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新闻传播学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浙江省考研新闻学复习资料新闻传播理论重要知识点总结

浙江省考研新闻学复习资料新闻传播理论重要知识点总结

浙江省考研新闻学复习资料新闻传播理论重要知识点总结新闻传播理论是新闻学考研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总结浙江省考研新闻学复习资料中的新闻传播理论重要知识点。

1. 传播理论的基本概念传播理论是研究信息在人群之间传递和交流的理论体系,旨在解释和研究信息传播的规律和效果。

其中,影响新闻传播的重要理论包括传播模式、传播效果和传播媒介等。

2. 传播模式传播模式是描述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路径和方式的理论模型。

其中,线性传播模式和环形传播模式是较为常见的模式。

线性传播模式,即信息从发出者经媒体传递给接收者的直线传播方式。

它假设信息是单向传播的,传播效果仅依赖于发出者的意图和媒体的选择。

环形传播模式,即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形成一个闭环,接收者也会成为信息的发出者。

这种模式强调接收者对信息的二次传播和影响力。

3.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所达到的效果和影响。

常见的传播效果模型有五步流程模型和传播效果金字塔模型。

五步流程模型包括注意、兴趣、理解、接受和行动五个阶段,描述信息传播时接收者的认知过程。

传播效果金字塔模型是由C.P.完全提出的,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了信息传播过程中接收者数量的递减。

4. 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信息传输的媒介工具,可以是印刷媒体、广播、电视、网络等。

媒介选择和传播效果密切相关,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和影响力。

5. 传播效力和公共议程理论传播效力理论认为,信息的传播与传播对象的心理影响紧密相关。

经典的传播效力理论包括三个层次:认知效力、情感效力和行为效力。

公共议程理论则强调媒体和大众之间的相互影响,认为媒体对于公众议程的设置起着重要作用。

6. 异质进入理论和使用和满足理论异质进入理论认为媒体参与者之间的不同意识、社会背景和经验会影响对信息的解读和理解。

使用和满足理论则关注媒体对于受众需求的满足程度,强调个体对媒体信息的选择和使用。

7. 框架理论和可用性偏见框架理论指的是人们对信息的选择和评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所处的框架的影响。

理论新闻传播学知识梳理

理论新闻传播学知识梳理

理论新闻传播学知识梳理绪论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新闻传播学是传播学的一部分,它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规律。

新闻传播学可分为理论、应用和历史三个分支,即理论新闻传播学、应用新闻传播学和历史新闻传播学。

拉斯韦尔公式“五W”模式是传播研究的基础,它包括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以及取得了什么效果。

这个模式规划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方面,即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

然而,这个模式缺少了反馈环节,忽视了噪音的干扰。

第一章新闻传播行为1.人的需要、动机与行为发生的关系需要是指生命体对某种目的的渴求和欲望。

需要是行为得以产生的原动力。

动机是指人为满足某种需要而采取行动的念头。

动机是基于需要而产生的,动机性行为都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动因,都是由动机而激发而形成行为。

二是有目标,都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

只有需要指向特定的目标,并且具备了达到这一目的的可能性时,动机才能形成,才会具备激发人的行为的动力。

当和需要相适应的客观条件出现时,愿望、需要才能成为行动的动机。

2.___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___提出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心理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生理需要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衣、食、住、行等。

安全需要则包括人身安全、职业安全等。

社交需要包括友谊、情感、归属等。

心理需要包括自尊、尊重、权威、地位等。

自我实现需要则包括胜任感、成就感等。

在___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

人的需要时从外部的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用事实说话”是记者成熟的标志。

当需要表明立场和倾向时,能够拿出有说服力的事实,这些事实可以自己“说话”。

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实满足社会需求的特殊要素总和,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新闻所含事实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要素。

考研新闻传播学知识点2025年重点解析

考研新闻传播学知识点2025年重点解析

考研新闻传播学知识点2025年重点解析在考研的众多学科中,新闻传播学一直备受关注。

对于准备在 2025 年考研的同学来说,了解并掌握重点知识点至关重要。

以下将为大家详细解析 2025 年新闻传播学考研的重点内容。

一、传播学基础理论1、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中的经典理论之一。

在 2025 年的考研中,对于议程设置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仍将是重点。

考生需要掌握其核心观点,即大众传播能够通过对某些议题的强调和突出,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重要性认知。

同时,要了解该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和变化,例如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用户自主议程设置对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影响。

2、沉默的螺旋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了大众传播、社会心理和舆论形成之间的关系。

考生要理解为什么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会因为害怕被孤立而保持沉默或者附和主流意见。

此外,还要思考在网络环境中,这一理论的适用性是否发生了改变,比如网络匿名性是否打破了沉默的螺旋。

3、培养理论培养理论关注的是大众传播对社会成员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长期影响。

在备考中,需要明确培养理论的内涵,以及如何通过具体的媒介内容分析来验证这一理论。

同时,探讨在当下多元化的媒体环境中,培养理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二、新媒体与网络传播1、社交媒体传播社交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考研来说,社交媒体的传播特点、用户行为、信息传播模式以及其对社会舆论和公共事务的影响都是重要的考点。

例如,微博、微信等平台上的信息传播机制,以及社交媒体中的谣言传播与治理。

2、短视频传播短视频在近年来成为了一种极具影响力的传播形式。

考生需要了解短视频的制作特点、传播规律、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

同时,要思考短视频如何塑造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社交行为,以及其对传统媒体和新闻传播行业的冲击。

3、网络舆论与引导网络舆论的形成、发展和引导是一个关键的知识点。

要掌握网络舆论的特点和规律,如情绪化、匿名性、快速传播等。

同时,学习如何运用传播策略和手段来引导网络舆论,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

新闻传播学新闻编辑理论知识点梳理

新闻传播学新闻编辑理论知识点梳理

新闻传播学新闻编辑理论知识点梳理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编辑的角色愈发重要。

新闻编辑不仅要对海量的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和加工,还要以独特的视角和专业的技能将有价值的新闻呈现给受众。

以下将对新闻传播学中新闻编辑的理论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新闻编辑的定义与职责新闻编辑是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他们是新闻信息的“把关人”和“加工者”。

其主要职责包括:1、新闻信息的筛选与采集:从各种渠道获取大量的新闻素材,通过判断和筛选,选取有新闻价值的内容。

2、新闻内容的加工与整合:对选定的新闻素材进行修改、完善,使其符合新闻传播的规范和要求。

同时,将相关的新闻内容进行整合,形成有逻辑、有深度的报道。

3、新闻策划与选题:根据社会热点、受众需求和媒体定位,策划新闻选题和报道方案。

4、版面设计与编排:合理安排新闻在报纸、网站、新媒体等平台上的呈现方式,包括标题制作、图片选择、栏目设置等,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二、新闻价值的判断判断新闻价值是新闻编辑的核心任务之一。

新闻价值的要素通常包括:1、时效性: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与报道时间的间隔越短,新闻价值越高。

2、重要性:涉及国家、社会、人民利益的重大事件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

3、显著性:新闻事件中的人物、地点或机构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或影响力。

4、接近性:新闻事件与受众的地理、心理、利益等方面的接近程度。

5、趣味性:具有新奇、独特、富有人情味等特点的新闻能够引起受众的兴趣。

新闻编辑需要综合考虑这些要素,对新闻素材的价值进行准确判断,从而决定是否采用以及如何报道。

三、新闻编辑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新闻编辑必须确保所发布的新闻真实可靠,不虚构、不夸大、不歪曲事实。

这是新闻的生命所在,也是新闻编辑的首要原则。

2、客观性原则:在报道新闻时,应避免主观偏见和个人情感的影响,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呈现事实。

3、准确性原则:新闻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等要素必须准确无误。

4、公正性原则:对待不同的新闻来源和新闻当事人应保持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理论新闻传播学的知识梳理

理论新闻传播学的知识梳理

实用标准文案绪论1.理论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内容及定义拉斯韦尔公式“五W”模式: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相对应指出了传播研究的五个方面,即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提示:5W模式的优点在于直观的表现了传播的过程,规划了传播学研究。

缺点缺少了反馈环节,忽视了噪音的干扰。

)传播学研究人类传播行为、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新闻传播学应是传播学的一部分,是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这门应用性社会科学,可细分为理论、应用和历史三个分支,即理论新闻传播学、应用新闻传播学、历史新闻传播学。

