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北麓区域主要河流水质分析与评价
秦岭北麓西安段生态休闲旅游功能分区及环境提升

秦岭北麓西安段生态休闲旅游功能分区及环境提升1. 引言1.1 背景介绍秦岭北麓西安段地处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境内,被誉为“西咸新区的生态后花园”。
这一地区地势起伏,山水相间,生态环境得以保持相对完好,是众多游客和市民进行生态休闲旅游的理想之地。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游客数量的增加,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亟需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提升措施。
对秦岭北麓西安段生态休闲旅游功能分区及环境提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科学评估和保护,同时合理规划旅游功能区域,可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推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旨在对秦岭北麓西安段进行生态休闲旅游功能分区划分,提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提升策略,为该地区的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秦岭北麓西安段的生态环境特点,明确生态休闲旅游功能分区划分的依据和方法,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提升休闲旅游体验。
通过对现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休闲旅游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和方法,以实现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良性循环。
通过规划和完善游客导览服务体系,提高游客体验和满意度,促进地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最终旨在通过环境提升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实现生态休闲旅游功能分区的有效管理和提升,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撑。
1.3 意义生态休闲旅游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人们放松身心、感受自然之美的重要方式,生态休闲旅游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休闲生活的需求,还能够促进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秦岭北麓西安段作为西安市的重要生态旅游资源,其生态休闲旅游功能分区及环境提升对于推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划分,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秦岭北麓西安段的自然生态环境,防止人为开发破坏。
基于SWAT模型的秦岭北麓灞河流域水源涵养功能综合评价

