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业教育看农业供给侧改革

合集下载

职业教育促进乡村振兴之比较优势探析

职业教育促进乡村振兴之比较优势探析

2019年第5期专题研究一、职业教育之于乡村发展的天然渊薮党中央自2004年至2019年连续十六年发布以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为核心的中央一号文件,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性与必要性的直接表现。

只有切实完成“三农”领域的硬任务,乡村才能真正得以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真正达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要求才能有效实现。

而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振兴乡村,教育的内在推动力不容小觑。

作为与经济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1],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着与乡村建设与发展的天然渊薮,理应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切入点。

首先,乡村是城镇的血脉之源,我国近代以来兴起的、以实业教育为突出特色的教育革新运动可以看作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新起点。

这种以农事、工商等事业为教育内容的实业教育,天然地与广大乡村浑然一体。

从蔡元培“教育本为职业而设”之理念,到黄炎培“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大职业教育观,再到陶行知“职业以生利为作用,故职业教育应以生利为主义”的思想,诸多实业家、教育家以发展职业教育为武器,出于救国救民的共同目的,欲大力沟通教育与职业的联系,以平民的职业化推动国家的近代化。

而为解决我国农村日益加剧的衰落问题,20世纪30年代,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蓬勃兴起,晏阳初欲用“四大教育”“三大方式”造成“能自立的国民”,进而实现“国民生计,必皆富足”;梁漱溟则致力于“启发乡村人的自觉”、建设乡农学校,以使农村获得新的生命,借以为中国的全社会找到新的生命。

[2]早期扎根于乡村的职业教育探索和实践,不仅将职业教育真正融入了乡村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之源,有效助推了职业教育的学科化和体系化建设,更为民国时期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在农村经济社会建设方面,作为与普通教育不相同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以其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能够对农村经济发展以及乡村人才的培养起到最直接的促进作用,从而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建设。

在“精准扶贫”方面,职业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3]:相较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以其专业对口程度较高、学费相对低廉、培养周期较短等优势对贫困地区的学子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加强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加强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加强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当今社会已经被广泛重视。

目前我国中职教育存在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了加强中职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要优化中职教育的供给结构。

当前,中职教育普遍存在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单一化的问题,不同地区的中职学校往往开设相同甚至相似的专业,导致就业竞争激烈,就业率不高。

应该加强中职教育专业设置的差异化,根据不同地区和行业需求,开设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增加学生就业的机会。

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训的机会,使中职教育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要加强中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

目前中职教育的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结构老化、师资不足等问题,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应该加大对中职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加大对中职教师的待遇和激励力度,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发展。

要加强中职教育与产业的对接。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应该加强中职教育与产业的紧密合作。

一方面,中职学校应该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推动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实践课程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

还应该加强中职教师与企业的交流合作,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行业洞察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要加强中职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

中职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机制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需求。

一方面,要加强对中职教育的督导和评估,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机制,促进中职学校的内外部监督。

还应该加大中职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中职教育的地位和声誉,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这需要教育部门、学校、教师、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优化供给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中职教育与产业的对接、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等多种措施的综合推进,才能够实现中职教育的全面发展和优质服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①姚瑶(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0000)一、引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我国逐步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范式。

职业教育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不断增强,在现代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为社会培育大量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职业教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战略结构调整的关键,为供给侧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背景下,需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把职业教育作为技能人才培育的主阵地,改善人才供给结构性失衡的情况,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二、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010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开始跨越式发展,并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其背后是党中央、国务院给予的一系列政策扶持。

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提出,到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修订与实施,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改善。

然而,尽管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其高质量发展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一)职业教育在社会层面“认可度”不高长期以来本科教育的主导地位,使得当今社会对职业教育仍然存在认知误区。

一是国家虽然把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但作为推手的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上热下冷”的情况依然存在。

