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回中2016届诗歌学案二
7《散文诗二首》导学案 (学生版)
7《散文诗二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掌握“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2.熟读背诵两首诗歌。
3.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升朗读能力。
4.学习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1.领悟诗歌情感,掌握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2.体会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自读批注方法:1.初读,边读边用符号批注。
段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生字难字“●”、生词用“〓”、有疑问处“﹖”、容易写错、读错的字“△”、承上启下的句子“_”、文中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后,他(她)做了哪些事用“()”圈出。
2.默读,用文字批注:在文中标出生字的拼音、生词的语境意义;在文后批注这首诗写了什么?【课中导读】《荷叶·母亲》一、朗读课文1.听课文录音。
(闭上眼睛,静心去听,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和情感)2.自由朗读。
(用舒缓、柔和的语调,带着浓浓的情感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1.品读课文,理清层次。
(文中标记)2.一首诗就像是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这幅图画中包含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明确:三、内容解析1.勾画出具体描写红莲的句子,并用一两个词语点评:这是一朵的红莲明确:2.作者用了很多笔墨来写红莲和我内心的感受,文章题目却叫《荷叶·母亲》,显然文不对题,我们将题目修改成《红莲》,可以吗?勾画出具体描写荷叶的句子,并用一两个词语点评:这是一张_________的荷叶。
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明确: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明确:3.作者通过对荷叶的描绘,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明确:这里的母亲并没有正面出场,只写到一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
作品写母亲,完全使用象征手法,对雨中红莲与荷叶情态的细腻描写是作品的精彩之处,既表现出了母爱的动人,也表现出女儿对母亲的深厚依恋。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6篇(现代诗二首教学方法)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6篇(现代诗二首教学方法)下面是整理的《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6篇(现代诗二首教学方法),以供参阅。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认“巢、苇”等6个生字。
2、摘抄你喜欢的诗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5、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必备品格【教学重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关键能力【教学难点】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巢、苇”等6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重点)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重点)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难点)【教具准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渡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提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么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
(板书:《秋晚的江上》《花牛歌》)二、介绍作者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棪,现代著名诗人、史学家,我国新诗运动的重要倡导者之一。
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
代表作有《旧梦》《卖布谣》《秋之泪》等。
徐志摩(1897—1931),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云游》等。
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诗两首导学案含答案
《诗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这两首诗2、培养积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的面对人生选择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学习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词语注音注释。
忧郁..()瞬.息()涉.足()伫.立()幽寂..()..()延.绵()荒草萋萋2、解释下列词语。
【忧郁】【瞬息】【涉足】【伫立】【幽寂】【延绵】【荒草萋萋】3、填空题。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国别)______著名诗人。
他的创作对本国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发展影响很大。
他的代表作《》是“生活的百科全书”。
(2)《未选择的路》的作者_________是一位独具风格的______(国)现代诗人。
他吟唱着20世纪的音调,又接近于传统诗的诗体;他的诗富于______和______,同时又有浓厚的乡土色彩。
3、(1)普希金俄文学语言《叶甫盖尼·奥涅金》(2)弗罗斯特美象征哲理【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
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
今天我们学习的诗两首,就会告诉我们。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听一听。