第30卷第6期2023年12月水土保持研究R e s e a r c h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V o l .30,N o .6D e c .,2023收稿日期:2022-07-14 修回日期:2022-10-10资助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秦岭水源涵养演变机制及其调控技术与示范 (2019Z D L S F 05-02) 第一作者:王辉源(1988 ),男,陕西榆林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森林水文学㊂E -m a i l :h y 69@s t u m a i l .n w u .e d u .c n 通信作者:宋进喜(1971 ),男,甘肃天水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生态水文研究㊂E -m a i l :j i n x i s o n g@n w u .e d u .c n h t t p :ʊs t b c y j .p a p e r o n c e .o r gD O I :10.13869/j.c n k i .r s w c .2023.06.030.王辉源,宋进喜,吴琼.基于S WA T 模型的秦岭北麓灞河流域水源涵养功能综合评价[J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6):307-315.W a n g H u i y u a n ,S o n g J i n x i ,W uQ i o n g .C o m pr e h e n s i v eE v a l u a t i o n o fW a t e r S o u r c eC o n s e r v a t i o nF u n c t i o n i n t h e B a h eR i v e r B a s i n a t t h eN o r t h e r n F o o t o fQ i n l i n g Mo u n t a i n sB a s e do nS WA T M o d e l [J ].R e s e a r c h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 ,2023,30(6):307-315.基于S W A T 模型的秦岭北麓灞河流域水源涵养功能综合评价王辉源1,2,宋进喜1,2,3,吴琼1,2(1.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西安710127;2.陕西省地表系统与资源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西安710127;3.西北大学秦岭研究院,西安710127)摘 要:[目的]准确理解水源涵养功能的内涵,以提高水源涵养功能计算结果的合理性㊂[方法]选取秦岭北麓灞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采用S WA T 模型,基于水量平衡法,建立了水源涵养量定量计算公式,分析了近59a 来灞河流域水源涵养量演变规律;同时,提出了水源涵养功能综合评价新方法,即:基于生态系统水碳循环作为水源涵养功能评价理论基础,水源涵养量与N P P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比值作为水源涵养功能定量化评价指标,分析了近18a 来灞河流域水源涵养功能演变规律及空间格局㊂[结果](1)分季节率定优于全序列率定,采用新的率定方法可以提高模型流量模拟结果㊂(2)近59a 灞河流域年际水源涵养量呈下降趋势,变化率为k =-1.4mm /a ,采用M a n n -K e n d a l l 非参数统计法,2013年开始年水源涵养量呈明显下降趋势;采用M o r l e t 小波对灞河流域年水源涵养量距平时序数据进行小波分析,在35a 主周期下水源涵养量变化周期为23a 左右㊂(3)近18a 来,灞河流域水源涵养功能年际变化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年际变化率为-0.0135mm /g,水源涵养功能在空间上表现为随着坡度上升,水源涵养功能增强㊂[结论]分季节率定可以提高S WA T 模型流量模拟结果,灞河流域近年来水源涵养功能呈下降趋势㊂关键词:灞河流域;水源涵养量;水源涵养功能;S WA T 模型;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中图分类号:S 71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09(2023)06-0307-09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E v a l u a t i o no fW a t e r S o u r c eC o n s e r v a t i o n F u n c t i o n i n t h eB a h eR i v e rB a s i na t t h eN o r t h e r nF o o t o f Q i n l i n g Mo u n t a i n sB a s e do nS W A T M o d e l W a n g H u i y u a n 1,2,S o n g J i n x i 1,2,3,W uQ i o n g1,2(1.C o l l e g e o f U r b a n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S c i e n c e s ,N o r t h w e s tU n i v e r s i t y ,X i 'a n 710127,C h i n a ;2.S h a a n x i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E a r t hS u r f a c eS y s t e m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C a r r y i n gC a p a c i t y ,X i 'a n 710127,C h i n a ;3.I n s t i t u t e o f Q i n l i n g M o u n t a i n s ,N o r t h w e s tU n i v e r s i t y ,X i 'a n 710127,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h e a i m s o f t h i s s t u d y a r e t o a c c u r a t e l y un d e r s t a n d t h e c o n n o t a t i o no f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f u n c t i o n a n d i m p r o v e t h e r a t i o n a l i t y o f t h e c a l c 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o f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f u n c t i o n .[M e t h o d s ]T h eB a h eR i v e rB a s i na t t h en o r t h e r n f o o t o f t h eQ i n l i n g Mo u n t a i n sw a s s e l e c t e da s t h e r e s e a r c ha r e a ,a n d t h eS WA T m o d e lw a s u s e d .B a s e d o n t h ew a t e r b a l a n c em e t h o d ,a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c a l c u l a t i o n f o r m u l a f o r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w a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a n dt h ee v o l u t i o n l a wo f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i nt h eB a h eB a s i n i nt h e p a s t 59y e a r sw a sa n a l y z e d .A tt h es a m et i m e ,a n e w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e v a l u a t i o n m e t h o d o f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 f u n c t i o nw a s p r o p o s e d .B a s e do nt h ew a t e rc a r b o nc y c l eo f t h ee c o s y s t e m a s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b a s i sf o r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o f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f u n c t i o n ,a n d t h e r a t i oo f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a m o u n t t oN P P (n e t p r i m a r y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p r o d u c t i v i t y o f v e g e t a t i o n)a s t h e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i n d e xo f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f u n c t i o n,t h e e v o l u t i o n l a wa n ds p a t i a l p a t t e r no f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f u n c t i o ni nt h eB a h eR i v e rB a s i ni nt h e p a s t18y e a r sw e r e a n a l y z e d.[R e s u l t s](1)T h e s e a s o n a l r a t e s e t t i n g w a s b e t t e r t h a n t h ew h o l e s e r i e s r a t e s e t t i n g,a n d t h e n e w m e t h o d c o u l d i m p r o v e t h em o d e l f l o ws i m u l a t i o nr e s u l t s.(2)I nt h e p a s t59y e a r s,t h e i n t e r-a n n u a l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i n t h e B a h eR i v e r B a s i nh a d s h o w n a d o w n w a r d t r e n d,a n d t h e c h a n g e r a t ew a s k=-1.4mm/a. T h eM a n n-K e n d a l l n o n p a r a m e t r i c s t a t i s t i c a lm e t h o dw a su s e d.T h ea n n u a l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h a ds h o w na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o w n w a r d t r e n d s i n c e2013.M o r l e tW a v e l e t a n a l y s i so f t h e a n o m a l o u s t i m e s e r i e sd a t ao f a n n u a l 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i n t h eB a h eR i v e rB a s i ns h o w e dt h a t t h ec h a n g e p e r i o do f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u n d e r t h e m a i n c y c l e o f35y e a r sw a s a b o u t23y e a r s.(3)I n t h e p a s t18y e a r s,t h e i n t e r-a n n u a l v a r i a t i o no f t h e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f u n c t i o n i n t h eB a h eR i v e rB a s i nh a d g e n e r a l l y s h o w nad e c r e a s i n g t r e n d,w i t ha n i n t e r a n n u a l v a r i a t i o n r a t e o f-0.0135mm/g.T h e s p a t i a l p e r f o r m a n c e o f t h e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f u n c t i o nw a s t h a tw i t h t h e i n c r e a s e o f t h e s l o p e,t h e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f u n c t i o n e n h a n c e d.[C o n c l u s i o n]S e a s o n a l c a l i b r a t i o n c a n i m p r o v e t h e f l o ws i m 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o f S WA T m o d e l,a n d t h e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f u n c t i o n o f t h e B a h eR i v e r B a s i nh a s s h o w nad o w n w a r d t r e n d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K e y w o r d s:B a h e R i v e r B a s i n;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 a m o u n t;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f u n c t i o n;S WA T m o d e l;v e g e t a t i o nn e t p r i m a r yp r o d u c t i v i t y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的资源与环境基础[1-2],水源涵养功能在生态系统服务中占核心地位[3],具有清洁供水㊁水量调节㊁养分循环及系统生产力等多项功能[4],良好且稳定的水源涵养功能是区域生态安全㊁水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保障㊂然而,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行为,植被破坏㊁植被种类改变㊁水生态空间不足㊁山水林田湖草沙格局不匹配等导致水源涵养功能下降㊂此外,全球气候变暖及极端气候强度显著增加叠加生态水文效应,改变了水循环速率,导致水源涵养功能不确定进一步增加[5]㊂改善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是当前森林生态水文学研究的热点,研究成果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价值㊂定量化表征水源涵养量是水源涵养功能研究的基础性工作㊂目前,定量计算水源涵养量的方法主要包括试验法㊁单统计法和水文模型模拟法㊂在这些方法中,水文模型模拟法量化评估水源涵养量得到广泛应用㊂例如L i等[6]采用I n V E S T产水量模型定量分析了丹江流域水源涵养时空动态,研究水源涵养量对气候㊁土地利用和土壤变化的响应㊂田菲[7]基于S WA T模型定量表征了祁连山生态工程建设对水源涵养量的影响,研究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未来水源涵养量增贮潜力㊂聂忆黄[8]基于地表能量平衡和S C S模型提出了一种定量评估水源涵养量的方法,划定了祁连山水源涵养能力空间分布范围㊂然而,目前针对水源涵养功能研究中,对水源涵养量和水源涵养功能内涵认识还存在一定不足,许多研究将水源涵养量与水源涵养功能划为等号,也有研究者采用水源涵养指数作为水源涵养功能评价指标,水源涵养指数只关注降水量与水源涵养量之间关系,忽略了水源涵养量与生态系统本身特征之间相关关系[9]㊂本文基于生态系统水碳循环作为水源涵养功能评价理论基础,采用水源涵养量与N P P(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比值作为水源涵养功能定量化评价指标,综合考虑气象因素与生态系统结构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为不同流域水源涵养功能定量化比较做出初步尝试㊂S WA T(s o i l l a n dw a t e r a s s e s s m e n t t o o l)模型一般用于分析计算流域内复杂水文过程长期变化,物理机制较强,因此,本文采用S WA T模型计算水源涵养量㊂针对S WA T模型对不同季节降雨特征月均流量模拟差异较大问题,本文区别于传统全序列率定,将灞河流域月均流量分为春季㊁夏季㊁秋季和冬季4个季节序列分别进行率定验证,然后合并分季节模拟的月均流量率定验证结果,提高模型模拟精度㊂在分季节月均流量率定验证结果基础上,首先,定量计算1959 2017年灞河流域水源涵养量;其次,分析近59a来水源涵养量演变规律及突变特征;最后,构建水源涵养功能计算新方法,建立近18a来灞河流域水源涵养功能演变特征㊂研究结果对深化水源涵养功能认识及量化水源涵养功能提供有益的尝试,为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数据基础㊂1研究区域及数据灞河流域是西安市重要的生态补偿区,连接秦岭山803水土保持研究第30卷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区和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10]㊂流域面积2459.31k m2,平均坡度17.09ʎ,地理范围介于108.97ʎ 109.78ʎE,33.89ʎ 34.43ʎN,高程354~2433m㊂气候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22ħ,年平均降水量717.60mm㊂流域上游植被茂密,是秦岭生态保护区,土壤以棕壤性土为主;流域中游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土壤以褐土性土为主;流域下游,以城市建设用地为主,人为活动剧烈㊂文中栅格数据空间分辨率统一为30m,投影设置为K r a s o v s k y_1940_A l b e r s,坐标G C S_K r a s o v s k y _1940㊂数据来源如下:(1)数字高程模型(D E M)来源于A S T E R数字地形产品;(2)土地利用数据采用中国科学院数据中心,199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3)土壤类型数据来源于地理科学生态网;(4)马渡王站点月均流量数据来源于陕西省水文局;(5)蓝田气象数据来源于国家气象数据中心,天气发生器数据采用C F S R气象数据模拟[11]㊂(6)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数据(N P P)可由MO D17A3产品获得,由栅格尺度获取小流域尺度N P P值㊂2模型及研究方法2.1S W A T模型S WA T(s o i l a n dw a t e r a s s e s s m e n t t o o l)是美国农业部(U S D A)的农业研究中心J e f fA r n o l d博士1994年为确定土地管理㊁植被变化㊁地下水抽取和水库管理对水质㊁水量的影响开发的[12-13]㊂因该模型具有较强的物理基础,目前,在水源涵养功能和水源涵养量研究方面,模型在晋江㊁祁连山㊁渭河等地具有成功的应用㊂S WA T-C U P是用于校准S WA T模型的开源程序,该程序将5种算法链接到S WA T模型,其中S U F I-2算法在大型模型校正中发现非常有效[14]㊂2.2研究方法2.2.1水源涵养量的计算方法在定量表征水源涵养量计算方法中,除水量平衡计算方法外,其他计算方法都存在一定不足[9]㊂水量平衡法仅考虑流域生态系统流入和流出,认为降水量与蒸散发量以及其他消耗水量的差值即为水源涵养量[15]㊂S WA T以H R U(水文响应单元)为最小模拟单元,同一个H R U 具有相同的土地利用㊁土壤类型及地形特征㊂S WA T 模型水源涵养量计算方法为:W=P-E-R(1)式中:W为单位时间水源涵养量(mm);P,E分别为单位时间平均降水量(mm)㊁单位时间实际蒸散发量(mm)和单位时间径流深(mm)㊂2.2.2水源涵养量时间演变规律本文采用M a n n-K e n d a l l非参数统计法来确定年水源涵养量突变点㊂采用M o r l e t连续复小波变化(C m o r)分析水源涵养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通过小波变换方差确定水源涵养变化主周期及周期特征㊂3S W A T模型方案设置3.1S W A T模型设置由D E M生成河网,经反复调试,河流最小汇水面积500h m2,土地利用㊁土壤类型及坡度阈值设定为13%,20%,20%时,最终生成的275个子流域和1285个H R U(水文响应单元)能够较为准确地刻画研究区范围㊂马渡王水文站1959 2017年月均流量数据作为率定验证数据,1959 1961年月均流量数据为模型预热期,1962 1990年为率定期,1991 2017年为验证期㊂3.2模型评价方法选取决定性系数(R2)和效率系数(N S E)作为模型率定验证评价指标㊂N S E主要判断水文模型模拟结果拟合程度㊂R2计算方式为:R2=ði(Q m,i-Q m)ˑ(Q s,i-Q s)2ði(Q m,i-Q m)2ˑði(Q s,i-Q s)2(2) N S E计算方式为:N S E=1-ði(Q m-Q s)2iði(Q m,i-Q m)2(3)式中:Q为月均流量值变量;Q m和Q s分别为观测值和模拟值;Q m和Q s为流量平均观测值和模拟值;i 为第i次的观测或者模拟㊂3.3敏感性分析本文采用S W A T-C U P对S W A T模型月均流量模拟进行参数率定,选取14个与流量相关的参数参与参数率定验证,迭代模拟次数300次,具体参数见表1㊂4结果与分析4.1基于S W A T模型全序列月均流量率定验证及分季节月均流量率定验证4.1.1基于S WA T模型全序列月均流量率定验证全序列模型模拟结果见表2,1962 1990年率定期月均流量拟合结果(R2=0.77,N S E=0.76),1991 2017年验证期月均流量拟合结果(R2=0.73,N S E=0.73),率定期的月均流量拟合效果略优于验证期的月均流量拟合效果㊂R a m a n a r a y a n a n等[16]建议模型率定验证效果如果R2>0.6,S E N>0.5,认为结果是可以接受的或令人满意㊂为了辨别不同降水特征下模型模拟精度,把全序列903第6期王辉源等:基于S WA T模型的秦岭北麓灞河流域水源涵养功能综合评价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率定期和验证期的率定结果,分别按照春㊁夏㊁秋和冬季4个季节分别进行提取,与相对应的季节月均流量观测值进行比较㊂由表2可知,不同季节模型模拟准确度差别比较大,秋季模型模拟结果较好,率定期与验证期模拟结果在0.82以上,优于其他季节,尤其是秋季率定期模拟结果在0.89以上,模拟准确度较为满意㊂其他季节模拟结果比较可信,但准确度一般,春季和夏季模拟准确度较为相似,冬季模拟准确度较差,尤其,冬季验证期N S E=-0.69,一般认为N S E<0的时候,模拟结果不可信㊂表1 S W A T 模型流量率定参数取值范围T a b l e 1 T h e v a l u e r a n ge of t h e p a r a m e t e r s f o r t h e f l o wr a t e o f t h e S W A Tm o d e l 序号变量名变量定义最小值最大值1r __C N 2.m g t S C S 径流曲线值-0.50.52v __A L P HA _B F .g w 基流系数013v __GW _D E L A Y.g w 地下水迟滞系数304504v __GWQMN.gw 地下水汇入主河道时潜水层水位阈值010005r __S O L _AW C .s o l 土壤可供水量-0.50.56r __S O L _K.s o l 土壤饱和导水率-0.50.57r __S O L _B D.s o l土壤密度-0.50.58v __GW _R E V A P .g w 地下水再蒸发系数019v __R E V A P MN.g w 发生上行补给的水位阈值050010v __E S C O.h r u土壤蒸发深度调节因子0.1111r __H R U _S L P .h r u 平均坡度-0.50.512r __O V _N.h r u 曼宁系数-0.50.513r __S L S U B B S N.h r u 平均坡长-0.50.514v __C H _K 2.r t e平均有效水力传导率50表2 基于S W A T 模型全序列月均流量模拟结果T a b l e 2 S i m 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o fm o n t h l y a v e r a ge f l o wo f t h e e n t i r e s e r i e s b a s e do nS W A Tm o d e l 序号阶段时间R 2N S E 1预热期1959 1961年2率定期1962 1990年0.770.763验证期1991 2017年0.730.734春季率定期1962年3月㊁4月㊁5月 1990年3月㊁4月㊁5月0.580.545春季验证期1991年3月㊁4月㊁5月 2017年3月㊁4月㊁5月0.590.496夏季率定期1962年6月㊁7月㊁8月 1990年6月㊁7月㊁8月0.660.467夏季验证期1991年6月㊁7月㊁8月 2017年6月㊁7月㊁8月0.580.318秋季率定期1962年9月㊁10月㊁11月 1990年9月㊁10月㊁11月0.890.899秋季验证期1991年9月㊁10月㊁11月 2017年9月㊁10月㊁11月0.900.8210冬季率定期1962年1月㊁2月㊁12月 1990年1月㊁2月㊁12月0.630.5111冬季验证期1991年1月㊁2月㊁12月 2017年1月㊁2月㊁12月0.28-0.694.1.2 基于S WA T 模型分季节序列月均流量率定验证 影响月均流量形成的参数季节差异较大,但是,在模型率定时,率定参数统一幅度变化,弱化了不同季节水文过程的差异,导致月均流量模拟效果随季节变化而起伏变化,一般情况下,降水量越少时间段,流量模拟结果越差㊂为了尽可能提高模型模拟准确度,模型预热期仍设置为1959 1961年,将1962 1990年和19912017年月均流量分为春季㊁夏季㊁秋季和冬季月均流量,将1962 1990年和1991 2017年分季节月均流量分别进行率定与验证,然后合并分季节率定与验证结果,组成完整月均流量㊂由表3和图1可知,分季节模型模拟结果优于全序列模型模拟结果,分季节月均流量率定期与验证期准确度为R 2=0.85,N S E=0.84;R 2=0.86,N S E=0.85,高于全序列月均流量率定期与验证期准确度(分季节模拟结果约0.85,全序列模拟结果约0.76)㊂但是,不同季节模拟结果差异仍然比较大,秋季模拟结果仍然高于其他季节,相较于全序列模拟结果,分季节模拟结果在不同季节表现不同,分季节春节率定期模拟结果略微低于全序列春季率定期,其他时间段,分季节率定结果相较于全序列率定结果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分季节冬季验证期流量模拟结果相较于全序列冬季模拟结果提升幅度较大㊂分季节与全序列夏秋两季模拟结果都高于春季和冬季,夏秋013 水土保持研究 第30卷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两季降雨丰沛,多强降雨,流域会出现较突出的超渗产流,春冬两季降水较少,降水强度减弱,产流以蓄满产流或基流为主㊂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模型更容易体现降水较多时候的流量㊂4.2灞河流域水源涵养量时间演变特征由图2可知,1959 2017年灞河流域年水源涵养量呈下降趋势,变化率为k=-1.4m m/a㊂近59a来年均水源涵养量为179.46m m,1983年和1988年年水源涵养量呈现峰值,分别达到414.43,402.47m m,1995年与1997年年水源涵养量出现谷底,分别为-6.54,15.80 m m㊂水源涵养量时间演变规律与降水量息息相关, 1959 2017年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相关系数为0.87,表明降水量是水源涵养量非常重要的因素㊂表3基于S W A T模型分季节月均流量模拟结果T a b l e3B a s e do n t h e S W A Tm o d e l,t h e a v e r a g em o n t h l y f l o wr a t e s i m 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b y s e a s o na r e c a r r i e do u t 率定类别序列阶段R2N S E分季节合并率定期0.850.84验证期0.860.85春季率定期0.570.53验证期0.610.59分季节率定夏季率定期0.740.71验证期0.590.58秋季率定期0.940.93验证期0.930.92冬季率定期0.760.57验证期0.530.52图1分季节与全序列月均流量模拟值F i g.1S i m u l a t e dm o n t h l y a v e r a g e f l o wv a l u e s b y s e a s o na n d f u l l s e r i e s图21959-2017年灞河流域年水源涵养量和降水量F i g.2A n n u a l 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a n d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i n t h eB a h eB a s i n f r o m1959t o2017由图3可知,基于M a n n-K e n d a l l非参数统计法, 1959 1968年和1982 1992年水源涵养量呈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并不十分明显,其余时间段水源涵养量呈下降趋势㊂1992 2004年U F与U B在0.05置信区间有多个交点,为了判断水源涵养突变点,结合水源涵养量距平数据,1988年为水源涵养量突变点㊂基于1959 2017年灞河流域年水源涵养量距平数据,采用M o r l e t小波进行小波分析,获取小波方差可以明确水源涵养变化周期㊂信号强弱用小波系数表示,虚线围住的蓝色部分表示水源涵养量偏小,蓝色颜色越深,水源涵养量越小;实线围住的红色部分表示水源涵养量偏多,红色颜色越深,水源涵养量越大;等直线为0对应该时间尺度突变点㊂小波方差值表示多时间尺度下时间序列变化周期,波峰表示对应时间尺度周期,波峰值越大周期变化越明显㊂由图4 6可知,在35a主周期下存在非常明显的23a左右周期性水源涵养增加减少趋势㊂图3灞河流域年水源涵养量M-K突变点检验F i g.3T h eM-K m u t a t i o n p o i n t t e s t o f t h e a n n u a l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 i n t h eB a h eR i v e rB a s i n4.3灞河流域水源涵养功能综合评价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 e t p r i m a r yp r o d u c t i o n,简写N P P)指植物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生物量(或碳)的净增益[17]㊂N P P量化了大气中C O2转化为植113第6期王辉源等:基于S WA T模型的秦岭北麓灞河流域水源涵养功能综合评价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物生物质的过程,反映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陆地植被综合作用结果,是生态系统功能状况的重要指标[18-19]㊂降水的变化必定引起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水循环与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两个重要的生物物理过程㊂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水源涵养功能评价新方法,即:水源涵养量与N P P的比值作为水源涵养功能评价基础㊂该方法不仅考虑了传统水源涵养功能评价只考虑降水量对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同时也考虑了生态系统自身结构㊁组分和景观特征与水源涵养之间的关系㊂图4小波方差F i g.4W a v e l e t v a r i a n c e d i a g r a m图535a主周期F i g.535-y e a rm a i n c y c l e d i a g r a m由图7 8所示,利用最小汇水面积提取小流域N P P值,获取灞河流域N P P空间分布特征㊂在区域水热调节综合作用下,灞河流域植被N P P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规律性,以2017年为例,灞河流域N P P 是485.79g C/m2,N P P值流域空间分布下游<灞河<灞河中游,灞河下游水域宽阔㊁地形平坦㊁经济发达㊁人为干扰严重;灞河中游地貌以丘陵和台地为主,土地肥沃,水热组合较好,土地利用以耕地和林地为主,植被覆盖较高;灞河上游是秦岭山地保护区,土层较薄㊁质地较差,林地和草地覆盖度较高㊂如图9所示,2017年灞河小流域水源涵养量随着坡度和高程增加而增加,2017年灞河流域水源涵养量为165.02 mm,灞河与渭河交汇处水面宽广,蒸发量巨大,水体具有极差的水源涵养功能,水源涵养量为-575mm,库峪上游植被茂密,降水量丰富,水源涵养功能较强,水源涵养量为352mm ㊂图6小波系数实部等值线F i g.6C o n t o u r p l o t o f r e a l p a r t o fw a v e l e t c o e f f i c i e n t s图72017年灞河流域栅格尺度N P PF i g.7G r i d s c a l eN P Po fB a h eR i v e rB a s i n i n2017如图10所示,小流域平均水源涵养功能0.33 mm/g,最小是-1.36mm/g,最大是0.89mm/g㊂随着坡度上升,水源涵养功能增强;库峪上游㊁汤峪㊁辋川峪上游和倒沟峪水源涵养功能较强,浐河干流㊁灞河干流和荆沟峪水源涵养功能次之,灞河汇入渭河区域,水源涵养功能最弱㊂基于2000 2017年N P P和水源涵养量数据,定量分析2000 2017年水源涵养功能,如图11 12所示,结果表明近18a来,灞河流域水源涵养功能年际变化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年际变化率为-0.0135 mm/g,波动幅度0.678mm/g,年均水源涵养功能0.291mm/g,2013年水源涵养功能最低,2003年水源涵养功能最高㊂近18a来灞河水源涵养量呈减少趋势,但是,N P P值呈增加趋势,同时,随着温室气体213水土保持研究第30卷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排放增加,气候变暖,植被N P P值会进一步增加,水源涵养功能存在进一步减弱的趋势㊂图82017年灞河流域小流域N P P F i g.8B a h eB a s i nN P P i n2017图92017年灞河流域水源涵养量F i g.9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i n t h eB a h eR i v e rB a s i n i n2017图102017年灞河流域水源涵养功能F i g.10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f u n c t i o n o f B a h eR i v e r B a s i n i n20174.4讨论(1)水源涵养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概念[20],认识水源涵养内涵,量化水源涵养过程和能力,有助于提高水源涵养计算结果合理性㊂水源涵养量是生态系统对水存贮量及形成过程的定量化研究,水源涵养量主要与气象因子相关㊂水源涵养功能体现的是生态系统自身结构㊁组分和景观对保持水分的贡献,既要体现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作用,更要体现人类不合理经济行为,植被破坏㊁植被种类改变,水生态空间不足等导致水源涵养功能发生改变㊂(2)为了提高模型月均流量模拟准确度,本文采用分季节率定方法,总体上,分季节率定结果优于全序列,可以提高模型月均流量模拟准确度㊂但是,以四季作为月均流量特征划分标准,存在一定随机性和不确定性㊂因此,未来研究考虑引入I n V E S T模型中季节参数z作为降水及流量特征划分依据[21],以此提高流量模拟精度㊂与此同时,分季节率定方法引入过多参数,S WA T模型存在 异参同效 问题[22],后期应加强模型参数不确定性研究分析㊂(3)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计算大体可以分为野外测量法和模型模拟法[23],野外测量法一般认为是真值,但时间序列较短,也不适用于大尺度N P P计算;模型模拟法适合大尺度大范围长时间序列N P P 估计,但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植被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的难点;遥感-过程耦合模型,考虑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植被的影响,但是现有的遥感数据(N D V I)一般时间序列较短且空间分辨率较大㊂水循环与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两个重要的生物物理过程,长序列水源涵养量数据易于获取,本文选取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数据(N P P)可由M O D17A3产品获得,空间分辨率约为467.32m㊂采用M O D17A3计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在陕西省㊁黄土高原㊁秦巴山区等有大量应用㊂2000 2017年灞河流域年N P P均值为466.195g/m2,N P P呈增加趋势,年际变化率为7.79g/m2,灞河流域N P P呈增加趋势与黄土高原㊁陕西省和秦巴山地N P P演变趋势一致,313第6期王辉源等:基于S WA T模型的秦岭北麓灞河流域水源涵养功能综合评价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增加速率高于黄土高原和陕西省,接近秦巴山地[24-26]㊂但现有的N P P数据时间序列较短,为了建立长序列水源涵养功能评价指标,未来需要加强长序列N P P遥感-过程耦合模型方面研究㊂图11灞河流域2000-2017年水源涵养功能F i g.11T h e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f u n c t i o no f t h eB a h eR i v e rB a s i n f r o m2000t o2017图12灞河流域2000-2017年水源涵养量及N P P F i g.12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a n dN P P i n t h eB a h eR i v e rB a s i n f r o m2000t o20175结论(1)影响流量形成的参数季节差异较大,但是,在模型率定时,率定参数统一幅度变化,弱化了不同季节水文过程的差异,导致流量模拟效果随季节变化而起伏变化㊂本文在全序列率定基础上,采用分季节率定及验证,然后合并分季节率定及验证模拟结果,组成完整流量㊂分季节率定期与验证期模拟效果优于全序列,可以大幅提高流量模拟精度㊂(2)近59a灞河流域年均水源涵养量179.45m m,年际水源涵养量呈下降趋势,变化率为k=-1.4m m/a; 2013年开始年水源涵养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近59a 水源涵养量有多个突变时间点,突变为1988年;采用M o r l e t小波对灞河流域年水源涵养量距平时序数据进行小波分析,在35a主周期下水源涵养变化周期为23a左右㊂(3)本文尝试采用水源涵养量与N P P的比值作为水源涵养功能评价基础,综合考虑生态系统水碳循环影响,为不同区域不同尺度水源涵养功能比较做初步的尝试㊂结果表明近18a来,灞河流域水源涵养功能年际变化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年际变化率为-0.0135mm/g,波动幅度0.678mm/g,年均水源涵养功能0.291mm/g,2013年水源涵养功能最低, 2003年水源涵养功能最高㊂水源涵养功能在空间上的表现为随着坡度上升,水源涵养功能增强㊂参考文献:[1]马琳,刘浩,彭建,等.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研究进展[J].地理学报,2017,72(7):1277-1289.M aL,L i u H,P e n g J,e ta l.A r e v i e w o fe c o s y s t e ms e r v i c e ss u p p l y a n d d e m a n d[J].A c t a G e o g r a p h i c aS i n i c a,2017,72(7):1277-1289.[2] D a l l y G C.N a t u r e'sS e r v i c e s:S o c i e t a lD e p e n d e n c eo nN a t u r a l E c o s y s t e m s[M].W a s h i n g t o n D C:I s l a n dP r e s s,1997.[3]王云飞,叶爱中,乔飞,等.水源涵养内涵及估算方法综述[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2021,19(6): 1041-1071.W a n g YF,Y eAZ,Q i a oF,e t a l.R e v i e wo n c o n n o t a-t i o na n de s t i m a t i o n m e t h o do f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J].S o u t h-t o-N o r t h W a t e rT r a n s f e r sa n d W a t e r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2021,19(6):1041-1071.[4]吕一河,胡健,孙飞翔,等.水源涵养与水文调节:和而不同的陆地生态系统水文服务[J].生态学报,2015,35(15):5191-5196.LüY H,H uJ,S u nF X,e ta l.W a t e rr e t e n t i o na n dh y d r o l o g i c a l r e g u l a t i o n:H a r m o n y b u tn o t t h es a m e i nt e r r e s t r i a lh y d r o l o g i c a l e c o s y s t e m s e r v i c e s[J].A c t aE c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2015,35(15):5191-5196.[5] A h nK H,M e r w a d eV.Q u a n t i f y i n g t h e r e l a t i v e i m p a c to fc l i m a t e a n d h u m a n a c t i v i t i e s o n s t r e a m f l o w[J].J o u r n a l o fH y d r o l o g y,2014,515(1):257-266. [6] L iM,L i a n g D,X i a J,e t a l.E v a l u a t i o n o fw a t e r c o n s e r-v a t i o n f u n c t i o n o f D a n j i a n g R i v e r B a s i n i n Q i n l i n gM o u n t a i n s,C h i n ab a s e do nI n V E S T m o d e l[J].J o u r n a l 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M a n a g e m e n t,2021,286(1):112212.[7]田菲.祁连山区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异及增贮潜力[R].北京: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T i a nF.T h eS p a t i o t e m p o r a lV a r i a t i o na n dS t o r a g eP o t e n t i a l o f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F u n c t i o n i n t h eQ i l i a n M o u n t a i n s[R].B e i j i n g: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R e s e a r c hC e n t e ro ft h e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2016.[8]聂忆黄.基于地表能量平衡与S C S模型的祁连山水源涵养能力研究[J].地学前缘,2010,17(3):269-275.N i e Y H.A s t u d y o ft h e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 o f Q i l i a nM o u n t a i n s b a s e do ns u r f a c ee n e r g y b a l a n c ea n dS C S m o d e l[J].E a r t hS c i e n c eF r o n t i e r s,2010,17(3):269-275.413水土保持研究第30卷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基于人工湿地法的秦岭北麓水资源净化研究

