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司法考试法制史考点试题:唐律的制定过程
法考《中国法律史》复习题集(第3910篇)
2019年国家法考《中国法律史》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大明律·名例律》中解释“谋”:“称‘谋’者,二人以上。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明律仍然以为谋杀首先是二人以上共同犯罪B、明律不承认一个人也可以成为谋杀罪的主体C、明律中对一个人进行的谋杀即单独谋杀的解释与唐律基本不同D、明律没有继承唐律的做法>>>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1节>罪名与刑罚【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大明律》对谋杀的规定。
明律继承了唐律的做法,在《大明律·名例律》中这样解释“谋”:“称‘谋’者,二人以上。
”可见,明律仍然以为谋杀首先是二人以上共同犯罪。
同时,明律也承认一个人也可以成为谋杀罪的主体。
而且,明律中对一个人进行的谋杀即单独谋杀的解释与唐律也基本相同。
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项。
2.秦律明确规定了司法官渎职犯罪的内容。
关于秦朝司法官渎职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2014年卷一16题,单选)A、故意使罪犯未受到惩罚,属于“纵囚”B、对已经发生的犯罪,由于过失未能揭发、检举,属于“见知不举”C、对犯罪行为由于过失而轻判者,属于“失刑”D、对犯罪行为故意重判者,属于“不直”>>>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2章>第1节>秦代的法律【答案】:B【解析】:“纵囚”是指应当论罪而故意不论罪,以及设法减轻案情,故意使案犯达不到定罪标准,从而判其无罪。
故A项正确。
“见知不举”,是故意犯罪,而非过失犯罪,故B项错误。
“失刑”是指因过失而量刑不当,故C项正确。
“不直”,是指罪应重而故意轻判,应轻而故意重判,故D项正确。
3.《唐律·名例律》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关于唐代类推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4年卷一17题,单选)A、类推是适用法律的一般形式,有明文规定也可“比附援引”B、被类推定罪的行为,处罚应重于同类案件C、被类推定罪的行为,处罚应轻于同类案件D、唐代类推原则反映了当时立法技术的发达>>>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1节>唐律与中华法系【答案】:D【解析】:根据唐律,类推只能在“断罪无正条”时进行,故A项错误。
司法考试法制史第一章中国法制史试题
法制史第一章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1、“德主刑辅”是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观点?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正确答案:A2、图谋破坏国家宗庙、皇帝陵寝以及宫殿的是哪个罪名?A.谋反B.谋大逆C.恶逆D.大不敬正确答案:B3、《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公布于()A.1908年B.1909年C.1910年D.1911年正确答案:D4、唐律中的“化外人”,指的是()。
A.外国人B.文盲C.不知道法律的人D.少数民族正确答案:A5、旧中国起草的颁布的第一部刑法典是()。
A.《大明律》B.《大清律例》C.《大清新刑律》D.《大清现行刑》正确答案:C6、清代创立的比充军更重的发充边疆地区为驻防官兵充当奴隶的刑罚是()。
A.迁徙B.充军C.发遣D.戮尸正确答案:C7、《大明律》仿效《元典章》的编纂体例,最大的变革是下列哪项?A.首置名例律B.附加敕令格式C.以事统类D.篇目改为7篇正确答案:D8、奸党罪名最早出现下列哪个律令中?A.秦律B.唐律C.宋律- []D.明律正确答案:D9、将传统的篇目首次改为名例、吏、户、礼、兵、刑、工各律的是()。
A.《唐律疏议》B.《宋刑统》C.《元典章》D.《大明律》正确答案:D10、每年霜降后10日进行的对刑部判决的案件或京师附近的轨监侯、绞监侯重审的程序叫做什么?()A.秋审B.朝审C.热审D.冬审正确答案:B11、在法律上确认法官回避制度的是()。
A.明B.唐C.宋D.清正确答案:B12、元代专门审理宗室及蒙古人案件的中央司法机关是哪一个?A.大理寺B.刑部C.宣政院D.大宗正府正确答案:D13、抽象的精神原则是中国古代的礼的含义之一,可归纳为“亲亲”和“尊尊”。
以下对此说法正确的是:A.“亲亲”,即要求在家族范围内,按自己身份行事,不能以上凌下,以亲压疏B.“亲亲长为首”C.“尊尊”,即要在社会范围内,尊敬一切应该尊敬的人,君臣、上下、贵贱都应恪守名分D.“尊尊上为首”正确答案:C14、我国首次公布成文法是春秋时期郑国的()。
法考《中国法律史》复习题集(第1103篇)
