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生心理特点以及对策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对策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对策一、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1、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与小学生相比,初一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12—15岁,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着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自我意识开始快速发展,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逐渐出现成熟化的表现,但初一学生毕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如他们一般还比较幼稚,有些学生“孩子气”很浓,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缺乏思考,表达缺乏思想性;2、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他们一般会对初中生活产生美好愿望,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还存在局限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比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也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如有些学生顺利时盲目自信,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沮丧泄气;而且他们彼此之间的情绪感染性较强,做好事和坏事都有从众心理;3、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初一学生由于身体生长发育显着,体力增强,精力旺盛,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工作与生活能力,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参与感,希望独立自主,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但毕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坚持性、独立性还不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在生活、学习上对家庭和学校仍具有一定的依赖心理;如有些学生平时经常对父母说:“你不用管我了”,但在学习和生活中一碰到具体的困难,则很自然地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4、新鲜感与紧张感的统一跨入初中,新学习环境,新认识的教师和同学,尤其是新的学科,如生物、地理、历史等,内容丰富多彩,是他们小学时未曾接触到的,这些使他们产生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受;使他们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渴望马上融进新的生活中;但不久后,新的生活又是使他们产生紧张感;新的作息时间,校纪校规,小学的朋友因“时过境迁”而逐渐疏远,中学的老师不再像小学老师一样对自己细致周到,无微不至地关心;尤其是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相比大为不同;这一切使他们产生强烈的紧张和烦闷;因此,他们特别留恋小学轻松自在的生活,他们在作文、日记和交谈中反复地倾诉小学生活的美好;面对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应强化学生的适应能力;初一年级的学生,地处环境、教学方式、人际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互对比竞争,一旦遇到不理想的现实,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发生冲突,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从而陷入自卑与孤独,出现适应不良和心理障碍;总结初一学生心理特点1、个人意识开始出现2、群体意识日益增强3、青春欲望渐渐萌发4、童心玩念依旧旺盛5、厌学情绪渐渐滋生6、自我管理逐渐变难二、初一学生心理现状分析观察和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对学习和智力发展影响极大;学生心理异常往往是伴随着身体发育时由于不良刺激和不当教育而导致的;初一学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学习自信心、交往能力和情绪控制等方面不足;1、学习遭受挫折导致畏难情绪进入初中,课程增加,书变厚了,作业量大;各科都有较高要求;新鲜感很快就会被“课业负担”代替,显得眼花缭乱,甚而手忙脚乱;一扫往日无忧无虑的快乐,多了几份郁闷和焦虑;在小学阶段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对初中的学习成果期望值较高,如果开头不能尽快适应,受到挫折就会影响学习的信心;针对不同的孩子,我们可从以下某个方面入手:1、告诉学生中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和方法,最重要的是学会听课和主动预习、及时复习;2、告诉学生必须全力以赴,勤奋、扎实,随意、散漫,靠小聪明是绝对不行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3加强方法辅导,特别是不同学科的学习特点,如语文坚持练笔、数学解题尝试举一反三、英语的听力、阅读训练等,订阅相关书报杂志获取方法指导是好一个好办法;4不要太看重考试分数,不同试卷的分数没有可比性,偶尔没有考好,也不能打击自信心;要鼓励并帮助孩子分析错例原因,既而发现学习或考试中的缺陷;2、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导致行为障碍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如果家境较好而且父母又比较娇惯,或自认为长得好看,或家长跟老师的关系比较密切,这样的孩子往往有很强烈的优越感;凡是都以我为中心;但班级是一个集体,唯我独尊必然要遭受挫折,主要是来自同学的不买账和老师的批评;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可能形成孤芳自赏,远离集体,甚至会激化矛盾,打架闹事,可见学会与同学相处十分重要;我们希望老师能坚持教育学生以“宽容、互助、自省、交流”处理好同学关系;,以期培养一种合作意识,树立一种团队精神,任课老师协助班主任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大家庭氛围;还是要提倡自我批评、团结互助、得理让人和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这会使人受益一生;与教师相处,大部分学生阳光自然,懂礼貌、善交流,;也有比较内向的,不与老师多话,把自己裹的很紧;这类学生可能有一定的自卑感或受到过老师不当批评指责,我想说,有自卑感的人其实大多数较优秀,只是有某种心理暗示他不要出头显露自己;我还想说,教师有时也被情绪左右,批评孩子时,事实不清,道理不透‘处罚过当;当然教师要主动关心有交往障碍的孩子,纠正自己工作失误;我们要肯定孩子的长处,比如他可能板报出的不好,但劳动很认真;增强其自信心;要肯定教师的批评动机是关爱、是期待;促进其大胆与老师交流,这样就可以消除误会,缓解孩子的焦虑;因为教师工作繁杂,难免有疏漏或不当;但我们要得到绝大部分家长理解和支持;其实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人的幸福感很多时候并不来源于财富或功名,而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共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为你的学生营造一个没有暗礁的心灵大海,搏击知识海洋的风帆也将驶得更轻快;3、叛逆心理导致放纵情绪小学阶段,教师和家长都保持着相当的权威,而进入中学,由于学生的独立性增强,都会有较多的民主;比如自己支配更多的钱和时间,能部分参与大人的而有些学生有时会错误地理解这种民主,会渐渐滋生叛逆心理;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出勤、清洁、课堂纪律、作业、预习、复习等环节出现漏洞;教师同样的要求,可在不同学生身上的效果往往大相径庭,如同样要求诚信考试,但有人考场作弊、同样布置卫生扫除,有人中途溜掉、同样要求完成作业,有人抄袭、有人拖欠;这就不能不反思我们家庭教育的差异;任何时候,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都是大树的根,而学习成绩只是树叶、花果;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才有果实;考察学习好的学生,几乎无一例外;因此,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的培养,才是育人的根本;三、心理健康教育对策1.加强养成教育;从上面分析可知,初一学生的理性和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因此从一开学就要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从仪表仪容、文明礼貌、作息制度等方面严格要求他们;但进行教育时要针对他们的认知特点:一是要充分爱护、尊重、信任学生;如多看到学生的优点,正面表扬、鼓励他们;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中批他们;二是要采用自然、具体、生动的方式;2.注重心理辅导;从上面的分析可发现,初一学生已开始在人生的多种矛盾中,步入了人生的“多事之秋”,容易发生心理问题和障碍;因此应该全面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矛盾,注重心理辅导;对初一学生的心理辅导内容主要有:1自我意识的教育;2情绪辅导;3青春期教育;3.