基于人工湿地法的秦岭北麓水资源净化研究摘要:为了解决秦岭北麓农村地区水资源污染问题,采取了实地调研的方法,探讨了秦岭北麓农村地区污水排放的特点和污水处理工艺的特殊要求,通过文献研究和该地区水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出秦岭北麓农村地区水资源污染处理存在的问题。
进而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农村地区污水处理技术和方法,选择出了低投入、低成本、重回用、易管理的适合秦岭北麓农村污水治理技术的人工湿地法,并给出了与之相契合的污水处理配套措施和研究结论。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water pollution which happens in rural areas of northern foot of qinling, adopted the method of field survey to explore the northern foot of qinling rural areas sewage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pecial requirements of the sewage treatment process. through literature study and survey of the status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region,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water resources in rural areas of northern foot of qinling pollution treatment. further, by comparatively analyzed the sewage treatment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in rural areas at home and abroad, chose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which suits the rural areas of northern foot of qinling best, with the advantages of low-input, low-cost and return with easy management. at last, also listed the supporting measures and conclusionsof the sewage treatment.关键词:水资源净化途径;人工湿地法;管理方法key words: approach to water purification;constructed wetland;management methods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306-030 引言“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新农村改革的进程不断深入,乡村经济也有了极大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村水资源保护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秦岭北麓西安主要供水河流水文丰枯演化及供水安全