第一章新闻传播行为1 .人的需要、动机与行为发生的关系需要——→动机——→行为——→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是指生命体对某种目的的渴求和欲望。

需要是行为得以产生的原动力。

动机,是指人为满足某种需要而采取行动的念头。

动机是基于需要而产生的,动机性行为都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动因,都是由动机而激发而形成行为。

二是有目标,都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

总之,需要时动机产生的动因,但不是任何需要都能成为动机,只有需要指向特定的目标,并且具备了达到这一目的的可能性时,动机才能形成,才会具备激发人的行为的动力,即当和需要相适应的客观条件出现时,愿望、需要才能成为行动的动机。

2 .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心理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生理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衣、食、住、行等。

(2)安全需要,如人身安全、职业安全等。

(3)社交需要,如友谊、情感、归属等。

(4)心理需要,如自尊、尊重、权威、地位等。

理论新闻传播学知识梳理

理论新闻传播学知识梳理

绪论1.理论新闻传播学(de)研究内容及定义拉斯韦尔公式“五W”模式: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相对应指出了传播研究(de)五个方面,即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提示:5W模式(de)优点在于直观(de)表现了传播(de)过程,规划了传播学研究.缺点缺少了反馈环节,忽视了噪音(de)干扰.)传播学研究人类传播行为、活动及其规律(de)科学.新闻传播学应是传播学(de)一部分,是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规律(de)一门科学.这门应用性社会科学,可细分为理论、应用和历史三个分支,即理论新闻传播学、应用新闻传播学、历史新闻传播学.第一章新闻传播行为1 .人(de)需要、动机与行为发生(de)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是指生命体对某种目(de)(de)渴求和欲望.需要是行为得以产生(de)原动力.动机,是指人为满足某种需要而采取行动(de)念头.动机是基于需要而产生(de),动机性行为都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动因,都是由动机而激发而形成行为.二是有目标,都为了实现一定(de)目(de).总之,需要时动机产生(de)动因,但不是任何需要都能成为动机,只有需要指向特定(de)目标,并且具备了达到这一目(de)(de)可能性时,动机才能形成,才会具备激发人(de)行为(de)动力,即当和需要相适应(de)客观条件出现时,愿望、需要才能成为行动(de)动机.2 .马斯洛关于人(de)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出,人(de)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心理需要、自我实现需要.(1)生理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de)最基本要求,包括衣、食、住、行等.(2)安全需要,如人身安全、职业安全等.(3)社交需要,如友谊、情感、归属等.(4)心理需要,如自尊、尊重、权威、地位等.(5)自我实现需要,如胜任感、成就感等.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de)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de)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de)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不同时期各种需要(de)迫切程度不同,人(de)最迫切(de)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de)主要原因和动力.人(de)需要时从外部(de)来(de)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de)满足转化.2.新闻传播(de)特点1)陈述事实,它是新闻传播(de)最重要特征,是新闻传播(de)基本要求,是传播者应该采取朴素(de)陈述事实(de)方法,不能加入外来(de)成分,只有忠实地陈述事实,确保新闻(de)真实,才能维护新闻(de)生命.2)具有新意,要求传播者向受传者提供变动(de)新情况、新信息、新近发生(de)新鲜事实,常报常新.3)报道及时,当食物(de)变动由“普通事实”变化为“新闻事实”,而尚未回复至“普通事实”这一状态时,传播者及时发现,尽快捕捉,在第一时间里迅速报道这一变化.4)公开传播,新闻只有最大程度(de)让全社会自由收受,才能实现自身(de)价值.3.“陈述事实”和新闻传播(de)真实性陈述事实是新闻传播(de)最重要(de)特征,是新闻传播(de)基本要求,传播者应该采取朴素(de)陈述事实(de)方法,不能加入外来(de)成分,或者传播(de)事实被夸大或被缩小,某些事实层面被篡改,那么这样(de)“报道”就不是真正(de)新闻或者完全(de)新闻.因此忠实地陈述事实,确保新闻(de)真实,就是维护新闻(de)生命.新闻(de)真实性是非常微观,非常具体(de),即是“曾经发生过(de)”或“正在发生(de)”客观(de)、现实(de)人、事、地、时.4.新闻(de)定义及认识新闻定义(de)意义陆定一先生提出(de)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de)事实(de)报道”,是目前流行(de)各种定义中最恰当(de)一个定义,这个新闻定义,用极其简约(de)语言,概括了新闻(de)四个特点:陈述事实,具有新意,报道及时,公开传播.从内涵上看,这个定义是新闻这一特定事物(de)特点总和(de)确切、简洁(de)说明,内涵是明确(de);从外延上看,这个定义可以说明古今中外一切新闻,所指对象(de)范围是清晰地.认识新闻定义,对掌握新闻写作规律起着指导作用.第二章新闻传播者1. 新闻传播者(de)角色特征1)新闻传播者是“信息流通(de)动力”2)新闻传播者是“意见交流(de)桥梁”3)新闻传播者是“监督权力(de)镜鉴”4)新闻传播者是“社会民众(de)教师”以上四个方面是对新闻传播者社会角色(de)定位,也是社会对新闻传播者(de)角色期待,新闻传播者(de)职业特征中(de)短处最主要是非常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2. 新闻传播者(de)角色责任新闻传播者(de)角色责任,体现在新闻传播(de)全过程.(一)新闻采集中新闻传播者(de)角色责任○1尽可能多和尽可能好地满足受传者(de)多种需求,既正确引导社会需求,又满足多样化(de)社会需求.○2忠实执行新闻调控机关(de)法令和指示,务使给定信息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3培养良好(de)职业技能,以出色(de)新闻敏感和宣传敏感及时发现与捕捉新闻信息.(二)信息制作中新闻传播者(de)角色责任○1正确把关,合理控制新闻信息(de)流量和流向.○2制作加工时要做到客观、公正、真实、全面,并使其快捷传播.(三)信息反馈:全面地了解全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后继传播行为.正反馈:系统偏离旧稳态向新稳态过渡(de)过程.负反馈:系统趋向稳态(de)过程,对有效传播有重要意义.3.新闻传播者(de)角色权利新闻传播者(de)权利分为一般权利和角色权利两种,角色权利专指新闻传播者完成本职工作必须具备(de)职业权利,主要有:1)知察权:新闻传播者(de)职业行为——收集、核实信息和传递信息(de)活动不受阻碍,政府、公务员及一切有关方面人士不拒绝提供公民依法应知晓(de)信息.2)编辑权:新闻传播者有对新闻信息独立进行选择和处理(de)权利.3)传播权:新闻传播者将采集加工后(de)新闻信息(de)承载物——新闻传播媒介自由传达至受传者(de)自由.取消任何形式(de)新闻检查——追惩制与预防制,是传播权(de)前提.4)监督批评权:这里专指新闻传播者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利用新闻传播媒介对政府、公务员及其他人士(de)行政业绩、个人品行和违法失职行为进行公开报道,以实施监督和批评(de)权利.独立、负责地开展舆论监督与新闻批评,是新闻传播者(de)重要角色权利.5)秘匿权:新闻传播者不向外界透露消息提供者身份和姓名(de)权利. 6)着作权:又称版权,指作者对自己(de)作品享有(de)防止被他人随便利用(de)权利.7)人身安全权.第三章新闻传播内容1.“用事实说话”(de)内涵和意义“用事实说话”,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de)基础上通过对事实(de)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传播者(de)立场与观点(de)一种报道原则与报道方法.“用事实说话”成功(de)关键,在于不是通过作者(de)直接议论,而是让经过精心选择(de)事实,运用事实(de)逻辑说服力,充分而含蓄地表现作者(de)倾向于观点,它所表达(de)是无形(de)意见.“用事实说话”,寓情理于事实,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信息(de)要求,以及新闻以事实(de)信息沟通情况,达到信息交流与分享目(de)(de)基本特征,因而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新闻(de)收受者,且更具说服力.“用事实说话”(de)表述,不仅要巧妙地展开事实,铺述事实,而且更需下力量去发现与捕捉“会说话”(de)事实,即内含逻辑说服力(de)事实.“用事实说话”,是记者成熟(de)标志,在需要他表明立场与倾向(de)时候,能够拿得出有说服力(de)事实,自己会“说话”(de)事实.2.新闻价值及其构成要素所谓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实满足社会需求(de)特殊要素(de)总和,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新闻所含事实本身所具有(de)价值要素.(注:新闻价值≠新闻(de)价值)新闻价值五要素:○1时新性——新闻事实越新,越能满足受传者(de)需求,越能吸引他们(de)注意,时新性表现在两个方面:a.时间上是新近发生(de).时距越小,新闻价值越大.(报道及时,即时效)b.新闻事实是人们求知(de).求知度(无感知人数与总人数比)越大,价值越大.○2重要性——新闻事实所包含(de)社会意义,即新闻事实同新闻受传者(de)利害关系.事实越重要,社会意义越大,新闻价值越大.由求近(利益接近)心理决定.○3显着性——新闻事实(de)知名度,或新闻事实(de)显要度.○4接近性——新闻事实同接受该事实信息(de)受传者在地理上和心理上(de)接近程度.地理上(de)接近性主要是由厉害关系决定(de),地距同新闻价值成反比.○5趣味性——新闻事实所具有(de),调动新闻受传者共同兴趣,从而引起注意(de)有趣程度.趣味性越大,新闻价值越大.第四章新闻传播过程单向传递(de)特征及其适用状况.单向传递具有三个基本要素:信息(de)传播者(信息源)、信息(de)受传者(接受源)、所传递信息(de)内容,人与人之间(de)单向传递,有这样几个特点:○1主要是通过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de);○2不限于消息(de)传递,还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de)传递;○3在单向传递中,传播动机、目(de)、态度等心理因素有重要意义 ,传播结果为(de)是改变受传者(de)行为(表示赞同、共鸣等);○4单向传递由于是直线式传递,传递速度快,但准确性较差;○5在单向传递中,可能出现特殊(de)沟通障碍,即人所特有(de)心理障碍,不同人对同一信息会有不同反应;○6传播是低效(de)、盲目(de),难易实现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de)真正沟通,有时甚至可能引起受传者(de)抗拒心理.4 双向传递(de)特征及其适用状况双向传递指在传播活动中传播者与受传者角色(de)互换,双方相互传递信息,进行交流与沟通(de)过程.