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看中国清代的法制
尔雅通识课四大名著鉴赏答案
1下列不属于《红楼梦》的第一男女主人公的是()。
A、贾宝玉B、王熙凤C、林黛玉D、薛宝钗我的答案:B2《红楼梦》之前的小说经常弄不清作者的原因是()。
A、读者不关注作者情况B、成书过程经常有很多人参与C、年代太过久远D、古代政治影响我的答案:A3“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的判官是()。
A、甄士隐B、贾琏C、贾宝玉D、贾雨村我的答案:D4最早指出《红楼梦》突破传统方法写人物的特征的是哪位作家?()A、胡适B、鲁迅C、朱自清我的答案:B5《红楼梦》之前的小说写法属于()。
A、历史主义写法B、现实主义写法C、古典主义写法D、理想主义写法我的答案:C6小说《红楼梦》就是作者写自己的经历。
()我的答案:×7我国的四大名著是《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我的答案:√《红楼梦》的文学特殊性(下)已完成1林黛玉父亲病危时是由谁带她回去奔丧的?()A、贾琏B、贾宝玉C、贾政D、贾雨村我的答案:A2惜春最后的结局是以下哪一种?()A、客死他乡B、远嫁他乡D、流落风尘我的答案:C3《水浒传》是版块结构的古典小说。
()我的答案:√4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是贾宝玉和薛宝钗的故事。
()我的答案:×脂评、脂本与脂砚斋批书人(上)已完成1程高刻本系统又叫()。
A、脂本系统B、刊本系统C、甲寅本D、庚辰本我的答案:B2曹雪芹的逝世时间是()。
A、1780年B、1774年C、1864年D、1764年我的答案:D3蔡义江经过考证认为畸笏叟是曹雪芹的什么人?()B、情人C、父亲D、妻子我的答案:C4尤三姐因为什么而自杀?()A、柳湘莲要退婚B、贾琏要娶尤二姐C、贾珍的觊觎D、贾宝玉的不喜欢我的答案:A5属于脂本系统的《红楼梦》大概有二十几种。
()我的答案:×脂评、脂本与脂砚斋批书人(下)已完成1“三春去后诸芳尽”中“三春”指的是()。
A、元春、迎春、探春B、元春、惜春、探春C、元春、迎春、惜春D、迎春、惜春、探春我的答案:A2《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脂砚斋实际上评了()。
葫芦僧判葫芦案
浅析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摘要】“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出自于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故事讲述了初到应天府任职的贾雨村徇私枉法,胡乱判案的故事。
贾雨村是红楼梦里面一个很俗的角色,是一个反面人物。
从贾雨村胡乱判案来解读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通过对“护官符”的解读,呈现了古代官场的潜规则,批判了古代官场的罪恶。
从现代的法律角度来说,这就是一宗草菅人命,徇私枉法的案件。
【关键词】贾雨村护官符葫芦案潜规则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我想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种红楼梦。
王蒙这样评价红楼梦:“我爱读《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本最经得住读,经得住分析,经得住折腾的书。
”作为一本小说,它的影响不可谓不深,红学盛行,多少学者投身到了红学的研究当中,关于红学的著作已经泛滥成灾。
读《红楼梦》时,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既然是小说,那么它就是虚构的,没有那一本小说给人的感觉有《红楼梦》这样的真实感。
这本书给了我们太多的东西,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政治经验、艺术经验、无所不备。
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就能够解读到不同的东西。
而“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则是《红楼梦》开头的一个案件,这里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官场的黑暗,看到了法律的软弱,看到了穷人的无奈等等,几乎一个章节就体现了一个小社会。
说起“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还得从贾雨村的身世说起。
贾雨村作为一个反面人物,他的出现在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
曹雪芹通过甄士隐的视角这样描写:“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者走了出来。