开展学法指导;进入初一,科目增多,容量变大,需要理解的成份增多;小学老师助学,面面俱到地帮助学生学,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大;中学老师开始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课后学生自己完成作业、支配课余时间;这使小学一些懒惰、毅力较差的学生会产生厌学和无所适从的感觉;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点上,班主任要和科任教师协调好,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如从要求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开始,逐步在听课、预习、复习、阅读、记忆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反复的具体指导和训练、强化;另外,教学中也要注意小学和中学知识的衔接,使学生在学习上循序渐进,树立学生对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四、教育对策1、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刚刚升入中学的初一学生,由于自身及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许多学生进入中学后不能尽快地适应中学生活,在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引起老师、家长对他们的不满,而他们自己也非常痛苦,感到很无助;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学生活,为以后的学习、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了解,比如:与初一任课教师进行交谈、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与一些家长进行交流等等,收集到了很多信息,并对学生进入中学以后在学习、思想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整理;通过任课教师反馈过来的信息,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1、部分学生学习习惯欠缺;例如,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去听讲,思想容易开小差,还有的同学坐不住,不是做小动作就是说话;不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经常有学生上课忘拿课本,个别学生在上课5分钟之内没有进入学习状态;2、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强;很多学生离不开教师的严格管理,还停留在小学老师那种保姆式的学习要求中,不会自觉、主动地学习;3、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同学之间差距较大;由于初一有一半的学生是直接升入中学的,而另一半的学生是考进来的,所以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有的学生成绩比较好,差距十分明显;通过学生反馈过来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学生在学校里的状况,大致分为三种类型:1不适应型;学生来到一个新环境,同学之间不熟悉,对老师的要求不能很快适应,特别是学习要求、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与过去都有很大的不同,一部分学生感到很不适应,不知道怎么做才好,心理上产生了困惑;2失落型;有些学生在小学时成绩较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也喜欢他,现在到了中学,同学们之间比较陌生,老师还没有很快地发现他,自然受到的表扬、得到的爱戴就少了,所以感到有些失落,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就有所降低;3自信型;这部分学生进入中学以后,对新老师、新同学、新校园产生好奇,情绪比较高涨,能够很快地适应中学生活,学习积极性很高,主动性强,充满了自信;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感到不满:1父母的要求不合理;在与学生的座谈中,一部分学生谈到自己进入中学以后,家长就不管了,学习完全靠自己,而自己又确实需要父母的帮助;另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家长管得太严了,一点自由时间都没有,整天学习再学习,感到厌倦;2难与父母沟通;许多学生认为与父母沟通比较困难,父母总是居高临下,摆出一幅威严的面孔,训斥自己,即使自己有了困难也不愿对父母讲;特别是对父母的唠叨,容易产生抵触情绪;2、学生问题存在的原因根据以上三方面反馈的问题,初一学生进入中学以后不能很快适应中学生活,有些学生学习兴趣减弱,学习主动性降低,成绩下降,心理障碍增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课任教师和家长对这一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缺乏了解,教育方法不当,教育效果不理想;一些教师忽视学生的年龄特点,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学生产生消极对抗;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教法陈旧、单一,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致使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纪律不能保证;家长也缺乏对孩子的正确认识,有些家长高估了自己孩子的能力,什么事情都让学生自己去做,当学生出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家长更多地是批评和责备,而不是帮助学生去解决问题,长久下去,学生只能自己去解决问题,承担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有的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已经开始成长,他们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而家长时时刻刻盯着孩子,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大动干戈,引起学生的强烈不满,教育效果适得其反,从此难以与家长沟通;2、学习内容、要求、方法及环境的变化,导致学生不能很快适应;进入中学,学习内容增多了,难度也加大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习要求也与小学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改变原来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太多的变量使学生难以对付,而教师和家长又不能耐心地帮助他们,所以学生会常常感到很无助,不知所措,慢慢地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3、小学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部分学生在小学期间,养成了不良学习习惯,课堂不知道认真听讲,作业不认真做,更不会主动学习,所以进入中学以后更达不到学习要求,出现学习障碍;3、教师教育对策初一阶段的学生大多处在12岁左右,有的心理学家将此年龄段称为“危机年龄”,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处在一个激烈、动荡不安的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存在着许多困难与不平衡,所以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比较难以教育,但又特别需要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如果教育不得法,将会对今后的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也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这就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挑战,那么如何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教育怎样帮助学生顺利地渡过“危机年龄”,使他们尽快适应中学生活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1、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实施科学教育进入初中,学生的身心出现加速发展时期,如身体的迅速发育,身高体重迅猛增长,青春心理开始萌动,独立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他们自以为已经长大成人,要求和成人平等交流思想,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但自身的自控能力、情感和意志行为又相对脆弱,容易冲动,他们的自身充满了矛盾;他们正处在由儿童向少年过渡的时期,一方面没有摆脱儿童期的幼稚,一方面又想表现自己的成熟,所以,对这一时期的学生进行教育,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既不能把他们看做年幼无知的小孩,也不能把他们看做日益长大的少年,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对学生实施科学教育;2、要善于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使学生乐于接受成人的教育;沟通是教育的基础,没有沟通就谈不上教育;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学生才会接受你的教育;但是,从学生那里反馈的信息表明,一些教师和家长不能与学生平等交流,他们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往往是高举临行,说教、批评、训斥、埋怨的多,有的教师看到学生犯了一点错误,就大发雷霆,甚至对学生进行人格上的侮辱;而家长也会往往因为孩子一点小事,爱借题发挥,把陈年旧帐都抖出来,有的家长总是拿自己的过去跟孩子比;有的家长经常把自己的孩子和最好的学生比;也有的家长心情不好时,拿孩子出气等等;面对教师和家长的这些做法,学生们是敢怒而不敢言,他们往往会消极对待,要么自己走开、干脆不听,或者假装没听见,背后发泄不满,有的学生甚至与教师或家长直接发生冲突;这样,教育不仅无效,反而严重地伤害了学生,导致学生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给今后的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我们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放下架子,学会尊重和理解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用平等的地位和心态与他们进行交流,这时你也可以表达你的心声及愿望,这样双方都会相互理解和接受,学生也乐于与你沟通,我们的教育目的也很容易达到;3、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使孩子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小学升入中学以后,学生最不适应的学习方面,尤其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而中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学会自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学习能力的强弱对学习成绩影响较大;大量事实表明,初一阶段的学习成绩波动很大,小学阶段的尖子生,进入初中以后继续保持领先的情况大大降低;相反,小学时期被认为成绩不好的,很多都后来居上,成绩大幅提高;所以初一的学生成绩可能上的很快,也可能下降的也很快;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增强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总之,对初一学生的教育要坚持欲高先低、欲快先慢、欲深先浅、循序渐进的原则,我相信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学生一定会顺利地渡过中学阶段;。