传播者和手串者在传递过程中,角色互置,互为传受方,即:传播者信息→受传者受传者反馈→传播者同单向传递相比,双向传递(de)特点是:○1主要也是通过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de);○2也不限于信息(de)传递,还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de)传递;○3在双向传递中,交流(de)动机、目(de)、态度等心理因素也有重要意义,传播结果则是为了改变双方(受传者和传播者)(de)行为;○4双向传递由于增加了由受传者对传播者(de)传递程序,因而速度慢,但准确性明显增强了;○5反馈意见令传播者不断修正调整以后(de)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减少心理障碍,从而使第一轮(de)传播效果得以改进;○6在双向传递中,受传者有回传反馈意见(de)机会,使其有参与感,有助于建立传受双方(de)信任与感情,有助于调动受传者(de)兴趣与主动性;○7传播者随时会受到受传者质询与批评,心理压力大,因而能加强传播者(de)责任心和提升传播能力.大多数传播属于双向传递,双向传递(de)方式适用于复杂连续(de)信息传播和涉及人际关系(de)信息传播.新闻传播作为连续使用社会信息传播渠道,必须采用双向传递方式.2.反馈在新闻传播中(de)意义信息反馈是双向传递得以实现(de)基础.在传播活动中,反馈指受传者对传播者发来(de)讯息(de)反应.传播者发送出去(de)给定信息,作用于受传者后产生(de)结果再回传至传播者,并对信息(de)再输出发生影响(de)过程称为反馈.经过反馈,使给定信息接近目标值为负反馈;而使给定信息偏离目标值为正反馈.反馈(de)作用:○1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de)行为始终是主动(de),而受传者(de)反馈是被动(de)发生作用,传播者只有合理利用受传者(de)反馈不断改进自己(de)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才能产生新(de)目(de)性行为,从而使双方(de)新(de)传受活动提升到新(de)水平.○2不断使给定信息接近真实信息,是传播者争取有效传播(de)关键.负反馈使传播目(de)与社会效果接近,传播者可以利用其来调节传播活动,使传播活动更符合传播者(de)目标.○3有效利用内反馈,可以预料可能产生(de)外反馈,自觉调整传播(de)内容与方式,有助于优化传播效果.第五章新闻传播要求1真实传播(de)意义和具体要求新闻传播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与所反映事实(de)相符程度.新闻传播必须真实,说到底是传播效果(de)要求.传播必须致效,这是一切传播活动(de)终极目(de).为使传播致效,必须做到并确保:传播(de)事实有根有据,传播过程事实求是,传播结果与事实原貌完全一致.新闻传播必须真实(de)原因(意义):○1传受双方都要求新闻传播(de)全过程事实求是,不增添任何附加(de)成分.○2新闻传播基本规律要求,只有通过提供事实(de)新闻报道,才能实现新闻传播(de)使命.○3如实报道新闻,是实事求是认识路线在新闻传播中(de)运用,也是这一科学方法论对传播工作者(de)要求.科学含义(具体要求),包含三个层面:第一,要求做到事实真实,即每一个具体(de)新闻报道中(de)事实,都做到完全准确无误,持之有据.这其中又包括:1.新闻报道中相关(de)新闻事件(de)主要新闻要素,即新闻写作中所说(de)5个“W”都要引之有据,确凿可靠;2.要素(de)细节描绘要有根有据;新闻报道中引用(de)一切资料也要求有可靠地来源.第二,要求做到总体真实,即不仅新闻传播(de)某一个事实、新闻媒介上(de)某一个报道是真实(de),而且要求新闻报道(de)全部事实与实际生活中(de)同类事实,要完全一致.第三,要求能够通过事实(de)报道而揭示该事实发生发展(de)原因及其本质.2 不真实传播(de)成因及其防治成因(一)新闻提供者:由于品质不良而故意失实,而且所造假新闻,一般都属性质恶劣、后果严重之列.(二)新闻采制者:由于品质、知识、作风等方面(de)原因导致报道失实.(三)新闻把关人:因私利或小团体利益,走形式主义,造成严重社会影响.防治措施:1.从思想上认识新闻失实(de)危害性和严重性,真正懂得真实是新闻生命(de)意义,把新闻失实现象提到一定位置加以重视和切实克服.2.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严密(de)防治失实报道出笼、严惩造价(de)规章制度.3.做好新闻报道队伍(de)清理整顿工作,把品质不良、弄虚作假者从中清除出去.4.推动新闻立法,运用法律武器,同通过假新闻谋私(de)不良现象作斗争,制裁造假者.5.整顿党风,淳化民风,领导机关和主要领导人带头,提倡真实新闻,反对虚假报道.3.客观传播(de)意义和具体要求新闻传播(de)客观性,指新闻按照事物(de)本来面目如实报道(de)特性,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上(de)“客观”,指新闻所报道(de)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de)事物、人物或事件;形式上(de)“客观”,指新闻所显示(de)倾向性,是通过其所报道(de)事实(de)逻辑力量实现(de),作者采用(de)是“客观陈述”(de)方法.新闻传播必须客观(de)原因(意义):1.新闻报道(de)是新近发生(de)事实,事实可以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de),但它们都是客观实在物,都是人们可以感知(de),因而报道者必须使自己(de)新闻报道做到完全客观,使之同事实完全一致.2.只有客观传播(de)新闻,才有力量.3.通过客观报道而显示(de)新闻倾向性,易于与乐于被受传者接受,从而实现传播者(de)功利目(de).4.客观地报道新闻,是新闻传播工作者(de)一项基本功,是新闻记者成熟与老练(de)标志之一.科学含义(具体要求)就内容而言,新闻传播(de)事实,必须使客观存在或客观上正在发生于发展(de)事实.就形式而言,新闻(de)客观性要求通过新闻事实(de)客观叙述等手段,运用事实(de)自身逻辑力量显现新闻传播(de)倾向性,即作者(de)立场观点不是通过作者自己(de)直接讲话,而是依靠事实(de)客观陈述表达出来(de).用事实说话.5 公正传播(de)意义和具体要求新闻传播(de)公正性,指新闻媒介为争议双方提供平等利用媒介(de)机会,所以公正性也叫“公平原则”或“平等原则”公正性还包括传播者对新闻事实持不偏不倚(de)中立立场.新闻传播必须公正(de)原因(意义):1.传播者与新闻媒介(de)社会责任,是想受众提供客观存在(de)事实,以及时人队他(de)种种评价(de)客观情况.2.新闻媒介是社会之公器,所以传播业者应向公众提供平等(de)机会.科学含义(具体要求):第一,新闻传播不以一己之立场,片面地报道事实与提供知识自己赞成(de)方面意见;压制、不报道或歪曲报道另一方面(de)事实或自己反对(de)一方(de)意见.第二,新闻传播者不以自己(de)一己立场与观点,选择、报道与评价、解释事实,并且通过这种选择与解释误导受众,造成对部分不同意见者(de)压力与伤害.第三,新闻传播者不以一己之立场,剥夺部分人利用媒介传播自己赞同(de)立场与意见(de)权利与机会,使媒介(de)性质,由“社会公器”蜕变为“个人私器”.6 不公正传播(de)表现及其克服偏袒一方,压制另一方强扭事实,片面报道主观武断,强加于人不给更正,难以申辩作者有权,读者无权7 公正传播与传播(de)倾向性之关系新闻传播(de)公正性,是媒介与传播工作者取信于民、立足社会(de)基础.公正性是倾向性借以存在(de)基础,也是倾向性得以发挥社会效应(de)前提.不公正(de)倾向性也是乏力与缺乏权威(de).总之,新闻传播(de)倾向性与公正性是一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de)矛盾范畴,我们应在坚持公正性(de)前提下,表现新闻传播(de)倾向性.8 全面传播(de)意义和具体要求新闻传播(de)全面性,指新闻传播中提供各方面(de)事实、情况、意见,不片面报道和隐匿事实.新闻报道确保全面,是社会和民众对新闻传播(de)共同要求.新闻传播力求全面试新闻媒介和传播工作者(de)职业追求.新闻传播力求全面地原因(意义):1)全面性是新闻传播实现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de)前提.2)全面报道事实,全面提供各方面情况与意见,有助于受众了解全局,认识事物整体,知晓事件全过程,从而从根本上实现新闻传播(de)最终目(de).3)全面报道与评论事实,是传播工作者(de)社会责任,是对传播行为(de)要求和职业规范.科学含义(具体要求):新闻传播(de)全面性,要求向公众提供全面(de)而不是片面(de)、整体(de)而不是零星(de)、正确(de)而不是歪曲(de)事实、情况和意见.第一,对一件新闻事实(事件)(de)报道过程要完整,情节要详尽,尤其是不可或缺(de)重要过程与情节,必须作出具体细致(de)报道,实在无法提供有关情况者,要作出交代或说明.第二,对一种社会现象(de)报道,提供纵向与横向(de)全方位材料,以及对这些材料(de)分析,不偏颇,使公众独立得出自己(de)印象和结论.第三,对于有争议(de)问题(de)报道,充分顾及和全面报道各种情况、意见与看法,不强加自己(de)看法.9 报道时机(de)意义及其正确把握所谓报道时机,指现实生活中潜存着(de)有利于某项报道获得良好效果(de)机会.传播实践告诉我们,选择报道时机,应注意发表时(de)环境与背景,读者(de)兴趣和注意(de)变化,此外还要考察是否与实际生活及重大政策等步骤相配合.要求:○1站得高,看得远,能够全面和从政治上把握事实.○2要懂得正确运用战略与策略,该快即快,该压即压,既要有目光,又要有本事.10 “慢三拍”现象及其克服现象:决策慢,采制慢,刊播慢.我国(de)新闻传播之所以长期存在“慢三拍”现象,究其缘由大致由机构重叠、运作繁琐、作风拖沓、手段落后一个方面原因造成.克服:新闻改革(de)深化,新闻观念(de)更新,工作作风(de)进步,以及国家投入和媒介自身经济实力(de)增强.补充:一.新闻传播必须迅速及时时间性:新闻发布与新闻事实发生之间(de)时间差(时距),时距越小传播效果越好,也就是该新闻传播越有价值.时效性:事实发生与作为新闻事实予以报道(de)时距,同新闻面世后激起(de)社会效果(de)相关量,即新闻产生应有社会效果(de)时距限度.时效性(de)涵义更丰富,不限于快捷,但基本精神仍是快捷,因为及时传播是新闻致效(de)根本保证.新闻传播之所以要求快捷(de)原因:1.新闻报道(de)是瞬间(de)变动(de)事实,不及时(de)报道不仅没有新闻价值,还可能失实.2.新闻事实层出不穷,追求更新(de)事实,是传播工作者(de)天职.3.受众要求及时获知外界刚刚发生(de)变动,以尽快地认识和适应甚至利用这种变动.4.传播快捷是新闻竞争(de)一个重要方面.第六章新闻传播媒介1.传播媒介(de)划分从媒介与受传者(de)关系看,传播媒介可分为大众传播媒介和“小众”传播媒介即非群体化传播媒介两种.大众传播媒介又称“大众媒介”,泛指所有用以向广大(de)受传者传递各种信息(de)技术手段.通常指报纸、期刊、广播、电视四大媒介.“小众”传播媒介是相对于大众传播媒介而言(de),又称非群体化传播媒介,指传播范围小、受众人数少(de)传播媒介,这是进入信息社会以后传播媒介(de)一个新特征.2.媒介文化对社会(de)影响媒介文化,指在文化大系统(社会文化总体)中,以媒介为影响人(de)主要方式而构成(de)社会亚文化系统.媒介文化对社会(de)强大影响力表现在:1.传播新知识、新观念、新事物,提高受众(de)文化修养,改善他们(de)知识水平和结构.2.促进青少年(de)社会化,通过寓教于乐(de)方式把各种技能、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信仰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下一代,使社会遗产世代相传.3.塑造媒介人物,授予个人和团体以社会地位和声望.4.议程确定,形成舆论热点,参与和引导社会活动.5.传播商品文化,促进商品销售,推动社会经济活动(de)发展.6.反映社会变革,加速现代化建设.3新闻文化(de)特点新闻文化是社会总体文化大系统中(de)一个亚种,亚系统.它既是媒介文化(de)内涵,又是媒介文化(de)外延.说它是媒介文化(de)内涵,这是着眼于文化媒介(de)形态而言(de),因为新闻媒介是现代传播媒介之一.说它是媒介文化(de)外延,这是着眼于文化媒介(de)特征而言(de),新闻文化(de)主要标志是新闻作品,而新闻作品是以其不同于其他媒介作品服务于受众(de).新闻文化(de)特点:1)强烈(de)政治色彩,无论哪种制度下(de)新闻媒介,它所承载(de)文化形态都有着极其鲜明(de)政治倾向性.2)鲜明(de)价值判断,新闻文化高扬真善美(de)价值观念旗帜,或显或隐(de)抨击假恶丑.新闻文化对真实报道(de)强调,远非一般媒介文化所能相比.3)深刻地哲学思辨,新闻文化要求有很强(de)宏观意识和思辨精神.。