二是企业和社会对技术性人才缺乏正确的认识,重学历、轻技术的现象比较严重,对技能人才的“有色眼镜”并没有摘除。

根据《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蓝皮书》的数据显示,2022年有69%的职校生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企业工作,并且其中大多数都是建筑技术人员、销售服务人员、客户服务专员、房地产经纪人、餐饮企业服务人员等流动性终端岗位。

技术性人才就业渠道狭窄,待遇偏低的问题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职业教育_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职业教育_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职业教育_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提高人才供给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

为此,我国开始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加强职业教育的能力和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问题分析1. 教育结构不合理在以高等教育为主导的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的地位相对较低。

学生和家长普遍追求高等学历,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的价值。

这导致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导致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匹配。

2. 课程设置不合理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脱节,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市场需求不相符。

职业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实践和技能培养,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3. 师资力量不足现有的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行业知识,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改革措施1. 加强职业教育宣传和引导要改变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加强对职业教育价值的宣传,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

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引导他们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的职业教育路径,提高就业质量。

2. 优化课程设置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行调整,注重实践和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与行业密切合作,将实际工作经验和行业知识融入教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提高师资水平加大对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力度,提高其实践经验和行业知识。

建立师资培训机制,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实践平台,帮助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4. 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结合建立和完善产教融合机制,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开展校企联合培养。

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提供学生更多接触实际工作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5. 加强评价体系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实际技能和能力的评价,培养实用型人才。

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是指通过改善职业教育的供给方面的结构问题,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以下是我对该议题的几点思考。

首先,要加强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的核心要素之一、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机构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更好地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同时,企业可以提供实训基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其次,要注重职业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传统的职业教育主要以技工学校为主,对于一些非工科的专业没有很好的覆盖。

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行业、创意设计等非工科专业的需求也逐渐增长。

因此,职业教育应该注重对多种专业的培养,通过与不同行业合作,开设更多的非工科专业课程,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职业教育。

第三,要加强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目前,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且专业结构不够合理。

要加强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

此外,要鼓励企业专家和业界人士来到职业教育学校任教,提供实践经验和行业洞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需求和就业前景。

第四,要推进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的互联互通,国际化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多。

因此,职业教育应该与国外职业教育机构进行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创造更多的国际化学习机会,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平台。

同时,积极发展对外交流合作项目,提供更多的国际实习和就业机会,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注重多元化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国际化发展。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和创新,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是指对职业教育供给端的,即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治理机制、提升办学水平等手段,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以下是我对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的几点思考。

首先,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需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规范。

政府应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推动职业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健全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加强职业教育管理和监督。

同时,政府还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职业教育供给主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推动多元化办学主体的竞争和合作,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

其次,在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成为重点。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职业素质要求高、技能操作性强、终身学习能力强等特点,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现代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中应该加大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的有机融合,构建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第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需要注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因此,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应该成为的重点。

一方面,学校应该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办学等活动,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企业需求和企业环境,提高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能力。

另一方面,企业也应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参与职业教育的规划、教材编写和人才培养等环节,与学校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第四,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教师是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队伍建设应该成为的重点。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和选拔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此外,还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引进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师,并建立国际化的师资交流机制,促进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

加快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浅析

加快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浅析

加快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浅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当前的形势下,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浅析,探讨加快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和关键路径。

一、问题分析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资源在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

一线发达城市和沿海地区的职业教育资源相对较为丰富,而内陆和欠发达地区的资源相对匮乏。

这种不均衡的分配导致了地区之间人才的失衡,一方面造成了一线城市的用工需求难以满足,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内陆地区的人才外流。

2.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在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些学校重视理论教育,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些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陈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这些问题造成了职业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就业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3. 学校与企业脱节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

然而在现实中,学校和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学校无法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企业也无法有效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

这种脱节导致了学生毕业后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就业困难的问题日益突出。

面对上述问题,加快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如果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及时,将会导致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脱节,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的成功改革将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减少地区之间的人才失衡,为人才流动提供更多的机会。