法考《中国法律史》复习题集(第1103篇)2019年国家法考《中国法律史》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唐律》规定,官吏犯罪需划分为公罪、私罪,处理上适用的原则是:( )A、私罪从重,公罪从轻B、私罪从轻,公罪从重C、私罪、公罪酌情处理D、私罪比照公罪加倍处刑>>>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1节>唐律与中华法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律中的刑罚原则。
唐律规定公罪从轻,私罪从重。
之所以要区分公罪与私罪,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各级官吏执行公务、行使职权的积极性,以便提高国家的统治效能:同时,防止某些官吏假公济私、以权谋私,保证法治的统一。
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项。
2.明代霜降后,三法司会同在京王公大臣审理重囚的制度称:( )A、九卿会审B、三司会审C、朝审D、秋审>>>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1节>明清时期的司法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代的会审制度。
明代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英宗命每年霜降之后,三法司会同公侯、伯爵,在吏部尚书(或户部尚书)主持下会审重案囚犯,从此形成制度。
这一制度被称为朝审。
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项。
3.宋代把犯人推翻原来的口供称为:( )A、反言B、翻复C、翻异D、反供>>>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2节>宋代的法律思想与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的司法制度。
宋代的翻异别勘制度规定,在诉讼中,人犯否认口供称“翻异”;对事关重大的案件,由另一法官或另一司法机关重审,称“别勘”。
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项。
4.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其中的“质”指:( )A、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B、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使用的较短的契券C、带有动产抵押性质的买卖的契券D、买卖土地之物所使用的较短的契券>>>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章>第1节>西周以降的主要法制内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买卖契约。
2019年司法考试卷一《中国法制史》精选试题及答案2
2019年司法考试卷一《中国法制史》精选试题及答案
2
单选题
1、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 )
A、圜土
B、夏台
C、畿内
D、社
2、西周时期,法官在审讯中要察言观色,注意当事人的表情,这种审讯方法被称为( )
A、五刑
B、五听
C、五行
D、九刑
3、中国历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是( )
A、竹刑
B、《法经》
C、《宪令》
D、《大府之宪》
4、秦统一天下后,继续推行法家思想,对秦始皇政权和法制活动影响极大并成为其指导思想的是( )
A、商鞅的思想
B、李斯的思想
C、韩非的思想
D、李悝的思想
5、为了限制士族对清议的操纵,南朝法律中设有( )
A、重罪十条
B、清议禁锢之科
C、八议
D、准五服以制罪
6、唐律中的“谋危社稷”是指( )
A、谋大逆
B、谋反
C、恶逆
D、谋叛
7、凌迟刑作为法定刑始于( )
A、宋
B、清
C、唐
D、明
8、元朝由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 )
A、《大元通制》
B、《泰和律》
C、《元典章》
D、《至正条格》
9、明朝统治者为加重对官吏贪赃受贿罪的处刑,在明律中特设“受赃”一卷于( )
A、《名例律》
B、《吏律》
C、《礼律》
D、《刑律》
10、清代以“四格”为标准考核官吏,其中品德操行方面的内容称为( )
A、守
B、政
C、才
D、年
参考答案: 1.B 2.B 3.B 4.C 5.B 6.B 7.A 8.C 9.B 10.A。
中国法制史司法考试历年试题(多项选择题)
中国法制史司法考试历年试题多项选择题(2011年)56.中国古代社会一些启蒙作品多涉及到当世的法律观念和司法制度,这在下列的哪些表述中有所体现?()(2011年卷一多选第56题)A.《幼学琼林》:“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B.《弟子规》:“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C.《增广贤文》:“礼义生于富足、盗出于贫穷”D.《女儿经》:“遵三从,行四德,习礼义,看古人,多贤德,为法则”【答案】ABCD【考点】中国法制上中的法律观念与司法制度【解析】选项A正确。