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重点笔记

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重点笔记

绪论拉斯韦尔公式“五W”模式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一.传播和新闻传播学新闻传播学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二.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的意义以学事术,指导人们驾驭新闻传播规律,能动地从事新闻传播活动提高新闻实践经验总结与新闻传播研究的理论水平新闻传播学是一门以基础性理论为特色的骨干课程,是应用课程和历史课程的先修课三.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的方法1.一般方法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著作,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点,观察与分析错综复杂的传播现象与传播社会关系实事求是地评估资产阶级新闻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资产阶级报刊活动家的业务经验,为我所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作风和方法,在新闻传播活动和学术讨论中掌握新闻传播规律2.特殊方法科学抽象和理论思维定性和定量方法规范新闻传播质量新闻—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考察第一章新闻传播行为“延伸的人体”第一节行为和新闻传播一.动机和行为需要——动机——行为——目的动机性行为特点动因目标形成动机内在条件(需要、欲望)感到缺乏期待满足客观条件(诱因、刺激)勒温-人类行为行为公式B=f(P*E)行为=函数(人*环境)二.生存需要和新闻传播行为的发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心理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新闻传播行为起源于人类社会化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的需求,这种活动直接产生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需要第二节理论新闻传播学对新闻起源的认识新闻传播起源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它以满足社会的共同需求和共同兴趣为目的一.关于“新闻欲”任白涛-新闻及其承载物的产生,是由于人的社会需求二.关于“群居说”和“好奇说”非本质原因第三节新闻传播的特点一.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传播的基本特征1.陈述事实最重要特征五要素:新闻写作学五W——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新闻六要素——如何H2.具有新意新近发生新鲜事实常报常新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明天的历史3.报道及时第一时间内报道普通事实——质变——新闻事实——量变——普通事实反对“唯速主义”的前提下,抢新闻4.公开传播循公开渠道向全社会作无定向的传递二.新闻的定义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第二章新闻传播者新闻信息的推动力、传播活动的守门人第一节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一.社会角色角色|戏剧用词——20世纪2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引入社会心理学个体社会角色社会化:个体通过社会实践学习知识和技能,并在某种程度上被引导着去适应他所在社会或群体的规范,从而使自己从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传播新闻知识点总结

