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合集下载

第三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第三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的是( B )
冬至
冬至
冬至
冬至
(2)黄赤交角与四季变化: 黄赤交角是形成地球上四季变化的根本 原因。若黄赤交角等于零,就没有太阳 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也就没有正午太阳 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也就不可 能形成四季变化。
3.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黄赤交角变化(变小或变大)会导致地球上的一系列现象 发生变化,图解如下:
12.22南回归线
①曲线与纬线MN有两个交点说明了什么?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上每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以南(北)的地区每年没有太阳直 射
B——夏至,6月22日前后,阳光直射点在 北回归线
第三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C——秋分,9月23日前后,阳光直射点在 赤道
D——冬至,12月22日前后,阳光直射 点在南回归线
“三个基本不变”
绕日过程中, 地轴指向基本不变 黄赤交角大小不变 地球运动方向不变
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1)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 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6.22 M
N
北回归线
AB
3.21
9.23
赤道
3.21
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A—春分,3月21日前后,阳光直射点在赤道
二分二至日
标注A、B、C、D四个位置的节气和日期
简述B、D两处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秋分,9.23 C
N
D 冬至 12.22
夏B至 6.22
春分,3A.21
从北极上空看,地轴“左倾左冬,右倾右冬”
第三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以下四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中,准确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一轴”指 : 地轴 “两面”指: 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 “三角度”指:
黄赤交角为23.5;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5;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 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三个基本不变”指: 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保持23.5
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日期 3月21日 节气 春分 直射点位置 赤道 运动趋势 北
6月22日
9月23日
夏至
秋分
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日期 3月21日 节气 春分 直射点位置 赤道 运动趋势 北
6月22日
9月23日
夏至
秋分
北回归线
赤道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日期 3月21日 节气 春分 直射点位置 赤道 运动趋势 北
12月22日
夏至
秋分 冬至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日期 3月21日 节气 春分 直射点位置 赤道 运动趋势 北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夏至
秋分 冬至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南 北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规律
夏至
6月22日
秋分
春分
春分
9月23日
黄 道 南极上空看- 平 面 顺时针 远日点(七月初) 速度最慢; 近日点(一月初 )速度最快;
公 太 转 阳
旋 转 中 心
方向
轨 道
速度
周期
自 地 转 轴 自 西 向 东 公 太 转 阳
角 两极为0; 赤 速 其他约为 北极上空看- 道 度 15°/时 逆时针 平 线 两极为0; 面 速 从赤道向两 度 极递减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转pianxiangli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转pianxiangli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四、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地转偏向力
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
2、偏转规律
北半球,水平运 动物体会向右偏 转;
南半球,水平运动 物体会向左偏转;
赤道上,水平运动物体 不偏转。
靠左行 北半球车辆在地转 偏向力的作用下右 偏,都偏向道路中 间,更容易与对面 过来的车辆相撞, 发生车祸的频率会 更高。 靠右行 北半球车辆在地转 偏向力的作用下右 偏,都偏向路边, 路边是司机开车注 意力的集中点,司 机会不断调整方向 来保证行车安全。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的交角
黄道平面 (地球公转 轨道平面) 赤道平面(过 地心并与地轴 垂直的平面)
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
太阳直射点
太阳高度不同,等量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不同
没有黄赤交角(即黄赤交角为0º )
太阳直射点不发生移动,全年直射赤道
赤道:不偏
思考:1 下面节日,太 阳直射点的位置?此时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公转速度快慢?
①今天 ②元旦 ③儿童节
A 今天
B
儿童节
元旦
C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如图:哪一岸受到水的冲涮作用更强 丙 ;哪些岸 受到的冲涮作用更弱,泥沙淤积 , 可能最终会与小岛 相连 丁 。
1、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
B
A:公转轨道是正圆 B:地球运行至A点时,大致为一月初 C:地球运行至B点时,华北平原农作物生 长茂盛 D:地球运行至A点时,速度略小于B点
3、南半球一河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会发生( ) C A.北岸侵蚀,南岸沉积 B.南岸侵蚀、北岸沉积 C.左岸侵蚀,右岸沉积 D.右岸侵蚀,左岸沉积 4、在东经20°南纬30°的地方,沿东经20°经线向赤 道方向发射炮弹,炮弹将落在(B)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5、、如果北半球河岸也建楼房,最近位置在左 岸还是右岸? 左岸 6、南半球某国一条河流中沙金含量较多,许多人在 沙中淘金,有一些人在左岸,有一些在右岸,你认为 那些人的收获大?为什么? 在左岸的人收获大。 由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半 球向左偏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规律引言太阳直射点是指太阳在黄道上的最高点,即太阳光射到地球表面时垂直于地面的位置。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太阳直射点会随时间变化而移动。