听录音,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听录音,在听的时候做好圈点批注,思考下面的问题。
2、读一读。
学生比读、评读诗歌,注意语气和情感。
3、想一想。
①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答案】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
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只是暂时的,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答案】它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③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这首诗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中国现代诗歌四首学案粤教版必修2
第7课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学习目标 1.背诵描写丁香的诗句。
2.朗读每首诗,精确理解每首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3.赏析比方、象征、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潺.潺( ) ②簌.簌( ) ③寂寥.( ) ④颓圮.( ) ⑤彳亍..( ) ⑥鹧.鸪( ) ⑦鹳.鸟( ) 答案 ①chán ②sù ③liáo ④pǐ ⑤chìchù ⑥zhè⑦ɡuàn(2)多音字①颤⎩⎪⎨⎪⎧颤.抖( )寒颤.( ) ②巷⎩⎪⎨⎪⎧ 雨巷.( )巷.道( ) 答案 ①chàn/zhàn ②xiànɡ/hànɡ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1)⎩⎪⎨⎪⎧ 惋( )婉( ) (2)⎩⎪⎨⎪⎧ 寥( )廖( ) (3)⎩⎪⎨⎪⎧ 圮( )杞( )答案 (1)惋惜/凄婉 (2)寂寥/姓廖 (3)颓圮/庸人自扰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彳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彷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渐渐走,走走停停。
(2)安静;空旷。
(3)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2.辨词填空(1)健忘·健旺健忘:简单忘事。
健旺:身体健康,精力旺盛。
①虽说王老师已年近七十,但人还很________。
②由于年龄偏大,不少人都有________的毛病。
答案①健旺②健忘(2)朦胧·曚昽·蒙眬朦胧:月光不明;不清晰,模糊。
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二首)导学案 语文版必修1 学案
《中国现代诗二首》导学案晨读广场名句积累思想思想,就是推动自己和全人类的生活的力量。
(托尔斯泰《致阿•夫•日尔凯维奇》)思想常常好比宝藏;然而这些思想正像分布在地球上的金刚石一样,是十分稀有的。
需要长时间去探找,或者不如说去等待;需要使用测探器遍访思想领域的汪洋大海。
——巴尔扎克《论艺术家》自由的、不朽的思想,把动物造成人,创造出无数神祗,哲学体系以及能够打开世界之谜的钥匙——科学。
——高尔基《人》一个人的心灵受了鼓舞,那不用说,器官虽然已经萎缩了、僵了,也会从死沉沉的麻痹中振作起来,重新开始活动,像蜕皮的蛇获得新生的力量一样。
——莎士比亚《亨利五世》人类头脑不能完全了解事件的原因,但是寻找那些原因的愿望植根于人类的灵魂中。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她脸上看到的不是皮肤或五官方面的美,而是脸上表现出来的灵魂的美——不仅仅是看上去令人愉快的完美无瑕的外形,而是坚忍不拔的力量和独立鲜明的性格。
——泰戈尔《戈拉》【抚摸经典】酬X继皇甫冉怅望南徐登北固,迢遥西塞恨关东。
落日某某问音信,寒潮唯带夕阳还。
【作者】皇甫冉(约717—770),字茂政,润州丹阳人,历任某某尉、左拾遗、左补阙等。
今存诗二卷。
【品评】这是一首酬和诗。
诗前原有一篇小序,说明作诗的起因。
皇甫冉于代宗大历初在京城长安任左补阙,大历五年回老家润州丹阳(今某某丹阳)省亲。
这时其好友X继正在洪州(治所在今某某某某)任转运使判官,先写了一首《奉寄皇甫补阙》的六言小诗表示思念之情,皇甫冉就写了这首七言绝句作为酬答。
首句直起。
“怅望南徐登北固”,南徐为润州别称,北固山亦在润州,下临长江。
诗人因思念友人心切而登高远望,“怅”字统领全诗,为全诗定下抒情基调。
次句点染。
“迢遥西塞限东关”,西塞山在某某武昌(今某某大冶)东长江边上,与洪州相邻;东关指秣陵关,在润州上元(今某某某某)。
诗人登高远眺,不见友人,只见长江浩茫,阻隔东西,非但不能减缓思念之情,反而增添惆怅之感。
包头回中2016届作文学案--新材料作文训练
《文字传达悲天悯人的情怀》 51分 杨 燕
《用文字传达悲天悯人的情怀》 52分 金 晶
《文字中的悲喜情怀》
52分 李雪辰
《文字,品质情怀的载体》 53分 王 妍
《文字传达悲天悯人的情怀》 54分 张俊杰
《文字传达悲天悯人的情怀》
54分 张俊杰
• 堆堆竹卷,承载华夏情怀;串串字符, 描绘不变情怀。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无不 流露着悲天悯人的情怀,愿化作甘露,润万 物于无声。
•
破万卷,行文间,
品仁人志士,以文抒怀,
悲悯众生之情怀;翻千
篇,行阵间,颂文人雅
士,以情抒怀,悲悯众
生之情怀。
《守情怀,踌未来》
54分 田欣雨
• 世上所有的情怀,原本都是平庸的,也是 细微的,琐碎的,脆弱的。如果包裹着我们的 时间和历史,是一条壮阔的河流;那悲悯的情 怀就是早晨折射在波浪上的云霞和日光,是深 夜的月色和雨水,是随波逐流的鱼群和花枝, 是一个岸边观望者的逡巡。
包头回中2016届作文学案
之新材料作文立意(一)
2015年9月30日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于丹说:“看过古人的文字,我们 不禁要感慨,今天的人不但有品质的 快乐很少,连有品质的忧伤都很少。 我们很多时候表现出的愤怒和烦恼, 并不是悲天悯人的情怀。无关失业、 无关失恋、无关人际纠纷的伤怀,以 及对于岁月流光的悲态,现在真的很 少见。所以,我希望通过文字,传达 出人的情怀。”
• 要求:(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 立意;(2)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不少于 800字;(3)不得抄袭、套作。
偏题题目: 审题立意分析
1扩大材料范围的: 《用文字抒发品质情怀》(结果成了三合一:家
2016届包头回中高考全国卷小说人物学案及答案
2016届包头回中高三语文备考文学类文本之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学案(2-1-3)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 了解什么是文学类文本的人物形象。
2.了解文学类文本中人物形象的类型。
3.掌握人物形象分析题型的解题方法。
学习重点:1、准确找到人物形象分析的关键。