而且,加快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教育强国的重要途径。

1.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均衡发展要加快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需要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供给侧改革的五个措施

供给侧改革的五个措施

供给侧改革的五个措施引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旨在从根本上调整经济结构,改善供给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为了实施供给侧改革,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五个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措施,分别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减税降费、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劳动力素质。

1.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科技创新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驱动力。

为了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政府可以增加科研经费,建立科技创新基金,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参与科技研发。

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为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 减税降费减税降费是改善供给结构的重要手段。

通过减轻企业税负和社会保险费率,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增加投资和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政策,激发企业的发展活力,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3. 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要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水平。

政府可以制定产业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改造,促进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

同时,要加强对产业发展的引导和规划,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4. 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领域之一。

要加强农业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推广高效农业种植技术和农机装备,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同时,要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5. 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劳动力素质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培训服务。

同时,要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加快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浅析

加快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浅析

加快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浅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和劳动力供给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而在这一过程中,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着哪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将从相关政策、市场需求、教育质量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浅析。

一、政策导向需要更加清晰在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政策导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政策体系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政策支持不足的情况。

政策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够规范和有序。

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各地区在具体实施政策时存在差距和不统一,导致一些地区职业教育供给过剩,而另一些地区又供不应求。

政策导向还需要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和就业导向。

当前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造成了课程设置、学生培养方式不能及时地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

在这一点上,政策需要更加明确和灵活,鼓励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制定出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课程和培养方案,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市场需求不匹配市场需求是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参考因素。

但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

学校的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与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不够契合。

这种情况造成了学生毕业后无法很好地适应职场的情况。

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一些职业教育学校的实训设备和教师素质不能达到市场需求的标准,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与市场的需求对接。

在市场需求方面,也需要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学校和企业、社会之间的合作,使职业教育更贴近市场需求。

还需要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市场需求进行更加精准的分析和预测,指导职业教育的改革。

三、教育质量需提升教育质量是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质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些学校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和实训资源都不足以满足市场的需要,造成了教学过程中质量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思考_芮志彬

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思考_芮志彬

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思考_芮志彬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然而,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就业困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开始了职业教育供给侧,旨在现有的职业教育机制,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加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需求。

首先,职业教育供给侧需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它的培养目标是为了满足社会对实际技能的需求,因此需要更多的实践环节和实际操作。

而现实情况是,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投入相对较少,导致职业教育设施设备落后,实际操作环境不够完善。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政府需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提供更好的教学设备和实践机会,培养更多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

其次,职业教育供给侧需要加强产教融合。

目前,许多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的合作还不够紧密,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往往与市场需求不完全匹配,导致人才供需失衡。

因此,政府应鼓励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并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同时,企业也应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技能培训,以确保培养出的学生具备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再次,职业教育供给侧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主要侧重于高等职业教育,忽略了职业教育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应该鼓励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包括中职教育、技工院校、职业培训等,以适应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的人才需求。

此外,职业教育还应与成人教育相结合,为已经工作的人提供机会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

最后,职业教育供给侧需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和认知。

当前,社会普遍存在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误解,许多人认为职业教育是“下等教育”。

然而,职业教育恰恰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改变这种认知,政府和教育机构需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供给侧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首先,要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对接。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一方面是由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滞后于产业发展的变化,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对职业教育质量认可度不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产教融合的新型机制,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其次,要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形象。

当前,虽然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在国内的社会认可度和学生报考意愿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职业教育普及率不高,很多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不强,办学条件相对较差,这些都对职业教育的形象和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形象,可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和待遇,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

第三,要加大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力度。

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职业教育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影响力相对较小,对外开放程度有限,这使得我国职业教育对于国际化人才的输送能力不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合作与交流,引进和吸纳国际化的教育资源,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当前,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上的地位和认可程度相对较低,许多人仍然认为职业教育是“输不起的选择”。

