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的学科。
它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探索传播现象所涉及的各种问题,如信息传播的特点、要素、模式、效果和方法等。
传播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社会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新闻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
在现今信息时代,传播学显得越来越重要,它对我们认知现实、掌握信息、提高素质和与世界互动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下是对传播学概念、理论等方面的一些探讨。
一、传播学的概念和历史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的一门学科,也可以说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解释和理解信息传播现象,同时也可以指导实践,在效果和成效方面加以优化。
传播学的理论内容非常广泛,它包括信息传播的模式、要素、机制、效果、过程等许多方面。
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中各种形式的信息传播行为,如口头传播、书面传播、视觉传播、互联网传播等。
关于传播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传说中的普罗米修斯火种传播、莫西法·孔戴尔的烟火传播等。
但是它在现代社会中真正被学术界所关注,始于20世纪初,随着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兴起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传媒学作为传播学的重要分支,在过去几十年里也迅速发展,从最初简单的对媒介行业的描述,到现在精细的分析媒介影响的因素和机制,以及媒介对公众认知的影响。
二、传播学的理论内容传播学的理论内容可以分为五大方面:传播信息的特性和内涵、传播过程的要素和模式、传播动力的机制和原理、传播效果的评估和影响因素、传播技术的应用技巧和方法。
1. 传播信息的特性和内涵传播信息的特性包括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及时性等。
这些特性直接关系到信息的传递和接收效果。
传播信息的内涵则包括信息的质量、量、种类、形式、语言、目的和意义等。
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传播信息的内涵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2. 传播过程的要素和模式传播过程的要素包括传播者、信息内容、媒介和接收者四个方面。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决定了信息的传播效果。
传播学的概念
传播学的概念传播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研究信息传播的过程、方式、效果和影响。
它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经济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并借助于各种方法和技术,如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网络挖掘等分析信息传播的过程和效果,从而探究人类交流和社会互动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是研究范围和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
在现代,传播学的范围较广,包括大众传播、口头传播、广告宣传、新闻媒介、数字传播等等。
传播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传播过程。
传播过程是指信息从发送者到接收者的传递过程,同样需要研究传播方式、媒介、信息编码以及接收者的理解能力等。
2. 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是指信息传播后对接收者产生的影响,包括认知、态度、行为等方面。
研究传播效果的目的在于了解人们对信息的感知和处理方式,以及改变人们对某个问题或事件的看法。
3. 传播影响。
传播影响是指传播后对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研究传播影响可以了解信息如何影响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和变化。
传播学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它已经成为媒体、广告、公共关系、市场营销等相关行业的核心理论和方法。
在数字时代,传播学对于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同时,传播学还在国际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西方国家的文化传播和媒体传播理论已经全球传播,成为学生进修和学术交流的重要课程。
同时,中国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领域也出现了世界级的企业,为世界的媒体传播贡献了无数量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传播学是一门重要的综合性学科,它不仅探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规律和社会互动的机制,同时也为信息传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理论和实践方法,这门学科在当今世界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播学定义
传播学定义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和沟通过程的学科,它涵盖了广告、公关、新闻、传媒、社交媒体等多个领域。
传播学的定义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行为和传播现象的学科。
传播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传播的定义和意义传播是信息在人际间或群体间传递、交流和共享的过程。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的传播,而传播学研究的就是这一过程。
传播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信息传播的规律和机制,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传播的过程和模型传播学研究传播的过程和模型,以便更好地理解信息是如何传播的。
常用的传播模型包括线性模型、双向模型和多步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信息传播的路径、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传播的媒介和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传播的媒介和技术也在不断变化。
从印刷媒体到电视、互联网再到社交媒体,不同的媒介和技术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效果。
传播学研究这些媒介和技术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它们。
四、传播的效果和影响传播学研究信息传播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通过研究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可以了解信息传播对公众态度、行为和价值观的塑造作用。
同时,也可以帮助传播者更好地控制和引导信息传播的效果。