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秦岭北麓西安主要供水河流水文丰枯演化及供水安全问题,为保障城市 供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有利于深入了解秦岭北麓水资源变化趋势,为制定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政策提供支 持。
通过开展水文丰枯演化及供水安全研究,提高城市水资源管理水平和应对能力, 为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02
秦岭北麓西安主要供水河 流概况
河流基本情况
河流名称:沣河、灞河、浐河、潏河、滈河 河流流域面积:2000-3000平方公里
河流发源地:秦岭山脉 河流长度:100-150公里
河流周边环境
河流两岸地形
多为丘陵、山地、平原
河流周边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雨集中
河流周边植被
森林、草地、农田、湿地
建设备用水源 和应急水源
在主水源出现故障时,备 用水源和应急水源可以发 挥重要作用,保障供水安 全。
加强设备维护 和管理
定期对供水设备进行检查 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 行,提高供水效率。
加强法规建设 和管理体制…
完善水资源管理法规,加 强执法力度,同时推进供 水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管 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水资源保护措施
针对水资源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水污染、水生态破坏等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保障水资源可 持续利用。
04
供水安全研究
供水安全定义及影响因素
供水安全定义
供水安全是指水资源的供应量稳定、水质优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需求,并避免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 化等问题的出现。
影响因素
影响供水安全的因素包括水资源量不足、水质污染、自然灾害、设备故障、管理不当等。
秦岭北麓水资源利用现状与生态景观维护