2、学会有效分析、辨析或挖掘小说主要人物某些隐含的信息。
3、灵活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概括分析,合理有效答题。
学习过程一知识整合【人物类题型】分类:1、人物形象概括题;2、人物形象作用题 ;3、人物形象技巧题;4、人物形象探究题二分类解答第一、人物形象概括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特点、心理、情感的概括归纳能力,解题思路:1、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
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的过程。
2、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
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
3、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
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4、借助历史背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来认识人物性格。
5、注意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中把握人物基本特征。
(一)概括、分析人物特征提问形式主要有:1、文中某某是一个怎样(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或: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某某的形象。
)对于这种提问形式的回答,要先从总体上对人物形象进行定性概括,即用一个长单句的形式表述该形象的个性特征(肖像、性格、精神、品质、思想等)和身份地位特征等;再结合具体文本分条分点作具体的分析,即这些个性特征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某某是一个个性特征(A、B、C……)+身份地位特征的形象。
①分析个性特征A;②分析个性特征B;③分析个性特征C……。
答题示例:【2012年湖北省七市(州)(孝感、宜昌、黄冈、荆州、襄阳、十堰、恩施)高三四月联考现代文阅读《貂皮大衣》第17题】小说主人公阿曼达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中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包头回中2016届高三备考作文学案之材料作文学案
包头回中2016届高三备考作文学案之材料作文学案( 1 ---1---1)班级------- 姓名---------一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
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二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
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
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三写作策略: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
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
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是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
包头回中2016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
【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掌握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方式和步骤。
一、考点解读: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巧妙的艺术构思。
(能力层级E)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二、知识储备:表达技巧(也称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双关、互文等。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①比喻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
例如写“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江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之漫长。
②夸张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拟人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
如刘颁《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④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巢、苇”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4.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想象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的情景。
(2)提问学生:在你的想象中,大自然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想到哪些与大自然有关的诗句呢?从而引出课题《现代诗二首》。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音,疏通文意。
3.精读课文(1)学习《秋晚的江上》。
①指名读《秋晚的江上》,思考: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②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景物,如“归鸟”“斜阳”“芦苇”等,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读出秋天傍晚的宁静与美丽。
(2)学习《花牛歌》。
①指名读《花牛歌》,思考:这首诗描写了花牛在哪些地方做了什么?②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地点和动作,如“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等,体会花牛的活泼与可爱。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读出花牛的俏皮与可爱。
4.总结全文(1)引导学生回顾两首诗的内容,总结诗歌的特点。