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一、初中生心理特点1. 自我意识增强:初中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独立性,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和价值。
2. 成就动机强烈:初中生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扬,追求成绩和成就感。
3. 对外界评价敏感:初中生对他人的评价非常在意,对自己的表现和形象有较高的要求。
4. 情绪波动大:初中生由于身体和内分泌的变化,情绪容易波动,经常会感到焦虑、烦躁或易怒。
5. 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初中生在情绪和行为上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6. 社交需要增强:初中生开始关注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和人际关系,希望获得更多的朋友和认同感。
7. 学业压力增加:初中生的学业压力比小学生大,面临更多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
二、初中生心理应对策略1. 建立自信心:鼓励初中生培养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过分关注他人的评价,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
2. 培养兴趣爱好:鼓励初中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参加社团或课外活动,培养自己的特长,增强自信和成就感。
3. 寻求支持和倾诉:鼓励初中生与家人、老师或朋友沟通,倾诉自己的困惑和烦恼,寻求他人的支持和理解。
4. 学会情绪调节:教导初中生学会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如通过运动、听音乐、写日记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负面情绪。
5.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初中生主动与同学交流和交往,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加社交经验和人际支持。
6. 管理学习压力:教导初中生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分解任务,避免学习压力过大,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7. 提供积极的榜样:给初中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鼓励他们向优秀的人看齐,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8. 提供适当的奖励和鼓励:给予初中生适当的奖励和鼓励,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增加他们的自信和成就感。
9.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导初中生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0.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初中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保持身心健康。
政教处范文七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相关教育措施建议
政教处范文七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相关教育措施建议一、七年级学生心理特点1.身体和心理快速发育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在快速发育阶段。
他们的身体开始有明显的变化,如身高增长、发育乳房、生长黑毛等,这些都会让他们感到不适和尴尬。
同时,他们的情感和认知也在发生变化,开始独立思考和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
2.好奇心强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对新事物和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希望了解更多的世界和知识,但又因对未知的恐惧而感到胆怯和害怕。
3.易受外界影响七年级学生在心理上非常脆弱,他们的心态常常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学习成绩、家庭关系、同学之间的冲突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他们的情绪不稳定或心理问题。
4.社交活动增多七年级学生开始接触更多的社交活动,如组织文艺晚会、参加运动会等。
这些活动需要他们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自信心和挫折耐性。
二、相关教育措施建议1.建立健康的心理环境政教处应该致力于营造和维护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包括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和支持学生带着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政教处应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引导他们通过良好的心理调适技能来保持心理健康。
教育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并提供及时的心理咨询和帮助。
3.加强个体化辅导政教处应该制定个体化辅导方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问题及成长需求,设计适当的个性化心理辅导。
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政教处的关怀和支持,也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4.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政教处应该帮助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他们同他人的交往能力和沟通技巧,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运用社会生活中的情境,让他们逐渐学会如何处理各种社交场合中的复杂问题。
三、结论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政教处应该积极探寻并实践相关的教育措施,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个体化辅导、促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式,全方位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积极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出积极的贡献。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身心发展的变化、学习压力的增加、社交关系的复杂化等问题,因此他们的心理特点需要得到重视。
以下是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一、自我意识增强初中生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行为以及自我价值感。
他们对自己的外貌和形象看得非常重要。
因此,有时他们会受到同龄人对他们的外貌和外表的评价和观点的影响。
此时,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他们积极的正面评价,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情绪波动较大初中生的情绪波动较大,他们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而特别开心或者特别沮丧。
这是因为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正在发生变化。
家长和老师应该关注他们情绪的波动,适时与他们沟通,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绪。
同时,可以鼓励他们参加一些兴趣爱好的活动,以缓解情绪上的不适。
三、逐渐独立意识加强初中生逐渐开始表现出独立意识。
他们渐渐追求不受父母约束的自由和独立。
在这一过程中,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适度地给予他们一些独立权利和责任,同时培养他们正确认识权益和责任的观念。
四、对社交关系的关注初中生更加关注自己的社交关系。
他们希望在班级里有朋友和认同感。