然而,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促进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可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改变人们的教育观念和就业观念,让更多人了解并选择职业教育。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但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教兴农战略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教兴农战略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教兴农战略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科教兴农战略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科教兴农战略是指通过科技创新和教育培训来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本文将从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教育培训等各个方面,探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教兴农战略。

一、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

现代科技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政府应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支持农业科技创新。

同时,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加强科技与农业生产的结合,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二、农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农业教育培训是培养农民科学种植技术和农业经营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建立健全农业教育培训体系,开展农业技能培训、经营管理培训等各类培训。

同时,加强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对接,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三、推进农业科普宣传农业科普宣传是农民科学养殖、科学种植的重要手段。

加大农业科普宣传的力度,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和文化水平。

通过举办农业科技展览、开展科普讲座等形式,向农民传递农业科技信息,帮助农民更好地利用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四、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区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通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集中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区,引导农民学习先进的科技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同时,加强示范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形成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五、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保护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的抽检、监测和溯源工作。

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六、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农业科技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通过加大对农业科研人员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农业科技创新。

同时,加强对农民科技培训师资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质量。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的实践壁垒与实现路径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的实践壁垒与实现路径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的实践壁垒与实现路径1.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概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应面向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帮助他们掌握现代农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服务农业产业升级:职业教育应根据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应服务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农村文化繁荣等方面,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职业教育应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城乡之间的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的交流和共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面临人才流失问题:许多农村地区的职业教育由于待遇和发展空间有限,难以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其中,导致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教学水平有限。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职业教育往往面临经费不足、设施简陋等问题,难以满足大规模职业培训的需求。

教育内容与实际脱节:现有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往往脱离农村实际,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难以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

社会认知度不高:在部分农村地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知度不高,农民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参与度有限。

为克服这些实践壁垒,实现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目标,需要采取以下实现路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培训水平,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职业教育事业。

完善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农村地区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调整教育内容与课程设置:紧密结合农村实际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提高社会认知度:加强职业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农民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1.1 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渐扩大,共同富裕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目标。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助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及推进策略分析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及推进策略分析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人”是推动乡村发展的第一要素,因此,培养和引进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推进“三农”工作发展的关键。

要想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就必须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乡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在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人才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1 职业教育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过程中的意义1.1 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即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现代化。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必须重视农民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农业现代化。

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在农业生产、销售、经营等环节提供技术支撑,满足农村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低,技能人才紧缺。

职业教育可以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提供契机,使他们在专业领域不断突破自我,提升能力,从而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1.2 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重大问题之一,乡践机会和实习平台。

通过实地参观、实践操作等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和技巧,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知识体系。

2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2.1 职业教育层次化习惯阻碍了农业产业服务能力农业职业教育主要有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培养农业生产、管理、服务人才为主的“农”字号中等职业学校;一类是以培养“农”字号高等职业院校为主的“农”字号高等职业院校。

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中等职业教育在整个农业教育中占主导地位,而高等职业教育在整个农业教育中的地位较低。

与德国相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仍存在发展水平不高、办学层次不清、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浅谈我职业教育的供给侧

浅谈我职业教育的供给侧

浅谈我国职业教育的供给侧-职业教育是当今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的教育、大众的教育,同时也是实现梦及两个一百年的重要战略支柱。

近些年来,国内职业教育事业迅猛,为经济培育出大批实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的招生难转型难就业难等多重困境,企业持续的技工荒也逐步成为制约国内转型升级的瓶颈.**总强调,经济过程中的短板,尤其主要短板,是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如期完成的主导因素,急需尽快补齐这些短板。

而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短板,面对经济模式的转变、结构的升级、结构的巨变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职业教育必须进行结构性创新。

一、供给侧的提出及内涵(一)供给侧的提出供给侧之所以得到**界的广泛关注,主要在于供给侧能够解决新时期国内经济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难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ﻭ首先,有效结构性供给欠缺。

我国产品量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但国内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高端产品供不应求,中低端产品供过于求.在教育领域也存在结构性供给欠缺问题,缺乏高精尖的个性化教育,职业教育更趋向于大众化和同质化,导致国内再就业教育和在职强化教育等职业教育成效低。

