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苏教版五下数学第五单元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_1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_1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探索简单图形沿一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覆盖次数的规律。

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如果我想在第一排选座位相邻的四人小组,可以怎样选?有多少种选法?学生讨论后回答。

如果在第2排选呢?又可以怎样选?有多少种选法?2、这中间有没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

二、、初步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感知规律。

谈话:(出示下表)下表的红框中两个数的和是3。

在表中移动这个红框,可以使每次框出的两个数的和各不相同。

23456789提问: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请大家拿出自己手上的数表想一想,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框试着框一框。

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1)列表排一排1+2=3,2+3=5……9+10=19一共可以得到9个不同的和。

相机引导:这样列表排一排,要注意什么?(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2)用方框框9次,得到9个不同的和。

引导:你能把你用方框框数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吗?结合学生的演示,强调:从哪里开始框起?方框依次向哪个方向平移?一共平移多少次?得到几个不同的和?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更简便?(第一种要算出每个具体的和,第2种方法只要考虑把长方形平移多少次就行了。

)学生在平时常常遇到类似的四人小组搭配问题,借助这一问题,初步为下面的学习作了孕伏铺垫。

三、再次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规律如果每次框出三个数,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你能用平移的的方法找到答案吗?拿出能框3个数的长方形框自己试一试。

学生操作后组织交流:你是怎样框的?(强调按顺序平移)一共平移了几次?(7次)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8个)提问:如果每次框出4个数、5个数呢?再试着框一框,看看分别能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组织学生交流结果。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分数的意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分数的意义》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本册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数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概念和运算,对数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学习分数时,学生可能会对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分数的大小比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实例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分数的意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例,让学生初步接触分数,引发学生对分数的好奇心。

2.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分数的意义。

3.讲解:教师讲解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4.练习:学生进行分数的运算练习,巩固对分数的理解。

5.应用:让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学生对分数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分数的概念、分数的表示方法和分数的应用,通过板书,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分数的意义。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找规律1》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数学》(苏教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55页~56页的内容【教材简析】找规律的教学要让学生体会规律本身的内容,本节课通过教学活动,对这类现象的感知得到进一步的充实,更清楚地看到,每次框的数的个数越多,红框平移的次数越少,得到的和的个数也越少,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

得出规律是例题最关键的教学环节。

带着教材里的两个问题逐行观察表格里的数,研究平移次数与每次框的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得到不同和的个数与平移次数的关系,找到的共同特点就是这类现象的规律。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况,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规律,根据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图形覆盖的总次数,并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顾与反思探索规律的意识。

3、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体会有序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根据沿一个方向平移的次数推算被图形覆盖的总次数。

【教学用具】学生每人一张填有1一10这10个数的单行数表,一张填有1一15这15个数的单行数表;每人4个用硬纸做的长方形框,分别可以框2个数、3个数、4个数和5个数。

【教学过程】一、初步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感知规律。

1、直接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我们要探究研究的内容是“找规律”。

(板书课题)买东西时我们一定要看商品的质量,看它好不好;还要看商品的价格,看它贵不贵。

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玩具图片,一起来看看。

有乌龟、有熊猫……你还了解到什么不同的信息?玩具单价如下,如果胡玉梅想要购买相邻的两样玩具,猜一猜,她应该付多少钱?能用算式表示吗?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发现了你们找到问题中的关键词了,那就是“相邻”。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提优练习卷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提优练习卷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练习卷分数的意义1.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在下面各图中涂色表示65。

3.(1)94的意义是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其中的( )份,它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 数。

(2)课桌宽52米,表示把( )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 )份,课桌的宽占这样的( )份。

(3)在“一块菜地的61种了黄瓜”中,把( )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 )份,种黄瓜的面积是这样的( )份。

(4)把6个桃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桃是桃的总数的()(),每人分得的桃占桃总数的()()。

(5)54里面有( )个51;5个141是()()。

4.说出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1)五(1)班参加长跑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43。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 分数加法和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1. 直接写出得数。