五、传播的伦理和法律传播学研究信息传播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关注信息传播是否合乎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研究传播伦理和法律可以帮助我们规范传播行为,确保信息传播的公正性和道德性。
六、传播的策略和技巧传播学研究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传播策略和技巧。
这包括广告、公关、新闻等领域的传播策略和技巧,以及如何利用社交媒体和数字营销等新兴技术来进行传播。
总结起来,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和沟通过程的学科,它涵盖了广告、公关、新闻、传媒、社交媒体等多个领域。
通过研究传播的过程、媒介、效果、伦理和策略等方面的内容,传播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信息传播的规律和机制,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传播学概念
传播学概念
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产生、传播和接受等过程。
它涉及到众多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等,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传播学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人们开始关
注信息的传播和流通。
在20世纪50年代,传播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传媒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传播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了传媒、广告、公关、新闻、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各种信息传播形式。
它主要研究信息的产生、传播和接受等过程,探讨信息如何在社会中传递、影响和塑造人们的观念和行为。
在传播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媒介”。
媒介是指信息传递的工具或平台,如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
媒介不仅是信息传播的载体,也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影响力,因此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媒介。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受众”。
受众是指接受信息的人群,他们对信息的接受和理解程度不同,因此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需要
考虑到受众的特点和需求。
传播学研究如何通过不同的媒介和方式来影响受众,达到预期的效果。
除了媒介和受众,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概念,如“效果”、“反馈”、“意识形态”等。
效果是指信息传播所产生的影响和结果,反馈是指受众对信息反馈的情况,意识形态则是指信息传播中所涉及到的观念和价值观。
总之,传播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研究信息传播的各个方面,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传播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未来将会有更多新的研究方向和成果涌现。
传播学专业认识
传播学专业认识什么是传播学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信息传播行为、传播工具和传播效果的学科,旨在研究信息传递的方式和过程。
传播学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专业,培养学生掌握传媒与传播理论,具备搜集、分析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传媒环境。
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媒体与社会:研究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媒体对不同群体的认知和态度的塑造,媒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等。
2. 传播效果:研究传播活动的效果,包括宣传效果、公共舆论效应、信息传播的认知变化等。
3. 传播媒介:研究不同传播媒介的特点和使用情况,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以及新的媒介形式的出现和发展趋势。
4. 传播理论与方法:研究不同的传播理论和研究方法,包括内容分析、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等。
传播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传播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传播理论与知识:培养学生对传播学理论和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包括传播模型、传播效果评估、传播媒介等。
2. 传播技能与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传播工具和技术,如调查研究、媒体写作、媒体制作等,以及分析和解读传播数据的能力。
3. 传播伦理与责任:培养学生具备传播伦理和社会责任意识,了解媒体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准则。
4. 团队合作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多元化的传媒环境中快速适应和反应。
传播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传播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多个领域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媒体与新闻行业:毕业生可以从事新闻报道、编辑、广告、公关等相关职业,也可在电视台、广播台、报社等媒体机构工作。
2. 传播研究与咨询机构:毕业生可以在研究机构、咨询公司从事传播效果评估、市场调研等工作。
3. 公共关系与公关部门:毕业生可以在企业、政府机构的公共关系和公关部门工作,负责与媒体的沟通和管理。
4. 数字传媒与社交媒体:毕业生可以在互联网公司、社交媒体平台等从事内容运营、社群管理等职业。
4大传播学方式
4大传播学方式
摘要:
1.传播学的概念与重要性
2.四大传播学方式简介
3.四大传播学方式的特点与应用
4.四大传播学方式的发展趋势与影响
正文: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的学科,它探讨了信息如何在社会中传播,以及这种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在传播学领域,有四大传播学方式,它们分别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
首先,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媒体,如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向广大受众传播信息。
这种传播方式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但受众的反馈和互动相对较少。
其次,人际传播是指人与人之间直接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
这种传播方式的特点是传播速度相对较慢,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深度往往更高。
再次,群体传播是指在特定群体中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