本文将深入探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太阳直射点的定义太阳直射点是指太阳光垂直射到地球表面的地点。

由于地球的赤道倾斜,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之间来回移动,形成四个主要直射点: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和南极圈。

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是位于赤道以北和以南23.5度的位置,分别对应着夏至和冬至,标志着太阳直射点南移或北移最远的位置。

北极圈和南极圈则是两极附近太阳直射点的最远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规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规律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24小时。

由于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点每天会在东西方向上移动一定的距离。

每天中午的太阳直射点会在经度上向东移动15度,相当于地球自转一小时所需的角度。

2. 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365.25天。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因此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会有所变化。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公转过程中会相应地沿着黄道移动。

3. 倾角的倾斜地球赤道与黄道的夹角是23.5度,被称为地球的倾角。

地球倾斜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会在赤道以北和以南23.5度的范围内移动。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四个主要的太阳直射点。

4. 日照时间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还受到节气和季节的影响。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椭圆形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会有所变化,导致不同季节的日照时间不同。

这种变化会影响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

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的计算方法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方法来估算。

以下是计算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的一般步骤:1.获取某一地点的日出和日落时间的数据。

2.计算每天的日照时间,即日落时间减去日出时间。

3.根据所选日期的日照时间计算太阳直射点在东西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地球的运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的运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有关。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偏心率较小, 因此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化范围 也相对较小,在南北纬23°26′之
间来回移动。
地轴的倾斜度导致太阳直射点在 赤道两侧的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这也是地球上四季变化的主要原
因。
不同地区日照时间变化
01
赤道地区
由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移动,因此赤道地区全年日照时间基本相等,
发展高精度地球观测技术
02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有望发展出更高精度的地球观测技术,
以更准确地监测和预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其相关现象。
拓展跨学科研究领域
03
地球运动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研究将不断拓展到地质学、大气科
学、生态学等跨学科领域,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
对人类生活影响及挑战
•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致季节变化,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 响。农民需要根据季节变化合理安排农作物种植和收割时间,以确保粮食产量 和质量。
04 太阳直射点移动对地球影 响
气候变化
季节变化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不同地区的季节会发生变化。在直射点北移的过程中,北半 球逐渐进入夏季,南半球则逐渐进入冬季;反之亦然。
温度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当直射点位于某地区时, 该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最大,温度相对较高;而当直射点远离该地区时,接收到的太 阳辐射量减少,温度相对较低。
现代科技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搭载的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 测,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太阳辐射数据 ,进而分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自动气象站
自动气象站能够实时观测和记录气象要素数 据,包括太阳辐射强度、温度、湿度等,为 分析太阳直射点移动提供重要依据。

[全]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影子方向、昼夜长短)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影子方向、昼夜长短)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影子方向、昼夜长短)考点详解•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绕着地轴自转,自转的平面为“赤道面”;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公转的平面为“黄道面”。

两个平面存在着一个23°26′的夹角:黄赤交角,因此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23°26′N~23°26′S之间往复移动,移动的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移动的规律如下: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再向南回到赤道。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极昼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向北回到赤道,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极夜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

图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2、影子的方向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的视运动轨迹有关。

假设某地位于北半球,则影子的方向为:①春分-夏至-秋分:太阳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因此早上影子朝向西南,黄昏影子朝向东南;②秋分-冬至-春分:太阳东南日出、西南日落,因此早上影子朝向西北,黄昏影子朝向西南;③正午影子方向:与观察者的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有关,太阳直射点位于观察者以南,则正午影子位于正北;太阳直射点位于观察者以北,则正午影子位于正南;④南/北极点:北极点的影子永远朝向正南,南极点的影子永远朝向正北。

