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修辞讲解(用于初一到初三) (1)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解析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解析修辞手法是语文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技巧,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的艺术效果。
下面将为大家解析几种常见的初中语文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生动形象的对比,使表达更具有感染力。
比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将登高的过程比喻为攀登层层高楼的过程,用以表达对事物不懈追求的意境。
二、夸张夸张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夸张的手法,使表达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比如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中故事《开坛宝衡》中有一句描述:“夜里开坛五斗米,兴旺如年成的麻。
”这里夸张地形容麻局兴旺,表达了麻利程度之高。
三、拟人拟人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表达更具有生动性和情趣。
比如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鹖鸟》中写到:“鹖鸟在南山,白羽如玉鸌。
九子圣君子,处世心无瑕。
”这里将鹖鸟比作圣君子,赋予了圣洁高尚的特征,突显出主题。
四、排比排比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并列的方式进行句子的排比,使表达更明确、生动。
比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写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里通过两个“不在……有……则”句式的排比,突出了山有仙、水有龙的意境。
五、反问反问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使表达更有力。
比如现代作家鲁迅在《自题小像》中提问道:“中国的工夫象不象雕花呢?”这里的反问强调了中国工夫之精巧。
总结:修辞手法是一种表达技巧,通过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反问等手法,使语言更具有艺术效果。
初中语文学习中,我们需要认识和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运用方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使文笔更加优美、准确。
修辞手法解析初一学生需要掌握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解析初一学生需要掌握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初一学生作为语言发展的起点,掌握并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对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初一学生需要掌握的修辞手法入手,为广大初一学生解析与总结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比较手法,通过将事物与另一事物相比较,以突出其特点和形象。
比如,“他的笑容如同阳光一样明亮。
”中的“阳光一样明亮”就是通过比喻手法将他的笑容形容成了明亮的阳光,使人产生了强烈的视觉联想。
二、拟人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行为、形态和特性的修辞手法。
初一学生在写作中可以运用拟人手法,使作文更加生动活泼。
比如,“大海张开宽阔的胸怀,欢迎着我们的到来。
”中的“大海张开宽阔的胸怀”就是将大海拟人化,给予了它“张开胸怀”的特性。
三、排比排比是将同类成分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增强修辞效果的手法。
比如,“我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不是金银财宝,更不是富贵荣华,我追求的是心灵的自由。
”中的“不是……,不是……,更不是……”就是通过排比手法,将多个无关的词语或短语进行并列叠加,从而达到强调和修辞效果的提升。
四、夸张夸张是夸大事物的程度和特点,以增强修辞效果的手法。
比如,“我饱餐了一顿,肚子都快要爆炸了。
”中的“肚子都快要爆炸了”就是通过夸张手法,将饱食的程度进行了夸大,使得描述更加生动有趣。
五、反问反问是一种修辞手法,在陈述问题时,以一个明显认可的形式质疑,用以引起读者反思。
比如,“你难道不知道知识就是力量吗?”中的“你难道不知道”通过反问的方式,更加强调了“知识就是力量”的重要性。
六、比较比较是通过将各种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的修辞手法。
比如,“他像一只快乐的小鸟,而我就像一只笨重的石头。
”中的“他像一只快乐的小鸟,而我就像一只笨重的石头”通过比较手法,突出了两者在形态和性格上的差异。
初三语文复习修辞手法的运用与解析
初三语文复习修辞手法的运用与解析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丰富文章的表达,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在初三语文复习中,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对于提高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修辞手法的定义、分类和运用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并通过例子来进一步解析具体的修辞手法。
一、修辞手法的概念与分类修辞手法是指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运用特定的表达方式和技巧,以增强语言的效果、创造艺术的形象和达到理论目的。
修辞手法可以分为声音修辞、词语修辞、句子修辞和组织修辞四大类。
二、声音修辞手法的运用与解析1. 语音修辞:通过对声音的运用达到修辞效果。
例如,重复音节、音响的运用等,都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提高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 音律修辞:通过对音节的安排和配合、声调的升降来达到修辞的目的。
例如,叠词、双声对偶等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具韵律感和韵律感。
三、词语修辞手法的运用与解析1. 比喻:通过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以达到描绘形象、烘托氛围的目的。
例如,将“月亮如一把银钩”比喻为“天上的明珠”。
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你可以将原文进行扩展,以满足你所要求的5500字的篇幅:- 文字修辞的意义和作用- 形容词、动词的修辞应用- 比喻的作用和技巧- 进一步介绍其他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夸张、对比等- 修辞手法在具体篇章中的应用举例说明根据你给出的题目和限定条件,以上是初三语文复习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与解析的一个简要框架。
你可以根据该框架进行扩展和发挥,逐渐完善和丰富你的文章内容。
同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适当调整和增加相关的内容,以使整个文章结构合理,层次分明。
希望以上所述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详解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详解在语文学习中,修辞手法是一种常用的表达技巧。
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的艺术感和感染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初中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一、比喻手法比喻是通过将事物与另一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生动地描述事物的手法。
比喻手法常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中的形象和情感。
比如句子:“她的眼睛像湖水一样清澈。