=+265 =-8387 =+3121 =-7121 =+9495 =-413 =+542 =-6151 =-31652.解方程。

656131=+-x 83854=-x1437241=-+x 54)21107(=-+x3.下列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918598++ 1271252-- )112139(139-- 211432185++-4.判一判。

(1)01271271256161125=-=+-+ ( )(2)1218185)2181(85=+-=+- ( )5.(1)妈买了53千克糖果,第一天吃了41千克,第二天吃了51千克,还剩多少千克糖果?(2)妈妈买了53千克糖果,第一天吃了总数的41,第二天吃了总数的51?还剩总数的几分之几?6.星光服装厂计划5月生产900件衣服,实际上半月生产了计划的32,下半月生产了计划的21。

全月超额生产了几分之几?7.有两捆电线,第一捆长75千米,比第二捆长31千米。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4课《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及应用练习》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模板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体会数学知识与现代生活的密切联系。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按运算顺序灵活选用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3.1.4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出示:1/2+1/6 2/3-1/5 1-7/12 3/4+1/6点名学生上台板演,做好后让板演的学生说计算的方法。

2.师:今天我们就用以前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二、教学例21、出示例2前面部分的条件,问题不出示,点名学生读题,问题目完整吗?还差什么?让学生提各种各样的分数问题。

师适当引导“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2、学生列式后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启发学生解释自己列式的思考过程。

师:这么大的一个花园,现在种了月季花和杜鹃花,还有不少剩余的面积呢,这时花农在剩余的面积上种了草坪。

出示问题:“其余的草坪面积占几分之几?”师:要求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花园的面积”这是隐藏条件,该用什么数表示呢?为什么?学生同桌互相讨论,得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叫单位“1”。

那这道题中就把花园的面积用自然数1表示,该怎样列式呢?点名学生说,师板书:1-1/4-1/3 或1-(1/ 4+1/3)3、揭示课题:观察这两道算式与以前学的分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之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

最新苏教版五下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最新苏教版五下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让教育因落实而精彩,让教学因细节而美丽。

让教育因落实而精彩,让教学因细节而美丽。

让教育因落实而精彩,让教学因细节而美丽。

让教育因落实而精彩,让教学因细节而美丽。

让教育因落实而精彩,让教学因细节而美丽。

让教育因落实而精彩,让教学因细节而美丽。

让教育因落实而精彩,让教学因细节而美丽。

让教育因落实而精彩,让教学因细节而美丽。

让教育因落实而精彩,让教学因细节而美丽。

让教育因落实而精彩,让教学因细节而美丽。

让教育因落实而精彩,让教学因细节而美丽。

让教育因落实而精彩,让教学因细节而美丽。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单元知识小结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单元知识小结
1。2x=24 x=20 检验:2。2×20—20=24 2.2x=2。2×20=44 答:四年级植树 20 棵,五年级植树 44 棵.
第 2 单元 归纳总结
重要考点
单式折线 统计图
复式折线 统计图
考点解析 1。折线统计图的 特点是既可以反映 出数量的多少,又 能清晰地反映出数 量的增减变化情 况。 2。绘制折线统计 图的方法:(1)用 纵轴表示一种量, 横轴表示另一种 量;(2)根据数据 的大小确定单位长 度表示的数量; (3)根据所给数 据描点;(4)用线 段顺次连接各点, 在各点旁边注明数 据。 3.折线统计图的应 用:可以根据折线 统计图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并进行 简单的预测。 1。复式折线统计 图:在一个统计图 中,用两组不同的 折线表示两组不同 数据的变化情况, 这就是复式折线统 计图. 2。复式折线统计 图的特点:能表示 出两组数据数量的 多少,还能表示出 两组数据数量的增 减变化情况,便于 对两组数据进行比 较。 3。复式折线统计
树的几分之几?
4
3
【解答】 40÷30=3 30÷40=4
一个数 另一个数
4
3
答:梨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杏树的棵数是梨树的4
1.真分数:分子比分 母小的分数叫作真分 数.真分数都小于 1。 2.假分数:分子大于或 等于分母的分数叫作 假分数。假分数大于