图2 影子的方向例题图3 例题答案:C、A精讲精析:(1)分析影子的方向。

①由于该地为北极点,因此该点的四周,全部为“南”,因此中国结的影子指向正南,拍摄者也位于正南;②如果此时为3月21日(春分),则全球昼夜平分,北极点处应该是一半夜晚、一半白天,而图中全部都为白天,因此不是春分或者秋分。

(2)分析南极点的气候特点。

①南、北半球的季节恰好相反,1月份为南极的夏季,但南极点的冰层很厚,夏季虽然有融化,但仍然比北极要厚很多;②3月1日~21日为南半球的夏半年,南极点及其附近的昼长>夜长;3月21日~31日为冬半年,南极点及其附近夜长>昼长,因此总体来看3月份昼长>夜长,而北极点及其附近地区恰好相反,因此累计昼长:南极点附近>北极点附近;③南极的海拔较高,因此气压较低;④假设南极北极海拔相同,则9月1日~23日为南半球冬半年,气温较低;24日~30日为夏半年,气温较高,因此总体来说气温较低的日子更多。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日移动速度并不均匀,在赤道附近移动速度较慢,纬度越高速度越快。
太阳直射点与昼夜变化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在春分和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在夏 至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相反;在冬至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南半球 相反。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了该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进而影响该点的太阳辐射强度和 日照时间。
太阳直射点日移动的观测方法
01
02
03
使用日晷
通过观察日晷上影子的移 动,可以大致判断太阳的 方位和高度,进而推断太 阳直射点的位置。
使用天文望远镜
通过观察太阳黑子和光斑 等特征,可以判断太阳直 射点的位置。
使用现代科技
使用GPS和太阳辐射计等 现代科技手段,可以精确 测量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 移动速度。
05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实践应 用
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
指导作物种植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和光照强度, 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通过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 律,可以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品种,提高产量和品 质。
农业气候区划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 ,可以对不同地区进行农业气候区划,为农业生产和布局提 供科学依据。
由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也会有所差
异。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点 位于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冬至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 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北半球昼短夜长。
夏至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 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在一年中,பைடு நூலகம்阳直射点在南 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完 成一次回归运动。
生物多样性

太阳直射点的概念

太阳直射点的概念

太阳直射点的概念一、引言太阳直射点是地球上每年两次发生的现象,也是地球气候变化和季节交替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太阳直射点的概念、原理以及对地球的影响。

二、太阳直射点的定义太阳直射点指的是太阳的垂直射线(也称为垂直入射角),它与地球表面形成一个垂直的角度,这个角度受到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度及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的倾角的影响。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倾斜23.5°,所以太阳的直射点会随着地球绕太阳公转而发生变化。

三、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是由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运动引起的。

每年地球绕太阳完成一周运动,太阳直射点也会随之变化。

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有一个称为赤道的带状地区,太阳的直射点在赤道上往返移动,形成两次太阳直射点。

四、太阳直射点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同,会对地球上的气候和季节产生影响。

1. 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是季节变化的原因之一。

当太阳直射点靠近北半球时,北半球就进入夏季;当太阳直射点靠近南半球时,南半球就进入夏季。

夏季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太阳的垂直射线倾向于北半球,使得北半球得到更多的太阳辐射,气温升高,天气炎热;冬季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得到更多的太阳辐射,气温升高,天气寒冷。

2. 地区气候差异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不同地区的气候也有所不同。

赤道地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比较稳定,因此赤道地区的气候相对稳定,年平均温度高。

而靠近极地的地区,由于太阳直射点的远离和辐射角度的变化,气候变化较为剧烈,温度差异大。

3. 降水分布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也会影响雨季和旱季的分布。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时,赤道地区会受到持续的热力作用,形成热带雨林,年降水量很大;而靠近太阳直射点的地区则容易形成干旱带,降水非常稀少。

4. 海洋环流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也会对海洋环流产生影响。

热带地区的太阳直射点位置稳定,热力作用较强,导致在赤道附近形成热带低气压带,海水蒸发增加,形成热带雨林和热带风暴。

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变化规律是:
太阳直射点每时都在向西移动,每小时移过15度经度。