“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反映了“无讼是求”的思想。
选项B正确。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反映了轻视权利,忍让,息讼的法律思想。
选项C正确。
只有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共同富足,才能产生礼义,否则就会滋生盗贼,这反映出法制必须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
选项D正确。
这里要求女子遵守三从四德,学习礼义,温良贤德,这是古代法律对女子行为品德的要求。
57.关于清末变法修律,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1年卷一多选第57题)A.在指导思想上,清末修律自始至终贯穿着“仿效外国资本主义法律形式,固守中国封建法制传统”的原则B.在立法内容上,清末修律一方面坚行君主专制体制和封建伦理纲常“不可率行改变”,一方面标榜“吸引世界大同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C.在编篡形式上,清末修律改变了传统的“诸法合体”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差别,形成了近代法律体系的雏形D.在法系承袭上,清末修律标志着延续几千年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答案】ABCD【考点】清末变化修律的内容【解析】选项A正确。
在指导思想上,清末修律自始至终贯穿着“仿效外国资本主义法律形式,固守中国封建法制传统”的方针,借用西方近现代法律制度的形式,坚持中国固有的封建制度内容,即成为统治者变法修律的基本宗旨。
选项B正确。
在内容上,清末新修订的法律表现出封建专制主义传统和西方资本主义法学最新成果的混合。
司法卷一:中国法制史考试题(题库版)
司法卷一:中国法制史考试题(题库版)1、问答题论唐朝刑罚适用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1)区分公、私罪,公罪从轻,私罪从重。
(2)老幼废疾减免刑罚,依年龄不同承担不同的刑事责任:(3)同居相隐不为罪原则。
比汉代的“亲(江南博哥)亲得相首匿”原则规定的更加系统完备(4)自首减免刑罚的原则:“犯罪未发而自首者,原其罪。
”(5)共犯罪区分首从原则:唐律规定二人以上为共同犯罪,要区分首从,首犯依法处断,从犯减一等处罚。
(6)关于数罪的处理:“二罪以上俱发,以重者论;等者,从一”(7)类推原则:“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8)化外人有犯原则:“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2、填空题解放战争时期的《五四指示》颁布于()年的5月4日。
正确答案:19463、名词解释卫正确答案:是指锦衣卫,是由皇帝的护卫亲军发展而来的特务机构。
4、名词解释保辜正确答案:是唐朝规定的在被伤人伤情未定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期限,责令加害者为伤者治疗,期满之日视被害人是否已故或其伤情,来决定加害人刑事责任的制度。
5、单选“春秋经义”作为断案的依据是在()A.战国B.秦朝C.春秋D.汉朝正确答案:D6、单选《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专门审理违抗、破坏土地改革案件的机构是()。
A.人民法院B.人民法庭C.农民法庭D.农民代表大会正确答案:B7、多选以下哪些属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制定的宪法性文件:()A.《中华民国宪法》B.“五五宪草”C.《训政时期约法》D.《五权宪法》正确答案:A, B, C8、多选下列对明代地方司法机关划分不正确的是:()A.省、府(直隶州)、县三级B.府、直隶州、县三级C.省、府、直隶州、县四级D.省、州、县三级正确答案:B, C, 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代地方司法机关。
明代地方司法机关分为省、府(直隶州)、县三级。
沿宋制,省设提刑按察使司,"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
司法考试【法制史】历年真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2008年)8.西周时,格伯以良马四匹折价,购买倗生三十田。
双方签订买卖契约,刻写竹简之上,中破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