秦岭北麓属 暖温带季风气候 区 J四季分 明。气候垂 直分 ,
安问, 渭河 发育有 I、 Ⅲ级阶地 , Ⅱ、 局部有 Ⅳ级阶地 , 相对 高差
明显 变 小 , 谷 变 宽 , 河 阶地 类 型 为 嵌 入 型 ; 潼 、 南 、 关 一带 临 渭 潼
水绿 斑 块 工 程 。
关
键
词 :水 资源 ;河 流 ;地 貌 ;生 态 景观 ;秦 岭 北 麓 文 献标 识码 : A di1.9 9ji n 10 ・3 92 1.7 0 l o:0 36 /. s.00 17 .00 0 .3 s
中 图 分类 号 :T 2 34 V 1 .
冲积平 原地貌 主要有 阶地 和洪积 扇等 亚地貌 。渭河盆
伏 较大 。在 渭 河 南 岸 黄 土 塬 的后 缘 , 前洪 积扇 也 很 发 育 。 山
陕西省秦岭北麓诸河 源短 、 坡陡 、 水清 、 流急 , 泥沙 以推移
质 为 主 , 长一 般 为 1 河 0~10k 水 力 资 源 较 为 丰 富 。秦 岭 北 0 m,
麓 渭河支流多为羽毛状 , 近乎正交 注入渭河 , 多数为单 支水 系。 汛期 山洪暴发时洪水 挟带滚石 、 沙砾 卵石倾泻 , 成洪积扇 或 形
带 明显 , 山区寒冷湿润 , 高 年平 均气温 为 6~8℃ , 降水 高值 是 分布区 ; 低山 、 河谷温暖多雨 , 均气温为 l ~1 年平 1 4℃ , 降水 年
量 约 为 70m n 0 l。
又 出现嵌入式 Ⅲ级阶地 , 而华县一华 阴间的固 市凹陷仅发育 I 级阶地 。秦岭 山前洪 积扇具 有时代 新 、 积颗粒粗 、 洪 厚度 大的 特点。埋藏洪积扇分布在秦岭山前强烈下沉 的华 县一华 阴、 长 安~周 至一带 , 其前缘一般 与 I、 Ⅱ级 阶地呈缓坡接触 , 后缘起
秦岭北麓研究范围和社会经济状况

研究区域鉴于以上原因,本次研究确定秦岭北麓的范围地区北部以渭河为界,与南部的秦岭山脉相对,涉及宝鸡、西安、渭南3市15个县、区。
包括宝鸡市的陈仓区(磻溪镇、钓渭镇、天王镇、坪头镇、胡店)、渭滨区、岐山(五丈原镇、安乐镇、曹家镇)、凤县、太白、眉县,西安市及周边的长安区、临潼区、周至、户县、蓝田,和渭南市的临渭区、华县、华阴、潼关15个县、区(如图1)。
2、地质地貌秦岭是我国大陆上南北地质的主要分界线,也是世界著名的大陆造山带之一。
秦岭造山带是在不同发展阶段以不同构造体制发展演化的复合型大陆造山带[4]。
秦岭处于中央造山带和南北构造交汇的地方,受地质作用的影响,使得地层变形、岩石变质。
第三纪以来秦岭山地发生了大规模的和多次的断裂抬升,形成了秦岭山地、沿山丘梁、黄土残原和峪口冲积扇等4种地貌类型。
北麓地区也由此产生大量的断层崖,加之花岗岩垂直节理发育,岩体易风化崩塌,使山地显得陡峭、沟谷深邃、河流短促,从而形成了太白山、翠华山、骊山、华山等独特的山岳景观,以及石头河、沣峪、辋川峪、华山峪水景和华清池、东汤峪温泉等丰富的水域景观。
3 河流水系秦岭北麓是黄河一级支流渭河及其南岸众多支流的发源地,渭河水系面积占秦岭整个山地面积的24%。
秦岭北麓是关中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供水源地,有“七十二峪”之说。
秦岭北麓直接流入渭河的支流有150余条,自东向西主要河流有潼关的潼峪河,华阴的柳叶河、罗夫河、葱峪河,华县的罗纹河、石堤河、遇仙河,临渭区的零河、戏河,西安市的灞河、沣河,户县的涝河,周至县的黑河、清水河,眉县的石头河,陈仓区的千河、金陵河,渭滨区的清姜河等[8-9]。
秦岭北麓水资源总量每年平均约40亿立方米,占到渭河地表水的61%,是关中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所依赖的重要水源保障。
(二)秦岭北麓社会经济状况1、秦岭北麓各区县工农业经济状况秦岭北麓地区包括宝鸡、西安、渭南三市15个县区。
所属的县区在社会人文特点上具有过渡性,既不同于山地内部(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也有异于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城市密集,交通网络完善,经济发达)。
陕西秦岭北麓水生态治理规划思路研究

DOI:10.16747/61-1109/tv.2017.01.009
1 研究背景
1.1 概况 陕西省秦岭北麓位于渭河以南,面积 1.48 万 km2,其
水 系 发 达 ,河 网 密 度 大 ,源 短 流 急 ,水 质 总 体 较 好 ,水 资 源 量近 40 亿 m3,约占关中水资源量的一半[2],是关中地区生 活、生产、生态的重要补给水源地,是国家重点生态 功 能 区、关中重要的生态屏障。主要涉及宝鸡、西安、渭南 3 市 11 县(市 、区),现 状 总 人 口 约 1070 万 人 [4],约 占 关 中 的 45%,2015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近 6000 亿元,占关中的 60%以上。 1.2 水生态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1.2.1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 21 ·
2017 年 1 月 新总 204 期 第 1 期
陕西水利 Shaanxi shuili
畅 流 、河 湖 健 康 、生 态 优 美 、人 水 和 谐 ,建 成 国 家 生 态 环 境 最美的地区。
3 规划思路
3.1 峪口以上 峪口以上为河源区,以水土保持、水源涵养为主。结合
地形条件在部分峪布置水资源调蓄工程,临近没有建库条 件 的 峪 口 可 以 通 过 建 设 连 通 工 程 ,实 现 多 峪 联 调 ,向 峪 口 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态补水。
近年来,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依 然存在,局部河段,特别是峪口以下水质污染较重,生态基 流 枯 竭 ,河 道 萎 缩 甚 至 消 失 ,湿 地 被 侵 占 ,地 下 水 位 下 降 , 水生态退化严重。 1.2.4 水生态景观缺乏统一规划、水文化潜力未充分挖掘
秦岭北麓西安段生态休闲旅游功能分区及环境提升

秦岭北麓西安段生态休闲旅游功能分区及环境提升【摘要】秦岭北麓西安段是中国西部地区著名的生态旅游胜地,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本文从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入手,探讨了秦岭北麓西安段的生态休闲旅游功能分区划分及环境提升措施建议。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设与发展方案,以及推动生态休闲旅游的对策。
通过分析生态休闲旅游功能分区对环境的影响和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秦岭北麓西安段的生态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参考,促进该地区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秦岭北麓西安段、生态休闲旅游、功能分区、环境提升、生态环境、环境措施、建设、发展、推动对策、影响、经济促进、发展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秦岭北麓西安段地处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部,是秦岭山脉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增加,该地区的生态休闲旅游潜力逐渐受到重视。
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和资源开发,秦岭北麓西安段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问题,如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等,给该地区的生态休闲旅游发展带来了隐患。
为了有效保护和利用秦岭北麓西安段的生态资源,推动生态休闲旅游的发展,有必要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本研究将重点分析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探讨生态休闲旅游功能分区划分和环境提升措施,以及生态休闲旅游功能分区的建设与发展,从而为促进秦岭北麓西安段生态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策略支持。
部分结束。
1.2 研究意义秦岭北麓西安段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生态旅游资源,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对其进行生态休闲旅游功能分区及环境提升的研究,对于保护和利用好这一优质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秦岭北麓西安段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全面了解该地区的生态特征、自然资源分布和生态系统状况,为科学合理地进行功能分区提供重要依据。
大沣河流域中上游地区的水污染问题与对策