家长和老师可以鼓励他们参加班级或学校的活动,培养他们与同学和老师的良好关系。
同时,在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的同时,也应教育他们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方法。
五、学习压力增加初中生面临着学习压力的增加,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家长和老师可以和他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
同时,对于他们的学习成绩,不要过分强调成绩的好坏,而是鼓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六、身心发展不平衡初中生身心发展不平衡,身体发育和性别特征逐渐显现。
而且,他们的心理和身体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睡眠问题、饮食习惯问题等。
家长和老师应该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也可以教育他们关于健康生活的知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其应对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其应对初中生是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阶段,心理特点明显,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关心和引导。
本文将从社交焦虑、学业压力、自我认同等方面探讨他们的心理特点,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社交焦虑1.建立自信心。
鼓励他们参与各类社交活动,如班级集体活动、学校比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2.培养合理的社交观念。
教育他们理解“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要尊重他人的差异,融入集体。
3.发展社交技能。
设立社交技能培训课程,教导他们与他人交往的基本礼仪、沟通技巧和解决冲突的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社交场合。
二、学业压力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教育他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科学规划学习内容,减少时间浪费,提高学习效率。
2.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育他们认识到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而不仅仅是应试。
通过引导他们发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提供学习支持。
教师和家长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帮助,包括解答疑惑、指导学习方法、提供适当的辅导材料等,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三、自我认同1.建立积极的自我价值观。
教育他们明确自己的价值和潜力,强调个体差异的重要性,不要盲目追求同质化。
2.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团队合作,在交往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合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四、情感管理1.交流情感。
鼓励与他们进行开放、诚实的对话,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分享他们的快乐和烦恼。
2.培养情绪调节的能力。
教导他们通过阅读、写作、绘画、运动等方式来调节情绪,提醒他们情绪波动的正常性,并提供适当的技巧帮助他们处理负面情绪。
3.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他们保持健康的作息时间,适当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
总之,初中生是一个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教师和家长需要关注和关心他们的心理特点,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通过积极引导、教育和支持,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发展基础。
初中阶段的良好心理发展对他们未来的人生轨迹具有重要的影响。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初中生是13-15岁的学生,处于青春期的阶段,心理特点和应对策略如下:一、心理特点:1.身心发育不平衡: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较快,但心理发育还没有跟上。
他们可能会感到身体上的不适和疲劳,容易疲倦和焦虑。
2.自我意识增强:初中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与他人的差异,开始对自己的外貌、能力和社交关系产生关注和比较,容易出现自卑感。
3.情绪波动明显:由于身体和生理上的变化,初中生的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易怒等情绪问题。
4.独立性增强:初中生开始追求独立和自主,渴望获得更多的自由和决策权,但在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许多限制和约束。
5.对未来产生焦虑:初中生面临升学、职业选择等重大决策,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压力会导致焦虑和困惑。
二、应对策略:1.加强身体锻炼:初中生应每天进行适量的身体锻炼,如慢跑、游泳、打球等,有助于释放压力、调整情绪,提高身体素质。
2.培养良好的自我认知:初中生应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学会接受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
3.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初中生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或参加兴趣班、社团活动等来释放情绪,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4.提供支持和鼓励:家长和老师要给予初中生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引导正确的升学观念:家长和老师应引导初中生正确看待升学压力,让他们明白升学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唯一的成功标准,鼓励他们发展多元化的兴趣和能力。
6.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初中生在面临职业选择时,家长和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职业规划的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做出理性的选择。
7.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初中生应学会与同学、老师和家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互信和合作的基础,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
8.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生应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和分析,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解决方法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解决方法初中时期是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过渡期,学生们经历身体和心理上的许多变化。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他们的研究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
1. 特点一:自我认知不完善初中学生正处于自我认知的发展阶段,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兴趣和目标的认知尚不完善。
因此,他们常常面临自尊心受挫、自我价值感不强等问题。
此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法:- 鼓励学生设定目标和追求梦想,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认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使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 特点二:社交压力增大初中时期,学生开始与更多的同学接触,社交圈扩大。
同时,他们也面临着来自同龄人的竞争和评价压力。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包括:- 提供合适的社交技巧培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提供支持和安全感。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团体活动,培养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3. 特点三:研究压力增加初中课程相对于小学更加复杂和繁重,学生面临更大的研究压力。
以下是一些解决方法:-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研究计划,分配适量的作业。
- 提供高效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研究压力。
- 鼓励学生与同学互助研究,共同解决问题。