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
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一个穷儒”,即标出贾雨村的身份、地位。
此时的贾雨村虽贫窘、落魄,却豁达、爽快;当甄士隐于中秋节邀他“到敝斋一饮”时,“雨村听了,并不推辞,便笑道:‘既蒙厚爱,何敢拂此盛情。
法律角度解读“葫芦僧断判葫芦案”
题目:法律角度解读“葫芦僧断判葫芦案”课程:法律环境姓名:熊焕婧学号:201131902012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法律角度解读“葫芦僧断判葫芦案”摘要:本文从法律角度解析红楼梦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主要讲了“葫芦僧断判葫芦案”的主要事件,经过。
然后从法律的角度把这个案子重新审视了一下,剖析了本案背后反映出来的封建法制状况及弊端等。
关键字:法律红楼梦封建护官符引言:鲁迅在《<绛洞花主>小引》中有言,“《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
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为视角不同,关心的东西也就不同。
现在,让我们作为法律人,通过法律这一视角去解读红楼梦第四回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断判葫芦案’。
一、故事简介葫芦僧断判葫芦案主要讲述了贾雨村初次做官被下放后,到巡盐御史林如海家给林家千金黛玉讲课,后因贾母接走林黛玉,林如海自感无以为报,便修书一封给贾政,贾政便提拔贾雨村做了官。
雨村做官后第一件案子就是他的大恩人甄士隐的女儿英莲(也就是香菱学诗中的香菱)被拐子拐走,等养大到摸样齐全的时候,卖给了冯家做媳妇。
可拐子贪心又将英莲卖给了呆霸王薛蟠,于是乎两家就都不肯收银子让人,薛蟠倚财仗势,“最是天下第一个弄性尚气的人”,于是指使众豪奴将冯渊打了个落花流水,把英莲生拖死拽去。
冯渊人单力孤,花了钱,一念未遂,反送了性命。
当日在公堂之上,贾雨村听完冯家的话,当时气得就要捉拿薛蟠归案。
正当他要发牌之时,旁边的一个门子就赶紧咳嗽了几声,雨村听见了,因为有了上次被流放的经验,就谨慎起来,没有发牌。
退堂后叫来门子,原来这个门子就是当日葫芦庙里的一个小和尚,当初还服侍过贾雨村,后葫芦庙炸供引起大火后,无家可归就充了门子,甄士隐的女儿也是当晚丢的。
《红楼梦》简答题66
《红楼梦》简答题1.简要概括《红楼梦》的主要写作内容及写作意义。
答:示例:《红楼梦》以贾府的衰败为背景,主要写一批贵族子女的生活,特别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通过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客观上展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通过宝黛爱情悲剧的真实描写,表现了人生理想的幻灭,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意义。
2.《红楼梦》前几回中,“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等都具有总纲性质,试就其一作出说明。
答: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总体介绍了贾府的环境;通过林黛玉进贾府所见的人物,总体介绍了贾府的人物,所以起总纲作用。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情节,总体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明确了贾府的外部环境,所以也起总纲作用。
3.试述《红楼梦》这部小说的线索。
答:《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主次两条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宝玉和黛玉、宝钗的爱情故事是贯穿全书的主线。
它围绕争取爱情自由个性解放的宝、黛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展开情节,以宝、黛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惨结局而告终。
红楼梦》的另一条线索是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由一些彼此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情节组成的副线。
这一线索展现了残酷的阶级压迫、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封建贵族荒淫糜烂的生活,以贾府及其亲族的相继衰败为结局,构成了主线的社会背景。
4.《红楼梦》中有些人物形象的姓名借助谐音特点表示了作者的某些暗示,试举两例说明。