传播新闻知识点总结

传播新闻知识点总结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从生产到传播的整个过程。

它包括新闻的报道、编辑、组织、传播等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媒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闻媒体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将新闻内容传递给受众,从而影响社会舆论、引导公众意见、传递信息和知识,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闻传播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

在新闻传播的研究中,有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一些重要的新闻传播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希望能够为大家对新闻传播的认识提供一些帮助。

一、新闻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新闻传播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仅包括新闻内容的传播,还包括新闻从产生到传播的整个过程。

新闻传播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 及时性。

新闻要求及时传播,不能拖延。

这是因为新闻与时效性紧密相关,只有及时传播才能使新闻对社会产生影响。

2. 公共性。

新闻传播是面向公众的,它的目的是为了传递信息、引导公众意见、推动社会发展。

3. 多样性。

新闻传播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文字报道、图片、视频等形式。

不同的传播方式可以适应不同的受众需求。

4. 传播力。

新闻传播具有很强的传播力,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可以影响社会舆论、引导公众意见。

5. 受众导向。

新闻传播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因此受众的需求和反馈在新闻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新闻传播的影响因素新闻传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新闻内容、传播渠道、传播环境、受众需求等。

其中,新闻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是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1. 新闻内容。

新闻内容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不同的新闻内容对受众的影响也不同。

因此,新闻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是决定新闻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

2. 传播渠道。

不同的传播渠道对新闻传播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报纸、电视、网络等传播渠道各自具有特定的传播特点,能够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3. 传播环境。

传播环境也会影响新闻传播的效果,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新闻专业相关知识点汇总

新闻专业相关知识点汇总

新闻专业相关知识点汇总一、新闻理论部分。

1. 新闻的定义。

-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这一定义强调了新闻的两个核心要素,一是事实,二是报道。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报道是新闻的传播方式。

- 新闻具有真实性、新鲜性、公开性等基本特征。

真实性要求新闻报道必须如实反映客观事实,不能虚构、歪曲;新鲜性包括内容新(新事件、新情况、新问题等)和时间新(及时报道);公开性则意味着新闻是面向大众公开传播的信息。

2. 新闻价值。

- 要素:- 时新性:事件是新近发生的,并且包含新的信息。

- 重要性:与社会生活、国家利益、人类发展等密切相关的事件,如重大政治决策、自然灾害等。

- 显著性:涉及知名人物、著名地点或具有特殊意义的事物的事件,例如名人的动态、著名古迹的保护情况等。

- 接近性:包括地理接近(本地发生的事件更容易引起当地受众关注)和心理接近(与受众在情感、利益、文化等方面相近的事件更受关注,如关于本行业、本群体的新闻)。

- 趣味性:具有娱乐性、奇特性、人情味的事件,像趣闻轶事、感人故事等。

3. 新闻事业的性质与功能。

- 性质:- 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

在阶级社会中,新闻事业具有阶级性,它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一定阶级服务。

- 同时,新闻事业也是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大众性,面向广大社会公众传播信息。

- 功能:- 传播信息:这是新闻事业最基本的功能,通过新闻报道将各种信息传递给受众,使受众了解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 引导舆论:通过对新闻事件的选择、报道角度的确定和评论等方式,影响社会舆论的走向,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 监督社会:对社会各个领域进行监督,揭露不良现象、腐败行为等,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和健康发展,被称为“社会的瞭望者”。

- 提供娱乐:传播娱乐性新闻、文化作品等,满足受众的娱乐需求,如报道影视明星动态、介绍文化艺术活动等。

4. 新闻自由。

- 新闻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包括采访自由、报道自由、出版发行自由等。

陕西省考研新闻传播学理论与实践重点梳理

陕西省考研新闻传播学理论与实践重点梳理

陕西省考研新闻传播学理论与实践重点梳理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新闻与传播现象的学科,涉及广泛的理论与实践。

陕西省考研中,新闻传播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的内容都是必修的考点。

本文将重点梳理陕西省考研新闻传播学理论与实践的重点内容。

一、理论梳理1.1 媒介与社会在新闻传播学中,媒介与社会是一个关键的理论领域。

这个领域主要研究媒介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包括媒介的属性、媒介与社会关系、媒介的社会功能等方面的内容。

1.2 传播理论传播理论是新闻传播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在陕西省考研中,对传播理论的熟悉与掌握是必不可少的。

传播理论涉及信息传播的过程、媒介的功能与效果、受众的反应与参与等内容。

1.3 媒介与政治媒介与政治是新闻传播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陕西省考研会关注媒介对政治的作用与影响、政治对媒介的控制与干预等方面的内容。

在这个领域中,研究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政治学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媒介与政治的关系。

1.4 媒介与文化媒介与文化是新闻传播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该领域主要研究媒介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关系,涉及文化产业、文化传播、文化消费等方面的内容。

陕西省考研中,对媒介与文化的理论与实践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

二、实践梳理2.1 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新闻传播学实践中的重要环节。

陕西省考研会考察考生对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这包括新闻报道的写作规范、新闻采访的技巧、新闻素材的收集与整理等方面的内容。

2.2 媒体管理与经营媒体管理与经营是新闻传播学中一个重要的实践领域。

陕西省考研会关注考生对媒体运营与管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这个领域包括媒体组织与管理、媒体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2.3 新媒体与社交媒体新媒体与社交媒体是新闻传播学的前沿领域。

在陕西省考研中,会考察考生对新媒体与社交媒体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这个领域包括新媒体技术与应用、社交媒体营销与传播等方面的内容。

2.4 公共关系与媒介专业素养公共关系是新闻传播学中的一个重要实践领域,陕西省考研中会考察考生对公共关系的理解、策划与实施能力。

考研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点详解

考研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点详解

考研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点详解在考研的众多学科中,新闻传播学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挑战的领域。

新闻传播学理论作为其核心内容,涵盖了丰富多样的知识点,对于考生理解和把握这一学科的本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探讨这些关键的理论知识点。

一、传播的定义与类型传播,简单来说,就是信息的传递与交流。

它可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

传播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人际传播是最为常见和直接的传播形式,比如我们日常的面对面交流、电话沟通等。

这种传播方式具有互动性强、反馈及时的特点。

群体传播则发生在具有共同目标和身份认同的群体内部,如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等。

组织传播常见于企业、政府等机构内部,通过正式的渠道和规则进行信息传递。

大众传播则是借助大众媒体,如报纸、电视、网络等,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

二、传播模式在研究传播过程时,有多种传播模式帮助我们理解信息的流动和互动。

香农韦弗模式强调了信息传播中的噪音干扰,提醒我们在传播过程中要注意克服各种干扰因素,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拉斯韦尔的“ 5W ”模式清晰地阐述了传播的五个要素:谁( Who )、说什么( Says What )、通过什么渠道( In Which Channel )、对谁( To Whom )、取得什么效果( With What Effects )。

这为我们分析传播行为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

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突出了传播过程中双方的角色转换和互动,表明传播是一个不断循环和动态的过程。

三、把关人理论“把关人”理论指出,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的“把关人”。

他们决定哪些信息能够进入传播渠道,哪些信息被排除在外。

在传统媒体时代,编辑、记者等充当着重要的把关人角色。

而在新媒体时代,虽然人人都能发布信息,但平台的算法、管理员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

把关人的存在,既保证了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也可能导致信息的偏向和局限。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重点复习资料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重点复习资料