”这个句子通过将眼睛跟湖水进行类比,使得眼睛的清澈形象更加鲜明且易于理解。
二、拟人手法拟人手法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性质和行为,以便打动读者或增强表达的效果。
这种手法常常用在情感描写或者对抽象概念的说明中,可以使表达更加直观、真实。
例如:“风儿轻轻地亲吻着大地。
”这个句子中,将风拟人化为亲吻者,以便表达出风的柔和的感觉和对大地的关爱之情。
三、夸张手法夸张手法是为了增强表达的印象,对事物进行过分或者明显的夸张处理。
夸张手法常常用于幽默作品、夸张的讽刺和强烈的感叹中。
比如:“他的背包重得连大象都能压弯腰。
”这个句子中,明显夸张了行李的重量,以便表达出行李的重。
四、排比手法排比手法是将几个相同或者相似的词语、短语、句子等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以达到加强表达、形成节奏感和声音美感的效果。
例如:“她激动、兴奋、开心地跳了起来。
”这个句子通过排比的方式,强调了人物内心的情感状态,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
五、反问手法反问手法是在对方提问时,提出反方向的问题,常用于论辩、抒发情感等场合。
通过采用反问手法,可以让读者更多地思考以及对问题产生共鸣。
比如:“难道你不想成为更好的人吗?”这个句子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方不努力的不解和希望对方变好的愿望,以引发读者共鸣。
六、比拟手法比拟手法是通过明确地指出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说明事物的特点和含义。
比如:“她的歌声如同一只鸟儿,在阳光下自由翱翔。
”这个句子通过将歌声比拟为鸟儿的自由翱翔,既形象地描述了歌声的美好,又使得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歌声的自由韵律。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而修辞手法则是语言中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初中语文学习中,了解和掌握修辞手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还能够提升我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对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归纳,以便初中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
一、比喻手法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不同却具有相似特点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法。
比喻手法常见于文学作品中,并且可以通过对比喻物的描写来深化人物形象、加强情感表达等。
比如说,“他像一只孤狼般狂奔”,这句话通过将他与孤狼进行比较,形象地表达了他的独立和勇敢。
二、拟人手法拟人是指赋予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概念以人的属性或行为的手法。
通过拟人手法,作者可以使作品更具生动感,增强读者对事物的感受力。
比如说,“花儿在微风中轻轻地笑”,这句话中的“花儿笑”就是一种拟人表达,使得花朵具有了人类的情感。
三、夸张手法夸张是指对事实或形象进行程度上的放大或缩小,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或产生特殊的效果。
夸张手法常见于幽默作品或夸张修辞中,可以使作品更加有趣。
比如说,“他长得高得能摸到天空”,通过夸张的方式来形容他的身高高大,这样的描述就更加生动有趣。
四、对比手法对比是指通过将两个或更多的事物进行对照,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共同点。
对比手法常用于强调某一特点或思想,使作品更加深入。
比如说,“黑夜过后是黎明”的对比,通过对黑夜和黎明的对立来传递希望与光明的主题。
五、排比手法排比是指将意义相近或意义对立的词语或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排比手法常用于修辞和写作中,可以使文章更加流畅和有力。
比如说,“既是读书人,又是活动家;既是英雄,又是普通人”,通过排比将不同的身份和特点进行并列,以表达多重层次的含义。
六、反问手法反问是指作者用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抒发情感,但实际上并不需要对方作出回答。
反问手法常用于修辞和辩论中,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初中语文修辞详细讲解(定义、分类、表达效果、例句分析)
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表达效果①能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②能使人物形象鲜明。
③能使景物形象化。
④能给人丰富的想象。
⑤能使语言简练、明快、生动。
⑥能使标题醒目、动人。
2、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注意(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
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
(“像”表比较。
)②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好像”表推测。
)③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仿佛”表想象)④表示列举的引词。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向秀丽等。
(“像”表列举)(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1)比喻重在“喻”,把甲比喻成乙,比拟重在“拟”,把甲当成乙,甲乙浑然一体。
(2)二者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是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
比拟句是把本体当成人或物来写,使之具有人或物的行为、动作、或情态,始终无拟体。
3、常见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4、典型例句1.例句: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
解析:这里把星光比做轻纱,本体:星光,喻体:轻纱。
2.例句:满地里的谷穗儿长得像狗尾巴似的,金黄金黄的,看着爱死人!解析:句子中把谷穗儿比做狗尾巴草,本体:谷穗儿,喻体:狗尾巴草,喻词:像。
3.例句:敌机逃窜了,我们的飞机紧紧追在后面,像豺狗追小白兔一样,一前一后。
初中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初中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在初中的学习中,同学们都会用到修辞手法,那么初中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是什么呢。
以下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一、中考考点:掌握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8种修辞方法,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别并理解其作用。
二、知识梳理: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为了使事物或道理说得形象或具体而采取的修辞手法。
一般是把不常见的事物比作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
比喻有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运用比喻能够在叙述或描写时更加生动形象;在议论时能够使比较复杂或抽象的道理更容易被人理解接受。
)<1>明喻(甲像乙) 例:共产党象太阳。
<2>暗喻(甲是乙) 例: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3>借喻(甲不出现,直接把甲说成乙,也不用喻词)例: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
(喻“猫爪子印”)非比喻句:①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表示比较)②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表示推测揣度)③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
