公有制(de)基础上;可以以社会股、个人股为主,也可以以公有股、法人股为主;可以是资本家控股,也可以是社会主义国家控股和社会集团控股.社会主义国家控股和社会集团控股,带有明显(de)公有性质,不仅不会动摇社会主义(de)根基,反而会提高公有资产(de)运作效率,进一步扩大公有资产(de)支配范围.2.如何理解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是搞私有化答: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de)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e)必然选择.实践证明,这种选择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de)深刻把握,反映了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法则(de)创作性运用.事实上,满足十三亿人(de)消费需求,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创造更多(de)就业机会、引导国外先进技术,仅靠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是难以做到(de).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发展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增加就业,有利于在不同所有制之间展开竞争和提高国民经济(de)运行效率,有利于一些竞争性强、规模小、资本有机构成低、市场风险大(de)企业和行业生存与发展,有利于发挥全社会(de)积极性,发展国民经济,更好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de)内在要求,绝不是权宜之计,必须长期坚持.第八章企业制度一、简答题1.简述企业(de)内涵与特征答:企业就是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经济活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de)营利性经济组织.特征:第一,企业(de)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第二,企业是具有行为能力(de)经济组织;第三,企业是生产要素(de)需求者和商品(de)供应者;第四,企业具有资源配置(de)功能.2.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答: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de)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de)企业制度.3.简述现代企业制度(de)治理结构.答:现代企业制度(de)最大特征就是法人治理制度,通过“三会一制”(de)法人治理结构,在现代企业内部形成了既相互激励又相互约束(de)法人治理制度.“三会一制”是指现代企业制度(de)治理结构一般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负责制组成.第九章收入分配制度一、简答题1.简述按劳分配(de)主要内容答:(1)按劳分配方式只能在生产资料公有制范围内实施;(2)按劳分配(de)对象是劳动者个人,分配(de)内容是个人生活消费品;(3)按劳分配(de)唯一尺度是劳动者提供(de)劳动;(4)劳动券是按劳分配(de)实现形式(5)按劳分配(de)劳动量直接以劳动时间或劳动强度来确定.(6)按劳分配(de)个人消费品,必须是合理积累和必要扣除之后(de)剩余,而不是全部社会总产品.2.简述社会主义社会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de)客观必然性.答:(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de)前提.(2)社会生产力(de)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de)物质条件.(3)旧(de)社会分工(de)存在和劳动还存在重大差别,劳动任是个人谋生(de)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de)直接原因.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按劳分配(de)特点有哪些答:(1)按劳分配是个人收入分配方式(de)主体,但不是个人收入分配(de)唯一原则;(2)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de)原则,还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de)标准实现;(3)按劳分配不能以每个劳动者(de)劳动时间为直接尺度,而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de)价值量所曲折反映(de)劳动量为尺度;(4)按劳分配借助商品货币形式而不是采用劳动券形式;(5)按劳分配原则和实践在不同程度上还存在矛盾.4.简述按生产要素分配(de)具体形式.答:(1)劳动力要素;(2)资本要素;(3)技术要素;(4)管理要素;(5)信息要素.5.收入差距过大(de)负面效应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第一,收入差距过大会挫伤一部分人(de)工作热情,降低工作效率;第二,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低收入者对人力资本(de)投资;第三,过大(de)收入差距会助长寻租,滋生腐败;第四,过大(de)收入差距会通过市场规模影响经济增长;第五,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实现社会福利(de)最大化.第十章社会保障制度一、简答题1.社会保障制度(de)主要特点和基本原则分别是什么答:特点:(1)强制性;(2)社会性;(3)福利性;(4)互济性;(5)保障性;(6)公平性.原则:第一,普通保障原则;第二,适度保障原则;第三,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第四,公平与效率统一(de)原则.2.社会保障(de)主要内容有哪些答:一般来说,社会保障(de)主要内容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大部分构成.3.社会保障(de)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稳定社会;(2)调节经济;(3)促进发展;4.什么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de)社会保险制度答:(1)建立了统一(de)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建立了覆盖城镇企业、机关事业单位(de)统一(de)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3)建立了城镇失业保险制度;(4)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5)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工作稳步推进;(6)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取得了较大(de)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
教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了解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4)知道宏观调控的含义。
5)了解宏观调控的目标。
6)了解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1)针对市场调节局限性,初步提出合理化的政府干预与宏观调控对策的应用能力。
2)通过学习市场经济的共性与特性,准确把握事物的共性和根本特性的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树立竞争意识,培养开拓进取的精神。
2)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优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3)养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道德品质和个人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四、教学难点宏观调控的手段五、课时安排一框题,一课时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实施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与此同时,逐步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音频《春天的故事》,大家知道这首歌里的一位老人讲的是谁?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这位老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更加明确地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 在邓小平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下,同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呢?首先,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第六讲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第六讲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经济建设该走怎样的道路,该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这是当时摆在我们面前需要作出决策的一个重大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以及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展开,在经济体制上,我国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选择这样的经济体制,在当时是有主客观原因的。