(2)提问学生:学习了这两首诗,你有什么收获?5.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2)仿照这两首诗的写法,写一首关于大自然的诗。
七年级语文下册 25《现代诗二首》精品导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二十五现代诗二首(第1课时)【学习重点】1.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喻、夸X、排比等修辞方法。
2.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某某,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预习导学】糜.子()白羊肚.手巾()青荇.()翅.膀()2.下列诗句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搂定∕宝塔山/争抢/来把手拉。
3.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4.根据课文填空。
《回某某》是诗人于年写的诗(按表达方式说),采用陕北民歌“”的形式,以为线索,第一部分写,第二部分写。
【当堂检测】阅读《回某某》节选, 完成5~9题。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浪潮!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某某看母亲!5. 选段中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抒情的句子是。
6.诗中用了叠词,表现了陕北口语的特色。
叠词的作用可分别用来:A.表示事物 B.表示数量C.表示颜色。
请从上述诗句中摘抄叠词,并标上相应的作用序号。
(1)() (2) ()( 3) ()7.“枣园的灯光照人心”指的是。
8. 这一节写的主要内容是。
9. 下面各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千声万声呼唤你(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3)双手搂定宝塔山(4)母亲某某就在这里【拓展迁移】阅读下边的诗歌,完成10~12题。
也许(葬歌)闻一多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那么叫夜莺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
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中国现代诗二首》导学案
《中国现代诗二首》导学案刘永生晨读广场名句积累莫烦恼莫把烦恼放心上,免得白了少年头,莫把烦恼放心上,免得未老先丧生。
(狄更斯《德鲁德疑案》)天下最苦恼的事莫过于看不起自己的家。
——狄更斯《远大前程》要是人家骗了你,他也不必生气,因为人人都想活,生活的门路却到处都很狭窄,所以就不能不擦碰别人。
——高尔基《苦命的巴维尔》要走的东西会走的;不管你是否坐在那里保卫它,它仍然要走,肯定要走。
——泰戈尔《家庭中的泰戈尔》用不着操心去装门面,不必苦心焦虑去勾心斗角,也不必为了妒忌别人和患得患失而烦恼。
——马克•吐温《镀金时代》保持健康的秘密就是适当地节制食物、饮料、睡眠和爱情。
(雨果《巴黎圣母院》)专心于健康的事越少,变为不健康的倾向的危险就越大。
——狄更斯《双城记》有规律的生活原是健康与长寿的秘诀。
——巴尔扎克《赛查•皮罗多盛衰记》风雅的生活,就其广义而言,是使休息活泼的艺术。
——《巴尔扎克论文选》西班牙斗牛之类的畸形的运动是野蛮表征。
但是专门的运动却是文明的表征。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清新、健康的笑,犹如夏天的一阵大雨,荡涤了人们心灵上的污泥、灰尘及所有的污垢,显露出善良与光明。
——高尔基《老板》能生点病是有福的,可以使你摆脱某些不愉快的事情,但是不包括死亡,因为死亡虽说可以使你永远摆脱人间一切烦恼,可是你却又要到地狱去受折磨。
——高尔基《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多和朋友交游无疑是医治心病的良方。
——泰戈尔《沉船》【抚摸经典】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作者】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沁阳县附近)人。
天宝十三年(754)进士。
先为淄青节度使侯希逸的幕僚,后又在汴宋节度使田神玉和汴州刺史李思臣、李勉幕中任职。
最后内迁为驾部郎中、中书舍人。
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写了大量的送行赠别诗歌,也有个别富有现实主义的诗作,语言精工,意味深长。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最新现代诗二首(教案)
3* 现代诗二首1.认读“巢、苇”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积累诗歌存储量,激发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难点通过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1.字词教学本课有6个需要认识的字。
在本课的教学中,可把生字放到文中讲解。
同时也要求学生通过读诗歌、查工具书等了解这些生字的意思并组词。
2.诗的理解这两首诗意境非常美,且都非常贴近生活,通俗易懂。
在诗歌的教学中,要重视阅读的作用,要充分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诗中的意境,并产生共鸣。
3.学会运用学以致用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学习这两首诗,要让学生在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诗歌中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及想象的运用,并学会把这两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1.预习提纲(1)借助工具书,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
(2)利用互联网搜集刘大白、徐志摩的生平及作品,整理成简洁的文字介绍资料。
(3)朗读这两首诗,明确每首诗的写作对象。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有关鸟儿或其他动物的诗歌?你能回想起来吗?预设:杜甫的《绝句》、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等。
2.交流搜集到的作者资料。
课件出示:刘大白(1880—1932):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徐志摩(1897—1931):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