这种传播方式的特点是群体成员间的信息交流更紧密,信息传播的影响力也更大。
最后,组织传播是指在组织内部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
这种传播方式的特点是传播的效率和准确性较高,但受众的范围相对较小。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四大传播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
大众传播的速度和覆盖面变得更加广泛,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渠道也更加多样化。
组织传播则更加依赖于网络和信息技术。
总的来说,四大传播学方式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影响着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影响着我们理解和处理信息的方式。
传播学的定义
传播学的定义
传播学,又称传媒学、媒介传达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各种媒介中信息传递和交流的
学科。
传播学不仅关注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更注重新媒体如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方式和互动。
传播学研究的是媒介的操作、媒介本身以及
媒介对人类社会学、文化学的影响。
传播学的研究范畴非常广泛,包括媒介历史、媒介技术、媒介政治、媒介经济、媒介
娱乐、媒介教育等等。
传播学关注的内容涉及到的人群也非常广泛,包括全球范围内的政
治领袖、商业精英、普通人群等等。
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研究人员开始关注报纸在国家和社区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20世纪中期,传播学逐渐发展成为跨学科的领域,吸收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内容。
之后,随着新媒体的兴起,
传播学的研究内容也得到了拓展,涉及到了数字化媒体、社交媒体等新兴技术。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非常广泛,包括调查、实验、观察、文献研究、样本研究等等,这
些方法被用于分析不同媒介及其对人们的影响,进而预测和指导不同媒介的发展趋势。
同时,传播学也在研究和发掘人们在媒介交流中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促进人与人之间的
理解和合作,有助于社会和谐的建设和发展。
总之,传播学的定义是研究人类在媒介中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广泛,
研究方法多样,涉及到社会、文化等不同领域,实际作用也十分广泛。
传播学概论
目录第一章传播概述....................第一节传播的含义..........第二节传播的类型.....第三节传播的结构....................第二章传播学简史......................第一节世界传播学沿革.........第二节中国传播学历程..........第三章传播技术的影响..................第一节传播革命的意义.............第二节媒介理论的演进..............第三节媒介融合的展望................第四、五章传播制度的建构..............第一节传播与政治..........................第二节传播与社会..................第三节传播与文化................第四节传播与经济..............第六章传播活动的实践.........第一节人际交流...........第二节群体传播............第三节组织沟通..........................第四节公众表达...................第五节大众传播..................第六节国际传播........................第七章传播主体的互动.................. 第一节传者图像.......................... 第二节受者形貌..................第三节传受者展望...................第八章传播效果..................第一节从迷思到科学................第二节从单一到多元...................... 第三节中国传播效果的本土化研究........第一章传播概述第一节传播的含义一、传播的特性与本质传播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史·突厥传》。
传播学课件
定性研究方法
包括访谈、观察、参与式观察等,用于深入 了解受众和传播效果。
混合研究方法
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综合分析传播效果。
05
传播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新闻传播
01
新闻报道
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 向公众传递国内外时事、社会生 活等新闻信息。
新闻评论
02
03
媒体监督
针对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进行分 析和评论,引导公众了解事件真 相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应用
整合传播模式适用于现代数字化媒体环境下 的品牌营销、公共关系和危机管理等领域的 传播活动。
04
传播理论与研究
传统传播理论
拉斯韦尔模式(5W模式)
描述传播过程的线性模式,包括谁、说了什么 、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
施拉姆循环模式
强调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和互动性,传播者和受 众相互转换角色。
01
新闻报道
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向大 众传递新闻和信息。
电影和电视剧
通过影像和故事情节向观众传递娱 乐和文化信息。
03
02
广告
通过各种媒体向消费者推销产品或 服务。
公共关系
通过公关活动和传播策略来塑造组 织形象和声誉。
04
组织传播
内部沟通
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包括会议、通知、邮件等 。
对外宣传
社会教育
通过各种社会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科学文化知 识,提高公众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06
传播学的前沿与展望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学研究
社交媒体传播
研究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机制,包括 信息传播、意见表达、社交网络等方
面。
移动传播
研究移动终端的传播特点,如手机、 平板等,以及移动传播对人们信息获
《传播学概论》传播学定义与意义
一、传播学的发展及主要代表人物 (一)传播学兴起的背景 传播研究起源于20世纪一二十年代,学科形成于四五
十年代。 1、社会发展对信息要求提高 2、传播业成为独立的产业 3、传播学产生于美国的社会背景
《传播学概论》传播学定义和意义
(二)传播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Schramm《The Scienc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传播学概论》传播学定义和意义
《传播学概论》传播学定义和意义
第一讲 传播学研究的内容 一、传播概念和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二、从电视对社会的影响来看研究传播的意义
《传播学概论》传播学定义和意义
一、传播概念和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什么是传播 (二)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传播学概论》传播学定义和意义