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重点复习资料之名词解释1新闻: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传播:指人际间,群体内以及社区内直接的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对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及意见相互传受的过程。

3群居说和好奇说:是唯心主义者对新闻传播起源的两种解释。

唯心论者认为:人们的好奇的本能是形成报刊的最根本的心理条件,交往是基于群居本能的反映而产生一种派生的过程。

也就是说,在群居本能和心灵交流之间形成了因果关系,而提供经验正是基于群居本能的产物。

所以形成报刊的最根本条件是好奇本能和群居本能。

4.新闻传播的本源:指新闻的基本来源,即新闻是从哪里来的,人们传播与受收的新闻信息产自哪里,来自何方。

5.新闻传播者:是新闻传播的主体,他将事实转变为新闻,制成符号,通过媒介传递给受传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起着积极能动的“桥梁”和“纽带”的中介作用。

是新闻信息的推动力、传播活动的守门人。

6.社会化:个体通过社会实践学习知识和技能,并在某种程度上被引导着去适应他所在社会或群体的规范,从而使自己从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7. 角色期待:群体中的成员期望站在某个地位上的人有某种应有的行为方式或实现角色(角色扮演)的有效手段。

8. 角色冲突:扮演一个或几个不用的社会角色时,内心发生冲突与矛盾。

9. 角色行为:属于某特定角色人的实际行为。

受多种因素影响,被期待的角色行为即指定角色,与真正的角色行为是有区分的。

10. 角色规定:对扮演某种角色的资格、条件及行为规范并为该角色群体认同的共识,角色规定的明确程度与可操作性,对与角色期待的实现有重要意义。

11. 角色规范:角色群约定俗成和明文规定的扮演该角色的标准,是角色规定的一部分,即角色群内人的自我规定、自我约束与自我执行对行为规范的一致理解,自觉执行与对违反规范行为的严厉制裁,是实现被期待的角色行为的有利保障。

12. 道德规范: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逐渐形成的,调整新闻传播者之间以及新闻传播者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的总称。

传媒学公开课新闻传播学的理论与技巧

传媒学公开课新闻传播学的理论与技巧

传媒学公开课新闻传播学的理论与技巧传媒学公开课:新闻传播学的理论与技巧新闻传播学是传媒学中的重要分支,旨在研究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和影响力。

通过理论和技巧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新闻传播的规律并运用于实践中。

本文将介绍新闻传播学的理论框架和一些实用技巧。

一、新闻传播学的理论框架新闻传播学的理论框架构建在多个学科的基础上,包括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重要的理论:1. 社会观众理论社会观众理论是新闻传播学中广泛应用的理论之一。

根据这一理论,受众不仅是接受信息的对象,还可以参与新闻的创作和传播过程。

因此,在新闻报道中应注重受众的需求和参与。

2. 门户理论门户理论认为,媒体作为一种入口,可以影响受众对信息的接收和理解。

媒体的选择、呈现方式、报道角度等都会对受众产生影响。

因此,新闻传播者需要注意媒体的选择和信息的呈现方式。

3. 传播效果理论传播效果理论着重研究信息传播后产生的影响。

这些影响可以是认知、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新闻传播者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提高传播效果,包括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精选内容和优化传播策略等。

二、新闻传播的技巧除了理论框架,新闻传播学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技巧,帮助传媒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工作。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常用的技巧:1. 文章结构在新闻报道中,一个好的文章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信息。

一般来说,新闻报道的结构可以采用倒金字塔式,即先给出最重要的信息,然后逐渐展开。

这样有助于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让他们更快地了解信息的要点。

2. 语言表达新闻传播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便把信息准确、简洁地传达给读者。

使用普通人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能够更好地提高信息的传递效果。

3. 头条与标题头条和标题是吸引读者注意的重要手段。

好的头条和标题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激发他们阅读兴趣。

因此,新闻传播者需要注意头条和标题的选取,尽可能地吸引读者的眼球。

4. 多样化报道新闻报道的多样化有助于吸引不同受众。

新闻学理论复习资料

新闻学理论复习资料

新闻学理论复习资料新闻学作为一门研究新闻活动、新闻事业及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其理论知识对于我们理解新闻现象、从事新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新闻学理论复习资料,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新闻的定义与特点1、新闻的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这一定义强调了新闻的两个关键要素:一是“新近发生”,表明新闻具有时效性;二是“事实”,说明新闻必须基于客观存在的真实情况。

2、新闻的特点(1)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不能有任何虚假成分。

(2)时效性新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新的信息传递给受众,过时的新闻价值会大打折扣。

(3)准确性新闻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都必须准确无误。

(4)客观性新闻报道应客观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情感的影响。

二、新闻价值1、新闻价值的要素(1)时新性事件发生的时间越近,新闻价值越高。

(2)重要性事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越大,新闻价值越高。

(3)显著性涉及知名人物、著名地点或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新闻价值较高。

(4)接近性事件与受众的距离越近,如地理、心理、利益等方面的接近,新闻价值越大。

(5)趣味性具有新奇、有趣、富有人情味等特点的事件,能吸引受众的关注,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

2、影响新闻价值判断的因素(1)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会导致对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有所差异。

(2)媒体定位不同类型的媒体,如党报、都市报、专业报等,其新闻价值取向也会有所不同。

(3)受众需求受众的兴趣、关注点和需求会影响媒体对新闻价值的判断。

三、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1、新闻事业产生的条件(1)社会对新闻信息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了解更多的外部信息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2)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为新闻事业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如印刷术的发明、交通和通讯的进步。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民主制度的建立为新闻自由提供了保障,促进了新闻事业的发展。

考研新闻传播学传播理论基础框架总结

考研新闻传播学传播理论基础框架总结

考研新闻传播学传播理论基础框架总结在考研新闻传播学的领域中,传播理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板块。

它不仅是理解新闻传播现象的基石,也是应对考试时需要扎实掌握的重点内容。

接下来,咱们就来系统梳理一下传播理论的基础框架。

一、传播的定义与类型首先,得明白传播是什么。

简单来说,传播就是信息的交流与传递。

它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也可以是大众通过媒体获取的各种资讯。

传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人际传播:这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一种,像咱们跟朋友聊天、家人交流,都属于人际传播。

其特点是互动性强,反馈及时。

2、群体传播:比如一个班级、一个工作团队内部的信息交流。

3、组织传播:在正式的组织机构中,如公司、政府部门等进行的有目的、有规则的信息传播。

4、大众传播: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介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

二、传播模式为了更好地理解传播过程,学者们提出了各种传播模式。

1、拉斯韦尔的“5W”模式这是传播研究的经典模式,包括谁(Who)、说什么(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它清晰地勾勒出了传播的基本要素。

2、香农韦弗模式强调了传播过程中的噪音干扰,让我们认识到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失真。

3、施拉姆的循环模式突出了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不再是单向的直线传播。

三、传播的功能传播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监测环境: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及时掌握各种信息。

2、协调社会: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理解和合作,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3、传承文化:将先辈的知识、经验和价值观传递给下一代。

4、提供娱乐: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缓解压力。

四、传播者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他们的身份、地位、动机等都会影响传播的内容和效果。

1、把关人理论传播者就像是“把关人”,决定着哪些信息能够进入传播渠道。

例如,新闻编辑在筛选新闻稿件时,就是在充当把关人的角色。

考研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总结

考研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总结

考研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总结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充满活力和深度的学科,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掌握其核心理论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考研新闻传播学中一些重要理论知识的总结。

一、传播的定义与类型传播,简单来说,就是信息的交流与传递。

从类型上划分,包括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

人内传播是个人内部的信息处理活动,比如自我思考、自我反思等。

人际传播则是在个人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传播形式。

群体传播是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传播活动,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共识性。

组织传播发生在组织内部,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大众传播则是通过大众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向广泛的受众传递信息。

二、传播学的主要流派经验学派是传播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强调实证研究和经验数据,注重研究传播的效果和功能。

批判学派则对社会现实持有批判的态度,关注传播背后的权力结构和意识形态。

媒介环境学派着重研究媒介技术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三、传播模式香农韦弗模式揭示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噪音干扰。

拉斯韦尔的“5W”模式,明确了传播过程中的五个基本要素: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强调了传播的互动性和双向性。