大沣河流域中上游地区的水污染问题与对策作者:黄浦李浩楷来源:《中国·东盟博览》2013年第11期【摘要】沣河,是地处秦岭北麓地带最大的一条河流,渭河最大的直流,但是当前由于沣河流域旅游资源开发不合理,造成了沣河流域中上游地区水污染问题严重化,而水污染问题是关乎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核心所在。
因此,笔者从沣河上游水污染问题出发,意在指出问题所在及提出自己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大沣河;水污染;对策文章编号:1673-0380(2013)11-0012-021大沣河流域定义大沣河流域是指由秦岭深处的沣峪发源的的沣河和祥峪发源的祥峪河以及高冠峪发源的高冠河各自流经区域以及三河汇流之后所流经的广大区域构成。
沣河上游地区的水污染问题特别严重,主要是在沣河中上游地区有数百家农家乐餐馆,并且还有西安南郊地区最大的温泉娱乐基地—东大温泉娱乐园,大量的温泉污水、生活污水、厨房垃圾、以及沿河好几个村子都把家庭厕所的排放管道接到沣河里排放,在加上使得沣河上游短短二十公里,水质就恶化到不能使用的地步了。
2大沣河水污染问题现状由于三条河不是发源于同一个地方,但是他们的污染源都有些相似之处。
这三条河流的中上游地区由于是最近几年国家提倡快速普及发展农家乐旅游政策的重点示范区域,所以三条河的上游地区都有严重的厨房垃圾和厨房污水污染问题。
但是国家在大力鼓励山区旅游地区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的时候,却并没有对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整体科学的规划,因为都是原生态旅游,所以该地区排污设施缺乏,污水排放方式以直接排到河里为主,厨房剩饭剩菜都被附近的养猪专业户收去了,但是厨房污水却全都排放到河里边去了,所以这三条河在出山口的地方能清楚地看见河水都是泛着油光的,加上在祥峪沟深处之前长期存的关山兵工厂,主要是生产炮弹、枪弹的,因为制造炮弹时,弹壳是铜的,但是弹壳的里外表面要通过淬火处理的,这个过程中须要用到镍镉,所以兵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可以致人中毒的铜、镍、镉等重金属,因此前些年在沣河上游污染最严重的就是兵工厂的废水,但是由于最近几年兵工厂搬迁,沣河上游地区目前最主要的污染就是农家乐旅游景区的厨房污水。
基于“3S”技术的秦岭黑河水源保护区植被覆盖及水源涵养敏感区分析

森林植物主要通过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拦截、吸收、蓄积降水实现对降水的再分配,从而发挥水源涵养功能。
秦岭森林资源丰富,被誉为天然“中央水塔”,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
秦岭北麓地表水源地分布众多,其中以黑河水源地最为重要,是陕西省西安市重要的水源。
黑河流域涉及多个自然保护区,区域内植被状态对水源地生态安全保障具有重要作用[1]。
目前,关于秦岭区域的研究多为植被覆盖变化趋势及驱动力相关性研究分析、水资源相关研究等,针对水源地,特别是黑河水源地保护的相关研究较少。
本文以黑河水源地保护范围为研究区域,基于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 ,GPS )等“3S ”技术,分析区内植被覆盖特征,划定水源涵养敏感区,提出黑河水源地生态保护建议,以期为秦岭区域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提供参考。
1研究区概况黑河水源地位于黑河峪口以上,保护区面积1481km 2,包括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涉及6个乡镇,上游常住人口较少;林木茂密,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有种子植物121科640属1550种、苔藓植物63科142属302种,还有大量的蕨类、地衣和菌类植物。
2研究方法2.1数据来源与预处理选取2020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 )Landsat-5TM 影像(空间分辨率30m ,云量小于10%)、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水系图及保护区图等,在ArcGIS 、ENVI 等软件平台支持下,进行数据校正、配准、合成、增强及裁剪等处理,获得研究数据。
收稿日期:2023-07-03基金项目:陕社科联2022年度陕西生态空间治理重点课题项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研究——以陕西省秦岭为例”(2022HZ1851)。
秦岭北麓中段水环境生态修复实践研究

秦岭北麓中段水环境生态修复实践研究秦岭北麓中段水环境生态修复实践研究近年来,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与不合理利用地球资源的行为,给自然环境、特别是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为了恢复和修复这些受损的水生态系统,研究人员在秦岭北麓中段展开了一项水环境生态修复实践研究。
秦岭北麓中段地区是一个地势复杂、地质构造多样、水资源丰富的生态环境。
然而,由于滥砍滥伐、过度放牧、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等不合理开发行为,该地区的水环境遭受到了长期的破坏。
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等问题逐渐突出,严重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因此,开展水环境生态修复实践研究对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项研究首先对秦岭北麓中段的水生态系统进行了详细调查和评估。
通过采集水体、土壤和植被等样品,分析了其中的理化指标、环境污染物以及生物多样性等参数。
调查结果显示,水体的氨氮、总氮和总磷含量高出环境标准,有机物含量也较高,而生物多样性指数则显示明显偏低。
根据调查结果,研究人员制定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措施。
首先,对于面临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问题的水体,采取了人工湿地建设和植物修复的措施。
在湿地中引入具有较强富营养化物质修复能力的植物,如蓝藻、大菱角等,通过生物吸附、生态滤池和植物吸收等作用,有效降低了水体中的氨氮、总氮和重金属含量。
同时,通过生态断面修复,恢复水体的生态系统健康。
其次,针对过度放牧和植被破坏问题,研究人员在重点区域展开了植被恢复行动。
通过排除放牧、合理种植植被,加强土壤保水保肥措施,以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
研究人员选择了适应当地条件的植物进行种植,如沙棘、柽柳等,以提高土地的固土保肥能力。
经过几年的努力,土壤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植被覆盖率也明显提高。
此外,研究人员还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采取了节水措施并鼓励农民合理利用水资源。
通过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合理分配和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一方面保证了农田的灌溉需求,另一方面减少了对河流和湖泊的抽水,降低了水生态系统的压力。
秦岭北麓L河水域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DOI:10.16660/ki.1674-098X.2019.22.116秦岭北麓L河水域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①张雪 朱凝 李姝颖 王军锋*(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陕西西安 710100)摘 要:本文对秦岭北麓重要河流——L河水域水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为L河水资源开发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依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监测规范要求,选取L河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取样地,每地8个采样点,检测pH值、水温、钙镁含量、铬(Ⅵ)、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COD )、溶解氧及总氮等关键水质指标。
结果表明,L河水域符合地表水Ⅲ类要求,水域水环境质量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的自净化能力。
同时发现水样中氨氮、总磷及总氮水平偏高,提示在采集期水体中富含可溶性有机污染物(DOM )。
关键词:秦岭北麓河流 水质 综合评价中图分类号:X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8(a)-0116-02①基金项目:国家级、陕西省级和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814390007 ,201841007,2018DC065)。
作者简介:张雪(1993,7—),女,汉族,陕西商洛人,本科,研究方向:分析化学。
通讯作者:王军锋(1967,10—),男,汉族,陕西商洛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从事分子光谱法分析工作,E-mail:wrluke @。
秦岭北麓坐落于秦岭分水岭至关中平原南缘之间,该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在陕西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北麓主要河流L河,河长约44km,水面积340km 2,年总流量13400万m 3。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蓬勃发展,L 河流域水质污染已不容忽视,全流域的一二类河长下降,三四类河长呈增长趋向,严重影响L河流域的经济发展与沿岸人民的生存环境。
为了保护水资源和把握水质量污染程度,对L河水样中的氨氮、总磷、总氮、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为L河水资源开发和治理提供依据。
陕西秦岭北麓水生态保护问题探讨

No.5May ,2019第5期2019年5月陕西水利Shaanxi Water Resources文章编号:1673-9000(2019)05-0103-03陕西秦岭北麓水生态保护问题探讨靳楠(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01)[摘要]对陕西秦岭北麓水生态保护现状进行调查,针对水生态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通过“治、保、还、减、护”等综合措施,逐步形成“一屏一河两带百峪千池”的陕西秦岭北麓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总格局和6项工程措施,为区域水生态系统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建议,为实现陕西秦岭北麓水生态系统功能恢复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秦岭北麓;水生态现状;水生态建设[中图分类号]TV213.4[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9-03-20[作者简介]靳楠(1988-),男,陕西大荔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水电规划设计工作。
秦岭北麓以秦岭分水岭和渭河为南北边界,以陕西省界为东西边界,形成约1.46万km 2的规划区域,主要涉及西安、宝鸡、渭南三市和西咸新区。
在规划区域内,山丘区面积约8600km 2,占总面积的60%,植被覆盖率在90%以上;平原区面积约6000km 2,占规划区域总面积的40%。
秦岭北麓河流众多,峪口以上主要峪道108条,水流出峪后汇成58条支流进入平原段,最终形成34条河流汇入渭河。
陕西秦岭北麓虽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条件,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区域也面临着河湖水量亏缺、河湖湿地萎缩、地下水超采等一系列水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1]。
因此本文梳理分析秦岭北麓水生态保护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为区域水生态系统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提出建议。
1秦岭北麓水生态保护现状经过几十年的盛世治水,秦岭北麓在水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取得长足发展,水生态环境总体态势较好,特别是在水土流失治理、地下水保护、水生态修复等方面都有较明显的改善。
1.1水土流失治理在通过大力开展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逐步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加快森林公园和生态保护区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2019年秦岭区域地表水水质评价