答:例如小说一开始就出现的“甄士隐”、“贾雨村”两个人,含有“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的意思;宁荣二府四位小姐分别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表示贾府四春“原应叹息”,都是“薄命司”中人物,结局令人叹息。
太虚幻境中茶名“千红一窟(哭)”,酒名“万艳同杯(悲)”,已隐指书中女子皆为悲剧。
霍启为“祸起”,甄英莲为“真应怜”,娇杏为“侥幸”,冯渊为“逢冤”等。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故事读后感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故事读后感读完这“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真感觉就像看了一场荒诞至极的闹剧,可这闹剧背后又藏着封建社会那乌漆麻黑的真相,让人心里堵得慌。
先说这贾雨村,本以为他能是个明镜高悬的青天大老爷呢。
想当初,他也是个穷书生,靠着甄士隐的资助才有机会进京赶考,飞黄腾达。
可如今呢?他一上任就碰到了这么个棘手的案子,牵扯到了金陵四大家族。
这时候的他,那点读书人的清高和正义感啊,就像被一阵大风吹得无影无踪。
他刚开始还假模假式地要伸张正义,要捉拿凶手,可一听门子说起“护官符”这玩意儿,立马就怂了。
这“护官符”可真是封建社会官场的一个大毒瘤啊,上面写着的那些豪门大族就像一张张巨大的蜘蛛网,把官场里的人都网在里面,谁要是敢动他们,那就是自断前程。
再看看那个门子,他本也是个机灵鬼儿,想着能在新上任的老爷面前好好表现一番,说不定就能飞黄腾达了。
可他千算万算,没算到贾雨村是个过河拆桥的主儿。
他在门子的引导下,知道了案子的来龙去脉,也知道了该怎么处理才能不得罪那些权贵,可最后呢,为了自己的仕途,他把这个知道太多秘密的门子给打发得远远的。
这门子也是够倒霉的,本想攀个高枝儿,结果却被一脚踢开,就像个用完就扔的破抹布。
而那个案子本身呢,真的是让人觉得可怜又可气。
冯渊本来是个无辜的人,好不容易看上了一个香菱,想要好好过日子,却被薛家的公子哥薛蟠给活活打死了。
香菱呢,也是个苦命的女子,被拐子拐卖不说,还没等过上安稳日子就又被卷入这命案之中,最后只能跟着薛蟠进了薛家,开始了她那充满辛酸的下半生。
这薛家呢,仗着自己家族的势力,就可以草菅人命,在他们眼里,穷人的命就不是命,只要能满足自己的私欲,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这就是封建社会的黑暗之处啊,有权有势的人可以为所欲为,而那些普通老百姓就只能任人宰割。
从这个故事里,我就感觉封建社会就像一个巨大的烂泥潭,不管是当官的还是普通百姓,只要陷进去就别想干干净净地出来。
贾雨村这样的官员,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就可以昧着良心判案;像冯渊这样的小老百姓,就算是有理也没处说,只能含冤而死;而香菱这样的弱女子,更是只能被命运摆弄,毫无反抗之力。
红楼梦第三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读后感
红楼梦第三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读后感篇1:哎呀,大家好!我是小Kimi,今天我要跟你们聊聊《红楼梦》第三回,那个“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故事,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哇塞,你知道吗?《红楼梦》里的那个葫芦案,简直就像我们班上那个总是搞不清楚状况的小明一样!”我对同桌小华说。
小华眨巴着眼睛,好奇地问:“真的吗?快给我讲讲!”“嗯哼,那我就给你好好说说。
”我清了清嗓子,“这个葫芦案啊,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迷宫,里面的人都在找出口,可是呢,他们就像是在玩捉迷藏一样,总是找不到正确的路。
”“哈哈哈,那他们是不是很搞笑啊?”小华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对啊,特别是那个葫芦僧,他就像是我们班上那个总是搞砸事情的小胖,明明想要帮忙,结果却越帮越忙。
”我模仿着葫芦僧的样子,手忙脚乱的。
小华笑得前仰后合:“那最后怎么样了?”“哎呀,最后啊,就像是我们玩的那个‘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大家都猜错了,结果呢,葫芦僧乱判一气,把案子搞得更加混乱了。
”我摇摇头,叹了口气。
“哇,那真是太糟糕了!”小华皱着眉头,好像真的在担心那些人一样。
“是啊,就像我们的数学老师,有时候讲题讲得太复杂,我们听得一头雾水,最后连题目都做不出来了。
”我摊开手,表示无奈。
“哈哈哈,那你学到了什么呢?”小华好奇地问。
“我学到了,做事情要认真,不能像葫芦僧那样乱来。
还有啊,要懂得分辨是非,不能像那些糊涂的官员一样,被人牵着鼻子走。
”我一本正经地说。