四、受众研究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是主动的,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和使用媒介。

“魔弹论”曾认为受众是被动接受信息的,但后来的研究证明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五、传播效果研究“议程设置”理论指出大众媒介能够影响公众关注的议题。

“沉默的螺旋”理论表明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被攻击的风险),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

新闻传播学考研知识点归纳

新闻传播学考研知识点归纳

新闻传播学考研知识点归纳一、新闻媒体与社会1.新闻媒体的定义、特点及历史发展:新闻媒体是指传递新闻信息的媒介,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需要掌握各类媒体的特点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新闻媒体的社会功能:新闻媒体在社会中的作用,如宣传、监督、教育、娱乐等功能,并了解媒体的社会责任与道德义务。

二、新闻传播理论1.传播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各类传播理论的基本概念,如信息传播模式、传播过程、传播效果等。

还需了解传统传播理论和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理论发展。

2.传播效果理论:包括媒介效应、观众接受与反应、信息辐射等理论,了解媒介对观众的影响以及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异与失真。

3.传播模式与策略:了解传播的各种模式(如单向传播、双向传播、多向传播)和策略(如激励策略、行动策略等)。

三、新闻与传媒法律法规1.新闻自由与监管:了解新闻工作者的权利与义务,媒体的法律地位,以及新闻监管的基本原则和机构。

2.意识形态与媒体:了解媒体与政治、文化的关系,媒体的意识形态及其影响力,并了解媒体的舆论导向与言论自由矛盾的关系。

3.传媒法律法规:了解有关新闻从业者应当遵循的法律法规,如新闻法、互联网管理法等。

四、媒介经济与媒介管理1.媒介经济学:了解媒体的经营特点,媒体经济模式和盈利方式,如广告、赞助、订阅等渠道的运作。

2.媒介管理与市场竞争:掌握媒体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巧,包括媒体经营策略与规划、市场调查与营销。

3.媒介融合与跨文化传播:了解数字化时代的媒介融合现象,不同文化间的媒介传播与交流,及其对媒介行业和社会的影响。

五、新闻采编与写作1.新闻采编基本原则:包括客观、真实、准确、全面等原则,还需掌握常规新闻稿件的编写格式。

2.新闻语言与写作:了解新闻写作的具体技巧和语言特点,如新闻标题的撰写、段落结构的安排、信息的层次安排等。

3.新闻素质与伦理规范:了解新闻从业者应具备的素质与职业道德,如新闻记者的调查研究能力、写作技巧,以及对新闻信息真实性的要求。

考研新闻传播学新闻理论总结

考研新闻传播学新闻理论总结

考研新闻传播学新闻理论总结在考研的众多学科中,新闻传播学因其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学科交叉性强等特点,备受广大考生的关注。

而新闻理论作为新闻传播学的基础和核心部分,对于理解新闻现象、把握新闻规律以及提升新闻素养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考研新闻传播学中新闻理论的相关内容。

一、新闻的定义与本质新闻的定义多种多样,但在考研中,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是陆定一提出的“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这一定义强调了新闻的两个关键要素:一是“新近发生”,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二是“事实”,表明新闻必须基于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是虚构或想象。

从本质上讲,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其目的是满足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需求。

新闻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类的实践活动,是社会舆论的重要载体。

二、新闻的特征1、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所报道的内容必须完全符合客观事实,任何虚假、夸大或缩小的报道都违背了新闻的原则。

在考研中,常常会通过案例分析来考查对新闻真实性的理解和把握。

2、时效性新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给受众,否则就失去了其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闻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抢新闻”成为了媒体竞争的重要手段。

3、客观性新闻报道应尽量避免主观色彩,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呈现事实。

然而,完全的客观是难以实现的,记者的价值观和立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新闻的呈现。

4、可读性新闻要吸引受众,就必须具有良好的可读性。

这包括语言生动、结构清晰、内容有趣等方面。

三、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决定新闻能否被传播以及传播范围大小的重要因素。

常见的新闻价值要素包括:1、时新性指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越近,新闻价值越高。

2、重要性新闻事件对社会、国家或个人产生的影响越大,其新闻价值越高。

3、显著性新闻事件中的人物、地点或事件本身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或特殊性,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

4、接近性新闻事件与受众的地理、心理、利益等方面越接近,新闻价值越高。

5、趣味性具有趣味性的新闻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满足他们的娱乐需求。

关于2025考研新闻传播理论知识点总结

关于2025考研新闻传播理论知识点总结

关于2025考研新闻传播理论知识点总结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充满活力且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

对于准备 2025 年考研的同学来说,系统掌握新闻传播理论知识点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全面总结。

一、传播学的基础理论(一)传播的定义与类型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的类型包括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人内传播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它具有隐蔽性、内省性和互动性等特点。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最常见、最直接的传播方式。

其特点包括双向性、互动性强、反馈及时等。

群体传播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组织传播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包括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

大众传播则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二)传播模式1、拉斯韦尔的 5W 模式包括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这一模式明确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方面,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框架。

2、香农韦弗模式描述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噪音”概念,揭示了传播过程中的复杂性。

(三)传播效果研究1、魔弹论认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身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

2、有限效果论强调大众传播的效果是有限的,传播不是单方面的行为,而是传受双方互动的结果。

3、适度效果论认为大众传播对于受众虽然没有枪弹论所认为那样直接的、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也不像有限效果论说的那么不堪,它仍然是具有一定影响的。

二、新闻学的基本概念(一)新闻的定义与特点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其特点包括真实性、新鲜性、及时性、公开性等。

传播学理论知识梳理

传播学理论知识梳理

传播学理论知识梳理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它对于我们理解信息的传播过程、效果以及社会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对一些重要的传播学理论知识进行梳理。

一、传播的定义与类型传播,简单来说,就是信息的交流与传递。

它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大众媒体的信息发布,也可以是动物之间的信号传递。

传播的类型多种多样。

从传播的范围来看,有自我传播(个人内心的思考与反思)、人际传播(两人或少数人之间的交流,如朋友聊天、家庭讨论)、群体传播(具有共同目标或身份的一群人的交流,如工作小组讨论、社区会议)、组织传播(在正式组织中的信息交流,如公司内部的通知、会议)和大众传播(通过大众媒体向广泛的受众传递信息,如电视新闻、报纸报道)。

二、经典的传播学理论1、拉斯韦尔的“5W”模式这是传播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

它指出传播过程由五个要素构成: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这个模式清晰地勾勒出了传播的基本结构和要素,为我们理解传播行为提供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框架。

2、香农韦弗的信息论模式该模式引入了“噪音”的概念,指出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各种干扰因素会影响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这让我们意识到传播并非总是完美无误的,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失真或丢失。

3、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施拉姆强调了传播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他认为传播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角色转换。

三、传播的效果研究1、魔弹论也称为“皮下注射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能够像子弹击中身体一样迅速而直接地影响受众。

但后来的研究发现,受众并非完全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选择性。

2、有限效果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的效果是有限的,受到受众个人因素、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理论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内容及定义拉斯韦尔公式“五W”模式: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相对应指出了传播研究的五个方面,即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提示:5W模式的优点在于直观的表现了传播的过程,规划了传播学研究。

缺点缺少了反馈环节,忽视了噪音的干扰。

)传播学研究人类传播行为、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新闻传播学应是传播学的一部分,是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这门应用性社会科学,可细分为理论、应用和历史三个分支,即理论新闻传播学、应用新闻传播学、历史新闻传播学。

第一章新闻传播行为1 .人的需要、动机与行为发生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是指生命体对某种目的的渴求和欲望。

需要是行为得以产生的原动力。

动机,是指人为满足某种需要而采取行动的念头。

动机是基于需要而产生的,动机性行为都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动因,都是由动机而激发而形成行为。

二是有目标,都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

总之,需要时动机产生的动因,但不是任何需要都能成为动机,只有需要指向特定的目标,并且具备了达到这一目的的可能性时,动机才能形成,才会具备激发人的行为的动力,即当和需要相适应的客观条件出现时,愿望、需要才能成为行动的动机。

2 .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心理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生理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衣、食、住、行等。

(2)安全需要,如人身安全、职业安全等。

(3)社交需要,如友谊、情感、归属等。

(4)心理需要,如自尊、尊重、权威、地位等。

(5)自我实现需要,如胜任感、成就感等。

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不同时期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不同,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