方面也存在类似问题,从每年**高考状元有半数选择到国外高校学习就可以看出国内教育竞争力的减弱。

其次,供给侧不能及时进行有效供给。

国内消费者需求呈新**走势,高端消费品供给严重不足.比如,2015年国内出境游客消费多达 1.1万亿元,在消费中大多数是用于购物消费,这主要是因为国内消费品供给量比较大,但质量欠佳.在国内大众衣食住行得到了基本满足之后,国民的消费需求便会升级,持续向多样性、个性化、服务性,新要求不断增多。

教育领域也出现类似的趋势,在无法获取世界最知识培训的情况下,不少学生或在职人员选择到国外参加短期的厨师、软件设计和动画设计等职业教育,以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性。

由此可知,未来的动向将不全取决于需求侧,而取决于供给侧,供给侧便应运而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引言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职业教育是教育问题、重大民生问题,更是时代的社会经济问题。

发展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是推行供给侧改革的有力支撑,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行“一带一路”、“制造强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战略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因此,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对此进行探讨,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措施,以对发展职业教育实践及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发展职业教育为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创造重要条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稳步推进,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而职业教育为促进战略实施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从而推动“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

此外,职业教育办学的国际化发展也有利于国际间不同群体建立一个良性互动的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一带一路”沿边国家的友好和谐互动。

发展职业教育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目前,国家正在努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工匠精神”对于我国制造业强国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没有“工匠精神”则难以向“制造强国”迈进。

职业教育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平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价值观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都与“工匠精神”的构建紧密相连。

发展职业教育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强劲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做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

创新是国家和民族的强盛之基,人才是创新发展的重要根基,职业发展是人才培育的重要保障。

发展职业教育可以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缩小收入差距;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为生产服务一线提供生力军,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加快城镇化步伐。

农村职业教育与现代农业发展

农村职业教育与现代农业发展

农村职业教育与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农村经济繁荣的重要推动力,而农村职业教育则是确保农民能够适应农业现代化需求的重要保障。

农村职业教育与现代农业发展密切相关,共同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进步。

本文从不同角度展开,探讨农村职业教育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农村职业教育在我国农村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职业教育资源不足,学校数量少、师资力量薄弱,无法满足农村地区的就业需求。

其次,农村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与现代农业发展不匹配,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需要。

再次,农村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脱节,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差,也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二、农村职业教育与现代农业的关系农村职业教育与现代农业发展密不可分。

首先,农村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现代农业的主要劳动力,他们掌握着农业生产相关的实际技能和知识,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其次,农村职业教育可以帮助农民提升技术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从而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另外,农村职业教育还可以培养出一批农村创业者和农村产业发展的带头人才,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为了促进农村职业教育与现代农业的良性互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增加职业学校的数量,提升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水平。

其次,调整农村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紧密结合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提供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另外,加强与农业企业的合作,开展实践性教学,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农村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为了推动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创新教育模式。

一方面,可以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开设在线教育课程,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农村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传播。

另一方面,可以借鉴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模式,在农村建立职业教育示范基地,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培养适应本地农业特点的人才。

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思考_芮志彬

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思考_芮志彬

第18卷 第4期2016年4月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Vocational InstitutesNO.4Vol.18Apr.2016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思考芮志彬(天津市职业教育中心,天津 300122)摘 要: 2015年底,中央首次提出经济领域要实行供给侧改革,面对新形式和新任务,职业教育须积极应对,主动调整自身发展与经济领域改革中不适应的因素。

文本从国家经济领域供给侧改革入手,结合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从服务对象、具体需求、核心任务、具体做法等几个维度对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以期实现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加精准的供给。

关键词: 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经济发展;创新驱动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2X(2016)04-0018-04收稿日期:2016-03-03作者简介:芮志彬(1983-),男,天津人,天津市教育委员会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技能大赛科科长,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经济管理方向研究。