2019年秦岭区域地表水水质评价摘要: 由于秦岭地理区位的重要性,对秦岭的生态保护历年来在不断加强。
通过对2019年陕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的秦岭地区地表水资料进行分析,从河流水质状况、水功能区达标情况、主要河流水质状况三个方面,分别用全因子和双因子进行水质类别评价和水功能区达标评价,以作为秦岭地表水水质现状的参考。
结论表明:秦岭水功能区达标率很高,对秦岭的水资源保护取得了巨大成效。
关键词: 水质评价;水功能区;地表水;秦岭1 秦岭概况秦岭主体位于陕西,东连豫鄂,西接甘陇,南望巴蜀,北瞰关中。
地理坐标为东经105°30′~110°05′,北纬32°40′~34°35′之间。
秦岭主脊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水岭。
秦岭北麓支流众多,且都汇入渭河,部分补充地下水,是渭河重要的补给水源地。
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较大河流有38条,其中入渭河流有36条,入黄河流有2条;主要河流有:黑河、灞河、石头河、沣河、辋川河等。
秦岭南麓是嘉陵江、汉江等长江主要支流的水源地,共有大小河流近200条,河流总长约9200km,流域面积5.1万km2。
流域面积在200km2以上的较大河流有77条,属长江流域的75条,黄河流域3条(伊洛河及其支流石坡河、东沙河);主要河流有:嘉陵江、旬河、丹江、褒河、湑水河、沮河、太白河、子午河、汶水河、池河、月河、乾佑河、金钱河、马滩河、银花河、伊洛河等。
2 监测情况陕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对秦岭的监测情况:本次监测对象为秦岭区域的地表水,含55个水功能区,5个水系28条河流:渭河水系河流8条;伊洛河水系河流1条;嘉陵江水系河流7条;汉江水系河流10条;丹江水系河流2条。
监测项目主要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项目,其中总氮、粪大肠菌群不参与评价。
3 水质评价3.1 河流水质状况2019年秦岭全年水质状况评价,总代表河长2561.2km,全年全因子水质类别Ⅰ~Ⅲ类的代表河长为2530.9km,占比98.82%,其中Ⅰ类水质的代表河长为21km,占比0.82%,Ⅱ类水质的代表河长为2472.4km,占比96.53%,Ⅲ类水质的代表河长为37.5km,占比1.46%。
从秦河的角度和景的角度分析问题

从秦河的角度和景的角度分析问题渭河为秦淮河水系的重要支流,发源于陕西西安市临潼区,全长106.3公里。
其中关中地区的渭河流域面积562平方公里。
渭河全长138.4公里,流域面积2561平方公里。
是西安市的母亲河,流经城区的主要河道和水库。
秦河自临潼区石砭峪向东蜿蜒23千米,在南关与渭河交汇后流出市区,全长106.3公里。
是西安市的主要河道之一和景观长廊之一。
秦河北起西安市临潼区大寨路与北关路交汇处,南至高新区钟楼与北大街交汇处。
是西安城区主要河道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景观长廊之一,沿岸还建设有滨水公园、游艇码头、湿地公园等景观设施和沿河商业街、小游园等休闲场所。
下面通过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秦河吧!一、秦河的景观特点1、生态:秦河的生态是指水环境的治理。
秦河从北起高新区南关大桥下游约10公里处是渭河支流--南关水库上游,再从渭河干流汇入渭河,最终流入西安市西部渭河干流,是西安市仅次于北运河、北通泾渭、南至珠江的第二大支流。
2、水环境:渭河发源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境内,流经西安市临潼区石砭峪水库枢纽下游,在东潼乡分岔出渭河干流。
3、城市景观:主要指沿岸景观功能。
即公园和河道水面的形成。
包括生态休闲区、滨水游览区、休闲度假区、湿地公园、绿道系统等等。
4、旅游功能:沿江两岸景观带分为城市景观带、生态长廊、滨水绿化带三部分:滨水公园:主要建设有森林、草地、人工湿地、沙滩等景点;生态休闲区包括种植湿地、水上游乐区、水生植物区、野生动物栖息地、休闲广场、观光游船码头等;城市景观带包括:水岸景观带、滨水休闲带、城市景观带、文化长廊、林带、郊野公园、城市绿道;5、生态景观:包括道路广场景观、滨水绿化景观、河道绿化工程、游船码头、城市阳台、滨水公共服务设施、健身器材、城市照明和景观照明等;滨水景观带包括沿岸绿化带改造、湿地修复、生态修复措施等工程内容;滨水公园包括滨水休闲公园(含小游园及休憩亭)、滨水广场等多种设施和休闲场所;秦河风景区是以水面为主进行景观建设的大型河道整治工程;景观项目主要有沿河商业步行街、滨水活动区、湿地公园与滨水公园市区功能分区和配套设施等;滨水空间布局:有水岸绿化、水环境治理、景观亮化及水体连通等景观项目和景观工程等。
西安太平河景观生态保护方式研究

西安太平河景观生态保护方式研究摘要:太平河是西安市鄠邑区四大河流之一,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但存在一系列现状问题。
本文从景观生态角度出发,通过河道生态修复、雨洪调蓄方式、断面形式、驳岸优化方式、河道景观植物营造五个方面的研究分析,探索出符合太平河特色的生态保护方式。
关键词:太平河;景观;生态保护西安太平河在生态休闲需求急速增加的今天备受西安市民出行的偏爱,但其现状存在着生态保护缺陷、景观有待提升、环境容量超载等一系列实际问题,现实矛盾亟需重视并解决。
1太平河基本情况太平河位于西安市秦岭北麓,为鄠邑区四大河流之一,发源于太平峪静峪脑,总长度32公里,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山区集水面积163平方公里,平原区集水面积37平方公里,总落差204米,出山后又汇集神水峪、紫沟峪、子房峪、土地峪、牛心峪的流水,于长安区郭村汇入长安八水之一的沣河。
【1】河水流出太平峪口后,山外冲洪积漫滩宽4至5公里,洪水危害几乎年年出现,安全隐患极为严重。
太平峪是秦岭北麓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也是西安市重要的水资源储备区,与周边其他峪道相比,其大部分河道平缓、宽阔、开敞;河水水质清澈,水量丰沛;河中坻、屿众多,水景要素丰富,水石斑驳;水岸郁郁葱葱、丛林掩映、山花烂漫、红叶灼灼,植被美观且丰富。
2 太平河保护方式研究2.1河道生态修复方式太平峪原生河道为自然弯曲形式,随着人类活动的干预,两侧村庄的建设,原生河道的宽度变窄,曲度变直;自然的河流堤岸被人工堤岸所取代,河滩湿地被人为与河道割裂以致干涸,生态结构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根据《大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相关要求,太平峪河两侧应设置50米河道安全管理范围。
在安全管理范围内,禁止修建围堤、阻水渠道、阻水道路;种植高杆农作物、芦苇、杞柳、荻柴和树木(堤防防护林除外);设置拦河渔具;弃置矿渣、石渣、煤灰、泥土、垃圾等。
同时,要积极实施河道清淤工作,并严厉控制沿河道非法采石采砂活动,有效改善水质与水环境,提升河道水体循环的自身净化能力,提高河道排洪效果、扩大河流蓄水容量、美化河道周边环境。
西安段秦岭北麓旅游水资源承载力

西安段秦岭北麓旅游水资源承载力王静;周庆华【摘要】该文通过对秦岭地区分水系、分地区水资源进行统计,然后以国内旅游者的日消耗水量为基础,计算在不同过夜游客比例下的秦岭地区西安段旅游水资源承载力.结果显示西安地区水资源的承载力还处于旅游业可承载阶段,但是对于秦岭的开发,要前瞻性地考虑水资源的短缺问题,考虑如何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使得该地区既具有生态价值,又具有经济价值.【期刊名称】《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45)006【总页数】5页(P996-1000)【关键词】秦岭北麓;西安地区;水资源;旅游承载力【作者】王静;周庆华【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55;西安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3“承载力”(Carrying Capacity)一词来源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并受到众多要素影响。
地球可以容纳的人口数量有一个极限值,马尔萨斯称这个为地球承载力[1]。
随后,承载力被各学科借用,1963年旅游承载力一词由Lapage提出,当时没有作深入研究。
到1971年,Lime和Stankey对旅游承载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Buckley认为旅游环境承载力主要是一个生态学概念,给出生态学定义:即旅游地的生态系统在产生不可觉察的,至少是能够恢复的生态变化之前的旅游数量[2]。
国内外对旅游水资源承载力的独立研究较少,王群对黄山景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进行了研究[3],其他学者在旅游开发和规划、旅游环境承载力、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影响、水体类风景区承载力研究中涉及旅游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刘会平、陈腊娇、袁基瑜、揭秋云、樊霆等)还有限,主要围绕水资源空间承载力、供水能力、纳污能力展开研究。
刘会平提出水上公园承载力的概念[4],其大小由游船载客量、周转系数及游船适宜活动面积决定;陈腊娇等提出主成分分析法在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子评价中的应用,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影响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最主要的驱动因子[5]。
秦岭径流污染治理情况汇报