判断下面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
数?
3 7 8 2 1 8 11
典型例题
2014 年~2018 年某地区旅游人数情况统计如下 表所示。
年份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人数/亿人 5.5 4.8 8.2 10.5 12。4 (1)根据上表制作折线统计图。 (2)哪一年的旅游人数最多?哪一年的最少? (3)哪两个年份间增长的幅度最大? (4)该地区旅游人数总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 【解答】 (1)如图所示。 2014 年~2018 年某地区旅游人数统计图

小学-数学-苏教版(2014秋)-第五单元综合能力检测

小学-数学-苏教版(2014秋)-第五单元综合能力检测

第五单元综合能力检测一、认真回忆,我会填.1、6.3里面有______个0.1;7.08里面有______个0.01.2、5.8公顷=______平方米7米2厘米=______米403克=______千克4060米=______千米3、根据203×34=6902,请你直接写出各题的答案.2.03×3.4=______2.03×0.34=______69.02÷0.34=______6.902÷3.4=______4、张老师开车8分钟行5千米,平均每分钟行______千米,行1千米需要______分钟.5、25.6÷13的商保留两位小数是______,保留三位小数是______.6、不计算直接在横线上里填上“>”“<”或“=”.2.05×0.97______2.053.54÷1.2______3.544÷6______0.6677.5÷0.9______7.55.2÷0.01______5.2×1004÷0.25______4×47、两个数相除的商是4.36,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到原来的110,商是______.8、6.15×0.27的积是______位小数,76.14÷1.8商的最高位在______位上.9、3.2÷1.8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精确到百分位是.10、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底是3.7米,高是4.2米.一块三角形的地,底是5.6米,高是4.2米,______的地面积大一些,大______平方米.二、聪明法官,我会判.(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在括号里画“×”).11、任何一个数乘1.02,所得结果一定比原数大.()12、应用商不变的性质可以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13、每个礼盒要用1.2米的丝带,15米长的丝带可以包装12.5个这样的礼盒.()14、17.97÷6的商保留一位小数是3或3.0.()三、用心比较,我会选.(将正确答案前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5、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应将因数的().A. 首位对齐B. 末位对齐C. 小数点对齐D. 数位对齐16、一个大于0的数乘0.98,乘得的积比这个数().A. 大B. 小C. 相等D. 不能确定17、得数等于17.28的算式是().A. 4.2×4.7B. 2.8×8.16C. 3.6×4.8D. 3.6×6.818、4.99÷83的商是0.06,余数是().A. 1B. 0.1C. 0.01D. 0.00119、商是循环小数的算式是().A. 11÷7.5B. 7.8÷1.6C. 4.5÷0.9D. 12.6÷0.3四、巧思妙解,我会算.20、直接写出得数.0.02×500=______ 25×0.04=______0.3×1.4=______ 3.2×2-6.4=______8.08÷8=______ 5.4÷0.54=______1-0.09=______ 75÷3÷0.5=______21、列竖式计算.(得数保留两位小数)3.7×2.0610.3÷4222、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1)14.5×64+64×5.5(2)38÷12.5÷0.8(3)12.3×9.9五、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23、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六、解决问题,我在行.24、(1)奶糖的单价是水果糖单价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一位小数)(2)妈妈买2千克奶糖和2.4千克小孩酥,100元够吗?够的话,应找回多少元?不够的话,还缺多少元?25、为了鼓励居民节约用电,某市电力公司规定了以下的电费计算方法:每月用电不超过100千瓦时,按每千瓦时0.52元收费;每月用电超过100千瓦时,超过的部分按每千瓦时0.65元收费.小明家十月份用电140千瓦时,应付电费多少元?26、某粮店用容量为2.8升的油桶装豆油,要把57升豆油全部装进油桶.至少需要这样的油桶多少个?27、李明的卧室长4.2米,宽3.6米,用边长是0.5米的方砖铺地,至少需要准备多少块这样的方砖?28、有甲、乙两个鱼缸,甲缸里有水22升,乙缸里有水47升,从乙缸里倒入甲缸多少升水,才能使乙缸里水的重量是甲缸的1.5倍?答案第1页,共4页 参考答案1、【答案】63 708【分析】此题考查的小数计数单位.【解答】6.3里面有63个0.1;7.08里面有708个0.01.2、【答案】58000 7.02 0.403 4.06【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单位换算.