建国后,我国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首先,计划经济是被看成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的。
计划经济是指以国家指令性计划来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计划经济”思想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过程中,针对这种生产方式的不合理性,以及古典资本主义(早期市场经济“自发”运行所带来的问题和困难而产生的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自觉”组织的思想。
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论述了未来理想社会的生产状况是由社会领导机构根据“估定”的社会需要量进行生产,并且根据不同地区对某种产品需要量的不同,“以盈济虚”地进行调节来满足各地的消费需求。
18世纪,法国的巴贝夫对未来社会实行计划经济的思想则表述的更加清楚。
他指出:“我们未来的制度将使一切都按计划来进行”,因而社会中“不再有盲目经营的危险,不再有任意生产或生产过剩的危险”,并且论述了社会对劳动投入的有计划调节。
马克思: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量的社会总劳动量。
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方式,这是不言而喻的。
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
第一次: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时说:“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
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236页) 第二次: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说:“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247页)第三次:1982年10月14日,邓小平在与国家计委负责同志的谈话中指出,我们的经济体制“缺点在于市场运用得不好,对经济搞得不活。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7页)第四次:1985年10月23日,邓小平在同美国企业家代表团的谈话中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48页) 第五次:1987年2月6日,邓小平与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说:“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
”“我们以前是学苏联的,搞计划经济。
后来又讲计划经济为主,现在不要再讲这个了。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03页) 第六次:1990年12月24日,邓小平说:“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64页) 第七次: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这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
根本上破除了计划经济姓“社”、市场经济姓“资”的传统观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经过十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1992年10月12日,党的十四大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高中历史-精品课件)
1990年12月,邓小平指出:
•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 主义的区别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 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 也有计划控制。……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 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么回事。计划 和市场都得要。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 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DV3.P364)
• 教学重点与难点: •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 •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3)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阅读书目
• 1、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 到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 2、江泽民《十五大报告》1997年 • 3、胡锦涛《十七大报告》2007年 • 讨论题: •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 2、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 一、市场经济的共性 • (1)生产要素商品化; (2)产权关系明晰化; • (3)经济运行市场化; (4)生产经营自主化; • (5)追求赢利最大化; (6)企业组织公司化; • (7)经济行为规范化; (8)经济活动法制化; • (9)保障事业社会化; (10)政府干预适度化; • (11)世界经济一体化。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 (1)所有制结构单一化,排斥多种经济成分和 多种经营方式,经营活动缺乏产权基础。
• (2)高度集权,政企不分,职责不明,国家对 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抑制了微观经济活力。
• (3)忽视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市场调节的作 用,造成体制运行的低效率、高成本、高浪 费现象。
• (4)分配上,平均主义泛滥。 • (5)导致了整个社会的行政化、官僚化、等级
• 所有企业都根据政府的计划进行生产和经营; • 生产资料由主管部门按计划供应,享受调拨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h
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h
2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
突破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 统的计划经济概念,形成了“计划 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
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 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 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 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充分发育的完善的市场机制。” ——江泽民
h
12
(四)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我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表明,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的必 由之路