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其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3.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两位诗人笔下那独特的景色。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回顾相关诗歌,检验学生知识的积累情况,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交流预习,把握诗歌内容1.学习《秋晚的江上》。
(1)我们先来学习《秋晚的江上》这首诗,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
现代诗二首教案
现代诗二首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现代诗的美——现代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和表现形式;2. 掌握现代诗的解读方法和鉴赏技巧;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教学重点:1. 探索现代诗的艺术特点;2. 分析现代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3. 运用现代诗的特点写作。
教学难点:1. 理解现代诗的隐喻和象征;2. 感受现代诗的情感和思想表达;3. 运用现代诗的语言技巧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现代诗选集;3. 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播放一段现代诗音乐诗朗诵或展示一幅现代诗画作品,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
2. 提问:“你对现代诗有什么了解?它和传统诗有什么不同?”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现代诗的特点。
知识讲解:1. 介绍现代诗的背景和发展,解释现代诗与传统诗之间的差异。
2. 分析现代诗的艺术特点,如自由的形式结构、隐喻和象征的运用等。
3. 通过现代诗选读,解读现代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方式。
小组合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现代诗进行分析和解读。
2. 学生展示自己对所选诗的理解和感悟,分享彼此的思考。
案例赏析:选择两首代表性的现代诗,结合图片、音乐等形式进行赏析和解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现代诗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创作实践:1. 引导学生尝试写一首自己的现代诗,并注重运用现代诗的特点,如隐喻、象征、自由的形式等。
2. 学生互相交流、修改和提出建议,完善自己的作品。
总结反思:结合学生的表现和收获,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欣赏现代诗的美。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现代诗,并写下对该诗的解读和感悟,可用文字、图片和音乐等形式呈现。
拓展活动:邀请一位现代诗作家或诗歌爱好者来班级进行诗歌创作交流,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热爱。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现代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下节课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创作和分享自己的现代诗,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杂诗十二首(其二)》教案3篇
杂诗十二首(其二)教学目标了解陶渊明的生平经历,知道魏晋门阀士族制度对知识分子的压制、迫害;细心品味诗中意象,理解诗歌的艺术构思和意境创设。
教师范读提示字音、节奏,学生参照注释朗读分析初通大意,师生共同探究主题、手法、思想意义。
理解作者“归隐田园、独善其身”的人生选择,感受作者寂寞、苦闷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品味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歌抒发的悲哀寂寞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悲戚”的深意。
教学方法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学法设计问题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这与陶渊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白居易在《效陶潜体十六首》。
其中写到: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
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
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
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白居易的这首诗就说得很明白:“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下面让我们与陶公对饮畅叙。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352或365或372或376—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市)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
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三、欣赏(一)诵读感知1、找出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词?悲戚。
《草原》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学生活动:默读课文并勾画文中体现“蒙汉情深”的语句,并作简单批注。
2.研读“喜迎远客图”部分
预设:从第2自然段“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个比喻句,以及三个“飞”字,可以看出蒙古族人民喜迎远客的热情。
预设:通过第3自然段中的语句“许多”“很多”“从几十里外”“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体会到主客之间的心情激动和情谊深厚,也感受到蒙古族和汉族之间的民族团结互助。
3.研读“主客联欢图”部分
预设:从第4自然段中主人用奶茶、奶豆腐和手抓羊肉这些民族美食招待客人,第5自然段中给客人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中可以感受到主人的热情和真挚。
教师提出问题:面对主人的热情招待,客人是如何做的呢?