(—)什么是传播 传播是人类的社会本能,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社会行为。
(三)传播学研究的方法
1、社会研究方法三个层次: 方法论、研究方式、技术
2、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定性分析———哲学思辩、历史求证、法律判别 定量分析———实地调查、控制试验、内容分析
《传播学概论》传播学定义和意义
二、传播的主要类型
传播 非人类传播
人类传播 非社会传播 内向传播
社会传播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传播学概论》传播学定义和意义
(二)人际传播 1、施拉姆说: 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由于一些他们 共同感兴趣的信息符号聚集在一起就是人际传播。 2、形式: 3、特点: 4、意义:
《传播学概论》传播学定义和意义
(三)组织传播
1、组织内部成员间、组织与群体间的交流活动,是有组织 有领导地进行的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传播。
信息传播快速、广泛、连续和公开;
传播学内容
传播学内容传播学是研究传播现象和传播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到广告、公关、媒体、社交媒体、传媒等方面,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信息传播、意识形态传播、文化传播等,它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
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信息传播。
信息传播是指信息在社会中的传递、交流和传播过程。
信息传播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传播学通过研究信息传播的特点、规律和效果,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信息传播的过程,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传播学还研究意识形态传播。
意识形态是一种对社会现象、价值观念、信仰体系等的总称,它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对人们进行灌输和影响。
传播学研究意识形态传播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和分析社会中的意识形态现象,揭示意识形态传播的规律和影响,从而能够更好地引导和管理社会中的意识形态。
传播学还研究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是指文化信息在社会中的传递和交流。
传播学关注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效果等方面的问题,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化传播的过程和特点,从而能够更好地传播和传承优秀的文化。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丰富多样。
实证研究是传播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它通过实证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验证假设和推断。
文献研究是传播学的另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它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分析来获取研究材料和信息。
调查研究是传播学的一种常用研究方法,它通过设计问卷、访谈等方式来获取研究数据和信息。
案例研究是传播学的一种常见研究方法,它通过对特定案例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来揭示案例背后的传播规律和特点。
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
它不仅关注信息传播、意识形态传播、文化传播等方面的问题,还探讨了传播的规律和效果。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也非常多样,有实证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
通过传播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播现象和传播规律,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传播学简介
传播学简介
一、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传媒现象、沟通过程和媒体影响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社会中信息的产生、传递和接受,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塑造社会、文化和个体行为。
二、学科范围:传播学跨足多个领域,涵盖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多种传媒形式。
研究内容包括媒介效应、公共关系、广告、政治传播、社交媒体分析等。
三、研究方法:传播学采用多样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文本分析、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
研究者关注于揭示信息传播的规律、媒体对受众的影响以及社会文化的变迁。
四、主要理论:传播学涌现了多个重要理论,如媒介依赖理论、集体沟通理论、新闻值理论、媒介效应理论等。
这些理论帮助解释信息传播的模式、媒体对人群的塑造力以及媒体与社会互动的复杂性。
五、重要分支:传播学包含多个重要分支,如新闻学、广告学、公共关系、数字传播等。
每个分支关注特定领域内的传播现象和问题。
六、应用领域:传播学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企业和组织借助传播学原理制定广告和宣传策略,政府通过传播渠道实现信息传递,社交媒体分析师运用传播学方法研究用户行为。
七、未来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媒体形式的不断演变,传播学也在不断发展。
数字化、全球化对传播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使其成为理解当代社会与文化变革的关键学科之一。
总之,传播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致力于揭示信息在社会中
的传播规律、媒体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沟通与传播。
传播学概论(简版)
媒介帝国主义、文化霸权、受众商品化等。
3
批判学派理论在传播学中的应用
揭示传播现象背后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探究 传播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功能主义理论
01
功能主义理论
强调传播在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探究传播与社会系统的关系。
02
功能主义的主要观点
传播对社会系统的维系、整合和适应功能。
03
播进行研究。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提 出了传播理论,并开始了系统
的传播研究。
传播学的学科特点
01
传播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 语言学等多个领域。
02
它注重实证研究和理论构建相结合,强调对传播现象的深入 分析和解释。
03
传播学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传播问题,旨在提高传播效果和改 善人际关系。
跨文化传播的机遇