依西周礼法,该契约的称谓是下列哪一种?A.傅别B.质剂C.券书D.书券答案:B解析: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这种契约写在简牍上,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份。
实际上“质”和“剂”是有区别的,“质”是买卖奴隶、牛马所用的较长的契券:“剂”是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适用的较短的契券。
“质”“剂”由官府制作,并由“质人”专门管理。
所以本题B为正确选项。
9.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几部法典的结构体例,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法经》中相当于近代刑法典总则部分的“具法”被置于六篇中的最后一篇B.《魏律》对秦汉旧律有较大改革,如将“具律”改为“刑名”,并将其置于律首C.《晋律》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并将法典篇章数定为二十篇D.《永徽律疏》将疏议分附于律文之后颁行,分为十二篇三十卷答案:C解析:《法经》共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
“具法”是放在最后一篇,故A正确。
《魏律》共18篇,《法经》中的“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B项正确。
《晋律》,又称《泰始律》,共20篇620条。
与魏律相比,在刑名律后增加“法例律”,而《北齐律》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
故C错误。
D项说法正确。
10.郑国执政子产于公元前536年“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对此,晋国大夫叔向曾写信痛斥子产:“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
”关于“不为刑辟”的含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不制定法律B.不规定刑罚种类C.不需要判例法D.不公布成文法答案:D解析:所谓“刑辟”就是刑法、刑律,“不为刑辟”就是不公布成文刑法。
所以本题应选D.11.关于罗马法的法律分类,下列哪一类是以法律的适用范围为根据划分的?A.公法和私法B.人法、物法和诉讼法C.自然法、市民法和万民法D.市民法与长官法答案:C解析:罗马法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根据法律所调整的不同对象可划分为公法与私法。
2019在职法律硕士《法制史》简答知识点(4)-法硕.doc
1、简述唐律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答:一.唐律的特点。
(1)“礼法合一”。
唐朝继承、发展以往礼法并用的统治方法和立法经验,使法律内容“一准乎礼”,真正实现了礼与法的统一。
把封建伦理道德的精神力量与国家法律统治力量紧密糅合在一起,法的强制力加强了礼的束缚作用,礼的约束力增强了法的威慑力量,从而构筑了严密的统治法网,有力地维护了唐代的封建统治。
(2)科条简要、宽简适中。
唐朝立法以科条简要、宽简适中为特点。
唐朝在前律的基础上,再次实行精简、宽平的原则,定律12篇,500条。
(3)用刑持平。
唐律规定的刑罚比以往各朝代都轻,死刑、流刑大为减少。
死刑只有绞、斩两种;流刑除加役流外,只服劳役一年;徒刑仅一年至三年;笞杖数目也大为减少。
更重要的是,其适用刑罚以从轻为度;刑罚的加减原则,也是以从轻为特点。
(4)语言精练明确,立法技术高。
唐律用语精练明确,在立法技术上表现出高超的水准。
如自首、化外人有犯、类推原则的确立都是集中表现。
为了防止官吏滥用比刚,用精确的语言规定了在法无明文规定条件下,官吏故意与过失出入人罪的处理办法。
唐律还进一步明确公罪、私罪、故意、过失的概念,并规定了恰当的量刑标准。
二.唐律的历史地位。
(1)唐律对中国封建法律的影响。
唐律是中国封建法典的楷模,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唐朝承袭秦汉的立法成果,吸取汉晋律学的成就,使唐律表现出高度的成熟性。
唐律具有封建法典的典型性、代表性,因此,对宋、元、明、清法律产生了深刻影响。
(2)唐律对东亚各国的影响。
唐律作为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其影响力不仅及于本国,而且超越国界,对亚洲,特别是东亚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如朝鲜《高丽律》的篇章内容都取法子唐律,日本《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尊时期的《刑书》,也大都参用唐律。
可见,唐律不仅在中国法制史上,而且在世界法制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2、唐五刑制度?比较隋朝:笞刑从笞十至笞五十,杖刑从杖六十至杖一百,各分五等;徒刑从一年至三年五等,各以半年相差;流刑从一千里至二千里三等,各以五百里相差;答:第一,死刑。