总之,初中学生心理特点的了解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学业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法,我们可以帮助他们积极应对各种心理困境,塑造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初中生是处于青少年期的学生,他们的身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如下:1. 自我认知不断深化初中生的自我认知开始逐渐清晰,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
因此,我们需要给予他们肯定和指导,鼓励他们展现自己的长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逐渐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2. 情感波动大初中生会经历许多情感波动,包括好奇、焦虑、挫折、激动等等。
情感问题可能对他们的研究和生活造成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其情绪变化,了解其内心感受,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3. 社交需求强烈初中生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社交地位和人际关系,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
这时候,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互惠互利的人际关系,同时关注其社交能力的培养。
如何教育初中生呢?1. 给予肯定和支持。
初中生的自我认知水平逐渐提高,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自我评价,及时给予肯定和支持,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2.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初中生开始关注社交地位和人际关系,希望得到认可和支持。
此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尤其重要。
3. 提供综合素质教育。
初中生不仅仅需要研究学科知识,还需要获得综合素质教育,包括品德教育、体育教育、艺术教育等等。
4. 关注情感问题。
初中生可能会经历情感波动,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5. 培养良好研究惯。
初中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研究惯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总之,教育初中生需要关注其身心发展,培养综合素质,同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及时关注情感问题,最终实现其全面发展。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初中生期间是孩子们从儿童向青少年转变的重要时期,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许多心理问题和挑战。
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发展变化并保持积极的心态。
心理特点1. 生理和心理变化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身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性特征开始显露。
这会给他们带来不适和困惑,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 自我认同和身份问题初中生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份和所属的社会群体。
他们渴望被接受和认同,并可能因为与同伴之间的比较而产生焦虑和不安。
3. 家庭和同伴关系的转变在初中阶段,孩子们与家庭的联系逐渐减少,而与同伴之间的联系却增加。
他们可能面临与家庭的冲突和矛盾,并需要适应新的社交环境。
4. 学业压力和竞争初中生开始面临更加严峻的研究任务和竞争压力。
他们可能面临学业困难和时间管理问题,同时还要应对考试和升学压力。
对策1. 提供信息和支持为初中生提供关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变化的信息,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这些变化。
同时,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 建立积极的学校氛围学校应该营造积极的研究和社交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支持。
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领导能力。
3. 加强家庭沟通和理解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尊重和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通过家庭活动和共同参与,加强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解决家庭和个人问题。
4. 教授应对压力的技巧教师可以教授初中生压力管理和时间管理的技巧,帮助他们应对学业压力和竞争。
同时,提供充分的支持和指导,确保学生在面对挑战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对策需要综合考虑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情况。
通过给予关爱、支持和引导,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度过这一阶段的困惑和挑战,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初中生青春期心理特点与应对方法
初中生青春期心理特点与应对方法初中生处于青春期阶段,心理特点既包括青春期的一般特点,也包括初中生特有的特点。
以下是一些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其应对方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初中生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行为和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他们可能会有一些强烈的自我表达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此时,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给予初中生充分的肯定和尊重,同时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心。
二、情绪波动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比较明显。
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产生较大的情绪反应,也可能会因为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而产生长期的情绪低落。
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理解,帮助他们调节情绪,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
三、价值观和信仰的变化初中生处于青春期,自我认知逐渐深化,他们的价值观和信仰可能会发生变化。
他们可能会对传统观念产生质疑,追求独立和个性表达,同时也会对未来的人生规划进行思考。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和思考空间,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信仰。
四、人际关系的变化初中生的人际关系逐渐发生变化。
他们与小学时期的朋友可能渐渐疏远,与新的同学和朋友建立更广泛的人际关系。
同时,他们也可能面临与朋友、家人和老师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情感智商。
五、学业压力初中生需要应对日益增加的学科内容和考试压力。
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厌学等情绪,对学业产生负面影响。
此时,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六、心理适应问题初中生需要适应身体、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变化。
这个时期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适应问题,例如自卑、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以及自我评价不高等认知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发现并提供必要的心理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正确面对困难和挑战。
七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
第一,身份认同的不稳定性。
七年级学生在新的学校、新的环境中开始了他们的初中生活,他们需要重新建立自我身份的认同感。
这个时期,常常会出现对于自我身份的不确定,对于自身价值的怀疑等问题。
这时,学校和家庭应该提供积极的关怀和支持,帮助学生建立身份认同。
第二,情感需求的增加。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阶段,他们的情感需求相对较高。
因此,学校和家庭都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关爱。
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表达情感、解决问题,并加强学生情感管理的能力培养。
第三,自我意识的觉醒。
七年级学生开始更加关注自我形象和表现,他们希望能够被他人关注和认同。
学校和家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感,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集体中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第四,学业压力的增加。
初中学习的确相对于小学阶段更加繁重和复杂。
七年级学生常常会面临学习的压力和挫折。