【解答】5.8公顷=58000平方米,7米2厘米=7.02米,403克=0.403千克,4060米=4.06千米.故此题的答案是58000、7.02、0.403、4.06.3、【答案】6.902 0.6902 203 2.03【分析】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0除外)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两个因数都扩大时,积扩大的倍数等于两个因数扩大倍数的乘积;如果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积不变;由此解答.【解答】2.03×3.4=6.092,2.03×0.34=0.6902,69.02÷0.34=203,6.902÷3.4=2.03,故此题的答案是6.902、0.6902、203、2.03.4、【答案】0.625 1.6【分析】速度=路程÷时间,路程是5千米,时间是8分钟,时间=路程÷速度,路程是1千米,速度是刚求出的结果,据此解答.【解答】平均每分钟行5÷8=0.625(千米),行1千米需要1÷0.625=1.6(分),故此题的答案是0.625、1.6.5、【答案】1.97 1.969【分析】先计算出25.6÷13的商,再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即可.【解答】25.613 1.9692307••÷=,25.6÷13的商保留两位小数是1.97,保留三位小数是1.969.故此题的答案是1.97、1.969.6、【答案】< < < > =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小数乘除法.【解答】因为0.97<1,所以2.05×0.97<2.05;因为1.2>1,所以3.54÷1.2<3.54;460.60.667•÷=<;因为0.9<1,所以7.5÷0.9>7.5;5.2÷0.01=520,5.2×100=520,所以5.2÷0.01=5.2×100;4÷0.25=16,4×4=16,所以4÷0.25=4×4.7、【答案】4.36【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商的变化规律.【解答】两个数相除的商是4.36,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到原来的110,商不变,商还是4.36.故此题的答案是4.36.8、【答案】四 十【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小数乘除法.【解答】6.15×0.27=1.6605,6.15×0.27的积是四位小数,76.14÷1.8=42.3,76.14÷1.8商的最高位在十位上.故此题的答案是四、十.9、【答案】1.7•1.78【分析】先计算3.2÷1.8的商,再用循环小数表示,找出循环节,最后根据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即可.【解答】3.2÷1.8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1.7•,精确到百分位是1.78.10、【答案】平行四边形 3.78【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分别计算出两块地的面积,再进行比较即可.【解答】3.7×4.2=15.54(平方米),5.6×4.2÷2=11.76(平方米),15.54>11.76,所以平行四边形的地面积大一些,15.54-11.76=3.78(平方米),大3.78平方米.故此题的答案是平行四边形、3.78.11、【答案】×【分析】举反例进行判断即可.【解答】例如,0×1.02=0,0=0,所得结果等于原数.故此题是错误的.12、【答案】✓【分析】根据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法则来判断.【解答】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这是应用了商不变的性质.故此题是正确的.13、【答案】×【分析】每个礼盒要用1.2米的丝带,可知15米长的丝带可以包装15÷1.2个这样的礼盒.用“去尾法”取近似数即可.【解答】15÷1.2≈12(个).每个礼盒要用1.2米的丝带,15米长的丝带可以包装12个这样的礼盒.故此题是错误的.14、【答案】×【分析】先计算17.97÷6的商,再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即可.【解答】17.97÷6=2.995,17.97÷6的商保留一位小数3.0,故此题是错误的.15、【答案】B【分析】本题根据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分析即可.【解答】根据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可知,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应让各因数的末位对齐;选B.16、【答案】B【分析】根据乘法的意义可知,一个不为零的数乘一个比1小的数,积就小于这个数.0.98<1,则一个大于0的数乘0.98,乘得的积比这个数小.【解答】0.98<1,根据乘法的意义可知,一个大于0的数乘0.98,乘得的积比这个数小.选B.17、【答案】C【分析】本题根据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对各个选项中的算式分别进行分析计算后即能得出正确选项.