最近三年,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大,发展速度增长的难度也随之增大,GDP增速逐步放缓并进入下行通道。

经济数据表明,2013年我国GDP增速为7.7%,2014年为7.3%,2015年为6.9%,2015年GDP增速也是创下近25年以来最低,首次下降到7%以下。

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总量在不断增加的同时速度在逐步降低。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指出,现在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的增量,相当于5年前1.5个百分点、10年前2.5个百分点的增量,所以说经济增长的难度是越来越大。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换挡期,我国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非常关键且敏感的时期,同时社会改革发展也进入了阻力区和深水区,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间不相适应比重在不断加大,更加协调、有序发展成为必然。

2015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职业教育供给侧

职业教育供给侧

职业教育供给侧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就是指从职业教育供给侧入手,针对职业教育结构性问题推进的改革。

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可以加快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促进职业教育价值理性地回归,优化职业教育人才供给结构。

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路,以机制创新线为导向,激发职业教育的效率与活力;以理念变革为基础,实现职业教育价值理性地回归;以息化为抓手,实现职业教育精准供给。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日益重视。

职业教育的潜力正在被触发,职业教育的黄金机遇期已经来到,“职业人”大有可为。

首先,从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上来说,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经真正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不可小觑。

其次,从国家的支持力度来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日益明显,自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来,职业教育经费逐年增长,职业教育在国家日益重视的情况下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此外,较之前而言,职业教育的地大大提高了。

“读职校没前途”刻板观念已经被打破,以前的学生要是给别人表明自己在职校读书,别人的语气和眼神里透出都是蔑视。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并扶持职业教育的改革。

尤其是如今在就业压力如此大的环境下,职校逐渐成为香饽饽,因为没有一技之长的人是很难立足于社会并且扎根的,上职校起码能学一门技术,增长自身的本领,但是,要想让职业教育“香起来”,解决家长们的担心,要做的就是提升专业含金量和师资实力。

要将要传授给学生的课程技术拿出来,花时间和精力与用人企业及行业协会开展研讨,看教的内容及毕业学生技能水平与企业需求的匹配程度,而不是闭门造车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培养不合格的学员,造成就业难。

对于教师,要以“双师型”为标准,教师不能只会教理论,还需储备丰富的实战经验,要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环节,言传身教,让学生将技术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拥有自我提升的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知识经济兴起将更加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国际知名职业培训中心展开合作都将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技术交融与相互进步将为我们成为人才资源强国提供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文共计2520字我国是一个农产品的生产、贸易、消费大国,农民每年要生产将近20亿吨的农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面临着多重风险,如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政策性等风险,这些风险都具有某些不确定性,导致农民风险较大。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在经常变动过程中的,如目前猪肉价格,农民的利益难以保障。

作为进入xx有着良好的生态、清新的空气和干净无工业污染的水土,是发展生态农业、观光体验、休闲旅游的“宝地”。

近年来,xxx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农业农村工作不断在“强基础、调结构、补短板、促改革、增后劲”上下功夫,大力实施以猕猴桃、荔枝、枇杷为主的三个种植业“十百千”工程,积极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全力助推脱贫攻坚进程。

三个产业从无到有,目前累计发展猕猴桃5.48万亩、荔枝5.6万亩、枇杷6.56万亩,2019年已投产1.89万亩,产值9118万元,带动贫困户4105户16524人,实现贫困户人均增收1153元,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主要做法是:
一、抓人才联动,夯实支撑保障。

针对农业产业需要发展带领市场,同时要懂抵御自然风险的农业职业人才,应该制定《人才支持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适当扩大农业人才招录比例,确保农业、林业等专业人才引得进来。

有针对性地从县农科局、县林业局下派一批种植专业技术指导员,实行产业指导员挂片包村责任制度。

组建荔枝、猕猴桃、枇杷专家团,成立荔枝基层专家工作站,研究创新荔枝立体树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