“嗯嗯,有道理!”小华点头赞同。
“而且啊,我还觉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简单的事情不要搞得太复杂,就像我们做作业一样,有时候想得太复杂,反而做不出来。
”我用手指敲了敲桌子,好像在强调什么大道理。
“对对对,就像那次我们做那个拼图,越想越乱,最后还不是简单一点就拼好了。
”小华也想起了自己的经历。
“没错没错!”我兴奋地拍手,“所以啊,我们要学会从简单的角度去看问题,不要被那些复杂的外表迷惑了。
”“嗯,小Kimi,你说得真好!”小华竖起了大拇指。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读后感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读后感《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这部小说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讲述了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故事。
整个故事情节精彩,情感真挚,让人深深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薄弱。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秦氏的女子,她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但是性格坚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
她一直渴望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她遇到了一个名叫葫芦郎的男子,两人相爱并决定结婚。
然而,他们的命运却开始发生了转折。
葫芦郎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但是因为家庭的贫困,他只能依靠自己努力生活。
他曾经因为一场误会被错判入狱,而在狱中他结识了一个名叫葫芦僧的人,两人成为了好友。
葫芦僧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他曾经在寺庙里学习佛法,但是因为一些原因被迫离开了寺庙。
他非常善良,帮助了葫芦郎,让他得以重新回到社会上。
然而,葫芦僧却因为一场误会被人错判入狱,葫芦郎也因为想帮助葫芦僧而被牵连进去。
在狱中,他们遇到了一个叫做陈老的人,陈老是一个非常狡猾的人,他利用了他人的弱点,从而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他向葫芦郎和葫芦僧提出了一个条件,只要他们帮他做一件事,他就可以让他们两个都获得自由。
葫芦郎和葫芦僧为了自己的自由,不得不答应了他的条件。
陈老让葫芦郎和葫芦僧去偷一件宝物,这件宝物是一个葫芦,据说可以让人长生不老。
葫芦郎和葫芦僧都非常聪明,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成功地偷到了这件宝物。
然而,他们的计划被陈老所知道,陈老为了自己的利益,将葫芦郎和葫芦僧告上了法庭,并且陷害了秦氏。
在法庭上,葫芦案的审判非常混乱,陈老利用了他的权利,让法官们偏袒他,最终判定了葫芦郎和葫芦僧有罪。
秦氏为了救他们,不惜自己的生命,她在法庭上激烈地辩论,最终让法官们意识到了陈老的罪行,最终葫芦案得以公正地审理。
整个故事情节非常曲折,充满了悲剧色彩,但是也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秦氏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女子,她为了救自己的爱人,不惜一切代价。
葫芦郎和葫芦僧是两个非常聪明的人,他们虽然遭遇了很多挫折,但是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读后感500-600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读后感500-600
在这些故事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第二章“葫芦僧判葫芦案”。
本章中提到了“护官符”,顾名思义,就是指保护官人的单子,这单子全是本省高贵、权贵的名号。
如果触犯了这些人家,不仅官保不住,性命都难保。
看到这,我不禁想:当时社会真是封建、腐败,有钱就能办成所有的事,有权就可以管束着别人,这真是“欺人太甚”啊!当时又有多少人因为这“护官符”被活活冤死的呀!
虽然这种黑暗现象有很多,但书中还是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光明。
比如——不爱读书的贾宝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
他们十分痛恨封建思想,不想做官,崇尚民主与自由。
我们现在的社会人人平等,各项法律都十分完善,再也不会出现“护官符”现象。
现在老百姓幸福,那时却是低声下气!