【解答】选项A,4.2×4.7中,由于由于两个因数末位相乘的积是0.2×0.7=0.14,即百分位是4,而17.28的百分位是8,则它们的积一定不是17.28;选项B,由于2.8×8.16积是三位小数,而17.28是两位小数,则它们的积一定不是17.28;选项C,3.6×4.8=17.28;选项D,由3.6×6.8≈18>17.28,则它们的积一定不是17.28.选:C.18、【答案】C【分析】根据余数=被除数-除数×商计算即可.【解答】4.99-83×0.06=0.01.所以,余数是0.01.选C.19、【答案】A【分析】先将四个选项的结果求出,再根据循环小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解答.,商是循环小数,符合题意;B、7.8÷1.6=4.875,商是三【解答】A、117.5=1.466位小数,不符合题意;C、4.5÷0.9=5,商是整数,不符合题意;D、12.6÷0.3=42,商是整数,不符合题意.选A.20、【答案】10 1 0.42 0 1.01 10 0.91 5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答】0.02×500=10,25×0.04=1,0.3×1.4=0.42,3.2×2-6.4=0,8.08÷8答案第3页,共4页=1.01,5.4÷0.54=10,1-0.09=0.91,75÷3÷0.5=50.21、【答案】7.62;0.25【分析】列竖式计算,注意题目要求.【解答】22、【答案】(1)1280;(2)3.8;(3)121.77【分析】(1)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即可;(2)利用除法性质进行简便计算即可;(3)把9.9写成10-0.1,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即可.【解答】()()()()()312.39.9114.56464 5.523812.50.812.3100.114.5 5.5643812.50.812.31012.30.120643810123 1.231280 3.8121.77⨯⨯⨯÷÷=⨯-=+⨯=÷⨯=⨯-⨯=⨯=÷=-===+() 23、【答案】8.64平方厘米;65平方厘米【分析】根据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解答】7.2×2.4÷2=8.64(平方厘米)(11.6+8.4)×6.5÷2=65(平方厘米)24、【答案】(1)奶糖的单价是水果糖单价的3.4倍.(2)不够,还缺7.84元.【分析】(1)用奶糖的单价除以水果糖的单价,再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即可;(2)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分别计算出买奶糖个小孩酥的价钱,再与100元进行比较即可.【解答】(1)32.8÷9.6≈3.4答:奶糖的单价是水果糖单价的3.4倍.(2)32.8×2+17.6×2.4=107.84(元)107.84-100=7.84(元)答:不够,还缺7.84元.25、【答案】78元【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分段计费.【解答】100×0.52+(140-100)×0.65=78(元)答:应付电费78元.26、【答案】21个【分析】用豆油的总升数除以每桶豆油的容量,再按“进一法”取近似数即可.【解答】57÷2.8≈21(个)答:至少需要这样的油桶21个.27、【答案】61块【分析】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计算出李明卧室的面积,用李明卧室的面积除以每块方砖的面积,再用“进一法”取近似数即可.【解答】4.2×3.6÷(0.5×0.5)≈61(块)答:至少需要准备61块这样的方砖.28、【答案】从乙缸里倒入甲缸5.6升水,才能使乙缸里水的重量是甲缸的1.5倍. 【分析】根据题意,甲、乙两个鱼缸水的重量和不变,是22+47=69千克;根据和倍公式求出当乙缸里水的重量是甲缸的1.5倍,甲缸水的重量,然后再进一步解答.【解答】(22+47)÷(1+1.5)=27.6(升)27.6-22=5.6(升)答:从乙缸里倒入甲缸5.6升水,才能使乙缸里水的重量是甲缸的1.5倍.。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主备人:教学目标:1.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3.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计算问题中的价值。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主备人:教学目标:1.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学生学会把总数看作“1”,弄清求剩余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之类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用分数减法或加减混合运算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3.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和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在分析数量关系和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主备人: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率和减法的性质,对分数加、减法同样适用。