在地理题的计算中可粗略取每天移动0.25度纬度。

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

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

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

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又在3月21日(即春分)回到赤道。

如此周而复始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也约是365.2422天,称为一个回归年。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从而导致四季的变化。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考试报·高考地理》第53期中的《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的》一文中,作者认为“许多权威资料把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移动方向图都画成了从左到右(自西向东)运动曲线图是一个科学性的错误(图1,源于原文)”。

作者认为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的,所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形成自东向西的运动轨迹。

另《考试报·高考地理》第61期中的《地球运动是自转和公转的叠加》一文,认为“把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的往返移动方向画成从左到右(自西向东)运动曲线图并非是科学性错误”。

作者认为地球运动是自转和公转的叠加,研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和方向,必须考虑自转和公转的共同影响。

为此作者分别作以下两种假设:①假设地球只自转而不公转时,太阳直射点自东向西移动,移动速度是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若取赤道上的最大值约为1670千米/小时;②假设地球只公转而不自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是自西向东移动,移动速度为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约为30千米/秒,即约为108000千米/小时。

由以上假设作者得出结论,太阳直射点由于公转而造成的自西向东的移动速度明显快于由于自转而造成的自东向西的移动速度,因此自转和公转叠加的结果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从而把移动方向画成自西向东并非科学性错误。

图1以上两位作者观点相反,各执己见。

那么,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轨迹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下面我们根据考试报第61期的两种假设重新分析:①当地球只自转而不公转时,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自东向西,移动轨迹(如图2)是螺旋式的不闭合圆圈(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每时每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都不相同,每天南北平均移动约为46°52′×2/1回归年≈0.256°/天),移动速度应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若直射赤道,则约为1670千米/小时(最大值),若直射回归线则约为1530千米/小时(最小值)。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

04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影 响
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气候变化
降水分布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是地球上接收太 阳辐射能量最多的地方,因此该地区 的温度较高,气候变化较为明显。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会影响大气环流和 洋流的分布,进而影响降水分布。
季节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致地球上不同地 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不同,从而 影响季节变化。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经线的应用
地理学研究
经纬度坐标系统是地理学研究 的基础,用于描述地球上地理
位置和分布。
导航系统
经线在导航系统中用于确定航向 和距离,是全球定位系统(GPS) 的核心组成部分。
时区划分
经线用于划分时区,确保全球 时间的统一和协调。
地图制作
经线在地图制作中用于投影和 缩放地球表面,确保地图的准
确性和实用性。
太阳时与地方时
太阳时是依据太阳位置计算的时间, 地方时是依据当地经度计算的时间。 通过比较两者,可以确定太阳直射点 的经度。
利用地理位置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地球自转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此不同经度的地区昼夜交替时间不同 。通过观察某地的昼夜交替时间,可以大致确定该地的经度 。
地球公转
地球绕太阳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移动。根据 地球公转的位置和时间,可以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03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确定
利用节气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春分和秋分
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太阳正东升、正 西落。
夏至和冬至
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 半球昼长夜短;冬至时,太阳直 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利用时间差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 随纬度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达到最大,
冬至日达到最小
正午太阳高度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达到最大,
随季节变化
夏至日达到最小
回归线之间:一年内太阳直射两次,回归线
上直射一次
3.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 (1)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2)纬度分布规律
①赤道处始终昼夜平分,春分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 平分。 ②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南、北半球同纬度昼 夜长短状况相反,时间长短相同。 ③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另一半球相反。 ④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与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极 昼、极夜现象的范围也经历了不断扩大、缩小的过程。
到两极 域
的地域 分 分异 异
图示
延伸 方向
沿东 西
方向 延伸
更替 方向
南北 方向
成因
太阳辐射随 纬度变化, 导致热量由 赤道向两极 递减,即以 热量为基础
分布
低纬和 高纬地区
分异规律
水 平 从沿海 地 向内陆 域 的地域 分 分异 异
图示
延伸 方向
沿平行 于海岸 线方向 延伸
更替 方向
成因
受海洋水汽
南北纬35°~ 55°大陆东岸
热带草原 南北纬10°至南北
南北纬40°~
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
回归线之间
60°大陆西岸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其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其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其影响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自身也在不停地自转。