秦岭径流污染治理情况汇报秦岭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秦岭地区的径流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秦岭径流污染治理情况进行全面汇报,对于加强秦岭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秦岭地区的径流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工业排放和城乡生活污水。
农业面源污染是秦岭地区径流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农田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的大量使用,导致了农田径流中的营养物质和农药残留严重超标。
工业排放也是导致秦岭地区径流污染的重要原因,一些工业企业的废水排放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严重污染了当地水质。
此外,城乡生活污水的排放也是秦岭地区径流污染的重要来源,一些农村地区缺乏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严重影响了水质。
针对秦岭地区的径流污染问题,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首先,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农田径流中的污染物质。
其次,加强工业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工业企业的废水排放,推动工业企业进行污水处理,减少工业废水对河流的污染。
同时,加强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加大对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动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升级改造,减少城乡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在治理秦岭地区径流污染问题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不力。
其次,一些农民和企业主的环保意识较差,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环境污染问题难以根治。
此外,一些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存在资金短缺、技术不足等问题,也给秦岭地区径流污染治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秦岭地区径流污染问题的治理工作,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和城乡生活污水的治理力度,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推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落实,加强环境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秦岭地区径流污染治理长效机制,努力改善秦岭地区的水环境质量,保护好秦岭这片宝贵的生态环境。
基于多种水文学方法的秦岭北麓典型河流生态流量分析

基于多种水文学方法的秦岭北麓典型河流生态流量分析
李学武;黄领梅
【期刊名称】《水电能源科学》
【年(卷),期】2024(42)1
【摘要】为科学确定秦岭北麓典型河流沣河的生态流量,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合理开发秦岭北麓水资源,基于沣河秦渡镇水文站1953~2013年连续实测月径流资料,使
用Tennant法、90%保证法、最枯月平均流量法、Tessman法、年内展布法、Texas法、典型水文频率年法及NGPRP法8种水文学方法计算沣河生态流量值。
通过分析对比结果表明,Texas法在满足程度、水文节律方面表现较好,最终推荐Texas法作为沣河的生态流量计算方法,并给出生态流量推荐值。
研究结果可为秦
岭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区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5页(P10-13)
【作者】李学武;黄领梅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1
【相关文献】
1.基于多种水文学方法的赣江下游生态流量估算
2.基于多种水文学方法的干旱区内陆河流健康流量重构
3.基于多种水文学方法的白龙江上游生态流量研究
4.福建省
典型流域河流生态流量计算的水文学方法比较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载时间:2011年4月20日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秦岭北麓区域主要河流水质分析与评价
作者:王书转, 赵先贵, 肖玲, WANG Shu-zhuan, ZHAO Xian-gui, XIAO Ling
作者单位:王书转,WANG Shu-zhuan(南阳师范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南阳,473061), 赵先贵,肖玲
简述了国内外河道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结合苏州市区河道污染综合整治工程,对河道污染治理前后的水质进行了比较,说明通过河道修复治
理水污染取得的成效。
以1991-2006年监测数据为基本依据,采用综合污染指数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苏州市区河流主要污染物指标及河流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与评
水质和综合危害系数评价,表明只要采用合理的灌溉和排水措施,和田地下水是适合用于农田灌溉的。
5. 针对前述章节关于和田河流域水资源的分析与评价,分别提出了关于河水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措施。
本文链接:/Periodical_ghqzyyhj200708010.aspx
7.期刊论文高艳艳.潘俊.张俊娥.丁飞.GAO Yan-yan.PAN Jun.ZHANG Jun-e.DING Fei鸭绿江云峰发电厂至集安市
河段水环境安全研究 -东北水利水电2007,25(8)
本文对鸭绿江云峰发电厂至集安市河段水质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同时建立了一维河流水质模型,对河流水污染进行预测分析,提出主要排污口的控
1.周涛浅谈秦岭地区在创建生态示范省中的地位和作用[期刊论文]-陕西环境 2001(02)
2.周万龙.张骅.陈谦强化秦岭北麓水土保持支撑关中一线两带建设--关于秦岭北麓生态环境问题及水土保持对策
的调查报告 2003(01)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2002
道,从而改善市区水环境质量;针对要达到的市区河流水质目标,论文还提出了具体的治污规划及水环境保护措施.
6.期刊论文刘晓兰.Liu Xiaolan三江平原水利规划环境资源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3)
环境资源承载力分析是规划环评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三江平原水利规划的实施在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以及在满足区域环
市降水资源总量为73.03亿m3,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5.4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5.17亿m3,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0.29亿m3;水资源具
有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的特征。
(2)从河流泥沙、水化学特征及水污染方面对水资源质量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天水市黄河流域河流含沙量较高,渭河天水段水质污染严重
2.期刊论文耿雅妮.张军.GENG Ya-ni.ZHANG Jun宝鸡河流水质灰色关联分析与评价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2006,15(6)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来评价宝鸡市水环境的质量.该方法是将近年来流经宝鸡市主要五条河流水体断面的各因子:高锰酸钾指数、五日生化需氧
量、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溶解氧的实测浓度组成实际序列,各因子标准浓度组成理想序列,计算实际序列与理想序列的关联度,按其大小确定出综合水质级
4.金腊华.邓家泉.吴小明环境评价方法与实践 2005
5.李祚泳.丁晶.彭荔红环境质量评价原理与方法 2004
6.王俊.姜建祥.杨彬吉林省河流水质分析与评价 1994(02)
7.黄兴国.刘秀花咸阳市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期刊论文]-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5(06)
相似文献(8条)
1.学位论文史永松苏州市区河道修复如水质变化趋势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 2008
制浓度,并对云峰发电厂突发性油泄漏水资源保护规划研究 2005
本文是在2002年全国开展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形势下,结合和田河流域的水资源综合规划,首次对和田河流域进行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工作,对于和田
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环境资源承载力分析是规划环评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三江平原水利规划的实施在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以及在满足区域环
境功能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的区域支撑能力.水资源承载力从地表水和地下水两方面分析供水量与需水量的平衡关系;土地承载力从土地利用类型
及占地面积分析土地资源利用分布的变化;水环境承载力分析生活污水、工农业生产废水入河排放量、COD和氨氮对三江平原地区河流水质及功能区水环
境功能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的区域支撑能力.水资源承载力从地表水和地下水两方面分析供水量与需水量的平衡关系;土地承载力从土地利用类型
及占地面积分析土地资源利用分布的变化;水环境承载力分析生活污水、工农业生产废水入河排放量、COD和氨氮对三江平原地区河流水质及功能区水环
境的影响.规划基准年为2005年,近期为2020年,远期为2030年.
,ZHAO Xian-gui,XIAO Ling(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西安,710062)
刊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2007,21(8)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7条)
、内源等的统计分析,计算出了各自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出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已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生活污水处理和面源污染控制将是今后水环
境治理的重点;在多方案分析比选的基础上,确定引水水位为3m,一干河和朝东圩港为引水河道,二干河为排水河道的引水方案.要实现河流Ⅲ类水质目标
,间断引水方式,首次引水量为559万m<'3>,调水在48h内完成.第二次以后暨阳湖与河网同时引水,引水量为403.7万m<'3>,引水时间为48h.河网单独引水每
1. 在对和田河流域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和田河的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水质现状,确定了影响和田河水质的主要
污染物。
2. 在对和田河开发、利用及保护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全国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对和田河进行了水功能区划;并根据各功能区功能的高低
,提出了相应的水质保护目标。
,渭河干流劣V类水河段长度占评价河长269.1km的82.2‰境内长江流域河流水质普遍较好。地下水水质受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其变化比较复杂,表现
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3)调查统计了截止2003年天水市的供水基础设施、不同水源的供用水量、各行业的用水量和耗水量,通过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计算了各县(区)的
幅度增加,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日益突出的水资源问题己成为制约天水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面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
”的战略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机遇,进行水资源分析与评价工作、研究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对保障天水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
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价。结果表明,苏州市区河流属于典型的有机污染类型河流,石油类是首要污染物指标;苏州市区河流水质污染在这16年期间总体上是在不断减轻的
,水质明显好转。
随着市区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的完成,市区河流水质总体上呈好转趋势,但离相应的功能区划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由此提出河道污染的综合治理
控制对策,进一步改善苏州市区河流水质,不断提高总体水环境质量。
3. 根据菲尔普斯一维稳态河流水质模型,建立了和田河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模型。选取CODMn和矿化度作为污染物控制因子,分别计算其在现状年和
规划年的水环境容量,以及剩余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CODMn在现状年和规划年各个时期均有剩余水环境容量,而矿化度在汛期有剩余水环境容量,在非
汛期则没有。
4. 分析了和田地下水水文、水质现状,地下水水位和矿化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和田地下水位逐年上升,矿化度日益增大。对地下水进行了灌溉
别.经分析,流经宝鸡市的渭河水污染最严重,清姜河、石坝河、金陵河水污染程度次之,嘉陵江水质相对较好.
3.学位论文王益明天水市水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2008
天水市是甘肃省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区域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工业用水、城市生活用水和生态建设用水的大
缺水程度;初步对用水水平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
(4)基于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评价,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建立节水型社会、加强水污染防治及建
立健全水资源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天水市水瓷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
4.期刊论文刘晓兰.Liu Xiaolan三江平原水利规划环境资源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
境的影响.规划基准年为2005年,近期为2020年,远期为2030年.
5.学位论文周建仁张家港市引长江水改善市区水环境研究 2003
该论文结合科研项目,采用理论研究、资料分析、现场监测、数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通过资料收集与实地监测,对主要河流的
水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价,指出张家港市区大部分河道为V类或超V类水质,NH<,3>-N几乎100﹪超标,局部河段水体黑臭;通过对工业点源、生活面源
本文在总结分析已有研究资料和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天水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针
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