(表示列举)④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表示想象)2、拟人:拟人就是将物当成人来描写,赋予它以人的动作、情态、思想感情。
作用:把事物人格化,使事物增加人的感情,使事物更加形象,更加生动。
[举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辞格叫夸张。
夸张一般有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三类。
作用:夸张有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渲染力,引起联想等作用。
[举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扩大夸张就是指故意把事物往大、高、多、重、强、深等处说,实际就是有意的言过其实。
初中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解析
初中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解析一、修辞手法(初中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一共有12种: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对偶、反复、反语、借代、双关、通感)1、比喻定义:把xx比作xx。
(基本结构:本体、喻体、比喻词。
判定:本体和喻能同类。
)赏析: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xx比作xx。
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xx样的特点(内容)。
③表达了xx的情感。
2、拟人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人的思想或言行)赏析: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拟人化。
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xx的特点(内容)。
③表达了xxx的情感。
3、排比定义: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式相同,内容相似或相近的词语或句子构成赏析:①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气势。
②突出强调了事物xx的特点(内容)。
③表达了xxx的情感。
4、夸张定义:对事物的特点、形象有意扩大或缩小赏析: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②突出强调了事物xx的特点(内容)。
③表达了xx的感情。
5、反复定义: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词语或句子的重复出现赏析:①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②强调了人物或事物xx的特点。
③表达了xx情感。
6、对偶定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同赏析:①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x内容。
③表达了xx情感。
7、设问定义:自己提出来问题自己回答赏析:①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②强调了xxx的内容。
③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内容赏析:①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②强调了xx内容。
③抒发了xx情感。
9、双关定义: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赏析:①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②写出了xx的内容。
③抒发了xx的情感。
10、反语定义: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赏析:①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
②写出了xx内容(讽刺了xxxx)。
③表达了xx情感。
11、借代定义: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代替赏析:①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把xx代指xxx。
②写出了xxx的内容。
③表达了xxx的感情。
初中修辞讲解
初一语文讲义课题:修辞手法比较:那一种写法好?1.小草慢慢长出来了,嫩嫩的,绿绿的。
2.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了,嫩嫩的,绿绿的。
一、修辞的定义修辞就是为了使语言生动活泼、新鲜有力地表达思想感情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
从结构和作用上看,各有一定的格式和修辞效果,故称为“修辞方式”或“修辞手法”,又称“修辞格”.二、初中阶段应掌握的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引用、反复、借代、反问、设问三、比喻(一)比喻1. 概念比喻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2. 构成比喻的必备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下面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
②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像。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3. 比喻的种类(1)明喻。
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这里是花的海洋。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座一座,长虹飞架。
4.作用:比喻可使深刻的事理变得浅显,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使生疏的事物变成熟悉。
初中语文8个常考【修辞手法】讲解
初中语文8个常考【修辞手法】讲解修辞手法讲解8个手法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归纳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归纳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为作品增添趣味和艺术性,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修辞手法,下面我将对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归纳和解析。
1. 比喻:把一个事物和另一个具备某种特点或特征的事物进行类比。
通过比喻,可以使文学作品形象、生动。
比如:月亮像一只银盘悬挂在天空中。
2.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点和行为。
通过拟人,可以使作品更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
比如:小草欢快地向我招手。
3. 夸张:对客观事物进行夸大描述,以达到强调或引起读者注意的效果。
比如:这个菜又大又圆,能装满一桌子。
4. 暗喻:通过隐晦、间接的方式表达某种含义,增加作品的深度和想象力。
比如:他是校园里的一颗明星,每天都有一群追随者。
5. 反问:提出问题,实际上无需回答,用于强调语气或引发读者思考。
比如:你以为这里是你家吗?6. 排比:通过重复使用同一结构、形式的词语或句子,使句子更加有韵律感,突出所要表达的内容。
比如:我爱你,在日光下的阳台上,我爱你,在硕大的书架前,我爱你,在温暖的阳光下。
7. 过渡修辞:通过加入一个或多个连词或介词,使句子或段落之间进行衔接、转变。
比如:前一句提到炎热的夏天,后一句使用“而”来引导,说到凉爽的秋天。
8. 比较: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突出事物的不同特点。
比如:父母的爱如同大海一样无边无际,而朋友的爱则如同清泉一般甘甜。
9. 对仗:句子中的词语在结构、形态上相对应,形成一种平衡切换。
比如:春雨洗涤大地,春花点缀园林。
10. 借代:用一种事物代替另一种事物,以便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或引发读者的聪明才智。
比如:你是我的阳光,照亮了我的人生。
11. 象征:用一个具体事物来代表或象征一种更深层次的含义。
比如:白色鸽子在文学作品中往往象征着和平与宽容。
12. 借景抒情:通过描述美丽的自然景色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心情。