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归根到底要靠改 革。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突破影响 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逐步完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摘自中共中央“十五”报告)
h
46
4、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 建立规范的监督机制。鼓励国有大中型 企业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相互参 股等形式,实行股份制。
(摘自中共中央“十五”《建议》)
h
47
4、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公有制的实现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 所有权
第二层 占有权
归 体属 实关 现第 后系 形一 三占出,式层个财有有 资取 产的式决反层财并 人企和什 组产者定映次业组采产对 的出么 织经织取具企 职所生都的资样 方是营形怎体业 能人的 式有产是方式样所谁由行采财制资所使谁?的料有性的 制质最 的终 具
政府调控 主要是调控市 场,通过市场 调控企业行为, 而不是直接调 控企业。
h
35
(二)、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任务 1、保持经济总量平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改革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现在已近20年,建立新体制已经取得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
我国对适合要求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5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没有停止过,其核心是寻求解决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的方法。
改革开放后,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概括地讲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
早在1979年11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时,就首次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
由此拉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序幕。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
这个提法得到了党的十二大的肯定。
虽然这一提法仍然坚持计划经济总体框架不变,但它允许市场调节存在和发挥作用,这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开辟了道路。
第二阶段:是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明确肯定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虽然它同时还强调,就总体说,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但不再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
1987年2月邓小平在《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一文中主张放弃“计划为主”的提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4 中国市场体系的培育与发展
6.4.1中国市场体系发育的现状
(1)市场总量迅速广大,产品的商品化率明显提 )市场总量迅速广大, 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总量不断增长 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国内市场规模和市场需 求持续扩大。 (2)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成,有形商品的市场交 )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成, 易载体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5)市场体系的形态结构 市场体系的形态结构是指市场体系中各种交 易场所的存在形式及构成( 易场所的存在形式及构成(各种市场形态之间的比 例)。 其中有形商品市场可分为农产品市场、 其中有形商品市场可分为农产品市场、工业 品市场、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品市场、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而无形市场可分为产权市场、服务市场和文化市场。 而无形市场可分为产权市场、服务市场和文化市场。
(2)市场体系的客体结构 所谓市场体系的客体结构指加入市场交换 活动的各种交易对象所形成的各种交易总量及 其构成。 其构成。 两大市场:一般商品(生资资料、 两大市场:一般商品(生资资料、生活资 料和服务)市场和要素(金融市场、 料和服务)市场和要素(金融市场、劳动力市 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 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市 场。
竞争性。竞争是市场机制的一个要素, (3)竞争性。竞争是市场机制的一个要素, 具有健全的市场机制的市场体系必然具有竞争 性。竞争是追求各自利益的经济活动当事人之 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 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是市场体系有效运 作的必要条件。 作的必要条件。 有序性。有序性是相对于无序性而言的, (4)有序性。有序性是相对于无序性而言的, 即市场体系运行的规范化、秩序化。 即市场体系运行的规范化、秩序化。市场体系 运行的有序性是以价值规律为核心的客观经济 规律所要求的。 规律所要求的。
[1] 白永秀.中国现代市场经济研究.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308
6.1.2 市场体系的结构
(1)市场体系的主体结构 所谓市场主体, 所谓市场主体,就是指监护交换客体进入 市场,并按一定的规则参与市场活动、 市场,并按一定的规则参与市场活动、发生市 场交换关系的当事人。 场交换关系的当事人。 由于个人或家庭的消费行为是发生在市场 交换之后的,因而它是市场体系的消费主体。 交换之后的,因而它是市场体系的消费主体。 由于企业的行为发生在市场运行的过程中, 由于企业的行为发生在市场运行的过程中, 并形成市场运行的推动力量, 并形成市场运行的推动力量,因而企业是市场 体系的运行主体。 体系的运行主体。 由于政府行为是凌驾在市场之上发生作用 因而政府是市场体系调节主体。 的,因而政府是市场体系调节主体。
(3)各类要素加快发展,要素市场初具规模 各类要素加快发展, 第一,基本形成了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第一,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市场、 第二,技术市场、房地产市场、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 土地市场、 土地市场、产权市场和土地市场等要素市场体系框架初步 确立。 确立。 第三,供过于求成为市场常态, 第三,供过于求成为市场常态,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价格 形成机制已经确立。 形成机制已经确立。 第四,市场微观主体再造已经完成, 第四,市场微观主体再造已经完成,多元化市场主体空前 活跃。 活跃。 第五,要素市场开放程度大大提高, 第五,要素市场开放程度大大提高,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 全面接轨。 全面接轨。
6.4.3 进一步完善中国现代市场体系 的主要措施
(1)加快建设并健全全国统一开放市场 )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升市场资源 配置功能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内在要求。第一, 配置功能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内在要求。第一,打破 垄断。第二,完善市场法规,消除市场分割性.第三, 垄断。第二,完善市场法规,消除市场分割性.第三, 推进流通现代化,促进要素自由流动。 推进流通现代化,促进要素自由流动。 (2)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商品市场 ) 完善商品市场体系的目标应当是: 完善商品市场体系的目标应当是:按照建立统一开 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 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在优化结构的基础 努力扩大市场规模,完善市场功能, 上,努力扩大市场规模,完善市场功能,建立现代化的 商品流通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 商品流通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 能齐备、制度完善、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商品市场体系。 能齐备、制度完善、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商品市场体系。