人的需要时从外部的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2.新闻传播的特点1)陈述事实,它是新闻传播的最重要特征,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是传播者应该采取朴素的陈述事实的方法,不能加入外来的成分,只有忠实地陈述事实,确保新闻的真实,才能维护新闻的生命。

2)具有新意,要求传播者向受传者提供变动的新情况、新信息、新近发生的新鲜事实,常报常新。

3)报道及时,当食物的变动由“普通事实”变化为“新闻事实”,而尚未回复至“普通事实”这一状态时,传播者及时发现,尽快捕捉,在第一时间里迅速报道这一变化。

4)公开传播,新闻只有最大程度的让全社会自由收受,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3.“陈述事实”和新闻传播的真实性陈述事实是新闻传播的最重要的特征,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传播者应该采取朴素的陈述事实的方法,不能加入外来的成分,或者传播的事实被夸大或被缩小,某些事实层面被篡改,那么这样的“报道”就不是真正的新闻或者完全的新闻。

因此忠实地陈述事实,确保新闻的真实,就是维护新闻的生命。

新闻的真实性是非常微观,非常具体的,即是“曾经发生过的”或“正在发生的”客观的、现实的人、事、地、时。

4.新闻的定义及认识新闻定义的意义陆定一先生提出的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目前流行的各种定义中最恰当的一个定义,这个新闻定义,用极其简约的语言,概括了新闻的四个特点:陈述事实,具有新意,报道及时,公开传播。

从内涵上看,这个定义是新闻这一特定事物的特点总和的确切、简洁的说明,内涵是明确的;从外延上看,这个定义可以说明古今中外一切新闻,所指对象的范围是清晰地。

认识新闻定义,对掌握新闻写作规律起着指导作用。

第二章新闻传播者1.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特征1)新闻传播者是“信息流通的动力”2)新闻传播者是“意见交流的桥梁”3)新闻传播者是“监督权力的镜鉴”4)新闻传播者是“社会民众的教师”以上四个方面是对新闻传播者社会角色的定位,也是社会对新闻传播者的角色期待,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特征中的短处最主要是非常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

2.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体现在新闻传播的全过程。

(一)新闻采集中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1尽可能多和尽可能好地满足受传者的多种需求,既正确引导社会需求,又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2忠实执行新闻调控机关的法令和指示,务使给定信息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

○3培养良好的职业技能,以出色的新闻敏感和宣传敏感及时发现与捕捉新闻信息。

(二)信息制作中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1正确把关,合理控制新闻信息的流量和流向。

○2制作加工时要做到客观、公正、真实、全面,并使其快捷传播。

(三)信息反馈:全面地了解全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后继传播行为。

正反馈:系统偏离旧稳态向新稳态过渡的过程。

负反馈:系统趋向稳态的过程,对有效传播有重要意义。

3.新闻传播者的角色权利新闻传播者的权利分为一般权利和角色权利两种,角色权利专指新闻传播者完成本职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权利,主要有:1)知察权:新闻传播者的职业行为——收集、核实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活动不受阻碍,政府、公务员及一切有关方面人士不拒绝提供公民依法应知晓的信息。

2)编辑权:新闻传播者有对新闻信息独立进行选择和处理的权利。

3)传播权:新闻传播者将采集加工后的新闻信息的承载物——新闻传播媒介自由传达至受传者的自由。

取消任何形式的新闻检查——追惩制与预防制,是传播权的前提。

4)监督批评权:这里专指新闻传播者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利用新闻传播媒介对政府、公务员及其他人士的行政业绩、个人品行和违法失职行为进行公开报道,以实施监督和批评的权利。

独立、负责地开展舆论监督与新闻批评,是新闻传播者的重要角色权利。

5)秘匿权:新闻传播者不向外界透露消息提供者身份和姓名的权利。

6)著作权:又称版权,指作者对自己的作品享有的防止被他人随便利用的权利。

7)人身安全权。

第三章新闻传播内容1.“用事实说话”的内涵和意义“用事实说话”,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传播者的立场与观点的一种报道原则与报道方法。

“用事实说话”成功的关键,在于不是通过作者的直接议论,而是让经过精心选择的事实,运用事实的逻辑说服力,充分而含蓄地表现作者的倾向于观点,它所表达的是无形的意见。

“用事实说话”,寓情理于事实,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信息的要求,以及新闻以事实的信息沟通情况,达到信息交流与分享目的的基本特征,因而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新闻的收受者,且更具说服力。

“用事实说话”的表述,不仅要巧妙地展开事实,铺述事实,而且更需下力量去发现与捕捉“会说话”的事实,即内含逻辑说服力的事实。

“用事实说话”,是记者成熟的标志,在需要他表明立场与倾向的时候,能够拿得出有说服力的事实,自己会“说话”的事实。

2.新闻价值及其构成要素所谓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实满足社会需求的特殊要素的总和,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新闻所含事实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要素。

(注:新闻价值≠新闻的价值)新闻价值五要素:○1时新性——新闻事实越新,越能满足受传者的需求,越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时新性表现在两个方面:a.时间上是新近发生的。

时距越小,新闻价值越大。

(报道及时,即时效)b.新闻事实是人们求知的。

求知度(无感知人数与总人数比)越大,价值越大。

○2重要性——新闻事实所包含的社会意义,即新闻事实同新闻受传者的利害关系。

事实越重要,社会意义越大,新闻价值越大。

由求近(利益接近)心理决定。

○3显著性——新闻事实的知名度,或新闻事实的显要度。

○4接近性——新闻事实同接受该事实信息的受传者在地理上和心理上的接近程度。

地理上的接近性主要是由厉害关系决定的,地距同新闻价值成反比。

○5趣味性——新闻事实所具有的,调动新闻受传者共同兴趣,从而引起注意的有趣程度。

趣味性越大,新闻价值越大。

第四章新闻传播过程单向传递的特征及其适用状况。

单向传递具有三个基本要素:信息的传播者(信息源)、信息的受传者(接受源)、所传递人与人之间的单向传递,有这样几个特点:○1主要是通过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的;○2不限于消息的传递,还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的传递;○3在单向传递中,传播动机、目的、态度等心理因素有重要意义,传播结果为的是改变受传者的行为(表示赞同、共鸣等);○4单向传递由于是直线式传递,传递速度快,但准确性较差;○5在单向传递中,可能出现特殊的沟通障碍,即人所特有的心理障碍,不同人对同一信息会有不同反应;○6传播是低效的、盲目的,难易实现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真正沟通,有时甚至可能引起受传者的抗拒心理。

4 双向传递的特征及其适用状况双向传递指在传播活动中传播者与受传者角色的互换,双方相互传递信息,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

传播者和手串者在传递过程中,角色互置,互为传受方,即:传播者信息→受传者受传者反馈→传播者同单向传递相比,双向传递的特点是:○1主要也是通过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的;○2也不限于信息的传递,还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的传递;○3在双向传递中,交流的动机、目的、态度等心理因素也有重要意义,传播结果则是为了改变双方(受传者和传播者)的行为;○4双向传递由于增加了由受传者对传播者的传递程序,因而速度慢,但准确性明显增强了;○5反馈意见令传播者不断修正调整以后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减少心理障碍,从而使第一轮的传播效果得以改进;○6在双向传递中,受传者有回传反馈意见的机会,使其有参与感,有助于建立传受双方的信任与感情,有助于调动受传者的兴趣与主动性;○7传播者随时会受到受传者质询与批评,心理压力大,因而能加强传播者的责任心和提升传播能力。

大多数传播属于双向传递,双向传递的方式适用于复杂连续的信息传播和涉及人际关系的信息传播。

新闻传播作为连续使用社会信息传播渠道,必须采用双向传递方式。

2.反馈在新闻传播中的意义信息反馈是双向传递得以实现的基础。

在传播活动中,反馈指受传者对传播者发来的讯息的反应。

传播者发送出去的给定信息,作用于受传者后产生的结果再回传至传播者,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称为反馈。

经过反馈,使给定信息接近目标值为负反馈;而使给定信息偏离目标值为正反馈。

反馈的作用:○1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的行为始终是主动的,而受传者的反馈是被动的发生作用,传播者只有合理利用受传者的反馈不断改进自己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才能产生新的目的性行为,从而使双方的新的传受活动提升到新的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