比如:明媚的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缝隙,洒在大地上,恰似漫天金色的花瓣。
初一语文常见修辞手法总结与应用
初一语文常见修辞手法总结与应用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语言技巧,通过巧妙的表达方式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初一语文学习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许多,本文将总结并介绍其中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以及它们在写作中的具体应用。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以明显的相似点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类比的修辞手法。
通过比喻可以使描述更具形象化和生动化,增加感染力和表现力。
比喻常用的表现形式有“像……一样”、“好像……一般”等。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利用比喻丰富文章的描写。
例如,在描写天空时可以说“天空像一块蓝宝石”;在描写海浪时可以说“海浪像翻滚的白色巨兽”。
通过这样的比喻,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思,形成强烈的感觉和联想。
二、拟人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性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具有人情味和生活气息,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投入。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运用拟人来描绘事物的形态、状态和行为。
例如,在描写花朵时可以说“花儿微笑着向人们展示自己的美丽”;在描写树木时可以说“树叶欢快地伸展着自己的枝丫”。
通过这样赋予物体以人性化的特点,可以使读者更加亲近和感受到事物的存在。
排比是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句型结构或相似的词语,使句子结构整齐、对称和平衡的修辞手法。
排比能够增强表达的力度和节奏感,使句子更有冲击力和感染力。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利用排比来强调句子中的重点和情感。
例如,“他跑啊跑,冲啊冲,不顾一切地向前奔跑。
”通过不断的重复,句子的节奏感增强,读者易于接受并感受到作者要表达的紧张氛围。
四、夸张夸张是一种对事物或情感进行夸大和渲染的修辞手法。
通过夸张可以使描写更有张力和冲击力,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感觉和印象。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运用夸张来加强句子的表现力。
例如,“我饿得可以吞下一头大象!”、“他的声音震耳欲聋!”通过这样的夸张描述,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和形象。
五、对比对比是通过明显的对照突出事物之间差异的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中的修辞手法与句式结构解析
初中语文中的修辞手法与句式结构解析句式结构是文学作品中用于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形式,而修辞手法则是在句式结构基础上运用的一种修饰技巧。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并掌握各种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以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修辞的力度。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进行解析。
一、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意思。
比如:“他像一只饿狼般扑向食物。
”比喻的目的在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加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2. 拟人: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得描写更加形象生动。
比如:“花儿笑了,阳光摇了摇头。
”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更具有生命力和感人力。
3. 夸张:以夸张的手法来夸大事物的程度、规模或特征,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比如:“他一口气跑了一百多米。
”夸张常用于夸奖、夸大、夸示等方面。
4. 排比:通过将一系列类似的句子或短语并列使用,以增加修辞的力度和语言的节奏感。
比如:“你可以穿得光彩照人,可以笑得灿烂如花,可以最终达到你的人生目标。
”排比运用得当可以使文章的句式结构更加丰富多样。
5. 反问:通过提出自问自答的问题,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以加强表达的效果。
比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吗?”反问常用于议论文、说理文等多种文体。
二、句式结构1. 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意义相近的分句通过连词“和”、“或”、“但”等连接起来,以表达并列的关系。
比如:“她喜欢唱歌和跳舞。
”并列句多用于运用比较简单、平直的句式结构。
2. 长句:将多个简单句通过连接词或其他句内成分连接起来,形成复杂的句子结构。
长句可以有效地衔接关键信息,使文章更具有逻辑性和表达力。
比如:“月亮升起的时候,小河边草地上坐着一位老人,他双手撑在膝盖上,下巴轻轻地靠在拳头上,凝神看着天空中的明月。
”长句常用于描述情景、描写细节等方面。
3. 修辞句:通过使用修辞手法、添加修辞成分或修辞结构来增加语言的修饰效果。
初中语文修辞方法讲解
初中语文修辞方法讲解
一、什么是修辞
修辞,又称“修辞学”,它是一门讲求形色学,着重研究文字的美,探讨文学中文字、句式、段落形式如何来表达思想的科学。
它是研究文字文体,挖掘文字美的学科。
修辞从古至今也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二、修辞方法
1、比喻法
比喻是一种有形的类比,能够将抽象的概念用生动的语言来表达,它包括明喻和隐喻。
明喻是明确对比,如“他的歌声像百花争艳”;隐喻是含蓄的比拟,如“他的歌声奏响了万紫千红”,一句话对比两种不同的景象来表现意象。
2、拟人法
拟人是一种表达方法,通过把非人的事物比作人的形象,以表达对事物的感受。
比如《著书立说》:“吾有一言,慎于言之,而后志之,揣度于良,而后行之”,把言论对比成人的思考和行动,把文字表达得非常生动。
3、夸张法
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夸张的语言、句式、意象等,形象地表达一种情感,从而使文章充满诗意和生动性。
比如《唐多令》中的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山河灵活的形象,使诗意更加丰富。
4、反问法
反问是一种修辞手段,它在前后句子的意义上形成对比。
初中修辞手法讲解
初中修辞手法讲解在我们的初中语文学习中,修辞手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它就像是给文字穿上了漂亮的衣裳,让语言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好好聊聊初中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
首先要说的是比喻。
比喻就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比如说,“月亮像一个大圆盘挂在天上”,这里把月亮比作大圆盘,是不是一下子就让你在脑海中清晰地想象出了月亮又大又圆的样子?比喻能让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让平淡的描述变得生动形象。
再比如“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把湖面比作银镜,突出了湖面的平静和光亮。
拟人也是很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例如,“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小鸟本来不会唱歌,但是用“欢快地歌唱”这样的描述,就赋予了小鸟人的情感和行为,让我们感觉到小鸟的快乐。
“风儿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风儿没有手,也不会抚摸,但这样写就让风变得温柔亲切了。
夸张这种手法,能让表达更有力量。