学校和家庭应该合理的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并提供适当的学习指导和支持。
同时,鼓励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压力,并学会应对压力的方法。
第五,对未来的担忧。
初中阶段对于很多七年级学生而言,是连接中学和高中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
因此,学生和家长都可能对于未来的升学压力感到焦虑和担忧。
在这一点上,学校和家庭应该鼓励学生树立积极的升学观,提供必要的升学指导和支持,并用实际行动告诉学生,不管升学与否,学习是为了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价值。
总之,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较为突出,理解并合理应对这些特点,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学校和家庭应在教育、管理和支持方面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关爱、尊重和积极成长的环境。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及解决方法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及解决方法
初一学生是青春期开始的阶段,心理上会面临很多变化和挑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特点以及解决方法:
情绪波动大:初一学生常常因为学业、人际关系等问题而感到沮丧、焦虑或愤怒等负面情绪。
建议家长和老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学生沟通,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缓解情绪压力。
自我认知不足:由于经验和知识的缺乏,初一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迷茫和不确定性。
建议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和课程,让他们逐渐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规划。
学习压力大:初一学生面临着更加严格的学习要求和考试压力。
建议家长和老师要适当减轻学生的负担,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内容。
社交困难:初一学生可能会面临新环境、新人际交往等问题,导致社交困难。
建议家长和老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和自信心。
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问题,避免冲突和误解的出现。
总之,初一学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阶段,家长和老师应该积极关注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
他们度过这个重要的成长阶段。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其应对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其应对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初中生们面临着身心发展、人际关系、学习压力等多重挑战,他们的心理特点也逐渐凸显出来。
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这个阶段,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一、对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的探索初中生所处的阶段是从儿童向青少年的过渡期,他们对自我身份、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和定位开始产生变化。
他们渴望被认可和肯定,同时也更加关注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
这种心理特点使得他们对他人的评价和眼光非常敏感,往往会受到外界的影响。
对于初中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应对。
首先,要积极鼓励和肯定初中生的优点和成就,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其次,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独立空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意见。
最后,要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培养健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情绪波动和社交焦虑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前期或者中期,身体开始发生变化,激素分泌增多,情绪容易波动。
他们常常会感到情绪低落、易怒、焦虑等。
同时,初中生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视程度也加大,他们渴望被他人接纳和认可,但也常常会担心自己受到排斥或被孤立。
在应对初中生的情绪波动和社交焦虑时,家长和教师可以考虑以下办法。
首先,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内心感受,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给予适当的安慰和支持。
其次,要帮助他们建立友善和和谐的人际关系,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同时,也要加强社会适应训练,提高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抗压能力。
三、学习压力和学业焦虑初中学习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学科知识和学习任务都较为复杂和庞大,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压力较大,学业焦虑也时常出现。
他们常常面临着考试、作业、复习等任务的压力,同时也面临着升学的竞争和选择的困扰。
为了帮助初中生应对学习压力和学业焦虑,家长和教师可以尝试以下策略。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其应对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其应对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群体,心理特点呈现出多样化的情绪和行为表现。
下面将从情绪特点、行为特点和应对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初中生的情绪特点主要体现在情感波动大、易受外界影响以及对成绩、社交关系等方面十分敏感。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由于身体和心理都在发育,情绪容易波动。
他们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而产生消极情绪,如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
此外,初中生对周围环境的变化特别敏感,他们容易受到同伴、家庭、学校等各种压力的影响。
在面对成绩、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扰时,他们也容易情绪化,表现出愤怒、沮丧、自卑等情绪。
针对初中生的这些情绪特点,家长和老师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法。
首先,要给予他们宽容和理解,尽量不要评判或斥责他们的情绪表达,鼓励他们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其次,要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调节环境,让他们可以通过运动、读书、写作等方式释放负面情绪,培养积极阳光的心态。
此外,家长和老师还应时常与初中生沟通,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帮助解决问题,减轻他们的压力。
其次,初中生的行为特点表现出积极探索、独立意识和叛逆等方面。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探索阶段,他们开始对自己和周围世界产生更深入的思考。
他们希望尝试新事物,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尝试独立处理问题。
另一方面,初中生也会表现出一些叛逆行为,对于权威或者规定的抵触情绪比较强,他们希望通过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来寻求自我认同。
针对初中生的这些行为特点,家长和老师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法。
首先,要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尊重他们的个人意愿和选择。
给予他们一定的支持和鼓励,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
其次,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与他们保持密切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建议。
此外,要为他们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观。
最后,应对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家长和老师要关注身心健康的培养和强化。
首先,要注重饮食、作息和运动等方面的合理安排,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
初中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
初中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初中阶段是孩子们从儿童向青少年转变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化。