全球化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 合,为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 间和机会。
技术创新与传播学的融合发展
技术创新对传播学的影响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手段 也在不断变化,对传播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融合发展的机遇
技术创新与传播学的融合发展有助于推动传播学理论 的创新和实践应用,为信息传播提供更多可能性。
和规律。
05
CATALOGUE
传播学的未来发展
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 内容海量,对传统媒体造成冲击 ,对传播学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
机遇
新媒体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丰富 的数据和案例,有助于深入探究 信息传播的规律和影响。
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传播的挑战
传播学重点
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1.什么是传播学:三种观点:观察水平与抽象性区别,目的性区别,规范性区别。
2.传播学的四种定义:共享说、交流说、影响说、符号说(信息说)3.信息特征:共同分享性,时效性。
“三位一体”性、知识秉性、抽象感知性、依附性(依附于符号)、相互转换性(符号的转换)。
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这种状态直接或间接的表述,实质是为人们减少事物的不确定性。
4.传播的定义特点:⑴定义: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所属的群体、组织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接受与反馈的总称。
⑵特点P4:共享性、关系性、互动性、共同意义性。
5.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
6.传播学的研究内容: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
7.大众传播学: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发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大众传播的功能、内容、过程及效果的学问。
8.大众传播学的内在推动力:⑴新闻媒介、大众媒介⑵最早的新闻媒介和大众媒介:报纸和书信。
第2节传播学的层次9.自我传播:(也叫人内传播、内在传播内向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主我,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
客我,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体现。
10.人际传播:⑴动机: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要求。
特点: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人际传播的信息意义更为复杂和丰富;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⑵库利的镜中我理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
第十四章传播学主要流派
一、传播学早期学术思想源流
1、欧洲源流:塔尔德、西默尔
2、美国源流:杜威、库利、帕克、米德
❖ 李普曼
二、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
(一)拉斯韦尔的宣传与传播研究 ❖ 拉斯韦尔在宣传领域拥有很大的影响。《世
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给宣传下定义。 ❖ 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许多基本理论问题进行
过研究。最早总结了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 能;考察了传播的基本过程,将其解析为五 个主要环节或要素(“5W”模式)。
(二)美国的经验学派 ❖ 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 ❖ 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三)经验学派的主要研究成果 ❖ 14座里程碑
二、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一)批判学派的由来及其立场
(二)批判学派中的主要流派 1、政治经济学派; 2、文化研究(主要观点); 3、意识形态“霸权”理论(葛兰西); 4、哈伯马斯(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5、批判学派的特点:P276页。
传播学发展史和主要流派
第一节 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 传播学形成的时间:20世纪初至40年代 ❖ 传播学形成的地点:美国 ❖ 传播学诞生的条件:从传播媒介的发展情
况来看;从历史和社会环境来说;一些社 会科学为传播学提供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 基础。 ❖ 传播学之所以诞生在美国的原因:传播事 业的发达,欧洲学者到美。
三、信息论和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
(一)香农的信息论与传播学 1、为传播学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信息概
念; 2、与韦弗一起提出了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
(二)威纳的控制论与传播学 1、传播学研究对控制论的运用很普遍; 2、把反馈的概念引进了传播过程研究。
第二节 传播学的主要流派
一、传播学的经验学派 (一)经验性方法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 经验学派: ❖ 经验性方法?它有哪些基本前提? ❖ 经验性研究方法的主要原则: ❖ 经验性方法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传播学
3.大众传播的功能 P100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 监视环境,调适 社会,传递文化遗产 赖特的补充:娱乐功能 施拉姆:经济功能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论
作业
请思考:网络传播是一种什么性质 的传播?具有哪些特征? 提示:可与传统的人际传播、大众 传播比较。
第三节 传播学
一、传播学简介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 科学。 传播学的研究范围虽然涵盖人类传播活 动的方方面面,但以人际传播和大众传 播为主,尤其是大众传播构成了传播学 理论研究的主干部分。所以,不严格地 说,传播学就是大众传播学。 传播学是一门理论性的社会科学。
经验学派紧扣传播实践,注重研究传 播活动自身的规律,其研究方法和成果 都带有十分突出的经验色彩,对传播实 践有很强的实际指导意义;批判学派则 以对既定的传播现实和现存的传播体制 进行全面、深刻、系统的批判而闻名, 致力于对传播现象深层背景的考察,注 重传播及传播体制的阶级性和历史性。 批判学派并不探讨具体的传播规律,而 且只破不立,对具体的传播活动指导意 义不大。
(二)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对传播学 的贡献 P250 1.信息论 1948 申农(香农) Shannon 1949 申农、韦弗 《通信的数学理论》 信息概念,传播模式和四要素 2.控制论 1948 维纳 Wiener 《控制论》 反馈概念