夸张就是故意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程度等。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三千尺”显然是夸张的说法,突出了瀑布的雄伟壮观。
“他的心眼比针尖还小”,把心眼说得比针尖还小,极度地强调了这个人的心眼狭窄。
排比则是把三个或以上结构类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比如,“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通过排比,增强了语势,让我们更强烈地感受到爱心的重要和美好。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难道我们能随意践踏草坪吗?”意思就是我们不能随意践踏草坪,加强了语气,让人更能深思。
设问则是自问自答。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初中语文的修辞手法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的修辞手法知识点总结修辞手法是写作和语言表达中常用的一些技巧和方法,以增强表达的效果、丰富语言的表现力。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了解和掌握修辞手法的知识点对于提高写作能力和理解文学作品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比喻比喻是通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说明抽象概念,以增强表达和形象感知的手法。
比喻常常使用“像”、“如”等词语进行连接。
比如:“冰雪皑皑,如白云片片”就是通过比喻的手法将雪与白云进行相联系,使得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生命力和人的思维感情,使得描述更富有情感色彩。
通过拟人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
比如:“太阳躲藏在乌云后面,似乐师弹奏出的美妙乐曲”这句话中,将太阳拟人化为一个乐师,增加了形象感知和表达效果。
三、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对事物进行程度上的过分描述,以加强表达和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修辞手法。
夸张的表达常常使用“极其”、“无比”等词语。
比如:“他的成绩好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句话中,夸张了“好成绩”的程度,使得描述更加生动有趣。
四、排比排比是指通过并列结构将几个意义相近的词语、短语或句子并列在一起,以形成鲜明对比和强烈的对照效果的修辞手法。
排比可以使表达更加有节奏感和力度。
比如:“今夜无眠,心乱如麻;痛苦刻骨,泪水夺眶而出。
”这句话中,通过排比的手法,强调了情感的强烈和内心的痛苦。
五、借代借代是通过用一个具体的事物代表更普遍的概念或者意义,以增加表达的深度和广度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借代手法有“借用”、“借由”等词语。
比如:“月儿弯弯,像一个大圆饼悬挂在天空中。
”这句话中,将月亮借代为圆饼,使得形象更加具体生动。
六、反问反问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给予问题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反问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并加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比如:“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美好的友谊吗?”这句话中,通过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珍惜友谊的重要性。
初中修辞讲解(用于初一到初三)
初中常见修辞第一局部:修辞的种类一、比喻〔一〕概念:比喻确实是“打例如〞。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例如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比喻的构造:比喻的构造,一样应由三局部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例如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词语〕组成。
〔三〕组成比喻的关键:一、甲和乙必需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那么不能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看有无比喻词,以下几种情形,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1〕同类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 2 ) 表示猜度。
例如:此日黑沉沉的,好似要下雨了。
〔3〕表示想象。
例如:她恍如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超级厉害。
〔4〕表示列举。
例如:咱们这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
二、甲乙之间必需有相似点。
例如:东方渐明,天空显现万道霞光,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
〔霞光与鲜花之间没有相似点,所因此不是比喻句〕〔四〕比喻的种类〔1〕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显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恍如、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1】收成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耸立的小山。
【2】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2〕暗喻。
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显现,中间经常使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1】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2】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3〕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显现本体,直接表达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1】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好汉怕熊罴。
〔4〕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一起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1】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仍是蓝孔雀?【2】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感觉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没必要说。
初中六大修辞手法详解
中小学语文六大修辞手法详解修辞手法详解: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
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
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①他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做比较②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
——表示猜测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
——词的比喻意4、比喻的目的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