2019年司法考试卷一《中国法制史》练习题(4)
2019年司法考试卷一《中国法制史》练习题(4)简答题1.简述西周的法制指导思想。
2.简述三国时期曹魏《新律》的主要特点。
3.简述宋朝鞫谳分司制。
4.简述清末诉讼审判制度之改革。
5.简述夏朝法律关于“昏、墨、贼”三种犯罪的规定。
6.简述“八议”入律。
7.简述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颁布的《解散所有会道门封建迷信组织的布告》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1.(1)“敬天保民”,“明德慎罚”。
敬天被落实于保民,并以“德”严格要求统治者内部,慎重适用法律。
(2)“亲亲”、“尊尊”。
前者以维护家庭内部智育,后者以维护社会及家庭内部的尊卑关系;要求孝父、忠君。
2.答:(1)增加了篇条,补充了以往的缺陷。
(2)体例规范,改《具律》为“刑名”置于篇首。
(3)改革了刑制,为旧五刑向新五刑过渡创造了条件。
(4)“八议”入律,使礼貌,使礼律进一步融合。
3.(1)宋朝将审理与判决分开,把司法官审理称为“鞫”,把司法官判决称为“谳”,审、判由不同官员承担。
(2)按照宋朝法律规定,审问案情的官员无权量刑。
检法量刑工作则由专任官员负责。
(3)按照宋朝规定,审理官吏称为鞫司(又称“推司”与“狱司”),宣判官吏则称“谳司”或“法司”。
(4)上述规定,在宋朝府州地区能够实行,但在“州小事简”的地方难以实施。
4.(1)实行四级三审终审制;(2)实行刑事公诉、民事代理制,证据制度,保释制度。
律师制度也同时建立。
(3)实行审判公开、法官回避以及预审、合议、公判、复判等程序。
(4)实行法官检察官考试任用制。
(5)设罪犯习艺所,对罪犯实行感化教育。
5.(1)“昏”,是指自己做了坏事而窃取别人的美名。
(2)“墨”,是贪得无厌,败坏官纪。
(3)“贼”,是肆无忌惮地杀人。
(4)这三种犯罪,都要处死刑。
6.(1)魏《新律》将《周礼》中的“八辟”,改为“八议”,首次入律。
(2)“八议”指作八类人犯罪,依法能够享有免刑或减刑的规定。
(3)指“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
2020司法考试《一卷》法制史考点:唐代法律
2020司法考试《一卷》法制史考点:唐代法律(一)《唐律疏议》——礼法统一的法典1. 《唐律》的修订过程——从《武德律》到《永徽律疏》。
唐高祖于武德四年命裴寂等以《开皇律》为准,撰定律令,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奏上,是为《武德律》。
这是唐代首部法典。
唐太宗于贞观元年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制定新的法典,称为《贞观律》。
《贞观律》的修订,基本上确定了唐律的主要内容和风格,对后来的《永徽律》及其他法典有很深的影响。
2. 《永徽律疏》的颁行。
《永徽律疏》又称《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典。
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长孙无忌、李勋等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
鉴于当时中央、地方在审判中对法律条文理解不一,每年科举考试中明法科考试也无统一的标准的情况,唐高宗在永徽三年下令召集律学通才和一些重要臣僚对《永徽律》实行逐条逐句的解释,“条义疏奏以闻”,历时1年,撰《律疏》30卷奏上,与《永徽律》合编在一起,称为《永徽律疏》。
又称为《唐律疏议》。
疏议的作用至重,学者杨鸿烈在《中国法律发达史》一书中认为,“这部永徽律全得疏议才流传至今”。
《永徽律疏》总结了汉魏晋以来立法和注律的经验,不但对主要的法律原则和制度做了精确的解释与说明,而且尽可能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律文的理论根据。
《永徽律疏》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古代立法达到了水平。
作为中国封建法制的成就,《永徽律疏》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风格和基本特征,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对后世及周边国家产生了极为长远的影响。
同时,所以前的《贞观律》等至今都已佚失,所以,《永徽律疏》成为中国历迄今保存下来的最完整、最早、有社会影响的古代成文法典。
在中国古代立法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
(二)唐律的主要内容1. 十恶(1)从“重罪十条”到“十恶”。
“十恶”源于北齐的“重罪十条”。
唐律承袭此制,将“十恶”列入名例律之中。
《唐律》名例疏议云:“五刑之中,十恶尤切,亏损名教,毁裂冠冕,特标篇首,以为明诫。
2018年司法考试二卷《法制史》知识点:唐律
2018年司法考试二卷《法制史》知识点:唐律大家做好准备迎接司法考试了吗?诚意整理“2018年司法考试二卷《法制史》知识点:唐律”,只要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总会有丰硕的收获!欢迎广大考生前来学习。