控制论的基点,是把控制系统视为一 个信息系统,控制的关键就是信息反 馈。——李彬 《传播学引论》 3.系统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系统的观点 很多传播研究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的, 包括很多模式。
第一节 传播的概念 Communication
一、信息与传播 信息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 象,是物质形态及其运动规律的体现。 可传递性是信息的基本特征,信息是传播 的对象,传播的本质就是信息传递。 信息可以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 信息。其中进入人类社会交流系统的信息 叫做社会信息。传播学中所研究的传播, 是社会信息的传播(传递)。
传播学
∙一、名词解释∙1、传播∙传播就是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学∙传播学就是研究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运行规律的一门科学。
∙3、法兰克福学派∙这个学派是指以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研究所为主的一个学术派别。
这一学派主张从哲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和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对欧洲的学者影响很大。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等。
这一学派的学者对资本主义的文化危机及现代西方文明进行批判。
该派主要观点集中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商业化体制下文化工业及大众文化的批评上,剖析和批判西方传播媒介的垄断和“霸权主义”本质。
∙4、信息∙信息是人的精神产物,它是用于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
∙5、符号∙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因素。
∙6、把关人∙指在大众媒介中可以决定什么性质的信息可被传播、传播多少、以及怎样传播的人或机构。
∙“把关人”这个概念最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的库尔特·勒温提出的。
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够进入传播的渠道。
∙7、枪弹论∙传播媒介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它们所传的信息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肌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迅速的反应,它能直接改变人们的观念,甚至支配他们的行动。
受众消极被动地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信息,并对这些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刺激—反应”机制和媒介效力强大的信念是该理论的基础。
∙也叫“皮下注射论”或“刺激—反映论”,是盛行于本世纪20至40年代的一种媒介威力强大的理论。
枪弹论将传播效果绝对化,将传播作用不分时间、地点、对象、环境的夸大化。
40年代以后,枪弹论被逐渐抛弃了,“被代之以更多地考虑到人类的传播特征性而少归因于这一过程的物质资产的力量的理论。
∙8、组织传播∙也称团体传播,是指组织成员之间或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行为。
传播学名词解释必背
传播学名词解释必背传播学是研究和分析信息传播、沟通、交流以及影响大众意识和行为的学科。
在传播学领域,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理解和掌握,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名词解释及拓展:1.传播:传播指的是信息、思想、观念、价值观等内容在社会群体中广泛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各种媒介途径进行,包括口头、书面、视觉、数字等。
2.媒介:媒介是传播信息的工具或平台,它可以是印刷媒体(如报纸、杂志)、电子媒体(如电视、广播)、数字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
3.公众:公众通常指的是受传播影响的广大人群,他们可能具有共同的兴趣、需求或特定背景,是信息传播的主要受众。
4.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是指那些能够同时传递信息给大量的受众的媒介,如电视、广播、报纸等。
它们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能够对公众的意识形态和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
5.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指基于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构建的交流平台,它可以让用户自由地创建、分享和交流信息,如微博、微信、脸书等。
它们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使得个体可以更直接地参与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过程。
6.信息扩散:信息扩散是指信息在社交网络上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传播和传播。
这种传播方式更加迅速和广泛,形成了信息病毒效应,一条信息可以迅速在短时间内传播到大量人群中。
7.媒介效果:指传媒对受众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效果。
媒介效果可以分为认知效果、态度效果、行为效果等不同层次的影响。
8.文化传播:文化传播指的是通过媒介和其他载体传递和传播的文化元素,如价值观、观念、艺术作品等。
文化传播是文化的传承和转化的重要方式,能够影响个体和社会的认同感和认知结构。
以上仅是一些传播学中的重要名词解释,传播学领域涉及广泛,还包括传播理论、传播策略、传播研究方法等等。
了解和掌握这些名词和概念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信息传播的过程和影响。
传播学
第一章第一节传播的含义和特点一、对于传播含义的分析1、“共享”说2、“影响”说3、“反应”说4、“互动”说5、“过程”说信息物理信息生物信息植物信息动物信息人类信息非人类信息(其他动物信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史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传播即信息拥有者向信息接收者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传输信息内容的过程。
传播和信息的关系表述:(1)信息是物质基本存在方式的表述,传播是这种表述实现的具体形式。
(2)传播是信息的载体和运动,信息是传播的内容和目的。
(3)信息和传播相伴相生,相辅相成,世界上没有无信息之处,也没有无传播之处二、对于传播特点的分析传播是人类的活动,传播是信息的交流,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特性:(一)阶级性和社会性传播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传播是构成社会的最主要方式,没有传播就形不成社会。
传播发展是决定社会发展的要素之一,传播史生产力标志的一部分。
传播通过信息传递形成教育、道德、法律、国家制度、宗教、家庭关系、组织原则、社会价值观念等。
(二)客观性和主观性传播的客观性是指传播作为一种客观现象存在具有实际意义。
传播的主观性是指传播内容是存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多种信息。