这些都是社会封建、腐朽造成的,我们要民主、要自由、要一个广阔而美丽的世界!。
贾雨村判葫芦案读后感
贾雨村判葫芦案读后感自古以来,法律都是人们行为准则的重要依据。
法庭是人们公正审判的地方,是黑与白、是对与错的分水岭。
而在《红楼梦》中,著名的贾雨村判葫芦案,则是一次令人深思的审判过程。
通过贾雨村的审判中展现的智慧和正义,以及对人性的思考,使得读者不禁思考起现实社会中的法律与正义的关系。
贾雨村判葫芦案是《红楼梦》中的一段重要情节,它深刻地展示了贾雨村作为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所展现出的的智慧和公正。
案件中,以贾雨村为首的审判团队,通过详细地分析证据、深入研究案情,最终揭示了真相,以公正的态度作出了合理的判决。
这一场审判过程体现了法律的审慎和严肃,以及官员们在面对案情时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和判断力。
在《红楼梦》中,葫芦案的审判过程也涉及到了人性的思考。
案件中,贾雨村一直都坚持着对真相的追寻,力求还原事实,最终给出一个合情合理的判决。
而这种坚持和勇气,使得他有别于其他官员,更加凸显了他的职业操守和责任心。
同时,在整个案件过程中,贾雨村也展现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他明白一个人的行为往往受到环境和他人的影响,而人性的本质并不完美。
这种对人性的理解,使得他更加审慎地对待每一个案件,不只是看表面,更注重细节中蕴含的真相。
贾雨村判葫芦案不仅展示了贾雨村的智慧和正义,也引发了读者对现实社会中法律与正义的思考。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常常看到法律与正义之间的脱节现象,很多时候法律未必能够真正实现正义。
甚至有时候法律的先天不足、实施不当,反而成为了不正义的帮凶。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回归初心,思考法律的价值与意义,并且积极参与到法制建设中去。
正如贾雨村一样,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我们应该为社会的正义而奋斗,努力将法律和正义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贾雨村判葫芦案不仅带给读者思考,也是对社会的一种教育与倡导。
通过案件中的审判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法庭承担着审判和教育的双重角色。
只有通过公正的审判,才能向社会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
因此,我们也应该正确认识法庭与法官的作用,充分尊重和支持法律的权威。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读后感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读后感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读后感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是一篇令人深思的故事,通过描述葫芦僧如何正确判断
葫芦案的过程,展示了智慧和公正的重要性。
故事中的葫芦僧以他超凡的智慧和卓越的辨别能力,解决了一个被人们争议已
久的案件。
他不被表面的表现所迷惑,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推理,最终揭开了案件的真相。
这个过程强调了理智和客观判断的重要性,不被偏见和情绪所左右,而是通过事实和逻辑来进行决策。
阅读这个故事,我深刻认识到智慧和公正对于一个决策者的重要性。
智慧是决
策的基石,只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反之,如果我们只凭主观感受和偏见来判断,往往会产生错误的决策。
同时,公正也是决策的基本原则,每个案件都应该以公正和公平的方式对待,而不是受到个人的利益或偏见的影响。
这个故事也给予我们以启示,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像葫芦僧一样,克制
自己的情绪和偏见,以理性和公正的态度去面对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并推动社会的进步。
总之,《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这个故事通过描写葫芦僧的智慧和公正,提醒我
们决策时的重要原则。
读完后,我更加坚信智慧和公正是我们在面对问题时不可或缺的品质,而且通过冷静的思考和准确的判断,我们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