师生交流,完成图表填写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表,呈现主客联欢时的热闹场面,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师提问: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
学生回答:人情美
教师板书:人情美
四、联系课文内容,从所读内容想开去
1.舞台表演,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上台演一演主客是如何联欢的。
提示:主人们敬酒时会说些什么?他们的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客人们是如何回敬的?会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现代诗二首》优秀教案
2 现代诗二首“乡愁”是马致远笔下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乡愁”是柳永梦醒后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乡愁”是李清照的浅吟低唱;“乡愁”是苏轼的慷慨悲歌;“乡愁”是漂泊异乡的游子剪不断的情结;“乡愁”是一坛海外赤子饮不尽的烈酒;“乡愁”是梦里的“长城”;“乡愁”是“一片槐树叶”,载着诗人浓浓的情思,漂洋过海……1理解并积累生字、生词;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重点)2反复朗读,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分析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难点)3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华夏数千年文明,很多日常可见的事物成为了中华文明的凝聚和积淀,他们是中国的象征。
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它们是一种符号、一种意蕴、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同学们知道有哪些中国的象征物?”(学生会提到如长城、黄河等,点明这便是游子思乡的载体)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多张长城图片,配以《长城谣》歌曲。
(学生对长城产生直观感受,营造思乡爱国氛围,引出台湾女诗人席慕容的《长城谣》)再由学生介绍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为体会作者情感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1 生字注音隘.口(ài)歌谣.(áo)蹲踞.(ù)山巅.(diān)焚.起(fén)槐.树(huái)荒莽.(mǎnɡ蝉.翼(chán)敕.勒山(chì)2 生词注解隘口:狭窄的山口。
荒莽:极其荒凉。
蝉翼:蝉的翅膀,形容物体很薄,文中形容树叶很薄。
些微:一点儿。
3 作者名片席慕容,女作家、诗人。
1943年生于重庆。
,蒙古族女诗人,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大江河。
出版的诗集有《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等。
其中《一棵开花的树》《山路》《出塞曲》《悲歌》《渡口》等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散文集有《有一首歌》《江山有诗》。
纪弦(1913—2021),当代作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10/13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试题 太常引· 暮行 李齐贤。 (1).从这首词的上阕可看出作者的心理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5 分)
答案①“栖鸦去尽远山青。看暝色、入林坰”写出了暮色 推移的时间变化,体现了作者急于找到宿处的迫切心理; (1分)②“灯火小于萤”一句写出一星灯火使行人感到 莫大的安慰和希望;(2分)③“人不见、苔扉半扃”通 过住宿处的破败写出了作者的失望心理。(2分) (2).这首词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2).①衬托。以“栖鸦”衬托旅途孤寂。(2分) ②想象。“又何处、长亭短亭”想象次日即将踏上的漫漫 征程。(2分)③借景抒情。以“照鞍凉月,满衣白露, 系马睡寒厅”的宿处简陋之景抒发了作者难以入眠时的凄 凉酸楚之情。(2分)(如答其他手法且有合理分析亦可 酌情给分)
2015/10/13
4、(辽宁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5年高考模拟)从军行 陈羽 参考答案:4(1)两首诗都写了从军将士所处的环境的极为严酷,其 严酷各有什么不同?请具体分析。(5 (1)陈诗写的是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海畔)冻泥裂开,梧桐 树上的叶子已经掉光,枝梢被狂风折断,给行军带来困难。(2分) 岑诗写的是在盛夏五月时火焰山炎威赫赫,常人视火山为畏途,而 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必经此地,自然极其困难。 (2分) 两者一极 冷一极热,环境严酷有别。(1分) (2)两首诗的第四句都是写,“军”,它们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6分) (2)(1)陈诗“红旗直上天山雪”运用借代的方法。(1分)“红 旗”不言人而自有人在, 冰天雪地中行军,队伍不乱,勇猛直上, (1分)画面生机勃然,展现的是唐军将士高昂的士气和一往无前 的精神。(1分) (2)岑诗“角声一动胡天晓”运用象征的手法,(1分)号角将胡 天惊晓,实则意味着只要一声号令,唐军便可决胜,一扫黑暗,使 西域重见光明。(1分)表达了诗人对这次出征抵抗取得胜利的美 好祝愿。(1分)(如答比喻、夸张手法的,且分析的对,情感也 对的给1分)