传播的双重性是坚持传播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他们的关系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客观性决定主观性,主观性反作用于客观性(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类的传播活动不是受本能驱使,而且在一定意识支配下,表现为一种有目的的,有动机的和有对象的活动。
人类的传播计划性和目的性更强,特别是随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和不断发展而发展。
(四)符号性和间接性传播符号性是指传播的信息载体不是信息本身,而是一种客观的替代物,信息内容是指传播者的主观意图,而这种意图作为精神状态的东西无法进入人质世界,因此他必须依托物质形式来负载传播符号的必要性决定了传播的间接性共同的意义空间“场理论”传播双方愈是具有共同的经验,愈是相互了解,则二者的传播环境愈大,反之则愈小,传播环境愈大,愈可能产生和谐的传播,产生更多的共鸣和默契(五)协同互动性和共享性信息传播的过程,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符号全聚的过程和信息共享的过程,也是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尊重,协同操作,共同完成沟通,传播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媒介对社会变迁的影响媒介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在人类社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媒介的发展并非一个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进程。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发展已大致经历了三种形态: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
在这一进程中,人类使用的传播媒介不断丰富,社会信息系统不断发达、不断趋于复杂化,媒介对社会的意义也逐渐清晰、逐步扩大。
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力是呈明显的阶梯状上升的。
就媒介本身而言,根据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我们又可以把人类活动的历史区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5)信息时代。
口语传播时代——农业社会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工业社会电子传播时代、信息时代——信息社会一、媒介与农业社会农业社会是指十七世纪工业革命前的社会历史时期,涵盖了媒介发展中口语传播时代和文字传播时代两大阶段。
在农业社会中,语言和文字是最重要的传播媒介。
语言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的产生,文字则使人类文明有了飞跃式的发展。
1、语言——“与狼共舞”的结束口语传播时代大致从人类摆脱“与狼共舞”的野蛮状态、、组成原始社会开始,一直到文字的出现。
简言之,就是从人类开口说话到用手写字这一漫长时期。
语言体现了媒介的最基本的功能,即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个人生活在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当中,要保证其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及时了解环境的变化,并据此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新的变化。
这种信息需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语言的产生使这种要求得到相当的满足。
口语的产生无疑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过程,直到今天,口语依然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交流手段。
但是,作为声音符号的口语是有其局限性的。
第一,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第二,口语信息转瞬即逝,记录性较差,其保存和积累只能依赖人脑的记忆能力。
因此,口语受到空间和实践的巨大限制,只能适用于小规模的距离社会群体或部落内的信息传播,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单纯的口语传播便无法满足客观的需要。
事实上,即使在以口语传播为主的时代,口语也并不是唯一的传播手段。
为了适应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越来越大的环境空间,人类不断发明和采用了一些早期的媒介工具,例如擂鼓、烟火、结绳记事等等。
这些原始媒介的功能已接近文字,意味着人类社会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文字——“文明发展中的根本性重大事件”文字是人类发展史上第二座重大的里程碑,如果说语言的产生使人类摆脱了动物状态,那么文字的出现则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更高的文明发展阶段。
文字是在结绳符号、原始图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我国《易经·系词下》中有“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的记载,日本历史上则有过“结绳时代”。
在文字产生以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经历过结绳记事的时期。
中国有句古老的成语叫做“书画同源”,这说明早期图形符号同样是文字的重要源泉。
根据考古学的发现,人类用图形或绘画来传递信息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开始了。
那时人们将对自然界和自身认识绘成简单的图画,刻在岩壁或各种石器上。
到了新石器和铜石并用时代,这些早期绘画已经发展成一种图画文字。
而考古学则证明,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真正的文字已产生了。
农业社会以分散的自然生产为主,整个社会的内部联系程度较低,其生产的信息少,对信息的需求小,社会信息系统本身较为简单。
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的传播规模、交流范围都很有限,所以,语言和文字这两种比较简单的传播工具成为了该阶段媒介的主体。
语言和文字的功用有较大差异,但二者共同体现了媒介最基本特点——信息交流,同时,文字还在社会组织和文化传承上有较大突破,因此,语言主宰了原始社会,而文字则在拥有国家的阶级社会中称王。
二者也存在着共同的缺陷,语言在空间和时间上受局限,手工抄写的文字则效率低下,难尽人意。
由于这些原因,当社会进一步发展,信息系统变得复杂起来之后,语言和文字便丧失了主流媒体的地位。
二、媒介与工业社会自十七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人类逐步进入工业社会,社会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大大增加。
与此同时,媒介也在孕育这个重大的变革。
印刷术与电子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信息流通在规模和速度上都有了质的突破,信息的成批复制和远距离传输变为现实;新闻业的发展,则标志着组织意义上的媒介的产生,使媒介的内容更为丰富。
1、印刷——东方的贡献与西方的成就文字出现以后,人类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手抄传播阶段。
手抄传播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
加上教育的普及程度低,所以文字传播基本上还属于政府、官吏以及统治阶层的特权。
这种情况,直到印刷时代出现以后才有了改变。
印刷时代的到来是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的基础之上的,这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作出的两大贡献。