了解和应对初中生心理特点非常重要,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本文将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自我意识的增强初中生在这个阶段开始更加关注自我形象和自我价值,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外貌和成绩有更强的认知和评价。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群体中更加敏感和自卑。
对策:- 帮助初中生塑造积极的自我形象,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 激发他们的自信心,支持他们在学校和社交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2. 情绪波动的增加初中生身心发展正处于一个动荡的阶段,他们面临着身体上的变化、研究压力和人际关系的挑战,情绪波动更加剧烈。
对策:- 培养初中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教会他们有效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的方法。
- 提供良好的社交支持系统,让他们能够倾诉和分享自己的困扰。
3. 对权威的怀疑初中生开始独立思考和质疑权威。
他们对大人们的规定和教育方式产生怀疑,并希望被认可和理解。
对策:- 建立开放和互动的研究环境,鼓励初中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 尊重和倾听他们的需求,平等对待他们,以建立信任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4. 社交关系的变化初中时期是社交关系重构的时期,学生们面临着新的人际关系网络和社交规则。
他们希望被认同、被接受,并寻求归属感。
对策:- 鼓励初中生参与团队活动和社交活动,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
- 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教会他们如何建立和维护健康的人际关系。
5. 对学业要求的增加初中是学生们研究负担增加的阶段,他们需要适应更多的学科和更高的学术要求。
这可能导致他们感到压力和焦虑。
对策:- 提供研究支持和资源,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研究惯和时间管理技巧。
- 鼓励他们寻求帮助,提供辅导和辅助课程以满足他们的研究需求。
初中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的理解和应用,有利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指导和支持初中生的成长。
通过合适的方法和策略,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迈向健康、积极和自信的未来。
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一)整体思路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以课改新理念为指导,正确处理传统与创新、基础与发展的关系,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扎扎实实的初中语文课,是我们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初一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学生的个人意识开始出现,群体意识日益增强,青春欲望渐渐萌发,童心玩念依旧旺盛,厌学情绪渐渐滋生,自我管理逐渐变难。
如何做到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创设有效课堂,同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问题。
(二)具体实施方法1、保持良好心态,给学生最温暖的支持。
来到陌生的环境,孩子们太需要习惯,我并不认同第一周的时间里,老师的架子要端正,要给学生下马威,我个人认为,第一周时师生彼此习惯的一周,要给彼此留下良好的印象。
和孩子们交流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诙谐幽默的语言,要在老师温暖的目光下让孩子们自然快乐的成长。
老师要用真诚去换取学生的信赖,用宽容换取学生的信任,用温暖换取学生的信心。
在学生的成长中真正充当智者的角色。
2、为学生的学习构筑起点教科书提供了大量数学活动的线索,成为供所有学生从事学习的出发点,使学生在教科书所提供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发展。
3、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生活事例,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含义的问题,有助于展现与现实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突出实际生活学习的过程。
4、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时间与空间教科书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之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试一试”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
同时,章后的回顾与思考、总复习也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理顺所学的知识,形成适应个性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以及对策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初中阶段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少男少女们由依附服从变成独立反叛、由温顺平和变成倔强好胜、由喜欢父母变成喜欢同伴、由喜欢幼稚变成渴望成长、由忽视性别变成重视性别、由排斥异性变成亲近异性、由追随美德变成耻笑美德、由坦率老实变成狡诈自私、由心无杂念变成心事重重、由无所追求变成追逐明星、由尊敬老师变成鄙视老师、由生活在真实生活中变成生活在虚拟世界中、由习惯平淡无奇变成喜爱绚丽多彩。
少男、少女们从踏上初中之们开始就在寻找、扮演各自心仪的性别角色和社会角色,并从丰富杂乱的影视、书刊、传闻中贪婪地吸收他(她)们压抑已久而又兴奋快意的敏感信息,在图案、照片、歌词、剧情、韵律、文字、语言中舒畅地体验他(她)们倍受压抑而又追求已久的心灵共鸣,在追逐青春偶像中感受青春的骚动、幻想未来的生活、延伸自己的欲望,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现原来个个如此、发现竟有知音朋友、发现存在广阔市场,从而卸掉背负已久的罪责,从而形成“众志成城”的群体,从而对抗“神经可恶”的老师,从而排斥唠叨烦恼的父母。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1、个人意识开始出现2、群体意识日益增强3、青春欲望渐渐萌发4、童心玩念依旧旺盛5、厌学情绪渐渐滋生6、自我管理逐渐变难初二学生心理特点1、思维能力大为提高2、理想志向更为远大3、青春欲望更为炙热4、自尊反叛更加强烈5、厌学情绪更加激化6、自我管理更加困难初三学生心理特点1、思维能力空前提高2、理想压力空前增大3、理想热情大打折扣4、青春欲望稍受冷落5、自私叛逆日益强烈6、厌学情绪继续激化7、自我管理两极分化初一学生年龄特点和教育对策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刚刚升入中学的初一学生,由于自身及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许多学生进入中学后不能尽快地适应中学生活,在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引起老师、家长对他们的不满,而他们自己也非常痛苦,感到很无助。
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学生活,为以后的学习、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了解,比如:与初一任课教师进行交谈、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与一些家长进行交流等等,收集到了很多信息,并对学生进入中学以后在学习、思想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整理。
通过任课教师反馈过来的信息,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部分学生学习习惯欠缺。
例如,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去听讲,思想容易开小差,还有的同学坐不住,不是做小动作就是说话;不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经常有学生上课忘拿课本,个别学生在上课5分钟之内没有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强。
很多学生离不开教师的严格管理,还停留在小学老师那种保姆式的学习要求中,不会自觉、主动地学习。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同学之间差距较大。
由于初一有一半的学生是直接升入中学的,而另一半的学生是考进来的,所以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有的学生成绩比较好,比如,第一次月考有的学生考了290多分,而有些学生只考了100多分。
差距十分明显。
通过学生反馈过来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学生在学校里的状况,大致分为三种类型:(1)不适应型。
学生来到一个新环境,同学之间不熟悉,对老师的要求不能很快适应,特别是学习要求、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与过去都有很大的不同,一部分学生感到很不适应,不知道怎么做才好,心理上产生了困惑。
(2)失落型。
有些学生在小学时成绩较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也喜欢他,现在到了中学,同学们之间比较陌生,老师还没有很快地发现他,自然受到的表扬、得到的爱戴就少了,所以感到有些失落,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就有所降低。
(3)自信型。
这部分学生进入中学以后,对新老师、新同学、新校园产生好奇,情绪比较高涨,能够很快地适应中学生活,学习积极性很高,主动性强,充满了自信。