【示例】“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 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 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 ;“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 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
2).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 赏析。(4分)
四实战训练(9-3-2) 1、(13年新课标卷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 。 鹊桥仙 陆游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 感? 答: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升官做诸侯,而自己只能做 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 牢骚。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 要分析。(6分) 答案:用典抒情,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 皇帝的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 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2015/10/13
(2)两首诗都写了闻猿后产生的愁思,二者有何不同?你认为 哪一首诗的愁思更浓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解析:柳诗写的是贬谪之愁,雍诗写的是羁旅之 愁。(2分) 柳诗所写愁思更浓重。诗人被贬边州,听到哀猿 啼叫本应“泪沾裳”“肠欲断”, 可诗人却说“泪已尽”“肠已断”,无需猿啼就 已愁绝,4分)(或答:雍诗所写愁思更浓重。 在霜枫冷月的秋夜里,江上一声猿啼就会惊破游 子的旅梦,使人断肠,已无需第三声,从而突出 诗人极浓的羁旅愁苦。) (第二问作答时言之成 理即可)
2(
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商调· 黄莺儿 赠燕 [清]张漸
(
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5分)
【答案】(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解析】“携归画栋修花口”“千般诉说”等是拟人。 “王謝堂前”,即王导和谢安,“乌衣巷”,原是三国东吴禁军的驻地,后东晋王谢再 此居住,繁华一时,终归衰落,与“花落”“衔花”等实写对照,既是用典又是虚写。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6分) 【答案】(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 痛惜衰败的感情。
包头回中2016届高三语文 备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之 表达技巧学案 (9-3-2)
1(2014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1).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 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对诗歌人物形象的情感进行分 析,是这道题的答题方向,然而题干还指明了分析的切入口,那就是人物动作神 态描写。因此,考生解答这道题,首先必须从词作中找到词人对西湖游人描写的 文字,然后去揣摩不同动作神态的人所具有的不同情感。
(2)【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鉴 赏能力。题干已经指出赏析的角度“点面结合”, 赏析的内容“暮春之景”。因此,考生应从点面 结合的描写手法中去分析词人的写景之句。“面” 即是对晚春季节西湖景色的整体描绘,“点”又 是词人从万千西湖景色中撷取的一些独特意象描 绘以及写人时的细节描写。 【示例】“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 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 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 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 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 家,也是点。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
(1)请简要赏析《人黄溪闻猿》前两句的艺术特色。(5分) ①触景生情(1分):作者看到眼前的黄溪小路弯弯 曲曲绵延千里,想到了自己曲折坎坷的人生之路, 山中的猿猴声声哀鸣不知来自何处,更勾起了诗人 内心的惆怅,(2分)在凄凉,哀婉的氛围中,生发 了身处逆境的苦闷与悲凉之情。(2分) ②视听结合(1分):从视觉上写“溪路”之曲折, 从听觉上写“猿鸣”之哀婉,(2分)营造了凄凉, 哀婉的意境,抒发了身处逆境的苦闷与悲凉。(2分) (如果从其他艺术角度答,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 层级为D。“携归画栋修花口”即修补房梁上斑驳的花朵,“落花”表明是春末。 前四句写燕子惜花故衔花,实则寄托了作者惜花伤春之情。后四句通过写“乌衣 巷”的衰落,“王谢”家族的没落以此抒发痛惜衰败之感。
3、(2015东北三省三校二模)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9题。 入黄 溪闻猿① 柳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