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因此,必须是用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做喻体来比喻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本体),以让人对原本不认识的事物得以认识,绝不可用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来比喻人们熟悉的事物,更不可用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去比喻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
则否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①说明本体的可能性。
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运用比喻消除这种诧异性。
例如: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②阐明本体的情况。
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她体段柔软,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③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
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
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
例如:病人服用了一种苦药,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着了火,我仿佛觉得地狱移到了人间。
④肯定本体的情况。
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
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
例如:学者的长处即使不让发挥,它也象麝香那样,被遮盖住,却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
初中修辞手法知识点梳理
初中修辞手法知识点梳理修辞手法是指在语言表达中运用一定的方式和方法,以达到丰富作品内涵、增强作品感染力和艺术审美效果的目的。
初中阶段修辞手法的学习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和写作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要。
下面将从常见的修辞手法出发,对初中阶段的修辞手法进行知识点梳理。
1.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运用类似或类比的语言表达,将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联系起来,以增强作品的表达力和形象感。
例如:"他的眼睛像一汪清泉,映照出他内心的深邃和善良。
"2. 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或行为,使其具有生命和感情。
这样可以使作品形象生动、细腻。
例如:"月儿害羞地藏在云朵的怀抱里,不敢面对这个喧嚣的世界。
"3. 夸张夸张是夸大描述事物或情感的修辞手法,通过夸大的方式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达到鲜明的艺术效果。
例如:"他跑得飞快,犹如闪电一样迅疾!"4. 反问反问是用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修辞手法,既能引起对方的思考,增强表达的力度,又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你说我不懂得珍惜,难道你就比我更懂得吗?"5. 排比排比是指将相同或相似的语句或短语连续排列,以强调并增强作品的节奏感和修辞效果。
例如:"我爱这片土地的秀丽,我爱这片土地的勤劳,我爱这片土地的智慧。
"6. 倒装倒装是将正常语序颠倒,以强调某个词或短语的修辞手法。
它常用于句首或连词之后,以达到突出语气或加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春天来了,春风拂过脸庞。
"7. 比较比较是通过将事物进行对比,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从而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或情感。
例如:"学习如同奋斗的火焰,温暖着我们坚定的前行。
"8. 借代借代是用代词、名词等代替相应的事物或概念,以达到突出、扩大或引申的效果。
例如:"街头巷尾,传来阵阵笑声和欢呼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常见修辞第一部分:修辞的种类一、比喻(一)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比喻的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的关键: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看有没有比喻词,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1)同类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 2 ) 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3)表示想象。
例如: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
(4)表示列举。
例如: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东方渐明,天空出现万道霞光,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
(霞光与鲜花之间没有相似点,所所以不是比喻句)(四)比喻的种类(1)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1】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
【2】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2)暗喻。
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常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1】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2】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3)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1】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4)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1】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2】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
(五)比喻的作用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二、比拟(一)概念: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把抽象的概念当做人或物,或者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
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的一种修辞格。
(二)比拟的种类:①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例如: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②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
例如:1、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2、指导员讲得正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三)比拟的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正确运用比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四)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三、借代(一)借代的特点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二)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
②材料代本体。
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来讲白发对青铜。