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对地球上的气候、季节变化以及生物活动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太阳直射点,简单来说,就是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地球表面的点。

由于地球是一个倾斜着的球体,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存在一个约 665 度的夹角,这就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有规律地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也就是北纬 235 度和南纬 235 度之间。

每年的 3 月 21 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这一天被称为春分。

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开始进入春季,南半球则是秋季。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

到了6 月22 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这一天就是夏至。

在这一天,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现象,而南极圈内则是极夜。

此时,北半球处于炎热的夏季,南半球则是冬季。

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又开始向南移动。

9 月 23 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再次回到赤道,这一天被称为秋分。

和春分一样,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进入秋季,南半球进入春季。

继续向南移动,到 12 月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这一天就是冬至。

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现极昼。

北半球是寒冷的冬季,南半球则是炎热的夏季。

太阳直射点的这种移动规律,直接导致了地球上季节的更替。

在中纬度地区,四季的变化最为明显。

比如在我国,春季温暖宜人,万物复苏;夏季炎热多雨,草木繁茂;秋季天高气爽,果实累累;冬季寒冷干燥,雪花纷飞。

除了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还对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太阳直射的地区,接收到的太阳热量多,气温高,气候炎热;而在太阳斜射的地区,接收到的太阳热量少,气温低,气候寒冷。

比如,赤道附近由于常年受到太阳直射,形成了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而两极地区由于太阳斜射角度大,热量少,形成了寒冷干燥的极地气候。

各节气太阳直射点纬度

各节气太阳直射点纬度

各节气太阳直射点纬度
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射入角度(即太阳高度角)为90度的地点,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以下是太阳直射点在各节气的大致纬度位置:
1.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即纬度0°。

随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进入
北半球。

2.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北纬23°26'。

这是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达到的最北位置。

3.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再次直射赤道,即纬度0°。

随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进入南半球。

4.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南纬23°26'。

这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半
球达到的最南位置。

太阳直射点与日出日落方向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与日出日落方向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与日出日落方向的关系太阳直射点是指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地球表面的一点,其位置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改变。

而日出和日落则是指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和下降的时刻。

太阳直射点与日出日落方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下面将详细探讨这个关系。

我们需要了解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每年都会发生移动,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所造成的。

地球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而地球公转一周约为365天。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倾斜23.5度,所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会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移动。

在北半球的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而在冬季,则位于南回归线附近。

在春分和秋分这两个节点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

我们来探讨太阳直射点与日出日落方向之间的关系。

在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因此北半球的日照时间较长。

日出方向偏北,日落方向偏西。

而在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因此南半球的日照时间较长。

日出方向偏东,日落方向偏西。

在春分和秋分这两个节点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日出方向正东,日落方向正西。

还有一些地理因素会对日出日落方向产生影响。

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势差异会导致日出日落的方向有所偏移。

比如在高山地区,由于山体的阻挡,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可能会有所延迟。

而在平原地区,日出和日落则相对顺畅。

总结起来,太阳直射点与日出日落方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随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改变,而日出日落的方向则受到太阳直射点位置和地理因素的共同影响。

了解这一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太阳运行的规律,以及预测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和方向。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对太阳直射点与日出日落方向的关系有更清晰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月21日
春分
赤道

6月22日
夏至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日期
节气
直射点位置 运动趋势
3月21日
春分
赤道

6月22日
夏至
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日期
节气
直射点位置 运动趋势
3月21日
春分
赤道

6月22日
夏至
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日期
节气
直射点位置 运动趋势
3月21日
春分
赤道
旋 转 中 心
自地 转轴
方向
轨 道
速度
公太 转阳
周期