红楼梦第四章主要内容
红楼梦第四章主要内容
红楼梦第四章标题是: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讲的是贾雨村刚刚到任,就受理英莲被拐一案。
原来是本地的一个小乡宦冯渊买了一个被拐卖的丫头英莲,还未领回家,那拐子又把丫头英莲卖给金陵一霸薛蟠家。
抢夺英莲并杀死原买主的人是四大家族中薛家的薛蟠。
贾雨村十分愤怒,正准备缉拿要犯时,被手下门子止住。
随后门子拿出一张本省的“护官符”给贾雨村,并向他讲述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密切关系。
贾雨村惧怕四大家族的势力,不思甄士隐赠银之恩,乱断了此案。
薛蟠夺走英莲后,随母亲薛姨妈、妹妹宝钗人京,在荣府东北角上梨香院住下。
红楼梦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读后感
红楼梦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读后感先说这贾雨村,本来还觉得他是个想干一番大事业的人呢。
之前被革职的时候,那落魄样儿看着也怪可怜的。
好不容易又被起用了,本以为他会清正廉明,好好当个官儿。
结果呢,一碰上这薛蟠打死人的案子,就完全暴露了他的本质。
这案子刚一到他手上,他那股子刚正不阿的劲儿就上来了,又是要发签拿人,又是一副要严惩凶手的样子。
我还真被他骗了一下下,心想这贾雨村说不定还真能当个青天大老爷呢。
可谁知道,旁边那个门子一使眼色,他就跟中了邪似的,立马把案子给按下了。
再看看那个门子,真是个鬼精鬼精的家伙。
他对这官场的门道清楚得很,什么“护官符”一拿出来,贾雨村就跟被点了穴似的。
这“护官符”可太有意思了,就像一张官场的潜规则小纸条,上面写着那些有权有势的家族,意思就是说,当官的要想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就得护着这些家族,可不能得罪他们。
这门子以为自己给贾雨村指了条明路,可他没想到贾雨村是个翻脸不认人的主儿。
贾雨村在这事儿上的表现,就像个小丑一样。
他一边想要装作公正,一边又怕得罪薛家背后的势力。
最后想出个主意,把这案子稀里糊涂地就给判了,让薛蟠逍遥法外,还把香菱这个苦命的女子给坑得更惨了。
他这么干,不就是为了自己的仕途嘛。
为了往上爬,什么良心啊,公正啊,全都被他扔到九霄云外去了。
从这个故事里,我也看到了当时官场的黑暗和腐败。
一个案子不是按照事实和法律来判,而是看谁的后台硬。
那些有权有势的家族就像一个个大网,把官场罩得死死的,让那些想做好官的人也不得不随波逐流。
这就好比在一个泥潭里,你要是想干净地走过去,那是难上加难,多半得被拖进去弄得一身泥。
而且,像贾雨村这样的人,一旦尝到了攀附权贵的甜头,就再也回不了头了,只会在这条歪路上越走越远。
这一回读下来,真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好气的是贾雨村的虚伪和官场的黑暗,好笑的是贾雨村那副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的样子。
不过这也让我更佩服曹雪芹了,他就这么轻描淡写地几笔,就把官场的丑态和人性的复杂揭露得这么彻底,就像拿了一把手术刀,精准地把那个时代的脓疮给切开给我们看。
红楼梦第四回简要概括50字
红楼梦第四回简要概括50字
红楼梦第四回,名为“薄命女偏逢薄命妇,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本回故事围绕着贾雨村升官、林黛玉进荣府两条主线展开。
贾雨村因甄士隐相助,赴京应考,高中榜首。
上任后,审理一起人命案。
案中涉及两家世仇,原告沦为乞丐,被告则系有权有势的贾家。
在门子提示下,贾雨村不顾正义,徇私枉法,胡乱判断,掩人耳目。
另一方面,林如海前妻贾敏去世,贾母命贾琏送黛玉赴荣府。
黛玉与贾母、宝玉等人相识,渐入佳境。
至此,黛玉正式成为贾家一份子。
本回揭示了官场的黑暗、世俗的险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红楼梦第四回文学短评
《红楼梦》第四回的文学短评
《红楼梦》第四回的标题为“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这一回在整部小说中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不仅揭示了贾雨村这一关键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也预示了整部小说将要展现的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黑暗。
首先,这一回中通过贾雨村处理“葫芦案”的过程,展现了他的徇私枉法、贪赃枉法的形象。