”3.通过计算,体会分数加法运算中的一种有趣规律,提高学习分数计算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有关的运算率进行简便计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主备人: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通过计算,体会分数加法运算中的一种有趣规律,提高学习分数计算的乐趣。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估算中提高对计算结果的把握能力。

课前准备:教学设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主备人:教学目标:1、学生熟练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估算,提高学生对计算结果的把握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五年级下册数学试卷 第五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试卷   第五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

苏教版五下第五单元测试卷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一、选择题1.甲、乙两根绳子一样长,都比1米短.甲绳剪去12,乙绳剪去12米,剩下的绳子().A.甲绳长B.乙绳长C.一样长2.45+23-56=()A.1930B.13C.1780D.15123.+的结果是().A.B.C.4.下面各题计算正确的是()A.B.C.5.12351325()()47474477+++=+++,这是应用了().A.加法结合律B.加法交换律C.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6.12+5041009的计算结果()A.=1B.>1C.<1D.都不是7.一根绳子长34米,用去其中的12米,还剩多少米?正确的算式是().A.34-12B.34×12C.34×(1+12)D.34÷128.1-60%=()%.A.0.4B.80C.40D.59.1-(1154+)=()A.1120B.1120C.145D.1145二、脱式计算1.计算下面各题.7 10+(34-25)1315+(13+25)53449797-+-17138810⎛⎫-- ⎪⎝⎭ 17516868+++三、填空题1.小明用一根铁丝围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量得相邻两条边的长分别是13分米、23分米,这根铁丝的长度是(______)分米.2.27的分数单位是____,它有_____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如果再有_____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结果就是最小质数.3.35的分数单位是(_______),再加上(______)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4.只列式不计算.一根绳子长12米,剪去13米,还剩多少米?列式:_______________ 5.冬冬家有一块菜地,其中的种青菜,710种萝卜,210种白菜.青菜和萝卜一共占这块地的(_____),白菜比青菜多占这块地的(______).6.一桶油,第一次用去13,第二次用去14,还剩这桶油的 ()(). 7.要求89与78的和,需要把它们分别化成分母是(________)的分数,相同的分母叫做这两个分数的(________).8.35+23的分母不同,就是每1份的大小不同,所以不能直接相加,必须先____,转化成____分母分数,再相加.9.一根56米长的绳子,如用去它的16,还剩()();如用去16米,还剩( )米.四、判断题1.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________) 2.一根4m 长的木料用去m,还剩3m .(______)3.13+14﹣13+14=0(______) 4.1124+78=3224. (____) 5.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不同.(______)五、解答题1.修一条路,第一周修了全长的13,第二周修了全长的25,第三周结束后,正好修了全长的78.第三周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2.空调厂去年上半年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1116,下半年和上半年完成的同样多,空调厂去年实际超额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几分之几?3.一块地有78公顷,其中14种大豆,12种棉花,其余的种玉米.种玉米的面积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4.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米,第二次用去米,两次一共用去多少米?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多少米?5.一次数学竞赛,结果参赛的学生中有得优,得良,得中,其余得差,已知参加竞赛的学生不满50人,得差的学生的人数是几人?6.王师傅接到任务要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完成了全部任务的310,第二天完成了全部任务的215,还差多少就完成了全部任务的12?。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五(下)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简易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注意:解方程的时候要注意三点:1、要写“解”字;2、所有的等号要上下对齐;3、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7、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8、华氏温度=摄氏温度×1.8+32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①描点;②标数;③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④统计时间。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2、2 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或0;5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5或0。