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感到不满:(1)父母的要求不合理。
在与学生的座谈中,一部分学生谈到自己进入中学以后,家长就不管了,学习完全靠自己,而自己又确实需要父母的帮助。
另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家长管得太严了,一点自由时间都没有,整天学习再学习,感到厌倦。
(2)难与父母沟通。
许多学生认为与父母沟通比较困难,父母总是居高临下,摆出一幅威严的面孔,训斥自己,即使自己有了困难也不愿对父母讲。
特别是对父母的唠叨,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二、对问题的思考根据以上三方面反馈的问题,我认为初一学生进入中学以后不能很快适应中学生活,有些学生学习兴趣减弱,学习主动性降低,成绩下降,心理障碍增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课任教师和家长对这一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缺乏了解,教育方法不当,教育效果不理想。
反思教育中的实际情况,一些教师忽视学生的年龄特点,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学生产生消极对抗;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教法陈旧、单一,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致使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纪律不能保证。
家长也缺乏对孩子的正确认识,有些家长高估了自己孩子的能力,什么事情都让学生自己去做,当学生出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家长更多地是批评和责备,而不是帮助学生去解决问题,长久下去,学生只能自己去解决问题,承担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也有的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已经开始成长,他们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而家长时时刻刻盯着孩子,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大动干戈,引起学生的强烈不满,教育效果适得其反,从此难以与家长沟通。
学习内容、要求、方法及环境的变化,导致学生不能很快适应。
进入中学,学习内容增多了,难度也加大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习要求也与小学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改变原来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太多的变量使学生难以对付,而教师和家长又不能耐心地帮助他们,所以学生会常常感到很无助,不知所措,慢慢地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小学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很多学生,尤其是直升班的学生,没有经过小升初考试的压力,部分学生在小学期间,养成了不良学习习惯,课堂不知道认真听讲,作业不认真做,更不会主动学习,所以进入中学以后更达不到学习要求,出现学习障碍。
三、几点建议初一阶段的学生大多处在12岁左右,有的心理学家将此年龄段称为“危机年龄”,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处在一个激烈、动荡不安的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存在着许多困难与不平衡,所以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比较难以教育,但又特别需要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如果教育不得法,将会对今后的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也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这就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挑战,那么如何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教育?怎样帮助学生顺利地渡过“危机年龄”,使他们尽快适应中学生活?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实施科学教育进入初中,学生的身心出现加速发展时期,如身体的迅速发育,身高体重迅猛增长,青春心理开始萌动,独立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他们自以为已经长大成人,要求和成人平等交流思想,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但自身的自控能力、情感和意志行为又相对脆弱,容易冲动,他们的自身充满了矛盾。
他们正处在由儿童向少年过渡的时期,一方面没有摆脱儿童期的幼稚,一方面又想表现自己的成熟,所以,对这一时期的学生进行教育,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既不能把他们看做年幼无知的小孩,也不能把他们看做日益长大的少年,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对学生实施科学教育。
要善于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使学生乐于接受成人的教育。
沟通是教育的基础,没有沟通就谈不上教育。
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学生才会接受你的教育。
但是,从学生那里反馈的信息表明,一些教师和家长不能与学生平等交流,他们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往往是高举临行,说教、批评、训斥、埋怨的多,有的教师看到学生犯了一点错误,就大发雷霆,甚至对学生进行人格上的侮辱。
而家长也会往往因为孩子一点小事,爱借题发挥,把陈年旧帐都抖出来,有的家长总是拿自己的过去跟孩子比;有的家长经常把自己的孩子和最好的学生比;也有的家长心情不好时,拿孩子出气等等。
面对教师和家长的这些做法,学生们是敢怒而不敢言,他们往往会消极对待,要么自己走开、干脆不听,或者假装没听见,背后发泄不满,有的学生甚至与教师或家长直接发生冲突。
这样,教育不仅无效,反而严重地伤害了学生,导致学生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给今后的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
因此我们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放下架子,学会尊重和理解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用平等的地位和心态与他们进行交流,这时你也可以表达你的心声及愿望,这样双方都会相互理解和接受,学生也乐于与你沟通,我们的教育目的也很容易达到。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使孩子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
小学升入中学以后,学生最不适应的学习方面,尤其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而中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学会自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学习能力的强弱对学习成绩影响较大。
大量事实表明,初一阶段的学习成绩波动很大,小学阶段的尖子生,进入初中以后继续保持领先的情况大大降低。
相反,小学时期被认为成绩不好的,很多都后来居上,成绩大幅提高。
所以初一的学生成绩可能上的很快,也可能下降的也很快。
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增强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对初一学生的教育要坚持欲高先低、欲快先慢、欲深先浅、循序渐进的原则,我相信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学生一定会顺利地渡过中学阶段。
初一学生的成长特点及教育对策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有阶段性的。
从小学到初中后,由于生理、心理和环境、学习容量、人际关系等的改变,使初一学生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而对一个成长中的关键转变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这一转变,是家长成学校尤其要重视的。
一、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1、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与小学生相比,初一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12—15岁),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自我意识开始快速发展,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逐渐出现成熟化的表现,但初一学生毕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
如他们一般还比较幼稚,有些学生“孩子气”很浓,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缺乏思考,表达缺乏思想性。
2、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他们一般会对初中生活产生美好愿望,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还存在局限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比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也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
如有些学生顺利时盲目自信,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沮丧泄气;而且他们彼此之间的情绪感染性较强,做好事和坏事都有从众心理。