他明知冯渊是被薛家打死,但为了巴结四大家族,竟然胡乱判案,将薛蟠释放。
这一情节充分暴露了封建官僚的腐败和黑暗,同时也预示了整部小说将要揭示的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其次,这一回中还通过甄英莲(即香菱)的命运,揭示了封建社会女性的悲惨命运。
甄英莲本是一个出身于小康之家的女子,但因家庭变故,被迫沦为丫鬟,后又被人贩子拐卖,最终成为了薛蟠的玩物。
她的命运不仅反映了封建社会女性的悲惨命运,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无情。
此外,这一回中还通过贾雨村与门子的对话,展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
门子虽然曾经帮助过贾雨村,但当贾雨村得势后,他却遭到了贾雨村的冷落和排挤。
这一情节不仅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残酷。
总之,《红楼梦》第四回通过贾雨村处理“葫芦案”的过程、甄英莲的命运以及贾雨村与门子的对话等多个情节,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弊端,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残酷。
这一回在整部小说中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现有的社会制度和法律制度,努力营造一个公正、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
红楼梦葫芦案概括
红楼梦葫芦案概括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出自《红楼梦》中的著名章节“葫芦僧判葫芦案”。
主要讲述了贾雨村审理贾琏与冯渊的纠纷案子。
故事中的葫芦僧,是贾雨村的门子,他为贾雨村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线索,使得贾雨村得以顺利地解决了这个纠纷。
在故事中,葫芦僧提醒贾雨村要“审情察理,惩恶扬善,自有公论”,这成为了贾雨村审理案件的指导思想。
贾雨村在听取了葫芦僧的建议后,重新审理了这个案子,最终让真凶伏法,正义得到了伸张。
这个故事反映了《红楼梦》中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
通过葫芦僧的形象,作者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司法腐败的批判。
同时,故事也展示了《红楼梦》中对于人性的深入剖析。
贾雨村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决断力,同时也暴露了他的权谋和狡猾。
此外,《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还揭示了《红楼梦》中对于家族、权力和社会等级的深刻思考。
在这个故事中,贾琏和冯渊的纠纷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家族恩怨。
这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理解《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家族纷争的窗口。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是《红楼梦》中的重要章节,它通过一个简单的纠纷案子,
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复杂矛盾和人性的多面性。
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贾雨村的智慧和决断力,更重要的是,它让读者看到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善良与邪恶的交织,同时也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和黑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看中国清代的法制
作者:程昭华
来源:《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2015年第05期
摘要:《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曹先生用恢弘的大笔刻画了清代政治、经济、人文、法制等的方方面面。
本文从第四回为视角,以点带面地来探讨清代的法律影响因素、社会法制形态,为读者展现清代的法律制度。
关键词:法律与文学;清代法制;《红楼梦》