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奇数。

3的倍数,它各位上数字之和一定是3的倍数。

3、一个数的因数中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一个数的因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教案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内容分两段:例1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例2教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整数加法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引导自主探索和交流。

教学例1时,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

教学时应注意:(1)为学生提供长方形纸片,直观表示出长方形纸的和;(2)引导学生思考能直接看出和合起来是多少吗,启发学生借助直观,把看成,从而发现结果等于。

这一步实际上是让学生体会到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必要,即只有相同单位才能直接相加。

(3)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异分母分数通过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计算。

“试一试”则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分数减法,第2题要把1看成和减数分母相同的假分数。

在学生自主尝试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确要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减。

教学例2时,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应注意联系问题的数量关系,让学生体会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

由于这里的运算涉及到三个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因此,主要引导学生逐步通分进行计算,不要求学生一次对三个分数进行通分,因为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三个分数的通分都没有学习。

如果有学生这样做,也是允许的。

至于整数加法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加法,教材在练习中让学生自己用不同方法进行计算,加以体会。

并在练习中让学生尝试利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重视口算和估算。

对于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应能正确进行口算。

教材在练习十五中安排了口算的练习,教学时,应注意加强练习。

教材在练习中还有层次地安排了估算练习。

在练习十四中,第6题让学生找出最接近0、和1的分数;第7题让学生先估计结果比较接近,再计算。

3.经历观察、操作、欣赏与设计的活动。

本单元安排了“奇妙的图形密铺”这一实践与综合应用。

教材分三个层次安排:(1)呈现生活中图形密铺的场景,感受图形既无空隙又不重叠的铺在平面上,直观地认识图形的密铺。

(2)通过猜测和操作,体会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圆和正五边形能否密铺,怎样密铺;尝试将七巧板中两种不同的图形进行密铺。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XX年新版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XX年新版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XX年新版苏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马庄小学教学案设计教学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总课时数第课时设计人备课日期月日投放日期月日教学目标.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使学生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

课前准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当堂检测、谈话引入.我们之前已经学过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请大家计算下面的题目:出示:++--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提问:2.谈话: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加法和减法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80页例1,提问: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谈话:这道分数加法算式,和我们刚才的分数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2)学习计算方法。

谈话: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应该怎样计算呢?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这时教师可提问:根据你的操作,说一说+的得数是多少。

()追问:你是怎样看出得数是的?(涂色部分一共占这张纸的)②也可以先通分,把和化成同分母分数后再计算。

用算式表达为:+=+=(教师相机板书)师生共同小结:异分母分数的加法由于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进行计算,要先通分,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才能直接相加。

2.完成教材第80页“试一试”。

(1)出示:-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并思考:通分的目的是什么?计算时还要注意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教师小结:转化成同分母分数;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出示:1-提问:你准备怎样计算?(可以把1转化成假分数)为什么要把1转化成?(这样分数单位才相同)引导学生交流并明确:可以用差加减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也可以用被减数减差,看结果是否等于减数来验证。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反思评课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反思评课

灵山县武利镇中心小学班别:五(5)班学科:数学执教:苏林学期: 2014年春期圆的周长教学设计苏林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8~99页例4、例5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八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推导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知道圆周率的近似值,了解人类研究圆周率的有关史料,感受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能利用圆的周长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设计理念: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探究的平台。

把学生分成每组4-6人的学习小组若干组,每组配备直尺、绳、数据统计表等学具,让每个学习小组共同完成绳测法、滚动法测量周长,依所测数据找出直径与周长的倍数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公式三个操作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谈话:喜羊羊与灰太郎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喜羊羊选择圆形的跑道跑一圈,灰太郎选择正方形的跑道跑一圈,谁选得跑道长?(课件演示)灰太郎跑一圈,跑的路程是正方形的什么?(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灰太狼跑得路程?(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那么喜羊羊呢?他跑的路程是圆形跑道的什么?(圆形跑道的周长)你能轻松计算出他的周长吗?根据以前的经验,你可以怎样知道这个圆形跑道的周长?(绳测法)师小结:方法非常好,这样测量的过程比起正方形跑道的计算是比较的麻烦,而且量的时候误差会较大。