③形象代本体。
例如:上面作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④人名代著作。
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绰号代本人。
例如:“芦柴棒”,去烧火!⑥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⑦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枪杆子里出政权。
⑧部分代整体。
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三)借代的作用1、以简代繁;2、以实代虚;3、以奇代凡;4、以事代情。
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注:运用应借代注意: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交代。
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四)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与不同点1、相同点:他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的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1】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改为本体,其只带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2】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3】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四、夸张(一)概念: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格。
(二)夸张的种类:①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的夸张形式。
例如:(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象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③超前夸张。
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1)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2)农民们都说:“看见这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3)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三)夸张的作用: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注:运用夸张应注意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
如:下面运用的夸张就不合理。
同志们,你来看,我们力量大如天。
脚下地球当求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五、对偶(一)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两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二)对偶的种类:①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2)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基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串对】又称“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②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
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
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
例如: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三)对偶的作用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
用于诗词,有音乐美。
②词句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是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四)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1. 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六、排比(一)概念: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如;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二)排比的种类:①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②句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三)排比的作用: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七、设问(一)概念:“无疑而问”。
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
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八、反问(一)概念: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打感叹号。
(二)反问的形式有两种:【A】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例如: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B】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三)设问和反问的区别:设问和反问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设问句有答或提请读者思考,往往在篇首或段首,目的是提请读者注意,且必须用问号;反问句不必答,问中已有明确答案,常常在段中或末尾,目的是加强语气,表示强烈的感情,所以有时可用叹号。
九、反语就是说反话(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的方式来加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如: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十顶针:是指把前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为后一句起头的词语的修辞方法。
例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竹根。
十一、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义和语音的条件,有意使语意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方法就是双关。
双关有四种:1.谐音双关。
例如:【1】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荀)【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还有晴(情)2.语意双关。
夜真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吧。
十二、对比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的更坏。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十三、通感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
通感可分为形容的通感(如例1)和比喻的通感(2、3).例如:【1】红杏枝头春意闹【2】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通感也不仅是感官的沟通,有时也可能用某种感官去感受不属于某种感官范畴而本身比较抽象的事物。
【3】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十四、互文(一)概念: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