2018年司法考试二卷《法制史》知识点:唐律1、《开皇律》开皇三年,隋文帝本着删繁就简,以轻代重的原则,对新律重新更定,最后完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开皇律》。
《开皇律》的结构和内容对唐律有着直接的影响,是制定唐律的蓝本,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唐律从广义上说,它是唐代法律的总称;从狭义上说,是指保存至今的《唐律疏议》这部具有唐一代代表性的律典。
3、《贞观律》是唐大宗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在《武德律》基础上历经十年完成的法典,于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颁行。
共十二篇五百条。
《贞观律》的制定,奠定了唐律的基本面貌,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一代律典。
4、《唐律疏议》(《永徽律疏》)唐高宗永徽年间,以《贞观律》为基础编纂《永徽律》,十二篇五百条。
此后又对五百条律文逐条逐句进行注释,并附在律文之后,称作疏议。
律与疏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合称《永徽律疏》,是唐代法典的代表作。
后人又称之为《唐律疏议》。
5、《大唐六典》唐玄宗开元年间由李林甫主持编定,详细规定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体制以及各机关的组织与职权,是保存至今最早的、最完整的、具有封建国家行政法典性质的官修政书。
6、三省六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相继出现并逐渐形成的,是隋唐时期的最高行政机关;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指尚书省所辖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7、“八议”中国封建王朝规定的对八种人犯罪要上奏皇帝进行特别审议,以便对其减刑或免刑的一种制度。
这一制度是为庇护统治集团成员除“十恶”以外的犯罪而规定的,三国曹魏正式入律,至唐进一步完善,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相沿不改。
8、封建制“五刑”隋《开皇律》废除前代车裂、枭首等酷刑,确立了刑名为死、流、徒、杖、笞新的封建制五刑,从而取代了奴隶制五刑,标志着我国古代刑制的历史进步。
国际司法考试卷四(隋唐时期的法律制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际司法考试卷四(隋唐时期的法律制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分析题 2. 论述题分析题1.《开皇律》正确答案: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到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修订颁布的《开皇律》,是隋文帝时期立法上的重大成就,也是当时法律改革的主要成果。
隋文帝为高颖、裴政等臣僚规定了“取适于时,故有损益”的修律原则,主要参详魏、晋以来各朝刑律,而多采“后齐之制”。
开皇三年,鉴于当时“律尚严密”,“人多陷罪”的局面,隋文帝又令苏威、牛弘等更定新律,“除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国条,徒杖等千余条”。
终定律文五百条,十二卷,使《开皇律》成为“刑网简要,疏而不失”的封建大法。
涉及知识点:隋唐时期的法律制度2.《永徽律疏》正确答案: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初,敕令太尉长孙无忌等共同编制律、令、格、式,次年九月,长孙无忌等编成《永徽律》,共十二篇,五百零二条,绝大部分是沿袭《贞观律》。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高宗因律文没有注疏造成适用法律困难的情况,就广召解律者进行疏议工作。
其后,长孙无忌、李勋、于志宁等承旨领导此项工作。
他们依照“网罗训诰,研核丘坟”的原则,并继承汉恶以来,特别是恶代张斐、杜预的注释律文的已有成果,历时一年,终于完成了《永徽律》的疏议工作。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经高宗批准,将疏议分附于律文之后,颁行天下,时称《永徽律疏》。
因前此《贞观律》等都已轶失,所以《永徽律疏》就成为我国历史上迄今保存下来的最完整最具有社会影响的封建法典。
永徽年间将律文与疏议有机地合为一体,提供了封建刑律的新形式,并为后世封建立法所继承。
《永徽律疏》的疏议部分同律文本身一样,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
又由地疏议对全篇律文作了权威性的统一的法律解释,所以,给司法实际工作带来了便利,以致当时的“断狱者,皆引疏分析之”。