《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贾雨村借林如海攀上贾家的关系得以复官,补授应天府。
其下车伊始便受理了一个无人敢管的案件:呆霸王薛蟠与小乡宦之子冯渊为挣一女婢英莲,各不相让,薛家公子呆霸王薛蟠喝令家奴把冯渊活活打死。
对这样一桩人命关天的大事,薛蟠却“视为儿戏”,事发之后,只管带了家眷扬长而去。
贾雨村了解此事后,遂准备发签差人立即将凶犯家人拿来拷问,结果被一门子使眼色制止。
贾雨村狐疑,便停手询问原因,遂得知门子是故人,此举是劝其不要招惹薛家。
并获赠“护官符”,贾雨村听从门子建议“相时而动”,于是徇情枉法,胡乱判了此案。
随后疾修书与贾政和王子腾聊表自己的心意,实际上是在为自己邀功。
薛蟠与其妹二人随母亲前往京城。
薛家三口入住梨香院,宝钗与众姐妹一处读书玩乐,薛蟠则与众公子哥一处饮酒作乐。
一处是死者家眷的悲伤,一处是英莲身处的水深火热,一处是贾雨村等的勾结乱判,而当事人呆霸王却是一无所知。
《红楼梦》可以说是清朝法律的一个真实写照,整本小说从法律的角度看以刑事案件为明线,民事矛盾和冲突为暗线,两条线索相互穿插交错,彼此呼应,四大家族的兴衰历程以及人物命运的沉浮变化也是踩在明暗两线之上,这样构成了《红楼梦》的法律背景。
自文化大革命以来,很多的红学研究者认为《红楼梦》中第四回是小说的总纲,是正确阅读和理解全书的一把钥匙。
这一回对全书所反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结构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样的观点可能有人反对,但是在我看来,至少对于整部小说的法律背景而言确实是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从第四回,我们可以大致的看到清朝法制的轮廓:以科举制为基础的选官制度,以血亲关系为基础的宗族家长制度和行政司法相混淆的司法制度。
贾雨村苦心读书,借甄士隐资财相助考取科举制下的进士,却因为种种原因被革官。
最终还是通过林如海攀附贾家获得了复官。
科举制是清朝选官的基础,读书人通过多年的苦读来谋求功名。
而谋取功名之后,却不能够“在其位,谋其政”,混迹官场只为私利,视司法如儿戏,将自己手中的行政司法大权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
口口声声的仁义道德最后都成为他们以权谋私的遮羞布而已。
他们一个个学富五车,却最终都成为这个时代的蛀虫。
作者无形之中将贾雨村和贾宝玉形成一个对比,正是作者对于科举制这种落后的选官制度的无情批判。
道貌岸然的贾雨村为一己之利不顾甄家的恩情,不顾朝纲司法,不顾道德正义。
功名何用!到底有多少读书人还记得自己是要齐家治国平天下?
贾雨村在上任之初获旧相识的门子所赠的“护官符”。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作者借一个门子之口,将整篇小说的人物阶级关系讲清楚。
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断的联姻让他们之间的血亲关系建立起来,形成了清代贵族的宗族制度。
这也直接导致了贾雨村从要正义执法不辜负“皇恩浩荡”变成了听信门子之计,胡乱结案,并且急于修书给贾王二家来邀功。
所以我们在清朝法制史中说讲到宗族家长制是贵族的制度,但是却对清代而言,是这个朝代的根基,巩固了统治阶级的既得利益。
官员们往往依附于大的家族,这也使得司法为了家族利益而常常失去平衡,导致了社会的灰暗,陷百姓于水火。
清代在地方采用行政与司法相结合的原则,贾雨村上任应天府,应天府既是行政机构,又是司法机构。
贾雨村饱读诗书,对于司法实践却是一无所知,他处理的第一个案子是在门子的指引下完成的。
在这样的制度下,拥有司法裁量权的官员并没有司法知识背景,更哪能用一个法律人的标准衡量,司法的公正更是难以实现。
在这样的制度下,方便了行政力量对于司法施加外部的影响,甚至于使得司法沦为行政的附属品。
贾雨村为了自己的仕途通达,不惜牺牲司法的正义,而且是置自己昔日恩人之女英莲于水火而不顾,司法的独立性荡然无存,更何谈司法的公平正义!
宗族家长制的根深蒂固,科举制培养出来的书呆子庸才,以及司法行政混淆在一起的一体制度都在这一章节体现出来,作者以第四章为法律背景的提纲来全书穿插法律的线索,虽然出场的都是小说里的次要人物,但是依然可以从侧面反映。
这样的法律事实只是作为后文诸多主角故事的一个样本。
作者在这部小说开始阶段就在不温不火的叙述中将法律背景表述完整,以此为起点衔接之后的情节,随着四大家族(以贾府为主)的兴衰故事娓娓道来,更加突出了作者的深刻想法。
这样的法制终将会随着这些权贵的没落而土崩瓦解。
就像明代张岱《自提小像》中所述:
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
之人耶有用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