大家想知道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圆的周长.(板书课题)灰太狼和喜羊羊到底谁选择的跑道长,等我们这节课学会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再来解决,好吗?【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喜爱卡通人物灰太狼和喜羊羊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的情景入手,让学生在兴趣高昂的状态下进行思考:正方形和圆形的跑道谁的路程长?学生通过对比,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圆形的周长只能用绳子测量,误差大,由此激发出学生探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的热情。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2)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2)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2)本学期第()个教案上课日期:年()月()日第五单元第1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解释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过程,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并学会验算,能解决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发展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态度,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细致验算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原理教学准备:每人准备一张长方形纸教学过程:一、预习作业1、观察下面各题是怎样计算的,判断计算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65-2=45 0.03+0.4=0.07 3元+5角=8元2、口算下面各题的得数2 7+47=48+38=45-15=79-29=二、自主学习1、交流预习作业1让学生判断计算是否正确,说说错在哪里。

提问:练习三道题的错误想一想,加、减法计算应该注意什么?说明:加减计算要对齐数位,或统一单位,这说明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不管是数还是量,单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减。

2、交流预习作业2让学生口答并呈现结果提问:这些分数加法和减法是怎样算的?为什么只要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3、出示例1提问:应该怎样列式?这个算是跟上面的有什么不同?引导:从分母不同你想到了什么?能不能直接相加呢?为什么?说明:现在发现异分母分数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加引导:那要怎样计算呢?请大家用长方形纸折一折,涂色表示出1 2+1 4的和,看看得数应该是多少,想想可以怎样算。

学生操作、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数应该是多少?你是怎样看出的?仔细观察,为什么得数的分母会是4、分子是3呢?想想这道加法可以怎样计算,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指名说说实验步骤及注意点。
3、讨论组员分工:
落球人员、测量人员、观察人员、记录人员。
4、开始实验,及时记录填表。
5、学生计算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
6、根据数据,小组讨论:有什么发现?
做好“测量、观察、记录人员”分工;明确任务。
四、第二次合作实验。
1、再次合作用不同的球做实验;
2、计算结果;
教学准备
篮球、足球、排球、卷尺、教学光盘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引入新课。
一、谈话:体育课上同学们都喜欢玩球,其实球类运动里也蕴含了丰富的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数学知识来玩球,有兴趣吗?
二、板书课题:
球的反弹高度
分组讨论;
集体交流。
二、引导探究。
一、带着问题探究:
1、提问:这些球从高处落地后会怎样呢?
2、在正常情况下,球的反弹高度会不会超过下落高度?
3、指名交流、订正。
二、教者示范动作,学生观察球下落过程。
(1)提问: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做出猜想;
3、分组讨论;
4、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思考:
球类运动里也蕴含了丰富的数学知识。
三、动手操作。
1、自学书上示意图;
第16课时
总第45课时
教学内容
p78--7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的有关知识的理解;
2、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完成实践活动,增强合作意识;
3、让学生体验活动的愉悦,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测量球的反弹高度,加深对分数的有关知识的理解。
3、分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4、指名交流。
说说自己的想法。
五、你知道吗?
1、自主阅读;
2、指名说说主要原因。
3、谈话;
4、算一算:比赛用的篮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
分组互相交流。
六、全课总结。
1、谈谈你这一节课的收获;
2、说一说去(合肥市科技馆)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3、与我们学习数学有什么关系?
七、布置作业。
1、口算题卡;
2、《基础训练》。
板书设计
球的反弹高度
反弹高度
下落高度
第一次
第二次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