疏议的作用相当显著,甚至有些学者认为,“这部永徽律全得疏议才流传至今”。
涉及知识点:隋唐时期的法律制度3.“十恶”正确答案:唐律“十恶”是危及封建皇权和封建国家的十种重罪的总称。
司法法制史考点之唐代律法
司法法制史考点之唐代律法《永徽律疏》,又称唐律,是中国现存第一部内容完整的法典,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作,在世界法制史上具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可以说是世界中世纪法典的杰作。
下面由店铺为你介绍唐律的相关司法法制史考点。
司法法制史考点之唐律(二)司法法制史考点之考点一唐律中的刑罚原则唐律中的刑罚原则:(1)区分公、私罪的原则。
公罪是指“缘公事致罪而无私曲者”,即在执行公务中,由于公务上的关系造成某些失误或差错,而不是为了追求私利而犯罪。
私罪包括两种:一种是指“不缘公事私自犯者”,即所犯之罪与公事无关,如盗窃、强奸等。
另一种是指“虽缘公事,意涉阿曲”的犯罪,即利用职权,徇私枉法,如受人嘱托,枉法裁判等,虽因公事,也以私罪论处。
【记忆口诀】公罪从轻,私罪从重。
(2)自首原则。
①严格区分自首与自新的界限。
唐代以犯罪未被举发而能到官府交待罪行的,叫做自首。
但犯罪被揭发或被官府查知逃亡后,再投案者,唐代称作自新。
对自新采取减轻处罚的原则。
②规定谋反等重罪或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无法挽回的犯罪不适用自首。
③规定自首可以免罪,但赃物必须按法律如数偿还。
④自首不彻底的叫“自首不实”,对犯罪情节交代不彻底的叫“自首不尽”。
对于不实不尽者,只处罚其不实不尽的那部分行为,如实交代的部分不再处罚。
⑤轻罪已发,能首重罪,免其重罪;审问他罪而能自首其余罪的,免其余罪。
(3)类推原则。
即对律文无明文规定的同类案件,凡应减轻处罚的,则列举重罪处罚规定,比照以解决轻案。
凡应加重处罚的罪案,则列举轻罪处罚规定,比照以解决重案。
例如,《盗贼》篇规定:夜间无故入人家者,主人当时将其杀死,不负刑事责任;今主人将其折伤,当然无罪,此为“举重明轻”;又如《盗贼》篇规定:谋杀期亲尊长者,不论已伤、未伤,皆斩。
今若有人实行杀、伤其期亲尊长,比已伤未伤更重,自应处死无疑,此为“举轻明重”。
【记忆口诀】减轻处罚举重明轻,加重处罚举轻明重。
(4)化外人原则。
司法考试法制史历年真题(9) 附答案详解
7.(2004-1-59)下列有关我国唐宋时期法制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永徽律疏》不仅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也是中国封建法制的聂高成就
B.《宋刑统》不仅是一部具有统括性和综台性的l祛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部刊印颁行的法典
C.自首、类推、化外人、区分公罪与私罪等原则都是唐律中重要的刑罚原则
D.唐代和宋代在中央司法机构的设置上是一致的,即在皇帝以下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分掌中央司法审判职权
【答案】ABCD
【考点】我国唐宋时期的法律制度
【详解】《永徽律疏》作为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全面体现了中国封建法制的水平。
A正确。
《宋刑统》是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所以B正确。
唐律中的刑罚原则有区分公、私罪、自首、类推、化外人原则,所以C正确。
在司法机构的设置上,宋沿唐制,所以D正确。
8.(2004-1-60)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发生了许多发展变化,对后世法律具有重要影响。
下列哪些表述正确揭示了这些发展变化?()
A.《北齐律》共12篇,首先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
B.<魏律>以<周礼>“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
C.《北周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
D.《北魏律》与《陈律》正式确立了“官当”制度
【答案】ABD
【考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的发展变化
【详解】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的法典是《北齐律》而不是《北周律》。
法考《中国法律史》复习题集(第701篇)