早在公元105年,中国东汉时代的蔡伦就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造出可结实耐磨的植物纤维纸。
在公元7世纪的唐代,中国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
1045年,宋代的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到了元代和明代,中国又先后出现了木活字和造纸术广泛流传到东亚和西方各国,为推动世界文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
但是在中国,由于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制约,中国的印刷事业长期停滞在手工作业和人力劳动的水平上。
直到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并把造酒用的压榨机改装成了印刷机,才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
在欧洲工业革命中,印刷技术不断革新,迅速跨越了人力生产而进入机械动力和电力生产的阶段,印刷时代此时才真正来临。
印刷机的出现催生了近代报刊,伴随着读写能力的普及,印刷媒介开始在社会变革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由于印刷时代的到来,西方的思想面貌大为改观,进而在政治、文化上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在20世纪,印刷媒介已经高度普及,书籍、报纸、杂志等出版物作为人们每天获取信息、知识、娱乐的基本渠道之一,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大的影响。
2、电子技术——“上帝啊,你究竟创造了什么!”电子传播技术真正实现了“天涯若比邻”的景象,给社会和个人生活带来极大影响。
这种影响首先体现在经济上。
由于地域屏障被突破,商家可以及时了解把握不同地区的市场情况,同时对自身的调节控制也更为便利,经济组织的弹性和活力大大整强,整个社会的经济也因此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其次,电子传播技术在政治尤其是军事方面也有重大作用,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它都是相当于眼耳鼻舌的重要工具。
而就个人生活来讲,电话、电视已成为几乎所有现代人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其位置不容取代。
电子媒介为人类传播带来的变革并不仅仅是空间距离和速度上的突破。
从人类社会信息系统的发展的角度来看,电子媒介还在别的方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过去,无论声音还是影象,其本身都不具备记录性和复制性,以至于考古学家无法找到他们的“化石”。
电子媒介出现以后就不同了,随着摄影、录音和录象技术的进步,人们不但实现了声音和影响信息的大量复制和大量传播,而且实现了它们的历史保存。
我们今天考察古代社会时,只能根据文字记录或考古发现进行想象和推测,而当千百年后的人们研究我们这个时代时,他们则可直接聆听和观察我们的音容笑貌。
这就使人类文化的传承内容更加丰富,感觉更加直观,依据更加可靠。
一句话,它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了新的飞跃。
3、新闻业——组织媒介的产生在新闻业产生以前,媒介的外延一直局限于冷冰冰的工具和技术。
新闻业使媒介拥有了另一种身份,开始作为活生生的社会组织而存在;媒介亦从此获得了信息传播的自主权。
新闻业最早产生于十六世纪的威尼斯。
当时,由于经济特别是海上贸易的发展,威尼斯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收集贸易信息的人,他们把收集到的货价情况和船期情况汇编成册,以此牟利,成为新闻工作者的雏形。
到了十七世纪,印刷术的发展催生了报业,以报社为主要形式的新闻机构由此产生。
此后的一百多年里,报纸一直为社会中上层人士独享,直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廉价报纸问世才有所改观。
廉价报纸价格便宜,内容浅显,很容易为中下层人民接受;而中下层人民又占社会的大多数,因此报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与此同时,由于报界的激烈竞争,控制多种报纸、多家报社的报团也纷纷崭露头角。
在电报被发明以后,新的媒介组织——通讯社问世了。
到了二十世纪,又出现了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机构。
媒介组织可谓异彩纷呈。
而在西方国家,许多早期的报团经过长期的经营,发展为跨国、跨洲并拥有多种媒体的超级集团,其主人则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翻云覆雨的传媒大亨,对其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力。
即使在社会主义国家,媒介组织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作为一种组织的媒介对社会的意义非常重大。
媒介技术或工具是由人来创造和使用的,创造和使用媒介的人是社会信息系统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小型的媒介可以由单独的人来驾驭,而大型媒介系统的活动只能依靠有一定规模的社会组织来运作。
媒介的技术和工具属性决定着信息的物理形式、时空范围、速度快慢和量的规模;媒介的社会组织属性则使媒介能够自主的生产和传播信息,决定着信息的内容。
正因为如此,组织媒介可以利用技术媒介的长处,并大大发展技术媒介的弱项——监视环境和组织社会行动。
三、媒介与信息社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电子传播技术的突破,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信息社会。
所谓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由于信息与媒介的唇齿关系,媒介在社会中的地位比起过去的时代来更为突出。
在信息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媒介是“新媒介”。
1、新媒介的产生与影响“新媒介”永远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每一种媒介在它产生和普及的初期都曾对社会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我们所谈论的新媒介主要指伴随卫星通信、数字化、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传播媒介,包括跨国卫星广播电视,多频道有线电视,文字、音响的电子出版以及作为信息高速公路之雏形的互联网络等等。
新媒介是相对于铅字出版和报纸、地上波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而言的。
与传统媒介相比,新媒介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传播的双向性增强;2)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的融合;3)媒介的资源丰富化;4)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这些特点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信息传播的双向性增强将大大改善传统传播过程中受众的被动地位,增加传受双方的互动性;多媒体技术为人们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输提供了空前便利的条件,有助于提高传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媒介资源的丰富化将改变少数媒介组织垄断资源的状况,为更多的社会成员、群体和组织成为能动的传播者提供了基础条件;全球传播技术的发展则把人类信息交流的范围扩展到了整个世界,使人们的认知、判断和行为受到更多变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