转 中
方向
轨 道

自地 转轴
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西
向 公 太东 转阳
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速度
周期
旋 转 中 心
自地 转轴
自 西 向 东 公太 转阳
方向
轨 道
速度
角 两极为0;
赤 速 其他约为
北极上空看- 道 度 15°/时
逆时针
平 线 两极为0; 面 速 从赤道向两
度 极递减
黄 远日点(七月初) 道 速度最慢; 南极上空看- 平 近日点(一月初 顺时针 面 )速度最快;
周期
旋 转 中 心
自地 转轴
自 西 向 东 公太 转阳
方向
轨 道
速度
周期
角 两极为0; 赤 速 其他约为 北极上空看- 道 度 15°/时
恒星日: 真正周期 一
逆时针
平 线 两极为0; 天 太阳日:
日期
节气
直射点位置 运动趋势
3月21日
春分
赤道

6月22日
夏至
北回归线

9月23日
秋分
赤道

12月22日
冬至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日期
节气
直射点位置 运动趋势
3月21日
春分
赤道

6月22日
夏至
北回归线

9月23日
秋分
赤道

12月22日
冬至
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日期
节气
直射点位置 运动趋势

6月22日
夏至
北回归线

9月23日
秋分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日期
节气
直射点位置 运动趋势
3月21日
春分
赤道

6月22日
夏至
北回归线

9月23日
秋分
赤道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日期
节气
直射点位置 运动趋势
3月21日
春分
赤道

6月22日
夏至
北回归线

9月23日
秋分
赤道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一轴”指 :地轴
“两面”指: 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
“三角度”指:
黄赤交角为23.5;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5;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 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三个基本不变”指: 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保持23.5
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面 速 从赤道向两
昼夜交替
度 极递减
周期
黄 远日点(七月初) 恒星年:
道 速度最慢;
真正周期
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平 面
近日点(一月初 )速度最快;
一 年
回归年 (新知识
点)
1、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1、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 赤道与公转轨道的夹角:23.5o 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66.5o
)
A.1 个恒星年
B.365 日 6 时 48 分 46 秒
C.1 个回归年 【答案】C
D.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
当太阳直射点由 b 向 c 移动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B.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C.澳大利亚正值冬季 D.我国正值夏季 【答案】B
谢谢大家 多提意见!
“两个变”指: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
射的点也不同。
地球(地轴)倾斜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地球(地轴)倾斜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正午太阳 昼夜长短
高度变化
变化
四季的形成
五带的划分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日期
节气
直射点位置 运动趋势
3月21日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日期
节气
直射点位置 运动趋势
3月21日
春分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日期
节气
直射点位置 运动趋势
3月21日
春分
赤道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日期
节气
直射点位置 运动趋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月21日
春分
赤道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日期
节气
直射点位置 运动趋势
1、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
赤道与公转轨道的夹角:23.5o 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66.5o
二者之和是90o
1、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
赤道与公转轨道的夹角:23.5o 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66.5o
二者之和是90o
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南北极圈的度数
2、黄赤交角的特点 “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两个变”
3月21日
春分
赤道

6月22日
夏至
北回归线

9月23日
秋分
赤道

12月22日
冬至
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规律
夏至
6月22日
春分
秋分 春分 9月23日
3月21日
冬至
12月22日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规律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时段:冬至→春分→ 夏至
9月23日
6月22日 3月21日
12月22日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二分二至、公转速度
大小三者之间的关系
夏至
速度 渐慢
夏至
春分
近日点
冬至 春分
秋分 春分
远日点
秋分
速度
渐快
冬至
公转速度加快时段:7月初→秋分→冬至→1月初 公转速度减慢时段:1月初→春分→夏至→7月初
思考:1 下面节日,太 阳直射点的位置?此时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公转速度快慢?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2.1420. 12.14M onday, December 14, 2020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0:5 2:1800: 52:1800 :5212/ 14/2020 12:52:18 AM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400:52: 1800:5 2Dec-20 14-Dec-20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时段:夏至→秋分→ 冬至
9月23日
6月22日 3月21日
12月22日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规律 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
9月23日
6月22日 3月21日
12月22日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规律 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
365日5时48分46秒 (1回归年)
①今天
②元旦
今天
③儿童节
儿童节 元旦
思考:2、一年当中,赤道上、南北回归线 上、南北回归线之间分别有几次太阳直射?
夏至
春分
秋分
春分
冬至
赤道一年有2次直射,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1次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2次直射
读太阳直射点移动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 4~5 题。
太阳直射点由 a→e 的周期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