2019年国家法考《中国法律史》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关于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0年卷一15题,单选)A、“八议”制度自曹魏《魏律》正式入律,其思想渊源为《周礼·秋官》的“八辟丽邦法”之说B、“秋冬行刑”制度自唐代始,其理论渊源为《礼记·月令》关于秋冬季节“戮有罪,严断刑”之述C、“大诰”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其法律形式源自《尚书·大诰》周公对臣民之训诫D、“明刑弼教”作为明清推行重典治国政策的思想基础,其理论依据源自《尚书·大禹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之语>>>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1节>立法思想与刑罚原则【答案】:B【解析】:“秋冬行刑”制度自汉代始,故B项“自唐代始”的表述错误。
“明刑弼教”是明朝开始推行的,清朝仍延续之,故D项表述无误。
2.南宋时,霍某病故,留下遗产值银9000两。
霍某妻子早亡,夫妻二人无子,只有一女霍甲,已嫁他乡。
为了延续霍某姓氏,霍某之叔霍乙立本族霍丙为霍某继子。
下列关于霍某遗产分配的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6年卷一18题,单选)A、霍甲9000两B、霍甲6000两,霍丙3000两C、霍甲、霍乙、霍丙各3000两D、霍甲、霍丙各3000两,余3000两收归官府>>>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2节>宋代的法律思想与制度【答案】:D【解析】:南宋时家无男子承继之户绝财产继承的办法为:凡“夫亡而妻在”,立继从妻,称“立继”;凡“夫妻俱亡”,立继从其尊长亲属,称为“命继”。
继子与户绝之女均享有继承权,但只有在室女的(未嫁女),在室女享有3/4的财产继承权,继子享有1/4的财产继承权;只有出嫁女(已婚女)的,出嫁女享有1/3的财产继承权,继子享有1/3,另外的1/3收为官府所有。
霍某有一出嫁女霍甲,故D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司法考试法制史考点试题:唐律的制
定过程
导读:本文2019司法考试法制史考点试题:唐律的制定过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武德律》是唐代首部法典,武德律以隋《开皇律》为蓝本,共十二篇,五百条。
2.《贞观律》基本确定了唐律的主要内容和风格,增设加役流,确定了五刑、十恶、八议以及类推原则与制度。
3.《永徽律疏》
又称《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典。
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长孙无忌、李勣等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鉴于当时中央、地方在审判中对法律条文理解不一,每年科举考试中明法科考试也无统一的标准的情况,唐高宗在永徽三年下令召集律学通才和一些重要臣僚对《永徽律》进行逐条逐句的解释,“条义疏奏以闻”,继承汉晋以来,特别是晋代张斐、杜预注释律文的已有成果,历时1年,撰《律疏》30卷奏上,与《永徽律》合编在一起,于永徽四年十月经高宗批准,将疏议分附于律文之后颁行。
计分12篇,共30卷,称为《永徽律疏》。
至元代后,人们以疏文皆以“议曰”二字始,故又称为《唐律疏议》。
《永徽律疏》总结了汉魏晋以来立法和注律的经验,不仅对主要
的法律原则和制度作了精确的解释与说明,而且尽可能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律文的理论根据。
《永徽律疏》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古代立法达到了水平。
作为中国封建法制的成就,《永徽律疏》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风格和基本特征,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对后世及周边国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永徽律疏》是迄今保存下来的最完整、最早、社会影响的古代成文法典。
【真题1】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几部法典的结构体例,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08-1-09)
A.《法经》中相当于近代刑法典总则部分的“具法”被置于六篇中的最后一篇。
B.《魏律》对秦汉旧律有较大改革,如将“具律”改为“刑名”,并将其置于律首。
C.《晋律》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并将法典篇章数定为二十篇。
D.《永徽律疏》将疏议分附于律文之后颁行,分为十二篇三十卷。
【答案】C
【真题2】关于《永徽律疏》,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08-1-58)
A.《永徽律疏》又称《唐律疏议》,是唐太宗在位时制定的
B.《永徽律疏》首次确立了“十恶”即“重罪十条”制度
C.《永徽律疏》对主要的法律原则和制度做了精确的解释,而且尽可能以儒家经典为根据
D.《永徽律疏》是对《贞观律》的解释,在中国立法的地位不如《贞观律》
【答案】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