(4)市场体系的空间结构 市场体系的空间结构 所谓市场体系的空间结构,是指各种市场活 所谓市场体系的空间结构, 动范围等级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 动范围等级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 四个层次: 四个层次:以地方分工为基础形成的地方市 场;以经济活动地域专业化分工为基础的区域市 在各具特色、 场;在各具特色、互为供求关系的区域市场融合 基础上形成的国内统一市场; 基础上形成的国内统一市场;在各国经济之间互 相开放基础上形成的国际市场。 相开放基础上形成的国际市场。 四个层次市场空间结构, 四个层次市场空间结构,是经济资源依照比 较利益原则和地域分工原则高效流动与合理配置 的基础。 的基础。
(3)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 加快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 加快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改革要素市场的价格形 成机制,是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重点。 成机制,是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重点。 第一, 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 第一, 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 第二,完善要素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 第二,完善要素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 (4)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一,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和现代物流业。 第一,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和现代物流业。 第二,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 第二,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 第三,积极发展商业服务和公共服务业。 第三,积极发展商业服务和公共服务业。 (5)继续规范和整顿市场秩序 ) 要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 要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净化市场 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和社会环境。
(2)市场运行秩序混乱 目前我国信用缺失和市场无序问题相当严 无论是商品市场还是要素市场, 重,无论是商品市场还是要素市场,都存在交 易无序和信用问题。 易无序和信用问题。 (3)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 一是仍存在行业垄断问题。 一是仍存在行业垄断问题。表现在强买强 卖和拒绝开放市场引入竞争。 卖和拒绝开放市场引入竞争。 二是各类市场主体之间平等使用生产要素 的环境尚未完全形成,国内很多市场的对内开 的环境尚未完全形成, 放度仍很低
中国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第6讲 中国市场经济 的运行场所
6.1 市场体系的内涵与结构
6.1.1 市场体系的内涵
所谓市场体系就是指这些相互联系、 所谓市场体系就是指这些相互联系、相互 依存、 依存、相互制约的各种市场结合而形成的有机 系统或整体, 系统或整体,也就是用系统的观点来考察的各 种层次、各种形态、各种类型的市场关系总和。 种层次、各种形态、各种类型的市场关系总和。 [1]
(4)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一是各类市场在法律、法规方面仍存在一些空白。 一是各类市场在法律、法规方面仍存在一些空白。 如我国尚无《反垄断法》 如我国尚无《反垄断法》 。 二是与已出台的相关法律、 二是与已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实施细 则仍然缺乏,使得很多法律法规出台后缺乏实施的 则仍然缺乏, 可操作性,使法律法规的作用大打折扣; 可操作性,使法律法规的作用大打折扣; 三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比较严重地存在, 三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比较严重地存在, 特别是涉及到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重要利益时, 特别是涉及到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重要利益时,法律 的约束力往往不足,而各种“红头文件” 的约束力往往不足,而各种“红头文件”的威力和 自由裁量权更; 自由裁量权更; 四是随着中国加入WTO WTO, 四是随着中国加入WTO,一些原有法律法规和部 分条款不再适用的问题凸显出来。 分条款不再适用的问题凸显出来。
6.4.2 中国市场体系发育中存在的问题
(1)全国统一市场仍未真正形成
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相比,当前地方保护表现得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相比, 世纪80年代中后期相比 更加隐蔽和多样化,呈现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更加隐蔽和多样化,呈现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第一,保护的内容发生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商 品买方市场的基本形成,地方保护的内容发生了明显变化, 品买方市场的基本形成,地方保护的内容发生了明显变化, 从以保护当地资源为主转向保护当地市场为主, 从以保护当地资源为主转向保护当地市场为主,采取各种 办法保护本地产品在当地的销售, 办法保护本地产品在当地的销售,限制外地产品进入当地 市场。 市场。
6.2 现代市场体系的一般特征
市场体系的特征集中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统一性。 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中, (1)统一性。在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中,各类市 场在其运行中虽有各自的特点, 场在其运行中虽有各自的特点,但各类市场在结 构上, 构上,在运行的基本要素以及功能优化的目标等 方面又是统一的。 方面又是统一的。 开放性。市场体系不应是封闭式的市场体系, (2)开放性。市场体系不应是封闭式的市场体系, 而应是合乎生产社会化、国际化潮流, 而应是合乎生产社会化、国际化潮流,符合现代 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体系。 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体系。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 经济的发展,要求市场体系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经济的发展,要求市场体系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第二,保护手段更加隐秘。过去,地方保护常常 过去, 过去 采取直截了当的办法, 采取直截了当的办法,比如通过在道路上设关设卡直 接限制,通过颁布“红头文件”等措施硬性规定等等。 接限制,通过颁布“红头文件”等措施硬性规定等等。 在中央政府三令五申、明文规定禁止地方保护后, 在中央政府三令五申、明文规定禁止地方保护后,地 方保护的方式变得越来越隐秘, 方保护的方式变得越来越隐秘,越来越难以识别和对 付。 第三,保护范围不断扩大。由产品市场扩大到 由产品市场扩大到 要素市场。 有些地方政府利用对户籍、 要素市场。如:有些地方政府利用对户籍、劳动力管 理等措施,限制外地及农村劳动力进入本地就业, 理等措施,限制外地及农村劳动力进入本地就业,保 护当地的劳动力市场; 护当地的劳动力市场;有些地方政府利用投资项目和 国有资产管理的审批权力, 国有资产管理的审批权力,干预企业重组和资本自由 流动;有些地方通过给予本地企业减免税费, 流动;有些地方通过给予本地企业减免税费,提供信 贷资金、廉价批地等政策支持。 贷资金、廉价批地等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